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索尼索尼微单全画幅相机微单A7M3的续航能力如何?

挤牙膏的能力,为索欲为

春节刚过,大法就上演了一出挤爆牙膏的大事件

基本找不到不买大法A7M3的理由

S-log、HLG、100P、高感、弱光对焦、4K超采、700张照片续航,A9机身、A9级别的对焦和10FPS连拍,一切都让A7M3显示出过分挤爆牙膏的特质,堪称一台适合视频和摄影双修党的标杆级设备。A73一经发布,B站所有Vlog up主几乎都换装,给人一种铺天盖地都是法师的感觉。看多了评测和样片、后期调色作品,耐不住高价,3月首发入手A7M3。一同入手的还有24-70F4 ZA OSS索蔡变焦小三元、28-135G F4 PZ号称大法最佳视(健)频(身)电影头,励志玩转Vlog。

A7M3对于视频创作者来说,有了更变态的升级。扑面而来的功能升级和技术更新,给人一种不小心,牙膏管挤爆了的感受。

双卡且一卡槽支持UHS-II

原厂头强大的视频对焦性能

A7M3+索蔡重量控制很好,一般稳定器都能够很好地承载,因此视频记录的时候有了更多的空间。


手持的防抖其实是通过升格放慢抖动镜头

A7M3的视频防抖能力一般,远没有拍摄的防抖性能强大。在使用过程中,手持拍摄没少吃亏。给大家看一个混有手持摄影的剪辑。手持情况下,建议选择100M100FPS模式,后期四倍升格,也能一定程度缓解手抖对视频效果的影响。想想隔壁EOS-R 60FPS,抱歉,100FPS在后期就是可以为所欲为 。

和iPhone X手持摄影对比,好像防抖性能还不如手机

超采模式下4K画质|文件后期至1080P上传


缓存够大,卡速够快,连拍浪起来

10FPS AF-C(连续对焦)连拍,加上UHS-II规格卡,基本可以一次性30张RAW。快门声在街拍和抓拍的时候简直不要太浪。

使用蓝渐变+绿渐变双层滤镜

极限环境下高感(8:00PM以后)

每一个老法师都修行不易。因为喜欢大法黑科技,入了A7M3的坑,每次在路上碰到同是老法师的陌生人,都?感到亲切。“兄dei,你也是没想明白就入法门的吧”那种我懂得的感觉。不过作为参考标杆的A7M3确实没有弱了大法黑科技的名声,该有的配置都有,除了屏幕效果差一点和果冻效应、镜头贵的要死,其他都够了。

1,比鞋厂和感动家,费钱

首先恭喜有勇气灭门的朋友们,大法家的镜头平均比感动和鞋厂贵1/3以上。同时很多黄金焦段的定焦头在没有健身马出来前,简直是天价(性价比不行)。转接其实是个不错的解决方案,奈何我是视摄双修,转接自动对焦性能不足,因此只有咬牙上原厂。GM镜动不动过万,配件刚上市死贵,特别是手柄、电池、兔笼这些视频和摄影刚需设备,好在现在第三方多了。

2,人机交互的噩梦,费时

大法的菜单,简直是作死,连自家工程师都说“我也不知道哪些是哪些”。作为一个过去习惯M43和手机用户来说,刚上手大法还是很有难度的。每一个选项每一个框架每一个操控都是按键操作,及其别扭。触屏不能操作,只是用来选择对焦。忍!

3,镜头品控成迷,抽奖

大法24-70GM是绝世好头,可是品控太差,好在朋友的没有中奖,中间蹭了一段时间,成像质量堪比定焦。刚买不到3个月,拍摄总共用过不到3次的28-135PZ就开始电控马达bug,对焦马达异响,目前售后中。

1,视频能力真的很强啊

100FPS,S-log,CINE各种专业色彩后期空间,从0接触视频或者爱好者都可以入手;

A7M3也是目前除了R系列以外,35mm全画幅画质最好的微单之一;

视频+拍照一机搞定,相比于专攻视频的GH5这样的M43机子,或者富士XT APS-C画幅设备来说,相同预算空间内比较合理的解决方案之一,毕竟底大一级压死人。

4,续航,完美解决R2M2系列痛点

目前为止,还没有碰到一块电池不够用的情况。一般拍摄视频半天左右还能剩余40%以上电量(4K模式耗电更多)。

先别告辞,24-70F4 ZAOSS虽然是几个索蔡头里面成像最一般的一个,但是好歹便宜,视频对焦性能不俗(不考虑电动变焦的呼吸效应情况下)、常用焦段够用,好歹也算小三元。普通小白24-70实用性很强,而且蔡司T镀膜消光性能不错,套机或者官方商城略贵,但是4000左右价格还是可以入一个的。关键时刻,想想小蓝标!

}

数月前,索尼发布了第三代高分辨率全画幅微单A7RM3,尽管像素数量没有突破5000万,外观仍采用A7系列全画幅微单的设计,但这款全能型的4240万像素全画幅微单,却在多方面进行了升级。不但采用了新的电池系统(公开数据显示,索尼全画幅A7M3采用的是NP-FZ100电池,每次充电可拍摄710张照片,或者使用EVF拍摄610张照片),还增加了全向摇杆和多项新功能。

事实上,这让A7系列全画幅微单从这一代开始,就有了全面的进化。显然,A9和A7RM3的成功给了索尼更大的信心,新发布的“基本型”全画幅微单A7M3也全面应用了同样的设计思路和成像系统。而我也第一时间拿到了这款第三代A7——A7M3,搭配G大师镜头FE 16-35mm F2.8 GM、FE 24-70mm F2.8 GM,以及G镜头FE 24-105mm F4 G OSS进行了实拍体验。

好吧,虽然我很快就拿到了这款相机,成为了国内首批体验者之一,并且还在3月初就完成了此文,但很不巧遇上了连续出差和拍摄任务,终于导致“懒癌”发作,一直拖到现在才把它发出来。如果你对这款相机有兴趣,那希望本文能给到你们更多的参考。

索尼A7系列全画幅微单的细分型号分别有“基本款”的A7,主打高感光度画质和视频拍摄性能的“高感款”A7S,以及高分辨率成像的“高成像款”A7R。已知的三次更新换代中,型号的变化采用了“Mark X”的命名方式,如A7M3的全称为A7 Mark III。

虽然本次实拍体验的A7M3是“基本款”,但不要让这个约定俗成的刻板印象限制了你对A7M3的认知和想象,因为它确实超出了前2代机型,是一款全能且强大的相机,性能甚至能与其他品牌目前在售的旗舰级单反相机相比,而价格却只有14999元,性价比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

索尼全画幅微单A7M3的像素数与前两代机型一样,同为2420万,但采用的CMOS影像感应器却是新的背照式结构,不但数据传输率更高,感光性能更好,而且还能大大提升其高感光度下的噪点表现,高感画质成倍提高。

因此,索尼对这款全画幅微单A7M3增加了扩展模式下的最高感光度,达到ISO204800,比A7M2的ISO51200最高扩展感光度有了质和量的提升。

更重要的是,索尼全画幅微单A7M3在非扩展的原生感光度范围(ISO100-51200)内可获得15挡的动态范围(宽容度),能将大量成像信息存到14位的RAW文件中,从根本上提高了其成像质量,更大地保留了亮度范围(从明到暗)内的景物细节,同时为照片的后期处理提供了更大的调整空间。

但全画幅微单A7M3的提升不止是感光度和动态范围,其采用的的前端LSI电路,再加上改进型的Bionx X处理器,还大大提高了A7M3的拍摄性能表现。

一方面,A7M3的连拍速度达到了10张/秒,并且实现了连拍过程中实时连续自动对焦和曝光调整,大大提升了该相机在动态画面摄影题材方面的实拍表现。

另一方面,全画幅微单A7M3的缓存容量也获得了大幅度提升,虽然索尼没有公开缓存的具体容量,但在实际拍摄中的持续连拍张数确实获得了大幅度提升。

从索尼公开的数据上看,全画幅微单A7M3的单次连续拍摄最高可持续拍摄89张压缩的RAW照片文件,或40张未压缩的RAW照片文件,以及177张最高质量的JPEG照片文件。

或许,大家对这些数字并没有什么具体的概念,那从我的实际拍摄体验中,索尼全画幅微单A7M3能支持绝大部分的高速动态画面拍摄,并且完全不会因为单次连拍照片张数太多,而出现存储缓冲导致的拍摄阻碍影响。特别是在JPEG格式照片的拍摄中,几乎可以达到按住快门不放的持续拍摄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索尼全画幅微单A7M3还支持全电子快门和防闪烁拍摄功能,能很好地满足各种现场拍摄的需要,如读书会、音乐会、电影拍摄现场等,避免了快门声音对他人的影响,让拍摄更加自如。

索尼全画幅微单A7M3的自动对焦系统采用的是与高性能的旗舰全画幅微单A9一样的设计思路和技术,并且融合了A9和A7RM3的自动对焦系统优点,实现了693个相位检测点(覆盖了90%的取景区域)和425个对比度检测对焦点,所有自动对焦检测点加起来,覆盖范围达到了约93%取景区域。

自动对焦检测点的数量和覆盖率只代表了其自动对焦操作的便利性和追踪可靠性,但并不意味着其自动对焦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对焦准确性。那全画幅微单A7M3在这方面的具体表现又如何呢?

从公开数据上看,全画幅微单A7M3的自动对焦的速度比以前快了1倍,并且能在低至-3EV的低照度下实现自动对焦。相位检测和对比度检测的混合应用,确实也能更好地保障自动对焦的精度。

而在实际拍摄体验中,全画幅微单A7M3的自动对焦速度明显比前代所有机型更快,并且能在连续自动对焦模式(AF-C)下,保持相当稳妥、快速的焦点物体追踪表现。配合全画幅微单A7M3机身背部拇指操控区域中的全向摇杆,或触控屏上的触控板焦点控制功能,能让摄影师更加轻松快捷地掌控自动对焦点位置,实现更快速的焦点切换操作。这点,在整个全画幅微单A7M3的体验中给我的感受尤其深刻。

更值得一提的是,索尼全画幅微单A7M3的眼控AF(眼部对焦)功能在这套新的自动对焦系统中,更可实现在AF-C模式下启动(前代机型A7M2只能在AF-S上实现)。

取景器和屏幕方面,全画幅微单A7M3采用的是230万像素点的EVF,并且在保护镜片上配备了蔡司T*涂层,提升了清晰度。但更重要的是,EVF取景器彻底解决了拍摄间隔黑屏闪烁的问题,在视觉效果上可获得与光学取景器相同的感受。

而屏幕方面,全画幅微单A7M3的触控屏上具备触控板功能,可在屏幕关闭的情况下,对焦点进行触摸滑动控制。但我认为此功能属于增值功能,在实际拍摄中,拇指操控去的全向摇杆所能起到的作用和操作准确度更高。

索尼在全画幅A7M3上应用了机身内置5轴图像稳定系统,可以在视频和照片拍摄中起到稳定作用,同时由于是机身内置的图像稳定系统,所以它能让所有接入该相机的镜头(包括转接其他品牌的手动镜头),都可以起到图像的光学稳定作用,让手持拍摄更轻松。

与全画幅微单A7RM3和A9一样,A7M3也采用了双卡插槽,卡槽1支持速度更快的UHS-II标准,卡槽2则只支持UHS-I标准。为了获得更高的存储性能,我会特别注意将UHS-II标准的高速SD存储卡安装在卡槽1,而将其他SD存储卡装在卡槽2中使用。双卡槽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将照片文件进行备份、分类存储,但使用时需要注意两张存储卡的容量配备。当然,也可以实现容量扩展。

另一个重大进步是全画幅微单A7M3实现了内录4K视频,使用6K分辨率的全像素读取器拍摄超高质量的视频素材。

视频方面的又一大改进是全画幅微单A7M3还支持4K HDR输出,配合S-log2和S-Log 3伽马曲线模式,能获得更高端的动态范围,便于后期处理中的颜色分级。显然,这对于所有视频摄像师来说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相对于前代机型,全画幅微单A7M3具备了更强大的电脑联机拍摄功能和USB实时供电拍摄,为了确保数据传输速度和未来相关功能的扩展,该相机具备了双USB 3.1接口。两个接口的作用几乎完全相同,但新加入的USB Type-C为多功能接口,可以支持更多专属附件的扩展连接,实现更多拍摄功能。如与索尼黑卡RX0数码相机直连,实现同时控制两台相机拍摄等系列功能。

可惜的是,此类功能扩展需要索尼专属的双向数据通讯连线才可以实现,在本次体验中没能进行测试。

虽然在参数上并不能直观地看出全画幅微单A7M3与前代机型在成像质量上的差异,但通过我所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到,其搭配G大师镜头FE 16-35mm F2.8 GM、FE 24-70mm F2.8 GM,以及G镜头FE 24-105mm F4 G OSS时所展现出来的成像质量超出了我的预期。

1. 细节展现很到位,能很好地保留物体的质感和纹理,并且具备很高的清晰度,对后期处理空间和照片印刷输出质量都有很好的提升作用。

2. 高宽容度是全画幅微单A7M3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成像质量表现。在夕阳落下时的大光比画面中,高亮和阴影部分的细节保留得很完整,是目前我所使用的135画幅相机中表现最好的相机之一。

3. 高感光度和长时间曝光下的成像质量也很高,不但能有效控制噪点的出现,甚至在一些曝光不充分的暗影部分,杂色噪点和明度噪点都得到了有效抑制。这大大提升了拍摄的自由度,降低了后期处理的工作量,成像质量在目前已发布的同档次相机产品中,难有出其右者。

在本次体验中,索尼全画幅微单A7M3表现出了十分全面的拍摄能力,性能和成像质量之高直逼135画幅单反相机的旗舰机型。这种配置和表现,使我很难像过去一样给这么一款全能型产品“预设”其适合的拍摄题材和用户人群。

在我看来,不管是索尼在发布时宣称的“定位于准专业摄影爱好者”,还是其实际表现出来的“职业化设计”,均能对号入座。当然,像素和像素偏移拍摄模式等超高成像质量机型所配备的参数和功能配置缺失,让它与全画幅微单A7RM3有了一定的距离,拉开了定位人群的需求层次。但全画幅微单A7M3仍是不可多得的超高性价比机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索尼全画幅微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