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刀什么样的刀刃好刀身长刃短叫什么名字

在第5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上,徐浩峰凭借《师父》摘得最佳动作设计。同时作为该片导演、编剧的徐浩峰在片中展现了他对于咏春械斗的独特见解,还呈现了咏春绝密八斩刀与津门十余种冷兵器互相较量的精彩画面,他笑称影片“就是讲老辈的中国人是如何打架的。”

《师父》将传统的拳脚相搏变为械斗,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至于为什么要以器械来展示,徐浩峰所言,自己姥爷辈曾是天津武林人士,他也因此了解当年北方武林的冷兵器。“当年天津以形意拳、八卦掌为主,但习武之人拥有一件兵器也是一种荣誉,械斗要超过拳打脚踢。我也是挖掘老辈人的东西,才知道那些兵器怎么用的。”

《师父》中最抢眼的兵器就是陈识使用的八斩刀。这是并不是一种罕见的兵刃,但却是一种相对罕见的刀法,“八斩刀”不是刀的名号,而是刀法的名称,乃是咏春拳的独门刀法。

八斩刀的“双刀”采用的是南派武术常见的“蝴蝶双刀”,刀片的长大约是一个人的手臂,可藏于袖中或靴中。刀有护手,刀镡上有一个钩子,用于卸掉对方兵器所用。八斩刀是咏春拳修炼的最后一道流程,作为咏春拳的双手延长,融合了咏春中走角马、偏身、追身等技巧,弥补了刀身长度的不足。晚清时期的三元里抗英,农民用的就是这种刀,融合了咏春拳基本手法和日常短刀搏击,亦可算作八斩刀。

廖凡饰演的陈识“南拳北传”所使用的就是八斩刀,成为电影出镜率最高的兵器。片中详细的展示了八斩刀的用法,双手持刀,刀尖朝外呈“八字”,两刀间距固定、运动一致,相当于使用者拿了一件“八字”型的武器,这是最基本的架势,因此初学者学习八斩刀时大多在两刀之间栓一根绳,以保持间距。

这样做的最大好处就是以咏春技法,可以接住长兵器,双刀格挡前后一锁,再以刀镡钩两手一绞,兵器不是撩飞就是留在自己手上。因此《师父》结尾大巷战中出现了大量长兵器与八斩刀对决,后者全部取胜。

电影中制服陈识的四把“大铡刀”,最后巷战中又被陈识一一击破,这柄刀叫做战身刀,八卦门的独门兵器,用徐浩峰的话来说:“其实就是铡刀”。战身刀身形巨大,几乎有一人之高,重量可观。徐浩峰在《武士会》中曾仔细描述过战身刀,使用者必须拥有充沛的腰力,一手扶持刀柄,一手托着刀背,以腰力补充,托扶铡刀成就拳劲,刀身也可以当做盾牌,叫“刀背藏身”。

战身刀使用并不是如其他刀械那样劈砍,而是当“跷跷板”用,对方打刀这一头,一头沉下去,另一头就翘起来,用刀的高手收回来一抹才是杀人技。久而久之加以结合挪动步法养成,可弥补重量带来的速度限制。战身刀对八卦刀,相当于卡车遭遇小摩托,打在战身刀上,好似指挥对方的刀打自己。破解方式只能卸其兵刃,但八卦刀的刀镡钩太小,所以陈识在战斗途中换了兵器,才能击败以陈观泰为首的战身刀队。

值得一提的是,陈观泰是大圣劈挂门的高手,融合了猴拳、劈挂拳、形意拳精华等所创。钱小豪、钱嘉乐、白彪与他属同一门派,目前掌门人为其师弟黄秋生。

这是一种剑形的匕首,只开一边刃,另一边留着不开,等于刀背,剑成刀用。这样做的好处就是结合剑身长度,可以反手持剑贴在小臂之下,用于偷袭。电影中,单锋剑同样用于八斩刀,多为陈识的徒弟耿良辰使用。

八斩刀为什么选择两种不同的兵器?需要结合电影故事进行解释,陈识是南方人北上授拳,以当时武林规矩自然有着排外的特质,电影以陈识打破规矩为主线,自然使用一对来自南方的蝴蝶刀,也代表了其身份。而徒弟耿良辰是天津本地人,至死都不会离开天津半步,在拜师学艺间,也使用了一对北方常见的剑形匕首,只开单刃。

值得一提的是,郑山傲与陈识交谈时提到的“挟刀柔手”,乃是天津八卦门的招式,与八卦刀“反手持刀”各自融合了本门派的特点。挟刀柔手以“刀走不见人行,身法的左转右旋”为主,与八卦刀用短械追身、“移步敌侧、引敌叠臂”的理念是一样的。郑山傲与陈识说这些,颇有用话压人的地头蛇之风,实乃老江湖的狡猾、武痴的纯真。

戴立忍饰演的那位八卦门高手所用的武器就是子午鸳鸯钺,也是八卦门的独门兵器,且名声很大,单田芳《童林传》中童林就是使用此械,正史中更是由其所创。但知道者很多,知道怎么用的很少,该武器两刃冲内,一不小心就会伤到自己。

片中陈识击败戴立忍之后,看到此物,说了巷战中唯一一句台词:“好兵器”。为什么换兵器,自然要用子午鸳鸯钺克制战身刀。子午鸳鸯钺前方双钺钩要比八卦刀的刀镡钩大,吃力足。陈识用八卦刀的绞锁方式,卸掉对方巨大的战身刀,也击败了陈观泰为首的战身刀队。

电影中廖凡与宋佳在街边长凳对谈之间,用一根长竹竿击败来犯的小流氓,其使用的棍法叫做六点半棍,咏春拳必修兵器之一。

据传六点半棍源自少林,火烧少林寺之后至善禅师逃难遇到梁二娣(咏春高手,梁赞的师傅),见后者因工作每日都竹杆不离手臂力雄厚,为有缘人,随即将六点半棍法传授给他,后者将其引入咏春拳。“六点半”是南方俚语,意思是“吊儿郎当,无精打采”,因此六点半棍就是“提不起来”的棍法。棍长超过2米,架势为棍头点地。在香港功夫片中,六点半棍很是常见,比如《醉拳2》。

《师父》里廖凡手持的那把由几把蝴蝶刀组成、形象怪异的长兵器叫做乾坤日月刀。该武器是具有代表的器械之一,电影中师父陈识用乾坤日月刀,是将八卦刀具组合成该器械的样子,与真正的乾坤日月刀很像,使用方法同样为双手持中段的格拦、推架等。

牛尾刀就是普通单刀的别称,刀刃朝上斜放着很像牛尾因此而得名。这种刀如今已经成为各大武侠电影中中国古代单刀的标志性样式。

牛尾刀是出现于晚清年间官衙差役配备的制式武器。比起明代盛行的雁翎刀,牛尾刀刀身宽而薄,且手感较轻,劈砍更加有力,且由于晚清年间并没有什么面对甲胄的机会,该刀的轻便和适用立刻受到民间的欢迎,至此也流传了下来,如今我国武术表演使用的单刀多为牛尾刀。

《师父》中陈识巷战中有一位使用牛尾单刀的八卦门高手,八卦门的单刀规格不同,要比日常牛尾刀更长更重一些。且片中武者将刀绸绕在手腕上,防止陈识卸掉其兵器,也是完全实战的需要。

《师父》中巷战兵器之一。兵器谱上,斧、钺是近亲,它们产生于同一年代,也在商朝时就同期列装部队。钺的形式与斧相同,但比斧面要大三分之一,前端有长约六寸的短矛,使得钺的使用方法是斧、枪、矛的三合一特性。

电影中出现的斧钺,在春秋战国时期实战中的地位已大大降低,多用于仪仗、装饰,但在三国时期受到兵家重视,诸葛亮就写过一篇《作斧教》强调斧钺的重要性。同样也渗透至民间成了武林人士的演武兵器。

如果对传统神话故事熟悉的话,对这款兵器就不会陌生,二郎神杨戬的主战兵器,因此又称为“二郎刀。”

三尖两刃刀的发展历史比较怪异,一方面他脱胎于大刀的前身——西汉时期的“斩马剑”,另一方面又能跟隋唐时期风靡一时的“陌刀”联系起来,《武经总要》“刀八色”里的“掉刀”也是双刃刀,但三尖两刃刀名称真正确定下来却是在明朝,且同期这款兵器形象上也固定下来。

除了双刃之外,刀尖为三尖呈“山”字状,也让该兵器除了砍、刺、扎等刀枪的常用方法之外,也多了“绞、锁、铲”等附加功能。但在《师父》中,陈识正是利用其附加的功能,用八卦刀锁住刀刃,卸掉了对方兵器。

《师父》中巷战兵器之一,双持系比较常见的代表,护手双钩也常见于各大影视剧中。比如《卧虎藏龙》中俞秀莲以兵器车轮战对决玉娇龙的青冥剑就出现过双钩。《师父》中的双钩有些特别,形似剑,没有护手刃,前端刃处有钩子,民间这种兵器俗称“钩镰子”。

戟的由来已久,远在商朝早期就已经出现在战场上了。在战国到魏晋时使用的最广。到了唐代之后,戟中的方天画戟,逐渐被皇家的仪仗队采用作为排场的工具。

“岳飞刀”看上去像是一柄长剑加上握柄,其形状类似汉朝的斩马剑、唐朝时期的陌刀、铍等一类兵器,又被叫做“岳家刀”。

正史中,岳飞的主战兵器是大刀和蛇矛。岳飞视关、张为偶像,在《江东邵辑献书》中记载,岳飞所言“与关、张功烈相仿佛耳”,后期才拜高人陈广习得精湛枪法。根据出土的文物显示,岳飞刀刀身比较平直,刀柄和刀身一样长,乃是宋朝最常见的武器——朴刀的一种。

朴刀与大刀形似,但朴刀是短兵械,比大刀短,且刀身占比例很大。因为宋朝禁止民间拥有长兵器,因此民间习武者把大刀刀柄锯短或加长农具作为兵器,导致形象各异,也没有被记入《武经总要》。

电影中异族风范的茶汤女,也短暂地亮了一下兵器,一把颇具西域风情的波斯短刃。这把短刃叫做阿拉伯匕首,盛行于印度、波斯和奥斯曼帝国。双刃开锋且弯曲,刀柄和鞘的外形多变。阿拉伯匕首不但可以打仗,也可作为装饰和礼仪器具所用,在阿拉伯半岛,这种型式的匕首被尊为自由的象征。

一种短小似剑的冷兵器,长22CM,由刀身和刀柄两部分组成,刀柄要比刀身长,有单刃和双刃之分,短小易藏。

→更多刀剑作品、锻造工艺加师傅微信:

→更多刀剑、冷兵器知识,锁定微信公众号:刀剑学堂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蝴蝶刀什么样的刀刃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