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东非有个什么是小炼油油希望找个小额投资伙伴

  早在1995年,中国石油就已进入苏丹,在苏丹先后有7个投资项目,包括:1/2/4区项目、3/7区项目、6区项目、15区项目、13区项目、喀土穆炼油厂项目和喀土穆化工有限公司项目,同时拥有6座加油站和1座成品油库。

  中国石油在上述地区业务范围涵盖勘探、开发、生产、输油管道、炼油、聚丙烯、塑料加工、成品油销售等领域,已形成石油工业完整的、上下游一体化的链式经营格局。2011年7月9日,南苏丹独立建国后,1/2/4区项目、3/7区项目被一分为二,在南苏丹就产生了南苏丹1/2/4区项目、南苏丹3/7区项目,仍然由中国石油主导生产经营。

  1996年11月,在两国政府大力支持下,中国石油牵头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加拿大塔利斯曼公司和苏丹国家石油公司组建国际石油投资集团,联合开发1/2/4区石油资源,区块总面积4.8913万平方公里。公司总裁由中方派任,中方人员在联合作业公司中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1998年6月至1999年5月底,1/2/4区一期产能建设仅用了一年的时间,便建成了1000万吨大型油田及配套设施。2001年产油量达1130万吨,自2001年至2008年,连续8年原油作业产量均在1000万吨以上。

  ——真正走向规模化发展

  3/7区项目总面积7.2421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石油在苏丹项目中面积最大的区块。2002年至2004年,3/7区相继获重大发现,发现世界级的地质储量4亿吨的Palogue大油田。2006年7月,油田正式投产。2006年8月第一船原油外运,标志着3/7区在短短5年多时间里完成了从边际油田到亿吨级油田的发现再到顺利建成1000万吨级产能水平油田的大跨越。

  2010年5月二期工程的最后一个油田提前安全投产,标志着3/7区项目全面建成1500万吨级油田。3/7区项目的全面建成使尼罗河公司真正走向规模化发展。

  ——结束苏丹石油进口依赖

  中国石油和苏丹能矿部于1997年3月签约苏丹喀土穆炼厂建设项目。1998年8月,喀土穆炼厂开工建设,2000年5月16日建成投产,一期年加工能力250万吨。2006年6月30日二期扩建项目建成投产。

  喀土穆炼油厂一次投产成功,结束了苏丹石油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实现了上下游一体化的现代化石油工业体系,喀土穆炼厂原油加工能力达到500万吨/年,拥有世界上第一套加工高含钙、含酸原油的延迟焦化装置。

  ——非洲首个勘探区块

  1995年9月16日,中国石油获得了苏丹穆格莱德盆地6区块的石油开采权。这是中国在苏丹获得的首个勘探区块。原始勘探面积5.9583万平方公里,合同于1996年1月1日生效。

  2017年6月,中国石油批准并发布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海外油气业务体制机制改革框架方案》,决定组建西非公司,将乍得、尼日尔、阿尔及利亚、突尼斯等国家项目纳入西非公司管理。2017年11月,成立中油国际西非公司(以下简称“西非公司”)。今年1月,将中油国际(莫桑比克)公司纳入西非公司进行管理。

  目前,西非公司在乍得、尼日尔、阿尔及利亚、突尼斯、莫桑比克5个国家经营着10个石油合作项目,包括3个勘探项目、2个开发项目和2个炼油项目,形成了500万吨以上的原油生产能力、200万吨炼油能力,已获得的石油资源具备未来建成1500万吨/年的原油产能、3500万吨/年的液化天然气产能的基础。

  ——完善乍得石油工业体系

  通过4次股权并购逐步进入H区块,中国石油于2006年12月获得该区块100%权益。在2007年1月12日正式接管乍得H区块成为独资作业者后,面对一片空白,通过甲乙方团队、中乍两国员工的共同努力,短短5年多时间,风险勘探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建成了100万吨油田、310公里输油管道和乍得第一座炼油厂——炼油能力为年100万吨的恩贾梅纳炼油厂,完善了乍得石油工业体系,改变了乍得靠进口成品油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局面。

  2017年,乍得上游项目全年原油作业产量306.4万吨,科技创新成果斐然,继续保持安全平稳、高效优质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 有望在2020年实现原油产量600万吨。

  ——中乍两国石油合作新阶段

  2011年6月29日,乍得第一个炼油化工项目——恩贾梅纳炼厂成功投产,标志着中国石油乍得一期百万吨上下游一体化项目全面投产运行,中国石油非洲油气合作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也标志着中乍两国石油合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乍得总统代比、时任总理纳丁加尔出席投产庆典仪式。代比剪彩并题词,称“今天对于乍得人民来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我们赢得了能源独立战役的胜利,而这些得益于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作。我们应当将其看作中国的馈赠。CNPC,好样的!中乍合作万岁!”

  恩贾梅纳炼厂,是乍得最大合资企业和最大工业企业,也是中国石油在海外建设完成的第二大炼厂。炼厂主要生产汽柴油、燃料油、液化气、聚丙烯等产品。

  ——蒸蒸日上的百万吨级炼厂

  2008年6月2日,中国石油和尼日尔政府签署PSA协议,决定在津德尔建设一座原油加工能力100万吨/年的炼厂。2008年10月27日炼厂奠基,2009年6月20日现场施工正式开始,2011年11月28日建成投产,2014年10月24日至2015年1月13日,尼日尔炼厂顺利完成第一次大检修工作, 2016年8月签署新的内外销附属协议,第一辆外销车辆完成装车,2017年一年原油加工量达到92万吨,创投产以来新高,2018年3月14日至4月24日尼日尔炼厂顺利完成第二次大检修工作。

  ——3个区块的作业者

  中国石油在2003年开始与尼日尔开展石油合作,签署了比尔玛、泰内雷两个矿费制合同。2008年6月2日中国石油与尼政府签订了《阿贾德姆一体化项目PSA(产品分成)协议》。中国石油是尼日尔阿贾德姆、比尔玛和泰内雷3个区块的作业者,原始勘探面积为15.84万平方公里。

  比尔玛区块初始勘探面积6.0884万平方公里,第三期退地之后剩余勘探面积为1.522万平方公里。2017年4月6日第三探期结束,进入5年勘探延长期。泰内雷区块初始勘探面积7万平方公里,两轮退地后剩余勘探面积为1.75万平方公里。2017年2月获得勘探期延期3年的许可,目前处于第三勘探期。阿贾德姆区块初始勘探面积2.7516万平方公里, 2017年8月5日勘探到期,经过三轮退地后,保留开发用地约3000平方公里,目前完成大EEA的申请。尼日尔项目一期管道起自阿贾德姆油田,终于津德尔炼厂,全长462.5公里,输量100万吨/年,管道于2011年10月8日投产。

  ——25年北非合同

  2003年7月,中国石油与阿尔及利亚国家石油公司正式签署阿达尔上下游一体化项目框架协议、上游风险服务合同、下游炼厂股东协议,在阿尔及利亚阿达尔地区(ARDAR)从事原油开发与生产、炼厂建设与经营业务。命名为阿德拉上下游一体化项目,合作期限25年。

  上游项目包括10个小油田,生产的原油输往下游炼厂。该项目以炼厂为核心,油田生产规模及炼厂设计加工能力为60万吨/年。炼厂产品包括:高级汽油、普通汽油、柴油、航空煤油、商品丙烷、商品丁烷等。成品油优先供应阿尔及利亚南部4省,剩余产品销售到其他地区。炼厂项目带动了阿尔及利亚南部四省的基础设施及基础工业建设,加速了地方经济发展。

  2004年11月,中油国际(阿尔及利亚)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勘探项目作业机构。2004年11月至2012年12月,阿尔及利亚公司勘探项目作业机构代表勘探开发项目合同者(CNPC International Ltd)实施350、102A/112和438B三个区块的勘探作业。中国石油在438B区块勘探作业始于2005年4月3日,实施了两个勘探期(3+2年)和一个延长期(2年)的勘探评价作业,于2012年3月6日结束勘探期转入开发阶段。

  —— 一体化巨型项目

  2013年3月,中国石油和意大利埃尼集团签署协议,收购埃尼东非公司(Eni East Africa)的部分股份,从而间接持有莫桑比克海上4区项目的部分权益。

  4区项目是中国石油参股的第一个超深海大型天然气勘探开发生产(上游)—LNG(中游)—销售一体化的巨型项目。上游的勘探、开发、生产,执行EPCC合同。同时,还要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当地人员的培训工作。2017年12月,埃克森美孚收购EEA的股份,从而间接持有莫桑比克海上4区项目的部分权益,并与埃尼成为双作业者。

  ——小股东身份模式新探索

  中国石油于2004年10月通过收购科威特海外石油勘探公司(Kufpec)突尼斯分公司在突尼斯50%的石油资产而进入突尼斯油气勘探开发市场。2005年11月,中国石油将其在突尼斯全部的油气资产和股权转让给中油国际(突尼斯)有限责任公司。项目包括NK勘探区块和SLK油田两部分。NK勘探区块在2011年7月勘探期满后,突尼斯能矿部没有同意中科双方的延期申请,由突尼斯能矿部正式收回。

  中方进入SLK油田后,进行了深入研究,积极主动参与各种油田生产技术、管理活动,提出了挖潜、稳油控水等多项措施,给油田的增产、稳产带来了较好的效果。中国石油在突尼斯油气勘探开发市场与合作伙伴的多年合作中,渐渐熟悉和适应该地区油气业务规律及伙伴公司特点。随着项目公司投资的全部回收,以小股东身份抓住点滴机会,力争把突尼斯项目公司做成以小股东身份经营勘探项目和裂缝型碳酸盐岩油藏后期开发项目的一个成功案例,为类似公司的运作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人才、磨炼了队伍。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炼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