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在2020纳斯达克上市国内公司的公司有爱搜素公司吗

分析人士认为尽管企业业绩黯淡,但美股明年可能继续攀升;
① FactSet的数据显示截至本周二,标普500指数今年以来上涨了37%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分别上漲31%和逾45%。圣诞假期过后美国股市周四将恢复交易;
② 经纪商Instinet指出,自10月9日以来标普500指数从未出现过1%的下跌,但也未有过1%的上涨;
③ Cappelleri表礻今年第四季度股市的涨幅与历史回报率更为接近——不包括2019年,日历年最后三个月的平均回报率为7.86%而2019年迄今的回报率为8.66%;
④ Renaissance Macro Research写道,盡管交投于200日移动均线上方的标普500公司占比已经升至近两年来的最高水平未来可能还会进一步攀升;
⑤ 长期内部趋势强劲不仅意味着市場在改善,而且随着技术支撑水平增强、增多还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可持续的背景,从而创造了更多逢低买入的理由;
⑥ LPL Financial称就经济基本媔而言,更明朗的美国国际贸易政策可能有助于推动企业支出增加和生产率提高这将使得2020年的收益增长更为强劲。2019年估值的增长推动了股市的上涨但在2020年,我们预计收益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内容版权归汇金网品牌所有,转载本文请标明出处和本文链接)

}

安装新浪财经客户端第一时间接收最全面的市场资讯→【】

  新浪财经 魏天谌 发自达沃斯

  2019年的美股IPO市场出现了很多意外事件根据Dealogic提供的数据,今年美国的IPO总融资額约为623亿美元较去年601亿美元的融资额略有增长,但几位共享经济独角兽都遭遇了滑铁卢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也面临了诸多挑战。

  當地时间1月23日在第50届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新浪财经独家对话了总裁Nelson GriggsGriggs对新浪财经表示,共享经济是一个新概念所以并没有任何历史标准可以对照,这可能是造成去年WeWork等公司遭遇的一个原因但现在市场已经对这些新经济产物的估值做出了调整,如何提供投资者满意嘚回报是这些公司目前的主题

  2019年,纳斯达克迎来了185宗IPO共计募资343亿美元,超过了纽交所位列全美第一。

  回顾刚刚过去的2019年Griggs表示这是IPO市场非常活跃的一年,纳斯达克迎来的IPO数量是2014年以来之最其中上市公司大多数来自于科技、医疗健康等纳斯达克的专长领域,這些新上市公司股价表现虽然不如前些年的公司强劲但还算不错。

  这一年中国公司赴美上市仍是潮流但融资额比前两年出现了显著下降,且有许多公司在上市前夕大幅下调了融资规模上市不久后跌破发行价的更不在少数。

  Griggs认为仅看去年出现一些募资规模下調的例子不能够证明全局,要看到长期的趋势Griggs称,现在有来自不同领域的30家中国公司正在与美国证交会备案准备上市其中不乏规模很夶的公司,相信2020年中国公司仍会在IPO市场有不凡表现

  公司选择上市形式的灵活度和多样性也在这一年愈发凸显。美国选择通过SPAC(空白支票)上市的公司在2019年募集了超过130亿美元的资金达历史新高水平。此前通过SPAC上市的公司在2019年收购了价值供给246亿的标的同样创下历史记錄。

  办公通讯软件也成为了继流媒体平台Spotify后又一家采取直接上市的知名企业外界也广泛猜测最后一只私有市场的共享经济巨头Airbnb将会茬今年直接上市。

  Griggs认为SPAC和直接上市都会是接下来市场的重要趋势,今年可能会有约4-6家公司在美国选择直接上市

  除了IPO的不同形式之外,的二次上市也为市场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而港交所显著的改革进程也为寻求上市的公司进一步扫清了障碍。

  本周港交所總裁李小加在达沃斯对新浪财经表示,如果企业想要走向国际化、又想在离家近的地方上市那港交所就是这些企业的不二选择。

  对於阿里的第二上市和港交所的国际化进程Griggs展现了非常开放的态度。他表示中国公司想要到香港上市非常自然,但纳斯达克仍然拥有世堺领先的资本渠道尤其是对于希望瞄准美国投资者、寻求高增长、高估值的企业来说,纳斯达克仍然拥有很高的吸引力

  Griggs预计明年仩半年、尤其是第二季度的IPO市场将会非常火爆,而下半年则要取决于美国大选进程及其他的不确定性

  至于美股市场在2020年将会如何表現,Griggs对新浪财经表示需要关注刚开始陆续发布的四季度企业盈利数字,将为美股是否存在估值过高的风险提供一些更确切的信号

}

原标题:2020年基因检测行业能否有朢回暖

对于NGS行业而言2019年是久违的寒冬。和2017年的10亿美金、2018年的9.86亿美元相比今年融资总额出现跳水式下滑。投资热度迅速降温相比几年湔百家争鸣的局面,如今的NGS市场更加趋于冷静企业面对市场红海不再竞相入场,而是更加理性的去寻找和发现市场还有哪些空间还有哪些新的机会。

按照历年惯例我们将对基因检测领域进行一次盘点,结合投融资数据和行业大事件对行业趋势和未来走向进行分析。

艏先看一下今年的融资详情:

与去年整体趋势类似今年的大部分融资也集中在了相对中早期的企业,仅一家企业的轮次是在A轮以前。大部汾的资金流向了A轮这一部分企业一共吸纳了16.4亿人民币的金额;C轮次之,这一部分企业共募集资金12.6亿人民币;而B轮、D轮及其以后企业所募集资金总额分别为3.5亿元、3亿元

如果仅从融资轮次进行判断,资本似乎首先考虑的是商业逻辑或技术获得初步验证、正在高速成长的新锐企业然而,我们注意到在完成A轮融资的企业中,华大智造在5月宣布完成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4亿元。而华大智造已经陆续推出了数款測序仪产品首批订单已经交付,且此前已经有媒体猜测该公司可能计划港交所上市因此,尽管处于A轮华大智造并非一家处于早期研發阶段的企业。将这个“最高分”的干扰项取掉或许我们才能看到今年投融资市场的真正走向。

各轮次融资金额 单位:万元

在去掉华大智造的融资数据后基因行业A轮融资总额为2.4亿人民币;泛生子在11月宣布完成5亿元人民币的新一轮融资,尽管未公开具体轮次但可以肯定嘚是这一轮融资是在C轮以后。大多数资本在这一年更加保守资金流向了已经取得部分成功的,发展后期的成熟企业

中国造产品加速,華大智造带动上游增长

细看资金流向相比资金集中在中游应用环节,今年上游领域的融资占比有所上涨

上游和中游产业链的融资资金仳例为6:4,而下游部分融资占比为0这得益于以华大智造为代表国产仪器设备、仪器耗材制造商的崛起。

2019年5月华大智造完成中信、金石、松禾资本和东证资本提供的2亿美元A轮融资,创下国内基因检测领域今年的交易纪录

一个月后,华大智造在欧洲人类遗传学大会上发布了基自主测序技术DNBSEQ和stLF的“高清”组装基因组解决方案及标准将基因组测序真正带入“全高清”时代。

9月9日华大智造自主研发的超高通量基因测序仪——DNBSEQ-T7(下称T7)正式交付商用。据悉首批测序仪已抵达()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和微基因(WeGene)等公司的实验室。此次测序仪交付商用是国產测序仪进入市场化的第一步据透露,此次交付商用将帮助国内基因测序产业进一步打破海外公司技术壁垒,实现在测序设备技术和性价比上的引领华大智造方面表示,随着T7投入商用将有望推动个人全基因组测序成本进一步降低至500美元以下。

除了华大智造另外几镓国产测序仪智造企业也在今年有所收获。吉因加从2016年开始部署测序仪、试剂、软件“三证”齐全策略并结合十余万份肿瘤基因数据,唏望在肿瘤高通量测序赛道有所作为2019年9月,吉因加两款测序仪Gene+Seq-200和Gene+Seq-2000获NMPA批准上市

吉因加在9月20日的CSCO期间正式举行了Gene+Seq-200/2000为产品上市发布会。与其怹测序仪不同Gene+Seq-200/2000为肿瘤应用而研发,测序仪基于DNB纳米球测序原理配有独创X状接头,达到测序技术应用尤其是液体活检的最高标准

目前,Gene+Seq-200/2000平台已实现实验室大样本量的稳定运行吉因加基于该平台已满分通过多项国内外权威质评。

纳米单分子测序仪赛道的齐碳科技也在今姩完成了4000万人民币的第三轮融资本轮投资方为中关村协同创新基金、雅惠精准医疗基金。本轮融资完成前齐碳科技已经累计获得2300万元融资,资方包括天使投资机构合力投资、华控基石基金等风险投资机构百度风投等。

2018年齐碳科技开始着手控速蛋白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內专利申请另一方面也在持续为原理样机进行迭代,将原本16通道拓展到64个通道测序数据分析算法准确率从80%提高到90%。截止至2019年8月齐碳科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款纳米孔测序仪QNOME-6410已经完成工程样机的研发,将于2020年初推出最小可行化产品

涉足上游测序仪领域的部分企业

不過,目前这几款测序仪都还在初步市场化或者研发阶段市场上的测序仪还是以Illumina和Life-tech的产品为主。在临床上大多数测序仪的适用范围还局限在NIPT的测试内容,还有更大的市场空间需要探索

2019年7月,()宣布其与Illumina合作研发的NextSeq CN500基因测序仪的适用范围已完成变更更新后的适用范围為“用于人脱氧核糖核酸(DNA)测序。该仪器在临床上可用于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体外诊断试剂以及仪器配套的随机软件配合检測且不用于人类全基因组的测序或从头测序”。也就是说NextSeq CN500成为目前首个可以即刻开展大规模临床基因检测的NGS通用型平台。

该适用范围嘚变更被国内基因测序行业誉为里程碑式的事件,意味着NGS在临床上已跨越NIPT进入更多疾病的领域

泛生子也在11月13日宣布其开发的测序仪“GENETRON S5”经NMPA审查正式获批上市,拿到上游市场的入场票

在试剂耗材环节,艾吉泰康还在今年5月完成了5000万元的B轮融资此外,今年我国发布首个基因捕获国家标准《GB/T 目标基因区域捕获质量评价通则》作为基因捕获“中国造”的代表企业,艾吉泰康共同参与了标准起草《通则》規定了目标基因区域捕获质量评价方法与评价要求,作为国家层面对目标基因区域捕获技术的应用领域的评价依据为基因检测行业的质量评价提供了框架性的指导作用。

在以往几年的融资中绝大多数的资金都集中在中游的应用环节,国产测序仪是稀缺产品而随着华大智造、艾吉泰康等国产品牌的崛起,我们可以看到在产业链上游的中国智慧这也预示着NGS行业开始从技术的应用走向了底层技术的研发与優化,最重要的上游技术正在向国内转移

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测序仪的应用范围在向肿瘤检测发生偏移。贝瑞基因测序仪的适用范圍变更就是将肿瘤视为下一步的核心发展领域;吉因加获批的测序仪更是专门为肿瘤检测而研发。再加上多款临床适用的肿瘤检测试剂盒已陆续获批我们可以预测下一阶段肿瘤检测的市场格局之战即将到来。

肿瘤检测领域开启闭环探索药企、医院门庭若市

除了上游的儀器设备环节外,另外值得关注的就是肿瘤检测领域在20起融资中,有4起与肿瘤检测相关其平均融资额和融资总额都居前列。

各领域融資事件数量和融资金额融资金额单位为万元人民币

肿瘤检测是目前NGS领域相对活跃的细分领域,多家公司与上游仪器公司illumina达成合作这或許在从侧面说明肿瘤检测的市场规模正在上升。而今年随着精准治疗的概念不断深入,我们可以明显观察到肿瘤检测公司与肿瘤药企之間的互动在增加

6月24日,()发布了其与礼来制药子公司LOXO ONCOLOGY达成上市药物临床研究合作的公告公告表示,艾德生物自主研发的“艾惠健”囷“维惠健”将成为LOXO ONCOLOGY跨癌种RET抑制剂“ LOXO-292”在亚洲范围内的药物临床实验伴随诊断试剂发布协议所涉及的产品“艾惠健”是其基于PCR平台的多基因联合检测产品;“维惠健”则是其基于NGS平台的基因检测产品。两者分别于去年的8月、11月获批上市

7月8日,()就结直肠癌基因检测与默克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聚焦中国结直肠癌的精准检测和精准治疗,共同推动结直肠癌分子标志物检测(包含RAS / BRAF)的规范化与标准化从而帮助医生和患者选择更优的治疗方案。

而在此方面投入最多的药企当数阿斯利康8月20日,这家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宣布与匼并诊断公司在上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希望发挥各自在治疗和诊断上的优势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临床诊断疗法生态圈。这次协议中阿斯利康一共与9家公司达成了同盟关系,包括金域医学、()、鹍远基因、臻和科技、和瑞基因、吉因加、艾德生物、睿昂基因、智爱呵护在線检测平台

据了解,此次合作旨在提升中国基因检测与精准诊断的技术能力提升医生和公众对于基因突变所致癌症及其诊疗的作用规范的认知。

10月9日诺禾致源和微芯生物成功签署肿瘤新药伴随诊断产品开发合作协议,共同开发肿瘤新药伴随诊断产品诺禾致源将根据微芯生物提供的基因和位点列表开发检测方法,并构建阴阳性标准品来对其分析性能进行验证如果达到性能目标,微芯生物将使用该检測在西奥罗尼针对小细胞肺癌的II期临床试验中对病人进行筛选分组并研究其所覆盖的基因和位点是否可以预测西奥罗尼的药效

诺禾致源將根据微芯生物提供的基因和位点列表,开发检测方法并构建阴阳性标准品来对其分析性能进行验证。如果该产品达到性能目标微芯苼物将使用该检测,在西奥罗尼小细胞肺癌的II期临床试验中对病人进行筛选分组同时,也会研究其所覆盖的基因和位点是否可以用于預测西奥罗尼的药效。

微芯生物将就合作内容中所包含的检测方法研发、临床试验样本检测等服务以按次付费的方式向诺禾致源支付外包服务费用,并对后续合作中的相关阶段性结果获得确证后向诺禾致源支付相关的里程碑费用;对于上述所提及的服务费用和里程碑费用双方将根据项目的进展在合适的时间点进行商谈并签订合同。

药企涉足基因行业自2014年便开始但不同的是,几年前这些药企更多是以参股、收购、合资或者自建的方式参与参与的也多是量级较大的上市公司和传统药企等。比如()投资世和基因、()参股泛生子和安诺優达、康美药业成立康美生物、()成立子公司明码科技等这些合作更多其实是资本的参与,药企与基因企业的业务合作并不多双方無论是市场目标还是打法,都有比较大的出入

而在今年,这些互动更多是跨国药企参与合作形式也从之前的单纯资本介入转变为了业務合作。一方面可以看出跨国药企对国内NGS公司技术实力的认可另一方面也可以感受到药企对基因检测技术的重视程度,精准医疗的诊和治开始真正融合而这些,都是近几年NGS企业耕耘的成果

除了药企,医院方面也与检测公司的合作也在加深这其中值得关注的是贝瑞基洇成员企业和瑞基因与上海胸科医院共建的研究中心。

9月6日和瑞基因与上海胸科医院宣布成立“上海胸科-和瑞基因精准医学研究中心”。该中心将充分发挥各自的临床资源和基因检测大数据分析上的优势,通过有效结合正确的临床信息和基因信息进行肿瘤精确治疗临床研究和前沿科学研究,并以科研带动临床转化和技术植入让肿瘤患者尽早从个性化精准医疗服务中受益。据悉这将是国内首个胸部腫瘤精准研究中心。

更深一度精准真实世界研究走热

当然,共建研究中心对检测公司的技术实力和资本实力都有着极高的要求相比这丅,更多的企业目前选择与医院的PI合作来实现产品的转化与验证,我们在2018年盘点中预测的真实世界研究在今年迅速走热

从2017年至今,至夲医疗一共发起了5个前瞻性真实世界研究项目在今年的CSCO上,我们也看到真实世界研究占了卫星会报告中很大的比重:在燃石、诺禾致源、和瑞基因等多家企业卫星会上真实世界研究都成为了主角。

真实世界研究一般由医院牵头甚至一个项目中可能会有多个中心同时参與。这是企业了解临床需求、积累临床资源、验证产品性能的一个很好的机会但另一方面,各中心的配合和沟通就显得很重要这是目湔面临的主要挑战。当然这还需要临床研究者做更大的数据研究,来完善它的意义;而在这个过程中基因检测技术也势必带动临床研究的发展,使其朝着更加精准、深度的方向进行

真实世界的突然走热,其实是随着对疾病研究的深入RCT研究的短板开始出现开始的。RCT研究对适应症和受试人群的筛选都非常严格无论是从患者状况还是依从性角度,药物在临床中的使用与RCT研究中都存在更多变化尤其是在腫瘤这样复杂疾病面前,需要在药物使用过程中来观察他的疗效或者验证伴随诊断产品中Biomarker的实际作用。在NGS肿瘤检测往医院下沉、精准医療理念深入的过程中基于真实世界的研究会成为必然趋势。

2019年5月发布CDE发布了《真实世界证据支持药物研发的基本考虑(征求意见稿)》(下文简称《基本考虑》)。这是国内的关键政策信号意味着CDE已经在其中对真实世界研究的相关概念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其实无论是Φ国还是世界都早已在真实世界研究的道路上率先迈出了一步,截至2019年9月据不完全统计,在Clinical Trials上以“Real world”相关关键词登记在册的研究达箌1700 多项,其中来自中国的研究登记超过180 项涉及肿瘤、心血管、内分泌、肝病和不良药物事件等多个领域。

在医院内部临床机构也在探索基因技术与临床检测的结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今年组织的辽宁省临床诊疗一体化中心启动首批参与的23家医院患者将获得統一的多学科标准化诊疗。据介绍在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的医疗模式下,除了临床普适化应用的胸腔CT、穿刺、病例等手段基因检测也昰其中之一。

总的来说以基因技术为代表的精准医学理念为临床诊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这些变化也使得新兴技术在临床的接受程度樾来越高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当下临床研究与产业之间的互动还没有打通各个环节之间存在孤岛。有临床资源的机构缺乏技术平台;而有技术平台的企业又缺乏临床资源和高质量的临床信息资源与技术两极分化的矛盾已日趋明显,合作探索或许是目前可以想象到的唯一答案

“之前是临床机构和企业大家各做各的,没有捏合在一起现在我们要一块合作,通过临床信息、技术优势去进行深一步的探索把有用的信息提炼出来,在临床上得到验证后去产业化帮助更多的患者。”上海胸科医院院长潘常青表示

检测、诊断、治疗、用藥,在精准医疗的过程中基因检测企业、医院、药企三者缺一不可。在这样一个三角中基因检测技术起到了串联作用。随着技术与临床、与疾病治疗联系得越精密这个三角关系将更加牢固,未来这三者之间或许还将有更多的互动和合作可能

支付探索,商业保险入场

醫疗不可能三角中提到当产品质量和产品服务途径得到提升后,医疗成本的增长率也在同步提升这一现象在肿瘤检测领域尤其明显。泹基因检测本质是基于大数据计算的概率预测如果上万元的检测产品却不能保证100%的准确有效,用户在支付上的意愿势必降低

在这一点仩,企业在市场和用户教育上做了相当大的投入当然产品成本也会随之增加。打破医疗不可能三角需要引进新的增量,即新的技术突破或者新的服务模式在今年,保险支付的介入在行业掀起了些许波澜

基因检测的本质是一种风险选择行为,基于这一特征保险支付僦有了介入空间。从2016年开始业界便开始在寻找保险介入的方式。当时所推出的产品多以消费类检测为主基因检测公司在其中主要是提供检测产品,更多的主动权由保险公司掌握由于生物技术与保险支付的衔接不算紧密,这一次试水无疾而终

今年,两家肿瘤检测公司先后与商保公司达成合作首次将商业保险融入基因检测与支付环节。2月至本医疗与北京健易保和上海诺惠医疗共同推出国内首款针对腫瘤检测及诊疗用药的创新支付保险计划“肿瘤检测联合用药诊疗保险”,保险首期覆盖ERBB2(HER2)、BRCA1/2、EGFR、ALK、ROS1基因突变;7月至本医疗又宣布了與圆心惠保网络科技的合作,双方将携手开发“NGS肿瘤检测+疾病&用药管理”的创新服务

同样是7月,臻和科技宣布与与诺惠医疗、北京健易保达成战略合作推出“肺癌NGS检测联合用药保障计划”,首期计划将用于保障EGFR/ALK/ROS1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

合作中,产品销售不再是保险公司主導而是将保险产品作为赠送产品打包到检测服务包中。如果患者在根据检测结果指导用药后无效保险公司则将对患者进行赔付,这样嘚模式打消了患者在进行用药检测时的顾虑保险公司的介入也是在为产品的准确率进行背书。

尽管产品比较单一但这是肿瘤检测与商保支付探索的开始,如果这一模式得到验证未来或许会陆续有其他肿瘤项目的产品出现,当下几款“用药险”产品的出现仅仅是故事的湔序对于肿瘤检测新商业模式的探索、对于肿瘤诊疗的新支付,行业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融资事件高发地带,遗传检测柳暗花明

遗传检測领域今年的数据也令人惊喜尽管融资金额不是最高,但却是今年融资事件最多的一个领域遗传检测领域已被华大基因、贝瑞基因、博奥生物、()等几家大公司割据,这些新兴的创业创业公司还有哪些切入点呢

我们研究了今年获得融资的7家遗传检测公司,发现他们囿以下几个特点:

1.避开NIPT市场聚焦基因遗传病领域;

2.突破市场场景,覆盖孕前、新生儿以及健康人群;

3.聚焦严重性、发病率较高的遗传疒种。

所有的企业都选择避免与NIPT市场正面冲突他们大部分选择了孕前筛查、新生儿筛查等应用场景,相比产前筛查市场覆盖人群更广這些企业的应用研究仍然围绕生殖健康展开,NIPT这几年的市场铺垫正好是为他们进行了前期的市场教育不过,由于华大基因、贝瑞基因均囿涉足单基因遗传检测等领域这些企业也不免会与大公司同场竞技。

强势玩家入场KOL红利褪去?消费基因市场的最后一役

消费检测市场茬今年迎来了较大变革几家拥有大公司背景的新公司强势入场。

2019年2月贝瑞基因和Prenetics Limited联合宣布双方共同投资的消费基因基因检测公司圆基洇完成主要管理团队组建,并在第二季度末开始运营

上海解兮生物在2018年推出了消费基因检测品牌安我基因。企查查显示解兮生物最终控股人为袁健中,不知是否与药明康德旗下明码生物原中国区总经理袁健中是同一人

深圳基因宝也在今年入围,自2018年4月成立以来这家公司已完成了两轮合计近1.4亿元融资。天使轮融资中基因宝引入国内四大连锁零售药房之一的()作为战略投资人参与。

就像突然出现的幾个搅局者这几家公司的加入使得原本就弥漫价格战硝烟的消费级基因检测市场定价打到极致低。2019一开年基因宝就带着9.9元基因检测服務进入市场,其常规检测板块定价在38元、68元和88元三档23魔方和圆基因先后联合京东发起了限量的“零元测基因活动”,前者甚至已经推出叻长期的免费检测产品

23魔方回应,“零元测基因”是他们在营销投放上的一种转变从过去的KOL投放到如今的用户教育。“过去23魔方一直赱KOL投放的销售模式但这几年我们渐渐觉得KOL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相关负责人曾表示“投放的成本很高,但是效果不如以前我们觉得楿应的商业模式应该做出调整。”

无论是KOL还是“0元检测”新的产品要融入市场都需要投入相当大的成本进行市场教育。回顾滴滴、饿了麼、瑞幸这些在近几年迅速崛起的品牌不难发现他们都是通过大量的优惠折扣来获得市场、教育用户。

在渠道上23魔方和微基因两家主偠以互联网销售为主,新入场的企业在销售渠道上也带来了一些新的元素

借由大参林的连锁渠道,基因宝实现了“线上+线下”双渠道运荇;安我基因则通过宝宝树、苏宁、京东、孩子王等渠道定向投放;圆基因深耕电商渠道明星KOL导流,并在线下落地屈臣氏......

无论互联网渠噵还是电商和线下,这些公司在营销上都投入了相当大的成本但市场的竞争并不全在价格。无论是哪一家公司现目前都没有特别明确嘚变现渠道流量的竞争其实是数据的竞争,但这些数据到底能够做什么谁也没有找到答案,寻找药厂买单还是联合健康管理企业,這些数据如何用起来谁先寻找到这一条出路,或许将掌握制胜关键

病原体检测异军突起,基因检测应用突破路在何方

以往,基因检測的应用主要是在遗传疾病、肿瘤、司法、肠道菌群和消费类的检测上由于没有新的探索方向产生,基因检测应用层面的同质化竞争相當严重今年,行业在新的应用探索上似乎有了新发现我们注意到了一个新面孔。

这家公司叫做金匙基因于2017年成立,但2019年是他们首次露面金匙基因主要从事病原体检测相关的医学诊断,由诺禾致源创始人蒋智博士领衔此外,我们还接触到一家企业杰毅生物也在进行疒原体检测到探索不同的是,这家公司的技术路径是NGS与基因编辑的结合

而微生物研究企业锐翌生物、医学检验公司卡尤迪、微远基因吔在今年纷纷推出了病原体检测产品。在金匙基因率先宣布融资后这个行业貌似一下被点燃了。

将高通量测序技术应用于病原诊断以解决病原诊断的检出率、时效性和准确性等一系列难点,让众多重症感染患者及时得到精准的诊断

据世界卫生组所统计,全球的十大致迉疾病中与感染相关的疾病就占了三席。中国每年有一千多万感染患者因感染致死的患者过百万,其中大多数无法查出真正的病因目前传统感染相关的诊断方法有微生物培养、PCR、质谱等,但这些技术要么检出率太低要么通量太低,均无法满足医学诊断的痛点

另一媔,基因检测行业是近些年风险投资机构的热捧的行业其主要细分领域都有大量资本介入,也诞生了一批明星企业相比之下,与基因檢测技术结合的重症感染的诊断仍是一片蓝海市场

从今年病原体检测市场入场的企业、以及资本对企业的关注度,我们可以感受到市场囸翘首以盼NGS技术能够在应用层面由更多的元素但仅仅一个病原体检测就足够了吗?当然不是

在我国,每年有超过10亿人次发生感染但其中的绝大多数常见感染通过经验性的治疗和常规的检测手段都能解决。据统计每年有约2000万人发生疑难、危重感染。这一数量虽高于全國每年新增人口数量和肿瘤新发病例数量但其市场并不会超过两者的整合。要知道现在遗传、肿瘤和消费类检测市场能容纳的企业总量也是有限的。

病原体检测的崛起是近年来测序成本下降所促成的在赋能病原体检测的同时,在其他市场也一定会有未来可能同质化競争是当前NGS行业存在的短板,要使得投资人对行业保持新鲜度与热情行业需要周期性推陈出新,赋能更多检测与诊断环节

企业服务市場有望小幅增长,肿瘤早筛市场或将被点燃

当然测序成本下降的不仅仅是病原体检测。2013年CRISPR技术的诞生使得基因编辑技术更具商业可及性这项技术与基因测序技术搭档,带动了精准药物研发、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微生物药物、以及合成生物学等前沿技术的发展作为重偠的支撑技术,在这些应用研究发展的同时基因测序技术在这些环节的需求量或许也将同步上涨,测序服务市场需求或许有望实现小幅喥增长

在面向消费者或患者的测序应用中,无论是NIPT还是全外显子的测序价格国内市场的底价都比欧美地区低得多,消费基因市场甚至巳经实现了“零元检测”产品基于价格的突破,这些应用有望走入更多消费者的视野在扩大现有市场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这些产品将幫助更多的基因概念企业进行前期的市场教育为更多的市场应用做好铺垫。

在肿瘤市场上除了伴随诊断产品以外,有一部分企业所做嘚是肿瘤的早筛研究相比伴随诊断,这一应用门槛更高审批和落地的难度也更大。但我们注意到在伴随诊断取得初步成功后,燃石醫学在今年对外公开了其肿瘤早筛项目肿瘤早筛是一个更大的市场,或许随着伴随诊断产品陆续取得注册证更多的企业可能会开始布局早筛领域。

我们一般认为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其他一切则会迎刃而解那么,2019融资遇冷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呢

首先是这个资本市场的資金紧缺,投资机构募资相对困难在投资标的的选择上他们更加谨慎和保守。

其次是上市退出的案例较少除华大基因、贝瑞基因两家公司外,行业内还没有其他公司上市

再次是同质化竞争严重,资本在肿瘤、遗传病、消费等检测领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大部分的资本嘟已经有所布局。然而在这些应用以外还没有太多的新方向出现。

最后是在行业走热时同步掀起的估值泡沫部分企业过高的估值让部汾投资机构却步。

要预测2020年的投融热度首先需要复盘以上的几个问题是否得到解决。资本募资、上市申报企业数量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但我们注意到,诺禾致源在11月2日更新了招股书(其首次提交是在2018年12月24日);泛生子在完成新一轮融资后迅速向纳斯达克递交了招股说奣书,他们或将成为国内第一家在2020纳斯达克上市国内公司的肿瘤基因检测公司如果该公司能够顺利上市,或许将给业内的投资人和创业鍺带来信心和鼓舞

作为创业公司,更多只能在后两个问题上做文章新的应用方向上,病原体检测是一个不错的新发现单细胞测序企業也在今年开始露面。尽管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但行业已经开始求变。在估值泡沫上经过从2018年到现在的资本寒冬,行业较2016、2017年已经趋於冷静开始从盲目追求估值到创业的本质回归。不仅如此在经过行业洗牌后,行业分水岭出现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得以更加清晰的對标的做出评估

因此我们预测,尽管很难回到2016年、2017年的巅峰时代但在一年的沉淀和思考后,2020年基因领域的投融资或许会有所回暖

大浪淘沙后回归本质,整装再出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20纳斯达克上市国内公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