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路好汉不提当年事,小弟有一事相求。请问一下专升本,选择专业,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考试可能非常非常难),还是

还有大三时候学校招聘的工资佷低实习一个月2000多一点,赚不到几个钱不如去考个本科的学历,这是你人生中最后一次拿第一学历本科文凭的机会以后就只有去自考叻,先不谈能不能抽出时间备考哪怕考出来都只是第二学历,考事业单位都不承认因为你不是全日制的,建议广大对专升本有意向同學机会要自己好好掌握哦

}

   王选教授是北大方正的开創者他以敏锐的市场判断力致力于技术与市场结合,远大的学术抱负与追求产业进步结合与方正集团的干部员工一道闯出了一条产学研一体化的成功道路。被誉为“当代的毕?”、“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 “中国现代汉字印刷革命的奠基人”、“中国迎接知识经济挑戰的先驱”

  我在五年前脱离技术第一线,一年来逐渐脱离管理的第一线我已经61岁了。微软的董事长比尔·盖茨曾经讲过:“让一个60歲的老者来领导微软公司这是一件不可设想的事情。”所以比尔·盖茨本人一定会在60岁之前退休同样,让一个61岁的老者来领导方正吔是一件不可设想的事情我是属于高峰过去的一个科学工作者。有一次在北京电视台叫 “荧屏连着我和你”这个节目里我们几个人,被要求用一句话形容我们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李素丽的一句话我记得,她说: “我是一个善良的人”非常贴切,她是一个善良的人充滿了爱心,全心为大家服务我怎么形容自己呢?我觉得我是“努力奋斗曾经取得过成绩,现在高峰已过跟不上新技术发展的一个过時的科学家。”(掌声)所以我知道自己是一个下午四五点钟的太阳;各位呢上午八九点钟的太阳,这是本科生;硕士生呢九十点钟嘚

  太阳;博士生呢,十点、十一点钟如日中天的太阳。(笑声)那么一个快落山的太阳,跟大家讲的更多的是自己一生奋斗过來的体会。所以我从我一生中觉得重要的抉择中引发出一些话题跟大家来讨论。

  我第一个抉择在大学二年级即1954年进入北京大学的數学力学系。当时北大非常好教我基础课的老师都是非常优秀的老师。解析几何是当时已经是一级教授、中国最早的学部委员江德常先苼;数学分析是1980年当选为学部委员、科学院院士的陈立本先生他当时是34岁的年轻的正教授,从美国回来不久;教高等代数嘚就是丁石孙先生,现在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当时他是非常优秀的、出类拔萃的,我们那时候的系主任段学福先生准备拿六个人去到清华把他给换来因此我受到很好的培养。北京大学应该继承优秀教师讲基础课的这种传统他们是把心思放在教学上的。这第一步很好嘚数学基础是我一辈子终生受益的

  我们到了二年级的下学期分专业——那时候有数学专业,搞纯数学的;力学专业;还有计算数学——是刚刚建立的一个专业同计算机是关联的。好的学生当时都报到数学专业去觉得计算数学这个专业跟计算机打交道没有意义,很枯燥当时卡片都是纸带的,非常烦琐就这个烦琐的东西,不见得有很多高深的学问所以很多学生都不愿意报。我一生中第一个重要嘚抉择是选择了计算数学,正好赶上了计算机迅速发展的年代这是我一生中的幸运,这个幸运跟我当初的抉择有关

  我在毕业以後就投身到硬件里面,在第一线跌打滚爬滚爬了大约三四年之久。那个时候我忙的程度可能是你们现在难以想象的。我最近20多年搞激咣照排当然很忙没有休息。但那个时候忙的程度更加难以想象每天工作都在14 个小时以上,一年里头都没有休息的我们希望为我们国镓计算机的发展全身心地投入。在第一线跌打滚爬以后我觉得我懂得计算机了而我就纳闷,为什么看到国外有好的材料、好的设计我們只能停留在欣赏的地步,不能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创新呢后来发现我不懂得应用,不了解计算机的应用也就不了解程序。

  1961年24岁时,做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就是在有了几年的硬件的基础上,投身到软件投到程序设计、程序自动化——就是编系统——这样┅些领域来。而且是确实做了一个项目做了一个大的项目,当时是5000行今天做5000行算小得不得了的程序,在1962年、1963年5000行的程序的确是大得驚人,好比现在的50万行差不多——5000行的难度相当于今天的50万行因为没有那么多工具。

  我专门投入到软件领域而且做硬件和软件相結合的这种研究,它给我带来的好处非常大我豁然开朗,似乎一下就找到了创造力源泉很多新理论都提出来了。懂软件的不懂得硬件他认为计算机生来就是这样的,不能去动它没法动的;而懂硬件的人,他不知道需求两者一结合以后,我就能够在硬件上做非常灵巧的设计可以使软件的效率极大地提高。一旦有了两种背景(跨领域的)以后一下子就豁然开朗,我体会到美国控制论的提出者维那嘚一句话他讲:“在已经建立起的科学部门间的无人的空白区上,最容易取得丰硕的成果;在两个领域交错的地方最容易取得丰硕的荿果。”我当时跨了这两个领域对我一生带来了很大的好处。

  当然我当时设计的一个新的计算机自己觉得非常得意,比IBM的流行的計算机性能要高很多当时因为我太年轻,不知道哪些事情在中国是能够做的哪些事情在中国是不能够做的。中国工业基础太差你做叻一个IBM不兼容的机器,但你不可能花几十亿美元的东西来上自己的操作系统更不可能花几百亿美元的精力去做应用软件,所以你┅点点创新就变成一种祸害因为我们没有能力来搞不兼容的东西,也不应该这样做只有在达到美国的水平后才可以做这个工作,才可鉯在下一代的芯片上来结合做新的机器设置实际上后来,我差不多同美国人同时提出了某些新的思想大概中国不能实践它,也不应该詓实践它所以我很快就放弃了这方面的工作。

  第三个重要的抉择呢是在我二十多岁的时候,我决定锻炼英语的听力这个在今天毫不新鲜,大家每天耳朵里面听RadioBeijing或者别的什么但在当时理科里头没有什么人来锻炼听力我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我看英文的专业文献囿的时候,觉得每个字都认识每个语法都懂,但是看不快从1962年开始听RadioPeking(那时候叫RadioPeking,不叫RadioBeijing)后来对中国的事情比较熟悉,不呔过瘾就去听外国的台,当然那个时候BOA是听不见的干扰得很厉害,因为中文台和英文台是一个台所以中文干扰,英文也干扰只有渶国的 BBC全部是英语台,没有干扰所以听得很清楚,听了好多年从1962年,听了整整四年一直听到文化大革命。

  到了文化大革命英攵也懂得了,又很少有人这样做了——是“收听敌台”不得了(笑声)。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谁都可以揭发,就给揭发出来了——王選收听敌台当然,因为我也比较公开其中在1965年发生这么一件事情,加拿大的总统库马到中国来访问刚到中国的第二天,加拿大国内发生政变把库马赶下了台,一国总统到中国来访问各种媒体本来是有很多消息的,忽然两天之内一点消息都没有了。我从BBC听到很多这方面的消息说已经政变,库马已经倒台了我又挺爱说这些事儿,给大家印象非常非常深刻所以到文化大革命我吃叻大苦头,我还在上海养病就把我揪回来参加学习班等等,这个就作为一条

  第四个抉择是1975年,从事照排这个项目采用叻与众不同的技术途径。由于我有数学的基础又有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的实践,同时我又比较掌握英语在我作第四个重大抉择,搞照排嘚时候我按照习惯,做一件事情总是先研究国外的状况,熟悉一下最新的进展是什么所以我就着急看文献。因为我不是中国最早搞照排系统最早来从事淘汰铅的这项工作的,我是第六家中国已经有五家,他们都用模拟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我去情报所看资料的时候,车费单位不好报销的— —我正在病休“吃劳保”拿了劳保工资,只有四十多块钱所以坐公交车到情报所就少坐一站,少坐一站就省伍分钱资料复印也不好报销,就只好抄至少是个抄匠。

  我看到的那些资料基本上我都是第一读者,——借杂志都有登记的所鉯我知道从来没人借过。看了以后马上就知道了美国当时流行的是第三代数字存储的,而中国随便一家都是落后的、过时的也看到正茬研究的第四代——用激光扫描的方法。英语的快速阅读能力在这里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用激光束扫描的这种系统,碰到一个很大嘚难题:激光扫描的精度很高不同的字有不同的点阵,大的一个字要由九百万个点()组成这么多的字体这么多的字号,每一个都要鼡点表示信息量大得惊人,需要几十亿字节的存储量在美国没有这个问题,他是26个字母在中国来讲,两万汉字是非常突出的问题

  由于我的数学背景,很容易想到用一种信息压缩的办法用一种轮廓的描述、一种特征的描述来描述巨大的信息量那么,假如说是一個纯粹的数学背景要是他不懂硬件,也做不成这个事当时的计算机,中型的个子很大的计算机,速度还及不上286如果用这种价格很昂贵的中型计算机把压缩的信息恢复成点的话,要算几万个帕节这几万个帕节运算量很大的,速度很慢一个中型计算机只能一秒钟采測一两个字,而我们要求一秒钟采测150个字以上如果是一个搞纯软件的人呢,他就会望而生畏就此止步。而我由于有软件硬件两方面的實践背景就会想到对这种关键性的操作、特别费时间的操作设计一个硬件,把它提高一百倍以上的速度对于非关键性的操作用廉价的軟件来实现。这样用软、硬件结合的方法很容易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可惜当时我是一个无名小卒别人根本不相信。我说要跳过日夲流行的第二代照版系统跳过美国流行的第三代照版系统,研究国外还没有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版系统他们就觉得这个简直有点开玩笑,说“你想搞第四代,我还想搞第八代呢!”(笑声)我从数学的描述方法来解决他们也觉得难以理解。当时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囷长城光学所的一批权威都是在光学上非常出色的这么多的光学机械权威,所解决不了的(搞第二代非常复杂动作啊,精度啊要求非常高),这么古老的问题怎么可能一个小卒用一种数学的描述,软、硬件结合一下就解决了?这不可思议所以我被批判为“玩弄騙人的数学游戏”,是不可信的当时有一个伟大的发明家的一句话,一直鼓励着我美国或者世界上巨型计算机之父,西蒙·奎因,曾经说过,他在没有成名的时候,提出一个新的思想人们经常回答说:“cannotdo!”——“做不成的!”—

  do”的最好的囙答就是“doityourself!”——“你自己动手做!”

  我就从1970年自己动手做,一直做到1993年的春节一矗做,做了差不多18年18年的奋斗。18年里头没有任何节假日没有礼拜天,也没有元旦也没有年初一。年初一都是一天三段茬那儿工作上人物春秋午、下午、晚上,所以我能够体会一句名言“一个献身于学术的人就再也没有权利像普通人那么生活。”我家裏必然会失掉常人所能享受到的不少的乐趣但也能得到常人所享受不到的很多的乐趣。当然这个乐趣是难以形容的看到我们全国的报紙,99%都用了北京大学开创的这种技术这种既感动又难以形容的心情,是一种享受今天,我们的年轻人欣赏到他们的杰作他们莋的漂亮的结果(像日本的这个非常著名的汽车杂志,双周刊每期1500页,这里头非常漂亮的版面就是我们自动排出来的。我下媔可能还要说到)自己劳动的成果,自己创造的东西的体现那种享受是难以形容的。

  第五个抉择是在80年代初致力于商品化、企业化,坚持不懈的走商品化、企业化的道路这件事情我们是逆潮流而上,今天人们都讲北大方正又有名又有利不知道当时我们的艱难,到1986年也没人这么讲说要把技术变商品,当时那种空气下看不见前景。但我们认为这是对国家有利的坚持不懈的走商品化、市场化。到1990年才感觉到有了点成绩占领了市场。

  我觉得我自己能够有一点贡献可能跟我比较“看破红尘”有关。(笑声)我从来不把鉴定会当回事因为鉴定会就是庆功、友好,最后大家弄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鉴定有鉴定的一套办法,使得既不丧夨原则又让被鉴定者非常的舒服。我从来不参加鉴定会因为人家特别愿意我去参加一些我不懂的领域的鉴定会,因为我有点名气又鈈懂得,这就特别有利(笑声)什么叫不丧失原则,就是给他加很多限制词说什么“国际领先水平”,其实那个国际领先一点价值没囿市场上根本不接受。假如我们都相信鉴定会结论的话我们好多好多是领先世界先进水平,中国早就成为世界超级产品大国了怎么會我们的产品就跟外国竞争不过呢?

  所以我觉得要有正确的名利观正确的名利观对人的成就影响非常大,我很赞赏欧美的一句话:“一心想得诺贝尔奖的得不到诺贝尔奖。”老想去求诺贝尔奖他怎么可能会专心致志去做学术研究,取得成就呢一个人不要为暂时的利益所迷惑我当时选择激光照排作我第四个重要抉择的时候,在计算机同行里也被看不起当时很时髦的项目,什么数据库管理系统、操作系统的结构等等搞这些研究的人就说:“王选怎么去搞黑不溜秋的印刷。”其实印刷行业中要用到很多计算机方面尖端的技术而苴印刷厂很多,我想不出有什么厂比印刷厂数量还要多这么一个充满挑战、前景美好的领域,当时在计算机领域被人看不起我觉得经瑺是这样的,赶潮流往往不行一个人最可贵的是把一个冷门的东西搞成热门。我们千万不要跟潮流要预见到社会的需要,来锻炼和培養自己所以正确的名利观就是我们不要去追求科学以外的东西,应该把自己的未来把自己的能力培养跟社会需要结合在一起。我很赞賞北大博士生的一句话:“在大学、

  研究生期间不要致力于满口袋,而要致力于满脑袋”满脑袋的人最终也会满口袋,我是相信這点的(笑声、掌声)而且我相信有些现在坐冷板凳的,将来会物以稀为贵好比我们当年致力于商品化、产业化,当时是“物以稀”很少人这么干的,时代转变了我们一下子成为了典范。

  下面我就要谈到我第六个重要抉择在1992年,开始花大的力量来扶植年轻人让年轻一代出来逐步取代我的作用。

  我觉得世界上有些事情也非常可悲和可笑当我26岁在最前沿,处于第一个创造高峰的时候没有人承认。我38岁搞激光照排提出一种崭新的技术途径,人家说我是权威这样说也马马虎虎,因为在这个领域我懂得朂多而且我也在第一线。但可悲的是人们对小人物往往不重视。有一种马太效应已经得到的他使劲地得到,多多益善不能得到的怹永远得不到。这个马太效应现在体现在我的头上很厉害就是什么事情都王选领导,其实我什么都没有领导起来工作都不是我做的。囿时候我觉得可笑当年当我在第一线,在前沿的时候不被承认反而有些表面上比我更权威的人要来干预,你该怎么怎么做实际上确實不如我懂得多。所以多数情况下了解我的人还相信我,还能说服他对我不太了解的人我很难说服他,我也懒得去说服他就采取阳奉阴违的方法,一旦干到具体活他根本不清楚里头怎么回事。我现在到了这个年龄61岁,创造高峰已经过去我55岁以上就没什麼创造了,反而从1992年开始连续三年每年增加一个院士这是很奇怪的。院士是什么大家不要以为院士当前的就是权威,就是代表这是误解,现在把我看成权威这实在是好笑的,我已经五年脱离第一线怎么可能是权威?世界上从来没有过55岁以上的计算机權威只有55岁以上犯错误的一大堆。(笑声掌声)

  我发现,在人们认为我是权威这个事情上我真正是权威的时候,不被承认反而说我在玩弄骗人的数学游戏;可是我已经脱离第一线,高峰过去了不干什么事情,已经堕落到了靠卖狗皮膏药为生的时候(笑聲)却说我是权威。当然一直到今年61岁我才卖狗皮膏药讲讲过去的经历、体会,所以有人讲:“前两天电视上又看到你了”我说:“一个人老在电视上露面,说明这个科技工作者的科技生涯基本上快结束了”(笑声,长时间的掌声)在第一线努力做贡献的哪有時间去电视台做采访。所以1992年前电视台采访我我基本上都拒绝了。现在为了方正有些需要事业需要,有时候就去卖狗皮膏药做点招摇撞骗的事情。(笑声)但是我到61岁才这么干的以前一直是奋斗过来,所以现在也是可以谅解的年轻人如果老上电视台,老卖狗皮膏药这个人我就觉得一点出息都没有。我觉得人们把我看成权威的错误在什么地方呢是把时态给弄错了,明明是一个过去時态大家误以为是现在时态,甚至于以为是能主导将来方向的

  一个将来时态(笑声)院士者,就是他一生辛勤奋斗做出了贡献,晚年给他一个肯定这就是院士。(笑声长时间的掌声)所以千万不要把院士看成当前的学术权威。

  在我刚过55岁的时候我竝刻提了一个建议,说:“国家的重大项目863计划,学术带头人要小于或等于55岁。”——把我排除在外这个当然不见得能荇,但我还是坚信这是对的我们看世界上一些企业的创业者、发明家,没有一个超过45岁的王安创业时是30岁,英特尔的三个创業者最年轻的31岁,另外两个人也不到40岁;苹果公司的开创者也只有22岁比尔·盖茨创微软的时候是19岁,雅虎创业者也是不到30岁。所以创业的都是年轻人,我们需要一种风险投资的基金来支持创业者要看到这个趋势。

  我扶植年轻人真心诚意我们嘚中年教师,包括我们的博士生导师都是靠自己奋斗过来的,都是苦出身所以我们一贯倡导我们的年轻人做的成果,导师没有做什么笁作导师就不署名。当然外面宣传报道“在王选领导下……”我承认我剥削年轻人最多,但是由于大家都知道我并不是主观上要去剥削年轻人所以对我也比较谅解,(笑声)见报以后也不以为然知道是怎么回事。扶植年轻人我觉得是一种历史的潮流当然我们要创慥条件,就是把他们推到需求刺激的风口浪尖上在这方面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年轻人能够出成果,特别要反对马太效应尤其在中国,我觉得在中国论资排辈的势力还是有的崇尚名人,什么都要挂一个名人的头衔鉴定会的时候挂一个什么院士,其实院士根本不懂的我们打破这种风气是需要努力的。

  名人和凡人差别在什么地方呢名人用过的东西,就是文物了凡人用过的就是废物;名人做一點错事,写起来叫名人轶事凡人呢,就是犯傻;名人强词夺理叫做雄辩,凡人就是狡辩了;名人跟人握握手叫做平易近人,凡人就昰巴结别人了;名人打扮得不修边幅叫真有艺术家的气质,凡人呢就是流里流气的;名人喝酒,叫豪饮凡人就叫贪杯;名人老了,稱呼变成王老凡人就只能叫老王。(讲这段话时一直有笑声、掌声)这样一讲呢我似乎慢慢在变成一个名人了,在我贡献越来越少的時候忽然名气大了。所以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认识到自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而且正处在犯错误的危险的年龄上这在历史上不乏先例。

  最后我送给大家一个公式来结束我的这场“狗皮膏药”式的演讲,这是美国心理学家荣格的一个公式我非常赞赏,就是“IplusWeequalstoFullI”大家很强调要体现自我价值,体现自我价值需要把自己溶在 “We(我们)”这个大集体里面,最终完全体现自我价值我非常贊赏这个公式,把这个公式奉献给大家——“Iplus WeequalstoFullI”谢谢。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好汉不提当年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