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谐音词语谐音有哪些

2012年 2月 长 治 学 院 学 报 Feb.2012 第29卷 第 1期 Joum~ ofChangzhiUnivers Vo1.29,No.1 山西民俗事项中的方言谐音谐音词语 史素芬 (长治学院 中文系山西 长治 046011) 摘 要:方言谐音是地域文化的语言载体。民俗作为一种地域攵化和方言谐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方言谐音是 反映民俗的一面镜子。文章以山西民俗为例考察了谐音现象在民俗事项中的反映,从侧面揭示了人们重 和谐、盼富贵、祈平安、求吉祥的传统文化价值观 关键词:方言谐音;民俗 ;谐音 中图分类号:H172.2 文献标识码:A 攵章编号:1673——0015—03 通红,久久不息的 “旺火”以表达人们对家业兴旺, 引言 日子红火大吉大利的美好企盼。在燃旺火时人们 方言谐喑是一种地域文化最外在的标记,同时又是 手里拿着柏树枝嘴里不时地说着 :“我们发柴呀, 这种文化最底层的蕴涵它沉淀着这一群體的文化 我们发柴呀”。方言谐音中 “柴”“财”同音“发柴”就是 传统、生活习俗、人情世故等人文因素,也敏感地折 “发财” 射著群体成员现时的社会心态、文化观点和生活方 背背猴和马上猴 这是两种传统的民间玩具, 式的变化[1]民俗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和方言谐喑有着密 在今平遥明清一条街上以及其它一些旅游点上常 切的关系因此我们说,方言谐音是反映民俗的一面镜 可以见到这种民间工艺品一只猴子背着另外一只 子,是民俗文化的语言载体在众多的民俗风情中, 猴子就是背背猴,谐音 “辈辈侯”即 “辈辈封侯”的 有┅种是用方言谐音谐音为语言表现形式的,即所谓民 意思;猴子骑在马身上 就是马上猴,谐音 “马上封 俗吉利话方言谐音中存在的大量的同音词、近音词 ,构 侯”封侯即做官,在儒家思想和封建意识的长期主 成了谐音民俗的语言学基础而不同地域居民的物 导下 ,汉囻族 “官本位”观念根深蒂固追求功名是 质、文化生活以及心理、行为习惯 ,则孕育出了形形 旧时文人和平民普遍认同的一种价值观和悝想境 色色、丰富多彩的谐音民俗 界。所以与 “侯”谐音的猴子,便成了满足人们企盼 本文以山西民俗为例考察了谐音现象在民俗 功名心理需求的特定吉祥物闭。 事项中的反映从而从侧面来揭示人们传统的文化 枣糕 腊月二十三,俗称 “小年”是送灶王爷 价值观。 仩天的日子在山西好多地方要在这一天 ,在灶王 神像面前供献上枣糕 “枣”谐音 “早”,“糕”谐音 一 、谐音求吉 “高”意思是请灶王爷 早“早高升”。“糕”在山西是 山西人民自古以来就重视追求幸福、美满、平 一 种很吉祥的食物,黍米枣糕、白面炸糕、江米或黃 安 、吉祥的生活这些渗透在人们心灵深处的价值 米黏糕等,都因其谐音 “高”而普遍应用于各种喜庆 观念往往通过一些谐音吉祥物體现出来。 事项中而晋北的黄米糕,更因其应用广泛而具有 旺火 “旺火”是过春节时家家户户在门前燃 独特的文化内涵3[】。 烧的火堆过大年 ,燃旺火求吉利的习俗,通行于 石榴 石榴是山西传统婚嫁习俗中常用的吉 山西各地在辞旧迎新 ,万象复苏之际燃烧起光焰 祥物。由于 “石”与 “实”谐音 “榴”与 “留”谐音 ,因 收稿 日期:2011—11—18 作者简介:史素芬(1959一 )女,山西武乡人教授,主要从事现代漢语和汉语方言谐音学的教学与研究

}

多谐音字是汉语的一个重要特点这就使原本不相干的一些字词被赋予了或吉或凶的意义,随之就产生了相关的禁忌 

随着时代的发展,禁忌谐音使用反倒频繁这是一種有趣的文化现象。

旧时的元宵节福建等地有妇女摸城门钉的习俗“钉”与男丁的“丁”谐音,据此便认为摸了后能生男孩新娘出嫁,嫁妆里放入枣子、花生、桂圆、瓜子这四种东西各取一字,或谐音、或同音同字寓意为“早生贵子”。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谈到自己初入私塾的印象其中的一项礼仪是要对着墙上的一副梅花鹿图画行礼。“鹿”与“禄”谐音这幅画寄寓着对学童们今後当官食俸禄的祝愿。这类希冀吉祥的图还有“蝠”与“福”谐音的蝙蝠图瓶、笙、三戟组成的平升三级图,等等至今人们的礼尚往來还有不能送钟的潜规则,因为“钟”与“终”谐音吃梨子不能切开来分吃,“分梨”谐音“分离”

宋人方元修与几位朋友相约以彼此姓为韵赋诗,一位朋友以方之姓入诗:“共约城南方”几天后有人又提到这几首诗,而原诗句的“约”过于潦草被误认做“钓”,詩句就成了“共钓城南方”“钓”、“吊”同音,很不吉利方元修听了老大不愉快。事有凑巧几天后,方元修的父亲得暴病而亡數月后母亲也逝去,正应了“共吊”之语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民间尤其重视正月是一年的开始,尤其是正月初┅是新年的第一天,人们都冀盼着在新的一年里有个好的运气从第一天起就要约束自 己的言语行为,有一个好的开端因而正月里尤其是初一忌讳就多一些。晋南正月初一或初二要从外面挑水进门意即添财,并且不能往外到水“水”[fu]在晋 南方言谐音中谐音“福”。夶同正月初一忌讳吃鸡“鸡”谐音“饥”,怕一年没有好日子闻喜正月里忌喝米汤,当地熬到粘稠的米汤称之为“熬软[van] 了”当地方訁谐音“软”、“烦”同音,怕喝了米汤一年中口罗里口罗嗦、婆婆妈妈,办事不利 索 

中国过年有一个民间传统。说正月不能剃头囸月剃头死舅舅。民国时的《掖县志》卷二《风俗》里有这么一段记载:“闻诸乡老谈前清下剃发之诏于顺治四年正月实行明朝体制一變,民间以剃发之故思及旧君故曰‘思旧’。相沿既久遂误作‘死舅’。”所以这事的起源很明白:满清入关强行要求汉民剃发留辮。汉民心怀故国于是在正月相约都不剃头,以示不忘旧君称为思旧。因为谐音变化思旧成了死舅,死舅又倒回去反成了不剃头嘚一个理由。由此可见正月剃头这事,打头里起跟舅舅一点关系也没有纯粹是民间附会谐音罢了。

过节不许摔坏东西万一摔了就赶緊说:“碎(岁)碎(岁)平安。”这是提醒人们应小心翼翼、以求吉利

外甥禁忌在舅家剃头,会“妨舅”舅与旧谐音,“旧”又指咾人

眉毛忌说“倒了”,因“眉”字谐音“霉”字恐其成为谶语。

“送祝米”忌讳在中旬因十与死谐音,故避之

桌上摆碗筷,不鈳把一双筷子分摆在饭碗的两边这意味着筷(快)分开。

吃梨时忌两人分吃避谐音“分离”。

民间做寿衣时材料忌用缎子恐有“断(缎)子绝孙”之虞。

生意人平常忌说“牙”牙与衙门之衙谐音,言及恐吃官司

生意人忌说“塔”,谐音塌恐说凶即凶,生意塌了莋不成

妓行忌讳说“灯”,惟恐与嫖客弄蹬了再无人来嫖宿。

忌送人剪刀、雨伞“伞”字则与“散”字谐音。

忌以钟送人因“钟”和“终”方言谐音谐音。

行船忌讳说“翻”、“沉”、“破”、“倒”等字眼

忌种桑树,俗传桑树属“伤心”树桑与丧谐音,留不住后代住宅建房。我国北方地区房梁一般喜用榆木,而忌用桑木、桃木、椴木等因为“榆”谐“余”,榆梁即“余粮”而“丧(桑)”、“逃(桃)”“段(椴)”都不吉利。

避讳为中国特有之风俗.其俗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其历史垂二千年。避讳学是由漢语特点、尤其语音特点与伦理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从避讳波及的空间范围讲,有公讳即全社会都要遵守的避讳,如圣人名讳、帝王名諱等;有私讳如家讳、个人私讳等。从语言学观念看避讳可分四类,分别举例分析

第一类是避开与应讳字(词)相同的字词,是避讳学Φ最重要的项目

杭州市有一交通枢纽名“武林门”,“武”字原作“虎”《警世通言》卷二十三:“南北两山,多生虎豹名为虎林。后因虎宇犯了唐高祖之祖父御讳改名武林。”此因公讳而改名淮南王刘安著《淮南子》,因父讳“长”故该书凡言“长”均用同義词“修”替换;司马迁父讳“谈”,《史记》宦官赵谈作“赵同”;范哗父讳“泰”《后汉书》郭泰作“郭太”。以上是私讳

    第二類是避同音词。古代有踞娥奔月的神话婉娥在《淮南子?览其训》中本作“炬娥”,后因避汉文帝刘恒名讳改为“常娥”后类化作“燥娥”。也有人认为古本作“恒娥”避”恒”改为“垣”,则是避同字不避同音汉宣帝名询,改战国时“苟卿”为“孙卿”此是公諱。唐李翱祖父讳“楚金”为文皆以“今”为“兹”,因“金”谐音“今”此为私讳。

第三是避语音相近的“嫌讳”“嫌”是涉嫌。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二:“太祖庙讳匡风语讹近香印(香印是多种香料制成的香),故今世卖香印者不敢斥呼鸣锣而已。仁宗庙諱帧语讹近蒸,今内庭上下皆呼蒸饼为炊饼亦此类。”此为公讳《颜氏家训?风操》:“刘蹈缓绥兄弟,井为名器其父名昭,一苼不为照字唯依《尔雅》火傍作召尔。”“昭”平声“照”去声,音近也进讳此为私讳。

第四是避词义相关的词冯梦龙《智囊全集》校点者说:“该书入清后因避帝讳改了一些宇,一种是蛮、夷、狄、戎、羌、胡、番、酋、靶子等民族讳.……”清朝是少数民族叺主中原,原汉人称少数民族的词汇因词义相关而忌讳。帝王的生理缺陷有时也须避讳《管锥编》第二册787页:“《魏书?匈奴刘聪等》)记将生既炒其目,所讳者、不足不具‘少,、‘无’、‘缺’、‘伤’、‘残’、‘毁’、‘偏’、‘只’之言皆不得道”。此为公讳鲁迅《阿Q正传?优胜记略》:“因为他讳说‘颧,以及一切近于‘赖’的音后来报而广之,‘光’也讳‘亮’也讳,再后来連‘灯“烛’都讳了。”此为私讳

《齐东野语?避讳》:“国朝刘温安,父名乐终身不听丝竹.不游高伍。徐绩父名石平生不用石器,遇石不践遇桥则令人负之而过。此皆避讳不近人情者也”父讳“乐”而不听音乐,此为“乐”字一词多义联想;“不游篙侵”洇其为“五岳”名山,“岳”与“乐”谐音是一音多词联想;此皆小题大作之举。唐代大诗人李贺因父讳“晋肃”被作为不取进士的悝由,韩愈作《讳辨》批判此风说:“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厂可谓一语中的。

禁忌语是一种语言回避现象在汉语中,各方言谐音使鼡的禁忌语有所不同反映次文化和地域心理状态的差异。 

例如北京口语中忌讳说「蛋」和「球」,所以像这几个词都是北京话的特有說法:「鸡子儿」(鸡蛋)、「摊黄菜」(炒鸡蛋)、「木樨汤」(蛋汤);「球」则经常用作骂人的话因此北京一带的人名和招牌都佷少用「球」字。但上海话却不避「蛋」字而忌用「卵」字;粤语地区不避讳「球」字,故人名经常可见「球」商业上像「球记饼家」之类的招牌随处可见。

语词避讳有两类一类是意义(形象)不好,需要回避如许多地方忌「虎」,温州话遇「虎」字改称「大猫」

一类是语音造成与某个音节同音,引起不好的联想也要回避,如长沙话将「腐乳」称为「猫乳」将府正街叫做「猫正街」,因为「腐」、「府」与「虎」同音当然还是基于方言谐音心理要避「虎」。

数字4谐音“死”许多人便避之唯恐不及,至今买房的楼层、门牌號码、电话号码、车牌号码都还要极力避免在粤语中8与“发”谐音,发财是人心所望于是8就成为吉利的数字,特别受到人们的追捧

諧音迷信也有行业特点,例如有陈姓客人乘船就要受点委曲不能叫他的姓,因为陈与“沉”谐音船上也不能说“帆”,因为与“翻”諧音店铺则忌送茉莉花,因为“茉莉”谐音“没利”

不同方言谐音区的人对字的发音不一样,忌讳也有所不同9是个吉利的数字,9988就昰长久发;但是在闽南话中9与“狗”同音便招致讲该方言谐音者的厌恶。

有些人自报岁数24谐音“儿死”,74谐音“妻死”那就多报或尐报一岁,将不吉利的数字躲开

文字不过是表音、表意的符号。我们的祖先在发明某个字的读音时并未与吉利与否挂上钩可是极富想潒力的后人却偏要生拉硬拽在一起。其实同样的谐音字既可赋予其消极意义也可赋予吉利义。重庆的一对青年恋爱1314天后结婚并在一只龜背上刻上“1314”字样,取谐音“一生一世”的意思那令人望而生畏的“4”被赋予了吉祥无比的意义,这真正是“赵贵能贵之赵贵能轻の”。

山西民间最忌讳的数字是“四”和“七”其次是“九”。 

忌“四”和“七”是因为“四”谐音“死”“七”谐音“气”,所以无论电话号码、 车牌号码、门牌号码或其他号码的尾数都忌用“四”和“七”。结婚嫁娶开业庆典,聚会搬 迁甚至外出办事都避开陰历逢“四”和“七”的日子,以避免发生意外或生气 

忌“九”主要是年龄中包含的“九”,有“明九”和“暗九”之分“明九”指㈣十九岁 以上含有“九”的年龄,如四十九、五十九、六十九等;“暗九”指三十六岁以上含有九的倍数的年龄如三十六、四十五、五┿四等。山西民间有“明九好防暗九难躲”,“四九三十六不死掉块肉”等说法。据说“明九”和“暗九”的年龄都是人生中的“殉头年”(坎 坷年),到了这一年要系红裤带,穿红背心、红裤衩以避邪保命不能随意外出或干有风险的 事。民间为什么要忌“九”呢?说法不同其中谐音联想是一个主要原因。如“三十六”谐音“山上溜”(死亡入穴之意)“四十五”谐音“死是吾(我)”,“五十四”谐音“吾是死” “四十九”谐音“死上柩”(“柩”指灵柩、棺材),“五十九”谐音“吾上柩”等人们为 了避免说含有“九”的年龄,不是说夶一岁便是说小一岁。如“四十九”说成“小五十” “四十五”说成“四十四”或“四十六”等。

柳林一带的老人忌讳说六十六岁洇“六六”谐音 “溜溜”,当地方言谐音是“往坡下溜”之意预示着人生要走下坡路。

还有一个无论乡村还是城市人们都忌讳的数字——“二百五”。不管干什么事情人们都忌讳涉及这个数字,总要想 办法绕开即使是给钱,都要多给十元(260 元)吃点亏都乐意。 据说旧時一封银子是五百两 二百五十两就是半封,“半封”谐音“半疯”北方人一般把那些不明事理、办事没准、做事 莽撞的人称做“二百伍”。(《山西民间的谐音禁忌》)

祈福文字不过是表音、表意的符号我们的祖先在发明某个字的读音时并未与吉利与否挂上钩,可是極富想像力的后人却偏要生拉硬拽在一起其实,同样的谐音字既可赋予其消极意义也可赋予吉利义重庆的一对青年恋爱1314天后结婚,并茬一只龟背上刻上“1314”字样取谐音“一生一世”的意思。那令人望而生畏的“4”被赋予了吉祥无比的意义这真正是“赵贵能贵之,赵貴能轻之”

有了不吉利的字眼便成为忌讳,偏偏世上有些事与物是绕不过去的于是就有人寻找替代字或方法以消除其不利因索。我们忝天使用的筷子古代叫“箸”或“筯”后有人认为“箸”和“住”音相近,“住”有停止、慢的意思是恶字,应换以美字遂以住的反义词“快”再加上“子”相称。筷子多为竹子制成因此在“快”字的上边加上竹字头。自此筷子即被视为吉祥物新婚夫妇更是对筷孓祈求祷告,盼望降福于彼因为筷子谐音快生贵子。

早在先秦时期谐音迷信就见之于典籍了刘瑞明在《民俗对胎儿性别的测试》(载《文史知识》2003年第7期)一文中谈到《诗经》与《左传》中的有关记载:“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詩经?小雅?斯干》)这是用梦占卜生男还是生女“熊”谐音“雄”,指男性“蛇”音“折”(shé),从短少、欠缺义指无男阴,即为女性。《左传?庄公三年》言及:郑文公宫中的一个姬妾梦见有神人送她一束兰花,并说这兰花可使她生男孩使她地位高贵。后来果然苼下郑穆公

有谐音迷信现象的存在,也便有利用这种迷信而开生财之道者西晋时的王戎曾于梦中得到七枚桑椹。第二天他请一术士解梦,术士说:“椹桑子也。”“桑”谐音“丧”他将有丧子之痛。隋文帝杨坚未登基时曾梦见自己失去了左手醒来后心中老大不愉快。第二天以梦况请教于一老僧老僧惊喜地祝贺道:“无左手者,独拳也当为天子。”利用“拳”与“权”的谐音预言杨坚将独掌大权。唐人柳宗元一夜梦见柳树倒地犯了他姓氏的忌,即请一术士圆梦术士说:“柳生为柳树,死为柳木木者,牧也君当为柳州牧。”不久果真被任命为柳州太守当今脑筋活络的商家也在谐音迷信中觅得商机。不少地方高价出售吉利的电话、车牌号码赚了不尐的银子。成都电信局于2004年拍卖100个吉利电话号码其中的“”一连八个8,是最为吉利的也因此创下233万元的天价。

有人因谐音而受惠也便有人受害。清朝同治七年江苏人王国钧殿试后已稳居前三名。慈禧太后却认为名字不吉利“王国钧”——“忘国君”,这种目无君主之人岂能居于榜首于是王国钧的名次立即移至后列。乾隆年间一考生参加县里的秀才考试,遵父命在头巾里放入几只鸣蝉蝉在头仩鸣叫就是头鸣,与“头名”谐音自然就会头名到手。蝉在考试进行中放声鸣叫扰乱了考场秩序。考生被主考官赶出考场并在其试卷上题诗道:“头鸣不是这头名,皆因老父好功名秋蝉识鸣不识名,迷信兆头失功名”2003年,广西一青年租了“奔驰”、“桑塔纳”各┅辆迎娶新娘新娘家人认为这两辆车的头一个字合起来谐音为“奔丧”,是恶兆头必须调换喜车。新郎只有来回跑六七十里路回县城换了两辆“皇冠”才将新娘娶进家门。进入2008年又有报道说,长春一打工的裴姓女孩一年内七次被炒鱿鱼原因是“裴”与“赔”同音。当记者就此事采访一老板时老板的答复是:“开门做生意,谁不想讨吉利”逼得这女孩要改姓,但是父亲不答应派出所也说不合規定。这种迷信不仅个人受害也使社会、环境受害。发菜谐音“发财”因此特别受到发财心切者的青睐。这种菜偏偏又只生长在草原仩于是草原就遭了殃,被挖得千孔百疮加速了大片草原的沙漠化。

省港地区由于商业发达讲求吉利,所以广州话的禁忌语在各方言諧音中数量最多比如水上人家忌讳翻字,而帆字与它音近故要改称船艃(或作巾旁);空与凶同音,因而凡与空相关的都要用吉代替如吉屋(空房子)、得个吉(空空如也)。

所谓禁忌谐音就是平时讲话、写文章或做事情时、碰到一些禁忌的用字或词汇谐音的情况丅,要用与之不谐音的字或事情来取代

禁忌语在社会生活中占重要的位置。相爱双方不分吃一个梨意为不分离(梨)。“4”是个平常数字但却遭到了一些人的厌恶,只因“4”谐音“死”行业中也有许多谐音禁忌。如养蚕业中忌说“伸”字因为蚕只有死后才是伸直的。為忌“沉”字渔家把“盛饭”叫作“添饭,’;为忌“散”字称“伞”为“竖笠”。在广东、香港等粤方言谐音区店员不准在店内看書,因为“书”与“输”同音“舌”字在四川方言谐音里与“折”谐音,在广东话里与“蚀”谐音于是,“牛舌”、“猪舌”等在四〣话中叫做“牛招财”、“猪招财”在广东话中叫做“牛利”、“猪利”。 

  禁忌语大多是由谐音联想而产生出来的各地的禁忌语昰各地方言谐音的读音谐音联想出来的。在某方言谐音区是禁忌语在另一方言谐音区则不一定是。山西“四”与“死”同音“死”以忣与“死”相近的发音,如“4”、“14”等也都成了禁忌的对象人死了要避讳说“死”,上年纪的人死了阳泉人言之“驾了、老罢了”,晋城人、大同人言之“老了”吕梁人言之“老了、逝及了”等,小孩少亡或夭折在山西言之“没了、殁了或丢了”家人对长辈去世訁之“过世了,不在了老了,下世了”过年过节,更是忌讳说“死”买了死鱼死鸭,一定要说“文鱼文鸭”“文”是文静不动之意。手机号以及车牌号等也都对4惟恐避之不及另外,与“死”意义相近的词语也要避讳如“终”、“亡”、“丧”等。于是接新娘孓的车队里,忌讳用“奔驰”加“桑塔那”因为取其第一字即为“奔桑”,与“奔丧”谐音让人觉得不吉利。山西人送礼忌送“梨”、送“钟”因为“梨”与“离”、“钟”与“终”同音。“鸭”在山西由于与“押”、“压”谐音不被用作祭品

人们遇到不幸之事或鈈雅之语,往往用攘解性的“口彩”以便逢凶化吉。如喜庆日不小心打碎什物就连说“岁(碎)岁(碎)平安”,听到“啪、啪”破誶之声便说“岁(碎)岁(碎)发(啪)”;一旦失火,便说“火烧旺运”;办丧事发棺材送葬说成“发财(材)”。北京有些老胡哃的名称不太典雅吉利而今改为音近的名称。如臭皮胡同改为寿比胡同驴市胡同改为礼士胡同,鬼门关胡同改为贵人关胡同中国的“茉莉”花茶因与“没利”谐音,生意人多对其敬而远之后来商家另赐“莱莉”美名,方倍受亲睐

有了不吉利的字眼便成为忌讳,偏偏世上有些事与物是绕不过去的于是就有人寻找替代字或方法以消除其不利因索。我们天天使用的筷子古代叫“箸”或“筯”后有人認为“箸”和“住”音相近,“住”有停止、慢的意思是恶字,应换以美字遂以住的反义词“快”再加上“子”相称。筷子多为竹子淛成因此在“快”字的上边加上竹字头。自此筷子即被视为吉祥物新婚夫妇更是对筷子祈求祷告,盼望降福于彼因为筷子谐音快生貴子。袁世凯复辟称帝时将北京煤铺墙上的“元煤”二字通通涂掉,因为“元煤”与“袁没”谐音过年吃的元宵与“袁消”谐音,也┅律改为“汤圆”有些人自报岁数,24谐音“儿死”74谐音“妻死”,那就多报或少报一岁将不吉利的数字躲开。

比如上海话忌“鹅”,因为“鹅”与“我”音近弄不好“杀鹅”成了“杀我”,所以上海人把鹅叫做白乌龟

黑龙江家克山的淘金人连名字都有忌讳。姓吳、姓白的人进山淘金前先是改姓因为姓白的人进山是“白来了”,姓吴的又意味着“无”

而船家的忌讳语也很多,如忌“翻”、“沉”、“滞”、“住”、“搁浅”因此“帆”得叫“蓬”,“幡布”叫“抹布”或“云转布”“盛饭”得叫“装饭”、“添饭”。“箸”因为在不同的方言谐音中与“沉”、“滞”、“住”音近就变成了“筷子”。

生活中人们还用谐音来表示忌讳。船家吃饭时只说“添饭”“装饭”而不说“盛饭”;吃完鱼的一面要吃另一面时,不说“翻过来”而说“划过来”;船靠岸时只说“落篷”而不说“落帆”。因为“盛”与“沉”谐音“帆”与“翻”谐音,船家最忌讳的就是“翻”和“沉”家人朋友团聚吃梨时不分吃一个梨,因为“分梨”与“分离”谐音朋友之间绝不会送伞,因“伞”与“散”谐音

身自“治本于农”的民族,其避凶、趋吉的心理十分浓重谐喑成就了这种心理,成为顺应和满足这种心理的最有效的方法柳不结籽,谐“无子”对数字6和8的狂热喜欢和对4 、7的极力躲避,也是源於谐音艺术与汉民族传统心理的相连

一个名称往往有多个谐音字,你选择哪一个字完全听凭于个人的意愿,而用这一字去附会哪种意思也完全听凭于个人的意愿。就说“8”字吧它的谐音字既有“发”,也还有“罚”“爬”“888”所以说“发发发’,而不说“罚罚罚”“爬爬爬”“518”所以说“我要发”,而不说“我要罚”“我要爬”这不纯粹是一厢情愿的选择么?说起“发”,由“发”既可联想到“发达、发财、发家’也可联想到“发难、发配、发丧”,而眼下人们一窝蜂地只讲前者不讲后者,这也不纯粹是一厢情愿的选择么?洇此“谐音迷信”。说到底只不过是个人意愿的某种自我寄托和自我满足而已,其本质也是一种精神胜利法.

唐以前皇帝印皆称“玺” 因“玺”与“死”谐音 武则天认为不吉利忌谐音改“玺”为“宝”。“宝”字最早用于皇帝印始于武则天据史籍记载,武则天晚年忌讳“死”字因“玺”字和“死”字谐音,她厌恶“皇帝之玺”、“天子之玺”的称谓认为很不吉利,就下令改“玺”为“宝”武則天去世后,唐中宗继位他不满武则天20年前废了自己的太子身份,又将“宝”改为“玺”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后,觉得还是“宝”字好聽一点再次改“玺”为“宝”。从此以后“玺”称“宝”成为定制,历朝历代相沿不改

“折(蚀)本”是一件很不吉利的事。忌 讳“蚀”字与之谐音的“舌”也忌说。在各地方言谐音里把“舌”改为吉利字、吉利音 ——广东话把猪舌、牛舌改称猪痢”、“牛痢”; ——上海话把“舌”改说为“门腔”; ——北京话把“舌”改说为“口条儿”

“干”对商人而言,意味着没油水、钱 包干瘪 ? 粤语中把“干”称为“润”“豆腐干”改说“豆润”,与“干”谐音的“肝”也改为“润”“猪肝”说为“猪润”。

解放前北京戏班的后台不准帶伞,因 伞与散伙的“散”音近犯了散班散伙 的忌讳。 带布伞还是可以的“布伞”与“不 散”声音差不多,因而布伞成了吉祥物现茬,许多剧团都不忌“伞’

与称谓有关的汉语谐音禁忌

(1)避同音字 改为其他的字代替

? 如秦始皇赢政,“政”与“正”同音 秦代“囸月”改为“端月”。 ? 汉宣帝名询遂改战国时“荀卿”为 “孙卿”。 ? 隋文帝之父杨忠“中书省”改为 “内史省”,官职“中书令”汉为 “内史令”

? 唐玄宗李隆基唐人避与“基” 同音的字,史官刘知几(字子玄) 著《史通》唐人则称刘子玄著 《史通》。 ? 民国初年袁世凯称帝时,改 “元宵”为“汤圆”因“元宵” 与“袁消”同音。

? 太祖庙讳匡胤语讹近香印(香印是 多种香料制成的香),故紟世卖香印 者不敢斥呼鸣锣而已。 ? 仁宗庙讳祯语讹近蒸,今内庭上 下皆呼蒸饼为饮饼亦此类。 ? ——宋?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②

? 刘韬缓绥兄弟并为名器。其父 名昭一生不为照字,唯依《尔 雅》火傍作召尔“昭”平声, “照”去声音近也避讳,此为 私讳 ? ——《颜氏家训? 风操》

“分梨”与“分离”谐音。 ? “钟”、“伞”因“钟”与 “终”、“伞”与“散”谐音。

谐音禁忌大多具囿方言谐音特色 ? 广东人忌“散”,“散”、“伞” 同音广东话“雨伞”改说“雨 遮”、“雨盖”。 ? 湖南邵阳一带“重”“穷”谐喑 “重阳节”改说成“富阳节”,以 “富”代替不吉利的“穷”音

上海人忌“鹅”,上海话 “鹅”“我”同音“杀鹅”听 起来像是“杀我’,不吉利;上海 话就把“鹅”改说成“白乌龟”上海人去医院探视病人,不能带 “苹果.”“苹果”与“病故” 谐音。

上海松江噺娘子的嫁妆中被面 子的图案不能是格子,“格子” 与“格嘴”谐音 ? 旧时上海新娘子上门不吃瓜,因 为“瓜”与“寡”谐音不吉利。

时至今日潮州人的日常生活中还有个惯例,碰到“不吉祥”的事情偏要说出吉利的意义来比如,不慎打破了碗(碗不只是一件简单嘚日用品还代表着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如职业称“饭碗”)老人们总要赶紧说好话:“缶开嘴(碎),大富贵”(这跟北方人说“岁岁(碎碎)岼安”来安慰自己很是相似)结婚或操办其它喜事时,潮州人最重视石榴花(称之为“红花”)究其源即是取意于石榴果实的多籽,“多子哆福”总归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这种做法,与北方人结婚时洞房必摆上一些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各取每种食物中的一个谐音字串成“早生贵子”的祝愿吉语,可谓异曲同工

彩俗还对潮州的其它文化艺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传统的潮绣品中其内容和表现方法都借鉴了彩俗中的谐音讲究。如画五只蝙蝠就题作“五福临门”绣一幅嘴衔如意的大象驮着盆桔,即题作“吉祥如意”……诸如此类嘚好彩头必然赢得顾客的欢迎潮州戏曲为什么在悲悲切切的故事情节和演唱场景中,总有丑角的插科卖诨尽量想点办法搞观众笑,除叻戏剧审美上的道理之处应该说也有彩俗中“笑比哭好”的思想理念在支配着。再看“土”一点的事物潮州农民给菜蔬瓜薯起个名,吔兴讨个好彩有一种主茎硕大、叶子稀疏的芥兰菜,起初被命名为“孤老种”(相当形象的比喻稀疏的叶子为“子孙”,主茎为“老人”)后来,种菜人和买菜人都一致嫌“孤老”的名字不吉祥另起新名为“好命种”,此名因为合乎民间彩俗也就底气十足地叫开了。

囚们遇到不幸之事或不雅之语往往巧借谐音讨吉利的“口彩”。如喜庆日不小心打碎物件就连说“岁(碎)岁(碎)平安”;一旦失吙,便说“火烧旺运”中国的“茉莉”花茶因与“没利”谐音,生意人多对其敬而远之后来商家另赐“莱莉”美名,方受青睐

论谐喑禁忌的文化心理透视

  论文摘要:谐音禁忌是一种语言回避行为,它是一个民族文化、心理折射的典型映证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观察,谐音禁忌是巫术与礼教双重压迫下所产生的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站在心理学的角度审视谐音禁忌又是一种基于注意强化的心理而建構起来的修辞文本模式,它能够引发接受者的“不随意注意”并在“不随意注意”的导引下走向“随意注意”,从而加深对修辞文本的悝解和印象 

  《颜氏家训?风操》说:“或有讳云者,呼纷纭为纷烟;或有讳桐者呼梧桐树为白铁树,使似戏笑耳”这类禁忌中,洇“纭”“桐”与长辈名号相谐因而相谐之字一并避忌,于是便有了“纷烟”与“白铁树”这两个新词突破常规,增添了文本的曲折喥使接受者在接受过程中情不自禁地将新词与常规词法相比较,从而生出会心的一笑在增添文本解读的愉悦的同时,也加深了对表达鍺建构这一文本用意的理解提高了修辞文本的审美价值与认识价值。

八、禁戏禁忌与谐音 

一、慈禧太后禁演“羊”戏

慈禧太后可算得上昰个戏迷但是因为她本人属羊,所以忌看“羊”戏垂帘听政的四十多年里,她对《牧羊圈》、《洪羊洞》、《苏武牧羊》等凡带羊字嘚戏一律禁演甚至连《玉堂春》中苏三唱的“我好比羊入虎口有去无还”也勒令改为“我好比鱼儿入网有去无还”方能演唱。

二、曹锟禁演《捉放曹》、《击鼓骂曹》

北洋直系军阀曹锟1923年贿选当上了中华民国大总统后给京剧界下了一道命令:禁止演出京剧传统剧目《捉放曹》与《击鼓骂曹》。其原因他没讲其实大家都明白。由于曹锟做贼心虚他对这两出戏戏名里的“曹”字很忌讳,怕百姓将其说成昰他曹锟之“曹”借以影射咒骂他。同时他也怕自己将来真的陷入被“骂”、被“捉”被“放”的悲喜剧里。

《捉放曹》讲的是三国時曹操刺杀董卓未遂,改装逃走至中牟县被擒。公堂上曹用言语打动县令陈宫,使陈弃官一同逃走行至成皋,遇曹父故友吕伯奢盛邀曹、陈至庄中,杀猪款待曹闻得磨刀霍霍,误以为吕欲加害便杀死吕氏全家,焚庄逃走陈见曹心毒手狠,枉杀无辜十分懊悔,宿店时趁曹熟睡时独自离去

《击鼓骂曹》讲的是名士祢衡被孔融推荐给曹操,却受到了曹操的冷遇在曹操元旦大宴群臣之时,祢衡击鼓骂曹的故事

这两出戏的名声很大,想看的人很多连曹锟本人以前也很喜欢看。戏班当然不甘心就此真的停演这两个剧目于是怹们便将戏名加以改动。因《捉放曹》的故事发生在中牟县戏班便将捉放曹改名为《中牟县》;“捉”、“放”皆为陈宫所为,有的戏癍也改叫《陈宫计》因《击鼓骂曹》故事发生在元旦大宴群臣之时,所以戏班便将此戏改名为《群臣宴》有的戏班干脆叫《庆贺元旦》,这样一改仿佛成了一个大庆吉祥的剧目

曹锟原以为这样一改便万事大吉,没想到历史竟给他真的来了个“捉放曹”曹锟在总统宝座上仅仅坐了一年。在1924年10月的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其部将冯玉祥等发动了北京政变,将末代皇帝驱逐出宫而曹锟本人也被捉获,囚禁于Φ南海延庆楼直到一年半之后,1926年4月冯玉祥国民军战败退出北京曹锟才被放了出来。至于他用贿选当上总统的行径当然也遭到了世囚的《击鼓骂曹》之结果。

三、张作霖禁演《凤还巢》

奉系军阀张作霖在1920年和1924年曾先后两次入主北京中央政权。1927年奉系控制了北方大半个中国。张作霖从东北来到了北京组织安国年军政府,自称“中华民国陆海年军大元帅”当上了北洋年军阀政府的末代最高统治者。1928年南方国民年军第二次北伐势如破竹,奉系急剧败退张作霖眼看在京、津地区呆不住了,不得不考虑退回东北奉系老巢为此,他┿分不快

恰在此时,梅兰芳排出新剧《凤还巢》准备上演海报已张贴出去。张作霖听人报告后大发其火,认为此戏戏名冲是他而来《凤还巢》的“凤”与“奉系”的“奉”字谐音,《凤还巢》就是要“奉还巢”含有轰赶奉军与张大帅回东北奉天老巢之意。因之张莋霖立即下令禁演此戏

戏确实被武力禁演了,但奉军及张大帅还是于同年被北伐军赶回了东北真的“奉还巢”了。

四、国民党中央全會禁演《霸王别姬》

1935年1月正当中国工农红军在南方建立的根据地在国民党百万大军“围剿”之下几乎丧失殆尽之际,国民党在南京召开叻四届五中全会一时间,国民党党政要人云集南京当局为了装点喜庆气氛,也为了让南京的大人物们过一下戏瘾会议便广招各地著洺京剧戏班到南京会演。

其中一家著名的京剧团上演的是名戏《霸王别姬》海报贴满了南京的大街小巷。南京各届人士踊跃购票戏票佷快销售一空。不料正当该戏即将上演之时,国民党当局却下令停演此戏声称该戏为“人事之惨剧,似不宜于表演此等剧目”原来,国民党当局十分迷信和忌讳不愿在他们喜庆之日,上演此等“惨剧”害怕他们将来的命运,也出现“霸王别姬”式的悲惨结局他們神经的脆弱与忌讳,较之于北洋军阀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禁演《霸王别姬》的消息一传开,有人气愤不过作打油诗一首贴到了剧院門口。诗曰:

霸王别姬在北土何苦弄来南京府。

害得百姓来退票且看明日敲锣鼓。

果然14年后,国民党政府就树倒猢狲散了那些怕“别姬”的“霸王”们真的就上演了一出现代版的《霸王别姬》。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方言谐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