电池导致火箭发射视频失败爆炸失败的案例

【早报】快手因主播假慈善被约谈/SpaceX重启火箭发射/苹果提供电池更换查询工具【早报】快手因主播假慈善被约谈/SpaceX重启火箭发射/苹果提供电池更换查询工具爱范儿百家号国内新闻多名主播被曝伪慈善,北京市网信办责令快手整改北京市网信办在近日约谈快手相关负责人,就该直播平台出现“伪慈善”事件进行调查取证,责令网站全面整改。近期,快手直播平台的主播在直播中的“伪慈善”引起外界关注。两位主播在直播中把钱发给四川凉山的某村的村民,然而直播后就收回钱。北京市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市网信办将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督导快手逐条落实整改要求。阿里影业副总裁孔奇涉嫌贪腐被抓,官方称事件发生在任职前12 月 1 日,有消息称阿里影业副总裁、淘票票总经理孔奇因涉嫌贪污受贿,被警方带走,受贿金额预估在千万元级别,而被带走的时间是今年 7 月。阿里影业表示经确认核实,媒体所提及事件并非发生在孔奇于阿里影业任职期间,亦和阿里影业现有业务没有关联。孔奇最近一次公开露面是在 2016 年 6 月,当时他为阿里影业与长城沃美院线合作发布会站台。爱奇艺与索尼影业合作开发网络电影12 月 1 日,爱奇艺与索尼影业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投资开发只在互联网上播放的电影项目。首个项目将改编自索尼 2013 年推出的美剧《Chosen》,讲述一家三口意外卷入一场杀人游戏的故事。截至 2016 年 6 月,开发和制作网络电影的公司超过了 900 家,是制作院线电影公司的 2.1 倍;全年产出网络电影 2500 多部,是院线电影的 5 倍。国外科技爆炸事故 3 个月之后,SpaceX 将于 16 日重启火箭发射据路透社报道,铱星公司称,伊隆·马斯克的 SpaceX 公司计划于本月 16 日重新启动猎鹰 9 号(Falcon 9)火箭的发射任务,发射已经得到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批准。SpaceX 的猎鹰 9 号火箭在 9 月 1 日的例行发射前测试中起火爆炸,导致火箭本身和 Facebook 的卫星被摧毁。调查初步结果显示,超低温燃料与包裹在氦容器外部的碳复合材料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导致其中一个加压瓶破裂,最终导致了火箭爆炸。Apple Music 的主要竞争对手 Spotify 透露即将扭亏为盈据路透社报道,Spotify,这家世界最大的音乐点播服务供应商称它们将在 2017 年实现盈利。Spotify 已在全球 60 个国家和地区上线,拥有超过 4000 万的付费订阅用户,另外还有数量更大的免费用户(内置广告)。到目前为止,Spotify 每季度都在亏损,而且仍在为扩张以及为提供内容购买音乐许可投入大笔资金。但是,Spotify 并没有从免费用户的广告收入中获利,而且经常还要鼓动免费用户升级为付费订阅用户。俄罗斯货运飞船发生故障,在西伯利亚上空解体据美联社报道,俄罗斯联邦航天局(Roskosmos)发表声明证实,一艘飞往国际空间站的无人货运飞船于周二在西伯利亚上空发生不明原因故障,导致解体。Roscosmos 宣称,这艘飞船发射前运行正常,但在发射后 383 秒突然停止传输数据。现在还不清楚飞船失事原因,Roscosmos表示其专家正在调查。 这是 2 年来俄罗斯进步号货运飞船第三次发生事故。苹果推出工具,方便用户查询 iPhone 6s 是否可更换电池12 月 2 日,苹果更新了“iPhone 6s 意外关机问题计划”页面,增加了序列号查询工具,用户只需要在页面内输入自己 iPhone 6s 的序列号,就可以查询是否符合免费更换电池计划。用户可以通过苹果授权服务提供商以及 Apple Store 零售店进行电池更换。(可跳转至查询页面)点击链接新硬件VR 设备份额情况曝光:索尼独占 30%,HTC 只占 6%市场研究公司 01consulting 对当下 VR 市场做了一次深入调查,对 30 家公司超过 40 款产品在全球市场的销售状况进行评估。结果显示,索尼、Facebook、Google 和三星撑起 VR 市场半边天,市场占有率总和达到 56%。索尼稳稳取得绝对领先优势,其市场份额达到 30%,三星凭借 Gear VR 占据了第四名,而 HTC 则以 1% 的占有率排名第五。富士发布 X-A10 无反光相机,具有 180 度滑动倾斜,后置 LCD富士推出的 X-A10 新型数码相机采用了紧凑的无反光镜可互换镜头设计,后液晶显示屏有一个滑动倾斜机制,面板倾斜 180 度时用户则能拥有 100% 的可见度。这意味着,用户可以从相机的前面观看 LCD 以进行自拍。相机内建 1630 万像素图像传感器,使用单个电池即可拍摄 410 张图像,可安装 XC16-50mm F3.5-5.6 OIS II 标准变焦套装镜头。富士 X-A10 价格和确切上市日期尚未公布。投融资超级高铁公司 HTT 宣布获超 1 亿美元投资据外媒报道,超级环运输技术公司(HTT)宣称已筹资超过 1.08 亿美元。HTT 与 Hyperloop One 理念相似,都致力于将超级高铁设想付诸实现的公司,其所致力打造的交通方式能够在半小时内将乘客从旧金山运输到洛杉矶(全程约 600 千米)。一亿美元投资中的 3180 万美元为现金,其余的 7700 万美元则是以工时、服务、土地使用权和未来实物投资的形式兑现。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爱范儿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报道未来,服务新生活引领者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长征5号发射失利 但不能因此抹黑中国航天
7月2日19时23分,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组织实施长征5号遥二火箭飞行任务,火箭飞行出现异常,发射任务失利。目前,相关单位正在对故障原因进行调查分析。虽然在此前不久,长征5号已经有过一次失利,但这并不是可以抹黑中国航天的借口。正如失败是成功之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实现螺旋式提升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即便是美国和苏联/俄罗斯这样的老牌航天大国也难逃发射失败的意外。更何况长征5号火箭是一款新产品,使用了不少新技术,这又给长征5号的发射增加了不确定性。长征5号在技术上有诸多创新在很长一段时间,长征3号系列火箭是中国发射各类卫星的主力。进入新世纪,中国也开始着手研发自己的大型运载火箭。2006年,中国启动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项目,而且还制定了“一个系列、两种发动机、三个模块”发展思路。所谓“一个系列、两种发动机、三个模块”具体指的是:“三个模块”是指使用液氧/液氢的5米直径模块,使用液氧/煤油的3.35米直径模块、2.25米直径模块。“两种发动机”是指新研制的地面推力50吨YF-77氢氧发动机和地面推力120吨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在三个模块基础上第一步组合制造出5米直径芯级的大型运载火箭,再进一步组合制造出3.35米直径芯级的中型运载火箭和小型运载火箭,最终形成近地轨道运力覆盖1.5-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力覆盖1.5-14吨的“一个系列”。长征5号则是“一个系列、两种发动机、三个模块”发展思路的产物。就性能而言,除了美国的德尔塔4号重型运载火箭之外,无论是将来的日本H3还是欧盟的阿里亚娜6,还是现役俄罗斯的安加拉5运载火箭和美国宇宙神5号运载火箭,在长征5号系列运载火箭面前大多稍逊一筹。而长征5号能有这个技术水准,除了后发优势之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使用了大量新技术。首先是动力强。长征5号火箭芯一级上的50吨YF-77氢氧发动机在国际同类发动机中处于先进水平,具有运载效率高(比冲最高能够达到465秒,比现有常规燃料发动机性能提高约50%)、推力大等特点。4台助推器上的120吨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是中国单台推力最大、技术最先进、应用前途最广泛的新型动力装置,该项技术的突破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个掌握高压补燃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技术的国家。更关键的是,相对于以往一些发动机剧毒燃料,这些发动机的燃料均无毒无污染,像液氢和液氧的燃烧产物为洁净度达99.99%的纯净水,具有绿色环保、零碳排放等优点,长征5号运载火箭也因此被誉为“绿色火箭”。其次是块头大。长征5号全长56.97米,火箭直径5米,助推器直径3.35米,起飞重量为867吨。相对于以往的火箭,长征5号是中国首次采用5米直径的箭体结构,更粗的箭体结构可以容纳更多的推进剂,不仅可以减少火箭的级数,从而减少火箭的分离次数,提高火箭的可靠性,还可以产生更大推力。加上之前提到的YF-77氢氧发动机和YF-100液氧/煤油发动机出色的性能,长征5号的起飞推力超过1000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14吨。相比之下,长征2F的重量为464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8.4吨,长征5号比长征2F的运载能力提升了2.5倍以上。最后是创新多。相对于以往的长征系列火箭,长征5号是一款全新的火箭。长征5号上搭载了1000多台设备,10万多只电子设备,如果把仪器的电缆单根连起来总长超过100公里,在研制过程中,一共攻克了12项重大关键技术,取得了247项关键技术创新,其中还不乏颇具难度的创新本次长五遥二火箭发射计划把实践十八号卫星送入指定轨道,卫星在轨运行期间将验证东方红五号新一代大型卫星平台关键技术,并开展Q/V频段通信等多项新技术在轨验证工作。然而,任务通信控制设备和火箭自身的通信控制设备是可能发生矛盾的,要解决这个矛盾是一个不小的难关。新技术会带来更好的性能的同时,在成熟度方面有所欠缺,这也就为长征5号火箭的发射带来了不确定因素。美国和苏联/俄罗斯也无法避免失败其实,航天事故并非罕见,在这方面,即便是美国和苏联/俄罗斯这样的老牌航天强国也不例外。从阿波罗1号失事至今,已经发生了不少严重的事故,更有2位数的美国航天员为了航天事业而献身。1957年,先锋TV3火箭爆炸在发射两秒后,因失去推力而回落到发射台,发生强烈的爆炸。1967年,在一次测试中,美国阿波罗1号指令舱突然发生大火,产生的热空气令舱盖紧闭,三名宇航员因无法逃离,而在大火中丧生。1970年,阿波罗13号发生服务舱液氧贮箱中加热系统过载而产生电弧放电作用,最终引发氧气爆炸。虽然登月失败了,但三位宇航员却依靠救生设备奇迹般的死里逃生。1986年,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发射后仅1分13秒就在1.5万米高空突然爆炸,包括一名教师在内的7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同年,一枚大力神运载火箭在发射后8秒发生爆炸,一枚德尔塔运载火箭在发射后71秒后主发动机突然熄火,90秒时自毁。1990年,一枚大力神火箭的部分箭体从吊车上坠地,引发的大火火焰高达45米,造成至少1人死亡。1993年,一枚大力神4型火箭在发射2分钟后爆炸。1997年,一枚德尔塔2型火箭在发射13秒后发生爆炸。1998年,一枚大力神运载火箭起飞后不久发生爆炸,加上火箭上的间谍卫星,损失超过10亿美元。同年,一枚德尔塔3运载火箭在发射后不久爆炸。2003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因外部燃料箱表面泡沫材料安装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使其在返航过途中空中解体,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随后,美国总统布什终止了航天飞机项目。2011年,美国金牛座运载火箭因火箭整流罩系统未能完全打开而失事,价值4亿2400万美元的“荣耀”卫星随即灰飞烟灭。2015年,美国火箭三度发射失败,其中6月28日发射的猎鹰9号火箭执行国际空间站货运补给任务,火箭升空2分半钟后突然爆炸解体,携带约2500公斤补给的货舱也被炸毁。而在不久前,猎鹰火箭还因火箭降落角度问题和推进器气压阀失灵而引发爆炸。Space X空间站补给任务也3次失败。......不仅是美国,苏联/俄罗斯、欧洲也发生过不少航天事故。1996年,欧洲航天局发射的阿丽亚娜5火箭在升空40秒后发生了爆炸。在2013年,俄罗斯的质子M火箭在发射后不久就发生了坠毁......根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几十年中,俄罗斯共发射各类火箭1262次,其中失败49次;美国发射各类火箭513次,失败35次;欧盟发射火箭164次,失败11次。从中可以看出,火箭发射失败是很难避免的,不必对长征5号发射失败过度解读。当务之急是查漏补缺新技术在最初的使用中总会遇到意料之外的问题。在最初的时候往往折戟沉沙。比如欧洲航天局在1996年发射的阿丽亚娜5,该次发射是该型号火箭经过了十年发展的首飞。美国的金牛座2火箭也出现过第一次发射成功,但第二次发射失败的情况。更极端的例子是美国在上世纪60年代曾经发生过军事卫星连续7次发射失败。Space X即便使用60年代的技术,也同样遭遇了三连败。技术发展有其规律,在新技术诞生之初,其可靠性是具有一定不确定因素的,而随着大量使用,伴随着事故的发生,并不断改进,技术的成熟度会不断提升。像俄罗斯的联盟号火箭用了将近半个世纪了,现在罕有发生事故。中国的长征3号系列火箭也曾发生重大事故——1996年中国的长征三号火箭升空2秒后就开始出现倾斜,22秒后完全失控,坠毁在距离发射塔1.85千米的山坡上,发生剧烈爆炸,导致数人牺牲。在这次事故后,相关单位进行了大整顿。在经过不断的完善和改良后,长征3号系列火箭的发射成功率才达到较高的水平。可以说,技术的成熟度是依靠大量实践磨砺后才能获得的。而最近几年,中国航天的进步很大,研发出了很多新技术,像长征5号在研制过程中,一共攻克了12项重大关键技术,取得了247项关键技术创新。这些新技术的使用必然会增加发射的风险,而在上次长征5号发射失败后不久就再次发射,很可能未必对上次发射失败的原因能有深入分析。因此,相关单位的当务之急是彻底排查找出原因,提升长征5号的可靠性,实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螺旋式提升。
手机应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热门搜索:
当前位置:
世界首款锂电池动力火箭 引擎3D打印
据媒体报道,新西兰一家私人公司“RocketLab”5月份在新西兰东海岸,成功发射世界首枚3D打印的电池动力箭“Electron”。这家公司获得美国不少硅谷企业的资助。此次成功发射使新西兰成为发射火箭进入天空的第11个国家。
据媒体报道,新西兰一家私人公司“RocketLab”5月份在新西兰东海岸,成功发射世界首枚3D打印的电池动力火箭“Electron”。这家公司获得美国不少硅谷企业的资助。此次成功发射使新西兰成为发射火箭进入天空的第11个国家。据报道,该火箭体长17米,发射升空的速度每小时超过2万7000公里。它的制造成本低、发射周期短、发射费用低廉,堪称人类火箭技术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其搭载的Rutherford发动机的主要部件几乎都是3D打印制造的。火箭是在RocketLab位于新西兰北岛东部的马希亚(Mahia)发射场发射。火箭本来在三天前就要发射,但因为天气恶劣延后。这也是全球首个从私人发射场把火箭射上天空的创举。RocketLab创办人兼总裁贝克(PeterBeck)说:“我们是全球少数几家公司,把火箭从无到有开发出来,并且在四年内实现目标。”不过,火箭虽然上了太空,但没有达到预定的轨道。对此,贝克表示,公司会调查原因。新西兰政府投入1500万新西兰元,作为太空计划的开发经费。经济发展部长布里奇斯对发射成功感到雀跃。贝克说,公司计划进行三次火箭发射测试,此次是第一次。如果三次测试都理想,公司就会开始为客户提供商业卫星发射服务。他表示,一旦公司展开全面生产,估计一年可以发射超过50次。目前公司的客户包括美国宇航局(NASA)。RocketLab的金主包括美国大企业,如美国军备制造商洛克希德.马丁(LockheedMarTIn)、KholsaVentures以及及BeesemerVenture等。
本文由入驻OFweek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用户名/邮箱/手机:
忘记密码?
用其他账号登录: QQ
请输入评论
最新活动更多 &&
近日,上市公司半年报陆续出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部分企业业绩出炉,多数企业业绩比上年同期增长明显。...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
北京市/海淀区
江苏省/无锡市
江苏省/无锡市
北京市/海淀区
北京市/海淀区
浙江省/金华市
浙江省/金华市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下次自动登录
其它账号登录:
>>&&>> &正文
请选择品牌品&牌:
请选择系列车&系:
<option value="0-L以下
发射火箭/部署储能产品 特斯拉不光只会造电动车
来源:搜狐
作者:E电园
关注中金在线:
扫描二维码
中金在线微信
在线咨询: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提起特斯拉,让人首先想起的就是卖得不便宜的电动汽车和迟迟不能交付的Model 3,哦对了,还有这个月刚刚发射的猎鹰重型火箭可谓轰动全球。除了这些你是否知道,运输业炙手可热的电动卡车、全球最大的超级电池工厂、销量不俗的太阳能屋顶等领域,特斯拉全部颇有建树。今天,就带大家来了解下,除了造车,特斯拉究竟“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早在去年初,特斯拉汽车公司(Tesla Motors Inc.)就宣布更名为“特斯拉公司”(Tesla Inc.)。这次公司更名预示着特斯拉未来的发展方向将由汽车转向太阳能、动力电池等其他领域,以此实现理想的“可持续式生活方式”。
  一、打造全球最大的锂电池工厂
  特斯拉超级电池工厂位于美国内华达州,工厂于2016年6月投建,占地面积约12.95平方公里,总投资规模超过50亿美元,是全球占地面积第一的单体建筑,规模仅小于位于华盛顿州埃弗雷特市的波音工厂。除了面积大,其产能规模也是无人能敌,工厂建成后预计年产能可达到35GWh(相当于2014年全球电池的产能总和),2020年甚至能达到150GWh的年产能,这样的产能相当于整个纽约市3年的电力消耗。
  点评:然而计划总是美好的,特斯拉超级电池工厂全面投产需要到2020年才能实现,虽然现在Gigafactory中已有部分厂区投产,但是距离全自动化生产仍有很大差距,不得不依靠人工流水作业来完成,这样既无法保证电池组的精确性,也加剧了制造成本,对于Model 3巨大的交车量来讲似乎是杯水车薪,看来原本每周生产1万辆电动车的计划又被无限期推迟了。
  二、更加注重服务的超级充电站
  特斯拉超级充电站主要分布在购物中心、酒店、度假胜地等人流聚集的地方,半个小时,可以让车主在周边吃个饭,买一杯咖啡,以此打发无聊的充电时间。而每年400kWh的免费超级充电额度,也能够满足日常通勤的需求。同时特斯拉还计划将超级充电站建立在机场等交通枢纽,并且为车主配备餐厅和溜冰场等娱乐设施,这样的充电环境着实很吸引车主前去体验。
  点评: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配套设施的重要性也随之提高,无论是整车厂还是充电运营商,谁都不想放下这块“肥肉”,但是对于充电服务而言,特斯拉明显更加用心。建造快速充电的专属充电站、选址在方便车主打发时间的商圈、提供一定的免费充电额度,让充电不再成为负担,这样贴心的运营模式确实值得其他充电运营商和车企借鉴。
  三、家用储能产品成为发展目标
  一向注重用户感受的特斯拉此前曾采用上门销售模式售卖家庭储能产品,但是随着销售成本的提高,特斯拉将太阳能业务的销售转向零售市场,并且与与家居建材用品零售商家得宝达成合作协议,在其卖场内设置太阳能屋顶和Powerwall销售摊位,线下体验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更加精准以及舒适的购买方式。
  点评:从特斯拉刚刚发布的2017年第4季度财报可以看出,“可持续生活方式”已经成为特斯拉远期发展目标,电动汽车仅仅是第一步,家庭储能产品才是影响日常生活的关键。但是伴随逐步下滑的装机量(第四季度系统装机量共计87MW,较上一季度下降20%,较2017年二季度下降38%。整个2017年间,装机量整体下降了42%),以及让人焦头烂额的太阳能业务下滑和Model 3的延期交付,特斯拉能否实现理想的“可持续生活方式”恐怕还是未知。
  四、电动卡车挑战传统运输行业
  车身没有后视镜,也没有门把手,充满空气动力学设计元素的Tesla Semi,百公里加速仅为5秒,即使载重36吨的货物,依然可以在20秒内从静止加速至96km/h,远超燃油车竞品的平均水平。虽然Tesla Semi每辆需要支付约18万美金,花费远远超过平均10万美金购买的传统燃油车型,但是特斯拉凭借发达的自动驾驶技术,已经获得了百威英博、百事可乐、UPS等多家公司的订单,通过合作可以降低运输过程中的燃料和人力成本,大大减少开支。
  点评:伴随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货运公司选择节约人工成本,花费一定费用选择高科技运输技术,而特斯拉的“纯电动+自动驾驶”正好符合当下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同时电动卡车的维修成本也远远低于燃油车,无论从经济或是安全角度考虑看,Tesla Semi的推出都在顺应发展趋势,只是目前仍让运输公司头疼的便是Tesla Semi的超级充电站建设问题。
  五、用火箭把电动汽车送上天
  特斯拉为这部被运上天空的Roadster配备了摄像头,能够以驾驶者的视角见证宇宙“奇观”。同时火箭携带了一个坚不可摧的磁盘,里面存储了艾萨克·阿西莫夫的科幻小说,协同被刻满6000名SpaceX员工名字的饰板,一同被猎鹰重型火箭携带升空。在浩瀚的太空中,开着一辆特斯拉跑车在太空中遨游,车内无限循环着David Bowie的《Space Oddity》,想一想就浪漫至极。
  点评:这次发射的猎鹰重型火箭虽然不是人类史上最强的运载火箭,但并不妨碍它被载入人类史册,让人们记住了这个“宇宙级”的广告:特斯拉跑车做到了上天入地,驰骋在宇宙间。
  小结:过去几年时间,特斯拉已经从电动汽车界龙头摇身一变为新能源行业大佬,誓要将“可持续生活方式”渗透进每个领域,以此来改变人们从传统能源到清洁能源的使用习惯。这个愿景固然美好,但是在执行过程中总会遇到阻碍,比如产能无法满足、技术还不够成熟等,特斯拉能否应付并引领世界能源的格局变化,让我们拭目以待。
中金在线汽车频道官方微信公众账号(车show),我们致力于为广大有车一族提供养护、驾驶技巧,热门新车评测等实用资讯,打造车友互动交流平台,快来试试吧!
微信关注方法:1.扫描左侧二维码;2.请在微信平台“查找公众账号”选项中搜索“车show”(cnfolauto)关注汽车频道微信。
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3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火箭发射失败视频大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