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延所得税费用的计算为什么这么计算

问:计算所得税费用时为什么要加上递延所得税?

答: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

1.企业当年向税务局交的钱是应交所得税科目贷方科目的余额,是会计利润调增调减后与税率相乘计算出来的。

2.递延所得税资产是企业当期已经交的钱,但是不属于当期费用,按照权责发生制,这笔钱在会计意义上要记到发生期的费用上,递延所得税负债是当期要记到会计意义上的费用上,但是这笔钱要到发生期企业才去税务局缴纳。

3.所得税费用是企业当期发生的费用,因此在应交所得税的里面,需要把递延所得税负债(当期费用)加进去,同时要把递延所得税资产(非当期费用)减下去。所以: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交税的时候,交的钱是按税法规定算出来的: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扣除折旧前利润-税法折旧)*25%

贷:银行存款(扣除折旧前利润-税法折旧)*25%

账面所得税费用,是按会计规定算出来的:

借:所得税费用(扣除折旧前利润-会计折旧)2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扣除折旧前利润-税法折旧)25%所得税费用和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之间有差额=【(扣除折旧前利润-会计折旧)-(扣除折旧前利润-税法折旧)】*25%=(税法折旧-会计折旧)*25%=【(购入成本-计税基础)-(购入成本-账面价值)】*25=(账面价值-计税基础)*25%

重点来了,资产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账面价值-计税基础)*25%,也就是说贷方金额比借方金额大,所以借方要借计差额,而借方表示资产增加,所以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

同理,如果资产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借方大于贷方,要是分录平,必须借记递延所得税负债,也就是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


}

  一、当期所得税的计算

  当期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交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即应交所得税。

  当期所得税(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当期适用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暂时性差异变动额

  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

  +按会计准则确认费用但税收不允许税前扣除的费用

  -税法规定不征税的收入

  ±会计费用与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金额之间的差额

  ±会计收入与税法规定应计入纳税所得的收入之间的差额

  ±其他需要调整的因素

  具体调增调减的说明

  ●按会计准则确认费用但税收不允许税前扣除的费用——如违反各种法律规定的罚款、非广告性赞助支出、非公益性捐赠支出等永久性差异(+)。

  ●税法规定不征税的收入(-)。

  ●会计费用与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金额之间的差额:

  永久性差异——超过扣除标准的招待费支出(+)、超过扣除标准的利息支出(+)、超过扣除标准的职工薪酬(+)等。

  暂时性差异——会计折旧与税收折旧的差异(±)、会计摊销与税收摊销的差异(±)、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产品质量保证费用(+)等。

  ●会计收入与税法规定应计入纳税所得的收入之间的差额——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分期收款销售商品所确认收入的差异(-)等。

  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金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初余额)

  ◆需注意:如果某项交易或事项按照会计准则规定应计入所有者权益,由该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及其变化亦应计入所有者权益,不构成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利润表中应予确认的所得税费用为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两者之和。即: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

2018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备考已经开始了,中公会计小编整理了一些中级会计实务的相关知识点解析,快来看看你懂了嘛?

在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计算企业所得税时,所得税费用由两部分构成:当期所得税(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和 递延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就是我们实务或考试中最常见的,由税前会计利润加上纳税调整增加,减去纳税调整减少得出应纳税所得额,乘以企业所得税税率得到。而递延所得税是由影响损益的暂时性差异的存在,满足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条件时得到。

在实务学习《所得税》这一章最后一节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的时候,很多人会有一个疑问:影响损益的暂时性差异既会影响当期所得税,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时,又会影响递延所得税费用。为何要多此一举呢?下面通过两个例题,帮大家理一理影响损益的暂时性差异、当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费用之间“三角关系”。

【例1】甲企业在2015年12月31日,税前会计利润为500万元,其中:全年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00万元。假设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余额都为0,甲企业使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分析:不考虑其他因素,甲公司全年只有一笔暂时性差异100万元。由于是“减值准备”,税法规定实际发生时才予以确认,也就是2015年计提的此笔跌价准备税法是不认可的。导致存货这样一个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00x25%=25万元。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25

也正是因为税法与会计上的这样一个差异,这样一笔暂时性差异同样也会影响当期所得税,在计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时,作为一笔纳税调整增加额。

借:所得税费用 150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150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25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150

2015年甲企业应该要交的所得税是150万元,由于存在一笔暂时性差异,该差异让甲企业在2015年经济利益流入企业25万元(即让企业暂时节约了25万元的所得税费用),实际确认的所得税费用总额为125万元,即税前会计利润500x25%=125万元。

【结论】影响损益的暂时性差异,在计算当期所得税(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时进行了纳税调整,同时确认递延所得税。两者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为一增一减,最终不会影响所得税费用总额。因此,在考试中遇到存在暂时性差异,让大家计算所得税费用的时候,可以直接用简化公式:

所得税费用=不考虑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x 适用所得税税率

大家赶紧找个题目试试吧!

您可以点击加入>>>,群内会不定时发布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相关资料,群主还会每天督促大家学习,发送每日一练相关试题,助力学员备考2017年会计中级职称考试。

获取更多会计报考资讯,备考资料,模拟试题请关注中公会计新浪微博官方微信主页: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递延所得税费用的计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