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公司的规模和信誉规模是什么怎么样?生存有多少年了?

  “新三板建设了中国证券市場上建设了能进能退,良性循环的资本市场主板退市很难,但是新三板今年退市五百余家,是历史性的成就。”

  ———股转系统监事长邓映翎

  【新三板+】12月31日讯,2017年新三板市场摘牌企业数量达到708家,而2016年仅有56家企业摘牌,如此巨大的改变充分的体现了股转公司一年以来强监管規范治理的决心,也体现新三板逐步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趋势

  按月看,7月和8月和12月摘牌企业数量都突破100,分别为102家、112家和130家。

  在这些摘牌企业中,被强制摘牌的有68家,原因基本是因为未及时披露年报,集中在7月和11月此外,还有10家企业是被上市公司并购,并购完成后在新三板摘牌。

  2017年因被上市公司成功并购摘牌的新三板公司

  除了被并购,还有成功IPO转板摘牌的,这部分企业有21家

  2017年因成功转板摘牌的新三板公司

  除去强制摘牌、被并购和转板成功之外,还有庞大的605家企业是主动申请摘牌的。

  这些企业业绩很差吗?这些企业为什么辛辛苦苦上叻三板又“出逃”呢?

  “新三板+”简单浏览了一下企业2016年的业绩,发现有33家竟然净利润破亿此外,净利润在3000万以上到1亿之间的企业有178家,占叻将近一半。亏损的企业仅59家,占比并不高

  另外,“新三板+”也发现,2017年这些摘牌的企业中有672家今年未进行定增,仅有132家发起过定增,这些定增的企业中有57家募资金额超过1亿,62家企业定增募资金额在5000万到1亿之间,130家募资额在1000万元到5000万之间,63家企业定增募资额小于1000万。

  综合来看,新三板快速扩容时代已经过去随着各项制度陆续完善,新三板也将逐渐完成从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的转变。另外一方面由于新三板市场流动性問题许多企业未能如愿进行融资进而选择摘牌

  但是,就如股转领导所说的“不要觉得摘牌就不是投资者保护,违规就应该摘牌,这本身就昰对投资者的保护”,今年的摘牌潮未必不是好事,毕竟“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万物法则,更是新三板市场上企业的生存法则。

}

这是一本尚未出版就已经引起業内广泛关注的书;这是一本探讨如何在中国搭上繁荣快车实现财富的书;这是一本探讨在中国商业环境中企业成功哲学的书;这是一本甴中国企业从业人员撰写、以中国企业为标本的中国企业管理著作.
  序 企业生存是理论,更是实践
  在我们多少有些喧嚣与躁动的企業管理理论书籍中大量充斥着的是舶来品,少有“原 创” 也就是缺少对我们自己企业的深刻理解与总结。这与中国企业发展的现状很鈈协调没有 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解,同样没有理论作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说,中 国企业呼唤“理论的原创”《苼存——繁荣时代的企业管理实践》是本具有对中
  国自己企 业进行“原创”性理论探讨的书。
    我和建华兄的相识与相知很夶程度上源于一个共同的追求,借用他这本书宗旨之一我们 为一个“共同使命”而激动:剔除“伪问题”,找寻中国企业管理的“真问題”
    就本书而言,建华兄以一己雄辩回答了他心目中的“真问题”:企业为什么生存,如何才 能生存怎样才能生存得更美恏。对这样定义的“真问题”或许会有许多人不以为然,因 为生存问题是一个最基本的东西并不高深,也不玄妙似乎上升不到哲学層面,因而也就 不值得费尽心力去解答为了廓清人们头脑中并不罕见的此种谬误,请容我先引述一段先贤 庄子的寓言
    “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 ’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峩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 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我得斗升之 水然活聑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一条鲋鱼在困境中认识到,没有了生存保障就永远也不会再有驰骋于东海的机會。关键时 刻它所需求的只是“斗升之水”而不管西江的水如何浩浩汤汤。今天的中国企业又何尝不 像寓言中的“涸辙之鲋”失其常與,无所居处当它们试图寻找良方以摆脱困境时,渴盼 的不是高头讲章而是合乎实际、便于应用的原则和方法。所以我以为,建华兄的这部著 作最大的益处在于它为中国企业送来了“斗升之水”,作者自己则把他的努力称为“寻找 第四种理论”我们不缺从西方引進的企业管理潮流与时尚,不缺高深的管理工具与教科 书上的手段不缺对一个个企业案例的新闻式描述,但确实缺少一套适合中国企业、能在中 国企业成长的道路上起指导作用的理论和方法换言之,必须对中国企业进行长期实际的追 踪和深入具体的分析再从中得出规律性的结论。书中的一些有独创性的论述如一致性企 业组织、泛家族制等等,无不映射着作者这方面的苦功
    作者所图者大,泹所入者小全书紧紧扣住“生存”二字,始终在宣讲一个不易的道理:对 一个组织来讲没有什么比生存更重要的了。我体会生存对Φ国企业之所以格外重要,原 因有三:第一中国企业的生存较之西方更为不易。在西方长期的商业积累和残酷的竞争磨炼,使 市场的觀念深入到每一个企业家、每一家企业中而在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还是一 个崭 新的话题
    中国的企业和外国大型公司楿比,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都有很大差距但当前最 主要的差距是什么?就是缺乏对市场规律的深刻了解以至无法根据这一點来确定正确的企 业发展战略,无法制定相应的管理模式无法形成相应的企业文化和激励方式。外国企业长 期在市场中运作耳濡目染,已经本能地掌握了这种规律而中国则仍然缺乏市场经济的基 本环境。对此柳传志曾有一个形象的比喻,环境对办企业的作用就像孵雞蛋的温度一般重 要孵鸡蛋的正常温度应该是39度,但中国的商业环境常为42度高温鸡蛋没法成活。今天 的环境温度虽有所好转但还远遠称不上最好。
    第二由于中国企业的成长道路与发达国家不同,中国企业界常常面临一个尴尬局面:在老 式的基础管理尚未完铨合格的时候又不得不迎接现代管理的挑战。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和过 渡造就了一个复杂的经营环境使得中国企业的生存必须最大限度哋遵循“与时俱进”的法 则。查尔斯?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描述自然选择时说:最适合生存的是那些能调整自己 以适应改变中的环境和噺的竞争的物种这也正是今天的企业所面临的问题。
    达尔文写道自然选择“是随时准备采取行动的一种力量”。随着时代的發展越来越多的 公司无法对外部环境保持强大的控制能力。当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企业必须首先从内 部进行适应性改革才能处理恏企业外部的各种关系。这意味着在新型、开放、非正式和破除 等级观念的管理中主动放权意味着提高组织的反应速度和灵活性,意味著增加组织的思考 能力
    第三,企业维持生存(不死)仅仅是第一步还必须追求生存得长久(长青)。从不死到长 青即在坚實的基础上建设伟大的企业,是中国企业生存的最高境界这种高境界从其本质 上说必然是精神性的:有精神信仰的公司没有能量的浪费,没有无谓的权术争斗所有的努 力都导向一个方向。明乎此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本书的作者要花那么多笔墨谈论“使命崇 拜” 与“建竝灯塔”。
    企业必须能够描述自己而这种描述必须既面对内部听众,又面对外部听众这是因为,企 业无法简单地用它们制造嘚产品来定义自身伟大的公司不把它们的价值观同一项特殊的产 品或服务联系在一起,因为它们知道自己的长期使命不是生产某一特萣的产品或提供某一 特定的服务。比如当你把自己定义为一家家电公司时,你有没有想过当人们不再渴求最 新潮的电器的时候,你又鼡什么维系公司呢而假如你能够清晰地描述自己,提炼出一个始 终如一的公司理念形成一种内部“宗教”并据之行动,你将能够激发絀公司员工身上蕴藏 的巨大能量
    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可以被视为三重视角的结合体─—一是自己如何看待自己,二是别人如何 看待自己三是自己想要被别人如何看待。这三重视角结合得越是紧密个人也就越有力量 。
    企业也是如此假如一个企业对自身嘚看法同他人对企业的看法、企业希望他人拥有的看法 完全一致,这个企业就是强有力的一个企业对自身的看法构成了内部的文化或信仰,他人 对企业的看法构成了企业的品牌形象企业希望他人拥有的看法则构成了企业的使命。
    柳传志谈到联想的发展时曾说:“要是在美国我做不了这么大,美国人在中国也 不会做这 么大的一个联想为什么?对环境的适应使然企业的生存是理论问题,更是實践问题而 且最终还是个实践的问题。”
    建华兄在企业工作多年深明“实践第一”的道理,虽然他孜孜以求“第四种理论”但他 的著作绝非书斋空谈,而是一种实践的总结和升华循此,企业有望找到基业永固之途
    《生存——繁荣时代的企业管理實践》值得一读。
  与建华先生见面讨论《生存——繁荣时代的企业管理实践》一书的时候他更多的是从 文化传统和制度传统的 角度,以一种检讨的态度来分析中国企业的生存状况以及如何改善他离开之后,我发现某 些观点他已经在自己的这本新作中有比较系统的阐釋
    于是,联系到近两年来企业界、理论界关于“核心竞争力”的讨论和思考我想《生 存——繁荣时代的企业管理实践》这本書应该能够给读者提供很多启发。一如本书所言中 国企业的确需要思考一下 自身的生存状态了。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功,例如书中涉及的一些中国企业但是,冷 静分析这种成功更多意义上是一种本土市场条件下的本土化策略的成功。它不表明我们一 定就会有美好嘚未来一定就具备赢得未来的竞争力。
    我想即使把今天那些已经获得成功业绩的中国企业包括进来,补课都是我们的一项 重偠任务补什么课呢?补基本功这有点儿像游击队需要变成正规军的那种意思。在今天 以 前我们的企业游击队太多,正规军太少我們所取得的成功也是游击战的成功。在今天以 前游击队是中国企业的合理选择。那么今天以后呢?中国企业也许还不能够放弃游击战 但与时俱进,仅仅是游击队的本事至少不能够在正规战争中全盘获胜
    补课就成为我们转变成正规军和赢得未来的一项重要任務。其实稍作分析我们就可 以发现,那些竞争力表现持续良好的世界级公司和中国公司他们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是 系统性好组织嘚感觉好。在影响企业发展的各种指标项目上例如制度、团队、文化等, 例如市场、技术、财务等他们都能够表现出一种很好的均衡性,没有明显的破绽我们达 成共识,把这称之为“木桶理论”正因为这样的原因,他们的路可以走得很长很稳健。 建华在书中把这稱作一致性其实一致性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它不仅仅是一个前后时间一致的 概念,还有一个以均衡为标准的组织系统一致性的问题
    恰恰很多的中国企业还没有形成这种系统一致性,还存在结构性失衡这些企业大多 数有特别突出的一些优点,这是他们之所以能够赱到今天的理由同时,他们又存在明显的 缺陷或者是制度的,或者是文化的或者是团队的。这使得我们不免要担心他们的未来 有囚说,我们有太多流血奔跑的企业我想这是自然的,因为我们中国企业起点都低所以 更追求速度。追求速度就可能流血奔跑关键是哪里在流血?假如是小腿肚子那也还无大 碍,但假如是内脏出血恐怕是要停下来。
  建华有很强的使命感他努力在用比较的方法詓推进自己的实证性研究。尽管这条路 很辛苦但本书之于读者的价值也恰好在此。
  引言:生存超越一切
    管理没有终结答案鈳寻惟有恒久的问题存在。
    在纷繁的问题中什么是中国企业面临的“真”问题:是生存,没有什么比企业生存更重要 的了
    我始终坚信:对中国的企业有用,对我们的国家也有用!
  连续25年经济的高速增长这在人类历史上,是个不折不扣的繁荣时玳,是了不起的时代 但就在这个时代,中国企业发展呈现了这样的景观:一个个行业从暴利走向微利,再走向 企业亏损;行业中的企业從群雄纷争最后到寡头垄断——有如大海中的波浪一浪一浪,几 乎没有一个行业成为例外繁荣时代,企业赢利生存变得越来越艰难②十余年来,对中国 企 业成长发展贡献最大的是管理它使中国经济组织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近百倍。正是管理的 实践使体制创新、机淛造新、科技创新、市场创新成为可能,成为企业实实在
  在的利润 管理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但从世界角度看现代管理只有一百年的历史,中国的现代管 理也只有二十多年的实践管理,改变了企业组织的生存方式看到这个的同时,我们又不 能忽视的另一点事實是二十余年来,一些企业的成功是雄心勃勃的结果而不是管理的结 果。 所谓“一不小心就发了财”但现在是一不小心就破了产。紟天我们可以说:中国的企业 已经步入了管理的时代——企业持续成长和长久生存已成为企业、企业家、企业管理理论家 , 以至整个社會关注的问题;探讨和实践企业的生存之道成 为企业管理者、企业所有者、企业经营者以及全社会的共同使命 管理没有终结答案可寻,惟有恒久的问题存在从管理一百年实践看,每一个对现有管理 实践 中存在的问题或缺陷进行修正的新观点、思想都在出现伊始就种下叻需要重新思考、修正 的种子。管理的环境是变化的但管理的根本问题不会变。
    因为在这个时代,没有什么行业赚钱、什么產品赚钱和什么行业不赚钱、什么产品不赚钱 关键要看是谁、哪个企业、怎样在做。在这个时代行业的最先进入者和行业暴利的获得 鍺大多不是这个行业的最终成功者。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我们这个经济环境中,进入一个行 业是容易的在一个行业中愉快地生 存却非常困难。市场越来越小利润越来越薄,创新求变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这个时代,几 乎所有行业每天都有退出者但每天也 都有新的进入者;在这个时代,没有什么样的人可以办企业、什么样的人不可以办企业在 游戏规则面前大家基本平等;在这个时代,评判企业成功与否嘚标准不是企业规模而是企 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这个时代,那些靠运气、靠关系、靠“祖传秘方”生产销售的企业 已经很难生存;茬这个时代企业产品没有广告不行,但仅靠广告也不行;在这个时代从 消费者角度看,改变我们生活的是手机、电脑和互联网是汽車和日益丰富 的餐桌。但从企业家和企业角度看是把产品、金融、市场和企业内部资源组织起来的管理 。
    当然在这个时代,企业管理绝不仅仅是“执行”那么简单! 因为作为经济组织,每个成员为什么要不打折扣要创造性地为老板实现意图去“执行” 呢?联想控股董事局 柳传志先生曾讲道,“为什么要为企业卖命?”这是个没有最终答案 的问题是不可能用“执行”解决的问题。
    怎样實现“执行”为什么要“执行”,能否创造性地“执行”成为企业管理者的命题。 为探究这些问题我们不得不再次回到原点:管理。 于是在我们这个时代,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被大量引进甚至成为巨大的市场。
    但管理究竟是什么呢从本质上讲,咜是一种思想而不是工具。从现代管理实践和理论一 百 多年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管理在每个时 期是不一样的。泰勒时代是以责任制為主的所谓科学管理;到了20世纪60年代,现代管理 学大师彼得?杜拉克提出“企业战略”概念企业的战略成为管理的重要 内容;20世纪七八十姩代,“日本制造”风靡全球这时,管理的重点则成为企业文化;而 到了20世纪末管理再次回到起点:责任制。但在表述上则是以六西格玛为中心的过程—— 产 品与责任的“百万次机会不超过3?4个缺陷”——追求终端产品和生产过程介乎完 美的企业管理质量标准
    今天,管理在大多数管理专家们口中已经成为ROI(投资回报)、SVA(股东价值分析)、R OIC(投资资本回报)、EVA(经济附加价值)以及“执行”等等
    在洳此纷繁的管理理论市场上,人们需要在纷繁的问题中寻找到事关中国企业管理的当期和 长期重点问题要寻找到一种当期需要的真思想,是需要寻找出“我们自己需要的问题” 需 要在一拨拨舶来的眼花 缭乱的“问题”中一个个剔除“伪问题”,从而找寻到关于中国企业管理的“真问题”
    什么是今天我们管理的真问题呢?
    管理既然是一种思想说穿了就是企业实践的总结。从这个意义仩来看管理上面那些东 西是中国企 业管理的首要问题吗?换句话说管理对我们这样一个只有20年发展历程的企业群和企业家 群究竟意味著什么呢?又是什么管理内容对我们的企业和企业家最重要
    不错,从宏观上看毫无疑问,中国会赢得这场世界性经济竞争“风水轮流转,今年到我 家”但从微观上看 ,在这样一个大势之下并不是每个企业、每个企业家都能够成为胜者。企业的最终胜出取 決于企业生存的长短在国家经济这部快速行进的列车上,肯定有一批企业会由于 种种原因被甩下车厢;肯定有一批企业会由于种种原因仩不了车 中国经济起家时期——上个世纪80年代“靠胆量”成长起来的企业,所剩无几;上世纪90年 代靠“点子”、“关系”、“运气”发展起来的企业如今面临着生死抉择。与其说我们是 个生机勃勃的时代不如说我们是个生存的时代,对企业来讲更如此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冯仑先生是中国房地产业界的智者,他的万通甚至被业内誉为“黄埔军校”原因在於从万 通走 出了几个中国地产界的大亨。冯仑先生在2000年时曾自我解嘲道:“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 展 不惜牺牲自己的‘色相’,在各种媒體上露脸毕竟,失节事小饿死事大。对企业来说 生存下来才是第一位的。”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但有太多的企业和企业家並没有等到太阳重新升起就已经死去。我们已经看到太多的企业家 大喜之后的大悲看到太多的企业辉煌之后的毁灭。为了等待新的太阳升起企业和企业家 在市场中苦苦挣扎、拼搏,生存成为企业在这个时代的第一 要务成为这个时代的最高 法则,成为这个时代的绝对原則一切为了生存,一切围绕生存生存成为达成所有企业目 标的前提和条件,生存成为超越一切的大事
    这样一来,如何生存荿为管理的真问题也是当期管理思想的真谛。我用五年时间研究中 国企业的生存状况和生存方式力图找寻 出适合中国企业的生存哲学:企业为什么生存,如何才能生存怎样才能生存得更美好。
    生存并且长寿是人类所有组织都在追求的目标美国教育学家、加洲大学前校长克拉克教授 曾做过统计:1520年前成立的组织,现在仍然用同样名字生存的全世界只有85个。其中 有70个是学校,有15个是宗教组織
    为研究中国企业的生存哲学,我参照克拉克教授的方式对中国近代组织寿命也做了统计:以 2002年为界上溯80年前成立、延续生存至今的组织大约有28个。除北大、清华等学校外 还有就是医院、政党和军队。上述组织主体虽不是企业但它们与企业有相似的地方:嘟需 要不断调整自己以适应变化的环境,也都需要面对竞争对手的竞争典型的是北大、清华这 样的学校。可能没有人会怀疑再过百年丠大、清华会依然存在,但今天市场上红红火火 的企 业又有多少生存时间预期所以,我们在探究中国企业生存之道的时候应该从这些非赢 利性组织中汲取智慧、得到启迪。
    要研究、寻找中国企业的生存基因绝对离不开中国市场上的中国企业。尽管我们 现在说誰是、谁可能成为中国百年企业还为时过早但我们可以把目前公认成功的企业 拿出来 解剖。当然在几百万家中国企业中选择成功企业吔是困难的,因为他们成长的时间还是太 短可为了具有代表性和便于操作,研究之前我先制定了这样一个标准:1?由企业家创立,基夲走过20年来中国经济转轨历程其经验和理念曾对中国企 业发展产生过影响,并至今影响着中国以至世界同行业的企业;2?行业领先在咑造“中国制造”世界地位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的企业;3?非资源垄断性企业;4?在中国内地发展的具有代表性的香港、台湾地区企業;为使最终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和说服力,作为比较和对照我又选取了十几年来被中国企业和 企业家们认可为标杆的美国、欧洲和日本楿关企业。在最后的取舍上同样制定了一些标准: 1?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2?具有百年成长历史的企业;3?虽然不是百年企业但在传统产業中用和中国入选企业相同的时间做成世界级水平的企 业, 如沃尔玛。
    按上述标准下面这些企业进入我们的视线,并成为我們研究、解剖的案例企业
    入选的中国企业与国外样本企业中国本土企业国外企业 (01)联想集团(01)通用电器GE (02)海尔集团(02)摩托罗拉 (03)长虹电子集团公司(03)沃尔玛 (04)格兰仕公司(04)麦当劳 (05)希望集团(05)雀巢咖啡 (06)万通集团(06)马士基海运 (07)万向集团(07)索尼电器 (08)中国吉利集团(08)松下电器 (09)华为(09)诺基亚 (10)万科企业 (11)力帆集团 (12)蒙牛乳业 (13)远大空调有限公司 (14)COSCO(中远公司) (15)中国海运集装箱公司 (16)台湾宏碁 (17)永和大王(台湾) (18)顶新国际(台湾) (19)正泰企业集团 (20)浙江娃哈哈 在整个研究過程中,上述名单中的中国企业在不断调整:不断有企业被市场证明失败而 淘汰 其速度之快,成为中国企业成长的特色;同时也不断囿新的企业冒出,成为社会公认的 成功者这也是我们这个新兴市场魅力之所在。 我相信就是我们最后确定的这些企业也会有被市场淘汰的,但它们的管理实践无论怎样 淘汰,都是构成中国企业管理理论大厦的一块基石这是谁也抹杀不了的。
    生存超越一切苼存是我们这个时代企业管理的主题。
    这是本关于中国企业生存哲学的书我想,既然是从哲学角度研究和探讨中国企业生存问 題那就不可能给出一种结论而只能是提出一种思考的方法。 事实上“管理没有终结答案可寻,惟有恒久的问题存在”但尽管如此,峩们还是能 够发现一些规律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存超越一切。只有那些有美好目标并为此不断实 践的企业才能在这 个市场中生存下詓。
    本书共十章主要讲三个问题:第一,我们企业生存的时代环境;第二企业生存的 制度因素;第三,企业的生存实践
    活下去,并且活得美好是所有企业和企业家的期盼。几乎所有企业家都在为自己所掌控企 业的 命运操心企业的生存已不仅是企業和企业所有者的事情,而是整个社会的问题企业的生 存 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活质量、关系到我们社会的繁荣和稳定、关系到我们民族嘚强盛、关系 到我们能否生活得更美好的问题。这其实已经是国家利益之所在是我们全民族的共同使命 。
    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的25姩环境变化非常快——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是一种变化,从短缺 经济 进入“过剩经济”也是一种变化从单位人、城市人、农村人到組织人、公司人、企业人还 是 一种变化。在这种不确定、不连贯急速变化的时代,管理担负了它注定要担负的使 命和责任
    企業管理早已走出企业界限,人们也早已接受了诸如“城市管理”、“政府管理”、“福利 组织管理”的观念所以我始终坚信:对中国的企业有益,对我们的国家也是有价值的!
  第一章 繁荣时代:我们的机会
    中国企业元年:1990年
    在这场竞争中我们终将贏得胜利,无论是日本、欧洲还是北美在市场上他们都 将毫无办法。
    “中国制造”不是今天的创造而是始于一千年前的宋朝——以瓷器为代表的中国制造产品 让世界认识、记住了中国。在英文中“瓷器”与“中国”竟然为同一个词。
    “未来50年美国面臨的巨大挑战是美国人民和美国政府如何看待中国的崛起。”
    “如果一个国家要生活得好它必须制造得更好。”制造是需要通过管理来实现的
  · 一 中国企业元年:1990年前的企业与2000年后的企业
  · 二 中国制造 三 文化的制造需要
  一 中国企业元年:1990年前的企业与2000年后的企业
  如果说经济科学是选择的科学,那么管理科学就是选择之后关于效率的科学。管理提高了 两种效率:第一是资源配置的效率;第二,是生产效率 中国企业已步入管理时代。是中国企业应该出、能够出和已经出世界级企业的时代时代 给了中国企業和企业家这样的机会:千年 一遇,千载难逢
    2003年,在一次企业高峰论坛上有个花絮:大家谈到“20年前是干什么的”这个问 题
  老板们开始忆苦思甜,有的说原来是架子工有的说原来是摆小摊的,还有的开了个路 边小饭馆最后,大家形成了共识:是中国这②十年给了我们机会。
    世界现代管理有一百年的历史但中国真正的企业管理却是在这25年间才开始发生和实践的 。
    企業管理是需要土壤的企业的生存是需要条件的。
    从北京八达岭高速公路西出沿途可以看到一辆辆满载货物的巨型载重汽车源 源不断涌入北京这个大市场。
    1989年我第一次跑这条路当时还没有高速。从北京到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500公里, 整整跑了4 2小时泹比起百年前“庚子”之变躲避八国联军追赶的慈禧太后,还是好了不知多少倍 据史料记载,慈禧从这条路西逃陕西尽管是逃命,但箌达山西大同也用了半个月的时间 。
    现在这条从呼和浩特到北京的路,只需6~8小时车程有位乳业公司老总曾这样豪爽 地告訴媒体:(他们)从草原深处一头乳牛身上挤出的新鲜牛奶,经过消毒、包装12小时 之内就可摆放到北京超市的货架上。
    路的变迁表奣了时代的变化正是这条“6小时”路,成就了一批时代英雄和英雄们的作品 :企业
    1998年,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伊利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主管销售的一位副总经理由于可以 理解的原因辞职:他要办一家“自己的”乳品企业三年后,这个赤手空拳创办的“自己的 企 业”已成为日处理鲜奶三千多吨、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位居中国乳品市场前三甲的企业 (截止到2003年12月底统计)。
    这个时代英雄就昰被业内称为奇迹的牛根生这个企业就是牛根生创办的蒙牛乳业股份公司 。2002 年蒙牛乳业被北京一家著名财经媒体评为中国市场成长最赽的企业,从4000万元到8?5个 亿 用了不到24个月,财富增长速度超过了世界巨无霸的微软帝国 在探究蒙牛乳业快速 成长的时候,我们更多看箌的是企业家和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以及一个个神话般的财经故 事 。当然这些都没有什么错误。但我们似乎更应该探究一下支撑这些嘚基础:因为这是时代 给予所有企业家和企业的馈赠
    1990年,中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沈阳至大连的高速公路建成到2002年,中国高速公路总 里程 达1?9万公里超过加拿大跃居世界第二。发源于1992年的中国电信程控交换机的革命到 2000年基本完成了国内数字电信网络;2001年,Φ国成为世界第一位的电信市场1991 年,中国深圳证券交易市场开业到2003年,中国证券市场市值已经超过8万亿元人民币 中国第一条高速公蕗“沈大高速”的建成,不仅是中国公路史上的重要标 志也是中国企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此后中国用十年时间走完了欧美国家40~50年的曆程 :搭建了以“高速公路、电信通路(程控交换、因特网)和企业融资通路(融资市场)”为主 要内容的市场基础网络。 正是这个网络使中国企业成长有了物质基础,为中国企业的快速成长提供了条件
    我们再看蒙牛乳业和牛根生:正是中国公路交通的改善,才使一般萣位为地区市场的鲜奶 可以迅速跨越千里之外的市场;正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和观念的改变,才使他们能够在这 样短时间内聚集起资金;正是中国电信大发展才使他们能控制在短时间内迅速膨胀发展的 市场。
    从世界企业发展历史看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是现代企业与古典企业的分水岭我们关 注 以泰勒为代表的现代企业管理鼻祖们创建的管理理论对现代大型企业理论支撑的时候,很 容易忽 视一個问题:技术与应用对现代企业的支撑与支持也可以这样说,人类这一百多年中所创 造的财富远远大于数千年生产力发展中所创造财富嘚总和的根本原因是和蒸汽机、电报、 电话、金融、铁路和公路这些基础设施的建立与完善分不开的。最直接的例子是如果没有 现 代通信技术的应用,我们不可能想像麦当劳能做成世界性的快餐店在世界各地有五千余家 分店、120万员工,已经连续三年(2000~2003年)荣登世界企业500強榜首的沃尔玛产业 帝国如果没有现代“SAP”财务系统等在内的IT技术支持,怎么可以支撑
    蒙牛乳业不是我们确定的案例企业,怹的时间太短但他成功的速度又太快了,成为我们案 例企业的一个缩影
    1990年以前的中国企业,缺少自由市场经济的基础支持企业规模很难做大;从1990年开始 的中国市场基础建设之路,其意义远远大于“路”本身在到2000年的十年中,中国许多企 业完成了 市场积累和市场竞争准备从这个时期开始,中国企业走上锻造世界级企业之路2000年后 的中国企业,进入了生存和成长的时代
    我们不要忽視:1990年,中国企业元年从此,中国企业用十年时间走完欧美企业几十年上 百年的路积累了经验、教训、市场和财富。
    1990年以后嘚十年是中国企业在全世界做产品销售的时代;2000年后,则是中国企业把自 己的产品 销售到全世界的时代
    我们之所以要在这里劃定企业的元年,是想表明中国企业生存的外部环境与条件的成熟的 起始点而这个条件对于每个企业与企业家都是一样的。
    从卋界范围看企业产品的成功固然重要,但不如公司如何组织和管理更重要丰田的成功 可 归于他们制造汽车的方式。戴尔的成功不在计算机而是如何生产与交付。沃尔玛的成功不 在于卖什么而在于他们是怎样卖的。同样联想集团的成功也不在于他们是做计算机,而 茬于他们独特的“搭班子、带队伍”的文化万向的成功更不在他们生产什么,而在于他们 与社会、环境的融合而后一点,就是管理的貢献
    万通董事长冯仑先生曾经做过一个统计,得出的结果是:1997年之前创 办的企业70%都失败了;1997年之后创办的企业,70%都成功了這从另一个方面注解了我 们这个时代。
    从纯经济学意义上分析中国企业搭上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快车,还得益于两个“效率” 第一,是配置效率;第二是生产的效率。中国企业和企业家对中国整个经济配置效率的提 高做出了历史贡献——通过经济利益这个看鈈见的手实现企业家们充分利用了计划经济下 配置不合理的资源,利用了计划经济时期中国饥渴的短缺市场利用了国际上先进的技术, 也 利用了国际市场的空缺通过利用、发掘、占领,使资源从效率低向高水平流动在流动中 , 实现了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中国整个经济的发展。
    配置效率的提高是有限度的在中国,几乎所有行业都进入了微利时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 要通过生产效率嘚提高来实现著名管理学家杜拉克50年前在评价美国企业经济时曾说:管 理使美国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倍(与20世纪初比)。中国经济的增长哃样需要全社会生产 效率的提高来支撑。
  2000年以后与中国企业紧密相关的,是中国制造
    记得有句曾每每让我们热血沸腾的謌词:“用我们的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这是 几代中国人唱了半个多世纪的歌也是我们几代人的梦想。但进入新千年让世界感到强大 和强盛的中国新“长城”不是血肉筑就,而是环球市场遍布的“中国制造”
    回溯上个千年,中国的宋朝用瓷器、活字茚刷开始引领世界经济文化的潮流从我们的千年 历史发展看,世界对中国的认识是从“中国制造”——以瓷器为代表的产品开始的至紟 让我们耿耿于怀的,是在英文中“瓷器”与“中国”竟然为同一个词从两百年前开始的西 方所谓工业文明对中华大地的挑战和冲击,掀去遮盖在上面的政治、军事面纱:内里被包裹 的都是“经济”近代以来,留在中国人心里的是“洋布”、“洋火”、“洋铁皮”等等這 样的文字和文化
    中国制造与“洋”制造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竞争,进入新的千年世界终于因为中国制造 的产品而改变了對中国的看法。美国国家战略安全学家、《大棋局》作者布热津斯基先生曾 于1999年感 言未来20年世界要生活得美好,主要取决于美国、欧洲囷中国这三个政治体而另一位美 国国际关系教授则于2002年著文称:未来50年美国面临的巨大挑战,是美国人民和美国政府 如何看待中国的崛起
    2003年7月,英国首相布莱尔访华在清华大学演讲时称:“在未来几十年内,中国将成为 世 界第一大经济体13亿中国人如何发展經济和政治,将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我们必须确保 像英国、美国这样的国家和中国进行紧密的合作。”
    摩根士丹利是世界著名投资银行2003年7月,总裁罗 奇面对摩根士丹利年初低估中国经济说:我们错了。
    在这场跨越了百年的竞争中经过痛苦和磨难,峩们必将赢得最终的胜利无论是 日本、欧洲还是北美,在市场上他们对此都将毫无办法当然,竞争对手在失去竞争主导地 位的同时也會从我们的胜利中分享到利益
    中国经济发展已经不是中国本国的事情,而是全世界各国关心的事情这是天下大势。一个 未来 還有20年高速发展时空的市场是个必然产生世界级企业、世界级企业家的市场——这就是 我们所处时代的发展趋势。对企业家来说是生囸逢时;对中国人来说,确保企业生存并 打造世界级企业是 我们的共同使命。
    谈今天的中国企业生存我们很有必要回溯历史。
    有个存在了一百余年的问题:为什么总是苦难的中国人挨打仅仅是因为我们穷、因为我们 落后吗?
    谈论我们面临的國际政治、经济环境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是中国制造;谈论中国的经济 和中国的企业,同样也回避不了中国制造的问题
    “中國制造”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
    1766年英国人亚当?斯密出版了影响后世二百余年的《国富论》。也在这一年在北美大 陆一个新苼的国家——美国,发表了同样影响人类的《独立宣言》对自由市场经济来讲, 这是两件划时代的大事因为,在这个时候中国是当時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也是当时世界 上 最富裕的国家
    但中国人没有想到的是,以中国这样一个处于世界富裕前列的国家从此鉯往居然走向“挨 打”的境地。因为中国当时也是最有条件闭关锁国的国家。
    强国成为中国人百年的梦想19世纪末,中国一批知识精英喊出“变法图强”的口号并为 此于戊戌 年喋血北京菜市口。20世纪初我们喊出“民族自立自强”的口号,中国经历了50年的战乱 ;从2 0世纪中叶开始当我们喊了半个世纪“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当我们喊了二十几年 的“科教兴国”当几亿中国人被体育金牌所激动而梦寐以求“体育强国”的时候,我们似 乎是不经意间发现真正使中国处于世界民族强盛之林的,是充斥世界市场的“中国制造”
    20世纪80年代中期,面对日本企业和日本产品对美国市场和美国经济的冲击一个以美国麻 省理工学院教授为主组成的经济学家尛组进行了长达五年的调查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 初出版 了震惊美国朝野的调查报告:《美国制造——从渐次衰落到重振雄风》。报告开篇寫道:如果一个国家要生活得好它必须得制造得更好。
    中国制造也在制造中国。
    (一)规律1941年日本京都。日本天皇裕仁以他那惯有的阴沉的脸色召开御前会议此次会议专为 商讨 进攻美国珍珠港事宜。让裕仁以及内阁成员们没有想到的是提出反对意见嘚竟是日后指挥 了这次偷袭的山本五十六大将。他说:“像美国这样有强大制造工厂和制造能力的国家是不 可战胜的”在场的内阁成员聽了都哈哈大笑,嗤之以鼻他们认为山本的说法太荒 唐。如果 提美国有多少飞机、多少大炮打不过还可以而提美国有多少工厂简直太荒唐。但后来发生 的历史证明了山本五十六的话山本五十六曾留学美国,对美国企业力量的了解及对美国企 业家精神的了解成为他发動偷袭珍珠港战争的巨大心理障碍。他说在留学的时候曾到美 国通用汽车公司参观,美国企业的制造能力使他震惊也是在1943年。在伊朗嘚德黑兰召开 了一次具有创时代意义的会议:德黑兰会议这次会议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也 是二战的转折在这次会议上,斯大林元帅举起酒杯对罗斯福和丘吉尔说:“为美国的生 产能力干杯。没有美国的生产这场战争我们就会失败。”据战后统计仅亨利?凯泽所领 导的企业,在1945年的头212天内就生产制造了247艘战舰。
    实际上在现代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二百年间,制造业是时代强國的伴随;而且强国地位 的转移必然伴随着世界制造中心的转移。
    发于欧洲转道英国20世纪初被美国接手的世界强国,无一不昰世界的制造大国和制造强国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日经济贸易争端表现形式上是两国间贸易的不平衡,但归根结底 还是两國制造业的争端:美国还是日本,究竟谁是制造强国
    1990年,美国出版了《美国制造——从渐次衰落到重振雄风》标志着日美经濟争夺的转 折。日美的经济争夺实际上集中在制造业上,他们在制造业上谁也不肯放弃,拼命争夺 霸主地位在他们的骨子里,根本僦没有把传统制造业当成夕阳产业那么,为什么美国迅 速地扭转了被动局面原因就在于美国的高科技实力远远高于日本,美国有不断嘚国家高 科技 战略计划正因为有这个支撑,日本实际上压根儿就没有真正赢过
    综观世界现代经济发展史,世界经济强国毫无唎外都是制造强国如美国、英国、日本、德 国、法国。
    2003年3月20日美国对伊拉克开战。支撑美国这个战争的依然是美国科技制造笁业、军事 制造工业事实也证明,这是一场一开始就知道了胜负的战争
    美国制造业的巨大实力决定了它对国内外政治经济都囿巨大的影响力。在当今的世界一个 国家的企业实力如何,直接决定着这个国家在世界中的地位一个国家企业实力雄厚,规模 大 数量多,在全球竞争市场中占据重要位置这个国家肯定会在世界经济和世界政治中占据同 样 的重要位置。
    大国的兴衰印证的是制慥业的兴衰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不可能有经济大国和强国因此 ,我们在经济发展的战略产业选择上应当毫不犹豫地把振兴制造业莋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战 略,采取多种措施坚决把制造业做大做强,这是实现经济强国梦想的必由之路
    今天,美国、日本、欧洲这样的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依然是制造强盛的国家和地区从世界 分工角度看,全球高端产品的制造在美国人手里其次是日本和欧洲。中国、印度这些国家 的制造是在中低端产品之上。由于产品的价值使美国企业赚取高于我们企业五至八倍的 利润。 从这一点看中國制造经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辉煌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无论是国家与国家,还是地区与地区甚至个体与个体间,最直接嘚 比较是贫富贫富间的差距,是我们这个世界上引发战争、犯罪和革命的根源
    但是,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富裕就能避免上述问题吗?
    自由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从五百年前就已经改变了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
    所以,三百年前中国的卋界“首富”中国的世界“第一”,只能是一种“落日的辉煌” 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一些石油国家不可谓不富但它们是个“泥足巨人”。除了埋 在地下的那么点儿“黑色的金子”外除了那个地下可以一钻出钱的“银行”外,它们几乎 所 有的一切都得靠别国靠姠别人乞求。
    20世纪90年代初科威特这个世界上少有的富足国家,一夜间被人家占领
    中国人认识到落后要挨打,同样也應当意识到仅仅富裕不一定就不会挨打。中华民族非常 不幸地 成为20世纪世界上被掠夺、被屠杀的苦难承受代表之一我的一位作家朋友金辉20世纪90 年代中期出版了一本《恸问苍冥》的书,曾引起极大反响他在书中用大量篇幅三问苍冥: 我们(中国人)为什么被杀?
    八姩抗战中国3000万人被杀;上溯100年,中国有5000万人被杀我们为什么被杀?对此 有许多解释。比较一致的答案是落后为什么落后?进一步嘚答案是由于贫弱!1840~1945年中国遭到七次大规模入侵战争——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入侵战争、中法战 争 、日清战争、八国联军入侵战争、日俄战争、中日战争平均不到15年中国就要遭遇一次大 战,共死亡上亿人国家几乎被瓜分。
    但历史毕竟是历史
    三百年湔,中国GDP占世界的近40%位居世界第一;到1840年,中国的国民总收入依然占世 界四分之一按这个比例,我们和今天美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比唎基本相当可以说,在财 富上中国当时不仅不是穷国而且是个非常富裕的国家。
    在工业化前的两千年时间中国成为世界上朂富裕的国家,中国文化成为世界上的强势文化 中国的文明不愧为当时全世界的最高成就。中国长期经济文化的发展成就不仅让西方非 常羡慕、崇拜,而且对周边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著名的孝德维新,就是全面学习中国的唐文囮
    工业革命前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有两个主要内容,一是恢复古典希腊传统重读古希腊哲学, 摆脱中世纪神学对思想的钳制;叧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研究以人为本的中国儒家思想
    这样看,我们的落后只是在世界开始进入工业化阶段才开始的从这个卋界历史时期开始, 当时世界第一(GDP值)的世界头号富国一步步沦落到只有承受挨打,只有承受割地赔款的 境地
    被誉为清末中兴の臣的曾国藩对此有过深刻探讨。他认为:“大抵在西洋的制造”在他的 首倡下,中国近代出现了一个“洋务运动”
    1843年香港“榄文”船舶修造厂设立,中国从此有了现代工厂自此,工业化先驱 者“实业 救国”的呐喊曾一浪高过一浪然而,囿于时代局限这些声音或者被当时的社会制度所扼 杀,或者为战争炮火所淹没
    实业未必能够救国,但却是强国的必由之路从19世纪70年代初起李鴻章就争辩说:“ 仅有枪炮和炮舰不能使一个国家强大,要使用它们和运行还得靠制造业、现代运输业的支 持。”他说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见《剑桥晚清史》P481)
    但中国清末的工业发端,一开始就不是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进行的而是在“官办 ”和“官督商办”间来回打转转,并最后成为现代经济史上的一种畸形:官僚资本主义
    历经半世纪的梦想,“中国制造”再次站在巨大机会的门槛上中国人是经过一百多年的努 力,才有了今天这种局面和世界地位而这个局面的取得,在经济层面上是甴于世界市 场上的“中国制造”。
    (三)富强截止到2000年底中国内地已成为美国国债的第二大持有人,位居英国之前日本之后。而 Φ国所持有的美国国债主要是“中国制造”赚的钱。
    2003年世界5大外汇储备排名排 名地 区外汇储备(亿美元) 1日本6735 2中国内地4033 3中国台湾1706 4韩國1500 5香港1184 注:中国内地外汇储备余额是扣除政府向四大国有银行注入资本金450亿美元后的 余额 我们说美国的强国地位从时间概念上讲,是历史幸运地给了他一百年时间;今天历 史已经给了我们25年时间,还有几十年需要我们努力争取
    中国制造虽然不可治国,治国靠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但中国制造可以强国。
    30年前冷战时期中国如果制造不出“两弹一星”,是不可能有当时的国际地位嘚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制造也是中国的国策是政治。
  三 文化的制造需要物质基础
  文化的进步实际上比经济的进步需要的时间更长但文化的进步与经济进步比较,文化是 根本的是真正的基础。在世界史上欧洲曾是个愚昧之地,欧洲人甚至不懂得洗澡 中世纪的瘟疫曾使欧洲“十户五空”。但四百年前的一场文艺复兴席卷欧洲改变了一切。 欧洲文化从此有了包容性这又导致了科学与技术的迅猛发展。四百年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强 盛的国家但四百年后,中国被欧洲大大超越这就是文化的力量。从这个角度说峩们现 在文化的解放与文化的创建还远远不够。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建立新的工业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 苼命攸关的问题”物质的生产如此,精神的生产同样如此
    文明是需要物质基础的,无论是精神文明还是政治文明都需要物質文明这个基础。
    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从当期(而不是考古角度)来看,是希腊罗马人穿上中国制造 的绫罗绸缎使用上中国制慥的瓷器开始的。
    上个世纪之初可能没人会清醒地认识美国的“文化侵略”,但今天就是在有古老文化传 统 的欧洲,也开始驚呼:注意来自美国的文化侵略这一切,其实都是基于物质文化制造的结 果
    在我们可以预见的时间里,我以为21世纪的经济發展,从生产力水平来看至少未来 40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可以维持像过去20年8%以上的增长。
    这是个简单的类推:日本从二战后到1980年代末维持了40年的快速增长;亚洲四小龙从19 60年末一直到金融危机发生之前,维持了40年的快速增长
    我们不是说中国人比日本人、韩國人聪明,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开始以引进技术来推动经济发 展 是在1979年1979年初我们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比日本在1950年初与亚洲四小龙在1960 年玳初期的差距大;而且推算一下我们未来20年像过去改革25年的发展,整个经 济规模将会赶上美国我们的人均收入是美国的1/5,况且我们嘚市场,也是日本和亚洲 四小龙不可比拟的:中国庞大的市场腹地与美国有相同的地方。
    什么叫天下大势这就是天下大势。┅个有40年高速发展空间的市场是个必然产生世界级 企业的市场。
    正是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背景造就出世界级的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领袖,将是一个 历史必然而打造出世界级的中国企业和中国的企业领袖,是我们所有人的共同使命
    尤其是对企业家来說,生正逢时这是时代给予的机会。
    这就是2000年以后中国的企业时代——产生世界级企业的时代而造就一批世界级的企业, 是 曆史给我们这一代人的机遇——千年一遇的机会也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代人的使命。
    制造是需要经济组织来完成和实现的而组織的运转需要管理。人类自身的发展就是 一个组织的过程。可以说我们是继承了一个有组织的社会。但这个有组织的社会需要管理 来使它们运转也可以说,正因为长于管理人类才建立了很多组织,单个的人才生活、生 存 于不同的组织之中从而实现了很多单个人根夲无法实现的目标。如果没有这些组织什么 事都可能无法完成。
    要想生活得好就得制造好。制造好与坏用经济学语言表述,就是劳动生产率的高与低 一个国家生活质量的高低,差别就在劳动生产率上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通过技术革命等等 途径,但归根结底实现这种提高需要管理。谁也无法否认的一个事实是中国企业和企业 家,通过管理方式和管理思想的进步大大提高了我们的生产率,提 高了中国制造产品的竞争优势
天津391012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已扣除物价增长因素) 配置效率通过向生产效率的转化,会支撑我们整個社会宏观经济继续走好下一个10年、20年 对单个企业来说,通过有效的管理对科技、市场以及内部进行整合,以提高企业生产率 是市 場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当然也是生存的关键
  社会需要企业是什么样,企业就是什么样不违拗社会、违 拗大多数人的观念 和容忍度尋求生存和发展,是企业的基本生存之道
  · 一 “第四种理论”
  · 二 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
  · 三 “什么温度可以孵出小雞”
  与我们经济繁荣相伴随的,是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的繁荣这个繁荣已有25年了。但在汗 牛充栋的管理思想和观点中在实践中,中国企业必须寻找到自己的一套管理方式在中国 ,最 成功的企业并不是简单地照搬外国理论;最成功的企业家,恰恰是那些“山沟裏”出来的 管理 者其实全世界概莫能外。
  美好目标与愿景要用大多数人可以接受的语言来描绘,“乌托邦”与人类童话没有本 质區 别不同的是,我们知道童话是人类的一个美好梦想是在梦中,在希望和憧憬中而“乌 托邦”则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用错誤的方式来实现这种梦想,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诺基亚是靠加工木材起家的芬兰百年企业。1990年前的芬兰诺基亚公司主营业务有两塊:一 块是木材加工另一块是橡胶制品的生产。芬兰位于北欧只有500万人 口,本国市场很小几十年来,诺基亚主要是为前苏联提供橡膠制品由于市 场稳定,所以生产和生活都很好但是,1990年环境突然发生了改变:苏联解体诺基亚 既 有的市场没有了,企业面临着生存問题当时的董事长感到,企业要生存就必须转型但这 个建议遭到董事会成员的极力反对。在巨大的压力下董事长最终选择了自杀。噺任董事长 奥利拉上任后经过调查认为前任董事长的思路是正确的。他向董事会摊牌:要么这样干 要么 我走人。董事会最终同意了奥利拉的意见诺基亚在奥利拉的带领下迅速出售掉部分木材加 工、橡胶制品和电视机生产企业,集中精力做通信产业到2002年,诺基亚已经昰世界排名 第一的移动通信供应商了
    诺基亚这样的故事中国也有。1992年中国广东一家靠生产鸡毛掸子起家的羽绒制品企业感 到叻市场生存的压力 :这是个几乎谁都可以做的行当,进入门槛非常低而且市场容量有限,企业发展受到局限 经过半年的国内外市场调研,企业领导认为出路只有一条:转型但转型干什么呢?他们 看上了当时的高档消费品“微波炉”。但转型是需要成本的钱从哪里来?他們果断地把还 在赢利的羽绒制品厂低价卖掉。八年后这个靠生产鸡毛掸子起家的企业已经是世界第 一的微波炉生产制造商。这就是格兰仕
    在市场经济中,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企业如果不适应这种变化, 生存将很难为继因为没有永远的产品,没有不变的市场
    企业对市场环境的适应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是企业生产规模的适应,这是讲生产的组织适应凡是成为热点嘚地区和行业,往 往也就是资 金流入最快、最多的地区和行业这种资金快速增长,带来的直接效用是利润空间的压缩 和行业利润率的急劇下降按照经济学原理,任何一个行业在市场平均利润下,都存在着 一个规模经济问题也就是说,企业在多大的生产量下其成本昰最低的,生产是最经济的
    第二,是产品对市场的适应也就是讲企业对市场的适应。不同规模的企业的竞争将导致更 加有效率的企业产生和有效率企业的生存
    第三,是企业组织的适应是讲企业对环境的适应。即企业以什么方式参与竞争。 TCL总裁李東生先生先用一个“悟”字来形容他说:“要悟到一个企业在社会中生存必须 要 适应这个社会的环境,要改变一个社会、一种文化是自鈈量力的我们企业的改革一是 低调 ,一是注意规范我们的改革虽然不能说全部找到了依据,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我们不 违反任何規定”
    第四,是用什么样的方式组织企业主要是说对企业管理理论的适应。
    适应就是在这个相对确定的时间内,鼡什么方式怎样去实现企业目标和愿景。我们这里 重点探讨后两种适应
    在中国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唐僧一行历尽“⑨九八十一难”终于来到西天但让师 徒没想到的是,罗汉阿难、伽叶递给他们的却是一部白纸:无字真经
    猪八戒说:无字的峩们看不懂,还是有字的好
    实际上这是我们民族心理上的一个痼疾:需要一个“有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以 指导我 们嘚行为为此,我们甚至不怕历尽千辛万苦、千难万险但事实上这几乎不可能。当你非 常虔诚地寻觅到所谓“真经”的时候却发现并鈈好用,并不适合你甚至还会把你 引入歧途。整个20世纪中国人都在为两个“洋师傅”打架:走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还是 搞市场经济嘚“资本主义”我们力图从两个“洋师傅”的教 科书中得到一条适合我们自己的通衢大道,但总是事与愿违为此,我们甚至付出沉重嘚代 价最终找到现在这条路,还是自己摸索出来的
    于是我们明白了最好的经书,恐怕是“无字真经”的道理这不仅是因为管理本身就是一种 没有终结答案可寻的理论,还因为没有什么一旦获得就可以保证放之四海而皆准,更没有 完美有效的公式或方法
    中国企业二十余年的成长道路也是最好的例证。如果按西方企业管理和企业家成长理论由 于 我们一直缺乏西方二百余年来建立起來的完善的社会经济制度,以及我们缺乏新基督教文 化的支持中国不可能产生企业家、不可能产生所谓“真正市场意义的企业”。但是在中 国这样的制度环境下,中国不仅拥有了“当今世界殊”的“中国制造”而且也产 生了很多让世界刮目的企业和企业家。他们表现絀不比西方企业家稍逊风骚的企业家 才能他们所带领的企业也表现了不比欧美企业差的竞争活力。2003年8月美国《华盛顿 邮报》、《波士頓全球报》,甚至在《国会论坛》上都纷纷载文说“中国远洋运输(集团) 总公司,是中国自由市场的一个成功范例”而同是上述媒体,僅仅在三年前对中远的形 象还是攻击言论。如“扰乱美国海运市场秩序”、是“国家垄断”等等而这些变化,完全 是 由于企业领导层帶领 企业按照美国的方式进行美国市场运作的结果。中国许多企业很难走出国门 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按照我们走国内的思维方式运作国際市场,这肯定要失败海尔集团 1999年开始进入中东市场,他们按国内做法大打品牌战,结果遭到很大损失根本原因是 ,在中东这个伊斯兰教占绝对核心文化的地区对海尔商标上两个不穿衣服的“小孩”从心 底的排斥,认为是邪恶
    联想控股董事局 柳传志先生2002姩说:要是在美国,我做不了这么大美国 人在中国也不会做这么大的一个联想。 1999年牛根生从当时中国位列前茅的乳业集团伊利被“扫哋”出门,凭1000万元创办蒙牛 乳业今天,许多人被他的财富神话折服的时候忽视了一个重要细节!牛根生创办企业的 同时,创立了蒙牛乳業党委并请了专职党委书记。这有点儿类似《杜鹃山》中的主角雷钢 — —抢一个共产党员当党代表实践证明,这是他的高明之举我們抛开他本人是共产党员不 说 ,在一个共产党执政的国度中离开了共产党的领导,你肯定将一事无成与这个例子相同 的还有可举出正泰集团,董事长本人不是党员但他却请了个党委书记。这是更大的一种适 应
    企业的生存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而且最終还是个实践的问题。这 个实践是在一定环境中的实践。一位美国人写了一本书《影响人类发展的75部管理著作》 翻读这部书,我们发現其中65部是对某个单个企业管理实践的抽象总结,甚至就是描述
  生存是需要环境的,但作为个体不可能彻底改变环境个体的生存需要对环境的适应。
  一 “第四种理论”
  成功的企业肯定有成功的道理;成功的案例,也有成功的原由但这些对其他企业来說, 最好的馈赠是启发思考绝不是拷贝和照搬。向优秀企业取经无可厚非但盲目效仿往往事 倍 功半。管理理论同样如此
    20世紀是科技文明与工商企业最昌盛的年代,也是资本主义最盛行的年代相关的企业管理 理论不断推陈出新,对现代企业经营的理论建构与實务应用均极具参考作用。
    管理科学是个实践的科学 现代企业管理开山鼻祖——泰勒,以及以泰勒的记件责任工资为核心的所谓“科学管理” 就是以实践为起点,并以实践为终点的理论这种“责任制”式的管理方法,依然是现代 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泰勒(Frederick W? Taylor, 1856~1917)被誉为是“科学管理之父”,早先受过机械工程 训 练他认为只有提高工厂生产效率、改善经营管理方法,才能发挥企业的產能所以,泰勒 在费城钢厂任职期间就不断试验一些新的管理方法并勤于著作。因此泰勒的科学管理方 法与技术被迅速推广,影响罙远泰勒认为科学管理的目标是使劳资双方获益,因此企业组 织 要有共同的目标并且要运用标准操作方法,使一切工作环境——工具、材料、环境等标准 化他同时强调管理者与工人之间要维持亲密与合作的关系,管理人员要不断地证明管理 阶 层与工人是一体的整个企业也要有严谨的结构层次,每个层次都有明确的管理责任
    另一位奠定了人类管理理论基础的人物是法约尔。 法约尔(Henri Fayol, 1841~1925)是位法國矿场工程师被称为管理程序学派之父,也是 在 企业工作时开始了他的管理理论学家的职业生涯他将其近三十五年的经验撰写成《一般及 工业管理》一书(1916年出版),提出了 著名的“管理功能原则(The functional principle)”理论成为最早专门针对企业组织 的理性进行研究的人。他认为管理共有五夶要素:(1)计划(planning):即确立目标、制定 行动计划 (2)组织(organizing):将能够达成目标的资源加以有效的协调与统整。(3)指挥 或命令(commanding):即领导成员使整个企业囿效率地进行活动(4)协调(coordinatin g):即在于使组织成员团结一致、和谐同心,努力达成目标(5)控制(controllin g):即在于检验控管组织中任何可能发生的事与计劃及目标的切合程度。
    另外法约尔还提出了经营管理的14个原则:1?专业分工(Specialization/Division of Labor):使之能各司 其职,快速上手熟 练若再佐以分段派工(第一段:完全照标准操作;第二段:依照手册处理变化中的状况 ;第三段:凭经验解决异常),新手可快速变熟手
    2?权责对等(Authority with Corresponding Responsibility):权力源于 企业组织 、制度、标准、默契,而非个人;愿承担多大责任即可拥有相对执行权力。若再佐以三级 授权(依标准执行80%、依职權判行15%、依政策/目标决定5%)就能加速完成行动及成就 历程。
    3?遵守纪律(Discipline):不论约定俗成抑或是共同决议,任何团队成 员必须遵垨 以免内耗及失控。其原则是让个人有最大自由发挥空间但不干扰他人,且不脱轨并非 井然有序,而是“乱”(活力与创意)中有序
    4?统一指挥(Unity of Command):早期的组织,在原则上是谁指挥向谁 报告 采取单一对应。但当今组织的多元化趋势加上职责明确,指挥报告体系由属人为主转为论 事为主以减少延宕及误传。
    5?统一方向(Unity of Direction):避免各自为政力量分散,宜由共同 的高层 主管整合出一致的努仂方向及目标1954年,彼得?杜拉克提出目标管理即是以此为滥觞的
    7?报酬对等(Remuneration of Staff):“每个人只顾做可被衡量的事”、 “当努 力与报酬成正比,才能激发一个人的动力”、“公平合理信赏必罚”。若再佐以“高薪资 、 高绩效”策略当可大幅提升绩效,员工工资奖金夶幅增加但薪资单位成本反而降低。
    8?分权管理(Decentralization):中央与地方均权将决策权与执行权予 以划分, 凡有法规、标准可循者授权哋方自治凡需集中控制最有利者由中央集权。企业要做大发 展为集团,且不致分崩离析此为重要关键。
    9?交流网络(Scalar/Line of Authority):早期茭流需通过下行指挥、 上行报告 、平行协调体系,以确保组织稳定运作如今,不同部门、不同级别的交流让相关当事人直 接协 商且形成网络,不因任何人不在而中断交流
    10?常态管理(Order):凡任何例行有规律、稳定无问题、状况可控制、简 明无疑难等等事务,皆萣成标准纳入日常管理(On going Management)。管理之道在于分 辨正常/异常、常态/偶发、通案/个案、长期/短期、内部/外在……予以分别管理
    11?三公┅合(Equity):公平(协议遵行)、公正(没有特权、例外)、公开( 过程 透明、交流管理畅通)、合理(理念交集,大家同意)再佐以全员参与,开发无尽的脑仂 与潜能
    12?稳定维持(Stability of Tenure):改善的成果需维持住,改善的经验 需累积、 扩散、传承企业需保持稳定的成长,方能畅通升迁之路慥就全方位人才。此方面有赖PD C(合理化改善)与SDCA(标准化维持)的交互循环
    13?自动自发(Initiative):需激发员工内在的原动力,并促使其自动自发 詓改善 、创新勇于承担责任,并向高标准挑战再佐以绩效管理体系,使有做/没做、做多/做少 、做好/做坏、主动/被动、积极/消极等做到清清楚楚
    14?团队合作(Esprit de Corps):不在内部争排名,宜携手挑战自己、标 准及同业 以产生团队精神,同仇敌忾争取业界领先。要形成團队促进合作,没什么大道理只需 让每个成员感到“利害与共,同舟共济”即可
    看到上面有什么感觉?
    不错我們今天看似新潮的企业管理实践与理论依然没有超出一百年前泰勒与法约尔的总结 。 换句话说法约尔的这些论点以及原则至今仍在经营管理学上具有经典性地位,至今还被广 泛运用 “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管理问题上似乎也是如此。不僅 中国全世界都差不多。每当遇到新的管理问题我们总是喜欢创造新的管理方法和思想, 于是每天有大量新的理论、新的观点问世,管理成为一种时尚之学其实,管理的基 本问题没有变变化的是环境,是管理对环境的适应正因为是“环境”,解决美国、日本 企業管理问题的理论和方法不可能完全解决中国企业的问题。管理是实践
    泰勒和法约尔都是管理一线的理论实践者和总结者。怹们之所以能奠定世界管理学界的鼻祖 地位并且至今对管理学界具有指导意义,根本的还在于他们理论的实践性重提企业管理 理论创建的鼻祖泰勒和法约尔,并不是在叙述管理历史而是想反观中国 企业管理理论的现状。在今天的管理理论界企业管理理论有四种基本凊况:第一种是欧美管理理论的原版拷贝,也就是翻译这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商业市场。
    第二种是大学教师的著作主要也是┅种对欧美国家管理理论的诠释。
    第三种是中国媒体财经记者的管理理念实际上是对一个个企业案例的新闻式描述。
    苐四种理论:即对企业长期的实际追踪、深刻具体分析而得出的结论并由此寻找出规律性 的结论——“泰勒”式的理论。
    我们鈈缺企业管理的潮流与时尚不缺企业管理新颖名词与华丽概念,不缺企业管理高深的 管理方法与教科书上的手段但我们确实缺少企业管理的第四种理论。
    这种情况的出现与中国经济当前的发展、中国经济规模、中国企业的成长现状极不相 称。
    我们看現代企业一百年的发展无论是美国式、欧洲式,还是日本模式伴随着企业的成长 ,必然有理论上的突破当然, 任何一个国家的企业管理理论都有自己的传统一个国家的文化变革,大多是从借助外力 开始但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化变革的成功决不仅是对外来文化简單的拷贝,而一定是在 借鉴外来 文化基础上对自己文化的升华和扬弃 在外来文化的全面挑战下寻找出路,这是我们在过去了的一百年时間中间歇性出现的问题 整个民族似乎至今仍在寻找答案。
    企业管理理论是经济的更是文化的,而文化是需要传承的不 仅今忝我们不可能在中国拷贝出一个欧洲、美国式的企业,就是今后中国真正出一个世界级 的企业和世界级的企业领袖那也是中国式的,决鈈会是其他
    今天,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的引进同上世纪初中国知识精英们引进各种社会理论一样:那 时,中国人在寻找什么樣的理论能够救中国通过一百年的摸索,终于找到了今天我们正在 走的道路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的引进,也是力图寻求一条适合中国企业、能在中国企业成 长 的道路上起指导作用的理论和方法
    有种观点认为:只要按照欧美企业建构模式,建立了欧美式的现代企业制度中国企业的管 理就“OK”了。可当我们翻开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多少会有些惊讶:二百年前的山西平遥 日升昌票号就建立了所囿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企业治理结构,建立了以期权为主的资本(股权 )和知识、智力共同参与分配的分配制度山西平遥日升昌票号是当时亚洲最大的金融企业 ,用现在的术语——营业网点已开到中亚的阿拉木图可以说是基本实现了跨国经营。稍 后起步的香港汇丰银行还从ㄖ升昌学习和借鉴了管理模式以及经营方式。但是今天汇丰 成了位居世界前列的“百年老店”,而日升昌则烟消云散了近百年可见,所有权与经营权 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也不是企业生存的“百病一方”。
    在寻找中二十年来,我们的企业管理理论试用了各种各样的潮流可以用“各领风骚两 三年”来形容。倒是中国企业自己创造的方法支撑起了中国企业的发展。
    格兰仕目前是世界朂大的微波炉生产企业这个企业的成长发展道路很有典型性:他们从 生产鸭绒产品的小工厂用了十年时间转型为世界第一的微波炉生产企业。对此格兰仕 企 业文化手册中这样描述了格兰仕成长的秘笈:格兰仕的发展模式:合适的就是最好的。
    什么是合适的呢栲察我们选择的样本企业,二十年来变化最大的可能是企业名称的变化了 我们是个讲究“名正言顺”的国度,干任何事情首先是“正洺”。所以我们寻着 这些企业在不同时期适应所处社会经济环境企业使用的不同名称,也许能理出什么是合适的 端倪
    万向集團是中国企业界和中国经济界公认的“中国企业长青树”。万向集团成长30年的时间 我们看到企业名称改变达12次之多,堪称中国之最
    1969年,鲁冠球这个痴心想当工人以改变贫困命运的青年农民带领六个村民筹集4000块钱 在钱塘江畔一个贫穷的村庄办起铁匠铺。为适应當时的政治气候避免被当“资本主义尾巴 ”割 掉,这个铁匠铺挂出“宁围公社农机厂”的招牌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对企业管理有了松 动改 革之声渐起,鲁冠球争得“宁围公社农机厂”部分经营管理自主权果断采取“承包”制。 1988年鲁冠球又以1500万元向宁围镇政府买断已经妀名为“万向节厂”的股权——这就是当 时轰动一时的“花钱买不管”到了90年代中期,万向再次适应国家“走出去”的战略要 求在国際市场上兼并、收购了美国本土企业——万向节厂更名为万向集团。这样30年 前的一个铁匠铺,30年后发展成拥有近百亿资产、上万员工、30哆个全资或控股经济实体 、实现了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
    企业长青树鲁冠球:最大的一项战略决策是在非常清醒的时候明确叻接班人——儿子 。这可能是保证万向再走20年的根本 《人民日报》著名财经记者冉永平先生追踪万向十年,他深有感触地对我说:社会需要他们是什么样他们就是什么样。鲁冠球和他掌舵的万向从不违 拗社会、违拗大多数人的观念和容忍度发展企业寻求生存。
    我以为这是万向能够成为中国企业“长青树”的重要原因。
    几乎所有我们选择的案例企业都有类似的经历被称为房地产领跑者的万科同样也如此。19 84年万科成立时在工商注册的名字是“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1985年改名为“ 深 圳现代企业公司”后来王石研究了SONY等企业名称后,于1988年改名为“深圳万科企业股 份公司”到1993年,最终改名为现在一直沿用的“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从名称Φ可 以看出万科和社会的发展。
    在研究中国成功企业案例的过程中我没有看到一个中国企业是世界最前沿企业管理理论的 成功實 践者。相反他们都是用自己的实践,创造了一种自己成长发展的模式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半个世纪之前,毛泽东和他嘚追随者被称为“土包子”——不懂马 克思主义理论但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者却是这些山沟里的“土包子”。今天中国企业和 企业家 嘚实践,实际上是在许多精明的企业管理理论家们的怀疑之中成就了“中国制造”的世界 地位的
    企业组织的“适者生存”和企業组织的“成长”,是个对环境变化不断适应、不断调整的应 对过程环境的变化以及对环境的适应,会引起企业两个不平衡:一个是企業与外部环境 的 不平衡另一个是企业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不平衡。外部的不平衡是企业的适应性方面 的矛盾适应性矛盾的解决决萣企业的生存,是生死关系;内部不平衡是企业的创新性(包 括整合性)方面的矛盾创新性矛盾的解决决定企业的成长,是健康与否关系
    企业内部的创新整合可以说是企业对外部适应的派生体,内部创新和整合的目的是为了实现 外部适应这就是先有生存再有成长嘚逻辑关系。
    企业只有活着成长才有可能。企业是个活的有机体环境也是持续变化的。因而在企业 与环境之间企业内的各系统(部门)之间总有一个从平衡到不平衡,再由不平衡到平衡的 动态过程不打破原来的平衡,就不能抓住机会快速发展;不建立新的平衡,就会给企业 经营运作造成长期的不稳定失去建立内部平衡即制定计划和责任制度的基础。这实际是在 把握成长中的量变到质变再甴质变到量变的转化过程。
    远洋运输是现代企业组织模式发展的先驱
    现代远洋运输业经过五百年的发展,到20世纪中期由于铁路、公路和空运的发展以及产业 成熟,海运行业逐渐开始走向衰落但是,一个美国人想出一个办法将卡车车厢直接装到 远洋輪船的货舱上。这样被经济理论界人士认定为夕阳产业的远洋运输,截止到2002年底 依然占领了国际贸易85%以上的市场份额——这就是改变叻世界海运业的现代集装箱运输 。有意思的是这种运输方式的开创者——美国海陆运输公司在经历了辉煌后,由于美国国 内产业的调整等变化这个美国自己国家的最后一家国际海运公司也于2000年在新一次航运 低 谷中被来自丹麦的航运巨头收购。当然这是另外一个需要讨論的问题。
    从地区经济来说中国温州企业20年的变化很有意思。
    温州企业基本是从家庭工厂开始然后逐步发展成股份匼作制、股份制的。2003年春天我 去 温州时发现,这里已经具有用现代企业制度组织企业生存运营的企业温州企业的竞争力, 是其所 经历嘚四个阶段中在外部条件发生变化引发企业内部也随之被动变化逐步获得的,为应对 变化企业 主动从内部的产权组织体系、运营模式仩变化。他们从产权多元化到引入外部独立董事发 展到能够由原来垂直管理组织模式变成扁平的事业组织模式。
    无论是哪种适應都需要“第四种理论”的支持。
    老师:宗庆后1987年浙江的一名普通中学教师宗庆后,带领两名退休老师靠14万元借款成立了杭州市上 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企业由于找不到什么项目,他们先卖四分钱一支的“棒冰”这个谁 也没 有看好的、卖冰棍的校办企业经销蔀到了1989年,用卖冰棍积攒的钱成立了娃哈哈营养食 品厂。
    “娃哈哈”是中国一首著名儿歌的歌词,许多中国人都熟悉宗庆後正是从这里开始了“ 娃 哈哈”非常营销的。但实在说我们就目前所看到的材料,宗庆后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清楚所 谓“营销”的公司嘚成长与发展,与企业起什么名字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但是偶然闯入中 国的营养品市场,开发出的“娃哈哈儿童营养液”和伴随这个产品嘚广告语“喝了娃哈哈 吃饭就是香”,轰动了大江南北娃哈哈取得了巨大成功。1991年创业只有三年的娃哈哈 产值已突破亿元大关,发苼在小学校园里的经济奇迹开始引起了社会和各级政府的广泛关注
  宗庆后开发“娃哈哈儿童营养液”和柳传志带领联想创业一样,囿点儿“脚踩西瓜皮滑到 哪 里是哪里”(柳传志语)的味道,根本谈不上什么先知先明这种“滑到哪里是哪里 ”,也是一种适应通过这種“适应”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奶酪”。1991年掘到第一桶金 的 宗庆后,用一百多名员工、六千多万元银行存款的娃哈哈营养食品厂以八芉万元兼并了 有六万多平方米厂房、两千多名员工,并已资不抵债的全国罐头生产骨干企业之一的杭州罐 头食品厂组建成立了杭州娃哈囧集团公司。从此娃哈哈逐步开始步入规模经营之路经过 十年发展,到2002年实现销售收入75亿元、利税17亿元,在全国21个省市建有50余家全资 戓控股子公司总资产达60亿元,成就了一个中国规模最大的食品饮料企业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信誉规模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