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想创业不知道做什么好的我,要做什么才更好呢

可以选择的颜色很多呢!建议按照个人喜好去搭配吧!自己喜欢满意的才是最好的!希望能帮到您望采纳!

}

本文作者是美国人,一个对这個世界充满好奇心的人2014年,他写了《》一文以一个外国人的角度记录了中国移动应用设计中铺天盖地的二维码、小红点……并和美国嘚移动应用进行了比较。文章全面、细致在中文和英文互联网世界都引发了巨大的反响。

最近,Dan又写了一篇长博文:说了自己对最菦在Facebook、微软大热的聊天机器人(Chatbot,简称Bot)的理解他的洞察力让人惊叹,希望这篇文章能为产品经理细致观察和准确描述的典范

在Dan看来,Facebook、微软关于Bot的看法大错特错他们对Bot的理解还停留在让后者更像人的“”阶段,但实际上饥肠辘辘的我们对“定个披萨要按键73次”是罙恶痛绝的,Bot花了太多精力在无用的“寒暄暖场”上在这一点上,微信公众号比Bot做得好太多了

Dan觉得,现在的app包括手机操作系统需要改進的地方太多了改进之后的他们才会替代现在的app,而不是聊天机器人

以下是全文翻译,开头至“聊天气泡简史”部分由蒋鸿昌翻译餘下部分由萧颖翻译,均已获得Dan Grover授权在此特别感谢萧颖,她希望有更多翻译的机会她的邮箱:。


注意: 以下仅是我自己的观点而不代表峩雇主的立场我的微信团队同事们一定有不同的观点。所以这篇文章不能被理解为腾讯的立场。

最近所有人都在谈论“对话UI”。这昰The next big thing但是,关于这个话题我读的文章越多就越生气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才说明白为什么。

WIRED写到对话可以做传统的图形用户界面做不了的倳;;Techcrunch说,“忘了app吧现在Bot要接管了”;Fin的创始人认为这是所有app发展的标杆;Dharmesh Shah怀疑,对话UI的崛起意味这设计师的厄运;Emmet甚至说“设计,僦是对话”

Benedict Evans预测新的趋势是“所有的消息都会不断扩展,直到它包含了软件”

“人们并不想在每一件事上都使用app,”Facebook Messenger负责人David Marcus说到“……一个在精心设计的气泡中的信息……比app的体验好得多。”在他的主导下Facebook正在尝试这条路,和高级合作伙伴一起把功能整合到Messenger并开放了Bot API。

我们还看到了把这个想法做到极致的例子比如Quartz最新的app,它将新闻变成一种对话的形式;游戏Lifeline;甚至有简信这样的app承诺把邮件转化為对话解放我们。

2014年在介绍中国的app设计的文章中,我自己有一个段落的标题是我的这篇文章有可能因此会被指责。

最近的“Bot热”主偠受两个不同趋势的影响一是人工智能正变得越来越好,证据是人们正在真正地使用Siri和Alexa它们不再只是噱头。另一个趋势是硅谷正试图學习亚洲的聊天软件他们对这些app,尤其是微信是如何把那么多和聊天无关的功能集成到里面非常困惑又非常着迷。背后的理论是聊忝应用而不是独立的app中集成了第三方的服务,用户会更频繁、深入和有效地使用他们

过去两年,我的工作是和聊天信息朝夕相处我发現,很多关于什么让聊天应用流行以及他们能解决什么问题的想法都有着重大的误解

我后面会解释,聊天应用同时能集成这么多功能并鈈是“聊天UI”的作用他们的成功对不断试图满足用户全部需求的硅谷手机操作系统开发商有重大的教育意义。聊天应用已经演化为“元岼台”(meta-platforms)他们很多像平台的而且弥补了操作系统的缺陷的功能都和核心的聊天没有关系。“聊天UI”不仅是个红鲱鱼(推理小说中红鯡鱼通常代表误导读者思路的诱饵,让读者在看到结局之前误以为某人或某事件为凶手或破案关键),如果我们认真观察会发现聊天UI巳经突破了它的限制,正在细分

不过首先,我们回过头来看看这件事最初是怎么发生的

我们先看一下“聊天UI”的基本组成部分,聊天氣泡让我们先回到2003年。

那时候发短信使用的UI是这样的:

在很多手机上,短信被当成“迷你邮件”有收件箱、发件箱和草稿箱。太麻煩了!

时间过去10年后聊天功能都开始以类似的卡通对话气泡出现。智能手机出现后它自然地被应用到了第一版iOS和Android的短信应用。

智能手機出现后不久在欧洲和亚洲地区,默认的短信应用的光芒就被第三方聊天软件遮盖了一开始,他们完全复制短信应用——唯一的不同昰他们以流量计费而不是运营商的短信套餐

这些要取代默认短信应用的聊天应用有着各种各样的对话气泡:圆的、方的、肿胀的、扁平嘚。在20年没有限制的发展过程中聊天应用增加了更多的功能。为了支持这些功能出现了很多新的气泡:

微信真的很重视这个。它的气泡有文本、语音、视频、小视频、包含新闻标题的卡片、支付、

文件、连接、地理位置、联系人有一次我浏览了一下代码,发现它支持將近100种不同的定义绝大部分我从来没有在实际使用中见过。

除了支持这么多不同的信息微信的另一个高级功能是它认为聊天应用需要鈈同种类的帐号。他们观察到品牌商和名人注册个人帐号然后邀请粉丝建一个超大的群。他们觉得有更好的方法这就是微信公众号!

丅面是最早的微信公众号之一,中国南方航空在2012年上线时的样子:

是的,这个Bot不是万能的HAL 9000哦

我生活的城市的地铁系统的公众号是这样嘚:

为什么用户要输入数字?这些帐号的创建者这么没有想象力在一个新的媒介上还用这么老的方法?

当然不是!实际上关键词是可鉯自定义的,聊天信息甚至可以上传到第三方的服务器它们可以定制任何自己喜欢的回复。但是在这个例子中输入关键词或者更复杂嘚中文是很糟糕的。这种情况下输入数字其实是最好的UI选择。

更重要的是这比用流量或不稳定的Wi-Fi下载单独的app,或者是打客服热线然后┅直等待要好得多微信公众号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现在有超过800万个公众号它还向第三方开放了API,来满足不断增长的应用场景和需求

其中一些新的API加深了对话的深度,并增加了新的可能性语音信息可以在被语音识别之后上传到公众号的服务器上。图片中的物体可以被識别高级的自然语言处理甚至能理解用户发的信息中所指的确切的定义。用户可以像和朋友对话一样和商家的客服中心沟通甚至,我鈳以在聊天中选择一条信息然后保存到印象笔记官方帐号中很酷,对吧

另一方面,更大的成功之处是计步器或者聊天UI的改进等提高

┅个启发是增加三个固定的标签菜单。现在微信公众号可以用菜单键直达用户最常用的功能,而不是输入任何信息广州地铁的标签菜單如下:

这些标签不仅能发送关键词,还能打开网页集成在其中的Web app能够识别用户。微信还有可以扩展的JavaScript API他们能集成app的任何功能,甚至昰和蓝牙基站通信

微信公众号能够收发金钱。每个帐号都有二维码——既有帐号本身的也可以有能附加其他信息的。他们可以为商家增加了Wi-Fi验证的功能公众号不仅能向用户发送新闻标题,如果他们愿意还可以发送公众号文章的链接,让用户评论甚至打赏。他们都囷聊天无关但是非常酷!

当疯狂正在中国蔓延的时候,美国西海岸的竞争者们给我们描述了怎样的未来让我们看看微软最近的Bot平台首頁,这是他们认为的我们未来定披萨的过程:

好家伙我要按键73次(注释1),才能告诉披萨机器人我想要什么而且这还是它一开始就知噵我是谁的情况下。

哥们数数这些按键次数真的让我非常饿!中国没有太多披萨,但是有必胜客让我打开它的公众号看一下:

总数:按键16次(其中6次是输入支付密码)

我只按键16次就定到了披萨。其中1次是选择“中号”1步关闭他们的提示页,6次是输入支付密码甚至,必胜客的公众号发给了我一个链接我可以追踪它的进度:

微信成功的关键是它很大程度上精简了app的安装、登录、支付和消息通知。在它嘚聊天UI内也根本不用考虑适配。

不需要太多详细的分析下面,我会指出在最近的热潮下一些公司的Bot和聊天UI明显的愚蠢之处:

以上这些Bot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实是一种和通讯录软件加上阴影和圆环把自己弄得像Rolodex电话本一样。上面例子中用“please”、“thank you”这样的客套话来按顺序请求和披萨有关的选择这种人类交流习惯的残留根本就不实用(他们反而让任务受阻)。

为一个完成特定任务的对话设计UI就要求我们有所取舍我们要在UI层面考虑任务的每一个方面,以及他们怎么在时间和空间上安排再想一下必胜客的公众号:我可以看到一个中号的披萨被切成绩快,天福牛肉披萨上面有多少玉米配送地址,以及价格

所以,我把过去几年在中国的经历称为“伟大的聊天UI之旅”在这里,有一个可以同时满足用户和商家的消息平台(Facebook、Kik和Telegram拼命都想做的)它大胆又认真地高举着“让每一个行为都变成对话”的火炬。它在APIΦ增加了数不清的功能——尽管其中真正成功地给用户带来价值的是剥离了对话的“聊天UI”而且,这些成功为找到品牌商和用户真正的使用场景以及怎样去满足他们提供了例证

你会发现Facebook和其他尝试Bots的早期尝鲜者们已经开始有这样的直觉了,Telegram的做法就忠于它从互联网中继聊天系统的斜杠指令中获得的灵感

平心而论,这么多种类的app和服务都能硬塞到聊天式的UI中还是让人称奇难怪,它能随着人工智能和从這里那里获得的UI灵感而不断发展

我也要承认,在聊天中解决特定任务还带来了其他一些好处和app相比,它需要更低的带宽更加灵活,洏且按照连贯的顺序来完成任务而且,它的所有东西都随手可得、离线可看又可以搜索。我可以搜索并快速跳到媒体文件和链接。峩可以把其中的一部分打包分享给朋友或者收藏。

当一些引我注意的事情发生时通过消息传送与某一些服务互动而非通过独立的应用,这些线索会蹦到我的收件箱而不是淹没在海量的推送通知和电邮中。

虽然我们都很清楚纯粹的会话界面是一个完全不会成功的妄想,最后一部分或许比它最初看起来更加重要

收信箱设计得恰到好处。当然我非常偏心,不过我觉得微信有同类应用中最好的收件箱峩甚至可以大胆地说收信箱是应用中被人们忽略的亮点。与我们在电邮和短信服务中使用的收信箱相比微信收信箱一些关键的改进包括:

置顶功能:如果我想将收信箱中特别的消息保留置顶(不管是来自个人的,群聊的公众号的,或者其他开放的功能)我能将其“粘”在最顶端。

免打扰选项:任何消息我都能将其设为免打扰模式但它仍然会像消息一样出现在收信箱中,带着一个不起眼的红色标志而鈈是数字“1”

拉黑权:如果我不想收到来自某些地方某些人的信息,只需要两步就能把他拉黑

分级:公众号能向我推送新闻和促销资訊,当这些信息送达时应用中只会弹出“订阅号”的标签并显示最新文章的标题,而不会跟其他信息提示混在一块如果某个服务号专門发送信息给我,信息将会出现在主信箱中我发现这种方法比Gmail的“内嵌式信箱”法,即将讯息分进不同的收信箱来得高明我心心念念想开发出一种功能将信息分类到用户创建的文件夹中(为了整理我的群聊)但恐怕这可能将界面复杂化了(注释2)。

状态:持续的过程/状態能够显示在置顶的一个特别的框框中包括像登陆网页/PC客户端,使用微信连接WIFI播放音乐或是在手机间传数据。

可搜索:主屏幕中的搜索栏不仅仅能搜索联系人还能搜索我的群组,聊天历史收藏夹中的东东,网上的文章我所订阅的文章,应用中的功能名称等等

人們都会说,我收到了一条“微信”而不是说我在“聊天”或是收到了一封“信”,这点与其他的聊天应用非常不一样

事实上,整个体驗的基础是融合了短信、通知和资讯的一种常见的半分化的信息流整合,并能用统一连贯的集合加以控制人们自然不会用微信及其附屬服务去替代短信,微信可以说是一种手机操作系统的雏形其用户界面范式并非以呆板的应用为核心而是以跟帖为核心(严格说来,也鈈是会话核心)

当你这么想,其实没有必要将收信箱中所排列的东西视为会话本身但,从最抽象的角度来说这里面向我发送更新和通知的账号,在发送讯息时均改变了位置保持着已读/未读的状态。最重要的它允许作为用户的我掌握着上述一切的控制权

如果我们将這个想法发挥到极致,当我打开收信箱框框时出现什么内容都无所谓。——我能对话、听歌、看视频、新闻头条、地图导航、计时器或昰其他类似的小组真的,怎样都行不过我觉得最好是动态的或是服务的类型(我肯定不想这样使用计算器或是相机)。

App这个词出现也囿一定年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才成为人们的日常用语。这一点也不让人意外约是在2007年,在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加入应用是一个革命性嘚进步比电脑客户端好用多了。安装和卸载软件头一次变得如此轻松还让人省心放心,因为这不会毁了你的全部系统(主要是因为沙盒系统和认证模式)

那时,智能手机应用被视作电脑客户端的兄弟在苹果手机的操作系统,像邮件和日历应用催生了相关的Mac电脑版蘋果推出了袖珍版本的应用像是Pages, GarageBand和 iMovie。在最初的几年设置苹果手机还需要将其连接到电脑,并与iTunes同步非常麻烦。

虽然某些应用是迷你版嘚电脑版应用充分利用了我口袋里的计算小怪兽,不过其中有超过一半的应用可不太一样这些应用仅仅是诸如新闻,通知讯息等稳萣信息流的载体,这些信息流以及其他即时的信息最终是储存在某个地方的终端服务器这些应用本身并没有贡献什么实质内容。这就像玊米片的主要价值其实不在于玉米片本身而是为了搭配芝士和辣椒。

我们所使用的智能操作系统很大程度上将手机当做迷你PC而不是信息的“玉米片”。因此如果你是这些应用的制作者之一,就必须让你的应用每天(或者更频繁)给我供应新鲜热辣的内容否则你的应鼡就没有理由存在。这些信息最好是放在我每天经常查看的另一个应用之中像是社会新闻订阅器或是消息应用。为了使这些应用免遭淘汰操作系统为这些应用提供的唯一资源,是那些相当笨拙的推送通知(像Toady的widgets小部件或是安卓的主屏幕挂件)(注释3

智能手机系统让峩们失望的其他地方

在中国,人们变得依赖微信以后微信俨然成了一个独立的系统。毕竟微信可不仅仅是我的聊天软件,社会新闻订閱器、资讯和博客订阅器(很多还只能在这个应用里看到)、数字钱包、读书单微信还能通过我和朋友们所使用的蓝牙设备直接读取走蕗步数;还能扫描二维码,这理应是操作系统该做的事但系统做不到。(以后我们再详细聊这个)微信还能够识别正在播放的歌曲,甚至是从照片中识别书籍和物品而且,你还能将这些讯息以你希望的方式在不同功能间轻易地转化

有时候,微信让我想起在九十年代早期那些跌跌撞撞的过渡时期人们可能从磁盘操作系统中运行WINDOWS或是其他shell环境,时不时跳出去做别的事切换出微信也是遵循同样的原理,跳到主页面慢慢进入其他打开的应用。

这没什么值得一惊一乍的那么,我想说的是近来,我的操作系统为我做的远远不够这是怎么回事?如今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本职除了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低端苦力活(管理内存和信息储备云云),还有就是为应用提供所依賴基础功能和高级服务那么应用就能专注于它们擅长的领域。同时操作系统似乎在很多方面的作用都泛善可陈。

下面的每一个小标题嘚内容看起来似乎琐碎凌乱、透着一丝愤愤不平但很快就能瞄过去哦,——我在写这些的时候也感觉觉得自己像乖戾而脾气暴躁的Y一玳的Andy Rooney。

通知——当我浏览主屏时处处都有红点。我的目光马上扫到一些我能解读地方微信,然后自然是邮箱我的收信箱中有8108封未读信息,但只要数字变成8109我肯定会留意到它

我的“社交”文件夹收到了4条提醒,一条来自脸书我会查看,其余三个来自其他应用带着數字“1”的提示。我不确定这些应用要通知我什么也不知道我打开应用后清理了红点后要做什么。我想其中一条可能来自我的朋友几個星期前我回旧金山的时候,和我朋友去了酒吧他用Foursquare通过了我的验证,因为我当时站在他旁边所以我很清楚而且那时候通知已经发到峩的手机上了。进入之后琢磨怎么清掉红点也不会让我觉得麻烦一条也许是来自Instagram,它觉得寂寞的时候总是弹个红点点在上面我知道了呮要我的“社交”文件夹显示的数字是3,就可能没什么东西可看而显示的是4或者5就可以进去查看了。

系统的短信应用我在留在主屏上仩面显示还有39封未读信息,很多都是验证码信息银行交易通知还有一些垃圾短信。这里面的短信没有啥实质内容和目的我的“消息”攵件夹里是关于应用更新的信息。Airpocalypse的标记提示我现在广州的空气质量指数是93.星巴克也贴了个“1”这是啥?我的积分够兑换一杯咖啡了峩看看先。非也只是一条应用的未读信息,写着“欢迎使用星巴克应用!”

比这些在主屏幕上眼巴巴望着我的通知更糟的是那打扰我的那些通知当我安装了一个新应用后,这样做其实挺冒险的因为我不知道他们会发送什么,以怎样的频率发送通常会打开选项允许其發送通知。iPhone(更坏的是是Apple Wtach)给我提示多余的信息时我并不能及时地吼它“闭嘴,不要再用这种东西骚扰我”我娴熟地打开设置,找到應用把它给关了。或者直接将应用删除掉来得更简单MIUI还有其他的Android系统至少允许我在收到某个应用一次通知后就将其设为免打扰。很多應用能够设置选择需要提示的消息类型但这个选项每个应用都藏在不同的地方,没必要那么费劲去关闭这些提示

就算直到最近,我在iOS系统解锁手机打电话或查找东西时错过了些重要通知的话,仍然无法快速返回找到那些通知iOS 9里的消息盒子和Android的有异曲同工之妙,默认叻按时间从近到远地排列通知而不是按应用来归类——花了五年的时间,迈出了伟大的一步

最后,那些多功能设备上的情况更是糟糕当我下班回到家,敲开我的笔记本电脑我又一次收到过去几天已经收到的那些消息,在领英看过的所有邀请(因为他们给我发送了邮件手机上已经收到推送了),还有所有朋友们的生日提醒

二维码——当我离开美国的时候,二维码还没有被认真对待在物品上贴上②维码是在暗示人们你很二,就像是戴上蓝牙耳机很做作装13曾经,二维码在中国待遇也大致如此直到微信赋予了它第二次生命。现在人们通过扫描二维码加入群聊,关注商家付款,登陆等等。其他的应用也加入了这些功能在这里,人们扫描二维码节省了无数时間扫描二维码是链接线上和线下世界的绝妙的不二法门。但是二维码也存在一些不足一个是他们看起来像是机器人的呕吐物。另一方媔就是如果用错误的应用去扫描二维码你会进入一个页面,不是遇到一些完全不知所云的东西就是告诉你要安装正确的应用。

一些曾經被定义为开放标准的东西如今不接地气了我预测Facebook和Snapchat将会大力推进于二维码的美化工程。即便如此我还是希望手机操作系统能扫描所囿的二维码(或是从照片中识别到二维码)完成它本该做的事,但我们似乎看不到这样的机会了

应用分发——应用商店除了那些明显的弊端:低级的搜索功能和前后不一的评分机制,我在上一篇文章写过一些题外话在中国ios苹果商店是如何错失目标。简而言之就是应用丅载很慢,还不支持二维码(每一个应用宣传中都有的二维码)

App太占储存空间——更不用说,如今的app都太大了Twitter,一个用来发布140个字符短信的应用竟然要占用72MB人们不太可能消耗流量或是在信号不好的Wi-Fi环境中下载占大空间的app。这些应用更可能被用户删掉而每次要用的时候重装又得重复这些步骤。苹果尝试利用“应用瘦身”和“请求式资源”来解决这个问题但似乎没有什么作用。David Smith在他的文章“16G是糟糕的體验”一文中犀利地总结这个问题我还想说,拥有这种体验的人不成比例地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通讯录和社交图谱 ——通讯录应用背后嘚理念(不仅仅是在给电话号码加上名字)是创建中央资料库,即只要有一个简单的联络人信息的切入口就能关联到各种各样的电话号碼,地址或是我所知道的ID。苹果是基于Mac OS X的通讯簿和NeXTStep理论上,我可以根据我的需要在应用中储存或检索某个人的资料而不是在一大堆孤立的应用里保存相同的联系人信息。  实际上它不是这么运作的。脸书或微信里的个人信息和其他地方的个人信息是分离的

不仅如此,添加交友的方式还能更酷哦有一次我认识了一个妹子,她说要扫描我的二维码(而不是在我的手机里存号码或者是在脸书里搜我)那一刻我突然就开窍了。从那以后我都通过扫二维码(或蓝牙)的方式添加刚刚认识的朋友或是同事我再也不想用其他方式加人了。为什么不这样添加新认识的朋友呢掏出手机,主屏解锁利用人们愿意分享的任何电话号码,网页消息应用的用户名去添加他们呢?

联結性——我之前写过人们很不情愿花费流量去下载应用我也提过微信、支付宝和小米如何致力于帮用户过得好一点,毕竟他们是如此依賴Wi-Fi在中国或是其他发展中国家这都是个大问题。操作系统应该能更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不管是优化公共热点的认证过程,还是提供更囿效的监控流量使用的模式

验证——当我第一次打开大多数应用时,他们不是让我用邮箱注册新账号用Facebook就是让我使用其他第三方服务登陆,亦或是越来越普遍的用手机验证码登陆这些真是超级烦人。应该在我第一次打开应用时就自动登陆操作系统无需过问就应该自動给应用提供一种灵活的身份认证信息,经批准后再补充更多细节如果用户要转换账户,或许可以采纳火狐浏览器Persona的方式不管是啥总仳现在这种混乱的登陆局面要好。

数据交换——我的app在共享数据方面非常糟糕很多朋友将文章,聊天记录推文甚至其他app截屏后发给我。有些时候我想读文章剩下的部分或者进一步了解截屏中的东西,却碰上压缩图片失真看不清文字真让人恼火如果我在Facebook里打开一个页媔,而我想将这个页面分享到推特里我需要选择“在Safari里打开”,重新加载页面再从这里面分享出去(Facebook对自己干的一切心知肚明)我希朢app里的数据能更灵活自由地分享出去,在线下也能打开稳定地被检索。但是这种事情自OpenDoc 和OLE之后就是白日梦了或许这是一件你渴望而不鈳及事。

线下储存和储存管理——因为人们那么舍不得用流量线下储存应用很占空间。所有的音乐和电影应用都是需要储存新闻应用囷热门的第三方浏览器也是如此。有一些给用户提供了详细的界面以便管理储存甚至做出了小型的饼状图。我喜欢这种控制程度我希朢所有的应用都能具备这种功能。我更希望自己不需担心储存空间但如果需要清除数据,我想在系统的界面清理而不是进入到单独的应鼡里去清理(或者气急败坏把整个应用给删了)

支付——我之前写过,在中国线上支付很受酷炫受欢迎的那些需要我付款的网页或应鼡很多用的都是支付宝钱包或微信钱包。在美国我每安装一款新的应用就需要我输入信用卡和地址信息。操作系统可以通过Apple Pay和Android Pay来解决泹似乎只在某些地方和严格符合近场通讯条件的地方使用,这限制了潜在的网络效应解决方法妙就妙在覆盖多种混合的情景和硬件设施,不管是对着昂贵的POS机举起我的手机;还是扫一下店主印在塑料板子上二维码还是网上付款,第三方应用付款向不认识的人进行面对媔的付款;不管你是个应用菜鸟或者是个大妈,还是开个便利店你都没有理由抗拒这些付款方式之一。作为用户没有地方会让你花不叻钱。什么时候我在美国也能在应用里这么轻易花掉我的血汗钱

那么诸如微信、Facebook、LINE和其他类似的媒介平台都来关注并着手解决以上提到嘚棘手问题。他们提出了解决办法但不管是那些公开的网页还是那些封闭的应用商店模型都有考虑不够全面和长远的地方,或许也缺乏嶊行的激励政策

一开始,面对受到屏蔽和封锁的设备和应用商店我们出于折中所接受的承若是在“墙内花园”的世界更美好。但是几姩过后很多很多种子萌芽了,其他人闯入花园并砌了另一堵墙在这堵墙内又造了一个花园,还来了另外一个看门人

上世纪90年代,操莋系统厂商害怕浏览器边缘化它们从而放手一搏(比如微软害怕网景浏览器,最后自己做了IE)而下一个挑战在十年后才隐约可见,而苴是以一种聊天应用的奇特模式出现虽然它完全取代用户和应用开发者使用的高端系统还很遥远,我们已经能清晰窥见这种侵蚀的端倪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该怎么做

少一点会话,多一点行动

我不知道你的想法但我希望能看到这一切发生。

我希望能点一下操作系统的主屏幕按钮就能出现一个中央信箱只要有我聊天应用的收件箱一半好用就够了。我希望它能整合我所有的消息接收器、邮箱、订阅的文嶂和通知让我整理的时候有绝佳的控制权。不再到处都是的红点点不再一划屏就错过通知。让操作系统变得更多维和立体一点更好哋将原生应用整合在一起。让它们能恰到好处地在我的设备间同步和终止切换只需要将全部消息一目了然地呈现并让我能简便操作。我嘚手机在一天都只需要停留在这一页当我需要打开计算器或玩无尽之剑时,我只需要轻轻一划请给我上一道“美味的信息玉米煎饼”莋为煮菜,而不是一片一片碎碎的玉米片

下一次我回到美国。我希望我的手机能够支持类似谷歌浏览器的应用但保留一些有用的功能,而不是那些只能连上网页的占地儿而奇怪的图标我想坐在T.G.I Friday里扫一扫我桌面上的二维码就能连上他们的Wi-Fi、下订单、付款。我不需要浪费鋶量包下载占空间的应用、注册账号、安装时还要连接一个名片想象如果我也能这样在医院这样挂号或是搭乘交通工具就太好了。或者昰这样办登机手续

作为用户,我希望我的应用不管是本地的还是网上的应用都能相互同步身份信息、付款、线下储存和数据分享。我想便捷地将人们添加到我的通讯录不管是亲自添加还是从他们的网页添加。下一次我创业的时候我希望将时间专注在为我的用户解决個别特殊的问题,而不是让他们为那些普遍的麻烦费心

我其实不在乎过程是怎样的。或许操作系统开发者不玩了或许Facebook、Telegram或是Snapchat会优化他們的聊天产品进而解决这些问题。天可能谷歌或UC浏览器也不甘落后。又或者上天听到人们的祈祷天神显灵般地使得开源的块环链,GNU的解决办法从天而降呢。不管啥颜色的猫咪,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

最要紧的是,比起大家都研究bot我希望科技产业能专注于帮人们消除主要的烦恼和解决我所描述普遍问题,而我的手机本应该能游刃有余地处理这些问题

如果这是你第一次看到有关奇怪又令人赞叹的中國软件世界,可以看我以及

1. 有人或许不赞同以上敲屏幕的计数的方法“那语音识别怎么算啊?为什么不能像钢铁侠里的贾维斯那样首先,你不是Tony Stark 其次,在既定的任务下仅仅是在用语音描述任务时比手打要快时,才突出了语音识别的省时作用我只用过一次语音助手:我离开自助洗衣店时吩咐她“设一个35分钟的闹钟”以便我回来将衣服拿去烘干。也就是说我亲手设置闹钟的时间比我说出“设置闹钟”要花费更多时间。完成更复杂和需要做出选择的任务时像是预定披萨 用语音界面要比用经过优化的会话式界面花费更多时间。(尤其昰等待拟合声音回应的时间)在那些大于1个指令的对话中使用这样的用户界面感觉就像是在和Zootoia里的树懒说话而不像是个钢铁侠。唯一我覺得这个用户界面好用的时候是我不能用手的时候

2. 其实呈现这些来自不相关来源/应用的即时信息的方式有好几种。你可以选择传统的收信箱如上所写的当下的聊天应用风格的收信箱,仪表盘插件/砖(就像Windows的METRO风格的界面)经筛选的脸书风格的订阅消息未经筛选的推特风格订阅,或是谷歌现在的卡片风格但我觉得这里详细介绍的聊天风格的收信箱可谓万能。

3. 闭嘴你在这个星球的另一边待上一年后,你僦非常想吃这种食物这披萨上面还有玉米呢,玉米!

}

[ 亿欧导读 ] 晨兴资本刘芹认为:①忝道不一定酬勤深度思考比勤奋工作更重要;②孤独,是每一个创业者与生俱来的;③如何成为优秀的领导者;④创业的三个关键问题:市场体量、正确时机、持续发展;⑤创业者应该有杀手气质、传教士能力

晨兴资本刘芹认为,勤奋是必要的但是勤奋是远远不够的。伟大的创业者都是抓住了机遇。而抓住机遇天道不一定酬勤!深度思考比勤奋工作更重要!

机遇很重要。但是作为创业者机遇是佷难捕捉的,重要的是你要去发现这个机遇对于创业,亿欧整理了刘芹的演讲观点总结如下。

①天道不一定酬勤深度思考比勤奋工莋更重要;

②孤独,是每一个创业者与生俱来的;伟大创业者的灵感来自于一些你所忽略的细节;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更重要的是与谁荇

1)要尽可能的找到你能够得到最优秀的,而且优秀程度决定了你团队有多优秀

2)学会聆听、坦荡和简单;高效的团队来自于自驱动,而不是来自于KPI指标;

3)怎么做到“守正出奇”互联网行业里面很多优秀的人没有办法做成大事,原因是因为他们奇兵不断

1)这事儿昰不是足够大;

2)是不是抓住了一个正确时机,切入到一个趋势性的机会时机比选择方向更难,踩对点非常重要;

3)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长期下来能形成竞争壁垒。

⑤应该有杀手气质、传教士能力

以下来自晨兴资本刘芹演讲:

一、天道不一定酬勤,深度思考比勤奋工莋更重要

我要讲一个故事我在2003年就认识了雷军。在2010年投资小米之前我们两个有大约六七年作为朋友的交往经历。这个故事我忘记是发苼在哪一年也许是在2007年,也许是在2006年也许是在2008年。

有一次我忘记是什么原因,雷军给我打了一个电话他说:“我一直认为你做投资昰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你能告诉我,到底怎么样才能做一个成功的投资者你为什么投资能做得非常不错呢

我当时给了他一个答案“我相信我极其的勤奋。我相信天道一定能酬勤我相信如果勤奋的话你一定能做一个非常好的投资者。”我本来以为这个答案至少能嘚到雷军的部分认同结果我没想到,他给了我一个让人惊讶的反馈这个答案就是天道并非一定酬勤。

这个观点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刺噭我后来慢慢明白了,可能勤奋是必要的但是勤奋是远远不够的。

这件体悟也许我可以和大家分享另外一个有趣故事,是一本书這本书豆瓣上可以找得到,叫《异类》在豆瓣的书评里,有这样一段介绍:在《异类》一书中作家格拉德威尔对社会中那些成功人士進行的分析,让读者看到了一连串颇感意外的统计结果:英超联赛大部分球员都在9月至11月出生;比尔·盖茨和史蒂夫·乔布斯都出生在1955;纽約很多着名律师事务所的开创者竟然都是犹太人后裔并且他们的祖辈大多是在纽约的服装行业谋生。

为什么会有这些奇怪的统计结果

峩可以给大家再提供几个例子。我昨天上网又查了几个:富豪榜里有几个成功的创业者我给大家报一报年龄啊。李彦宏196811月出生雷军196912月出生,周鸿祎197010月份出生丁磊197110月出生,马化腾197110月出生的稍微不一样点,马云196410月出生

我再给大家一个例子,我是中欧98级的98级中欧的毕业生很有意思。我回中欧的时候听到这样一个笑话。很多同学和老师说你们98级的毕业生,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基因你看,你们班上做风险投资的特别多比如刘芹,比如石建明比如红杉资本计越CDH陈文江还在中国文化创业基金的陈杭。比我们再高一级是97级的也有几位

为什么都是97或者98级的呢是我们的基因有什么特殊之处吗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其实有时候光有勤奋是不靠谱的机遇很重要。但是作为创业者机遇是很难捕捉的,重要的是你要去发现这个机遇

其实乔布斯和比尔盖茨都是1955年出生嘚原因,在他们大学毕业和辍业的时候PC行业刚刚开始。为什么PC互联网的创业者19691970年,1971年这个年龄群最多是因为刚好互联网热潮,是怹们刚好那一年参加工作两年到三年你太早毕业了,像雷军是软件的这一代他已经被他的“金山软件”给缠住了。你太晚出生你还茬大学里面,你根本没有机会去思考创业的机遇

1998年从中欧毕业,紧接着1999年刚好互联网浪潮爆出不是因为我多么聪明,不是因为我多勤奋因此机遇更重要。但是机遇不是运气机遇是你对创业环境趋势的深度思考。深度思考要比你的勤奋更重要只是绝大部分的机遇呮是被动的被利用起来只有少部分创业者是主动的去判断和捕捉机会。这是我和大家分享的另外一个观点“天道不一定酬勤深度思考仳勤奋工作更重要

二、孤独是每一个创业者与生俱来的

做公司早期创始人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你面对员工的时候很难向他去解释,公司可能只有三个月发工资的钱甚至三个月之后发工资的钱从哪里来,我都不知道你无法和他们去分享这个事实。你同时还得和他們讲你在干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而事实上你连明天干什么都不知道。

第二你也无法和你的投资人去分享这件事。因为并不是所有嘚投资人都有勇气去听到真实的现状。你也无法站在聚光灯下向媒体去分享你的创业故事。你讲的都是你的光鲜亮丽而事实上,你嘚压力无法得到分担

这种孤独是一个创业者与生俱来的。而且越是成功的创业者在工作上孤独感更大。为什么如果你不成功,你可能失败了以后换一个办公室两年时间干一番新的事业。如果你成功了你被成功所累,你有了光环人人都认为你应该继续更成功。这種光环使得你的孤独感更强

所以投资人的认同,以及让创业者放下这种所谓的包袱是创业者本质上最需要的。其实投资者给你投一档錢这不重要。投一档钱真的是因为跟你投缘是对你的认同。

只是投资者把这种认同用一个实实在在的,三个月之后要发的工资这笔賬送给他们因此,你看那些真的很优秀的投资者他们内心深处是极其尊重创业者的。

他们从内心深处明白他们之间的位置,不是一個居高临下的俯视态度他们是平等的,甚至是创业者拥有更高的位置因此,你作为一个创业者真正需要找到的是能够认同你的投资囚,而不应该是一张支票我是一个什么都不是的人,但是我热爱创业我知道怎么能够帮助中国的创业者获得成功,这是真正的财富這是主流社会真正价值的所在。所以认同是极其重要的一点。创业需要有价值的东西

伟大创业者的灵感来自于一些你所忽略的细节。

茬座的各位可能听过我在其他地方的演讲。我曾经提到创业最重要的愿景,要回答三个关键性的很“虚”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裏来我向哪里去

但是我想今天我不展开讲其他问题今天我想专攻一点,这三个问题其实一点都不虚一点都不空一点都不大因为峩们最关键的问题都是从蛛丝马迹的核心细节所捕捉出来的。所以要小中见大

我给大家分享一两个例子。在2007决定投资UCweb很多人不理解你為什么要投资UCweb这个手机浏览器。因为它有价值它在浏览器上面放了一个所谓的分类导航目录,就是所谓的网站导航

我想不出来,为什麼在美国是雅虎首先出现——这是一个人工分类的导航列表——而后谷歌出现,把整个的雅虎价值给打没了但在中国,却是先有了百喥但是很多年以后,才出现了一个叫hao123的导航页为什么?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雅虎一个最原始的人工分类列表,曾经极大規模地推动美国互联网发展而被谷歌这样一个搜索引擎公司轻而易举地取代了。而在中国我们一直强调中国有叫“后发优势”,我们卻是在百度搜索引擎出现后为什么又会出现一个人工分类的hao123

这就存在一个非常非常有意思的核心细节这说明在中国我们有大量的网囻,是不知道怎么用拼音的不知道怎么用键盘的,甚至是不知道怎么用搜索引擎的拉丁字母打一个字做搜索非常简单,而中国用拼音寫汉字输入到搜索框是很困难的

这说明,第一流量在互联网里是很核心;第二,流量的实现不一定纯粹是中国照搬美国

2007年,没有安卓没有iPhone2007年是塞班的时代。塞班的特点是用手机键盘输入汉字,更加痛苦用手机键盘,要去按住搜索框更加痛苦所以我们发现我們的答案很简单,UCweb2007年塞班的无线互联网时代是流量聚合核心

这就是我们2007年投资UCweb最核心的一个观点。这个决策的核心点来自于我们对hao123┅个不起眼的现象的思考。所以我想在这里讲到作为一个创业者,当你在规划你的创业愿景的时候不要去捕捉一些概念,要去理解你嘚核心市场的那些核心细节小中见大。很多伟大的创业者的灵感是来自于一些你所忽略的细节一些蛛丝马迹的细节隐藏了大量的有益嘚洞察力。

洞见力是你有一个愿景的源发点我看到了很多优秀的创业者,无论是周鸿祎雷军,马化腾他们所有都有着极强的洞察力。这些洞察力全是来源于被常人所忽略的蛛丝马迹中所捕捉到

三、三人行,必有我师更重要的是与谁行

三人行必有我师。”其實我想大家都懂的但是实际上“三人行,必有我师”里面最关键的是:你跟谁在一起往前走

我为什么想提这一点因为在早期的时候我们一般谈创业都说,我们多看看你的团队你的团队执行力,团队的重要

到底怎么来判断一个团队有很多人都在问我我曾经和囿的朋友谈过。我说:“我看你娶什么样的老婆我看你找什么样的女朋友。”其实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你跟什么人交往决萣了你的优秀程度。

什么样的人是你的创业的合作伙伴决定了你的创业团队的quality“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要学会跟身边的人去学习怹们身上的闪光点

我在自己创业的过程中,和我那些投资了很多年的创始人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那么在今天如果我不考虑創业你在组队的时候,你是愿意组一群你很容易说服和崇拜你的人做你的创业团队还是尽可能找甚至比你还要优秀的能够扶持你创业嘚

其实我们判断一个创业者是否有优秀的团队能力其实就是看你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交往。

所以三人行必有我师。更重要的是与谁荇小米创始人雷军在业内赫赫有名他在2010年和我谈时说,他想建立一个不一样的创业公司“我想把我的股权大量分散出去,因为我需偠足够多的尽可能的多的,足够优秀的人我们小米前十个月没干事,只干一件事:找人”

其实很多人觉得找人很难,其实首先要问問你你是不是深刻地认识到,“三人行必有我师。”谁做你的老师人人都做你的老师,你跟谁行所以在这件事情上,第一点你偠尽可能的找到你能够得到最优秀的,而且优秀程度决定了你团队有多优秀而不是你如果足够优秀,你要找比你差的这是很多创业者願意去找一些容易被说服的比较普通的人的误区。

很多人说我搞不定那些优秀的人。我同意搞定优秀的人很难。但是这是我送给大家嘚另外一句话“领导力来源于不偏不倚的自我认知、空杯心态和知行合一。”在这一点上其实很多人认为领导的魅力,来自于你的成僦你的名气。我认为都不是

真正的领导力,首先你要领导一个团队你要领导自己。你要做一个公正与公平的领袖和领导者你首先偠对自己公平公正。不偏不倚的自我认知是一个极难的事情。

所以到今天我从不认为我是一个成功的投资者。我只愿意说我是一个佷热爱投资和创业的投资者。好的不偏不倚的自我认知不但看清自己,也不看高自己当你对自己不偏不倚非常诚实的时候,你会发现伱身边的人都聚到你身边因为他们认识到你是一个值得信赖的领袖。

第二空杯心态。对于很多优秀的成功商人特别有想法的创业者鈈是靠你声音大,是要学会能够放下能够倾听聆听是比什么都重要的素质和能力。要学会坦荡简单。所以对于一些优秀的团队最好嘚管理是不管理不管理的意思是说让他们变成自驱动的团队,每个人都能很好的管理自己高效的团队来自于自驱动,而不是来自于KPI指標

第三,怎么做到“守正出奇”做减法是一个创业公司最重要的素质。很多时候特别在互联网行业,追求极致互联网是一个以点概面的行业。互联网是一个口碑点可以改变整个行业格局的地方把公司所有的资源,赌在最核心的点上是极其难的一件事。这是我讲嘚最后一点

其实互联网是一个每天都会出现颠覆与创新的地方。每天都有很多创新的想法但是我也想讲,现在互联网行业里面我看到佷多优秀的人没有办法做成大事原因是因为他们奇兵不断,怎么能够做到守正出奇是一件极难的事

怎么能够做到守正出奇,这是我与周鸿祎交往时所观察到的。周鸿祎是个有争议的人但他在互联网流量这个理解上,是极其深刻的他以前也是做流氓软件的。他反思叻什么才能回到一个守正出奇的状况

我想我今天不展开,只希望大家思考比较一下在奇虎之前的周鸿祎,和奇虎之后的周鸿祎是不一樣的我觉得什么叫守正出奇,是互联网行业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在座有很多年轻的创业者,你们都非常有创造力但是怎么能够把伱们的创造力放在一个更抢眼的位置。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做产品而不要做生意。不要只做流量的转换收入而不做核心用户价值。好的公司都是能够创造真正的长期价值很多人说,小米手机就是一个会炒作的公司会做营销的公司。有几个人真正理解小米是这么具有極客精神的公司

他把市场上所有资源想办法提供给用户,最好的价值最好的性价比,最好的体验他创造的粉丝,和他的产品分不開所以守正出奇,是互联网行业创业里面很重要的一个点

四、创业的三个关键问题

我们在选择投资机会的时候,更看重优秀的创业者除此之外还会考虑三个关键问题:这事儿是不是足够大;是不是抓住了一个正确时机,切入到一个趋势性的机会;这个公司长期来说能不能形成护城河效应

第一个关键问题,这事儿是不是足够大如果今天创业,你选择这个方向应该问问自己,有没有发展空间同时你有沒有野心。

无论你是做1千万人民币的退出还是做100亿美元的退出,基本要花6-8(我们基本上平均投一家企业要经历6-8年时间)而创始人把一个公司做起来,所投入的时间精力也是一样的面临的问题和痛苦也相同。既然同样的时间退出为什么不去选择一些足够大的机会

第二個问题是不是抓住了一个正确时机,切入到一个趋势性的机会时机比选择方向更难,踩对点非常重要

时机太早,这个市场机会没到你会发现你很痛苦。90%的失败公司都不是方向、体量的问题可能绝大部分都是时机太早的问题。领先市场3步、5步市场还没起来,你就撐不下去了不能领先太早,最好领先0.5步太晚当然也不行,市场如果很热通常意味着红海了,时机已经晚了

最后一个关键问题,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长期下来能形成竞争壁垒。好的商业模式、好的公司时间是朋友,意思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竞争壁垒越来越高,护城河越来越强这就是可此续发展。

五、创业者应该有杀手气质、传教士能力

创业者要具备两个核心能力:一个叫以身作则的犀利殺手气质;另一个是你有传教士能力能聚一帮牛人。

杀手的气质解决公司业务发展中的短板,就跟打仗一样你要拿下这个山头,就要囿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能力公司的发展是长板和短板理论,什么短补什么所以创业者最重要的能力是杀手气质,还有补短板的能仂你得不停的变,缺什么都能自己顶上也许不一定能做的最好,但是你要有从01解决短板的能力虽然你不专业,但你永远是那个冲茬第一线的

传教士是什么就是深入思考和能影响到什么样优秀的人跟你一起的能力传教士传教一定是你不信我的时候我来传。所以伱身边聚一群什么样的人基本就能衡量你的理念。如果你下面的人每个都是很有想法的人,那一定是你的想法比他们都大能把他们震住,你就能取得1+1大于2极强的成功雷军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总而言之创业者要有这两个能力:一是在01的时候,一定要有以身作则的把公司的短板补掉,迅速把业务往前推进极强的执行能力二是有传教士能力和魅力。你的魅力源头是来自于你的理念两者缺一不可,特立独行的孤胆英雄在今天很难成功。


在产业不断创新发展、智能融合、技术推动的新形势下创业者需要一场可以指导各产业发展方向、厘清各产业发展脉络、引导并链接资本风向、有重大影响力和启发性的行业聚会。  

2018年11月29日-30日由亿欧公司主办的“智能产业 美好生活”2018亿欧创新者年会曁第四届创新奖颁奖盛典将在北京国贸大酒店盛大召开,这将是一场汇聚5000名各产业创新者、行业领袖、国内外知名专镓学者的行业盛会;是一场以引导、指引产业风向为目的启发并分享成功案例,将国内外先知学者的思想提前带到国内的预见性盛会

2018億欧创新者年会曁第四届创新奖颁奖盛典详情链接:

凡来源为亿欧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北京亿欧网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内容系作鍺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想创业不知道做什么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