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人和骗子都不敢登录微信定位软件支付宝了

产品经理就业班,12周特训,测、练、实战,22位导师全程带班,200+名企内推,保障就业!

8月11日,支付宝App迎来了它的又一次涅槃——是的,它又一次大改版了。我看到很多评论文章,大家都在讨论支付宝的改版如何如何,也有人说:支付宝要做社交很简单,只要做个“附近的有钱人”功能就行。要聊一个产品的改版是为什么,我们就要去看它的历史和现状,再来评论。其实大家都没有注意到,这次改版只是过去四年支付大战的一个延续而已。这促使我决定写这样一篇文章,给广大互联网人和希望拥抱互联网行业的传统行业朋友们介绍一下这次大改版的背后逻辑,以及整个支付大战的基本历史。

为了更好的跟大家讲述,我先对我自己的相关经历做个介绍:

  1. 前支付宝资深产品经理,因为岗位的原因,曾经有机会全面的跟进了整个支付宝钱包各条业务线的情况;
  2. 在加入支付宝团队之前,是微信创始团队成员,从2011年-2013年经历了微信包括微信客户端、开放平台、公众平台以及微信支付的若干重要功能设计开发过程;
  3. 离开微信和支付宝之后创业做O2O业务,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

最近微信支付做一个活动,相信很多朋友都有参与,看看你是微信支付的第几个用户。点进去之后,我发现,我是第8位,非常早非常早,那是2013年微信支付刚刚开始开发时,我留下的记录,而微信支付要到2013年8月微信支付才正式发布。介绍完毕,我们来聊聊支付宝的改版。

支付宝爱改版是出了名的,曾经是改一版换一次界面,每一次改版更新后,用户打开App一看:

2013年底我刚加入支付宝的时候,主管支付宝国内业务的总裁老樊找我聊天,我跟他说的第一句话是“以后能不能不要再大改版了,产品经不起折腾的啊”,他说“嗯,这版之后就不大改了。”看来他又反悔了——这就是阿里,一直在“拥抱变化”。关于阿里的“拥抱变化”文化,最夸张的一个案例,就是有一个员工,在一年里他的直属上级换了8次,一时成为笑谈(阿里员工谈到他时,其实是苦笑)。

老樊找我聊天最主要的主题是,我个人怎么看未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竞争形势。我说:“既然我决定过来,肯定是相信支付宝有未来,我相信未来微信支付会抢占支付宝一定的份额,但无法致命。当时整个阿里上下对微信已经是无以伦比的恐惧,从马云如此疯狂的推广来往就可以知道了,当然这种恐惧一直延续到现在。

当时我的思路是这样的:

这份资料是我为写本文从自己过往的笔记中发现的,文件创建日期是2014年7月,实际的写的时间更早,是13年底我加入支付宝前写的评估两个产品的竞争形势,原先是手写笔记,后来整理笔记时将其录入电脑。全文如下:

微信支付 vs. 支付宝 竞争分析(写于2013年12月)

  • 优势:装机量、入口优势(社交传播途径)、扫一扫用户习惯充分、交互体验优雅、传播效应好、天然关系链、安全设备功能;
  • 劣势:后台支持能力不足、品牌认知混乱(多方合作弊病、链条过长)、用户认知不够、购物端后劲不足、收货地址等数据源有限、消费限额不高、用户绑卡量不大、合作银行不多、线下支持薄弱、商户合作有限;
  • 后续猜想:群体支付、当面付、商城、财付通导入、离线支付、拉动绑卡、水电煤、线下实物扫码购物、低额度捐款、公众平台文章看赏(统一做)、易迅实物货到付款扫码付、理财基金、拍卡识别、支持回乡证、支持外卡。
  • 优势:专业性、后方数据支持充足、个人账户、余额宝导入方便、传统用户认知度高、绑卡量大、合作商户量大;
  • 劣势:传播途径有限、用户装机量和用户活跃度有限、产品定位不够清晰、关系链不足;
  • 可优化:打通线下支付场景(大份额)、打通购物-支付-晒单闭环、提高客户端用户活跃度(提高可玩性、下发提醒机会)、提高新功能点曝光率和集中度、充分发挥移动端特点、通过其他途径带动客户端下载量、推进用户关系链建立、打通用户通讯录、安全设备;
  • 其他猜想:打的付款、货到付款支持、超市付款、理财记账服务、卡券服务带动使用率、航班值机、银行客服、银行网点等。

看到这份曾经的笔记时,我发现自己是“预言家”,我“预言”的大部分功能当时远远还没有,但是现在基本都已经做出来了。比如:

  • 微信的群体支付、当面付、商城、财付通导入 、水电煤、公众号文章打赏、低额度捐款、理财基金等;
  • 支付宝的打的付款、超市付款、理财记账服务、卡券服务带动使用率等;
  • 微信公众平台文章的看赏功能是2015年才做的,支付宝的推进用户关系链建立、打通用户通讯录,就是现在正在努力做的事情。

我当然不是掐指一算就能预言,事实是,由于我非常了解两家公司的情况,所以我能够做出一些符合常理的判断。在这一系列的文章中我会把我了解的整个过程跟大家分享。

蚂蚁金服官方对这次9.9版本大改版的说法是:希望通过贯穿消费、生活、金融理财、沟通等多个领域的生活场景,打造以每个人为中心的一站式生活平台。什么是一站式平台,我们来看看消费、生活、金融理财、沟通分别是什么?

  1. 消费:即是“口碑”中各种对标美团、大众点评的生活服务;
  2. 生活:指包括支付在内的各种常用工具,比如转账、付款、水电煤物业还款、信用卡还款、手机充值等等;
  3. 金融理财:指余额宝、招财宝、娱乐宝还有借呗、花呗、芝麻信用和互联网保险服务;
  4. 沟通:就是大家广泛诟病的抄袭微信的服务窗、聊天和生活圈功能;

这分别对应了支付宝App里的四个页面,而这些功能在上个版本的支付宝就已经有了。新版本的支付宝,并没有增加大功能,只是把生活圈提升到第一屏重点露出,并把产品的整体打通,使得体验更流畅、更完整。我们来看看历史上的这些功能都是怎么一步步做出来的。

第一阶段:2004~2012,支付工具

  1. 淘宝及其他平台的支付工具;
  2. 民生类支付(各种付款、转账功能)。

第二阶段:2013~2014,生钱管钱的工具

  • 2013年初:增加卡券功能(改名:支付宝钱包);
  • 2013年中:余额宝及其他各种宝、保险;服务窗(复制微信的公众号功能);
  • 2014年:将支付密码改为6位密码(学习微信);增加原来的“探索”中的“附近”和“快抢”功能,即现在“口碑”的原型,提供各种消费场景(对标大众点评、美团)。

第三阶段:2015~现在,花钱的工具

  • 2015年、2016年春节的两次红包更新和敬业福。
  • 为了让用户抢红包更方便,官方一改过去强调安全的格调,鼓励用户关掉手势密码;
  • 2015年中:新“口碑”独立运营,支付宝中给口碑的消费场景业务提供了一个单独的入口;
  • 2015年底:聊天功能(像素级复制微信的聊天和朋友圈功能);
  • 2016年(现在):调整了界面,重点突出生活圈,希望用户在支付宝里面互动起来。

以上就是我根据对支付宝的了解总结的基本脉络,一条非常清晰的发展线条:支付工具—>生钱管钱的工具—>花钱的工具。你可能会问,为什么我把聊天、红包都归入花钱的工具?也许看完全文你就知道了。

有没有发现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点:2013年在这一年,此前9年一直坚持的定位突然改变,还为之改名叫“支付宝钱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支付宝为之疯狂?

第二章  “克星”的诞生

因为这一年,微信商业化了。很多朋友看到支付宝几乎像素级别地拷贝微信,都会有个疑问:微信——或者“社交”——对支付宝来说,真的有那么重要么?是的,非常重要!

2013年初,微信用户破3亿,只用了两年的时间,就已经是前所未有的国民应用了,而且还长势凶猛。也同样是2013年初,在腾讯公司年会上,公司总裁刘炽平跟全公司员工说“2013年是微信的商业化元年”。这一年,微信发布了微信支付、游戏中心、表情中心,这三个志在让微信实现商业化的产品。

  1. 游戏是腾讯公司的历来营收重点,借助微信的大用户量、高活跃度和强关系链,这种优势也从PC端迁移到手机端;
  2. 表情包在QQ时代就一直是中国网民的爱好,但并没有给腾讯带来很好的营收,但是微信的日本同行Line成功地通过表情赚得盆满钵满。于是微信就努力地试试,结果并不好,中国果真和日本不一样,网民到了移动端也没有改变这种不愿意为表情付费的习惯——所以现在微信的表情现在基本转为免费策略;
  3. 而支付就是腾讯成功逆袭的一条战线了。下面重点说。

在QQ时代,腾讯有财付通,作为对标支付宝的工具,财付通只做到了防守,却做不了进攻。腾讯在支付和电商上陷入了一个死循环:因为财付通做得不好,所以电商的交易环节出问题;因为电商的整体情况不好,所以财付通交易量少,因此就更难得到资源和机会去优化和提升。腾讯做电商明显不擅长,为什么过去死活要做电商,因为腾讯的财付通需要支付场景啊!可以说,腾讯之所以后来敢把电商业务打包给了京东(2014年3月),彻底放弃自己在电商上的尝试,就是因为在微信支付上看到了希望。当然,在发布“支付+游戏+表情”这样的三套马车之前,微信内部曾经有过一个更加野心勃勃的商业化计划:附近的商家 + 我的卡包 + 微信支付。

  • “附近的商家”对标大众点评和58同城;
  • “我的卡包”对标大众点评的优惠券和会员卡;
  • “微信支付”对标支付宝。

但在尝试过之后,我们发现,整个团队太不懂商业了。即使当时微信已经非常强大,微信团队作为一个擅长社交产品的产品开发团队根本做不好电商业务(现在称之为O2O)。于是,最后把这个计划减少为“先做好微信支付”。后来“我的卡包”直到2014年底才发布,而“附近的商家”以腾讯入股大众点评和58同城,在微信中给点评和58同城开通入口告终。2013年8月,微信支付正式发布,支付宝的“克星”诞生了。

相信你已经发现,我讲这些故事都在强调一个“基因论”——企业及其业务的发展方向与其团队基因有无限大的关系,跟其用户群体的基因也同样有无限大的关系。那支付宝今天的尝试是不是它的必然,微信支付又做了哪些事情使得支付宝频频改版,直到这次闹这么大的动静呢?后续的文章里,会从双方产品优劣、红包大战全过程、线下支付大战过程、支付宝何去何从等各个方面和大家分享我的观点。

来源:微信公众号【行者慎思】

版权:人人都是产品经理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若标注有误,请联系主编QQ:

}

  在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有超过18万亿的交易额都是通过移动支付完成的,而移动支付的两大巨头是这个数字的助力者,支付宝占比53.7%,财付通为39.51%。

  支付宝比财付通高14个百分点,而这个差距还是在一季度对于财付通有利的情况下造成的,由于有春节红包的拉动,一季度是财付通的传统旺季,但对电商、外出消费等商业活动而言,一季度则是支付宝的全年淡季。

  假如我们没了支付宝和微信,生活会变成怎样呢?

  在大家都已经忽视了百度的今天,阿里的支付宝、腾讯的微信。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

  支付宝社交平台的越做越大,“蚂蚁森林”、“圈子”都是非常好地加强支付宝好友关系的功能,用户黏性的增加,也体现在数据上,一季度末支付宝的日活跃用户大涨40%,同比增长100%。作为对比,微信支付的前景没有2016年好:2016年前三个季度,市场份额增加了22个百分点;最近三个季度,只增长1.4个百分点,增速已经明显放缓。

  这样来看,支付宝和微信共同占据了移动支付的93%,已经形成了两个超巨对垒的情况,而支付宝的份额一直比微信支付高10%以上,近来又频频推出各种社交功能,微信支付却一直不温不火,未来的市场

  只要你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城市甚至是村镇,吃饭、购物,叫车、看电影,都可以通过手机完成支付,逢年过节亲朋好友发个红包问候一下。都少不了点开这两个超级APP。

  先来看看这两个APP下载量:

  艾瑞数据显示,在所有APP的月独立设备中。微信以9亿3千万的的设备量雄踞榜首。

  支付宝则以近5亿的设备量排在第6位。2-5名分别为爱奇艺、QQ、腾讯视频,搜狗输入法。

  没错,前五名中除了爱奇艺属于百度旗下。其余全部为企鹅家的产品。

  而微信作为APP老大也合情合理。毕竟现在小到小学生,大到中老年。有智能手机就一定会有微信的存在。相比之下在社交领域做的不如支付宝作为一款工具型APP覆盖面会受到一定限制。

  移动支付市场支付宝占据半壁江山

  近日,国内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艾媒咨询发布《2017 上半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研究报告》,报告显示 2016 年网上支付交易规模达 2085 万亿元,较 2015 年增长 3.3%,2016 年移动支付规模达 157.6 万亿元,较 2015 年增长 45.6%。157 万亿是什么概念,几乎超过了 2016 年全国 74 万亿的 GDP 总量。

  在中国移动支付市场,支付宝与财付通两大巨头交易规模市场份额共占 94.1%,市场集中度极高。报告显示:支付宝的市场份额为 53.8%,微信支付和 QQ 钱包为代表的财付通则占有 40.3%,比支付宝低十几个百分点。

  报告还显示,65.4% 的移动支付用户偏好使用支付宝进行线下支付,32.3% 用户偏好微信支付,用户使用第三方移动支付场景主要为超市、餐馆、购物商场和便利店。

  面对国内移动支付这块已经成型的大蛋糕,苹果当然也想分一块。近期 Apple Pay 联手许多银行推出重磅优惠活动,以期获得佳绩,但是本次报告表明:有 43.2% 的人不看好 Apple Pay,35.9% 的人持中立态度,仅 20% 的人看好苹果的举动。毕竟Apple Pay有iPhone这个高门槛,不适于所有用户。而且其支付方式对手机有要求,对零售端的机器也要求支付Applepay,这相比放个二维码就可以支付的低端零售点来说显然也是无法接受的。

  微信和支付宝一个颠覆了运营商,一个颠覆了银行。他们都颠覆了我们的生活。

  在即时通讯领域,即使阿里在想方设法布局社交,微信已经有着无法撼动的地位。

  而支付宝还有余额宝这个撒手锏,虽然最近余额宝的存款上限调整到十万,但短期内,用户依然会选择支持支付宝。

  相比之下,微信的钱包更多起到转账工具的作用。

  小编倒觉得无论是微信还是支付宝都方便了我们的生活,都很好用。所以我选择聊天用微信,存钱用支付宝。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定位软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