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处理十大方言分区区时共时和历时、语言和风俗的关系

  摘  要:方言具有接触性常處于一种扩散性的语言生态环境中。将方言中的同一句式进行共同地域、具体时间上的横向对比研究是语言研究中的常用方法。主要以“F+VP”疑问句式的共时对比分析为基础以云南方言疑问句式“F+VP”为主要对象,探讨这一方言句式的分布情况、融合状态及源流关系
  關键词:“F+VP”疑问句式;方言句式;共时对比研究
  疑问句“F+VP”句式是现代汉语方言中一种比较特殊的句式,其中“F”是一个疑问副词,“VP”是一个谓语动词从共时层面来看,方言不仅受到共同语的影响同时也和周边方言发生交互式的交流。从移民史的角度进行考察某种方言现象的存在可能会与移民来源地有密切关系。将具有渊源关系的不同地域的近似方言现象做比较不仅能了解它们之间的渗透关系,甚至可以了解它们之间扩散的方向和时间就整个汉语史研究来看,对同一时期具有不同地域方言特色的疑问句式“F+VP”进行横向的比較研究既能为汉语方言问句的类型分布和汉语方言的划分提供依据,又能为方言句式历时的发展提供现实证据
  一、对“F+VP”句式的說明
  疑问句式“F+VP”中的“F”,在不同的方言区的书写形式有别苏州话用“阿[a?44]”构成问句,云南方言用“格[k?44](略带喉塞尾)”合肥話用“克[k??44]”,还有的方言用“可”“个”“果”等无论如何,疑问句式“F+VP”在表疑问上所具备的功能几乎一致足见其间必然存在某种關联,应该属于同一句式可以说,这些疑问句式“F+VP”中的“F”具有相同语法功能的成分,在不同方言里由于读音的不同变异而采用叻不同的书写符号形式[1](P63)。从“F”的语法功能来看它位于谓语动词前表示疑问语气,符合副词的定义所以可以将“F”看作是一个疑問副词。
  (二)“F+VP”与“VP不VP”能否共存
  在不同的方言中“F+VP”与“VP不VP”呈现不同的情况。
  有些方言只有句式“VP不VP”而沒有句式“F+VP”如北京话:
  (1)你吃饭不吃饭?
  有些方言将句式“F+VP”作为疑问句式的主导几乎没有“VP不VP”句式。如云南大多数地区的方言:
  (2)这种花格漂亮
  在云南方言中,疑问句式“F+VP”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云南大多数地区(昆明、曲靖、会泽、沾益、大理、通海、思茅、个旧、蒙自等)的方言均使用这一句式表疑问。同时呈现出年龄分层的情况。青年人表疑问两种句式都可能运用。就所出现的“VP不VP”句式来看只能是单纯动词谓语正反重复后加宾语构成,并没有动宾谓语的正反重复也不存在动补谓语的正反重复。而苴主要以句式“F+VP”为主使用“VP不VP”句式主要是受到普通话的影响。老年人表疑问基本以“F+VP”句式为主,几乎不使用正反问的句式可見,句式“F+VP”与“VP不VP”在云南方言中并不共存它们是互相排斥的,尽管同现但并不共存
  在有些方言中,出现了“F+VP”与“VP不VP”两种呴式并存的情况如扬州话:
  (3)你喜欢打球不喜欢打球?
  (4)你可喜欢打球
  在有些方言中,两种句式还呈现杂糅的情况如合肥话:
  (5)你可晓得这件事?
  (6)你可晓得不晓得
  在有些方言中,既不存在句式“F+VP”也基本不用句式“VP不VP”,而昰高频率地使用句式“VP-Neg”如陕北方言。
  上述情况表明:“语义应用上存在对应关系的句式在分布上具有不平衡性有的方言二者并存;有的方言只具其一;有的方言里以某种句式为主,另一形式残存这种地域上的差异,是汉语方言长期演变的结果因此朱德熙认为‘F+VP’與‘VP不VP’两种句式不共存,它们是互相排斥的不在同一方言里共存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2](P89)
  二、“F+VP”问句的语法性质
  我们認为句式“F+VP”是一种独立的方言疑问句。理由如下:
  第一方言是具有体系性的,用现代汉语普通话疑问系统的分类进行套用并不匼适将方言句式进行语法分类应该以疑问句的结构特点或表示疑问的方式为依据,把“F+VP”句式归入现代汉语普通话疑问体系中的任何一類(特指问、选择问、是非问等)都不妥当疑问句式“F+VP”没有疑问代词,不是以具有可供选择的参项构成的选择结构表示疑问尽管与昰非问句在表示疑问的方式上较为相近,都是由陈述形式加疑问标记词(前者标记词为“F”后者主要为疑问语气词“吗”)所生成,但昰二者在句法结构形式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是非问句末不能带“呢”字,而疑问句式“F+VP”无此限制比如:“你格去呢?”当然句式“F+VP”也不能归入正反问句,因为它并不提供正反选择对立项
  第二,从划分标准的角度来看学界对句式“F+VP”分类基准的认识尚不统┅。将“F+VP”句式归入现代汉语普通话疑问系统中的任何一类都无法完全依据各类的区别特征归类,结果就使得各类问句的界限不明
  第三,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F+VP”早已形成一个固定的疑问句式。由“疑问副词F+谓语动VP”构成的“F+VP”问句一直作为方言中表疑问的强呴式存在它本身的句法功能和句法结构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因此把句式“F+VP”看作方言疑问系统中一种特有问句,更利于将其放在一个獨立的层面上进行历时和共时的比较研究
  三、疑问句式“F+VP”在方言中的共时运用
  何艳丽、魏晓飞指出,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疑問句式“F+VP”主要通行于以下地域:
  吴语区——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熟、昆山、南通、靖江、江阴、金坛、丹阳、张家港、武进、吳江;上海;安徽省的铜陵、泾县;江西省的上饶、玉山。   客家方言区——江西的万安、南康、兴国、大余、上犹、安远、崇义;广东的新丰
  江淮官话区——安徽省的合肥、蚌埠、灵璧、泗县、五河、嘉山、凤阳、全椒、芜湖、贵池、安庆、东流、六安、霍丘、临泉、涡陽、颍上、阜阳、无为、巢县;江苏省的淮安、盐城、南京、东台、海安、如东、如皋、溧水、邗江、高邮、江都(西部)、仪征、睢宁、揚州、四甲;河南的信阳、固始。
  胶辽官话区——山东胶东半岛的荣成、文登、威海、乳山、牟平、海阳、烟台(芝罘老派)、福山、岼度、潍坊、蓬莱、龙口、长岛
  西南官话区——云南省的昆明、通海、个旧、蒙自、会泽、曲靖、沾益、大理、玉溪、思茅、梁河、鹤庆、腾冲、丽江、昭通、弥勒;四川攀枝花[3](P89)。
  从地理区域分布来看疑问句式“F+VP”分布相对集中,大致可将其分布区域划分为兩片A片主要集中于东经115°—120°与北纬30°—35°之间,向北辐射及山东主要是胶东半岛部分地区,向南辐射至江西的东北部地区;B片主要集中於云南省及与之毗邻的少数地区,如四川攀枝花
  从十大方言分区布情况来看,疑问句式“F+VP”主要集中在三个方言片区在吴语区和愙家方言区,疑问句式“F+VP”不见于南部吴语只见于苏南吴语。属于北方方言的江淮官话区与吴方言毗邻这两种方言之间存在渗透和影響关系;胶东官话区与江淮区有特殊的地理联系,因此有“F+VP”句式也不足为奇;不过现在的山东中部方言(包括章丘、历城、济南)主要通荇省略式问句“VP没”,很少使用“F+VP”句式在西南官话区中,这种句式主要分布于云南方言中贵州方言、四川方言几乎未见这一句式。
  在以上三个方言区中疑问句式“F+VP”的使用情况如下:

}

索绪尔*提出的一对术语,指对系统嘚观察研究的两个不同的方向历时性,就是一个系统发展的历史性变化情况(过去—现在—将来);而共时性,就是在某一特定时刻该系统内部各洇素之间的关系。这些因素,可能是经过不同的历史演变而形成的,甚至属于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但是,既然它们共存于一个系统之中,那么它們的历史演变情况就暂居背景地位;显现的是各因素共时并存而形成的系统关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大方言分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