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注意孩子偷偷的玩游戏耗流量多吗用了800M流量多少钱

大王卡封顶40G继续用是不是腾讯应用也按1元800m的流量算帮忙一下谢谢... 大王卡封顶40G继续用是不是腾讯应用也按1元800m的流量算帮忙一下谢谢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中国联通“沃4G+”更加畅快的移动互联网体验。 通过网络覆盖的共享与加倍,让用户的体验更舒心; 通过产品设计的透明与安全,让用户的消费更放心; 通过服务体验的简单与便捷,让用户的服务更贴心。

您好,是的,解除封顶后当月不再限制流量使用,超出40GB后的所有流量(包括腾讯专属流量)均按照日租宝计费。

你下载手机联通营业厅,那里有可以开通40G封顶
那是不是超过40G腾讯应用也收费
到时候到了40G 流量就断网了
开通之后是不是腾讯应用免流量了?
就是到了40G,还可以用流量
}

原标题:人均月流量800MB都干啥了?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几乎都离不开手机了,其实无论是在公交车上还是地铁上,我们看到的都是低头一族和拇指一族。人人都拿着手机翻看着,看视频,玩微信,逛淘宝,浏览新闻,畅玩游戏,反正是各有各的乐子,不亦乐乎。其实我们也看到过很多关于手机的段子,甚至在饭店的席上,都是一片啪啪啪的拍照声,上传朋友圈晒各种美食,咫尺之间,有人还用微信沟通而不是直面交流,或许有人觉得言过其实了,或许有点夸张,但确实有这样的情况出现。更主要的是,人们蓦然发现,如果手机离开手中,心里就开始百爪挠心,没着没落的,不知道该干点什么了。

尤其是进入到4G时代之后,移动互联网的利用率更加普遍,当网络速度变快了之后,视频直播,小视频等内容也开始悄然流行,出门驾车的时候手机导航不知道什么时候成了首选,因为数据的更新更快,信息更完善,因此人们几乎都不信任导航仪了。这时候,人们蓦然发现流量不够用了,以前一个月30M的流量几乎就可以搞定,但是现在却发现1G的流量也是熬不下来,不到月底就开始流量告急,因此也经常在朋友圈里看到寻求便宜流量的购买方式。流量为什么很快就没了呢,我们的流量到底都去哪里了?

我们先看一则消息:工信部近日公布了8月份通信行业的运营情况,人均数据使用量在继续增加。截至到831号,国内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3.09亿户,移动宽带用户(即3G4G用户)总数达到8.69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数的66.4%4G用户总数达到6.60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数的比例首次突破一半,达到50.4%。移动互联网方面8月接入流量达8.21亿G,创历史新高。当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达到798.5M,同比增长96.3%

1-8月累计达53.5亿G,同比增长123.2%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流量达到47.7亿G,保持翻倍增长态势,占移动互联网总流量的89.2%也就是说,一个用户每个月平均花掉800M的数据流量。从30M800M,翻了26倍有余。究竟是什么诱惑让用户的流量翻了这么多倍?笔者观察周围的亲朋好友使用手机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社交(微信、QQ、微博等),新闻(看各种新闻客户端,包括股票等),购物(淘宝、京东等等“败家”的APP必不可少),游戏(坐地铁和公交车上也经常能看到玩手机游戏的朋友),手机导航等。

其中社交是占用内存最多的时候,至于一直被认为可能占据更多流量的是视频(包括追剧)等内容,反而更多的用户只是在有WiFi的时候才会观看这些内容,甚至一些用户也是在有WiFi的时候把想要追的剧下载到手机上,在有时间的时候观看,而不占据流量。社交占据颇多流量,主要的应用之一就是微信,很多用户的微信都是占到了上G的流量,每天刷朋友圈,逛各种群,抢红包都需要流量的支持。众所周知,当初微信的出现断送了移动运营商的短信业务,当初运营商还非常“痛恨”这些OTT的出现抢了自己的“生意”,但是现在再回过头来看,短信的“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是大势所趋,而社交软件的流行(尤其是微信),虽然蚕食了短信的蛋糕,但却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流量上运营商照样赚了一个盆满钵满。而且这种兴趣和习惯的培养带来了更多的衍生服务,进而带动更大的产业链形成。

三大运营商在流量上的收益已经足以弥补在短信方面的损失。今年中国移动的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移动的营收为370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1%;净利润606亿元,同比增长5.6%,相当于每天赚3.33亿元。上半年,中国移动的流量收入首次超过传统收入,成为公司的第一大收入来源。中国移动上半年流量收入达到1950亿元,同比增长26.7%。其中手机上网流量同比增长133.9%,无线上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9.7%,流量收入占通信服务收入比重提升至43.3%,流量收入首次超越语音、短信等传统业务成为其最大收入来源。

流量中4G网络流量占比提升至88%4G DOU(每月每户平均移动数据流量)增长31.9%,并带动移动ARPU提升。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在流量方面也获得了不同的增长。可见,墙内损失墙外补,流量带来的发展巨大。其实,当宽带战略被提到“日程”之后,移动互联网的流行和变迁,都间接促成了移动流量的快速增长,并且带来了更多衍生服务,其实无论是打车软件的流行,视频转播,O2O业务的发展,都离不开移动互联网的推波助澜,而这些都离不开流量的支撑。也正是因为看到了流量的“甜头”,三大运营商都开始着手布局5G的发展和测试,尤其是中国移动的动作更快,因为5G时代的流量可以带来更多流媒体应用,物联网、车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整合,又是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并且可能带来更加庞大的应用支持。

当用户的习惯开始不断地随着应用的拓展而逐渐成为主流应用的时候,流量其实就不是最主要的障碍了,再加上运营商不断地推出一些刺激活动,来培育用户的使用习惯,进而不断地消耗着流量的变换和增长,这也是为何原先用户530M的流量就可以支持一个月,但现在1G的流量都难以满足需求,进而开始不断地推动着自己的流量升级,都是因为使用习惯的变化,应用的吸引带来的一种转变,在这方面,其实运营商应该感谢内容应用商的不断努力,如果没有大量的APP应用,又怎么可能获得如此大的流量收益?如果没有不断创新的应用场景出现,用户又怎么可能这么心甘情愿地购买流量?

(作者简介:小刀马,微信公众号:daomawuyu(刀马物语)。QQ。转载烦请保留此段。)

}

【TechWeb报道】10月26日消息,自10月1日三大运营商推出“流量不清零”政策已经20多天,但消费者似乎并不买账,不少用户吐槽流量消耗速度太快。有微博网友称,“不清零以后我800m流量只够用10天”。

网友吐槽流量不清零后消耗速度太快:800M只够用10天

流量不清零政策实施以来,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的吐槽集中反映在“运营商使用技术手段修改流量数据”、“电信计量确实有问题”、“消费者安装的软件’偷流量’”等方面。

微博名为NightRobin的电信用户表示,“这个月流量2g竟然还chaolee,平常一个月一个g都用不完,电信的”。微博名为暗影寻林的联通客户指出,“联通测定的流量总要比系统测定的流量多100+”。微博名为“稳稳_”和“客家_无限永生”的中国移动用户,则分称“乱扣流量,房子都要赔给移动公司了”和“流量被10086软件偷了500多M,扣了50多元钱”。

三大运营商目前尚未对此作出回应,Techweb致电中国移动客服,对方表示,“无法查询用户在何时何地用了多少流量,只能查询剩余流量情况,建议安装相关流量监测软件查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玩游戏耗流量多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