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经验丰富的会计教做营改增建筑施工营改增后建筑企业的会计处理账

营改增施工企业会计分录知识来自于造价通云知平台上百万用户的经验与心得交流。 造价通即可以了解到相关营改增施工企业会计分录最新的精华知识、热门知识、相关问答、行业资讯及精品资料下载。同时,造价通还为您提供材价查询、测算、、等建设行业领域优质服务。手机版访问:

}

营改增后建筑行业的风险的梳理

    2016年5月1号,原来征收营业税的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纳入了营改增的试点范围,打通了货物和服务的抵扣链条,减轻企业税负,促进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建筑业由于原有管理混乱,在此次营改增受到的冲击较大,营改增其主要风险如下:

1、 收到预收款,未确认纳税义务,申报营业税和增值税。

根据财税[2016]36号,对建筑企业预收款的纳税义务时间为:“纳税人提供建筑服务、租赁服务采取预收款方式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建筑企业在收到房开等上游企业的进场费等,就产生了纳税义务,需要申报并交纳增值税(与营业税规定一致)。

2、 未按纳税义务产生时间,交纳营业税和增值税。

根据财税【2016】36号,对纳税义务的规定为:“纳税人发生应税行为并收讫销售款项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项凭据的当天;先开具发票的,为开具发票的当天。收讫销售款项,是指纳税人销售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过程中或者完成后收到款项。取得索取销售款项凭据的当天,是指书面合同确定的付款日期;未签订书面合同或者书面合同未确定付款日期的,为服务、无形资产转让完成的当天或者不动产权属变更的当天。”

建筑企业确认要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付款日期确认纳税义务,无论款项是否收到。现行大部分建筑在开票确认收入交纳税款的行为,是不符合税法规定的。

3、 未按建造合同准则进行会计处理,造成会计报表失真。

建筑企业的财务核算要按照建造合同准则,依据完工百分比法,确认会计收入,编制会计报表。只有这样,才能准确保的反映企业的收入、成本、利润。

4、 以开票确认收入,所得税延迟交纳。

由于大部分建筑企业都不是按照建筑合同准则确认收入,而是以开票确认收入,且开票时间一般晚于完工进度,造成所得税核算不准,前期少交所得税,延迟纳税。

现行大部分建筑企业都是核定征收的企业,按开票收入的1%或2%核定其所得税。营改增后,年应税销售额超过500万,必须成为一般纳税人。

一般纳税人要求必须财务核算健全,能够准确提供税务资料。而核定征收的前提是财务核算不健全,不能准确提供收入或者成本、费用。也就是说一般纳税人的建筑企业不允许采用核定征收所得税的方式,必须查账征收。而原有的建筑企业,对成本、费用的管控尤为薄弱,白条入账,不合规发票入账,甚至只有支出无相应的凭据。这样查账征收所得税后,需要做大量的纳税调整。按25%的企业所得税税率计算,取得一张不合规的票据或不能取得票据,建筑企业就需要多交纳25%的企业所得税。

待全面完成营改增,合理调整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后,所得税将划归国税进行管理,建筑企业需要积极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加强内部管控。

由于我国是以票控税,对于建筑企业来说,发票取得是很重要的。

1、上游企业选择一般纳税人,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加可以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

2、上游企业的一般纳税人,如混凝土公司,可以选择简易计税,在商业谈判的过程中,必须进行比价,尽量要求对方一般计税,开具适用税率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3、对于上游企业选择简易计税方式的一般纳税人或者小规模纳税人,要求按照征收率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4、加强财务报销制度和内控流程的制定、完善、落实。对所有业务必须取得发票,不允许白条入账。

5、在合同签订、税负测算、简易计税方法选择等需要加强管理,与上下游企业协商,做到互利共赢,共享政策红利。

四、    挂靠、项目部等业务模式的风险。

挂靠行为,是建筑企业普遍存在的现像。挂靠人借用建筑企业资质,承揽工程,建筑企业收取一定比例的挂靠费。挂靠行为在营改增后,将接受极大挑战,建筑企业必须进行改变。

1、 挂靠行为是以建筑企业的名义承揽业务,签定合同,法律责任由建筑企业承担。如建筑质量责任、社保责任、工伤责任等。

2、 挂靠方出于利益考虑,在利润最大化的原则下,在原来营业税年代,采购材料等不索取发票,或者向小规模纳税人购买只能取得普通发票。营改增后由于不能取得增值税抵扣凭据,将加大我们的增值税税负和所得税税负。

3、 如强制挂靠方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可能出现大量虚假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现象,触犯刑法,而风险是由建筑企业来承担。

4、 挂靠方的利润取得,大多数是凭借虚列成本、费用方式取得的,需视同自己的项目部进行管理

5、 挂靠方或项目部自行采购材料,通过个人卡付款,容易造成三流不符,增值税进项不能抵扣。

原有的营业税核算简单,营改增后面临着发票开具、会计处理、纳税申报等一系列财务工作,做好内控制度的建设、财务风险的管控。原有的营业税财务人员需要加强业务能力的学习,不断的充电,转换营业税理念为增值税思维。由于面临着项目众多,管理复杂等原因,需要调整财务人员结构并适当增加人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营改增后建筑企业的会计处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