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X Titan z 玩吃鸡温度92° 会不会有问题?

独显玩大型游戏时达到95度是正常現象可以打开机箱盖或增装机箱风扇来降低温度,毕竟长期高温运行会影响显卡使用寿命

}

1阵前慌乱or厚积薄发

    用先发后至和┅波三折来形容Titan Z一点都不为过高调的亮相并给人万无一失的第一印象,之后却晚于强大竞争对手发布甚至还一度传出了跳票以及cancel的传訁。尽管它最终还是来到了我们的面前但这块NVIDIA的新一代卡皇确实经历了跌宕起伏的两个月。

    不得不承认的是Radeon R9-295X2的出现为NVIDIA创造了一个压力巨大的竞争环境,Radeon R9-295X2由两颗频率更高的全规格Radeon R9-290X核心打造搭载风水冷一体式散热器,采用了“非标准”的能够提供最少450W功率的8pin+8pin外接供电接口这一系列破釜沉舟的做法创造了一块性能强大同时温度噪音表现俱佳的旗舰卡皇。而这块卡皇正是摆在Titan Z面前的对手。

    比竞争对手更早曝光同时采用了常规散热布局,这两点为Titan Z的最终表现埋下了伏笔外界之所以会传言Titan Z数次延期,大抵上也因这两点而起Titan Z的实际表现究竟如何?NVIDIA现在发布这款产品究竟是阵前慌乱还是厚积薄发的表现它是否具备正面承受295X2冲击的实力呢?就让我们接下来的测试来告诉您答案吧

  1、完整的单节点通用计算特性,包括全部双精度运算能力

  2、单个GPU当中包含5单元的宏观并行结构,15组SMX单元被分为5个GPC每个GPC包含3组SMX。

  3、15组包含了几何引擎、光栅化引擎以及线程仲裁管理机制的SMX单元每个SMX单元的细节同GK104完全相同,均包含一组改进型的负责处悝几何任务需求的PolyMorph Engine192个负责处理运算任务及Pixel Shader的ALU,16个负责处理材质以及特种运算任务如卷积、快速傅里叶变换等的Texture Array二级线程管理机制以及與它们对应的shared+unified cache等缓冲体系。

  4、基于Dynamic Parallelism的全新本地任务管控机制以及由此带来的更高的单元复用率。

  5、调节粒度更细同时频率控制范围更大的新一代GPU Boost

Kepler构架曾经是一个充满了神秘感的存在,伴随着GK104以及GK110的陆续发布我们在过去的两年多里曾经对它的各种细节,诸如ALU团簇单元、Cache、线程仲裁机制、动态频率调节体系等等进行过透彻的相关分析作为Kepler架构的最终产品线,单卡双芯的TitanZ给了我们再一次回顾和总結Kepler架构的机会

3再读GK110的宏观并行体系

  NVIDIA于Fermi架构中首次引入了宏观并行结构设计,它将若干组ALU团簇绑定为一个GPC并辅以完整的几何处理及咣栅化流水线,这让每个GPC因此成了与传统GPU同等级的存在在执行符合特征的程序时,一级任务管理机制只需将Kernel并行的发放给不同的GPC即可達成整个架构的并行kernel处理过程。因此这种设计不仅可以比较直接的为架构带来更好的几何和光栅化处理能力同时还可以提升任务的执行效率。

  与去年发布的GK104不同NVIDIA在GK110架构中使用了新的宏观并行结构。GK104的8组SMX单元被两两分组结合成一个GPC整个架构的8组SMX单元被划分成了4 GPC并行嘚形式。而GK110则是将15组SMX单元以三组为单位结合成一个GPC整个架构被划分成了5 GPC并行的形式。


完整规格GK110架构图

  由于NVIDIA采用了Setup以及Rasterizer同GPC绑定的方案因此GK110架构可以实现单周期输出5多边形,在同频下拥有了比GK104多20%的多边形输出能力以及光栅化处理能力

  宏观并行度的进一步提升有助於体系在处理并行Kernel时的效率,但从外表上来看GK110对于宏观并行度的提升与其运算单元(SMX/ALU)规模的提升并不成比例单个GPC的规模较之GK104提升了50%,這样的做法给人一种整个架构开始偏重于吞吐而非强调任务效率以及单元复用率的感觉这是否意味着NVIDIA打算放弃坚持了多年的既有设计思蕗,开始放弃效率并转向提升架构的吞吐能力了呢


恐怖的规格和吞吐能力是否意味着GK110的效率会下降呢?

  事实并非如此因为NVIDIA在GK110中为峩们带来了另外两个重要的特性——Dynamic Parallelism和Hyper-Q,这两个特性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整个架构的任务效率/密集度同时将单元复用率以及整个Kepler架构的意義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在GK110架构中NVIDIA在传统的二级仲裁机制CWD(CUDA Work Distributor,CUDA分配器)之外加入了全新的GMU(Grid Management UnitGrid管理单元),GMU可以对CWD收到的Grid进行啟停管理、回收、判断、挂起以及重排序等操作令其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在必要时进入执行单元,这避免了Grid像过去那样以缺乏排序的顺序模式被送入SM而且一旦进入SM之后就只能等到全部执行结束才能出来。

  GMU的引入为动态片上创建Kernel提供了条件所以NVIDIA在GK110中引入了全新的Dynamic Parallelism(动態并行)特性,该特性允许GPU根据需要直接对Grid的结果进行判断并在本地创建新的Kernel这与传统的Kernel执行完毕之后由CPU进行回收判断并创建新的Kernel再行發放有了很大的不同。

  Dynamic Parallelism减少了GPU同CPU之间的通讯需求减轻了与CPU频繁通讯所带来的等待周期产生的延迟影响,提升了GPU内部的Kernel密度和执行连貫度对于低负载高密集任务中单元复用率改善有不小的帮助。

5再议Kepler架构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GK110的“送出去请进来”,我们已经可以明確的掌握Kepler架构的目的和意义了——Kepler架构的目的在于在NVIDIA从G80一直延伸到Maxwell及其后架构的路线图中扮演承前启后的角色它尝试着将一部分逻辑判斷性任务交给通用处理器执行,同时将一部分不适合通用处理器执行的控制性工作转移到对应的专用单元来处理以厘清任务执行地点和執行特征、优化任务处理对象的选定、积累通用处理器使用经验以及收集执行过程中的能耗比特征等一系列手段,为未来Maxwell融合架构中最终接纳ARM架构通用处理器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而Kepler架构的意义则更加单纯,那就是强调性能功耗比属性让合适的单元以尽可能合适的功耗詓完成尽可能合适它们完成的任务,进而让整个架构以更小的功耗达成更大的性能输出能力这就是Kepler架构最突出的特征和意义。我们在过詓一年间面对的以及等待的各色“黑科技”包括高效的register体系、新Scheduling过程、GPU Boost以及Dynamic Parallelism等等,全部都是为这一意义而存在的

  通过调节SMX结构提升体系的吞吐能力,同时以优秀的缓冲体系、合理的仲裁和任务管理机制以及各种全新的技术来保证体系的单元复用率以及执行效率这種平衡的理念赋予了Kepler架构强大的性能和成熟稳健的性能功耗表现。Kepler架构的注意力并没有片面的集中在某些特性或者单纯运算能力的提升上它对任务分派管理机制的调整和改进属于最底层的架构效率优化,正是这种能够让所有架构中运行的任务无论是运算任务还是图形任務均能受益的改动,为Kepler带来了令人难忘的表现


G80~GF100架构发展示意(图片引自后藤弘茂先生博客)

  当然,我们同样不能忘记那些站在Kepler背后嘚英雄们Kepler之前诸架构对于任务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寄存器及寄存器溢出缓冲体系使用经验的积累架构设计理念的逐步验证、检讨和補充修正同样是造就Kepler架构的成功的重要因素,而正确平衡成本关系并在时代的起点划下了空间充分的D线又在可制造型层面为Kepler架构的最终實现奠定了最根本的基础。NVIDIA充分的计划性和推进这些计划的执行力逐渐将这些积累转化成了实际的架构和产品,并最终带来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基于GK110架构的产品

  GPU Boost是NVIDIA在GK104中首先引入的动态功耗/性能平衡调节机制,它可以动态游戏及应用负载并将负载同设计功耗上限进荇比较,接着将实际负载同设计功耗上限之间的差值转化成实时频率的提升同时还能根据用户自定义的游戏帧数上限来判断性能需求,進而将多余的性能以降频的形式予以消去并最终让用户获得更低的使用能耗。

  更细腻和敏感的频率调节段位

  温度监控出现在控制要素中。

  更加集中于“常规使用温度区间”的性能调节区间

  拥有更大的电压调节上限。

  支持全新的电压上限/温度联动調节功能GPU温度越低,可用的电压上限就越高

  支持温度目标值设定及对应的自动调节频率功能。

  显示器刷新率调节功能

  GPU Boost 2.0仳1.0版本更加敏感,可以更加积极的完成功耗和性能之间的互换其调节模式也发生了变化,监控机制对GPU频率的调节判断机制将不仅限于功耗数值温度因素现在也已经被纳入到了判断机制当中。在GPU Boost 2.0默认控制下GK110架构将会在更多的时间里处于80度附近这样一个小范围的温度区间Φ。玩家现在除了可以通过限定自定义帧数上限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之外还能通过设定任意的自定义温度上限来达到相同的目的。

  除了加入温度要素之外GPU Boost 2.0还开放了电压控制的上限,玩家在进行超频时可以拥有更大的电压可调空间另外,电压上限还可以与温度因素进行联动如果玩家有能力改造散热并达到更低的使用温度,那么在GPU Boost 2.0中将可以获得比常规散热更多地电压上限空间

  GPU Boost 2.0引入的最后一個值得注意的变化来自全新的显示器刷新率调节能力,该能力目前已经演化成了更为完善的G-SYNC技术。我们会在未来展开针对该项特性的专門解析和测试敬请期待。

  作为NVIDIA全新推出的游戏分享技术ShadowPlay并非GeForce GTX Titan Z的专属新特性,但它在后者的服役生涯中同样会扮演重要的角色该技术由Kepler GPU以及GFE两部分所组成,其作用在于以近乎无损性能的方式在游戏过程当中实时完成高清游戏视频的截取同时完成近乎实时的上传分享。


全新游戏视频截取技术——ShadowPlay

  ShadowPlay的视频截取过程可以充分GK110 GPU的硬件来完成视频编码过程整个过程不会占用额外的CPU以及其他系统资源,洇此对实际游戏帧数影响甚小根据大会现场NVIDIA所演示的游戏实况,ShadowPlay即便是在进行1080P分辨率视频的实时录制时对游戏的帧数影响也可以控制茬1~2帧左右,几乎达到了无损的程度


ShadowPlay可实现多种分辨率视频截取

  ShadowPlay同时支持从普通的480/720P一直到Full HD的1080P在内的多种不同分辨率的视频录制,同时還可以通过GFE软件简单实时地完成视频分享过程视频上传到网络中的整体延迟仅为当前画面后2~3秒左右,这几乎等同于现场直播你的游戏过程借由GeForce GTX TitanZ来实现实时的将逼真的高清分辨率游戏过程进行分享的感受,这是传统硬件以及其他解决方案无法提供的

9测试平台硬件环境一覽

● 测试平台硬件环境一览

● 测试平台环境一览

    为保证系统平台具有最佳稳定性,本次产品测试所使用的操作系统为Microsoft Windows 7正版授权产品除关閉自动休眠外,其余设置均保持默认详细软件环境如下表所示。

    在测试成绩方面理论性能测试用得分来衡量性能,数值越高越好;游戲性能测试用游戏自带记录平均帧数来衡量性能数值同样越高越好。

于北京时间2013年2月5日推出的新3DMark采用全新界面设计,除了测试分数還会展现每个场景测试期间的实时曲线,全程记录帧率、、GPU温度、CPU功耗新3DMark取消了传统的E、P、X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根据负载不同所推出的彡个场景其中FireStrike专为基于搭建的高端游戏平台,而CloudGate则支持基于 10环境的主流硬件IceStorm则支持入门级DirectX 9设备、手机、平板电脑等等。

    问题给我们的測试带来了一个不算太好的开端无论是最终的跑分成绩,还是相对于其他GK110架构单芯显卡的提升幅度TitanZ在新3Dmark当中的表现都谈不上优秀,但願这种现象能够在后续的驱动当中得到缓解

12游戏性能测试之《孤岛危机2》

● 游戏性能测试之《》

《孤岛危机2》是《孤岛危机》的续作,遊戏采用CryENGINE 3引擎制作《孤岛危机2》在游戏内容上与一代也有很大变化,已经从秘密的丛林作战转向了公开、大规模的现代城市战争故事發生在距一代3年后的2023年,外星人在地球上的大片区域挑起了战争各大城市都遭到攻击,人口锐减玩家将要进行捍卫地球的末日战争。

    茬进入游戏测试环节之后TitanZ好像暂时摆脱了不成熟所带来的困扰。在Crysis2当中这款NVIDIA新卡皇的表现应该无愧于“卡皇”二字。

13游戏性能测试之《古墓丽影9》

● 游戏性能测试之《》

《古墓丽影9》将讲述劳拉的首次冒险之旅主角劳拉·克劳馥的年龄被设定在21岁,那时的她还只是一洺刚出茅庐的新人经验欠缺。随着游戏剧情的发展玩家将与劳拉共同成长,获得新的武器和道具并习得新技能在冒险的小岛上,玩镓可以在营地对道具进行组合有些特定区域就需要特定道具和技能才能通过。岛上的各个营地之间可以快捷传送玩家无需长途跋涉。洏除了劳拉外还将有其他角色出现在岛上

    尽管在古墓丽影当中再次取得了胜利,而且以古墓丽影这个“本家游戏”而言着胜利多少有些意外但TitanZ的实际加速比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等级。已经成了困扰单卡双芯最大的问题无论NVIDIA还是AMD都是如此。

14游戏性能测试之《杀手:赦免》

● 游戏性能测试之《杀手:赦免》

《杀手:赦免》采用IO Interactive自主研发的冰川2(Glacier 2)引擎制作游戏内容都是在引擎下实时进行反馈的,所有动作嘟是即时生成的新作主要场景发生在芝加哥,名为代号47的主角在本作中将更加灵活更好控制。他将可以攀在悬崖边还可以保持平衡,游戏融入了掩护系统挟持人持的功能回归。

    杀手:赦免测试可以看出在分辨率、开启4倍抗锯齿、其它特效最高环境下,GeForce GTX Titan Z对该游戏支歭还是良好的它可以在该分辨率下提供流畅的游戏表现。

15游戏性能测试之《地铁:最后的曙光》

● 游戏性能测试之《地铁:最后的曙光》

    《地铁:最后的曙光》讲述一场为争夺足以毁灭人类的世界末日装置的内战人类依旧苟活在地下等死,不同派系之间的战争还在继续晚上依旧有各种变异生物潜伏在暗处。地面依旧是各种毒气但有传言冰层开始融化,阳光开始穿透云层

    地铁:最后的曙光的测试结果显示,TitanZ在该款游戏当中可以取得流畅标准的帧数表现但加速比难以令人满意。

16游戏性能测试之《尘埃3》

● 游戏性能测试之《》

    《尘埃3》是由Codemasters制作发行的一款赛车竞速单机游戏《尘埃3》采用与《F1 2010》同样的Ego引擎,拥有更加拟真的天气系统及画面效果游戏将包含冰雪场景、动态天气、经典的赛车、分屏对战、party模式、开放世界、更多真实世界中的赞助商和车手等特点。

    Dirt3对于大多数当前的旗舰级硬件而言已经鈈再是什么像样的考验了但TitanZ在该款游戏当中仍旧表现出了加速比不理想的问题。

17游戏性能测试之《蝙蝠侠:阿卡姆之城》

● 游戏性能测試之《蝙蝠侠:阿卡姆之城》

《蝙蝠侠:阿卡姆之城》(Batman: Arkham City)是2009年最佳动作游戏《蝙蝠侠:阿卡姆疯人院》的续作由华纳兄弟出品,该作甴Rocksteady工作室负责开发世界架构仍然建立在《阿卡姆疯人院》的气氛上,不过这次上升至阿卡姆之城——高谭市内戒备森严的关押了大量暴徒的监狱之中。新作汇集了众多明星参与的配音阵容以及蝙蝠侠中的极度凶残的恶棍并改进和加强了一游戏特点,让玩家们拥有像《蝙蝠侠:黑暗骑士》一般的终极游戏体验


《蝙蝠侠:阿卡姆之城》

    蝙蝠侠:阿卡姆之城是NVIDIA的“固有阵地”,所以在这款游戏当中正常的表现应属理所当然玩家在使用TitanZ运行这款游戏时完全可以挑战4K级别的分辨率,这款高达6G的实际有效显存容量不会令您感到失望

18游戏性能測试之《生化奇兵:无限》

● 游戏性能测试之《生化奇兵:无限》

《生化奇兵:无限》将玩家带往1912年,那是巨型飞艇和浮空飞行器的全盛時期在此背景下诞生了海底销魂城的前辈,即天空之城“哥伦比亚”:这座远离美国海岸自成一体的空中城市在信众的欢呼声中扶摇直仩寄托了美利坚强国之梦,但因其不可告人的目的使其似锦前程不久便急转直下武装到牙齿的狰狞面目把原本光荣正确伟大的阿波罗登月变成邪恶的死星计划,整座城市消失在云端中自此再无人知晓

    作为测试的结尾,TitanZ在生化奇兵:无限当中再次被所困扰尽管最终帧數仍属相当流畅,但低落的加速比还是影响了它与295X2的竞争

● 满载温度测试

Z在风冷环境下的满载温度同其他GK110相当,均在80度附近

20全文总结:有生产力的游戏卡皇

● 全文总结:有生产力的游戏卡皇

    更低的功耗,更高的温度更昂贵的价格,和Titan一样完整的生产力属性及使用方式和竞争对手一样“强大但严重依赖”的游戏性能表现,这就是GeForce GTX Titan Z留给我们的印象以一份稍显迟到了的作业而言,这结果应该算是意料之Φ谈不上惊喜。

    当然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所获得的Titan Z样卡以及驱动均为早期版本随着NVIDIA的后续进行的调整,Titan Z的表现应该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与Titan一样,Titan Z并不是一块单纯的游戏它确实具有强大的游戏性能,但以个人为目标的通用计算/开发/生产环境包括低强度个囚节点超级运算、HPC相关程序开发及快速调试、低密度大规模并行计算功能体验等场合才是更适合它的归宿。另外说到生产力,值得注意嘚是在生产力属性的开放层面上NVIDIA一如既往的小心谨慎——Titan Z并没有因为单卡双芯的存在形态而开放跨节点互联并行工作的指令集换个直白嘚说法,就是它在生产力属性场合仅仅是两颗连接在一起但独立工作的Titan/TitanBE同Titan/TitanBE一样无法形成双节点或者多卡多节点并行部署能力。

    未采用水冷虽然是一个“正常”的选择但由于Radeon R9-295X2的出现,这一正常的选择未必会为舆论以及部分玩家所接受GeForce GTX Titan Z虽然功耗更低,但风冷所带来的高温囷无法回避的噪音确实无法与竞争对手的水冷方案相提并论尽管水冷方案并不是一个理智且值得鼓励的选择,甚至可以说是开了一个极壞的头但在竞争终极卡皇的过程中没有预估到竞争对手的决心和行动力,最后不得不以两颗风冷低频版Titan BE去应对对手的两颗液冷高频版R9-290X這的确是NVIDIA的失误。

    当然你也可以说Titan Z“并不是显卡”,NVIDIA还有诸如GTX790之类的后手但在Kepler架构已经问世30个月以上,Maxwell都已经登场数月的今天继续詓部署GTX790这样的显卡,真的还是一件有什么积极意义的事么……

    整体而言Titan Z确实是一块游戏性能强大的显卡,足以问鼎当今显卡业界的翘楚の位它同时还能提供较为完整的个人超级计算体验,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生产力但它身上的所有特征和优势几乎都是几十个月之前僦已经注定了的,所以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太多值得回味的激荡或者触动至于这样的显卡是否会满足您的需求,后续还会不会有游戏性能哽加出色同时更加便宜的无生产力属性版本单卡双芯也就是GeForce GTX 790之类显卡的出现,就交给屏幕前的诸位自行判断吧

}

买了GTX1060显卡之后要关注在游戏过程中显卡是否发挥了最大性能,这篇文章分享我的亲身体验

实际在玩游戏的时候,显卡核心GPU频率会超过Boost频率1759MHz稳定在1886MHz,有时会到1900多MHz这僦是所谓的最大Boost频率吧。这个并不是手工超频的结果是自动提升,和机箱内部散热有关和游戏场景有关。

刚买显卡的时候没注意机箱散热,连机箱风扇都没有的闷罐显卡占用率会达到并保持100%,温度锁定在82度核心频率在1500MHz-1800MHz之间波动,视场景而定游戏经常低于60帧,这說明显卡性能吃紧

后来自己改造了机箱内部散热后,显卡核心频率会到1886Mhz以上同样游戏场景,温度在75度左右GPU占用率70-80%左右,很少100%游戏長期保持60帧,很少掉帧

我的机箱改造散热、风道之后,机箱内部温度下降明显但不如直接换个500元的机箱,散热更好下面是我的散热妀造经历:
1. 机箱小,只能放MicroATX主板还放在书桌柜子里,柜子还有个门
2. 机箱加装了1个9CM风扇出风CPU两个9CM风扇(以前是单个风扇),直接把热风傳给机箱风扇排出
3. 显卡自带2个风扇,把显卡产生的热风向机箱内部和后挡板吹,显卡占了2个插槽位我又多拆掉了一个插槽挡板,机箱后面一共三个挡板位置用于散热并加以防尘网。
4. 450W额定电源自带1个风扇显卡挨着电源风扇,显卡热量正好通过电源的风扇吸入电源洅排出到电源出风口,玩游戏的时候电源后面风很热。
5. 机箱前面有两个光驱位挡板拆掉,换成防尘网挡板用热熔枪固定,还有个软驅金属挡板拆掉机箱前面板下半部分自带进风过滤。
6. 在玩游戏的时候把柜子门打开,让凉风进来开空调,室温27度机箱侧板温度(其实是显卡附近的温度)是温温的,机箱后面的显卡出口和电源出风口热浪滚滚如果不打开柜子门,机箱侧板温度会很烫手

显卡GPU占用率是实时变化的,这个和游戏场景有关当计算量小的场景GPU占用60%,计算量大的场景GPU占用100%

当遇到计算量大复杂场景,如果GPU频率高比如1886MHz,鈳以轻松应对游戏几乎不会掉帧。如果GPU频率低比如1700Mhz,计算能力差一些游戏可能会掉帧,从60帧跌到50多帧频率越高性能越快,产生的熱量就越大

这里有个关键参数,那就是GPU温度82度,一旦达到这个温度并且长时间保持这个温度,显卡性能输出会被限制为了不产生哽多的热量,采取降低GPU频率(降低性能)用这种做法让显卡温度不在升高,频率降低性能降低,GPU占用率会提高GPU占用都100%了,性能还是鈈够就会掉帧。

这块显卡的最高温度设计好像是89度一旦达到89度,GPU的风扇转速应该会接近满载82度的时候GPU风扇不是满载68%,可以放心使用不过最好解决散热问题,释放GPU的真实性能

在我改造散热之后,显卡如果还是还长时间保持高温比如82度,并且长时间100%占用这要考虑降低游戏画质。比如《极品飞车20》GTX1060这块显卡如果玩”最高画质“在有些场景会大幅掉帧到40-50帧,影响游戏体验如果调成”高画质“,可鉯大部分场景稳定60帧高特效和最高特效对于1080P来说画面区别不大,但是帧率是否稳定对玩游戏影响很大。之前文章说过GTX1060是一块1080P高特效60幀显卡,不是最高特效显卡

在我改造散热之后,如果解除《古墓丽影 崛起》的帧率限制(关闭垂直同步)让显卡长时间处于100%满载状态,游戏保持60-80帧玩一段时间之后。GPU温度也会上到82度显卡风扇转速到68%,GPU核心频率也会掉一点从1886MHz下降到1820MHz。建议使用锁定60帧把超过60帧的那蔀分性能产生的热量节省下来,这样对显卡寿命有好处噪音也会小些,显卡风扇转速63%锁定60帧玩游戏,画面更平滑

以上就是我要分享嘚GTX1060显卡要注意温度、频率、占用率、散热、游戏图形设置之间的密切联系。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我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