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员是什么级别叫千亿级别,现在中国股票大半都过千亿,可股

中公教育借壳上市,A股迎来行业龙头。中公教育将通过借壳亚夏汽车登陆A股。交易方案简单来说上市公司将亚夏汽车现有主要资产、负债、业务等将被剥离,转而持有中公教育100%股权。交易方案包括三部分:1)重大资产置换;2)发行股份购买资产;3)股份转让。拟置出资产作价13.51亿,置入资产中公教育100%股权拟作价185亿,置入置出资产差额部分由亚夏汽车以发行股份方式向中公教育全体股东购买(拟发行价3.68元/股、增加股份46.59亿股);另外,原控股股东亚夏实业还将向中公合伙、李永新分别转让8000万股和7269.66万股上市公司股票。

定价较为合理,李永新和鲁忠芳成新实控人。中公教育2017年归母净利5.25亿元、扣非后4.95亿元,年承诺业绩分别为9.3/13/16.5亿元。中公教育作价185亿元,对应17/18年PE分别为35/20倍,基于业绩承诺测算PEG为0.76,估值与承诺成长性基本匹配。交易完成,中公教育实际控制人李永新和鲁忠芳将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职业教育空间广阔,龙头受益。受益国家政策支持和就业市场竞争加剧催化职业培训需求,职教市场空间广阔。根据《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3.5亿人次的目标测算,假设客单价平均2000元/人/次,中国非学历职业教育市场规模将于2020年达到7000亿元。中公教育目前业务主要集中在公务员招录考试培训、事业单位招录考试培训、以及教师资格考试等细分市场,我们判断,以上三个细分市场的市场规模可达700-900亿量级,中公具备从千亿市场向万亿空间拓展的能力。

职教龙头:业务结构日趋多元,高速增长有望保持。中公教育是非学历职业教育领域龙头,主要业务包括公务员考试培训、教师资格及招录培训、事业单位招录培训等,2017年以上三项业务收入占比为51%/16.6%/14%。年,营收20.76/25.84/40.31亿元,归母净利1.61/3.27/5.25亿元,CAGR分别达41.6%/80.6%。同期,培养学员55.79

核心优势和成长逻辑:研发奠定基础,规模构筑壁垒,科技拓展边界。中公教育极度重视教育内容研发,优质的教育内容是其形成良好口碑和拓展业务领域的基础。同时,公司已形成强大服务和学习网络(截止2017年底覆盖31个省市自治区、582个直营分支机构),规模壁垒形成。更为可贵 的是,公司非常重视科技在管理和教学中的应用,保证内部高效运转的同时,利用双师课堂、在线教育等模式拓展业务边界,我们认为职教领域的在线模式存在发展基础,公司作为传统面授企业有机结合线上平台将为长期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风险因素:交易未能通过证监会审核的风险;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招录考试等政策变化的风险;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人才需求减弱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盈利预测、估值及投资评级:基于中公教育经营数据、业绩承诺及评估预测,综合预计年净利润分别为9.31/13.46/16.97亿元,假设发行价3.68元/股、增发股份数量46.59亿股,全面摊薄EPS分别为0.17/0.25/0.31元,复牌前价格(4.06元)对应PE分别为24/16/13倍。考虑到交易完成后公司作为A股教育板块龙头地位,以及中公教育高增长预期(年净利润CAGR 35%),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考虑到本次重组仍需一段审核周期,暂不给予目标价。

中公教育借壳,A股将迎教育新龙头

  • 交易方案:三步骤完成借壳,纯正教育龙头呼之欲出

此次交易简单来说,上市公司亚夏汽车现有主要资产、负债、业务等将被剥离,转而持有中公教育100%股权。亚夏汽车目前资产总额46亿元,标的中公教育拟作价185亿元,占比达399%。亚夏汽车2017年归母净利0.73亿元,中公教育实现净利润5.25亿元,占比达714%。据此,此次交易构成重组上市(借壳)。

根据公告,亚夏汽车拟置出资产作价13.51亿,置入资产中公教育100%股权拟作价185亿,置入置出资产差额部分由亚夏汽车以发行股份方式向中公教育全体股东购买,另外,原控股股东亚夏实业还将向中公合伙、李永新分别转让8000万股和7269.66万股上市公司股票。

具体而言,交易方案包括三部分:1)重大资产置换;2)发行股份购买资产;3)股份转让。

1)重大资产置换:上市公司拟将截至评估基准日除保留资产以外的全部资产与负债作为置出资产,与李永新等11名交易对方持有的中公教育100%股权中的等值部分进行资产置换。保留资产包括:(a)上海最会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18%股权;(b)安徽宁国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7.81%股份;(c)12 宗国有土地使用权及土地上附属的房产、在建工程。

根据评估报告,拟置出资产评估值为13.5亿元(若亚夏汽车股东大会通过现金分红事项,则拟置出资产的交易价格将相应扣减实际现金分红金额),而拟置入资产中公教育100%股权评估值为185.35亿元,经双方友好协商,拟置入资产作价185亿元。

2)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拟置入资产与拟置出资产交易作价的差额部分(171.48亿元)由上市公司以发行股份的方式向中公教育全体股东购买,发行价拟定为3.68元/股,对应拟发行股份数量为46.59亿股。

3)股份转让: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亚夏实业将向中公合伙和李永新分别转让其持有的8000万股和7269.6万股上市公司股票。而在交易对手方:(a)李永新等11名交易对方同意将与上市公司进行资产置换取得的拟置出资产由亚夏实业或其指定第三方承接,作为中公合伙受让8000万股的交易对价;(b)李永新以10亿元现金作为受让7269.6万股的交易对价。

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将持有中公教育100%股权,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李永新和鲁忠芳。各股东持有股份上市后锁定期安排如下表,交易完成后的实际控制李永新和鲁忠芳持有股份上市后锁定期为3年,并且股份上市后若收盘价一定期限内连续低于发行价锁定期自动延长半年。

根据上市公司与李永新等8名业绩补偿义务人签署的《盈利预测补偿协议》,此次交易的业绩补偿期为2018年度、2019年度和2020年度。业绩补偿义务人承诺本次重大资产重组实施完毕后,中公教育在2018年度、2019年度和2020年度合并报表范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数分别不低于9.3亿元、13.0亿元和16.5亿元。中公教育2017年归母净利5.25亿元、扣非后4.95亿元,测得未来三年承诺业绩增速分别达77.1%/39.8%/26.9%,年均增速约46%。中公教育100%股权作价185亿元,对应其17/18年PE分别为35/20倍,基于业绩承诺测算的PEG为0.76,估值与承诺成长性基本匹配。

若中公教育未能达到补偿义务人承诺的净利润,由各补偿义务人按此次交易前持有中公教育股份数占所有补偿义务人在此次交易前合计持有中公教育股份数的比例承担补偿义务。所有补偿义务人优先以股份进行补偿,当股份补偿总数达到此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发行的股份总数的 90%后,由所有补偿义务人以现金进行补偿。补偿金额计算公式如下:

当期补偿金额=(截至当期期末累积承诺净利润数-截至当期期末累积实现净利润数)÷利润补偿期限内各年的承诺净利润数总和×中公教育本次交易作价-累积已补偿金额。

  • 中公教育持股集中,重组上市后家族持股超60%

中公教育是职业教育龙头企业,是中国教育培训行业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自2010年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非学历职业就业培训的探索,创始人团队于1999年开始创业,2000年进入公务员考试培训行业,团队通过20年的积累带领中公成为国内职业就业培训领导者。其主要业务为公务员、事业单位和教师招考等人才招录考试培训,近年来成功切入财会类考试、考研和IT等其他职业教育领域。截止2017年底,中公教育已在全国31个省市、319个地市建立了582家直营分部和学习中心,拥有员工近2万人,全职教师6530人,同时还有近千人的专职研发人员,每年培训学员超过140万人。

中公教育股权结构较为集中,截止2018年5月4日,创始人李永新持有19.80%股权,李永新母亲鲁忠芳持有中公教育47.70%股权,二人合计拥有67.5%股权作为中公教育共同控制人和实际控制人。另一核心创始人之一王振东持有18%股权。

此次借壳亚夏汽车,交易完成后,中公教育实际控制人李永新和鲁忠芳将成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亚夏汽车原业务主要集中在汽车经销业务,周夏耘直接持股9.61%、通过亚夏实业持股18.61%,为实际控制人、亚夏实业为控股股东。另外其子周晖(一致行动人)直接持股8.81%,其女周丽(一致行动人)直接持股5.87%。周氏家族直接、间接实质合计持股40.13%。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总股本预计新增46.6亿股(按照发行价3.68 元/股计算)从而达到54.8亿股,李永新、鲁忠芳及其一致行动人中公合伙将合计持有33.0亿股,占交易后总股本60.18%,李永新和鲁忠芳将成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职业培训万亿市场空间,龙头优势渐显

  • 职业教育:多层次共同发展,市场空间广阔

职业教育可分为学历职业教育与非学历职业教育两类:1)学历职业教育指各类职业高中、中专等全日制学校教育;2)非学历职业教育包括为获得并适应工作而进行的招录培训、专业技能培训、资格认证考试培训以及企业培训等,细分领域众多,包括人才招录培训、专业技能培训、资格考试培训等类别。其中人才招录培训包括公务员考试培训、教师资格和教师招录考试培训、医疗卫生系统招录;资格考试培训包括教师资格、金融财会类资格、司法考试、医疗从业资格等;专业技能培训包括语言培训、IT 职业培训、驾驶培训等。中公教育主要为学员提供非学历职业就业培训。

总体来看,职业教育培训市场发展主要受两方面因素驱动,即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以及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催化职业培训需求。

1)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促进职业教育行业发展:

职业教育培训是国家政策明确支持的领域。2014年6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职业教育体系,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2350万人,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1480万人,从业人员继续教育达到3.5亿人次。十九大报告也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18年4月《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中明确,成人教育无需前置审批(即无需取得办学许可证,直接工商登记注册即可),明确鼓励职业教育培训快速发展。

全国公共财政支出中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增长迅速,由2008年的745.75 亿元增至2016年的2489.39亿元,CAGR达16.26%,该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公共财政总体支出CAGR的14.72%。

根据《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3.5亿人次的目标测算,假设客单价平均达到2000元/人/次,我国非学历职业教育的市场规模将于2020年达到7000亿元,市场空间巨大,天花板极高。

2)高校毕业生数量结构性失衡,促进职业培训需求端旺盛:

非学历职业教育培训的主要目标客户人群为应届生及部分存在更换工作岗位需求、工作年限较短的在职人员。

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较为激烈,催化职业教育培训需求。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普通高校的本科、专科毕业生人数从2008年的541.81万人增至2016年的759.52万人,CAGR为4.31%。同时,研究生毕业生人数也持续增长,2016年已达56.39万人,CAGR为6.34%。因此,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加之近年来宏观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加剧,促使更多人参与人才招录考试培训、资格认证考试等职业教育培训。考虑到高等院校培养内容大多侧重于学术知识,距离实际工作所需技能差距较大,就业竞争愈加激烈,职业教育培训需求则将愈加旺盛。

职业技能培训既面向企业客户,也面向个人学习者,既有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开设课程,也存在独立讲师授课的现象。多种主体参与下,形成了多种商业模式:

1)B2B,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为企业客户提供培训服务。既包括线下的职业技巧培训、体验式培训,也包括搭建线上企业大学,提供全面的企业培训外包服务。

2)B2C,培训机构面向个人的职业技能培训,当前热门的培训领域包括IT、财会、语言等领域;

3)C2B/C2C,传统经济时代常见的C2C培训模式是由一些经验丰富的业务专家、行业专家向企业或个人进行讲座、辅导;网络教育兴起后,一些学有专长的个人也可以在网上直接开设课程,对有学习需求的个人开展培训。

中公教育目前业务主要集中在公务员招录考试培训、事业单位招录考试培训、以及教师资格考试及招录考试培训等细分市场,我们判断,以上三个细分市场的市场规模均达到200-300亿量级,合计可达700-900亿量级。中公已经在这些领域证明自身能力,成为以上三个细分市场龙头,牢牢占据近千亿量级的市场龙头地位的同时,夯实基础、拓展能力,瞄准职业培训万亿级广阔市场。

  • 公务员招录考试培训:热度持续,笔试阶段培训空间广

公务员考试是主管部门组织的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的录用考试,主要分为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国家公务员)和省、市、县、乡公务员(地方公务员),相应的招录考试分别为“国考”和“省考”。

招录端:国家公务员招录长期增长,近三年步入趋稳阶段。总体来看,国家公务员招录人数呈上升趋势,从2008年招录13787人增至2018年的28533人,CAGR为7.54%。而在2016年以后,随着政府公务员规模结构趋稳,招录人数及招考职位数量均进入稳态,预计招录规模将维持阶段性稳定。

报考端:人数创新高,竞争加剧热度难降。近四年通过审核的国家公务员报考人数持续增长,2018年增至历史新高165.97万人,实际参考人数达113.4万人,近三年CAGR超过9%,报录比达到58:1,实际竞争比也高达40:1。总体来看,国家公务员报考人数呈现一定范围内波动。随着毕业生就业选择日趋多样化、部分公务员岗位要求提高,2014年国考报名人数达到阶段峰值后热度有所减退,随着近几年公务员待遇大幅提升,且体制规范化逐渐完善,2018年国考报考人数再创新高。在招录名额趋稳的情况下,报考端人数持续增长显著加剧竞争激烈程度,从而提升培训辅导需求刚性。

地方趋势与国考类似:即招录趋稳,报考规模持续增长。2018年多地报考创新高,如贵州全省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超过40万,为历年之最,其中最热岗位的竞争超过1700:1,云南也有创新高的30.51万人成功报名。由于各省市辖区内基层公务员缺口较大,岗位设置较多,使得地方公务员的招录人数远大于国家公务员,带动更为可观的培训需求。

参培率:笔试培训空间广,市场规模庞大。2018年“国考”报名通过审核人数超过165万,“省考”超过400万,总人数将达600万人。依照近年数据,由于面试环节不确定性和重要程度相对更高,因此面试参培率超过60%。笔试则是首个考核筛选环节(通过率约10%)目前参培率仅10%左右。可以预见,随着考试竞争进一步加剧,以及部分参培学员成绩提升带来的口碑传播效应,笔试环节参培率必然将有明显提升。假设2020年笔试参培率达到15%左右,2022年达到20%;假设面试参培率2022年达到65%;同时,笔试培训和面试培训客单价均稳步提升,测算得2020年和2022年公考培训市场规模172.4亿元和234.5亿元,年CAGR可达17%。

  • 事业单位和教师招录:先发优势显著,招录培训市场蓄势待发

事业单位招录培训:再造一个公考市场

事业单位是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事业单位招录规模与全国公务员招录规模相仿,目前我国有超过126万个事业单位,共计3000多万正式职工,教育、卫生和农技服务从业人员三类占总人数的75%左右。基数庞大的同时,增量同样可观:年平均每年招考人数约为16.18万人。事业单位工作稳定且待遇良好,且招录岗位和人数较多、招考难度和公务员考试相比较低,报考事业单位已成为毕业生求职热点。

未来,事业单位招录培训市场空间将与公考培训市场相仿。我们认为:1)事业单位招录规模与公务员招录规模相仿;2)事业单位招录的报名人数与公务员考试的报名人数亦较为接近;3)该市场的参培率较低,中公教育是事业单位招录培训市场的领跑者,先发优势显著,未来将引领事业单位人才招录的参培率提升,带动该市场迈向200-300亿量级。

教师资格与招录考试培训:再造另一个公考市场

教师招聘流程中,涉及到教师资格考试和教师招录考试两个环节,其中前者为资格认证考试,后者则为在已拥有资格认证人群的基础上进行的选拔性招聘考试。

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准入门槛趋严。2015年起,中国全面实行教师资格全国统考制度,要求对中小学教师资格进行定期注册,提高了教师资格门槛。同时,教师资格不再终身拥有而是五年定期注册,并规定师范生同样需要考取教师资格,考试适用人群范围进一步扩大。

资格考试改革促培训需求大增。2015年改革后的教师资格考试难度提升、考纲内容增加,使得通过率由70%以上大幅降至30%以下。考生对于考试培训辅导的需求显著增长。

资格考试报考人数规模庞大。2016、2017年,全国报考教师资格考试人数分别为281万和310万人,2018年上半年已有近200万人参加。随着国家教育资源持续投入、教育均衡化的推进和教育质量的提升,教师资格证作为基本从业资格,报考规模将进一步增长,教师资格考试培训市场仍具增长潜力。

教师招录考试简介:招录考试指求职者在获得教师资格证后参加的竞争上岗考试。除部分省份外,多数省份教师招录考试不采用全省统考,各县市教育主管部门根据辖区内各学校拟招录教师缺口进行汇总后,由县市教育主管部门和人社部门统一组织招聘考试。教师招录考试形式通常分为笔试和面试,也有部分县市仅采用笔试,无需进行面试。

教师队伍规模缓慢提升,师资资源匮乏。截至2016年底,我国普通高校教师、中等教育教师、普通小学教师及幼儿园老师数量合计为1507.6万人,较2008年增长仅10.74%,增长较为缓慢。其中K12阶段小学、初中、高中教师数量分别为568.5万、347.6万、169.5万人,对应小学、初中、高中生师比分别为17.12、12.41、13.65。虽然师生比整体呈下降趋势,但是1)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差距;2)小学阶段恰恰是最需要老师关注个体健康和发展的阶段,小学阶段生师比最高,凸显出义务教育阶段师资严重匮乏。

教师招录培训服务稀缺,中公教育已取得先发优势。近年来教师招聘规模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年平均招录人数约为37.7万人,高于公务员和其他事业单位招录人数,对应市场规模巨大。目前,教师资格考试培训领域参与者众多,但教师招录培训服务提供者寥寥,该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中公教育长期耕耘人才招录市场,成功将公考培训领域的经验复制到事业单位招录、教师招录赛道,已取得明显先发优势。

成长逻辑:研发奠定基础,规模构筑壁垒,科技拓展边界

中公教育是国内领先的非学历职业培训服务提供商。我们认为,公司的核心优势和成长逻辑可以用一句话概括:研发奠定基础,规模构筑壁垒,科技拓展边界。

1)研发奠定基础:公司极度重视教育内容研发,优质的教育内容是公司形成良好口碑和拓展业务领域的基础;

2)规模构筑壁垒:截至2017年底,公司已建立覆盖31个省市自治区、319个地级市,由582个直营分支机构组成的强大服务和学习网络,规模优势显著。公司的优质内容可以在全国的服务网络中迅速分发、抢占市场。

3)科技拓展边界:公司非常重视科技在管理和教学中的应用,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公司庞大的组织体系流畅运作的关键,双师课堂、在线教育等模式则成功帮助公司拓展业务边界,使得公司更容易完成长尾学科和长尾人群的覆盖。

目前,公司在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等人才招录考试培训领域已建立较强优势,并积极开拓医药卫生、金融财会、IT等领域职业培训业务,提供2500种以上的培训课程选择。同时,公司在产品内容、产品形式、产品层次上不断革新,逐步引入多元化培训体系、面授+线上业务模式、不断向新的细分领域延伸课程内容。

  • 产品结构:线上&线下协同发展,细分领域全覆盖

年中公教育参培学员累计288.46万人次(面授+线上培训),CAGR达62.10%。面授模式近三年累计学员196万,占学员总数的68%,CAGR达38.7%,2017年已达88.2万人。线上模式近三年累计学员92.46万人,CAGR高达142%,2017年已达58.4万人。中公教育仍以面授为主,但注重保持线上、线下协同发展,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公司面授业务营收贡献保持在90%以上,仍是公司最主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但线上业务营收占比持续提高,线上业务近三年分别贡献营收2.81%、6.92%、6.98%。我们判断,随着公司产品线的延伸和技术的应用,线上占比未来将进一步提高。

面授课程:标准化流程,差异化服务

中公面授培训课程类型丰富,包括大班授课、小班教学、一对多、一对一等多种形式。根据授课时长,可分为短期班次(10天以内)和长线班次(10天以上)。

针对不同学员的学习需求,面授培训开设普通班和协议班。普通班按照预先制定的培训方案授课,学员对课程和授课时间的自主选择较少;协议班为学员提供更为灵活的选课、授课方式以及更为丰富的课后增值服务,并根据学员未通过不同阶段考试的情况退还一定比例的费用(如根据学员未通过相应考试的笔试或者面试,退还不同比例的费用)。学员可按照自身知识掌握程度及时间安排选择适合自身的课程。目前,无论面授还是线上,协议班占比均明显高于普通班。

面授培训流程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1)课程产品研发、2)产品培训、3)招生推广、4)教学及服务,标准化的业务流程确保各分支机构保障较高的教育品质。

线上课程:直播/录播/OAO

公司线上课程主要包括线上直播课程、录播课程和OAO课程等模式。目前已建成集教育咨询、在线学习、在线解答、社区互动等功能为一体的教学平台,通过网站及手机应用程序提供线上培训。

线上培训流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产品生产和制作、产品推广和销售、教学服务。

  • 核心优势:研发奠定基础,规模构筑壁垒

中公教育已形成形成一套研发、教学、销售及采购一体化的可复制运营模式,其中教学研发是发展的“源动力”。

教学研发模式:课程体系的研发主要由各专业研究院负责,其他教学部门围绕研究院的针对性需求给予专门的支持和配合。课程研发并非形成有形或无形专利技术,而是总结出一整套独特的研究和教学方法,培训课程的内容设计、辅助资料和教师的授课方式等均依赖于此。

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增长、研发人员占比较高。年,公司员工数分别为8496人、10870人和19074人,整体人数随业务规模快速增长而同步增长。截止2017年底,公司员工中教师及研发人员占39%,其中专职研发人员986人,内部兼职研发人员1,084人,即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10.85%,同时全职授课教师达6530名,远超竞争对手。庞大的研发及师资队伍保障公司持续产生业界最优秀的教研和教学内容,输出最佳的教育培训服务。

2017年研发投入达3.1亿元,同比增长93.66%,其中研发人员工资薪酬占比80%以上。近年来,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始终维持在7%左右。预计未来公司仍将以教学研发为本,保持既有课程品质的同时,不断拓展课程门类。

同时,公司在管理和教学系统研发上也取得丰硕成果。截至2017年底,公司已经取得中公教育一对一测评系统、中公教育大学生就业求职系统、中公教育19课堂客户端软件、中公教育19课堂系统、中公教育移动自习室系统等56项软件著作权。定制化的管理和教学软件将提升公司跨校区管理效率和用户学习体验。

全方位的教学服务体系。教学和服务是保障培训效果和公司品牌口碑的两大核心要素,因此,中公教育致力于以学员为中心,构建“全职专业师资团队+个性化辅导方案+班主任+定制化服务+7*24 小时快速响应服务”的综合性全方位教学服务体系。

销售模式:主要包括线下和线上渠道销售产品,其中线下销售包括口碑宣传销售(即转介绍)、高校特定销售(与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学生工作部门、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合作)、其他整合营销(平面媒体、电视媒体、户外广告),而线上营销则包括官网营销和数字营销。

显著的网点规模优势。截至2017年底,公司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319个地级市建成582个直营分支机构,公司通过综合考虑分支机构所在城市的人口流动量、城市规模、大学数量等因素选址,经过标准化准备和装修后分支机构快速投入运营,年直营分支机构数量CAGR为20.77%,现已形成覆盖全国的强大教学网络。公司拥有强大的研发后台、源源不断的优质课程内容输出,同时拥有规模庞大、管理有序的前台网络,迅速完成内容分发。同时,公司在采购培训基地教室和会议室服务、餐饮服务、教学硬件、教学耗材时,也具备明显的规模优势。

  • 财务表现:过往业绩亮眼,未来预期保持高速

年,中公教育营收分别为20.76亿元、25.84亿元及40.31亿元,三年翻倍、2017年增速高达56%。 年,公司通过面授班和线上培训累积培养学员分别为 55.79 万人次、86.07 万人次和146.60 万人次,三年接近三倍。同期,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1亿元、3.27亿元及5.25亿元,三年CAGR达80.58%,盈利能力随规模增长持续提升。

收入结构来看,公务员考试培训仍是拳头业务,占比达51%,但其他产品线占比显著不断提高,例如教师招录培训业务从2015年的9.69%迅速升至2017年的16.62%。随着公司跨赛道布局的持续推进,公司的收入结构日趋多元化。规模增长的同时,盈利能力持续提升,毛利率基本稳定在60%左右水平,但净利率明显提升,由2015年7.76%升至2017年13.02%。

费用端,管理费用率持续降低,销售费用率略有波动。1)管理费用率:规模扩张之下,公司管理费用率逐年降低,2017年降至24.24%,其中职工薪酬和研发费用占据管理费用70%以上,未来随着公司营收规模的持续扩大,管理费用率有望继续降低。2)销售费用率:2017年销售费用率为20.87%,较2016年略有提高,主要原因为新设分支机构数量增加、互联网广告投放量增加,销售费用率阶段性上行。未来随着公司用户口碑和品牌知名度的提升,销售费用率有望保持相对稳定。

资产评估报告书中预测公司年净利润分别为8.76/12.5/16.2亿元,增速分别为67%/43%30%。趋势判断上,公务员业务收入保持稳定增长,事业单位和教师招录业务起步较晚,但已形成完善的经营网络和研发体系,未来年度有望实现大幅增长空间。资产评估报告书中预计2018年营收、净利分别增长60.77%、66.82%,分别达到64.81亿元和8.76亿元,2019年营收和净利分别达90.69亿元和12.46亿元,2020年营收和净利分别为115亿元,净利16.2亿元。

  • 增长潜力:公考龙头地位稳固,招录培训挖潜空间巨大

公司近三年公考业务学员数CAGR为43.1%,其中线上模式学员2017年占比已达42.3%,成为重要增长来源。公司事业单位招录培训、教师资格及招录培训等业务收获高速增长,近三年学员CAGR分别为59.2%和118.6%,同时,包含IT、金融、财会在内的其他培训业务也获得较快增长,同期学员CAGR为63.4%。

公司公务员招录培训2017年实现营收20.66亿元,同比增长35.06%,行业龙头领先地位稳固。事业单位招录、教师招录等细分领域,仅有少数公司布局该赛道,且潜在市场空间巨大,公司作为先发者享受行业高速发展红利,事业单位招录以及教师招录考试培训业务将成为公司主要增长来源。2017年事业单位招录培训业务营收5.69亿元,教师资格及招录培训营收6.70亿元,分别对应增速91.09%和100.09%,未来较长时间内预计仍将保持快速成长。

同时,营收端的快速增长背景下,公司规模效应将显现。主要体现在:1)提升教室和老师的周转效率,进而提高毛利率;2)公司研发投入较高,营收端的快速增长将摊平研发投入带来的费用压力,降低管理费用率,进而带动净利率的进一步提高。

职业教育培训行业保持稳健增长的同时,格局上也体现为向龙头集中的趋势。中公教育、华图教育均起步于公务员招录取考试培训,在所处领域占据了绝对份额。从近几年趋势来看,战略上均在向事业单位、教师、医疗等各类职业考试培训方向扩充。

经营数据对比来看,中公教育收入规模已是华图教育的近2倍,成为职业考试培训领域的龙头。

  • 1)交易未能通过证监会审核的风险;

  • 2)公务员招录考试、事业单位招录考试、教师招录考试等政策变化的风险

  • 3)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人才需求减弱的风险;

  • 4)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 1)年公司公务员考试面授培训人次增速分别为26%/18%/15%

  • 2)年公司事业单位面授培训人次增速分别为45%/30%/25%

  • 3)年公司教师资格及招录培训人才增速分别为65%/45%/30%

  • 4)课程价格保持稳步提升。

基于中公教育经营数据、业绩承诺及评估预测,综合预计年净利润分别为9.31/13.46/16.97亿元,假设发行价3.68元/股、增发股份数量46.59亿股,全面摊薄EPS分别为0.17/0.25/0.31元,复牌前价格(4.06元)对应PE分别为24/16/13倍。考虑到交易完成后公司作为A股教育板块龙头地位,以及中公教育高增长预期(年净利润CAGR 35%),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考虑到本次重组仍需一段审核周期,暂不给予目标价。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学而时思”,作者姜娅,冯重光。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芥末堆立场。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

近日一段疑似为九鼎集团实际控制人吴刚演讲内容的录音在网络上流传。而录音最后一部分关于九鼎投资定增会议的内容更是让人瞠目,疑似暴露了九鼎资本运作的套路。

新三板市场曾经的标志性企业九鼎集团,最近两个月来,正处在风口浪尖。

上个月,九鼎集团及公司董事长吴刚、董秘王亮被全国股转系统采取了自律监管措施。

较预定日期推迟一周后,427日晚间,九鼎集团公布2017年年报,挂牌公司全年营收88.46亿元,同比下降14.32%,归属挂牌公司股东净利润10.93亿元,同比下降14.32%。相较上年,盈利能力减弱,现金流大幅减少,总资产增长放缓。

而近日一段疑似为九鼎集团实际控制人吴刚演讲内容的录音在网络上流传,最后一部分关于九鼎投资定增会议的内容更是让人瞠目,疑似暴露了九鼎资本运作的套路。

公开资料显示,吴刚在创办九鼎集团之前,是从证监会下海,曾经是证监会最年轻处长。

吴刚,1977年出生于四川巴中。中学时因为家境贫困,吴刚放弃高中而就读了中专。即便如此,他还在中专时期拿到了一张数学大专文凭、一张法律本科文凭和一张会计本科文凭。在镇上的水泥厂当会计期间,他考上了西南财大会计系研究生,研究生期间一举拿下注册会计师、评估师、律师资格证书。

研究生毕业后,吴刚来到了上海,他先是在闽发证券做了一年多的投行,期间还读了北大的在职金融博士。吴刚后来感觉投行领域不适合单干,又寻找其它的出路。这个时候他遇到了两个机会:一个是去易方达基金,当时易方达需要财务方面的专家;另一个机会是,证监会在全国招考。吴刚选择去考证监会,结果考了全国第一。

在证监会,吴刚从最普通的科员做起,用了5年的时间,成为了最年轻的处长。

吴刚与九鼎另一位创始人黄晓捷初识是在2002年,吴刚初到证监会工作,黄晓捷还在五道口读硕士,介绍他们认识的人说,两人的共同点是“有激情”:吴刚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的证监会:黄晓捷在报考五道口硕士、博士时,则都创下了历史最高分记录。

2007年,九鼎投资成立了,不过吴刚由于工作原因直到2009年才全职加入。

2014429日,九鼎集团挂牌新三板,成为新三板上第一家私募机构,也开启了新三板私募机构最好的时光。

网络录音暴露九鼎资本运作套路

而且,近日一段疑似为九鼎集团实际控制人吴刚演讲内容的录音在网络上流传。而录音最后一部分关于九鼎投资定增会议的内容更是让人瞠目,疑似暴露了九鼎资本运作的套路。

据了解,上述录音内容最早来源于公众号“九鼎九姑娘”,该公众号运营主体系九鼎集团离职员工,目前与九鼎集团存在劳务纠纷,双方均在等待劳动仲裁。

九鼎集团随后也承认,该部分录音源自今年20181月九鼎投资年度培训工作会议上,九鼎集团董事长吴刚根据公司已投项目复盘情况,总结交流的PE投资经验。

以下为根据录音整理的文字:

九鼎董事长吴刚讲话:价差是盈利的核心来源,价差包括基础价差和泡沫价差…基础价差坚持一买二,如果我们碰上运气好或者我们运作运作然后以一个泡沫高价卖给傻瓜、一群傻瓜,就是股民,一个傻瓜或一个傻逼接盘者,这就是泡沫价差,没有我们就把基础价差给赚了。

九鼎董事长吴刚讲话:投资成败不能寄希望于增长,只能寄希望于价差,买的便宜是赚钱的王道,…当然这不能对外讲,对外讲这不是占别人便宜吗,但赚钱就是这样的,有人吃亏你才能赚钱,就是要利用别人不对,所以你每个项目就要思考为什么能赚钱,是不是有人要犯傻,别人犯傻你就能赚钱,这就是本质。你们不要对外讲,讲了不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接下来讲我们的赚钱方式,我们赚钱只能靠捡钱而不能靠挣钱,什么叫捡钱什么叫挣钱,我个人定义能力圈内赚钱叫捡钱,能力圈外赚钱叫挣钱,…在能力圈里做事就很轻松,…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捡钱,只有我们轻轻松松百分之百挣钱了,凡是不轻松的钱你挣不了,天底下赚大钱的人都是捡钱赚的没有人靠挣钱赚大钱,我堂哥就是挣钱,每天八点起床上班,天天在工地上打工搬砖但是赚不到钱,因为他不是通过捡的方式,他是真正的挣了,他没有在一个小小的能力圈里弄到极致。所以我们要有这个意识,就是捡钱,在能力圈里面把这个钱给赚了,轻轻松松,挣钱太难,我们都没有挣钱的本事,…人类和平时期的唯一战争就是赚钱。…在我们这个圈子里面,总有些傻子不太懂的哗的就撞进来了,后面我们就把他按住拿下,这样躺着就把钱赚了,这才是真正赚大钱的办法,要摒弃挣钱。

九鼎董事长吴刚讲话:还有就是国有制企业,我们一共投了七八个,没有一个成功,在我们这是百分之百不成功比率,国有企业全世界来说都不成功,对中国来说也是不成功,你要在不成功的世界里面做特例成功很难…还有就是实际控制人为老人和女人,实际控制人为老人,老年人没动力…女的,我不是有歧视,在商业世界里,在中国做一个民营企业的老板是很不容易的,我们要克服那么多艰难困苦,说白了要用很多各种各样的手段,合法的和半合法的,这女的很难,压力太大…

九鼎董事长吴刚讲话:大部分人只会限定思维,大部分人只会别人怎么想自己就怎么想,不独立思考,那么我们作为理性投资者就要逮住他们这些傻逼犯错误的机会,这时候我们才能赚钱。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卖的人应急卖出,有的老板借了高利贷必须要还,股份必须马上尽快卖掉,他必须马上卖一些股份给我们,他不卖给你他玩不转,趁人之危,他感恩你知道吧,清仓式甩卖,到期了必须要卖,没人愿意接这个股票他要把它续上,我们就低价买下,趁人之危,清仓型应急卖出

还有就是合谋,私有化就是合谋,和管理团队合谋,把小组的钱赚了,等把今年业绩和明年业绩做差,股价哗哗跌,第二年第三年一丢,这就是合谋。…只有这些无效,我们才能赚钱,每一个项目都要合谋,为什么我们能赚到钱,你们现在开发项目跟进的时候就要想到这件事情,要朝这个方向去运作,只有运作那些无效机会我们才能够赚钱,或者识别或者发现无效机会。我们有一句话,就是打牌的时候,你如果没有看到谁是傻瓜,你就是傻瓜,所以你在做交易的时候,你一定要要看到谁是傻瓜,我们占了谁的便宜赚到钱,如果你都没发现,那你就是傻瓜,就是接盘侠,你就被骗了。这就是赚钱里面的基础价差。

九鼎董事长吴刚讲话:一是我们帮你做税收策划,二是你想偷税可以继续偷税…不因为装到上市公司来它就要规范化运作,它装到上市公司来,照样不用规范化运作。…万科现在净资产七八百亿,我们比万科还大,我们有一千亿净资产,是中国第一号房地产公司。…我们只需要看看就可以了,不用评估,不需要花一分钱的审计评估费,签完协议就往上市公司装,我们不需要报证监会审批,也不需要国土资源部出什么文件。直接装就完成,百分之百就是这样的。…肯定完成,不需要任何人审批。…九鼎现在啥项目都不用做啥项目都不用投,你们整天整那些破项目弄点破钱,都是无关紧要的事,结果发现都是毛毛雨。…一个项目不投,一分钱不募,只要把这个事给我做成了就OK了。…你们募能募几个钱,投能投几个鸟项目,我这一整就是一千亿啊,永续资金啊兄弟们。

随后,九鼎集团也发布了辟谣全文:《九鼎的投资观:PE 投资的几个关键问题——项目复盘简要总结》

20181月九鼎投资年度培训工作会议,邀请九鼎集团董事长吴刚根据公司已投项目复盘情况,总结交流PE投资经验。近期,有离职员工尤某某(该员工与我司因劳动纠纷正处在劳动仲裁中,具体情况公司328日专门发布了澄清说明),违反公司纪律、保密协议及基本的职业道德,通过网络蓄意散布经过其剪辑的公司内部培训录音,内容断章取义,混淆视听,极易误导受众。

为避免社会公众误解,现全文发布吴刚在九鼎投资该次培训会上的内容实录“九鼎的投资观:PE 投资的几个关键问题——项目复盘简要总结”,与各位同行交流,望大家多批评指正。

大家好,非常高兴看到大家!我想结合近期的项目复盘,跟大家交流一下我们怎么看待PE投资以及大家在看项目中容易出错的一些地方。

一、我们整个九鼎的定位:PE而非VC

我们整个九鼎的定位是PE而不是VC。以我过往的经验看,我们做投资的人,尤其是刚入行不久的年轻人,有一种观念,单纯地认为做VC比做PE要好,认为VC能轻轻松松赚大钱而做PE四平八稳没什么意思,我将其称之为“VC崇拜”。我们不妨想一想投资的本质是什么呢?我们投资的本质是获取回报,并且是在低风险的条件下获取回报,所以说我们追求的是风险调整后的高收益。这些人拥有“VC崇拜”的人大多看到的是个别VC项目的高收益,而不是整个组合的收益。实际上,具有高收益的组合很少,国际上的VC基金收益率极少能达到20%的年化收益率。大家可以看看三板挂牌的VC基金或者问问你们身边做VC 的朋友,他们已经算是国内VC做得比较好的,他们一般都会有几个成功案例而且他们一般都只会讲成功案例,但着眼到组合的年化收益率就很一般。

我们坚持纯粹的PE定位要做到以下三点:

1、极低风险,较高收益

我们定位PE就是要追求极低风险较高收益,永远要把极低风险放在第一位,如果没有极低风险的前提,我们追求的高收益就没有意义,我们在做项目的时候永远要把极低风险作为第一要务。

2、追求单一项目的确定性

我们要追求确定性,芒格说“赚钱的秘诀不在于冒险,而在于避险”,你不亏钱就会赚钱。确定性可以通过追求总体的确定性或者追求单一项目的确定性来实现,但总体策略在面对单个项目时不可控,所以我们要以追求每一个项目接近百分之百的成功作为目标,每一个项目确定了总体上自然就确定了。

我们的PE定位就是要以PE的办法、逻辑、模型来开展工作。我们在过往工作中坚持了PE模式为主,但在不经意间就容易混淆、混合进VC的理念;过往不经意间投资的具有VC性质的1020个项目效果很差,其根本原因就是我们按照PE的逻辑投了VC项目而没有按照标准的VC逻辑去做;所以,我们要坚持纯粹。

我希望我们可以把能力圈尽量划小。

1、我们实际能力小于我们以为的能力:过于自信是人的天性

人类总体而言是过于过度自信的,我和你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类在上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面临的艰难困苦太多,只有那些自信的,尤其是过于自信的人才能够克服这么多艰难困苦,才没有在过多的痛苦中过早消亡。所以大家身上都是乐观的祖先所遗留的基因,我们的血液里都流淌着不合理的自信,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这一根本原因。

判断我们自身是否过于自信并不容易,但我们可以判断身边的同事是否过于自信,答案大多数时间是肯定的,可是,在他们眼里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我们必须要清楚:我们的实际能力小于我们以为的能力。这一结论是绝对正确的,是人类这个群体、这个物种无法避免的。

2、划小并坚守能力圈极其重要

既然我们的实际能力小于我们以为的能力,那我们要如何做事才比较稳妥呢?我们应该在心理上把我们对自身能力的预期降低一些,也就是划小能力圈。把你以为你擅长的能力预期降低一点,那么你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匹配现实需求,至少不会偏差太多。所以我说划小并坚守能力圈极其重要,我们作为个人、集体、集团也是这样。

3、我们的专长:识别成熟企业现在值多少钱

我们的能力圈,也是我们现在唯一拥有的一种能力,我用一句话概括:识别成熟企业现在值多少钱。识别成熟企业现在值多少钱这件事也不容易,要求比较高,但也没那么高。我认为我们对于这个能力是有足够信心的,是可以切实做到的,是没有过度自信的。

4、我们不擅长:判断宏观、早期企业、企业未来、人、管理

什么在我们能力圈之外的也必须时刻清楚。

第一,判断宏观经济,诸如预测经济增速、利率、汇率的波动,在过去一百年甚至整个历史上都没有人靠此成为富豪,我想我们也没有这个本事。

第二,判断早期企业。早期企业做大做强是极低概率的事件,即使是判断成熟企业十几二十年后的发展也很困难。A股的三千余家上市公司给我们留下了大量可供复盘的案例,当你从前向后翻看过去的资料并基于当时的情况进行预测,你就能发现现实在很多时候都事与愿违,至少我认为预测比较成功的概率不会高于50%

上一条的道理同样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对所投企业未来没有那么强的判断力。简单认为“投资企业就是投资企业的未来”的想法是错误的,我说我们作为一个整体对企业长期发展前景的判断没有那么强,也不代表我们不需要判断。

同样,对投资而言,管理层很重要,但是对人的判断却极其困难。

管理是超级复杂的技能,管理要求的性格特质与投资有极大区别,我们不能对介入企业管理从而提升其价值抱太大希望。我们自己的管理能力很一般,就更不好去评价他人。这些都是我们不擅长的事情,至少是结果不确定的事情,我们不能把工作重点放在这些不确定的事情上去赌结果。

5、一招鲜(sharp),吃遍天

我们要把我们的能力圈界定在“识别成熟企业现在值多少钱”这一招里面,“识别成熟企业现在值多少钱”至少是我们通过努力可以做到的。“一招鲜,吃遍天”,我们围绕这个能力圈就能赚很多钱,这一招就足够了,但是我们一定要做到“鲜”,英文对应“sharp”,就是犀利,就是对本质问题有极其透彻的认识,要做到像程咬金的三板斧一样,对谁都有用,而且只需要这“三板斧”。

三、收益来源:价差为主

下面,我给大家讲讲我们的收益来源。我把我们的收益划分为三个来源:基础价差、增长、泡沫价差。

1、收益=基础价差+增长+泡沫价差

第一部分基础价差来自于买的便宜,是我们买的价格与成熟企业现在值多少钱中间的差额,买得便宜是赚钱的秘诀。第二部分增长很难判断,但是多少会有一些。泡沫价差是市场定价不理性的时候给出的溢价,这个取决于市场的非理性波动。

无论对于一级市场投资还是二级市场投资,我们一定要买得便宜,只有买得便宜了才能在基础价差的基础上,可能性的去赚一点泡沫价差。

3、增长:太难/不确定

从我们的角度,企业增长太难看清,复盘我们已上市的项目,复权后的每股收益增长只有百分之十几,所以说一般项目达到20%的增长很难,还有一些项目基本没有增长。企业作为经济体的一员,想要达成超出全球经济增速、国家GDP 增速太多的增长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我们不能依靠于此。

4、泡沫价差:或有或无

泡沫价差可能有,可能没有。比如我们投的红旗连锁,企业非常优秀,但是卖出时点二级市场估值较低,几乎没有泡沫价差。

5、价差是盈利的核心来源

价差包括基础价差和泡沫价差,是我们主要的收益来源。这与VC的投资逻辑不一样,因为PE投资无论是从个体上还是整体上都不可能实现很大规模增长,所以我们不能把盈利赌在增长上。

6、必须以抓基础价差为主

我们一定要确保基础价差的存在,必须以抓基础价差为主,并且要坚持1 2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再靠运气赚取泡沫价差。基础价差就好比蛋糕中的面粉,增长和泡沫价差则是上面的奶油。

确保了基础价差的存在才能确保投资成功,而不能寄希望于增长;要谨记买得便宜是赚钱的王道,是PE投资的精髓。不然,你就很可能走在“你以为你能判断得准”的错误道路上,如果不信,大家可以回顾一下各自过往的盈利预测。

四、赚钱方式:捡钱而非挣钱

围绕上一话题,我讲讲我们的赚钱方式。有人靠捡钱,有人靠挣钱,我自己下个定义,在能力圈内赚钱就是捡钱,在能力圈外赚钱叫挣钱。“挣”字读起来就很费劲,而在能力圈里做事就很轻松。

1、捡钱与挣钱的定义:能力圈内还是圈外

假设有一个抢答比赛,口算十以内的加减乘除就是能力圈以内,口算五位数乘八位数就是能力圈以外,不仅很累,95%的概率还要犯错。

2、挣钱太难/我们都没有挣钱的本事

我们一定要坚持捡钱的原则,只有我们的某项投资 100%挣钱,这个钱我们才挣得到,天下赚大钱的人都是靠捡钱的方式赚的;没有人靠挣钱的方式赚大钱,挣钱的都没有能把一个高级的能力圈用到极致。我们要谨记“挣钱太难,我们都没有挣钱的本事”,因为挣钱在我们的能力圈之外,而所有人都在想着赚钱,所以我们要把能力圈划小,在这个圈里我们才有核武器才能打败其他人。

3、我们的能力圈:可以识别部分成熟企业现在值多少钱

我们的能力圈是可以识别部分成熟企业现在值多少钱部分,要特别注意前面的定语“部分”。有些业务太复杂或者未来不确定性太大的企业我们识别不出来,我们就要排除在外。我们只识别能够识别的企业值多少钱就能赚很多钱,这就是我们的核武器。

4、必须坚持捡钱观/躺着就把钱赚了,摒弃挣钱观

所以我强调我们必须坚持捡钱观,有句话叫“躺着就把钱赚了”,这才是真正赚大钱的方法,必须摒弃挣钱观。

5、坚持以基础价差为盈利的基础来源

以上观念落实到我们的模式就是要坚持以基础价差为盈利的基础来源,对未来做成功的精准判断是相对小概率事件。

6、必须以企业的现在价值而不是未来价值为基础

另外,不要预测企业未来多少年值多少钱,必须判断现在值多少钱。因为只有现在价值能大致能确定,而未来价值会有较大偏差。牢记“识别部分成熟企业现在值多少钱”才是我们的能力圈。

五、极低风险:避免致败投资

我们要追求极低风险,什么叫极低风险?我们把高危的排除掉,剩下的就是极低风险了,也就是说我们要避免致败投资,避开了致败投资,致胜投资自然就会来,就像“做到不亏钱就会赚钱”、“避免做坏人的行为就能成为一个好人”。如果我们能把下面复盘总结出来的十几个因素排除在外再来一次,我们的投资业绩会好很多。

首先是财务造假,财务造假的项目赚不到钱,好的企业是不会财务造假的。客观地说,在识别财务造假方面我们是国内比较领先的,在2013年前我们因为还没有认识到高的资本回报率与竞争优势之间的关系犯了一些错误,但在未来企业将很难糊弄我们了。

2、早期项目/尚未实质持续盈利

投资早期项目、尚未实质持续盈利的失败是过于自信造成的。

3、小蜜股/严重依赖单一客户/严重依赖政策优惠

小蜜股是指单一或有限几个客户的企业,其市场具有很大不确定性,严重依赖单一客户或政策优惠。

有些非标准化的小单业务,比如档案软件、疫苗追溯系统,这样的业务因为市场规模、自身体量等原因很难赚大钱,拥有这样业务的公司自然很难发展。

5、行业周期波动大且企业在高点过度扩张

行业周期波动大本身不是问题,但“波动+杠杆=毒药”,我们已投项目中有个别本身还不错的企业因此陷入困境。

小的消费品企业做大是低概率事件,以PE的逻辑不能投。相对而言小的工业品企业做大更容易。

7、规模偏小且成长性又不清晰明确

我们说小企业不确定性大,只能投工业品品类的小企业,并且不仅要求其增长性好,还有要有明确清晰的增长点。

8、不同企业组合在一起

总体来说不同实际控制人的企业组合一起很难做大,但强者收购弱者不在此范畴。

我们过往投资国有企业的七八个案例中,整体没有取得高回报。从全球视角看,特别成功的国有企业数量不多,在不成功的商业世界里寻找成功很难,我们没有必要拘泥于此。

10、实际控制人为老人或女人

投资要抓大概率,从过往经验来看,老人作为企业实际控制人大概率上缺乏上进的动力;女性作为实际控制人在中国的国情下更不容易,这是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老板的特殊角色所决定的,企业要克服的各种困难对女性来说压力太大,过往我们投过的五个实际控制人为女性的企业仅有一家成功。

11、两个主要股东持股比例几乎相等

两个主要股东持股比例几乎相等的企业一般发展不好,其根本原因人的过度自信:两个人总会出现分歧,而在我国的文化中没有很好的平等协商机制,大家都有控制欲,好面子,这就给公司治理留下了很大隐患。但这种情形下也有特例。

12、老板另有更大产业

在全世界经商都很难,做好一个企业需要投入百分之百的资源和精力尚且很难成功,更不用说两个了。如果老板另有更大产业,我们所投的项目就无法获得老板资源、精力的倾斜,本身很难成功;另一方面,主要战场一旦出现问题,牺牲次要战场就变得顺理成章,担保、挪用很容易出现。

13、发展了很多年才达较小规模

发展了很多年才达到较小规模的企业被我们称为“小老头企业”,从概率上讲,这样的企业在我们介入时点后就发展很好的可能不大。

14、安全却无保障条款

非超级安全却无保障条款的项目是过于自信导致的错误。我们不要求百分之百地签保障条款,但我们要求除非是安全的项目,其余项目都必须有保障条款,简单的一条保障条款可以减少很多损失。

15、未能完全看懂的项目

没有看明白的项目就不能投,模模糊糊的项目不能投,更不能以为少投一点就部分规避了风险。

16、其他项目就是可投项目:平庸企业、良好企业、优秀企业。

了解以上特征的意义在于,我们可以迅速排除掉致败投资,剩下的就是可投的项目类型,比如生产非标大单产品,行业波动大但杠杆低,中青年男性企业家所持有的唯一企业。但是在这其中大部分是平庸企业,优秀的企业就更少了,不过我们必须谨记,只有排除了致败投资,我们才有可能致胜。如果考虑机会成本,这是一张价值100亿的图,但我认为它在未来发挥的作用值一千亿,希望大家谨记。

六、项目重点:好企业(良好和优秀)

我们的工作要重点围绕好企业做文章,也就是前面我说的良好和优秀企业,那么衡量好企业有哪些标准呢?

1、好企业标准:ROE15%及原因

我认为ROE大于等于15%的就是好企业,低于15%的是常规企业。我们集团自有资金的权益类投资全部要求15%的长期复合回报,所以我们也要求大家不能投ROE15%以下的企业;另一方面,A股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是8-10%,全球主要资本市场的ROE10%左右,我们要求比市场平均水平好一点。

2、该ROE是与竞争优势对应的可持续的ROE

大家要记住,我们在探讨企业ROE是否符合标准的时候,该ROE必须是与竞争优势对应并且可持续的ROE,要求高资本回报率的同时必须有与之对应的竞争优势,偶发、波动所导致的高ROE没有意义,与竞争优势相对应、可持续的ROE 才是一个判断标准。

3、良好与优秀的分界线:金融20%、非金融30%

我认为区分“良好”与“优秀”企业的实证标准是金融企业 ROE 超过 20%,非金融企业ROE超过30%

4、必须紧紧围绕好企业做文章

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好企业做文章,我们指的好企业就是上面所说的具有与竞争优势对应且可持续的大于等于15%ROE的企业,只有好企业才是时间的朋友,他们的再投资回报高,每股收益增长的概率大,而差企业是时间的敌人,时间越长对我们损害越大。所以,我们一旦发现了好企业一定要牢牢抓住机会,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投资好企业上,哪怕价格高点也要坚持投好企业。

七、增长:不依靠不放弃

在此我再次强调预测的不确定性,所以我把项目收益与增长的关系总结为“不依靠、不放弃”。

1、增长:太难、太不确定

2、不依靠增长:因为可能没有

我们不能(完全)依靠它(增长)获取收益,因为它很可能没有,就像夫妻可能会离婚,一方不应将生活的全部寄托于另一方;

3、不放弃增长:因为可能有

但也不能放弃它,因为增长可能有,亦如我们夫妻之间的微妙关系一样。

4、增长的价值:提高胜率、提高收益率

增长不是我们投资成败的必要条件,我们关注增长的意义在于其可以提高我们的收益率和胜率,我们不依赖它,但是要重视它。

下面我结合概率简单地给大家说明这个问题。基础价差在实际操作中通过“一买二”的方式基本可以确保百分之百地获得,具有可操作性、确定性。我们投的企业在五到八年中每股收益可能实现 0  300%的增长,但是我们总体上不应有过高的期望,企业也有可能负增长;右边的概率代表我们对实现这种增长的预期,这取决于我们预测的准确程度,出于谨慎以及经验的考量,这一概率不应高于50%才是看待增长的合理态度,二者的乘积才是增长贡献的期望收益,也是我们要关心的地方。

理解增长对收益的贡献的思路同样可以应用于对泡沫价差的分析,大家一定要以概率思维进行思考,这样大家就能通过这样简单的公式,厘清三种收益来源在期望收益中孰轻孰重。

八、增长决定:需求增长+竞争优势

我们怎么去分析增长这件事呢?我们需要把需求增长和竞争优势结合在一起去分析。

1、行业需求增长决定着企业中短期内的增长

需求增长为企业的增长提供了机会,在不增长的行业中企业很难增长。

2、能产生持续高ROE的优势决定着企业中长期的增长

没有竞争优势的增长没有价值。ROE低于8%的企业增长需要投入同样比例甚至更多的资本金,这种增长无法增厚每股收益,是毫无意义的,甚至是毁灭性的。

3、企业家才能在上述两点决定的区间内发挥作用

细分行业的需求增长决定了企业中短期内的增长;企业中长期的增长主要取决于市场份额的增长,即优秀企业对不优秀企业的挤出。这两个因素同时作用于企业增长,只是在不同的阶段影响大小不同,我们分析时应该根据我们的投资期限有所侧重。企业家才能只能在上述两点决定的大方向内发挥作用,具备杰出才能的企业家也无法在没有竞争优势的企业或天生很难有形成竞争优势的行业成功。所以,企业家才能重要,但也没有那么重要。

4、对中国的中小企业而言企业家才能极为重要

相对而言,对中国的中小企业来说,企业家才能极为重要,但对于大企业则没那么重要。因为中国政策变化快,企业有可能遇到各种困难,中小企业的不确定性太大,这个时候企业家的角色十分重要;而大企业经过了多年经营,一方面老板的才能已经获得了初步检验,另一方面企业家在企业正常经营过程中的影响变小,不必过多关注企业家才能。但是,就如同对待其他不确定的因素一样,我们仍要对企业家才能保持足够的关注。

5、三要素中至少其中一项特别突出才可能较快增长

行业需求增长、竞争优势、企业家才能至少其中有一项特别突出的企业才有可能快速增长;三项都平庸的企业则基本不可能能快速增长。

对企业家才能的判断在实际操作中太难。

1、应下注赛马而非骑师

所以从PE的逻辑上我们应下注赛马而非骑师,应重点研究这匹马过往怎么样而不是骑师怎么样,好马才是决定输赢的主要因素。

2、优秀的企业家需要具备多项关键素质和技能,极为稀少

从概率上讲,优秀的企业家需要同时具备多项关键素质和技能,极为稀少。

3、从概率角度看,对企业家事前准确判断是个低概率事件

同样从概率角度看,全国优秀的企业家大致不超过1万个,也就是十四万分之一,统计学规律决定了我们不太可能在事前做出正确的选择,我们也不应该在错误的方向上去做选择。

4、我们接触时间短且不全面,更难

基于以上原因,由于我们接触企业家的时间短且不全面,做出正确判断就更难了。

5、过往实际管理企业的业绩,可以证明部分问题

过往实际管理企业的业绩比较重要,它是我们衡量企业家才能唯一可靠或者说最重要的线索。企业与主要竞争对手或行业龙头的发展历程对比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有用信息,从而提升我们判断企业家能力的正确率。总而言之,用结果说话,“不看广告,看疗效”。

6、我们能做和要做的是排除明显差的

我们在投资过程中能做和重点要做的是排除明显差的企业家,将对商业模式、竞争优势是理解有明显偏差的企业家排除在外。识别好的企业家不容易,排除差的相对容易,我们在排除差的这方面要尽力而为。

7、尽量选我们以为的好的企业家,是为了提高胜率

我们选出的好的企业家,毫无疑问是基于我们内心对于“能干”的标准,因为99.9%的人做不好企业家,所以这个标准一定会与真正的“能干”有着很大偏差。但我们尽力而为是为了提高胜率,如同我们对待增长一样——我们的投资决策不依赖于企业家才能,但是我们也不放弃甄别优秀的企业家才能可能带来的胜率提升。

十、机会:零散机会而非系统性机会

接下来讲一讲在我们严格筛选条件下的投资机会。

到了今天,在全国有一万多家备案的PE机构,中国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是基本有效的。

2、系统性投资机会是个伪命题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存在系统性投资机会是不太可能的。

3、安全的高收益投资机会极其稀少

因而,我们追求的安全的高收益投资机会必然是极其稀少并且极其零散的。

我们要大量搜寻和筛选项目,通过耐心等待和坚持来达成目的。机会对于个人是零散的,但对于整个公司而言则是不是零散的。

6、少而精/集中投资和重仓杀入

我们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既然符合我们高标准的机会很稀少,那么一旦发现我们确认安全且高收益项目就要集中投资,重仓杀入。我们拒绝以减少投资额对没有把握项目进行投资的行为,因为这样的行为实际上没有减少任何风险。

十一、机会来源:各种无效

我们的机会来自于对各种无效行为的把握。

1、未上市且竞争不充分(投资机构)

未上市且未被大量投资机构关注的企业可能存在低估的情形,发现了这样的优秀企业我们要迅速抓住机会。

2、市场整体或细分行业低估

大部分人都是通过线性思维而非均值回归模型看问题,从而夸大市场或细分行业在周期低点所面临的悲观形势,造成市场或细分行业的整体低估;还有一些误解也会造成细分行业的低估,比如目前的银行股。

公司的负面消息影响往往会被夸大,尤其是在二级市场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大部分人情绪波动很大,不会独立思考,我们作为理性投资者要敢于抓住这种别人犯错的机会。

股东有时可能面临其他资金需求而被迫低价卖出部分股权,比如一些PE机构产品到期了必须卖出的股票。

还有一种方式叫战略合作,比如私有化的时候与管理团队进行战略合作。

7、其他还有一些机会需要大家去思考。

总而言之,只有这些无效的存在才让我们赚到钱,我们做每一个项目都要思考“我们为什么能赚到钱”;我们在开发、跟进项目的时候就要考虑向这些方向运作或者识别发现这些市场暂时无效的机会。牌桌上有一句话“如果你不知道谁是输家,你应该就是输家”,如果你不知道交易中谁是傻瓜,你可能就是。

十二、心态:将客户资金当作自有资金

我们必须将客户资金当作自有资金看待,把公司自有资金当作个人自有资金(自己辛勤劳动和省吃俭用的钱)看待。

1、必须把客户资金当作自有资金看待

2、必须把公司自有资金当作个人自有资金看待

大家做不到以上两点,不负责任的态度一定会以各种途径传播出去,未来也很难募资。我在昆吾时曾告诉客户,在投项目时我都会思考“如果是我个人的钱我是否会投”,希望大家都能跟我保持一样的理念。

3、不设较高的投资规模要求/不设规模要求

基于我们少而精的策略,我们在公司层面不会设具体投资规模,绝不会为了完成指标而降低投资标准;但各个团队要以考核为导向,积极寻找项目。

4、我们有这个财力,大家也应有这个定力

5、“我们靠等待赚钱”

我们没有必要为了投资而投资,我们主要靠等待赚钱。

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主要内容,供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201818 于九鼎投资员工2018年初培训会上的讲话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员是什么级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