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did跟香港艾德证券有限公司是什么关系?

原标题:艾德证券:浙江房企德信身披“负债累累” 也要赴港IPO?

最近,赴港上市的热潮前脚未退,后脚却迎来了浙江房企德信赴港上市。似乎越来越多的独角兽公司都不约而同走上赴港上市的道路,打开新资本市场的大门。

这不,在楼市调控下,融资难题正在不断催促着中小型房企加快踏上上市之路。2018年以来,在上市门槛更为宽松的港交所,已经先后迎接了包括正荣地产、美的置业、万城控股、恒达集团、等国内的多家房企赴港敲钟上市或递交上市申请书。

据新京报获悉,德信中国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德信中国”)于9月18日向香港联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业界人士透露,建银国际作为独家保荐人。上市所筹资金将用于若干现有及潜在物业项目的开发成本、土地收购、建筑成本等。

德信是一家专注城市品质房地产开发的全国性地产集团。公司创办于1995年,由董事长胡一平在浙江创立,以业务运营专注于物业开发及销售,同时提供物业建设服务、物业租赁以及酒店营运。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和中国指数研究院三家研究机构联合发布的“2018年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榜单中,德信中国排名第63名。

然而,在众多的国内房地产企业中,德信中国的知名度并不算“响亮”,究竟是何其原因呢?

据招股书披露,截至2015年、2016年及2017年以及2018年6月30日,德信地产的净资产负债比率分别为278.7%、435.2%、275.7%及192.6%。对应年份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12.25亿元、13.89亿元、39.51亿元及49.89亿元。这数据看起来视乎有些“后怕”。

同时,德信中国几年负债也迅速攀升,负债方面主要是银行和其它借款如信托的有息负债增长。截至2018年6月30日,该公司合计需偿还的有息付款为112.11亿元,其中,一年内偿还金额54.28亿、第二年偿还40.56亿、二到五年内偿还15.89亿、五年以上偿还则为1.37亿,短期偿债压力较大。据目前来看德信中国在14个城市有76个正在开发中或持作未来开发的物业项目。这些项目中,开发中项目的总建筑面积约为471.80万平方米,持作未来开发项目的面积约为121.30万平方米。

据凤凰财经了解到,2015年、2016年及2017年及截至2018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德信地产每平方米平均土地使用权成本分别为4458.6元、7516.1元、6398.8元、7294.4元及6781.1元。

此外,根据行业报告,以合约销量计,德信中国2014年至2017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及2016年至2017年的同比增长率分别为56%和69%,于浙江派系房地产开发企业中均位列第三。

再者,另一方面,德信地产在争夺市场土地方式较为单一,大部分都是通过公开招拍挂所得,正因如此,虽然德信地产大部分的土地位于三四线城市,但土地成本在房地产同行对比来说价格并不低,然而这并没有获得较好的优势。

如今,在现代的新资本市场的拥挤下,对于德信中国而言,他们的融资处于一种迫在眉睫的状态。不仅是德信中国计划拓展土地资金急缺,在现有地块开发上,德信中国同样也面临着资金紧缺的事实,融资或许成为了打救德信赴港上市的重要原因。他们在招股书中也承认,公司计划进驻的主要城市快速发展导致土地成本增加,可能没有足够的财力拨付未来获取土地与物业开发所需资金。

其实,赴港上市几乎成为中小房企为数不多的选择之一。艾德证券(ID:Eddidhk)认为, 在三四线城市进行区域深耕虽能规避市场周期风险,但部分三四线去库存红利接近尾声的背景下积极拿地,又是否会面临风险呢?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中小房企的竞争也越来越大,中小房企陷入了资金的困境,资金方面还需仍待加强,而选择IPO其实是企业快速做大规模的一个成长的方式。踏上这条成长的道路,仍需努力。

注:以上图片来源互联网

作者:艾德证券期货总经理陈健豪(证监会持牌人-中央编号ALQ830)

免责声明:通过本文发布给阁下的资料包含的所有观点、新闻、分析、报价或其它信息仅为一般市场评论,并非构成投资建议,也并非劝诱或推荐阁下买入或卖出任何金融产品。此外,本文内容是在没有考虑任何特定人士的具体投资目标或财务状况(包括存款规模,杠杆,风险接受程度和风险承担能力)的情况下编制的。任何参考历史价格行情走势仅为提供资讯之用且基于发布者自己的分析。艾德证券及发布者不承诺和保证该行情走势可能会在未来发生,因为过去的表现不一定会说明未来的结果。发布者相信本内容所包括的资讯的可靠性,但发布者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性。阁下清楚发布者制作本资讯的目的并非影响您的投资决定,因此,对于阁下因信赖此类资讯或进行任何交易所造成的任何亏损,包括但不限于可能会有的盈利出现损失,艾德证券及发布者不承担任何责任。

}

前阵子,继华米科技上市之后,这是第二家赴美上市的小米生态链企业。随着赴美IPO的热点,再次把风口浪尖推向舆论中心。

北京时间 8 月 29 日凌晨消息,云米科技周二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IPO(首次公开招股)上市申请文件。这份文件显示,云米科技计划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其公布的股票代码为“VIOT”,拟筹集最多1. 5 亿美元资金。预计9月25日在美国上市。联合承销商为摩根士丹利和中金公司。

在早期,另一家小米生态链公司“华米科技”(股票代码:HMI)于2018年2月在美国上市。可资本市场似乎并不看好,上市的泡沫即触破发,3个月内跌幅一度达到30%,可见美股投资者对所谓的“小米生态链公司”并不买账。

云米科技全名为佛山市云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5月,其主要业务方向是将互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家用电器,主要产品包括小米净水器和自主品牌产品等。不过,随着业务扩张,云米科技急于寻求新的造血能力,赴美IPO成为其关键一步,但未来的路并不平坦。

云米科技目前的主要股东包括创始人陈小平,持股约41.3%;顺为资本,持股20.5%;Red Better Limited基金持股19.5%;红杉资本持股6.3%。鉴于顺为资本与Red Better Limited均为雷军控制,小米科技实际已跻身云米第二大股东。

云米科技于2014年完成A轮融资,获得小米科技、顺为资本、红杉资本、晨兴创投、新加坡主权投资(GIC)和京东等国际顶级投资机构战略投资。

据云米科技招股书披露,截止2018年6月30日,公司在2016年、2017年的营收分别3.12亿、8.73亿元(1.31亿美元)。进入2018年后,公司上半年的营收则为10.4亿元(约1.57亿美元),去年同期仅为2.7亿元,同比增长3.8倍。这正是云米科技为了赴美IPO采取的激进式扩张策略。

另外,另一组数据却进一步揭露云米科技数据的薄弱:在2016年、2017年以及2018上半年,云米科技向小米公司出售产品的营收分别为2.998亿元、7.395亿元和6.515亿,在同期总营收占比分别为95.9%、84.7%和62.6%。

云米科技的营收构成主要是互联网智能家居产品、消耗品和增值业务。其中,物联网智能家居产品主要包括智能净水系统、智能厨房产品和其他智能产品。从此数据看出,来自小米的营收占比高达62.6%,云米科技对小米的依懒依然存在不小的问题。

如果,云米科技在没有“小米”这座靠山下的订单量,那么将会开始在全屋互联网家电业务的道路上走向下坡路,而将会驶向一条“不归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市场上对于智能家居产品的期望越来越高。据不完全数据统计,中国物联网智能家居产品预计将以20%以上的年复合增长率成长,到2022年或达到1308亿美元。

而成长于互联网家电基因的云米科技,背靠“小米”大树好乘凉,放到互联网家电发展的大环境中,云米要面对的更是挑战大于机遇。中国家电市场探索互联网家电多年,噱头多于应用落地,至今难以规模化引爆。在消费疲劳的背景下,考验的是云米产品的创新性和产品竞争力,一切甚至需要从头开始。

再者,家电行业已然是一片红海,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下,陆陆续续许多家电企业上市,争夺这个美味的蛋糕。今年的家电市场更是进入新一轮寒冬。而且市场品牌格局中,不管是大家电还是厨电、小家电,寡头主导早已成型,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似乎并不容易。尤其是对云米来说,如果脱离开小米生态链,在品牌产品之外,还需要重新构建上游供应链,下游渠道等,这些并非“烧钱”那么简单。

对于传统家电厂商来说,云米等企业就像一条“搅动市场的鲶鱼”,一方面给行业带来了互联网式思维,一方面又在激烈的斗争王者。即使资本市场整体情况不佳,也要火急火燎上市融资,这么看来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成熟的美股投资者历以来非常重视企业的现金流,云米科技捧着这样一份寒酸的答卷,即是无奈之举,也是必经之路。真的能获得美股投资者的青睐吗?艾德证券(Eddidhk)认为,云米科技能否成为新一轮发展的起点,又能否摆脱“小米”的光环下成长,让云米在众多生态链企业的中独立战斗呢?按目前形势来看,还是有待关注。

注:以上图片来源互联网

作者:艾德证券期货总经理陈健豪(证监会持牌人-中央编号ALQ830)

免责声明:通过本文发布给阁下的资料包含的所有观点、新闻、分析、报价或其它信息仅为一般市场评论,并非构成投资建议,也并非劝诱或推荐阁下买入或卖出任何金融产品。此外,本文内容是在没有考虑任何特定人士的具体投资目标或财务状况(包括存款规模,杠杆,风险接受程度和风险承担能力)的情况下编制的。任何参考历史价格行情走势仅为提供资讯之用且基于发布者自己的分析。艾德证券及发布者不承诺和保证该行情走势可能会在未来发生,因为过去的表现不一定会说明未来的结果。发布者相信本内容所包括的资讯的可靠性,但发布者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性。阁下清楚发布者制作本资讯的目的并非影响您的投资决定,因此,对于阁下因信赖此类资讯或进行任何交易所造成的任何亏损,包括但不限于可能会有的盈利出现损失,艾德证券及发布者不承担任何责任。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艾德证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