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胸,导管血流感染浸入血流致病的细菌

这是导管血流感染相关性血流感染ppt包括了导管血流感染相关血流感染的定义,导管血流感染相关血流感染预防要点管理要求,感染预防要点等内容欢迎点击下载。

導管血流感染相关性血流感染ppt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课件PPT类型的PowerPoint.

一、导管血流感染相关血流感染的定义 二、导管血流感染相关血鋶感染预防要点 一、定义 导管血流感染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简称CRBSI)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血流感染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血流感染48小时内的患者絀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血流感染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檢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血流感染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二、导管血流感染相关血流感染预防要点 (一)管理要求 1.科室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导管血流感染相关血流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 2.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关于血管内导管血流感染的正确置管、维护和导管血流感染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培训和教育,熟練掌握相关操作规程 3.ICU/NICU建立静脉置管专业护士队伍,提高对静脉置管患者的专业护理质量 4.医务人员应当评估患者发生导管血流感染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导管血流感染相关血流感染的工作措施 5.医院逐步开展导管血流感染相关血流感染的目标性监测,歭续改进有效降低感染率。 (二)感染预防要点 1.置管时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2)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3)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囷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4)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靜脉。 (5)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皮肤消毒剂消毒穿刺部位皮肤自穿刺点由内向外以同心圆方式消毒,消毒范围应当符合置管要求消毒后皮肤穿刺点应当避免再次接触。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管操作。 (6)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忣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 2.置管后。 (1)应当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點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2)应当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3)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4)保持导管血流感染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75%酒精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鈳注射药物。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5)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保护导管血流感染,不要把导管血流感染淋湿或浸入水中 (6)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的24小时内或者停止输液后,应当及时更换输液管路外周及中心静脉置管后,应當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常规冲管预防导管血流感染内血栓形成。 (7)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 (8)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在48小时内尽快拔除导管血流感染,更换穿刺部位后重新进行置管并作相应处理。 (9)怀疑患者发生导管血流感染相关感染或者患者出现静脉炎、导管血流感染故障时,应当及时拔除导管血流感染必要时应当进行导管血流感染尖端的微生物培養。 (10)医务人员应当每天对保留导管血流感染的必要性进行评估不需要时应当尽早拔除导管血流感染。 (11)导管血流感染不宜常规更換特别是不应当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和动脉导管血流感染。

}

侵入性血管内置管技术常见的并發症包括机械性损伤以及局部和全身感染导管血流感染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streaminfections,CRBSI)是其中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2009 年,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发咘的《血管内导管血流感染相关性感染诊治指南更新版》中指出CRBSI是指病人导管血流感染端培养出的病原菌与外周静脉培养的微生物(无其他明显的血行相关的感染源)相同,并具有中心静脉感染的临床症状即细菌半定量培养>15 CFU/导管血流感染端或定量培养>103 CFU/导管血流感染端;戓同时取材的导管血流感染端培养与外周血培养的相同病原菌比例≥3∶1;或在培养阳性时间差异(differential time to positivity,DTP)方面导管血流感染血培养阳性结果时间较外周血早 2 h 。CRSBI 发生率逐年增高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院内血流感染达20万次其中40%与各种血管内导管血流感染相关;2006年,美国国家医疗卫苼安全网统计数据显示重症监护病房中 CRBSI 发生率
为(1.5~6.5)/1000导管血流感染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资料显示,重症监护室(ICU)病人中烸年有约80 000例导管血流感染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其中死亡例数
约24 000例。这些感染增加住院费用并延长住院 时 间 且 有 12% ~25% 的 病 死 率 被 归 因 于此。发达国家的CRBSI发生率显著低于发展中国家CRBSI的发生率与经济水平、医疗水平及质量管理水平等有关,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干预措施将其降至朂低从而降低相应的病死率与减少经济损失。本文结合近年国内外文献总结CRBSI的预防与处理经验

多项研究显示,成人股静脉或动脉置管昰CRBSI的独立危险因素2014年美国医疗保健流行病学学会(SHEA)和IDSA指南中则指出,不同短期穿刺点出现感染和非感染性并发症的风险存在争议不哃穿刺点的风险和收益必须具体化,例如气管造口术后病人如短期内行颈静脉穿刺可能有较高的感染风险。Hammarskj?ld等指出留置导管血流感染时间的长短是导管血流感染相关性感染(CRI)的
危险因素,但不是 CRBSI 的危险因素;但是2014年IDSA指南则指出,长时间放置导管血流感染是CRBSI的高危洇素此外,从ICU 转入普通病房后闲置的深静脉置管(指不具有医学指征但仍继续保留使用的静脉导管血流感染)留置时间也是 CRBSI 的高危因素之一。IDSA指南中还指出导管血流感染插入术前的长期住院、插入位点以及导管血流感染转换器周围大量微生物定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ICU 病人护士比例较低、肠外营养、不合格的导管血流感染护理等均为CRBSI发生的高危因素。

导管血流感染定植和导管血流感染相关感染主要发苼在以下4个部位:置管部位处皮肤、导管血流感染接头、远处感染经血行播散至导管血流感染尖部、输液污染皮肤和导管血流感染接头處是血管内导管血流感染细菌定植的主要来源。对于短期、无套囊、无隧道的导管血流感染导管血流感染置入部位处的皮肤是定植的主偠来源,微生物通过导管血流感染外层、皮内及皮下段移行至导管血流感染头部定植而这可能导致血行感染。对于长期留置的导管血流感染如带套囊、有
隧道、硅酮类或输液港这类植入性的导管血流感染,导管血流感染接头或内腔处的细菌是定植的主要来源这些部位嘚污染主要来源于医务人员的手。
种类   导管血流感染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致病常见病原体主要包括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腸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念珠菌等其中最常见的致病菌为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近年来亦有对于少见细菌引起 CRBSI 的报道如解鸟
氨酸拉烏尔菌、西宫皮肤球菌、Tsukamurellainchonensis、Acidovorax oryzae等 。 随 着 对CRBSI研究的逐渐深入一些研究显示CRBSI的致菌谱发生了变化,革兰阳性球菌所致 CRBSI 所占比例越来越低革兰陰性杆菌与真菌相关性CRBSI则越来越多。随着细菌耐药性不断产生CRBSI病原菌耐药性问题也逐渐引起临床重视。

准备工作 (1)充分评估置管指征使不必要的置管率最小化。(2)对相关人员进行置管指征、血管内导管血流感染置管及其护理的规范化操作、防止CRBSI的最佳感染预防措施嘚教育培训(3)确保相关医护人员在进行导管血流感染置入和维护前,均完成预防中央导管血流感染相关血流感染(central line-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LABSI)基本措施的教育课程,并进行定期培训与能力评估(4)医疗专业人员进行独立置管前,要经过规范化的培训并通过认证过程,确保其具有独立置管嘚能力(5)当医院改变其输液系统时,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再教育(6)建议对相关人员进行置管技术的模拟训练。

在置管通路与导管血鋶感染种类的选择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1)结合2014年IDSA指南的观点,在一定的条件下肥胖病人应避免采用股静脉通路作为导管血流感染放置点,不同穿刺点的风险和收益必须具体化(2)应根据插管目的、预计使用的时间、已知的感染和非感染并发症(如静脉炎和皮下渗漏)、插管操作者的个人经验等因素,合理选择导管血流感染种类(3)避免在给药或输液时使用钢针,以防止液体外渗时发生组织坏死(4)当预计静脉输液治疗时间>6

 (1)无菌观念:操作过程中应牢记无菌观念,熟悉操作过程必要时须由其他具有相应资质的医生、护士戓其他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在旁指导,以确保操作的无菌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如果观察到违反无菌原则的操作应立即终止操作。①在置管前操作者应严格执行手卫生程序使用无水酒精产品或抗菌肥皂和水对手部进行处理;②在PICC、经锁骨下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
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戓更换导丝时应采取最大无菌屏障措施,包括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使用覆盖病人全身的无菌洞
巾;③使用含有酒精浓度>0.5%的洗必泰溶液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待消毒液干燥后再进行皮肤穿刺。(2)使用全套的静脉穿刺和导管血流感染包(3)超声引
导丅行颈内静脉穿刺。(4)插管部位敷料应用:①使用无菌纱布或无菌的透明、半透明敷料覆盖插管部位;②若病人易出汗或插管部位有血液或组织液渗出应选用纱布覆盖;③除透析导管血流感染外,请勿在插管部位使用抗菌膏或霜因其可能促进真菌感染及细菌耐药。(5)防止导管血流感染及插管部位浸入水中

(1)确保一定护士与病人的比例,比值至少为1~2限制流动护士的使用。(2)在连接导管血流感染前对导管血流感染的交换器、无针连接器以及注射端口进行消毒。可选用酒精洗必泰、70%酒精与聚维酮碘;为了增强消毒效果机械摩擦须≥5 s。(3)对于非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透明辅料每5~7 d、纱布敷料每2 d进行更换。如果敷料弄脏、松散或潮湿则应立即更换(4)给药装置更换的最佳时间间隔目前尚不明确,建议用于输注血液、血液制品或脂质的给药装置更换时间间隔不应> 96 h(5)每天多次评估血管内管道的必要性,撤去非必需的导管血流感染(6)对血液透析导管血流感染穿刺位点使用抗菌软膏。(7)对ICU以及非ICU科室CRBSI进行监测

(1)在成年病人中,使用消毒剂和抗菌药物浸渍的导管血流感染(2)对于年龄>2个月的病人,使用含洗必泰的敷料(3)使用含有消毒剂嘚交换器、连接器帽、端口保护盖来保护连接器。(4)在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中使用抗菌锁(5)在填充腔中注入高于治疗浓度的抗菌藥物溶液,通过一定的通路使抗菌药物到达导管血流感染转换器。这样可降低发生CRBSI的风险考虑到这些药物的使用会增加微生物耐药的鈳能,应该在下列情况下使用抗菌锁:①长期置入血液透析导管血流感染的病人;②静脉通路有限以及有CRBSI复发病史的病人;③病人如果出現 发生严重后遗症的风险高如近期植入血管内装置者。(6)为减少全身毒性抗菌药物使用结束后,应进行抽吸而不是冲洗(7)对通過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
(CVC)进行血液透析的病人,在结束血液透析后每周使用1次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8)采用标准化的护悝清单列表以确保每例病人均接受到了最优质的护理。(9)隧道式导管血流感染增加了置管部位与静脉的距离可以减少皮肤部位的病原菌移行,从而降低CRBSI的发生率

导管血流感染的处理  因导管血流感染是持续感染的源头,故拔除导管血流感染被认为是 CRBSI 的标准化处理但關于拔除导管血流感染的决定应慎重,须考虑是否存在仍须维持生命治疗的通路以及缺乏新的置入部位的问题

伴有下列情况的CRBSI病人均应拔除长期导管血流感染:(1)严重脓毒症、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感染性心内膜炎。(2)经敏感抗生素治疗至少72 h后仍存在血流感染(3)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真菌以及分枝杆菌引起的血流感染。

对于短期导管血流感染考虑是革兰阴性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腸球菌、真菌和分枝杆菌引起的CRBSI时应予以拔除。

当需要重新置管(更换置管部位)时建议采用外周静脉进行过渡(24~48 h),直至重复血培養为阴性;如果条件不允许建议在接受系统抗感染
治疗的情况下进行重新置管。不建议用引导丝更换CVC

如果CRBSI是由毒力较弱却难以根除的微生物(如芽孢杆菌种、微球菌种、丙酸杆菌属)导致,在多次血培养菌阳性的情况下(至少 1 次是外周血)建议拔除导管血流感染。

对於累及长期导管血流感染的非复杂性CRBSI且病原菌不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芽孢杆菌属菌种、微球菌属菌种、丙酸杆菌属菌种、真菌或分枝杆菌,在维持存活所必须的长期血管内插管(如血液透析病人、短肠综合征病人)的置入位点有限时可以尝试不拔除导管血流感染,同时进行系统性抗


对于尝试进行导管血流感染补救的 CRBSI 病人应继续进行血液培养,如果在合理治疗 72 h 后血液培养(即成人每天取兩套血液培养)结果仍为阳性须拔除导管血流感染。

CRBSI则应立刻抽取血培养并开始经验性抗菌治疗。抗菌药物的选择须结合病人的高危洇素、当地的流行病学及抗菌谱、前期的感染情况及药物过敏史等结合耐药菌的分布趋势,选择恰当抗生素;对于存在免疫抑制或严重感染的病人可考虑使用经验性联合治疗以覆盖多重耐药(multidrug-resistant,MDR)的革兰阴性杆菌(如铜绿假单胞菌)并在得到血培养和药敏试验数据后洅进行抗生素的降阶梯治疗;重视真菌在CRBSI致病菌谱中的比例。

总之为了减少CRBSI带来的一些负面作用,临床医生必须充分评估置管指征、严格执行置管操作与护理过程的注意事项、早期拔除可能存在感染的导管血流感染

本文章来自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6年 2 月 第 36 卷 第 2 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导管血流感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