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储藏技术规范双低储藏的要点是什么?

广东省政府在"十五"期间投资6亿元,建设5亿千克省直属粮库与国家利用国债资金建设的中央直属粮库成为"珠江粮食走廊"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跨越式地改善了广东的储粮环境.新建粮库大部分仓房为高大平房仓,配套我国先进的储粮"四合一"新技术,彻底打破了广东传统的粮食保管模式;由原来的常规、双低、三低、缓释熏蒸储藏转向"四新"技术储粮,由小而散、技术含量偏低向规模大而且...  

}

【摘要】:正 低氧低药量储粮是根据我国粮食储藏的特点,从广大基层粮库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把“自然缺氧”和“薰蒸杀虫”紧密配合起来,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一种新型储粮方法,是储粮害虫生态、化学、清洁卫生防治协调在一起的一种重要综合防治措施,为储粮保管开辟了一条少用药、少污染,安全、经济、有效的新途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周天智;刘士强;马文斌;高兴明;付文忠;喻梅;;[J];粮食储藏;2011年04期
杨路加;刘天德;李建志;王晶磊;曹阳;李燕羽;;[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11年04期
杨路加;王晶磊;李建志;;[J];粮油食品科技;2011年04期
王晶磊;徐威;刘天德;李建智;杨路加;赵士远;郑劲;;[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1年04期
袁蕊;敖宗华;林天学;沈才洪;陕小虎;黄治国;刘向阳;;[J];酿酒科技;2011年07期
李能威;张晓琳;郭伟群;宋渊;;[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1年03期
邓树华;张志航;吴树会;陈渠玲;周剑宇;黄卫;;[J];粮食储藏;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白旭光;;[A];中国粮油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综合卷)[C];2002年
邓永学;赵志模;李隆术;;[A];中国粮油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综合卷)[C];2002年
耿森林;尚志远;白雅;;[A];2004年全国物理声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郭敏;尚志远;;[A];中国声学学会2002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姚渭;傅剑萍;王艳;刘晓农;杜燕萍;;[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乔占民;徐晓娟;王晓丽;王宏坤;徐文柏;胡方强;;[A];中国粮油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综合卷)[C];2002年
刘福保;朱华国;;[A];华中昆虫研究(第一卷)[C];2002年
李世广;林华峰;黄衍章;席银宝;李利华;胡娟;;[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王素雅;;[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鲁玉杰;李兴奎;仲建峰;储红梅;张晓培;;[A];华中三省(河南、湖北、湖南)昆虫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安徽省粮食干部学校 吴达;[N];粮油市场报;2001年
孙元成 王巧华 季茂聘;[N];粮油市场报;2002年
张长增 丁秀臣 苏华亭 张洪军;[N];粮油市场报;2001年
本报记者 秦玉梅;[N];河北经济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营营;[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

  目前我国比较普遍的贮粮技术有干燥贮藏、通风与密闭贮藏、低温贮藏、气调贮藏、“双低”贮藏和“三低”贮藏,高水分粮的防霉应急措施主要是施用化学防霉剂等。
  干燥贮藏是指以干燥为主要手段的贮藏方法。这是保证粮食安全贮藏最基本的措施。刚收获的粮食,水分较大,且正在后熟期,干燥速度要缓慢些,一般以先低温后高温,或采用二次干燥法为宜。对含蛋白质较多的大豆、蚕豆等豆类,因子叶组织细密,毛细管小,传湿力弱,而种皮却较疏松,易失水,以采用低温慢速带荚曝晒为宜。否则易裂皮、出皱纹,影响品质,并不耐贮藏。对含脂肪较多的油料如油菜籽,水分较易蒸发,但油菜籽粒小、皮脆,在高温下容易走油,故干燥时最好采用籽粒与荚壳混晒,既可防止走油,又能起到促进干燥的作用。至于含淀粉较多的稻谷、小麦等谷类粮食,由于淀粉结构比较疏松,籽粒内毛细管粗大,传湿力较强,适当采用高温快速的办法干燥,一般对品质无不良影响。
  粮食干燥的方法很多,目前大多采用日光暴晒和人工干燥。日光暴晒所需设备少,费用低,操作简便,不仅能降低水分,还能杀虫灭菌,并有利于促进后熟。人工干燥是使用烘干设备对粮食进行干燥的一种方法。机械烘干时,应根据不同粮种和水分含量控制热风温度和出口粮温,以免损害粮食品质和发芽率。
  2.通风与密闭贮藏
  适时通风可以促进粮堆内外气体交换,降温散湿,防止温差结露,防止二氧化碳积聚影响种子生活力。而适时密闭则可减少外温外湿对粮堆的影响,有利于保持粮堆低温干燥。两者方法不同,其目的都在于为安全贮藏创造低温、干燥的条件。所以,在保证入库粮食干燥的基础上,在贮藏期间,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和粮堆的具体情况,再适时进行通风或密闭,便构成了一种更加完善的贮藏措施。
  通风贮藏的方式主要有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自然通风是适时启开门窗,通过空气自然对流来进行气体交换。机械通风则是利用单管或多管通风机,将外界低温干燥的空气鼓入或吸入粮堆,以达到气体交换的目的。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通风时机的选择很重要。经过通风以后,要保证粮堆降温散湿,或降温而不增湿,或降湿而不增温。从气温的年变化规律来看,每年气温上升季节,气温往往高于仓温和粮温,一般不宜通风,应以密闭为主;气温下降季节,粮温大都高于气温,是通风的有利时机。根据气温的日变化规律,夜间气温低于白天,夜间通风往往比白天有利。但是空气湿度的变化与气温相反,即气温高,相对湿度小;气温低,相对湿度大。因此,要选择低温而又干燥的通风时机,必须事先认真检测仓库内外温湿度并进行对比才能确定。对于温高湿大的散装粮堆,在仓外温度很低,温差较大的情况下进行自然通风,一般应结合通风勤翻粮面,使粮堆内部湿热空气尽快散发,以免结露。
  密闭贮藏方式主要有全仓密闭和粮面压盖两种。全仓密闭是将仓库门窗全面封闭;粮面压盖是用干燥无虫的谷壳、草木灰或袋装干砂压盖粮面。其目的在于防止外温外湿侵入粮堆,故一般都在春暖之前进行。
  低温贮藏是将粮食温度控制到一个较低的水平,以达到安全贮藏的目的。实践证明,低温贮藏可以限制粮堆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减少贮粮损失;能减缓粮食陈化,利于保鲜;能有效解决面粉、大米、油脂等成品粮油度夏难的问题。由于低温贮藏不用或少用化学药剂处理粮食,避免或减少了污染,可保持贮粮卫生。此外,低温贮藏还可以作为处理高水分粮的一种应急措施。
  目前的低温贮藏方法有自然低温贮藏、机械制冷低温贮藏和地下贮藏等。自然低温贮藏是在寒冬季节,采取自然通风或仓外冷冻等办法,降低贮粮温度,然后在春暖以前采取全仓密闭或粮面压盖密闭贮藏,使粮食较长期地处于低温干燥状态。自然低温贮藏在北方平均气温较低的地区效果较好。机械制冷低温贮藏是利用制冷机械产生冷气送入仓房或粮堆中,使粮食处于冷藏状态,以抑制各种生物成分的生命活动,即使在夏天也能保证贮粮安全。地下贮粮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目前的主要仓型有立筒仓、尖低喇叭仓,平低喇叭仓。由于地下贮粮受外界温湿度的影响较小,因此它与其他低温贮藏一样,具有制热、防霉、防虫、保鲜的良好效果。
  气调贮藏又称受控大气贮藏。它是通过调节密闭粮堆内的气体成分,主要是降低氧气或增加二氧化碳。氮气的浓度,以抑制粮堆内各种生物成分的生命活动,从而达到安全贮藏的目的。实践证明,当氧气浓度降到2%左右,或二氧化碳增加到40%以上,霉菌受到抑制,害虫也很快死亡,并能较好地保持粮食品质。目前,气调贮藏的技术有气密贮粮,氮气贮粮,二氧化碳贮粮和减压贮粮等。
  气调贮藏的关键,在于搞好粮堆的密封工作。一般囤垛可采取六面或五面密封;仓房密闭性能好的散装粮堆则可采取粮面密封。密封材料多为聚氯乙烯或聚乙烯压延薄膜。
  气调贮藏的脱氧方法很多,大体可分为生物降氧和机械降氧两大类。生物降氧,就是利用生物体的呼吸作用,把密封粮堆中的氧气消耗掉达到低氧保管的目的。具体措施有自然缺氧、微生物辅助降氧和异种粮串联降氧。机械降氧则是采用一定的机械设备来脱除粮堆中的氧气,具体方法有抽氧充氮、二氧化碳灌注排氧、燃烧制氮机充氮脱氧和分子筛富氮脱氧等。
  5.“双低”贮藏和“三低”贮藏
  “双低”贮藏一般指低氧、低药剂量的密封贮藏。是在自然缺氧的基础上,再施放低剂量的杀虫剂的一种贮藏方法。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消灭常见的贮粮害虫,而且能防止粮食发热霉变。实践证明,低氧恶化了虫霉的生态条件,同时在密封粮堆内施药,减少了药剂的挥发空间,无形中增加了药剂的有效浓度,效果显著。同时,由于用药少,既可节省费用又能减少药剂对贮粮的污染。"双低"贮藏一般是在粮食入库后,先密封粮堆进行自然缺氧,当氧气降到不能再降而又未达到杀虫效果时,再施低剂量的磷化铝片,用药量为每立方米1~1.5克,采用布袋埋藏法施药。
  “三低”一般指低温、低氧、低药剂防治贮藏方法,是粮食贮藏的综合措施。目前采用低温贮粮,除机械制冷低温仓外,一般都达不到常年控制害虫和微生物发展的目的,必须配合其他有效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才能更为有效。在高温季节入库的粮食可采取低氧(密闭)—低药(有虫时)—低温(10月份以后通风);低温季节入库的粮食采取低温(通风)—低氧(次年春季后)—低药(有虫时)贮藏。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粮食储藏技术规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