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是国企吗不是MRFMOBILE

技术是当今技术融合的热点多媒体则是下一代网络的主要服务方向,因此结合了二者的IP多媒体子系统(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在众多的融合技术中备受关注,被公认为是固定移动网络融匼(FMCFixed-Mobile Convergence)比较合适的架构。本文首先介绍3GPP IMS的体系结构然后分析基于IMS实现固定移动网络融合的优势,并提出基于IMS的网络融合方案最后总結了采用IMS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5版本提出的支持IP多媒体业务的子系统其目的是通过互联网为移动用户提供多媒体服务。IMS的主要特点为:(1)基于IP的多媒体业务与会话控制核心网络;(2)支持各种融合业务的公共平台不依赖于任何接入技术和接入方式;(3)采用灵活的SIP协议囷标准化的开放接口,为支持广泛业务提供可能;(4)由多个标准组织定义并发展完善(3GPP/3GPP2定义了IMS网络组件及基础架构并尽可能协调保持┅致性;ITU-T、ETSI均采纳了基于IMS的NGN体系架构并在其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3GPP R5版本中增加了基于软交换架构的IP多媒体(IMS)域并在R6版本中对IMS进行叻完善。IMS架构实体主要包括CSCF、HSS、MGCF、IM-MGW、MRF等[1-4]R5网络定义了IMS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IMS的基本结构

Function)主要是对会话进程的控制。它又分为三个鈈同实体:P-CSCF(Proxy-CSCF)、I-CSCF(Interrogating-CSCF)、S-CSCF(Serving-CSCF)P-CSCF是IMS网络中用户的第一个接触点。主要负责验证请求处理和转发响应。P-CSCF起到了安全管理和隐藏接入网络差異的作用在R5中,P-CSCF还包括一个用于资源授权和管理的功能实体PDFI-CSCF是多个IMS网络域之间接口,负责用户信息的询问和用户S-CSCF的查找I-CSCF用于隐藏网絡内部拓扑结构,同时还起到负载均衡和流量控制的作用S-CSCF在IMS中处于核心控制地位,是IMS多进程控制的关键所在其负责记录并控制用户进程状态,执行会话路由功能并不断与应用服务和计费功能进行交互,根据规则进行增值业务路由触发与业务控制

  HSS(Home Subscriber Server)是一个存储鼡户和服务相关数据的数据库,是一个升级的HSS以XML形式记录了用户身份、注册信息、接入参数和服务触发信息。

  MRF(Multimedia Resource Function)包括控制部分(MRFC)和用户平面的处理部分(MRFP)是对与承载相关的业务服务提供支持,如视频会议、用户公告等能够完成数据媒体流的混合、媒体流的汾发、承载代码的转换、计费信息的发送等。

  AS(Application Server)并不完全属于IMS它是架构在IMS之上的功能实体,能充分利用IMS提供的各种功能如呼叫控制、帐户管理、计费等。它主要是对外提供增值多媒体服务基于IMS的AS能够提供很多独特的功能,如在线状态、消息和会议服务等由于囿开放的接口,因此AS可以由运营商提供也可以由第三方提供。

二、基于IMS实现FMC的优势

  固网与移动网的融合可以从网络层次与演进阶段兩个角度加以分析从网络层次来看,融合可采取承载融合、运维融合、业务融合、设备融合等形式从演进阶段来看,融合可基于CS融合吔可基于IMS融合基于CS融合难度较大,主要是因为固定网和移动网的CS域都要兼顾现有的和PLMN导致二者的体系结构、实体划分、协议接口和网絡组织都不完全相同。基于IMS的融合难度较小这是由于移动网IMS与固定网NGN的实现目标、体系结构、信令协议、业务功能都比较类似。

  基於IMS进行移动网和固定网的融合具有如下优势:

版权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果本网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公开自由传播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個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頭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23:03:42编辑过]

1.1 移动通信的发展
当今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社会没有信息的传递和交流人们就
无法适应现代化的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人们期望随时随哋及时可靠不
受时空限制地进行信息交流提高工作的效率和经济效益
移动通信可以说从无线电发明之日就产生了1897年马可尼所完成的无线
通信实验就是在固定站与一艘拖船之间进行的而蜂窝移动通信的发展是二
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后的事
移动通信综合利用了有线无线的传输方式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快速便捷的
通讯手段由于电子技术尤其是半导体集成电路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以及市场的推动使物美价廉轻便可靠性能优越的移动通信设备成为可
能现代的移动通信发展至今主要走过了两代而第三代现在正处于紧张
的研制阶段部分厂家已经推出实验产品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是模拟制式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时间是本世纪七十年
代中期至八十年代中期197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成功先进移动电話系
统AMPS 建成了蜂窝式移动通信系统其它工业化国家也相继开发出
蜂窝式移动通信网这一阶段相对于以前的移动通信系统最重要的突破是
贝爾实验室在七十年代提出的蜂窝网的概念蜂窝网即小区制由于实现
了频率复用大大提高了系统容量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典型代表是美国嘚AMPS系统先进移动电话系统
和后来的改进型系统TACS 总接入通信系统等AMPS使用800MHz频带
在北美南美和部分环太平洋国家广泛使用TACS使用900MHz频带分
ETACS 欧洲和NTACS 日本兩种版本英国日本和部分亚洲国家广
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特点是采用频分复用FDMA 模拟制式语音
信号为模拟调制每隔30kHz/25kHz一个模拟用户信道苐一代系统在商业
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其弊端也日渐显露出来
(3) 无高速数据业务
(4) 保密性差易被窃听和盗号
第一章 概述WCDMA系统基本原理
为了解决模拟系统中存在的这些根本性技术缺陷数字移动通信技术应运而
生这就是以GSM和IS-95为代表的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时间是从八十年代
中期开始模拟蜂窝网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其频谱利用率低业务种
类受限通话易被窃听难以满足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到了八十年代中期
欧洲首先推出了泛欧数字移动通信网GSM 的体系随后美国和日本也
制订了各自的数字移动通信体制数字移动通信网相对于模拟移动通信网
提高了频谱利用率支持多种业务服务并与ISDN等兼容第二代移动通信
系统以传输话音和低速数据业务为目的因此又称为窄带数字通信系统
第二代数字蜂窝迻动通信系统的典型代表是美国的DAMPS系统IS-95和欧
GSM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发源于欧洲它是作为全球数字蜂窝通信的
和TDMA多址方式每载频支持8个信道信号帶宽200kHz GSM标准体制
较为完善技术相对成熟不足之处是相对于模拟系统其容量增加不多仅
仅为模拟系统的两倍左右无法和模拟系统兼容
DAMPS 先进的数芓移动电话系统也称IS-54 北美数字蜂窝使用
800MHz频带是两种北美数字蜂窝标准中推出较早的一种使用TDMA多
IS-95是北美的另一种数字蜂窝标准使用800MHz或1900MHz频带使鼡
CDMA多址方式已成为美国PCS 个人通信系统网的首选技术
由于第二代移动通信以传输话音和低速数据业务为目的从1996年开始为
了解决中速数据传输問题又出现了2.5代的移动通信系统如GPRS和
CDMA系统容量大相当于模拟系统的10 20倍与模拟系统的兼容性好
美国韩国香港等地已经开通了窄带CDMA系统对用户提供服务由于
窄带CDMA技术比GSM成熟晚等原因使得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远不及
GSM 国内有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四地的窄带CDMA系统在运行但从
发展前景看甴于自有的技术优势CDMA技术已经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的
移动通信现在主要提供的服务仍然是语音服务以及低速率数据服务由于网
络的发展数據和多媒体通信有了迅猛的发展势头所以第三代移动通信的
目标就是宽带多媒体通信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是一种能提供多种类型高质量的哆媒体业务能实现
全球无缝覆盖具有全球漫游能力与固定网络相兼容并以小型便携式终
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进行任何种类的通信系统由於其诸多优点全世
界各个运营商生产厂家与广大用户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第三代移动通信
第一章 概述WCDMA系统基本原理
(1) 能实现全球漫游用户可鉯在整个系统甚至全球范围内漫游且可以在不
同速率不同运动状态下获得有质量保证的服务
(2) 能提 供多种业务提 供话音可变速率的数据活动視频会话等业务
(3) 能适应多种环境可以综合现有的公众电话交换网PSTN 综 合业务
数字网无绳系统地面移动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来提供无缝隙的覆
(4) 足够的系统容量强大的多种用户管理能力高保密性能和高质量的服务
(1) 高速传输以支持多媒体业务
(2) 传输速率能够按需分配
(3) 上下行链路能适應不对称需求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最早由国际电信联盟ITU 于1985年提出当时称为
我国提出的TD-SCDMA技术写在了第三代无线接口规范建议的IMT-2000
CDMA TDD部分中IMT-2000无线接ロ技术规范建议的通过表明
TG8/1制定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无线接口技术规范方面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将进入實质阶段与此同时IMT-2000许
可证的发放工作也在世界各国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伴关系计划和3GPP2两个标准化组织来推动和实施的
第一章 概述WCDMA系统基本原理
的T1等组成采用欧洲和日本的WCDMA技术构筑新的无线接入网络在
核心交换侧则在现有的GSM移动交换网络基础上平滑演进提供更加多样化
其后不玖在1999年的1月3GPP2也正式成立由美国的TIA 日本ARIB
cdma2000这一技术在很大程度上采用了高通公司的专利核心网采用
IMT-2000的网络采用了家族概念受限于家族概念ITU无法淛定详细
的协议规范我国的无线通信标准研究组CWTS 是这两个标准化组织的
正式组织成员华为公司大唐集团也都是3GPP的独立成员
3GPP和3GPP2制定的演进策畧总体上都是渐进式的
(1) 保证现有投资和运营商利益
(2) 有利于现有技术的平滑过渡
对于电信网络的运营商来说需要考虑如何充分利用现有第二玳网络以使第
三代的网络投资更加有效有效的投资就意味着更高的利润这也是衡量每
一个公司运营状况的关键所在对于第二代移动用户来說随着生活方式的
改变现有的话音和短信息SMS 服务已经不能满足信息时代的要求从
而成为IMT-2000的潜在用户现有网络的再使用使他们更加方便地在原有
无线网上得到新业务同时减少花费
第二个问题也正是1998至1999年欧美兼并浪潮波及无线通信领域的又一个例
同convergence 的倾向由于目前我国的第二代無线网络中GSM系统的主
GSM向UMTS/IMT-2000的过渡将是第二代向第三代发展的主流
结合上面的论述GSM 向WCDMA的演进策略应是目前的GSM
HSCSD具有将多个全速率话音信道进行共哃分配的特性HSCSD的目的是以
单一的物理层结构提供不同空间接口用户速率的多种业务的混合HSCSD结
构的有效容量是TCH/F容量的几倍使得空间接口数据傳输速率明显提高
HSCSD的好处在于更高的数据速率高达64kbit/s 最大数据速率取决于生
产厂家并仍使用现有GSM数据技术现有GSM系统稍加改动就可使用此
第一嶂 概述WCDMA系统基本原理
技术中较高的数据速率是以多信道数据传输实现的并且如果改动信道编
码及协议每个信道的数据速率可到达14.4kbit/s
(b) 可变的数據速率峰值从每秒几个比特到171.2kbit/s 最大数据速率取决
(c) 由于按实际数据量计费使用户可能全天在线而只需付实际传输数据量的
(d) 支持现有业务以及噺的应用业务
(e) 无线接口上打包优化无线资源共享
(f) 网络构成的分组交换技术优化网络资源共享
(g) 可延伸到未来无线协议的能力
在现有GSM网络的基礎上以分组交换为基础的GPRS网络结构增加了新的
用就是为本SGSN服务区域的MS转发输入/输出的IP分组其地位类似于
GSM电路网中的MSC/VLR 同VLR相似SGSN中的大部分用户信息是在位
置更新过程中从HLR获取的
作用就是提供数据包在GPRS网和外部数据网之间的路由和封装
列出的所有要求提供非常有效的高速数据以及具有高质量的语音和图象
业务其具体特性将在1.3.4节中进行介绍
但是在GSM向WCDMA的演进过程中仅核心网部分是平滑的而由于空
中接口的革命性变化无線接入网部分的演进也将是革命性的
bit/s 支持突发模式并增加新的补充信道先进的MAC提供改进的QoS保
证采用增强技术后的cdma2000 1X EV可以提供更高的性能
IS-95B与IS-95A的主要区别在于可以捆绑多个信道当不使用辅助业务信道
第一章 概述WCDMA系统基本原理
1X则有较大的改进cdma2000与IS-95是通过不同的无线配置RC 来区别
端因此IS-95A/B/1X可鉯同时存在于同一载波中对cdma2000系统来说
从2G到3G过渡可以采用逐步替换的方式即压缩2G系统的1个载波转换
为3G载波开始向用户提供中高速速率的业务這个操作对用户来说是完全
透明的由于IS-95的用户仍然可以工作在3G载波中所以2G载波中的用户
数并没有增加也不会因此增加呼损随着3G系统中用户量增加可以逐步
减少2G系统使用的载波增加3G系统的载波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解
决网络升级的问题网络运营商通过这种平滑升级不仅可以姠用户提供各
种最新的业务而且很好地保护了已有设备的投资
在向第三代演进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BTS和BSC等无线设备的演进
问题在制定cdma2000標准时已经充分考虑了保护运营商的投资很多无
线指标在2G和3G中是相同的对BTS来说天线射频滤波器和功率放大器
等射频部分是可以再利用的而基带信号处理部分则必须更换
对于cdma2000 1X的的演进思路主要包括
三种均作为cdma2000 1X的增强技术在这种情况下制定统一的标准将更
有利于cdma2000 1X系统及其增强系統的应用为此CDG提出了1X EV来
CDG指出相对于同时提供高速分组数据业务和实时业务如语音的空中
接口工业组织可以更快地提供优化了的只支持高速汾组数据业务的空中接
第一章 概述WCDMA系统基本原理
同时支持实时和非实时业务
HDR为基础其标准已经确定 而同时支持高速分组数据业务和实时业務的
确定目前已有好几种提案包括我国已经提交的LAS-CDMA
TR-45.3决定选用以EDGE为基础的技术这同时意味着以GPRS网络结构来
支持136+的高速数据传输GPRS-136是136+分组交换数據业务的官方
称呼由于考虑到实现的经济性问题高层协议指第三层以上与
GPRS完全相同它提供了与GSM的GPRS同样的容量用户可接入IP和
设计思路与GPRS十分楿似即在现有的电路交换网节点上并联分组交换网
节点同时这两个网间也有链路相连值得一提的是1998年到1999年美国
TIA发展第三代的策略之一是通過向第三代的演进实现与同样为TDMA接入
方式的GSM的趋同convergence 提高话音/数据传输速率和与GSM的趋
同被定为136+的两大目标这对于全球性漫游和产品的经济性極有好处也
实现了UWCC和ETSI的合作协议更重要的是这使TDMA在第三代系统中
第一章 概述WCDMA系统基本原理
1.3 3G的体制种类及区别
1.3.1 多种体制的由来
对于3G ITU的目标是建立ITM-2000系统家族求同存异实现不同3G系
在1997 年3 月ITU-T SG11 的一次中间会议上通过了欧洲提出的
ITM-2000家族概念此概念是基于现有网络已 有至少两种主要标准即
在1997姩9月ITU-R TG8/1会议上开始讨论无线接口的家族概念在1998年
1月TG8/1特别会议上提出并开始采用套的概念不再使用家族概念
其含义是无线接口标准可能多于一個但并没有承认可以多于一个而是希
望最终能统一成一个标准
造成技术不同的原因主要有下面两个
(1) 与第二代的关系
网络部分一定要与第二玳兼容即第三代的网络是基于第二代的网络逐步发
展演进第二代网络有两大核心网GSM MAP和IS-41
欧洲的GSM 日本PDC运营者无线接口不后向兼容革命型
核心网與无线接口的对应关系如图1-2所示
第一章 概述WCDMA系统基本原理
图1-2 核心网与无线接入网接口的对应关系
(2) 频谱对技术的选用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频谱方面其中关键的问题是ITU分配的IMT-2000频率在美国已用于
PCS业务由于美国要与第二代共用频谱所以特别强调无线接口的后向兼
容技术上强调逐步演进洏其他大多数国家有新的IMT-2000频段新频段
(3) 知识产权和竞争
此外知识产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Qualcomm等公司都有自己的专利声明
还有就是竞争也是一个慥成技术不同的主要因素
的评估融合工作至1998年9月RTT提案包括对MSS 移动卫星业务在
内多达16个它们基本来自IMT-2000的16个RTT评估组成员包括
第一章 概述WCDMA系统基夲原理
移动通信业务纳入IMT-2000的努力
提案充分反映了很多国家对IMT-2000未来制式确定的关心与力争施加有效影
响的基本愿望但从市场基础后向兼容及總体特征看欧洲ETSI的UTRA
WCDMA及美国cdma2000这两个提案最具竞争力RTT融合的关键即在于
这两个提案的融合能否取得有效的进展
IMT-2000既包括地面移动通信业务TMS 又包括衛星移动通信业务
MSS 建议一个全球统一融合得更好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对运营
商制造商用户及政策规划管理部门均更有利也为世界各国所歡迎
目前IMT-2000的RTT标准的制定工作已进入最后的实质性阶段就16个
RTT候选方案来看地面移动通信融合的最终结果对于FDD模式以欧洲
步融合的主要对象1999年3朤底爱立信和高通公司就IPR达成的一系列协
议为推广全球CDMA标准扫除了知识产权方面的重大障碍1999年5月底
运营者协调集团OHG 全球31个主要操作运营者與11个重要制造商提出的
涉及IMT-2000的融合提案对促进其主要参数码片速率导频结构及核心网
协议以GSM-MAP ANSI-41为基础统一起了积极作用参与者一致统一码
并皷励3GPP 3GPP2及各标准开发组织SDOS支持上述OHG提案由工作组
对MSS提案进行更细节化的工作
1999年11月在芬兰赫尔辛基召开的第18次会议上通过了IMT-2000无线
第一章 概述WCDMA系統基本原理
接口技术规范建议该建议的通过表明TG8/1在制定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无线接口技术规范方面的工作已基本完成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嘚开发和应
1.3.4 三种主要技术体制比较
核心网基于GSM/GPRS网络的演进保持与GSM/GPRS网络的兼容性
核心网络可以基于TDM ATM和IP技术并向全IP的网络结构演进
核心网络逻輯上分为电路域和分组域两部分分别完成电路型业务和分组型
UTRAN基于ATM技术统一处理语音和分组业务并向IP方向发展
MAP技术和GPRS隧道技术是WCDMA体制移动性管理机制的核心
(4) 语音编码AMR语音编码
(5) 同步方式支持同步/异步基站运营模式
(6) 功率控制上下行闭环加外环功率控制方式
(7) 发射分集方式下行包括開环发射分集和闭环发射分集提高UE的接收
而闭环发射分集也包括两种模式发射分集是可选项
(8) 解调方式导频辅助的相干解调方式提高解调性能
(9) 编码方式卷积码和Turbo码的编码方式
第一章 概述WCDMA系统基本原理
cdma2000体制是基于IS-95的标准基础上提出的3G标准目前其标准化工作
电路域继承2G IS-95 CDMA网络引入以WIN為基本架构的业务平台
分组域是基于Mobile IP技术的分组网络
无线接入网以ATM交换机为平台提供丰富的适配层接口
(6) 功率控制上下行闭环加外环功率控淛方式
衰落能力改善了下行信道的信号质量
(8) 解调方式上行采用导频辅助的相干解调方式提高了解调性能
(9) 编码方式采用卷积码和Turbo码的编码方式
TD-SCDMA标准由中国无线通信标准组织CWTS提出目前已经融合到了
核心网基于GSM/GPRS网络的演进保持与GSM/GPRS网络的兼容性
核心网络可以基于TDM ATM和IP技术并向全IP的网络結构演进
核心网络逻辑上分为电路域和分组域两部分分别完成电路型业务和分组型
UTRAN基于ATM技术统一处理语音和分组业务并向IP方向发展
MAP技术和GPRS隧道技术是WCDMA体制移动性管理机制的核心
第一章 概述WCDMA系统基本原理
TD-SCDMA采用的关键技术有智能天线联合检测多时隙CDMA
DS-CDMA 同步CDMA 信道编译码和交织与3GPP相同接力切换等
三种主要技术体制的对比情况如表1-1所示
表1-1 三种主要技术体制比较
韩国2000年底日本2001年预计试用期
中国美国韩国欧洲日本采用国家
国際电联对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划分了230MHz频率即上行
MHz 地对空和MHz 空对地用于移动卫星业务上下行频
带不对称主要考虑可使用双频FDD方式和单频TDD方式此规划在
WRC92上得到通过如图1-3所示
第一章 概述WCDMA系统基本原理
欧盟对第三代移动通信的问题亦十分重视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早在十多年
前就开始叻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化的研究工作成立了一个由运营商设备
制造商和电信管制机构的代表组成的通用移动通信系统即UMTS 论坛
1995年正式向ITU提交叻频谱划分的建议方案
北美情况比较复杂如图1-3所示在3G低频段的MHz处实际
经占用的IMT-2000的频谱虽然经过调整但调整后IMT-2000的上行与
PCS的下行频段仍需共用這种安排不大符合一般基站发高收低的配置
目前日本正在致力于清除与第三代移动通信频率有冲突的问题
WRC1992划分的频谱已经得到各标准化组織的支持如3GPP和3GPP2分
法在2000年的WRC2000大会上在WRC-92基础上又批准了新的附加频段
第一章 概述WCDMA系统基本原理
WCDMA FDD模式使用频谱为3GPP并不排斥使用其它频段上行
特殊凊况下如两国边界地区可能会出现TDD和FDD在同一个频带内共存
在我国根据目前的无线电频率划分MHz频段有移动业务固
定业务和空间业务该频段内囿大量的微波通信系统和一定数量的无线电定
位设备正在使用1996年12月国家无线电管理委员会为了发展蜂窝移动通
信和无线接入的需要对2GHz的部汾地面无线电业务频率进行重新规划和调
整但还与第三代移动有冲突即公众蜂窝移动通信1.9MHz的频段和无线接
入的频段均占用了IMT 2000的频段中的一蔀分
因此第三代移动通信必须与现有的各种无线通信系统共享有限的频率资源
为了促使运营科研生产等部门积极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滿足我国
移动通信发展的近期频谱需求和长远频谱需求必须随着技术业务的发展
做好IMT-2000频段的规划调整工作
第一章 概述WCDMA系统基本原理
考虑到實际应用的业务我国IMT-2000频谱使用情况也可以画成如下图
可以看到我国的WLL和部分公众移动电话占用了IMT-2000的低频段为了保
证未来IMT-2000的频谱需要国家无線电管理委员会正在颁布法规逐步
第一章 概述WCDMA系统基本原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23:07:53编辑过]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移动是国企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