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理科生应该具备的特质要具备有哪些潜在的特质

【摘要】:网络利他动机是个体在网络环境中表现出来的由无私驱动产生的帮助别人的愿望或者需求。大学生是网络使用的主要群体,也是网络利他行为的主要驱动者,但是大学生做出网络利他行为背后的动机还不是很清晰,学者们并没有对此进行相关系统的研究,也缺少与之相应的测量工具。因而,对大学生网络利他动机的研究不仅扩展了网络利他行为的研究内容,而且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导和促进个体的网络利他行为。本研究试图建构大学生网络利他动机的理论模型,编制适用于大学生的网络利他动机问卷,并对大学生网络利他动机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本文的研究任务有两个:一是编制符合大学生现状和特点的网络利他动机问卷。二是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大学生网络利他动机与人格特质、共情的关系。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大学生开放式和封闭式的调查,本研究提出了大学生网络利他动机的心理结构模型。大学生网络利他动机包含四个维度:关爱利他动机、自我决定动机、社会认同动机和自我成长动机。(2)经典测验理论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网络利他动机问卷共有24个项目,概括为4个因子,分别为关爱利他动机、自我决定动机、社会认同动机和自我成长动机,与最初的理论构想相符。(3)本研究编制的大学生网络利他动机问卷总的内部一致性系数α=0.93,各个维度的α系数在0.86~0.88之间;问卷的分半信度为0.82,各维度的分半信度在0.81~0.86之间;问卷的重测信度为0.81,各因子的重测信度在0.67~0.80之间;验证性因素分析的主要拟合指数比较理想:Χ2/df=3.37,RMSEA=0.08,NFI=0.94,CFI=0.96,NNFI=0.95。从而表明本研究编制的大学生网络利他动机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3)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大学生的网络利他动机处于中等水平(M=3.26,SD=0.65)。大学生网络利他动机性别差异显示,男生与女生在问卷总分(t=1.66,p0.05)、自我成长动机(t=1.30,p0.05)、自我决定动机(t=0.82,p0.05)和关爱利他动机(t=0.87,p0.05)维度得分差异不显著,在社会认同动机(t=2.17,p0.05)维度得分差异显著,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大学生网络利他动机专业差异显示,文科生与理科生在社会认同动机(t=1.47,p0.05)、自我决定动机(t=1.12,p0.05)和关爱利他动机(t=0.46,p0.05)维度得分差异不显著,在自我成长动机(t=2.81,p0.01)维度和总分(t=2.03,p0.05)得分差异显著,文科生得分高于理科生;总体上大学生网络利他动机在大二(M=3.37,SD=0.70)时最高,大一(M=3.23,SD=0.61)最低;每周上网时间差异检验结果显示,除了关爱利他动机(t=-2.80,p0.01)之外,自我成长动机、自我决定动机、社会认同动机和网络利他动机总分在高分组和低分组上都不存在显著差异。(4)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网络利他动机、人格特质、共情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结果发现,人格特质中的尽责性对共情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50,p0.05),共情对网络利他动机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β=0.23,p0.05),而尽责性对网络利他动机的预测作用不显著(β=0.08,p0.05),表明共情在尽责性与网络利他动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11.5%,且中介作用显著。神经质对共情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53,p0.05),共情对网络利他动机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β=0.23,p0.05),而神经质对网络利他动机的预测作用不显著(β=0.08,p0.05),表明共情在神经质与网络利他动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12.2%,且中介作用显著。

【学位授予单位】:赣南师范学院
【学位授予年份】:2016


}

【摘要】:通过对 180名文、理科、体育系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 ,施测朱克曼的感觉寻求量表(SSS -V)调查的方法 ,比较分析了各科系学生、男女生的感觉寻求倾向的差异。以说明外界环境、性别等因素对于感觉寻求特质的影响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林彩霞;[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周炳华,潘洪军,梁宝勇;[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1993年03期
张明,陈丽娜;[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李彬,周永青;[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杨文娇,周治金;[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杨文娇,周治金;[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姚立;[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马建村,刘虎;[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王秉翰;[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明,陈丽娜;[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叶发钦;[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6期
王小平;[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5年01期
钟惊雷;[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王丽敏,陈晓慧,刘金芝,刘爱书,宋国力,吕杰,杨硕,赵清侠;[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04期
周亚娟,谢坚;[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陈陈;[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石庆馨,周荣刚,葛燕,秦宪刚,张侃;[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曾剑斌;[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摘要】:目的: 了解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状况,分析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相关因素,探讨人格特质,评价恐惧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为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蚌埠市三所大学143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应用正向评价恐惧量表、简明负向评价恐惧量表、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问卷及艾森克人格问卷对143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方法分析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在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是否曾经担任学生干部、生源地、学习成绩、与父母关系以及家庭收入之间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大学生人格特质、评价恐惧和人际交往能力的相关性;中介效应检验分析大学生人格特质、评价恐惧与人际交往能力间的中介作用。 结果: (1)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认知评价取向、感受性取向、社会退缩取向、意向性取向和人际交往能力总分得分分别为79.79±12.63、21.09±4.21、40.97±5.57、33.94±4.45、175.78±19.77。 (2)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总分、社会退缩取向、意向性取向得分女生均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感受性取向外,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感受性取向外,曾经担任过干部的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各因子得分均高于没有担任过干部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评价取向得分高于大二年级学生(P0.05),其余不同年级、文科和理科、医学生和非医学生各项指标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家庭环境中,生源地为城市的学生认知评价取向、感受性取向和综合交往能力得分均高于农村的学生(P0.05);独生子女的人际交往能力总分、认知评价取向和感受性取向得分均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除意向性外,与父亲关系一般的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及各因子得分均低于与父亲关系很融洽的学生(P0.01)。与母亲关系一般的学生认知评价取向、社会退缩取向、意向性取向和综合交往能力得分均低于与母亲关系很融洽的学生(P0.05)。家庭收入相对低的学生认知评价取向和综合交往能力得分均低于家庭收入相对高的学生(P0.01)。 (4)正向评价恐惧、负向评价恐惧与人际交往能力各因子及总分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人格特质中内外倾向因子与人际交往能力各因子及总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精神质和神经质因子与人际交往能力各因子和总分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正向评价恐惧、负向评价恐惧和内外倾向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神经质和精神质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 (5)正向评价恐惧在人格特质(E,P,N)和人际交往能力间均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15.4%、22.73%和24.62%);负向评价恐惧在人格特质(E,P,N)和人际交往能力间均具有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11.03%、32.34%和19.33%)。 结论: (1)性别、学习成绩、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与父母关系、家庭收入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2)正向评价恐惧、负向评价恐惧以及人格特质均是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因素。 (3)正向评价恐惧和负向评价恐惧在人格特质对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影响中具有传递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蚌埠医学院
【学位授予年份】:2013


王庆环?通讯员 李丹;[N];光明日报;2008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理科生应该具备的特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