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发出的私密且仅自己可见发出的朋友圈能设成私密吗如何设置为仅部分好友可见?

原标题:后来,我的朋友圈都设置成了仅自己可见

前段时间跟朋友出去玩,聊到朋友圈,聊到分组与屏蔽的问题,我说,你的朋友圈怎么都删的七七八八,就只剩几条了?

她对我神秘一笑,说一条都没有删,只是加了把小锁,设置成仅自己可见了。

她说,有时候看到一张之前拍的自拍,突然就觉得看不顺眼,想删。但是评论区有关系很好的朋友互动,还有男神给我点的赞,就不舍得删了,于是设置仅自己可见。过段时间如果觉得这张自拍还不错,又会放出来。

她说自己总是在这样的加锁不加锁中摇摆,但有些心情过了一段时间就变,最终还是设置仅自己可见心里舒坦。

看来还是我猜错了周围朋友的心思吧,我一直觉得,只有我自己会对每一条自己发过的朋友圈“有感情”,舍不得删。

每次看到有人的朋友圈干净利落,很快刷到底,就很羡慕。一方面是羡慕他们在生活中过得足够幸福,才不会在朋友投入太多精力;另一方面是羡慕他们做事的干脆果决,该删的就不拖泥带水。

我也不知道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喜欢上了发朋友圈,有时候是二三心事,有时候是吃吃喝喝,有时候是芝麻琐事,几乎每天都会朋友圈刷一下存在感。

可是过一段时间就会觉得自己朋友圈太多了。月末想翻到月初的一条朋友圈,都要划很久。心里会暗暗考量:别人看到我发朋友圈这么频繁,会不会觉得我这个人话痨?

更重要的是,有一些没营养的朋友圈,或者过段时间发现不怎么适宜的朋友圈,就会产生不想让别人看到的心理。

可是对自己发过的朋友圈还是舍不得删,毕竟那条记录着当时的自己,当时的心情,还有回忆的余地。

既想经营好朋友圈,又不想清空后后悔。两种心理不断冲突,轻轻切换成仅自己可见,顿时心安。

其实,人生有太多感性的经历曾写在朋友圈,删掉可惜。

像是你为一个人心动的时刻,你因为别人一句话的感慨,你暗戳戳秀过的恩爱,你渐行渐远的好友。

曾经有个夜晚睡不着,我就从2014年的朋友圈,翻到了现在。花了几个小时我不知道,但看得津津有味。

看着过去傻傻的自己想笑,看着心酸的往事想哭,一路走来越变越好让人欣慰。过去的自己,似乎有种陌生的感觉,可是又如此真实地呈现在眼前,那些朋友圈就成了一种可贵的人生记录形式。

朋友圈像是人生大杂烩,好的坏的都有。只是这些曾经的自己,那些不好的自己,不想让现在的好友过多了解。我们也会害怕被人窥探,被人挖掘故事。

越来越多的陌生人出现在自己的好友列表,而我们只希望,你现在认识的我,就是一直以来这么好的我,以后还会更好的我。

后来,发过的很多朋友圈,过几天都设置成了仅自己可见。

有的少人点赞评论,空荡荡挂在那里尴尬。有的人已经从生活中离开,也不想再挂在那里打脸。

而我在看到一些人丰富的朋友圈重新变得空荡荡时,也会在想,是不是,TA全部把这份回忆私藏了起来?

而我又想起了前一个故事。跟Y分手后半年的某一天,无意间点进去Y的朋友圈,才发现也清空了所有跟我有关的部分。

Y很少在朋友圈发关于我的事情,分手后删掉两个人在一起时发的东西,这挺正常的。但Y删掉了即使是还没有在一起时,两人互动的所有痕迹。

那段时间,走不出分手的难过,被删掉一切痕迹又雪上加霜,怀疑对方是不是恨不得没有遇见自己,是不是从没爱过自己。一直处于怀疑人生状态,整整两年。

现在想想,也有可能是设置成仅自己可见了吧。如果早点给自己这样的心理安慰,生活还是能好好的继续。

人生还是要继续热爱前方,继续藏起过往。

以后,也会一直这样吧。

看看是不是该加密最近的朋友圈了

}

QQ刚流行的时候,和朋友互加好友后,会不时地在他的空间留言“踩踩,记得回踩哦。”,QQ的最近访客功能一目了然地让我清楚最近谁来过。

接着微博出现了,小团体组队开了微博账号第一时间互相关注,看到有趣的微博@一下对方渐渐成为一种习惯,微博的好友互动榜也告诉我,谁和我的关系最密切。

到后来微信的出现,这强大的社交平台让彼此的交流和互动变得更加紧凑,但这样一个相对“封闭式”的平台,让我不知道朋友和他的朋友在朋友圈里如何互动,也不知道谁偷偷来看过我的朋友圈。

这种靠点赞和评论来感知“亲密度”的方法,粗糙得让人很没有安全感。

细心观察会发现,我们身边的朋友都染上了一种“删朋友圈的怪病”,几天前还看到的动态,几天后便在主页里“蒸发”了,再往前翻阅,你会发现这并不是你的幻觉,朋友的好些动态都不翼而飞了。

如果你主动问:为什么把动态删了呢?

朋友会告诉你:我没有删,只是把它设为,仅自己可见。

听完这个答案,多少有些感慨,大概可以理解为:每一条动态都有它的意义,它不存在主页不是被删掉了,只是被藏了起来,供日后慢慢去回味。

你的朋友圈,也是仅自己可见吗?

微信几千好友,真正懂你的其实没几个

有的人喜欢在朋友圈分享生活,懂你的人会知道你过得很精彩,不懂的人会觉得这么点事都要拿出来炫耀。

有的人喜欢在朋友圈分享美图,懂你的人会知道你善于发现身边的美,不懂的人会觉得不就是加个滤镜吗。

有的人喜欢在朋友圈分享干货心得,懂你的人会知道你的方法值得学习,不懂的人会觉得这不过是在装逼。

那些“不懂你的人”的闲言碎语,会慢慢地侵蚀你的情绪。有人说分组就好,但几千好友分组起来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可朋友圈里还是有人懂你的人,他们希望通过动态了解你的生活,所以还是会坚持发自己想发的内容,传递自己的态度,只是渐渐地会给某些动态加上一个“赏味期限”,发出去的24小时便把它设为仅自己可见。

有人说,这又是何必呢?

但其实,有些东西你会忍不住分享,但又不想让它一直存活在主页里,成为那些不懂你的人吐槽的梗,所以才会把它藏起来,偶尔翻翻,跟过去的自己对话。

把想对他说的话当动态发出去,

每个女生都曾喜欢过一个没有结果的人,把对他的喜爱和想念用单纯的文字编辑成一条朋友圈,假装是所有人可见,但其实分组里只有他一个人。

动态发出以后,一直在等他掉入你设计好的“圈套”,你可能每几秒刷新一次朋友圈,每次朋友圈出现新消息都会让你心跳加速,但却是一次次的失望,等了很久很久,都没有等来他的回应。

于是会心有不甘地看着自己编辑的文字,心想:删掉吧,但这又是自己对他勇敢表达爱意的证据,不删吧,但没有他的回应,这条朋友圈就显得很傻。

那就设为仅自己可见吧,把这份爱意藏在无人问津的角落里,只有自己知道,在那一瞬间,你做过一件勇敢的事,虽然很傻,但值得被纪念。

保持神秘会让人更有安全感

不难发现,我们身边有些朋友的朋友圈里,只有一些无关痛痒的内容:公司宣传、集赞听课等等,我的朋友大卫便是这样的一个人。

我能看到的他朋友圈里的东西都是无聊至极的,但他却说,他会每天在朋友圈记录一小段当天的感悟,设为仅自己可见的形式发出去,作为一个成长的记录。

我问: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因为微信是用得最多的APP,用朋友圈记录比较方便,虽然有时只是一两句话的感悟,但是还是设为自己可见比较好,毕竟微信好友越来越杂,保持神秘会让我有安全感。”

渐渐地,我们把自己“包裹”起来,在希望有人懂和不希望被看破之间徘徊挣扎着

不管是删除朋友圈,还是把朋友圈设为仅自己可见、仅三天可见,这都意味着朋友圈已不再是一开始那个可以让我们畅所欲言的地方。

但不管你用何种方式去使用和看待朋友圈,前提是先经营好自己的生活,毕竟朋友圈只是一个没有生命力的平台,而我们的生活比朋友圈有活力太多了。

一个除了36D的脑门,其余一无所有的文艺女流氓。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

你为什么把那些朋友圈状态,设成了“仅自己可见”?

别人的佩佩|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油炸绿萝卜”

  就在前几天,Instagram上线了个新功能,叫做Archive,存档。

  用户可以选择把有些照片,收到一个只有自己能看见的文件夹。万一哪天你又想重新发出这张照片,可以再选择“在个人主页显示”。

  美国人还是不如中国人鸡贼,这不就是我们微信早就有的功能:“仅自己可见”吗?

  可是,那些已经发出的内容,如果真的觉得羞耻,干吗不直接删了?

  张爱玲讲自己写《小团圆》,说过一句话,大意是,我们总是生怕别人知道,又生怕别人不知道。

  这大致可以总结那个纠结的过程:我们精心发了朋友圈,后来又想删掉,最后选择了“仅自己可见”……

  同事小天天最近的一条微信,就是仅自己可见。不是什么前女友的照片,而是一辆儿时的小汽车。

  他上周末收拾家时看到一个纸箱,打开一看,里面有他小学的校服,几本教科书和破文具,还有那十几年前风靡一时的掌上赛车。

  如果不是打开这个箱子他都忘了这童年的回忆了。他兴奋地给小汽车做了一组摆拍,决定上传朋友圈。斟酌良久,编了一句故作沉稳的图说:一个陈年伙伴。

  本以为会引起大家的共鸣,可是到了晚上却只有10个赞。他把小赛车调成了私密照片。


我们渴望被认同,被赞赏,如果没有,就会感觉受伤。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发出的朋友圈能设成私密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