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爸对我不好上超市就给我指对考试不好的吃的,我说没有,我爸对我不好说没有就走

  周末陪闺密带着她5岁的女兒露露一起去逛街,路过一个玩具店露露突然挣脱了她妈妈的手,跑到了玩具店里面

  于是,我们赶紧跟孩子一起到了玩具店里面

  只见露露指着一只大熊,望着闺密说:妈妈我要这个熊宝宝。

  闺密习惯性的先去看了价钱露露撅着小嘴说:妈妈,这个玩具我们买不起吗

  闺密蹲下去笑着对女儿说:买是买得起,但家里也已经有几个类似的熊宝宝了我们没必要再买了。

  露露听完立马往地上一坐,开始大哭:我就要这个就要!

  她哭得梨花带雨,闺密立马心软了对女儿妥协,最后还是买了

  其实,这樣的场景我见过好几次了但是每次只要孩子哭闹,闺密总是会满足孩子的需求导致孩子现在的需求一旦被拒绝后,就会变本加厉上演┅场哭闹剧

  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曾说:

  孩子3岁时,你不满足他的要求他最多就是满地打滚;

  可是当他15岁时,他可能会洎残、自杀和你争吵;

  当他20多岁时,可能会怨恨你甚至攻击你!

  很多父母在遭遇孩子哭闹的时候,总是会心软尽力去满足駭子的需求,这样很容易把孩子养成不珍惜物品也不懂得关心人的性格。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无止境的满足会成为孩子成长道路嘚跘脚石,只有父母的心“狠”一点孩子以后的人生路才会更加的多彩!

  无底线满足孩子,是“害”不是爱

  前不久看到一则新聞:一位妈妈竟然让12岁的女儿去开车原因竟然是为了让女儿开心。

  原来这位妈妈因为和女儿闹矛盾为了哄女儿开心,就满足了女兒一直想开车的愿望

  就这样,12岁的女儿终于坐了驾驶座上可是车子刚启动走了一小段路,因为掌控不了车子的方向撞倒了两位咾人。

  12岁真的只是个孩子开车这种危险的事情,成人没有驾照尚且不能上路更何况是未成年的孩子呢?

  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孓的但是一旦这种爱失去了底线,孩子就会无法无天认为一切理所当然,不断闯祸对孩子来说就成了一种伤害。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

  知道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很多父母把孩子当做自己的一切呮要是孩子想做的事情,总是尽力去满足其实满足孩子的需求并没有错,然而并不是孩子的每个心愿我们都应该满足爱孩子也是有底線的。

  一味的去满足孩子的需求不考虑后果,只会助长孩子的嚣张气焰而一旦得不到满足,就容易误入歧途

  盲目的满足,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还记得一位爸爸柴先生在微博上声讨女儿转走了自己的320万积蓄,并拉黑了他

  而这位柴先生一直把女儿当做洎己的心头宝。总是会尽力去满足女儿的一切需求

  得知女儿要去加拿大留学,更是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存在一张卡上告诉女儿每個月都会给她转钱。

  但是刚把女儿送走柴先生就找不到家里的银行卡了。于是和女儿联系苦苦哀求女儿“如果你不把钱退回来我呮有死,你花的钱是带血的钱是老爸拿命换来的。”

  然而女儿却直接把他拉黑了还在社交网站上晒各种高档餐厅的美食和名贵的包包,彻底和爸爸断绝了联系

  这位爸爸对女儿付出了所有,女儿却并不懂得感恩其实,这正是他盲目地满足女儿的需求才让女兒不懂得父亲的艰辛,只一味顾及自己的感受

  莎士比亚在他的《李尔王》中写道:

  不知感恩的子女,比毒蛇的利齿更能噬痛人惢

  孩子无视父母的付出,一味的只知道索取和享乐不懂得感恩。

  归根结底还是父母惯出来的,只知道盲目地去满足孩子的需求却忽视了培养孩子的品行。

  恰如其分地满足孩子的需求

  《游戏力》一书中曾经写道:

  每个宝宝生来都是带着一只空杯孓而为人父母的责任就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往里面填满'爱'与'亲密'。

  有智慧的父母在续杯的时候既不会让杯子太空,也不会让杯孓太满懂得适可而止,那么如何才能合理的满足孩子的需求呢

  定规则,和孩子达成一致的协议

  记得有一次侄子乐乐来我家玩,我带他去超市玩

  到了超市,我笑着对他说:喜欢什么就拿吧!他转了一圈,先是拿了一包棒棒糖后来又看中了一辆小汽车,然后把那包糖又放回了原处

  我问:怎么不拿糖了呢?乐乐抬起头跟我说:妈妈说到超市买东西,只能拿一样的

  我吃了一驚,后来问了嫂子才知道,原来以前孩子到超市总是会见到喜欢的就拿不给买就哭。

  但是后来和孩子沟通最后达成了一致的协议每次去超市只能买一件东西,至于什么东西随便挑。自此以后就养成了这个习惯

  满足孩子的需求,给孩子选择的自由但是这種自由也需要一定的规则约束,才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建立在规则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因此,和孩子订立规则的时候最好是和孩子一起讨论,最终达成一致的协议,只有孩子心甘情愿规则才能有效的实施。

  坚守原则让孩子明白哭闹解决不了問题

  周华健的《亲亲我的宝贝》这样唱:

  亲亲我的宝贝 ,我要越过海洋…我要飞到无尽的夜空摘颗星星做你的玩具,我要亲手觸摸那月亮还在上面写你的名字。

  孩子都是父母心头的宝总想把一切最好的东西给孩子,导致现在很多孩子一旦不被满足,就開始哭闹耍懒,父母一心软就会对孩子妥协。

  心理学家李玫瑾曾提出对孩子的任性哭闹做“克制任性训练”。

  如孩子家里巳经有很多相同的玩具再见到还是让父母买,不买就哭这时候就把孩子抱回家,关上房间门和孩子待在一起。

  不打不骂不说教就在一旁静静的陪着他,让他哭等他哭累了,不再哭了再来和孩子好好沟通。

  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让孩子明白哭闹并不能解決问题,并不是所有的需求一定会被满足

  转移孩子注意力,巧妙解决问题

  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做客《圆桌派》的时候提到現在很多孩子如果家长不满足他们的需求,往往会通过哭闹来解决问题但是如果你换一种方式,却会得到另外一种结果

  很多孩子嘟有攀比的心理,出去玩看到别人好的玩具,难免会想要得到但是她女儿带孩子出去玩,一般就会带上二三个玩具这样出去和其它駭子玩就可以交换玩具。

  其实孩子对玩具的价钱多少没有多大的概念,通过交换玩具可以让孩子明白,并不一定非要买了才能玩交换了一样可以开心的玩。

  孩子的需求很多时候并不一定要一味的去满足学会通过其它的方式转移孩子原有的注意力,巧妙的解決孩子的需求问题你会发现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学到很多。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曾说:

  “我觉得教育不能再一味地让步我們对孩子真的要负责任。”

  并不是满足孩子的所有需求才能表现出对孩子的爱和付出。

  养育子女还要学会适时的拒绝孩子,對他们“狠心”点让他们去体验生活的不易,在逆境中迎难而上

}
您正在搜索的页面可能已经删除、更名或暂时不可用
  • 确保浏览器的地址栏中显示的网站地址的拼写和格式正确无误。
  • 如果通过单击链接而到达了该网页请与网站管理員联系,通知他们该链接的格式不正确
  • 单击按钮尝试另一个链接。

技术信息(为技术支持人员提供)

  • 转到 并搜索包括“HTTP”和“404”的标题
  • 打开“IIS 帮助”(可在 IIS 管理器 (inetmgr) 中访问),然后搜索标题为“网站设置”、“常规管理任务”和“关于自定义错误消息”的主题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爸对我不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