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的商品经济的概念中,产品可以用来自我满足吗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题目类型:单选30分 填空10分 名词5*3分 简答5*5分论述题2*10分

  1、一般意义上人力资源可以定义为,在一定社会组织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的总和它分为现实的人力资源和潜在的人力资源两部分。P3

  2、现实的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茬一定时间内拥有的实际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人口包括正在从事劳动和投入经济运行的人口,以及由于非个人原因暂时未能从事劳動的人口他们有时被称为“劳动力资源”。P3

  3、作为人力资源的人的劳动能力首先表现为一种自然力具有自然属性,与风力、水力、机械力是一样的P3

  4、开发对象的能动性。许多资源在其被开发的过程中完全处于被动地位而人力资源则不同,它在被开发过程中具有能动性这也是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最根本的区别。P5

  5、开发过程的持续性提倡终身学习,由于通过不断学习人的工作能力和笁作态度会得到不断地提高和改善。P6

  6、人类资源的社会性从宏观上看,人类资源总是与一定 的社会环境相联系的它的形成、配置、开发和使用都离不开社会环境和社会实践,是一种社会活动P6

  7、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P7

  8、人力资源特别是拥有高科技產业相关知识的人才就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最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P8

  9、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基础是个人主义人力资源的特点是“契约人”,“按契约办事”是西方人的通行原则P11

  10、战略性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特征,强调人力资源管理所有活动的开展皆“聚焦”于实现组织战略目标P12

  11、匹配性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要求,包括外部匹配和内部匹配P12

  12、关键性。随着知识經济时代的到来生产力的关键要素越来越多地依赖于脑力,人力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性资源P13

  13、开发方式是指人力资源開发活动中对各种要素所进行的组织方法。P17

  14、开发手段是指人力资源开发活动所才用的工具支持行为P17

  15、开发计划是指人力资源開发活动实施前的准备工作与实施过程的书面描述。P17

  16、素质开发即为培养、提高与改进某一素质的教育、教学、培训、学习与管理嘚活动,例如防止近亲结婚并提倡不同民族、不同种族通婚、接种疫苗等技能开发、品德开发、能力开发均属于素质开发的范畴。P17

  17、个体开发是从既定的个人特点出发,对其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使用充分的发挥,科学的促进与发展的活动例如因材施教、人尽其財、才尽其用等均体现了个体开发的思想。P17

  18、群体开发是指从既定的群体特点出发采取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等人力资源配置手段进荇结构上的调整以实现群体人力资源结构优化和功能的提高。P17

  19、组织开发即指在组织范围内进行的一切人力资源开发的活动,其主要手段是文化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与管理活动P17

  20、区域开发,是为提高一定区域内人力资源数量、质量与功效而进行活动洳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移民等活动。P17

  21、开发的动态性:人力资源开发客体的主观能动性开发过程中的长期性以及开发活动的负责性,决定着人力资源开发的动态性由于人力资源具有可塑性,不进则退因此人力资源开发还必须具有持续性与坚持性。P19

  22、自我开发嘚形式在目前的组织中主要是学习与自我申报制度。P20

  23、拔高型工作设计其理论依据是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P21

  24、优化型工作設计其理论依据是古典工业工程学与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P21

  25、卫生型工作设计其理论依据是人类工程学。P21

  26、心理型工作设计其理论依据是人本主义。P21

  27、工作轮换有助于对员工的人力资源进行螺旋式的逐步开发最终达到全面开放的目的。

  28农业经济时玳关键要素是土地资源;工业经济时代,关键要素是资本资源;知识经济时代关键要素是人力资源。P25

  29、学习型组织的最本质的特征就昰组织学习P26

  30、职业开发是指通过职业活动本身提高与培养员工素质的开发形式。P27

  31、从20世纪初至20世纪20年代是科学管理时期管理從经验阶段步入科学阶段。为解决劳资矛盾在19世纪最后的几十年间,泰罗开创了科学管理运动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P29

  32一般认為康芒斯是第一个使用“人力资源”术语的人。20世纪60年代“人力资源管理”术语开始流行。80年代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形成,并被付诸实践P30

  33、人力资源的概念是由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中加以明确界定的。P30

  35、舒尔茨是西方经济学界公认的人力资本之父P30

  36、人力资本教育投资理论,把教育投资作为生产性投资来研究其分配和经济收益的客观规律人力资本投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部分P32

  37、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理论,研究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的规律和方法贝克尔从家庭生产(生育行为)和個人资源的经济决策和成本效用分析角度,系统地阐述了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投资问题

  38、人力资本是通过人力资本投资形成的,其投资是多方面的包括教育支出、保健支出、劳动力国内流动支出或用于移民入境的支出以及搜集价格与收入的信息等多种形式,其中最偅要的是教育支出P34

  39、开发潜能的关键在于开发人的大脑。P35

  40、美国学者麦格雷戈1957年在《企业中人的方面》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囚性假设”的概念。

  41、美国学者薛恩1965年在其著述的《组织心理学》一书中将此前学者们关于人性假设的研究成果归纳为“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和“自我实现人假设”并提出了自己的人性假设观点——“复杂人假设”。P37

  42、经济人假设:员工受经济性刺激粅的刺激而工作只要能获得最大经济利益,他就会干任何工作组织控制经济性刺激物。P37

  43、社会人假设:社交需要是人类行为的基夲动机员工要求与同事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获得基本的认同感人际关系是形成员工身份感的基本要素。P37

  44、人力资源成本Φ一项最大的支出就是工资支出P46

  45、人力资源规划作为企业的战略性决策,是企业制订各种具体人事决策的基础P47

  46、企业对人力資源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P48

  47、人力资源现状规划法是一种最简单的预测方法P51

  48、经验预测法顾名思义就是企业根据以往的经验對人力资源进行预测的方法。P52

  49、德尔菲法也可以称作集体预测法在1940年由美国兰德公司的“思想库”中发展起来的。这种方法实质是昰通过综合专家们各自的权威判断对未来的不确定情况做出尽可能合理的预测。P52

  50、管理人员接替模型也称为职位置换卡主要是针對企业管理人员供给预测的简单而有效的一种方法。P57

  51、马尔科夫模型是一种内部人力资源供给的统计预测技术方法是预测组织在某┅个时段上(一般为一年)各类人员的分布状况。P58

  52、外部招聘是最常用的人力资源供不应求的调整方法当企业生产工人或技术人员供不應求时,从外部招聘可以比较快地得到熟练的员工以及时满足企业生产的需要。P61

  53、减少人员补充是人力资源供过于求最常用的方式当企业出现员工退休、离职等情况时,对空闲的岗位不进行人员补充这样做可以通过不紧张的气氛减少企业内部的人员供给,从而达箌人力资源供求平衡P62

  54、裁员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在进行裁员时要制订优厚的裁员政策,比如为被裁减者发放优厚的失业金等等一般裁剪那些希望离职的员工和工作考评成绩低下的员工。P62

  55、劳动关系规划: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和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社会经濟利益关系的统称劳动关系规划是关于如何减少和预防劳动争议、改进劳动关系的计划。P67

  56、收集分析有关信息资料是人力资源规划嘚基础对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影响很大。P67

  57、人力资源职能层是企业经营战略的倡导者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者、设计者,规划实施的監督者;直线部门职能层是人力资源政策的实施者、人力资源规划的执行者员工是人力资源政策的体验着,也是人力资源规划的对象P70

  58、工作分析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所有只能(即人力资源获取、整合、保持与激励、控制与调整、开发等职能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做好笁作分析才能据此有效地完成各项人力资源管理的具体工作。P73

  59、工作分析的萌芽:工作分析作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必不可少嘚一部分最早起源于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P73

  60、1979年德国功效学家罗莫特经过几十年的工作分析和设计研究,总结归纳出了工作分析嘚工效学调查法被管理学界公认为是工作分析的创始人。P74

  61、工作分析作为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在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活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P75

  62、工作要素:是指工作中不能再继续分解的最小活动单位P75

  63、任务: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工作要素的集合,是职位分析的基本单位是对工作职责的进一步分解。

  64职责:是指一人担负的由一项或多项任务组成的相关任務集合它常常用任职者的行动加上行动的目标来表达。P76

  65、权限:是指为了保证职责的有效履行任职者必须具备的,对某事项进行決策的范围和程度

  66、任职资格:是指为了保证工作目标的实现,任职者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要求

  67、职位:单个人所唍成的任务与职责的结合。P76

  68、工作:一些具有相似职责的职位的集合它是由实现企业职能的一个个具体活动所构成的相对独立体。P76

  69、工作簇: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似职责的工作的集合这些工作或者工作者具有相似的特点,或者包括多个平行的任务P76

  70、在笁作分析的计划阶段确定工作分析的目标是最重要的。P82

  71、工作分析的方法有很多种依照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形式:比如根据功能划分,有基本方法与非基本方法;根据分析内容划分有结构性分析方法与非结构性方法;根据分析对象划分,有任务分析、人员分析与方法分析;根据基本方式划分有观察法、问卷调查法等。P84

  72、阶段观察法适用于那些工作周期长且有规律性的工作P85

  73、工作表演法適用于有突发性事件比较多和工作周期长的工作。P85

  74、访谈法又称面谈法是与任职者或相关人员一起讨论被分析职位的特点和要求,從而取得相关信息的方法适应于各类工作的分析,并且对中高层管理工作进行深度分析具有很好的效果P86

  75、访谈法作为一种最为广泛应用的方法。P86

  76、非结构问卷形式是我国使用较多的职位分析问卷形式P87

  77、问卷设计是问卷调查法的最重要环节。P88

  78、工作标誌包括:工作名称、工作代码、所属部门、直接上级、薪资范围等它的作用是对各种工作进行识别、分类、登记。P91

  78、工作名称是指┅组在重要职责上相同的职位总称是工作标志中最重要的项目。P91

  79、工作职责就是工作任务这是工作描述的主体,实际上就是逐条列出任职者的工作任务、主要职责、工作权限工作职责应该在时间和重要性方面进行优化,指出每项职责的分量或价值

  80、工作规范也称任职资格,就是反映从事某项工作的人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资格条件即一个职位对承担这些工作活动的人的要求。形象地说可鉯分为“显性”任职资格,如工作经验、工作技能、教育和相关的培训等要求;“隐性”任职资格主要涉及的是对工作能力的要求等。P93

  81、员工的招聘与录用工作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基础的工作也是出现最早的工作。P101

  82、招聘工作影响着人力资源管理的费用作为人仂资源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招聘活动的成本构成了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83、招聘工作影响着人力资源管理的费用。作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招聘活动的成本构成了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招聘成本主要包括广告的费用、宣传资料的費用、招聘人员的工资等等P102

  84、招聘是整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P103

  85、招聘的区域是由人才分布规律、求职者活动范围、囚力资源供求状况及招聘成本大小确定的86、提升,从内部提拔一些合适人员来填补职位空缺是常用的方法P111

  87、招聘广告。广告是最瑺用、最简单且信息传播最广泛的招募手段它以报纸、电视、广播、杂志,甚至网络以及街头墙报为媒介进行广泛宣传,从而吸引求職者P113

  88、资格审查是对求职者是否符合职位的基本要求的一种审查。P117

  89、个性测试主要是测量被测试人的内向性、稳定性、动机等主要的测试方法是影射法。P118

  90、评价中心测试就是通过情景模拟的方法来对应聘者做出评价P119

  91、无领导小组讨论:无领导小组讨論就是把几个应聘者组成一个小组,给他们提供一个议题事先并不指定主持人,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在限定时间内给出一个决策评委们则在旁边观察所有应聘者的行为表现并作出评价。P119

  92、举例提问这是面试的一项核心技巧。当应聘者回答有关问题时主试鍺让其举例说明,引导应聘者回答解决某一问题或完成某项任务所采取的方法和措施以此鉴别应聘者所谈问题的真假,了解应聘者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P121

  93、递进提问。在用简单提问提出几个问题以后谈话的气氛往往开始轻松下来,这时可采用递进提问方式将问题向罙层次引申一步递进提问的目的在于引导应聘者详细描述自己的工作经历、技能、成果、工作动机、个人兴趣等。P122

  94、稳定系数它昰指用同一种测试方法对一组应聘者在两个不同时间进行测试结果的一致性。

  95、等值系数是指对同一应聘者进行两种对等的、内容楿当的测试,其结果之间的一致性P128

  96、内在一致性系数。它是指把同一组应聘者进行的统一测试分为若干部分加以考察各部分所得結果之间的一致性。P128

  97、效度系数在选拔过程中,有效测试的结果应该能够正确地预计应聘者将来的工作成绩即选拔结果与以后的笁作绩效考评得分是密切相关的。这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称为效度系数效度可分为三种,即预测效度、同测效度和内容效度P128

  98、总荿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招募成本效用=应聘人数/招募期间的费用选拔成本效用=被选中人数/选拔期间的费用,人员录用效用=正式录鼡的人数/录用期间的费用p129

  99、传统意义上的薪酬是一种人力成本的支出但今天薪酬已成为企业的人力资本投资。P134

  100、劳动力市场的供给状况按照经济学的观点,薪酬就是劳动力的价格取决于劳动力的供求状况。P135

  101、亚当·斯密是第一个对薪酬进行分析的学者。P137

  102、维持生存薪酬理论最初是由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配第提出。P138

  103、克拉克提出劳动的边际生产率这一概念指最后追加的单位劳动所带来的产量的增加。

  104、供求均衡薪酬论:马歇尔在其名著《经济学原理》中以均衡价格论为基础,从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給两方面来说明薪酬水平的决定P139

  105效率薪酬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工人的生产率取决于薪酬率。P140

  106基本薪酬是企业根据员工所承担或唍成的工作任务,或者员工所具备的完成工作的技能或能力而向员工制服的稳定性报酬P142

  107间接薪酬也称福利薪酬,主要指企业为员工提供的各种物质补偿和服务形式包括法定福利和企业提供的各种补充福利。P143

  108企业福利是指企业在国家法定的基本福利之外自主建竝提供的,为满足职工的生活和工作需要在工资收入之外,向员工本人及家属提供的一系列福利项目包括货币津贴、实物和服务等形式。P156

  109家庭援助计划企业向雇员提供的照顾家庭成员的福利,主要针对老人和儿童P158

  110弹性福利,也可以称作自助式福利即由企业所提供的允许员工在规定的时间和资金范围内根据自己的需要资源进行选择和调整的福利项目。P161

  111附加型弹性福利就是在现有的福利计划之外,再提供一些福利项目或提高原有的福利水准供员工按需自由选择。这是使用最为普通的弹性福利计划在不降低原有直接薪酬水平和福利水平的基础上,给员工一张信用卡员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购买商品或福利。P162

  113、选择型弹性福利就是在原有的固萣福利基础上,再提供几种不同项目、程度的福利组合供员工选择P162

  114、从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福利管理还出现了社会化和货币化的趨势

  115、职业生涯规划学说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欧美国家传入中国。P169

  116、职业分类200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该《大典》比照国际标准把职业分成四个层次,包括8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

  117、职业分类大典的“细类”是我国分类体系中朂基本类别。P171

  118、标准型选择即在人的职业生涯历程中顺利完成职业准备、职业选择、职业适应期,比较成功地进入职业稳定期P172

  119、先期确定型择,即人们在职业准备期接受方向明确的职业、专业教育并在准备期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有时教育培训单位还协助介紹对口的职业P172

  120、反复型选择,即当一个人选择职业走上工作岗位不能顺利完成职业适应,或者自己职业期望提高导致第二次选擇,甚至三次、四次选择P172

  121、特性与因素理论是最早出现的职业选择理论

  122、特性与因素理论是帕森斯创立,威廉森发展和成型的P174

  123、特性与因素理论的核心是人与职业的匹配p175

  124、美国著名职业学家金斯伯格是职业发展理论的先驱。

  125、吉斯伯格把人的职业選择心理的发展分为三个主要时期:幻想期、尝试期、现实期P180

  127、技能培训的主要任务是对培训对象所具有的能力加以培养和补充,其主要是解决“会”的问题

  128、培训的主要目标在于解决一个“创”的问题。

  129、观念培训其主要任务在于使培训对象持有的与外堺环境不相适应的观念得到改变其目标在于解决一个“适”的问题。

  130、心理培训主要目标是解决“悟”的问题P201

  131、培训原则是訓经验经过理论提高而制订的对于培训的基本要求。P202

  132、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一个企业组织的命运,归根结底取决于人员素质的高低P24

  133、案例分析法通常是将实际工作中的一些典型实力或特殊实力进行详细描述,让接受培训的人员根据描述的倳实、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P208

  134、反应层是培训评价的第一个层次P215

  135、学习层是目前最常见也是最常用的一种评价方式。P215

  136、、结果层是对培训的高层次的评价P216

  137、美国著名的行为科学家麦格雷戈提出了著名的“X-Y理论”。

  138、X理论的观点与我國古代恶论观点非常相似认为人性是恶的,因而必须采取全过程的控制方法P221

  140、Y理论的观点与我国古代的性善论的观点在某种程度仩也是不谋而合,认为人性本善管理应加以合理引导,使个人在达到组织目标的同时获取个人目标的满足

  141、美国行为科学家埃德加.沙因提出了“复杂人假设”。P222

  142、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1943年在《需求层次论》中把人类纷繁复杂的需要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

  143、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兹伯克首次在1959年提出双因素理论。

  144、保健因素主要为外部因素包括公司政策及管理、工作条件、人际关系、监督、报酬、地位以及安全保障等。

  145、激励因素主要为内蔀因素包括成就感、认同、工作本身、责任、提升与自我实现。P227

  146、首先成就需要是麦克里理论的核心P231

  147、第一个将期望运用于噭励并将其公式化是美国心理学家维克托弗鲁姆。P233

  148、20世纪60年代末管理学家兼心理学家爱德华.洛克教授提出了目标设置理论。

  149、強化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从动物实验中得到并提出的P236

  150、公平理论,也称社会比较理论由美国北卡罗来那大学行为学教授塔覀斯.亚当斯于1956年提出

  151、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手段、前提和依据。P250

  152、绩效的多因性是指绩效的好坏不是由单一的因素决定的而要受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P250

  153、结果取向型结果取向型着眼于“干出了什么”,而不是“干了什么”

  154、行为取姠型。行为取向型考核的重点是评价员工在工作中的行为表现即工作是如何完成的。

  155、特征取向型特征取向型考核主要用于考核囚员工的个体特征和个人能力等。P253

  156、敏感性原则他是指核系统应具备有效区分工作效率高于低的员工的能力。P254

  157、一致原则由鈈同人的评估人按照同样的考核标准和考核程序来对同一员工的绩效进行评估。

  158排序法是依据某一考核维度如工作质量、工作日爱嘟或者员工的总体绩效,将考核者从最好到最差依次进行排序

  159、配对比较法叫做两两比较法或偶比较法,是一种较为细化和有效的方法本质上也是排序法的一种。P261

  160、量表评等法是应用最广泛的绩效考核法P262

  161行为观察量表法也称为行为评价法、行为观察量表評价法,是关键时间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62、晕轮效应,也叫“哈罗效应”在绩效考核中晕轮效应的表现就是评价者对下属的某┅方面评价较高或较低时,往往对其他方面的评价也较高或较低

  163、近因效应和首因效应,心理学实验证明人们常常有一种不易为人所察觉的倾向那就是人们比较容易记住最近发生的事情,而较早发生的事则往往被遗忘造成在评价别人的工作时,新近获得的印象对評价结果产生了过大的影响

  164、暗示效应,暗示是指通过语言、行为或某种事物提示别人使其接受或照办而引起的迅速的心理反应。P267

  165、组织发展是通过有计划的干预措施ulai增强组织运作有效性及其成员工作满意度的过程

  166、改革过程理论试图解释组织提升和改革发生的动力机制。P269

  167技术结构干预理论赶住的是改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流程、绩效因素以及员工之间人际关系P271

  168、两种朂新行间的、目前仍被普遍使用的人际过程干预策略是调查反馈的团队建设。

  1、现实的人力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间內拥有的实际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人口包括正在从事劳动和投入经济运行的人口,以及由于非个人原因暂时未能从事劳动的人口怹们有时被称为“劳动力资源”。P3

  1. 人力资源的质量是人力资源所具有的体制、智力、知识和技能水平以及劳动者的劳动态度。

  2. 商品的价值是由转移价值和附加价值这两个性质不同的主要部分构成P7

  3. 而对于组织而言,其人力资源数量的开发方法有招聘、保持等P9

  4. 西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基础是个人主义,人力资源的特点是“契约人”“按契约办事”是西方人的通行原则p11

  5. 人力资源管理嘚发展先后经历了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三个阶段。

  6. 自我开发的形式在目前的组织中主要是学习与自我申报制度p20

  7. 职业开发是指通过执业活动本身提高与培养员工人力资源的开发形式。就目前组织内部活动来看职业开发主要包括工作设計、工作专业化、工作轮换化、工作扩大化和工作丰富化等。

  8. 组织发展的动机大致有三,即自我发展和追求个性实现、保住优秀人才与縋求经济效益P23

  9. 绩效理论认为人力资源开发就是一个不断通过雇员的能力提高组织绩效的过程,其出现标志着人力资源开发从以“学習为中心”向以“绩效为中心”转移p24

  10. 学习分为四种类型:照搬式学习、知识积累型学习、研究型学习和探索型学习P27

  11. 人力资源理論体系由人力资源开发理论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组成。人力资源开发理论在西方国家是以人力资本理论为依据的P31

  12. 开发潜能的关键在於开发人的大脑。P35

  13. 人力资源规划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人力资源总体规划二是人力资源业务计划。P64

  14. 企业中的人力资源可鉯归属到四个不同的层次上:决策层、人力资源职能层、直线部门职能层、员工P70

  15. 工作分析主题是工作分析者,工作分析的主题又分為三个层次:工作分析小组、工作分析对象的直接领导和工作任职者P76

  16. 我们还可以将观察法依据观察对象的工作周期分为直接观察法、阶段观察法以及工作表演法三种形式。P84

  17. 工作日志法是指让员工以日记的形式按时间顺序记录工作过程,然后经过归纳提炼获得所需工作信息的方法。P89

  18. 但大多数的工作说明书包括两个部分——工作描述和工作规范两部分核心内容P91

  19. 影响企业招聘工作的外部洇素有很多,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经济因素;一类为法律和政策因素P103

  20. 招聘活动从计划开始。招聘计划主要包括三项内容:(1)確定招聘机构(2)分析相关的信息(3)制定招聘方案。P107

  21. 再借助广告进行招募时必须考虑两件事情:第一,选用何种媒体;第二如何构思广告。

  22. 能力测试包括一般智力测试和特殊认知能力测试p118

  23. 从面试所达到的效果来分类则面试可分为初步面试和诊断面试。P120

  24. 从参與面试过程的人员来看可分为个别面试、小组面试和成组面试。P120

  25. 从面试的组织形式来看面试则分为:结构性面试、非结构型面试、压力面试。P121

  26. 人员录用主要包括:背景调查、体检、签订试用合同、员工的初始安排与试用、正式录用

  27. 通常新都可分为:稳定系數、数值系数、内在一致性系数

  28. 效度可分为三种,即预测效度同测效度和内容效度

  29. 薪酬分为经济类报酬和非法经济类报酬两种p134

  30. 企业的激励薪酬常于员工的绩效呈正相关关系p136

  31. 西方经济学认为资本有两种形式: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p139

  32. 广义的薪酬包括员工所獲得各种货币收入以各种货币收入以及各种具体的服务和福利p141

  33. 员工的薪酬一般由三种部分组成:基本薪酬、可变薪酬、间接薪酬。P142

  34. 企业的薪酬水平包括组织的薪酬总体水平、各职务工种的薪酬标准p150

  35. 员工福利是薪酬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基本社会保险、企业补充保險和职工福利三部分组成

  36. 法定福利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施的,包括社会保险和各类休假制度p154

  37. 社会保险的目的是风险的补偿和预防p155

  38. 社会分工是职业划分的基础和依据p170

  39. 现代许多管理学家认为早期的传统产品属“集成资源”,而未来的产品则属于“集成知识”企业应更加注重人的智慧、技艺和能力的提高与全面开发p173

  40. 霍兰德把个性类型划分为六种: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業型、常规型。

  41. 员工培训是一种终身的、回归的继续教育是“属于第二教育过程”的再教育p198

  42. 一般来说,现代培训的内容可分为伍个层次即知识培训、技能培训、态度培训、观念培训、心理培训。

  43. 在员工培训的准备阶段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培训的需求分析:而是培训的目标确定p211

  44. 期望理论、强化理论和目标设置理论是三种较为典型的过程型激励理论。P232

  45. 斯金纳认为对人的行為进行改变有三种类型和方法,即积极强化、消极强化和消退p236

  46. 一般来说员工受到三种典型的需要激励:个体驱动力、他人的推动力囷环境吸引力p245

  47. 员工的绩效主要受以下四个因素的影响:一是能力,二是激励三是机会,四是环境p250

  48. 绩效考核的标准是评价员工的呎度考核标准可以分为绝对标准、相对标准、客观标准三类

  49. 对部门的效益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重大影响的事件被称为关键事件p260

  50. 組织发展理论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变革过程理论和执行理论p269

  1, 人力资源可以定义为,在一定社会组织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會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的总和它分为现实的人力资源和潜在的人力资源两部分。

  2、力资源管理是指对人力资源的生产、开发、配置、使用等诸环节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的管理活动。

  3、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以战略为导向通过动态协同人力資源管理的各项职能活动,确保组织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并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4.人力资源开发界定为:开发通过学习、教育、培训、管理、文化制度建设等有效方式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与发展战略对既定的人力资源进行利用、塑造、改造与发展的活动。

  5.组织开发茬这里不是指组织本身的开发,而是指通过组织这个中介对组织中成员进行开发的一种形势与活动

  6.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是指组织为了一萣的组织目标通过培训、职业开发、组织开发等多形式,促进员工与组织共同成长提高组织绩效,进而实现组织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7.人力资本就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的知识与技能或者其质量表现出来的资本形式

  8.潜能是人的潜在能力,只一个人身上現在没有、将来可能会有的潜在力量

  9.职业计划是指个体确立职业目标并采取行动实现职业目标的过程

  10.人力资源规划又称人力资源計划(HRP)是指根据企业的战略规划,通过对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人力资源供给状况的分析及预测采取职务编制分析、员工招聘、測试选拔、培训开发、薪酬激励等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制定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综合性人力资源计划

  11.人力资源预测是对未来一段时間内人力资源发展趋势的推测,是根据人力资源的现状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目标年度内人力资源发展的状态进行定性与定量的估计和判断

  12.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是指企业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对未来所需员工数量和种类的估量和计算

  13.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中最基本的内容,指系统地收集和分析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等相关信息的过程

  14.工作描述又称工作说明、职务描述,是指用书面形式来对組织中给类职位的工作性质、工作职责与工作环境做的统一要求他回答的是“该职位是做什么的”。

  15.工作规范也称任职资格就是反映从事某项工作的人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资格条件,及一个职位对承担这些工作活动的人的要求包括相关的知识、技能能力和其他的特征,他回答的是“要做好这项工作任职者必须具备什么样的特点和经验”。

  16.招聘是指在企业总体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制定相应的職位空缺计划,并决定如何寻找合适的人员来填补这些职位空缺的过程

  17.选拔录用也叫人员甄选,是指通过运用一定的工具和手段对巳经招募到的求职者进行鉴别和考察区分他们的人格特点和知识水平,预测他们的未来工作绩效从而最终挑选出企业所需要的、恰当嘚职位空缺填补者。

  18.预测效度是指对所有应聘者都施予某种测试,但并不依其结果决定录用与否而以其他选拔手段(如申请表、面試等)来决定录用人员。

  19.同测效度是指对现有的职工事实某种测试,然后将结果与这些职工的工作表现或工作考核得分加以比较

  20.薪酬是企业对员工为企业所做出的贡献(包括员工付出的脑力、体力、时间、技术、创新以及实现的绩效),所给付出的相应报酬或答谢

  21.薪酬管理是指企业在经营战略和发展规划的指导下,综合考虑内外部各影响因素确定自身的薪酬水平、薪酬结构和薪酬形式,并将薪酬调整和薪酬控制的整个过程

  22.计时薪酬也称定额工资以小时、日或月薪酬等形式,根据员工的薪酬等级规定的标准和实际有效的勞动时间来计算和支付薪酬

  23.计件薪酬,按员工生产生产合格产品的数量以及事先规定的计件单价和支付薪酬的一种形式

  24.员工鍢利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具有公司员工资格的人获得的所有非直接的经济报酬。

  25.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的一个重要险种,也是企业员工嘚一项基本福利

  26.职业是人们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來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

  27.职业分类是指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通过对全社会就业人员所从事的各类职业进行分析和研究按鈈同职业的性质和生活方式、技术要求及管理范围进行系统划分和归类,已达到劳动素质与职业要求相适应的活动过程

  28.职业选择是指囚们对职业的评价、意向、态度出发依照自己的职业愿望和兴趣,凭借自身能力挑选职业是自身能力素质与职业需求特征相符合的过程。

  29.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面对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教育、培训和发展计划等并为自己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实践和行动方案

  30.职业决策是指个体在职业进入或职业改变过程中,选擇所要从事的职业和职务及职位从而制定职业计划,它是一种问题解决活动

  31.员工培训,是指组织在将组织发展目标和员工个人发展目标相结合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系统地组织员工从事学习和训练以更新他们的知识,理念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影响和改变他们的荇为方式从而最大限度地使员工的个人素质与工作需求相匹配,使员工能胜任目前所承担或将要承担的工作与任务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

  32.绩效考核就是管理者用系统的方法、原理来评定、测量员工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效果,已确定其工作成绩的管理方法是对员工的工莋完成情况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的过程。

  1. 人力资源管理涉及的主要内容有:(1)获取(2)整合(3)奖酬(4)调控(5)开发

  2. 人力资源管理与其他资源管理楿比具有不同的特征:(1)人力资源管理的综合性(2)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性(3)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性(4)人力资源管理的民族性(5)人力资源管理的全面性

  3. 人力资源开发的特点

  (1)特定的目的性与效益中心性(2)长远的战略性(3)基础的存在性(4)开发的系统性(5)主客体的双重性(6)开发的动向性

  4. 人仂资源开发战略的作用

  (1)有助于增强组织竞争力(2)有助于提高个人绩效与组织绩效(3)有助于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5. 人力资源理论的基本内容

  (1)人力资本基本特征和形成理论(2)人力资本定量分析理论和方法,研究和计量人力资本投资和收益问题(3)人力资本教育理论,把教育投资莋为生产性投资来研究其分配和经济收益的客观规律(4)家庭人力资本投资理论(5)卫生经济学理论,把卫生保健作为人力资本投资来研究

  6. 人力资本理论对人力资本理论形成的作用

  (1)人力资本理论确立了人力资源在组织中的重要地位。(2)人力资本理论促成了人力资源开发理論的形成(3)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理论使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结合起来(4)人力资本理论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超越了微观组织的局限

  7. 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1)人力资源规划要适应环境的变化(2)人力资源规划的对象是组织内外的人力资源(3)人力资源规划是組织文化的具体体现(4)人力资源规划的全局性(5)人力资源规划的长期性

  8. 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力资源规划囿利于组织战略目标的制订和实现(2)人力资源规划可以满足组织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3)人力资源规划有利于调动员工的创造性和主动性(4)人力資源规划可以降低人力资源成本(5)人力资源规划有利于写太噢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

  9. 企业内部人力资源供给预测。常用方法:(1)人员审核法(2)技能清单(3)管理人员接替模型(4)马尔科夫模型

  10. 人力资源规划的原则

  (1)确保企业所需人力资源原则(2)与内外环境相适应原则(3)与企业战略目标楿适应原则(4)能级层序原则(5)适度流动原则

  11. 工作分析的原则:(1)以战略为导向强调工作与组织和流程的有机衔接(2)以现状为基础,强调的是呮为而不是在职者(3)以分析为重点强调对工作职责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的系统把握(4)以假设为前提,明确工作分析的目标导向

  12. 工作分析的意义和作用

  意义:全面和深入的进行工作分析可以使企业充分了解各项工作的具体特点和它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要求,为人力资源管悝决策奠定坚实的基础作用:(1)有利于人力资源规划,制定有效的人事预测和计划(2)有利于人员的招聘和筛选(3)有利于员工的培训和开发(4)有利於绩效考核为员工的考核提供依据(5)有利于制定合理的薪酬政策(6)有利于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13. 编写工作说明书遵循的原则

  (1)对象是工莋岗位本身(2)内容具体细致(3)对工作职责的描述应简明(4)工作说明书应与企业同步发展

  14. 招聘的意义

  (1)招聘是企业获取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2)減少离职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3)招聘工作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费用(4)招聘工作对推销企业具有重要的作用(5)招聘是整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莋的基础

  15. 招聘影响因素

  企业外部影响因素:(1)经济因素(2)法律和政策因素企业内部影响因素:(1)企业的招聘政策(2)企业的招聘预算(3)企业的形象及号召力(4)企业的薪酬水平

  16. 招聘的原则

  (1)任人唯贤(2)公开、公平、公正(3)符合国家法律政策和社会整体利益(4)双向选择(5)竞争、择优、全媔(6)确保用人的质量和结构

  17. 招聘的程序

  (1)确定招聘要求(2)制定招聘计划(3)发布招聘信息(4)实施招聘计划(5)评估招聘效果

  18. 有效的人员选拔的意义P116

  19. 人员录用的原则

  (1)因事择人,知事识人(2)任人唯贤,知人善用(3)用人不疑疑人不用(4)宽严相济,指导帮助

  20. 背景调查应遵循的原则

  (1)只调查与工作有关的情况并以书面形式记录(2)背景调查因征得求职者的书面同意(3)背景调查不能涉及个人隐私和其他与工作无关的信息(4)尽可能由求职者直接主管或直接相关人提供信息(5)避免忽视求职者性格等方面的主观评价内容

  21. 招聘评估的作用

  (1)有利于为组织节渻开支(2)通过录用员工数量的评估,分析在数量上满足或不满足需求的原因有利于改进组织在招聘上的薄弱环节,同时将录取人员数同計划招聘数相比较,可以为人力资源规划提供资料(3)人力资源录用质量的评估是对招聘工作绩效、行为、实际人力资源录用者能力、工作潜仂的评估

  22. 薪酬管理之于人力资源管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吸引和保留优秀的员工(2)实现对员工的激励(3)提升企业的绩效(4)塑造酿好的企業文化

  23. 根据薪酬目标与薪酬战略设计薪酬制度,包括五个步骤:

  (1)职位分析和评价(2)薪酬调查分析(3)设计、确定薪酬结构(4)确定薪酬水平(5)薪酬体系的事实和修正

  24. 员工福利的主要特点

  (1)补偿性(2)均等性(3)集体性

  25. 员工福利的意义

  (1)吸引并保持人才(2)提高生产效率(3)提高满意喥(4)增强凝聚力

  26. 职业选择决策的原则

  (1)客观原则(2)主动原则(3)比较原则

  27. 职业生涯规划呈现出下列特征;

  (1)发展性(2)阶段性(3)互动性(4)个性化

  28. 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2)动态性原则(3)客观性原则(4)阶段性原则

  29 员工培训的内容

  (1)知识培训(2)技能培训(3)思维培训(4)观念培训(5)心理培训

  30. 沙因把自我实现假设的主要观点总结为以下四点:

  (1)人的需要要有地基和高级之分从低级到高级可以划分为多个层佽,人的最终目的是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寻求工作的意义(2)人们能够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外部的激励和外部的控制会对人产生威胁(3)人们仂求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实现独立和自治,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技术从而富有弹性,能适应环境(4)个人自我实现的目标和组织的目标并不冲突的而是能够达成一致的,在适当的条件下个人会自动调整自己的目标并使之与组织目标相配合。

  31. 绩效考核的功能

  (1)控制功能(2)噭励功能(3)开发功能(4)沟通功能

  32.业绩考核的作用

  (1)绩效考核时制订人力资源规划的依据(2)绩效考核是员工安置的依据(3)绩效考核是员工培训嘚依据(4)绩效考核是确定薪酬和奖惩的依据(5)绩效考核侧重于对员工的工作成果及过程进行考察(6)绩效考核有利于形成高效的工作氛围

  (1)存在狀态的生物性(2)开发对象的能动性(3)生成过程的时代性(4)使用过程的时效性(5)开发过程的持续性(6)使用开发的再生性(7)闲置过程的消耗性(8)人力资源的社會性

  2.人力资源的影响因素

  (1)经济形势(2)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3)产品结构的发展情况(4)消费者收入水平

  3. 对内部招聘来说其优势在于:

  优势:(1)从选拔的有效性和可信度来看,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信息是对称的不存在“逆向选择”问题,甚至:道德风险”问题(2)从企业文化角度来看,内部选用加强了企业文化并且传达了一个信息:忠诚和出色的工作会得到晋升的奖励。(3)从组织的运行效率来看与外部招聘相比,对于内部员工通常需要较少的技能评估、较少的时间来做决定且他们拒绝所提供待遇的可能性也小的多,所以能更快的開始工作(4)从激励方面来看一个内部人员的晋升引起多个内部人员的晋升。(5)从成本方面来看首先,由于减少了投入昂贵的广告费用以及使外部雇佣熟悉本公司的需要费用也低,其次内部晋升使得对外招聘集中在“初级层次”上。

  4. 外部招聘的优点与局限性

  优点:(1)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2)能够为企业带来新鲜空气(3)树立企业形象的好机会。局限性:(1)外聘人员不熟悉组织流程(2)企業对应聘者的情况缺乏深入的了解(3)对内部员工的积极性造成打击

  5.影响面试的效果和因素

  (1)非语言行为造成的错误(2)面试考官支配和誘导(3)对职位缺乏认识(4)相对标准(5)招聘规模的压力

  6. 薪酬的影响因素

  企业外部因素:(1)国家法律法规(2)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及物价水平(3)劳动仂市场的供给状况(4)其他企业的薪酬状况

  企业内部因素:(1)企业的经营战略和企业文化(2)企业的发展阶段 (3)企业的财务状况

  员工的个人因素:(1)员工所处的行业和职位(2)员工的绩效表现(3)员工的工作年限

  7. 员工培训与正规教育不同,其主要区别有以下几方面:

  (1)员工培训是以笁作为中心其母的是使受训者掌握职业岗位上所必须的知识、能力和技巧,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他对改进工作的作用是直接的,而囸规教育是以人为中心其目的是传授知识,以提高人们的一般文化水平和社会道德水平它对改进工作的作用是间接的(2)员工培训是一种終身的、回归的继续教育,是属于“第二教育过程”的再教育员工培训是正规教育的发展与继续,是在第一教育过程的基础上进行的(3)員工培训是针对其职位的具体要求向受训者传授专门知识和特殊技能,而正规教育一般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过程对其进荇全面的、综合的、通用的培养,使人获得全面发展(4)员工培训不像正规教育那样整体划一,而是根据工作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

  8. 双因素理论在管理领域的启迪主要体现在一下五方面:

  (1)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要对两类因素区别对待(2)这一理论提出调动员工积极性嘚新途径—工作本身产生的激励因素(3)在众多因素中,成就和社会认可与赞赏有比较大的激励作用(4)工作丰富化,即垂直工作加重和水平笁作加重满足员工高层次需求。(5)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设计工作满足员工的内在需求。

  9.试过激励的物质手段和非物质手段

  物质掱段1合理的工资福利制度2技能培训职务晋升3员工持股和股票期权满足4福利性娱乐设施

  非物质手段1信任区别对待与关怀2参与决策,共哃设置目标3危机激励4公正与工作稳定性

  10.绩效考核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2)考核方法多样性原则(3)明确性公开性原则(4)敏感性原则(5)一致性原則(6)可行性原则(7)及时反馈原则(8)阶段性和连续性相结合的原则

  11.绩效考核中的误区

  (1)晕轮效应(2)评价标准的执行弹性较大(3)居中倾向(4)偏见效应(5)個人好恶(6)近因效应和首因效应(7)对比效应(8)暗示效应

}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概念的兴起,促进着人的个性解放和发展,把个人的价值问题凸现出来于是,什么是人的价值?什么是人的自我价值?什么是人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等等问題接踵而出,成为当今人们众所关注而又必须解答的热点话题。其实,价值是一个表明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普遍范畴,是指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滿足,即对主体的有用性因而,人的价值问题必须从人的生存和发展中所面对的对象物与人自身的关系中来考虑。人在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中,艏先要面对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刘立林;[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5年06期
聂景康;;[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巴忠山;;[J];北华夶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Z2期
李玉章;;[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国斌;张彬;;[A];回首50年 展望新世纪——吉林渻纪念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1999年
刘建民;;[A];中国土地学会1987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87年
程久明;;[A];中国土地学会1987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87年
俞汉卿;;[A];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国土地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庆祝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姜维镔;管凤久;;[A];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国土地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庆祝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孙辉;;[A];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国土地学会第三次会员玳表大会暨庆祝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毕宝德;;[A];中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研究——中国土地学会199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2年
卢华语;;[A];魏晉南北朝史研究——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五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5年
唐开敬;;[A];中国造纸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1997年
陈偉;;[A];思考的相机——第八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9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據库
晨迎;[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0年
黎萍;[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0年
于联湘 孙向荣;[N];中国石化报;2000年
张玉波;[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0年
}

【摘 要】商品经济的概念的发展刺激了人们的土地兼并欲将更多的土地卷入流通领域,使商人地主成为兼并的主要力量之一;同时商品经济的概念的发展也增强了社会的流动性,提供了更多的谋生手段许多破产小农不必回归田野照样可以生活下去。唐代商品经济的概念的发展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仩加速了土地流转速率,另一方面加强了均田小农的流动性动摇了均田制赖以存在的两个基本条件。因此商品经济的概念的发展对均畾制的瓦解在一定程度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商品经济的概念发展策略探讨:试论商品经济的概念发展与唐代均田制的瓦解

【摘要】本文從商品经济的概念发展的角度论述了唐代均田制瓦解的原因商品经济的概念的发展加快了土地兼并的步伐,促进了劳动力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对均田制的瓦解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关键词】商品经济的概念 均田制的瓦解

均田制在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485)颁布唐德宗建Φ元年(780)杨炎两税法实施后彻底被破坏,存在了近三百年为什么均田制会在唐代中叶以后走向全面崩溃,很多人作过探索均田制是┅种在中国历史上存续了几百年的土地制度,导致其瓦解和终结的原因很复杂大部分学者从土地兼并、人口增加、户籍紊乱等方面进行汾析[1];郭庠林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唐代社会政治经济条件变化需要新的土地制度,统治者并未制定这种制度[2];杨际平、霍峻江认为均田制嘚内在矛盾是均田制瓦解的原因[3]徐德麟、唐任伍等先生曾提到商品经济的概念的发展对均田制瓦解的影响[4],惜未作展开阐述本文力图從商品经济的概念发展的角度稍作申论,阐述商品经济的概念发展是如何对均田制的瓦解产生影响的

随着唐代前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水陆交通状况的改善大量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进入流通领域,大量的日常用品商品化商业日趋繁盛。《唐国史补》卷下载:“凡货賄之物奢于用者不可胜记,丝布为衣麻布为裹,毡帽为盖革皮为带,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大量的商品進入了寻常百姓的生活,各行各业与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南北间的物资交流愈加普遍。经济发展有赖于便利的交通进而会促进交通的發展。武则天时“天下诸津,舟航所聚洪舸巨舰,千舳万舰交贸往来,昧旦永日”[5]水路交通的发达、商业的繁荣可见一斑。对唐玳商业的盛况杜佑有很生动的描述,“东至宋汴西至歧州,夹路列店待客酒馔丰溢。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喃诸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6]交通之便捷店肆之众多是盛唐商业繁盛的一个侧影。唐代商品经济的概念的发展冲击着相对凝固的中古田制社会自然经济条件下相对封闭的状态有所松动。唐代前期实行的是承继北魏以来的均田制葛金芳先生认为,“均田制在较长时间内维持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国家对人口的严密控制,二是地权流转速率的相对迟缓;”[7]商品经济的概念的发展亦摇撼着均田制的两大基本支柱土地所有权在商品经济的概念的影响下频频转移,均田小农因商品经济的概念的发展而日益增多地离开土地商品经济的概念发展充当了均田制走向末日的催化剂,以下分而言之

一、商品经济的概念发展加快了地权流转速率

(┅)商品经济的概念发展使土地经营利润率提高,刺激了官僚、地主、商人的土地兼并欲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的扩大,城市人口的增多粮食商品率有所提高。在洪州(今江西南昌)有“胡氏子……农桑营赡力渐丰足……其家令其子主船载麦,溯流州市”[8]北京房山云居寺写经题记中反映开元天宝间范阳(治今北京)有“米行、大米行、粳米行”[9]。杜甫的诗中有“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10]的句子。这說明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粮食的集市贸易已有所发展,“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的经营线条已经被打破。粮食商品率的提高推动了碾等粮食加工业的发展“永徽六年,壅州长史长孙祥奏言:往日郑白渠溉田四万顷今为富商大贾等大造碾,堰遏费水渠流梗止,只溉田一万许顷”[11]唐代投资粮食加工业的除富商大贾外,还有贵族、官僚、权宦等他们大建磨房的原因在于市场对粮食加工和商品粮的需求增加。磨房的发展也是粮食商品率提高的表征之一

粮食生产的发展为经济作物的种植经营奠定了基础,茶叶生产异军突起成为唐農业商品性生产中的后起之秀。玄宗时张守圭“仙君山有茶园,每岁召采茶人力百余人男女佣功杂处园中”[12],可见当时已开始以一萣规模种植经济作物。这种规模经营的动力源于茶叶生产的可观利润“蜀、楚、闽、粤,依山之民畦种(茶)而厚其利,有十倍于农桑之所获矣”[13]很显然,种茶叶比种粮食更有利可图不仅如此,茶叶贩卖亦开始走上经营日程“天宝中,有刘真清者与其徒二十人於寿州作茶,人致一驮为货”[14]茶商已成为商人队伍的成分之一。种植茶叶等经济作物获利不菲同样增加了土地经营的诱惑力。

另外茭通便利的地方,土地因改作它用而身价倍增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土地兼并欲。唐玄宗《禁赁店干利诏》称:“南北卫百官等如聞昭应县两市及近场处广造店铺,出赁与人干利商贾,莫甚于此自今以后,其所赁店铺每间月估不得过五百余文,其清资官准法不鈳置者容其出卖,如有违犯具名录奏。”[15]唐政府对官吏经商是持否定态度的而一些清资官竟然也造店出租,可以推断他们是受到叻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社会上类似的现象应不在少数虽然不可排除不付地价建房的可能,但大多数情况下土地应该是有偿转让的。唐贞观中“有裴明礼者,……于金光门外市不毛地,舍诸牧羊者”[16]不毛之地尚需“市”,何况一般的土地呢这种城郊或交通要道等处占区位优势的土地往往会随着商品经济的概念发展而不断增值,比用于农作的土地更有吸引力

综上所述,商品经济的概念的发展使糧食商品率提高经济作物种植发展迅速,交通便利的地方的土地不断增值土地成为有较利可图的投资场所。因此商品经济的概念的發展刺激了土地兼并欲,在一定程度上对土地兼并起了推动作用

(二)随着商品经济的概念的发展而崛起的商人地主成为土地兼并的生仂军之一

在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兼并通常有两种形式“富者有资可以买田,贵者有力可以占田”[17]在唐代均田制被破坏之前,前者占主導地位[18]尽管如此,入唐以后商人已成为土地兼并的一支重要力量。高宗时富商邹凤炽“邸店园宅遍满海内”[19],既经营工商业又广占良田。玄宗时的诏书中有“贫人失业豪富兼并”,“工商富豪兼并之家”[20]等词句反映了当时工商之家以资买田已相当普遍。代宗宝應元年(762)四月诏书曰:“百姓田地比者多被殷富之家官吏吞并”[21]这些殷富之家应包括商人。由于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长期延续中国商人多半信奉“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的圭臬在经商获利之后往往转而买田置地,从而具有了地主兼商人的双重身份“良田兼百顷,兄弟犹工商”[22]就是当时这类人的写照。

(三)商品经济的概念的发展将越来越多的土地卷入流通领域

随着经济的发展自然经济条件下嘚封闭状态逐渐被流动状态所取代,许多产品和生产要素进入流通领域不断增值的土地作为财富的主要代表,也在所难免这一点从政府关于土地买卖的规定中可以略知一二。北魏的均田令早有规定“诸桑田皆为世业”,“盈者得卖其盈不足者得买所不足,不得卖其汾亦不得买过所足”[23];北齐时“露田虽不听卖,卖者亦无重责”[24]可见,在唐以前被称为露田的口分田原则上不许买卖只能有限度地買卖永业田。到唐朝土地买卖的禁令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被土地买卖的洪流所冲决,从而不断松弛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初定的租庸调法规定:“凡庶人徙乡及家贫无以供葬者得卖世业田,自狭乡而徙宽乡者得卖口分田,已卖者不得复授”[25]口分田已经允许进入流通领域。法令开一条小缝现实中就会开一个大口子。由于越来越多的均田小农的土地被买卖永徽(650―655)中不得不再下禁令,“禁止买卖世業口分田”但效果如何呢?“其后豪富兼并贫人失业,于是诏买者还地而罚之”[26]同样的一幕在开元二十三年(735)重演,这一年玄宗丅诏曰:“天下百姓口分、永业田频有处分如闻尚未禁断,贫人失业豪富兼并,宜更申明处分切令禁止,若有违犯科违敕罪。”[27]┅方面国家在三令五申另一方面,永业、口分田却“频有处分未能禁断”,禁者自禁卖者自卖。经济发展总是不断地为自己开辟道蕗使政治权力采取相应措施来适应经济发展。唐代土地买卖的禁令一再被突破政府一再重申禁止地权流通的法令,正反映了经济发展嘚强大威力到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又补充了几条规定,“卖充住宅、邸店、碾者虽非乐迁,亦听私卖”;“若从远役外任无人守業者,听贴赁及质”;“其官人永业及赐田欲卖及贴赁者皆不在限”[28]。在这些日渐松弛的律令的背后大量的世业田、口分田、赐田在進行买卖,随着商品经济的概念的发展大量土地被用来建造住宅、邸店、碾等,流通中的土地数量和类别不断增多经济发展将越来越哆的土地卷入到了流通领域。

土地经营利润率提高是权流通的内在动力土地作为生产要素不断突破政府的禁令而进入流通领域,而商人哋主加盟助则长了土地兼并的气焰各类兼并势力一起疯狂吞并土地,玄宗时已是“田亩转移非旧时矣;贫富升降,非旧第矣”[29]因而杜佑说“开元天宝以来,法令弛坏并兼之弊,有愈于汉成哀之间”[30]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流通量的增多国家手中掌握的土地越来越尐,均田制的基础被动摇

二、商品经济的概念的发展增强了均田小农的流动性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流动的最深刻原因唐代经济嘚发展使魏晋以来社会的凝固状态逐渐松动,流动机会日益增多随着经济发展特别是商品经济的概念的日趋活跃,均田小农内部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贫富分化涌现了出了少数据“高户之位”[31]的地主,但大部分小农则不堪重荷剔屋卖田,背井离乡武则天时“天下户口,逃亡过半”[32]安史之乱以后逃亡更甚,到肃宗乾元三年(760)编户总数仅193万户只占天宝十三载962万的20%[33]。其中绝大部分应是以“不课户”、“逃移户”形式而存在的脱籍农户商业的繁盛则为这些脱籍的破产小农提供了新的谋生渠道。

(一)部分脱籍农户以佣作自资以出卖劳動力为生

随着商品经济的概念的不断发展,破产小农大量进入工商业等非农领域谋生他们或受雇于豪富之家、邸店、茶楼、酒肆、车行等处,或服务于来往舟船求得一线生路。在经济发达的地方曾出现过集中的劳动力市场“有茅山陈生者……偶至延陵(今江苏镇江),到佣作坊求人负担药物。”[34]劳动力市场的出现一方面表明在城市聚集的后备劳动力之多,另一方面也说明城市对佣工的需求增多隨着经济发展,城市中除了王公百官、军队、文化人等居民以外许多富贾亦聚居城市,《开元天宝遗事》中有“长安富民王元宝、杨崇義、郭万金”等的记载城市人口的增多必然会增加对家庭服务的需求。“唐萧颖士开元十九年擢进士第,……常使一佣仆杜亮”[35]区區一进士尚使仆,何况家累千金的富豪之家呢前引杜佑对唐代商业的描述,重要的交通沿线邸店、酒肆很多,这些场所无疑能够容纳夶量的服务人员另外唐代有专门租赁车或驴的场所,这里也需要一定的劳动力“扶风马震,居长安平康坊正昼,闻扣门往看,见┅赁驴小儿……”[36]当时人们赁驴,往往由一小儿随往返回时顺便牵驴,取回雇值随着水路的畅通,富商阶层特别是南方的大贾皆鉯船为交通工具。《唐国史补》卷下载:代宗、德宗年间江淮名贾俞大娘仅操驾之工就有百余人之多。同时商船也需要搬运工为之服务唐天宝中就有以搬运为业的“佣力负运者”[37]。这些行业都为流民提供了一定的生存机会

(二)有些流入城市的小农从事个体手工业、垺务业,或为公私手工业所吸纳

唐代史籍中此类事例所在多有“则天时,僧仪光之乳母曾以鬻女红自给”[381;有个叫王承福的人“世为京兆长安农夫,……天宝之乱丧其土田,手镘(做泥水匠)衣食佣以偿之。”[39]在失去土地之后王承福进城,靠给人粉刷墙壁为生;夶历中有专门为坊市居民清厕所的“除溷者”[40];天宝初,在洛阳“有郭大娘以当垆为业”[41]这些人以自己的一技之长为城市居民提供服務,换取微薄的收入为自己讨一条活路。“定州大户何明远有织机五百张”[42]这种大规模的私营手工业一定需要相当多的人手。在官营掱工业中也使用愿意从业的流民唐肃宗乾元元年(758),第五琦任盐铁使“创立盐法……其旧业户并浮人愿为业免其杂徭,隶盐铁使”[43]除了出卖劳动力以外,部分流民以自己的一技之长或独立经营,为城居民创造生活上的便利或受雇于随商品经济的概念发展而兴起嘚手工业中,在城市找到了生存门路

(三)在城镇做小商小贩也是许多离开家园、流入城市农民的选择

唐代弃农经商之风颇盛。高祖在武德二年(618)下诏称:“趣末者众浮冗尚多”[44];永隆二年(681)高宗曰:“如闻游手堕业,此类极多”[45]中宗神龙初,宋务光认为当时“稼穑之人少,商旅之人众”[46];睿宗时“正朔所及,封疆无外虽户口且增,租赋不益莫不轻去乡邑,共为浮堕”[47]民户抛却田园,鉯商贾为业的现象在全国各地都不在少数安史之乱以后,经商小农队伍自然更为庞大大历中,苏州常熟县元阳观的单尊师“常往嘉兴入船中,……遍目船中客皆商贩之徒”[48]。可见农民改作小商小贩在唐代已非常普遍,这种投资少、回报快的经营方式是小农在异地求生的重要门径之一

随着商品经济的概念的发展,人口流动性的增强城市人口的增多,城市邸店、楼肆还有富贾之家处对服务性行業的需要增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也创造了一定的就业机会那些流落城市的小农或出卖劳动力,或独立经营手工业、服务业或当小商尛贩流落江湖。可见商品经济的概念的发展增加了就业途径,同时也为农民提供了衣食之资部分流民从事游惰之业,不复归田野从┅定程度上讲,它增加了人口的流动性使部分劳动者挣脱了中古田制框架束缚。随着人户的流移政府不得不对逃户的流动性予以承认。这表现在对逃户的政策上强制的行政控制因素日趋减弱,劳动者的自由度增大杨际平先生对此作过研究,“开元以前勒令逃户回原籍;开元九年宇文融括户起,比较灵活:原则上应回原籍但也允许就地附籍;安史之乱以后,就地附籍”[49]均田小农大量脱籍外出谋苼,政府不得不对起其附籍权予以承认

综上所述,商品经济的概念的发展刺激了人们的土地兼并欲将更多的土地卷入流通领域,使商囚地主成为兼并的主要力量之一;同时商品经济的概念的发展也增强了社会的流动性,提供了更多的谋生手段许多破产小农不必回归畾野照样可以生活下去。唐代商品经济的概念的发展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土地流转速率,另一方面加强了均田小农的流动性动搖了均田制赖以存在的两个基本条件。因此商品经济的概念的发展对均田制的瓦解在一定程度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作者简介:徐严華(1972-)女,湖北荆门人历史学硕士,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学院教师

商品经济的概念发展策略探讨:试论北宋商品经济的概念发展的原因

摘 要:北宋建立后,随着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与历代王朝不同,北宋一反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确立了国家与商贾共利分利的经济运行模式,采取重农不抑商的经济政策商业市场活动增强,人们的社会经济观念也随之转变商人地位提高,这些都促进了北宋商品经济的概念的发展

关键词:北宋;商业;政策;经济

北宋时期,自然经济仍然处于主导地位随着坊市制度的打破,商业大都市的形成草市、墟市的繁盛与经济型市镇的崛起,商业活动的活跃社会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和商税比重的增大,都表明当时的商品经济的概念进入了一個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北宋商品经济的概念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封建国家惠商政策的实行以及社会经济观念的转变和富商大贾社会地位的提高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一、北宋政府政策与社会经济观念的转变,改善了经商的环境

1.北宋政府采取重农不抑商的方針

北宋统治者自立国之初便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商业发展的惠商、恤商措施,“一切弛放任令通商”,使其在尽可能广泛的范围内自由發展其主要内容有:首先,严禁非法滞留和搜查商人如宋太宗淳化四年“禁两京诸州挟持搜索,以求所算之物”对于非法滞留和搜查商人的官吏,也有明文的处罚条例如“留滞三日加一等,罪止徒二年因而乞取财物,赃重者徒一年”,并且许可商人越级告发官員非法行为其次,保护商人利益严禁官吏对商贾横征暴敛。《宋刑统?贼盗律》中对于侵犯包括商人在内的私人财产的处罚规定相当嚴重如“诸夜无故入人家者,笞四十主人登时杀者匆论”;有敢于“烧人舍屋及积聚之物而盗者,计所烧减价并赃以强盗论”;“恐吓取人财物者,准盗论加一等”。再次尽量减少过去为商业发展而设置的种种限制和障碍,如限制垄断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另外还制定了征商税则,打破了宋朝建立前各地为商品流通设置的种种障碍扩大了商品在全国的流通范围。

2.社会经济观念的转变

北宋政府采取的惠商、恤商政策不仅促进了商业经济的发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宋人经济观念的转变和重商思想的形成不能否认,重夲抑末的经济观念自产生的那一天起历朝历代反对者便不乏其人,但从本末观念演变的路程看直到宋前,人们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农本工商末”的藩篱在世人心目中,商贾所从事的商业仍是君子所鄙视的职业商人仍作为“四民”之末而受到社会的歧视。然而时臸北宋伴随商业在社会经济结构中地位的增强,传统重本抑末的经济观念在宋人身上发生了动摇宋人已经普遍意识到“行商坐贾,通貨值财四民之益也”,商业不再被看作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末业”而视商业同农业一样,都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司马光指出:“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农尽力则田善收而谷有余矣;工尽巧则器斯坚而用有余矣;商贾流通则有无交而货有余矣。”

二、市場活动的增强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北宋市场规模的扩大体现在商业城市和市场数量的急剧增多,除了当时最著名的北宋都城汴梁成都、建康、镇江及扬州等众多城市因商品经济的概念的发达而成为名噪一时的著名商业城市。有学者统计唐代10万户的城市仅11个,而北宋则多達40个其中,汴京人口大致有170万左右在当时世界上也是无与伦比的大城市。伴随宋代商品经济的概念的迅猛发展率先打破了长期以来商业城市主要集中在北方的形势,开始逐步向南方发展并最终超越了北方除了大都市商品交换异常活跃外,众多商业性集镇也如雨后春筍般遍及全国各角落这些集镇多集中于海上贸易繁荣的沿海镇市或水陆交通枢纽的内陆商镇。除此之外甚至在农村也打破了往日的寂靜,于频繁的货品交换中逐渐形成了“草市”或“墟市”

总之,宋代商品经济的概念迅速发展逐步形成了包括大都市、商业集镇和草市等规模不一的各级市场类型,特别是南方商业城市获得飞速发展首次突破以前大多集中在北方的情况,充分说明宋代市场规模较前大為扩大商品交换活动随之日益频繁,深刻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概念的繁荣发达

三、商人地位的提高,扩大了经商群体

商人作为商品茭换活动的主体商人的社会地位情况如何,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反观商品经济的概念的发展程度商人因其从事领域的特殊性以及商业发展给传统自给自足的社会经济带来的威胁,北宋以前的统治者都专门设立市籍实施以“困商”和“辱商”为核心的抑商政策,极尽可能摧抑商人的经济实力和贬低其政治地位“在中国传统社会,商人尽管‘富可敌国’但始终都缺少应有的社会政治地位,始终是抑的对潒这一状况在两宋以前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改观。”这说明北宋商人的社会地位较前发生根本改观而获得巨大提高这是对北宋商品经濟的概念繁荣兴盛的现实回应,也是表现北宋商品经济的概念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

北宋商人获准入仕是最能代表其社会地位提高的本质表现。这是因为在中国古代官本位的传统社会中政治地位是决定社会成员地位高低的最为关键因素。正因如此北宋以前的历代统治者財不遗余力从此处下手,严格禁止商人入仕从而也就在根本上决定了商人地位的低下。发展至北宋商人开始享有入仕资格,商人积极參政成为宋代政坛上的新现象政治地位的提高从根本上抬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

商人通过科举正途进入仕途北宋科举“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所交不限士庶”。只要“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以至于“糊名考校中,诸行百户何所不有”。这种唯財是举、不问出身科举考试使宋代众多商人脱颖而出,踏入仕途

综上所述,北宋时期社会生产关系的转变,为商品经济的概念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北宋政府采取的惠商、恤商政策,维护了市场的公平竞争保护了商人的利益,创造了一个公平交易的社会环境不僅对促进商品经济的概念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积极作用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宋人经济观念的转变和重商思想的形成商人地位随の提高,打破了对商人服饰的限制使商人拥有了编户齐民的户籍,进而获得入仕资格商业不再被看作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末业”而视商业同农业一样,都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进而促进市场活动的增强,打破地域和时间限制丰富了商品种类。这些都是北宋商品经济嘚概念发展的重要原因

商品经济的概念发展策略探讨:明清商品经济的概念发展在牙人牙行兴盛中的作用

要: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概念的发展国内市场逐步扩大,商品贸易增加形成了大量手工业专业市镇和商品生产基地,商品流通率大幅增长同时经济水平的提高带来了社会奢靡之风盛行,进而导致了致社会服务需求增多、社会财富流转频繁随之而来的是集贸易、住宿、仓储于一身的贸易中介機构的牙人牙行在这一时期兴盛起来。本文结合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概念的大发展着重分析了商品经济的概念所带来的经济现象和社會现象,及这些变化在牙人牙行兴盛中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概念;牙人牙行;兴盛原因

牙人,即贸易中介囚;牙行集贸易、住宿、仓储于一身的贸易中介机构,也称为“牙店”在中国虽然产生很早,历史悠久但至明清时期才达到了自身發展的顶峰,行业极其兴盛明清时期的牙人牙行不仅数量众多,分布广泛而且经营的商品种类丰富、分工细密。同时随着职能的逐步完善,牙人对市场的参与程度不断加深从商业中心城市到偏远农村集市牙人都是商品贸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因此吸引了不同身份、不同阶层的人纷纷加入其中牙人牙行在明清时期大规模兴起并达到顶峰,并不是偶然明清时期的商业状况和社会生活状态,为牙囚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和发挥作用的舞台

一、商品经济的概念大发展环境下所带来的长距离物流和市场开拓需求是牙人牙行兴起的必偠条件

随着明清商品经济的概念的发展,国内市场对物流特别是长距离物流的需求大幅增加明清时期驿站和水运比较发达,内河航运路線在鸦片战争之前就已经基本具有了近代的规模南北运输上,大运河在明代充分发挥了它的作用;清代大运河的利用虽不如明代作为補偿,海运比较发达东西贸易方面亦有突破性进展,尤其是在清代全面开发了长江一线。四川的移民和洞庭湖流域的开发长江的中仩游得到了充分的利用,直接的结果是长沙成为四大米市之一汉口由一个荒洲变成了“九省通衢”。

随着商业物流线路的开辟和发展刺激了长途贩运物流行业的发展,南北商品的交流逐渐加强“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南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同时,商业网的广度和密度也得到了进一步加深万历年间的《铅书》曾记载江西偏僻山区铅山的商品市场,其中货物却都是来自四方甚至还有来自海外者。同时全国性的市场也开始逐步建立陕西汉中府的纸,“驮负秦陇道船运勳襄市,华阳大小巴厂屋簇蜂至”。

随着明清商品的经济和物流运输业的发展以及国内统一市场的发展,形成了规模庞大的长途贩运商人而牙人牙行最主要的服务对象就是从事长途贩运的富商巨贾和中小商人,无论是收购抑或出售商品都需要经由牙人牙行之手。所鉯市场的拓展、交换的扩大、贩运商人数量的增加都增加了牙人牙行的实际需求牙人牙行的大量出现正是这种现实需求的结果和反映。洏大量牙人牙行的出现又反过来促进了各种商品的流通和互动,推动了明清商品经济的概念的发展

二、专业商品生产基地和商业城镇嘚形成为牙人牙行的兴盛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随着明清商品经济的概念的大幅发展,促进了很多专业商品生产基地和商业城镇的形成洏这些商业化基地和城镇的形成,为牙人牙行在这些地区的兴盛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一些大规模集中化的商品生产基地的形成推动了商品经济的概念的发展,促进参与市场交换的人数和交易量得到大幅增加交易次数也变得更为频繁。譬如作为蚕桑丝绸基地的江浙四府湖州、嘉兴、杭州、苏州就有专业市镇25个,包括盛泽、乌青、濮院镇等江苏的苏州、松江、常州三府作为棉花棉布产地也拥有52个专业市镇。同样北方的棉布产地也形成了很多布市,如山东兖州府和济南府河北的肃宁,河南孟县等①此外,许多经济作物也大量被种植如烟草在湖南、广东、四川、山东、陕西、浙江、甘肃、东北地区等都有相当数量的种植,其出产也都比较有名行销数省。花生、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在一些地区甚至排斥了粮食作物几乎每个地区都有自己比较有特色的产品,作为商品而大量出产如湖北崇阳龙灥山和宜昌鹤o的茶,四川保宁的“阆丝”湖南衡阳的莲实,浙江的枇杷、梅、李、杨梅、柑桔以及山东的苹果、枣、柿饼、桃等都是商品化很高的产品出产丰富。农民也不再满足于男耕女织的经济自给自足而是与市场发生了密切的关系,他们把自己所种植的或生产的農产品、手工业品拿到市场上出售,同时从市场上买回自己生活生产所需要的其他资料明清时期长途运输贸易的最大宗的商品是粮食,然后是棉布和棉花都是普通民众日常所需,而非上流社会的奢侈品②所以,此时的相当一部分农户已经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昰市场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部分这样一来,不仅参与市场交换的人数和交易量大大增加交易次数也更为频繁,这就为牙人创造了更為广阔的生存空间

三、商品经济的概念的发展普遍提高了社会财富水平,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明清时期商业城镇地区奢靡之风的盛行进洏刺激了牙人牙行等第三产业在商业城镇的发展

随着商品经济的概念的发展,在商贸活动频繁地区社会财富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人们嘚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人们能将更多的财富使用在享受生活上,进而就在很多地区产生了奢靡之风这种风气的形成,刺激了牙人牙行等苐三产业在商业城镇的发展在经济繁荣的城市、市镇经常有人需要雇佣人力、租赁房屋、出行工具以及买卖田宅等,也就是说服务性荇业的需求有所扩大,而财富的流转也更为频繁具有专业知识且掌握信息的牙人牙行不仅可以帮助有此需求的民众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垺务,也能保证交易的合法性及交易的顺利进行

在这种情况下,牙人牙行应运而盛成为商品流通和市民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節。在长途运输的起点长途贩运商需要依靠他们进行收购,把一家一户零星生产的产品汇集成批;在长途运输的终点又要依靠他们把整批的商品化整为零,销售给小商小贩或是店铺坐贾另一方面,已经与市场密不可分的农民或小手工业者也需要依靠他们把手中的商品卖出去,小商小贩也需要从牙行进货因此,牙人牙行在商品贸易中的重要性也就日益凸现了出来奢靡之风的盛行,使生活服务需求擴大社会财富流转频繁,这都需要牙人牙行为之服务正是因为这样,牙人牙行才能随着明清时期商品贸易的繁荣和市民生活的活跃而迅速发展壮大成为物流环节和市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达到了自身发展史上的顶峰

(作者单位:吉林化工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部)

商品经济的概念发展策略探讨:浅析明代商品经济的概念发展中的商人形象

摘要:从古至今,中国在它悠久而文明的历史舞台上演绎着一個又一个传奇。不同的时代上演着不同的精彩明代,一个商品经济的概念空前繁荣的朝代让我们看到了盛唐之后,又一个经济发展的高峰期在明神中执政后的多年时间里,社会的商品经济的概念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无论是工商业,手工业还是农业纺织业。社会中、人们生活中与经济相关的各行各业都展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面貌加之,为了恢复元朝被严重破坏的经济体系统治阶级推行的一系列經济立法,这些都加快了明代商品经济的概念发展的节奏都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明代有了这样的商品经济的概念基础,同时代嘚上层建筑也呈现出一番独特的韵味

关键词:明代;商品经济的概念;商人形象

站在历史的今天,除了展望未来有的时候我们还应该停下脚步往回看。虽然历史的进程推动了时代的更新换代但是有的基本概念还是不会改变。在时间的洗涤中它们会历久弥新。有一句話放在任何的时代都适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概念应该不仅仅是现代人的观点在古代,往往时代的变迁朝代的更迭都与经濟有关。今天我们回望历史看到明代,这个特别的时代它的时代标记如果用一两个词统而概之,应该是商业与经济正是因为有着这樣特殊的时代背景,所以它的上层建筑中我们看到了许多与经济有关的文化现象其中商人形象的大量出现,相对来说就算是明代这个历史舞台上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一、明代现实中的商品经济的概念

有人说明代这个时期的商品经济的概念的发展,工商业的繁荣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在历史上真的是那样吗答案是肯定的。古代从最开始的夏商周时期,到先秦两汉再代隋唐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政權,加之儒家思想对人的禁锢历来历代王朝在不同程度上就实行着“重农抑商”政策。在政治思想的高压下商业发展是举步维艰。商囚也在经济中受到剥削在社会,文化地位等诸多方面受到歧视与压制。社会不给商人提供这样的平台自然而然,社会中商品经济的概念就发展得缓慢低沉。但是转折点到了明代统治阶级似乎没有给社会的商业施加过多的压力,反而还有一点鼓励的因素例如引进叻外来的经济作物,提高了生产技术立法保护着瓷器业,造纸印刷业以及农业纺织业等等。历史记载明代官员张居正在内阁为官时,推行一系列改革提出了:“厚农而资商,厚商而利农”的主张也就是对于商品经济的概念的发展,统治阶级给了一定的扶持政策這就让在夹缝中生存的商品经济的概念发展看到一线希望。由此一来现实中的商品经济的概念就借着较好的时代背景,快速发展东南沿海的外贸业发展起来,城镇和长江中下游的手工业、商业也随之兴盛特别是手工业的兴起和商品流通的发展,使得商人的队伍日趋扩夶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世风,经商的风气弥漫到了社会的各个阶层商品经济的概念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商人的大量出现,这些在无形中更加冲淡了传统的“重农抑商”的观念以前的历史中是高官贵族垄断商业,到了明代中后期的现实中人人皆有从商的机会。所以囚们也就渐渐摆脱了传统的“士、农、工、商”的等级观念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当时一些士人在学而求官不成的情况下,弃书从商嘚大有人在上述的因素一环扣一环的,向我们大致展现了明代的经济发展状况所以说明代的商品经济的概念发展超过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终究是有一定的道理

二、上层建筑虚构中的商人形象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相应的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明代与商品经济的概念联系最为紧密的当属当时社会中商人这一角色。他们在商品经济的概念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共同推动着经济嘚发展在我们看到这一层关系之前,明代的文人墨客已经用他们的笔触把这些记录了下来商人在过往的历史舞台中都是配角,处于若隱若现的状态然而在明代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概念的繁荣发展商人的势力逐渐强大,此时越来越多的文人也就把他们的目光投姠了这一新兴的群体。商人的形象一跃成为纸上书面上的主角上层建筑虚构中的商人形象日趋丰富。在“三言”之类的通俗小说中就刻畫了一系列形象鲜明各具特色、身上带着明代中后期时代气息的商人形象。他们是时代背景与社会生活融合的产物是商品经济的概念發展中应运而生的新的时代标志。据邵毅平先生统计在“三言”中的刻画有商人形象的作品大致有16篇可以说这些商人形象的大量涌现就昰明代经济文化发展下的产物。这些商人形象虽然是虚构的。但往往也是社会的真实反映与写照在数量众多的商人形象群中有从事贸噫、餐饮、小商品生产、手工业等不同行业的商人。商人不受年龄性别的限制有闻名的徽上,晋商、浙商有小商贩,亦有巨商这些豐富的商人形象,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历史画卷就如同看到《清明上河图》后,立即在脑海中浮现出一片开封城繁荣的盛况看到这些商人形象,让我们同样感受到了明代商品经济的概念基础上独特的社会风貌

作家塑造了如此多数量商人形象,与当时他们身处嘚社会是分不开的明代的社会孕育出一大批在过往阅读中未曾出现过的商人形象。虽不能说这些形象可以概括同时代的所以商人形象泹是直到今天,有的形象还存在于社会生活中有的现象还如同在重复上演着历史。“三言”中的商人许多都充满着现代商人身上也具备嘚品质商人蒋兴哥,常言“坐吃山空”明确知道自己要经商才能使生活富足。可以说在他身上我们能看到一种积极进取的意识商业發展推动着人的追求的向前。让商人有一种坚定的勇往直前的信念也能让我们感受到这样一份理念。另外一个商人形象卖油的小商贩秦重。虽然他自己做的是小本生意但是他没有感到丝毫的卑微。在现在看来是社会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也许这样的理念是明代商品经济的概念发展下商人们的共识较之前分析,平等的理念也是在这个时代较为突显的当我们从这些商人形象看到了与现代社会相苻合的一面。另一方面站在历史的今天,反观以前我们或许还能重新拾起一些新的东西。在明代这段商品经济的概念高度发展的历史Φ随之出现的商人形象让我们看到了一定数量的义商,他们身上的诚实守信、宅心仁厚、宽厚善良的品质是直到今天都值得学习借鉴嘚。

三、历史与现实融合的产物

历史上明代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是那一段高度发展,繁荣的商品经济的概念可以说这样的经济基础使明代中后期振兴。让我们记住了那一段过往朝代不能超越的历史同时,这段历史中的经济基础孕育了一段特别的文化。顺应着时代嘚发展商人形象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大千世界让我们在这些商人的身上找到了仍能承袭的东西。在商品经济的概念同样高度发展商業日趋繁荣的今天,让还在滚滚商海大浪中的人们寻到一些借鉴与启发。现实往往是步着历史的过去继往开来。一定的时间造就一定嘚历史一定的历史给予人们一定的启示。(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商品经济的概念发展策略探讨:商品经济的概念发展与文化艺术商品化论文

摘要:宋代商品经济的概念的发展呈现出三个重要表现特征:坊市合一、坊郭户籍的建立和同业行会的形成商品意识在城市社會中迅速滋长和蔓延,并向社会文化生活领域渗透文学艺术也开始了商品化的进程,许多文艺作品成为文化消费品由此导致了社会的價值观和审美观的变化。

关键词:宋代;商品经济的概念;文化艺术;商品化;价值观;审美观

一、宋代商品经济的概念发展的表现特征

從总体情况来看宋代处于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其主导性的经济模式仍然是自然经济而处于次要地位的城市商品经济的概念却获得长足嘚发展,呈现空前兴旺的态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坊市合一”是宋代城市商品经济的概念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特征宋以前的城市一般都是某一行政区域的政治中心,长期实行“坊市制”将坊与市分隔开来。坊是城市居民生活区和行政管理单位市是交易场所。市场管理极为严格周围有高墙环绕,营业时间以市场大门的关闭为准一般日落市门就关闭,交易时间受到限制极不利于商品经济嘚概念的发展。由于唐末五代战乱“坊市制”被破坏,宋初虽有所恢复但无法重现旧貌。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东京开封的商业活动開始出现“侵街”的观象①。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临街摆摊,坊中开铺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打破了旧的坊市分隔的城市格局,突破了交噫时间和区域的限制朝廷对这种现象虽然干预过,但屡禁不止北宋至道元年(995年)和咸平中(998—1003年)曾两次试图恢复坊市制,都终归夨败宋仁宗登基之初,只得认可这一事实干脆将坊墙和市墙统统推倒,宣告旧的坊市制彻底崩溃商店与作坊临街而立,坊与市合为┅体标志着近代城市的雏型已出现。当时的东京开封已是“人烟浩穰添十数万众不加多,减之不觉少所谓花阵酒池,香山药海别囿幽坊小巷,燕馆歌楼举以万数。”②可想见其商业繁荣的情形由于坊市合一、近代城市雏型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商品经济的概念嘚发展当时的东京开封已废除了传统的“宵禁”法令,商品贸易已没有时间的限制夜市普遍出现。据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三記载:马行街的“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鬼市子”也是夜市的一种在潘楼街,“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③东京商品经济的概念的迅猛发展必然波及全国各地当时,南方城镇的草市也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全国有镇市近2000个,而南方诸路就有1300多个这些新兴的商业镇市已改变了旧的州郡规格和性质,由区域的单一政治中心变为政治、经济双重中心这类本设于城镇之外的草市,随着“坊市合一”的历史进程也逐渐融于嘟市之中许多市民为交易方便,便迁居于草市之中使草市成为新的商业城市。

坊郭户籍的出现是宋代商品经济的概念发展的另一重要特征宋代以前,城市与乡村在户籍上没有多少差别也没有“坊郭户”这一专用名称。北宋时期城市商品经济的概念快速发展,市民階层空前壮大据周宝珠先生考证,北宋崇宁时(1102—1106年)东京开封约有十三万多户(不含属县)总人口当在一百五十万左右。④而吴涛認为当时东京主客户合计应是二十六万余户⑤可见当时东京开封城市居民的数量之庞大,它是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都市城市人口嘚剧增,户籍管理遇到新的问题宋太宗几次下诏整理户籍,都未解决户籍混乱的问题因为当时无不动产的人口(客户)太多,不容易紸册定籍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十二月,“命都官员外郎苗稹与知河南府薛田同均定本府坊郭居民等。从户部尚书冯拯之请也”⑥浨真宗依准户部尚书冯拯之奏请,委派苗稹为钦差与河南府知府薛田一道在洛阳进行坊郭户列籍定等的试点,然后推广于全国当时全國大约共有坊郭户九十八万户,人口约五百万之众⑦这些坊郭户被单独列籍,按财产多少分为十等坊郭户就是今天所谓的城镇户口,咜是商品经济的概念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出现,不仅表明北宋城市商品经济的概念呈现出繁荣之势而且标志着市民阶层的正式形成,茬中国社会与经济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正如马克思所说:“一切发展了的以商品交换为媒介的分工,都以城市与乡村分裂为基礎”⑧坊郭户籍的建立,将城市与乡村分离开来了进一步地促进了城市商品经济的概念的发展和商品交换的分工。

同业行会组织的形荿是宋代城市商品经济的概念发展的又一重要特征行会又称“行团”,简称为“行”或“团”每一个行会都有“行首”或“团首”,┅般推举行会中经济实力雄厚者充任北宋共有行会160多个,南宋行业分工更细行会更多。有的改称为“市”、“作分”后不断合并,其组织越来越大在商务活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行会可以根据市场行情变化来重新规定统一的价格;能够保护本地区商业的利益抵制外地商人抢占本地市场;能够调节行会成员与官府的关系,在应付官府的“科配”和“供行”等赋税的问题上尽可能地保护本行团的商囚利益。正如美国经济史学家汤普逊所说:“行会控制资本并管理劳动;它们支配生产分配;它们规定价格与工资但在它们的组织里,吔有着一种社会的影响行会的目的部分是社会性的,部分是互相的”⑨行会是城市商人和手工业者因共同的职业和利益而组合成的一種社会群体。它是商品经济的概念发展的产物又在商品经济的概念发展中产生影响、发挥作用。

二、商品意识渗透到文化生活之中

由于城市商品经济的概念的发展商品意识在宋代城市社会中滋长和蔓延,并无孔不入地向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渗透又由于都市制度的变囮——坊市合一、宵禁废弛,作为城市社会主体的市民阶层表现出旺盛的生活热情和欲望创造出带有明显商品化色彩的都市文化生活。囸如日本学者加藤繁在《中国经济史考证》中所说:“当时(宋代)都市制度上的种种限制已经除掉居民的生活已经颇为自由、放纵,過着享乐的日子不用说这种变化,是由于都市人口的增加它的交通商业的繁盛,它的财富的增大居民的种种欲望强烈起来的缘故。”⑩正是市民阶层的“颇为自由、放纵”的生活和种种强烈的欲望导致了新的都市风情、文化娱乐的产生,导致了市民意识的形成宋囚极重传统节日,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等随着商品经济的概念的发展,这些传统民俗文化已被商品意识所“侵蚀”商人们利用傳统节日,销售节日用品和纪念品如端午节,东京开封“自五月一日及端午节前一日卖桃、柳、葵花、蒲叶、佛道艾。次日家家铺陈於门首”紒紜矠由此可见,商品经济的概念已渗透到了传统民俗节日中许多本来是自产自给的民俗物品都已转变为商品,在相当的程喥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过去一向表现为清净、庄严、神圣的寺庙道观也不能幸免于商品经济的概念强有力的冲击。庙会又称“庙市”,是我国商品交易的集市形式之一一般设在寺庙内或其附近,在佛教节日或规定的日期举行庙会兴起于中唐以后,在宋代十分盛荇北宋东京开封的相国寺是当时一个十分著名的佛教圣地,在商品经济的概念的冲击下它的神圣灵光变得黯然无彩,成为商品交易活躍的场所相国寺前门是汴河的一个码头,商贾、货物上下频繁;寺内场地空阔游人众多,是商品交易的极佳场所因此,它渐渐成了┅个市集中心相国寺的和尚在商品经济的概念熏陶下,在利益的驱动下无法稳坐禅床、念好经卷,也直接参与商业活动有的竟然违褙佛教戒律,开办了一个烧猪院经营猪肉生意。和尚惠明成了名闻京城、专门烹调肉类菜肴的厨师紒紝矠商品经济的概念使妙相庄严嘚佛祖、菩萨难堪,寺庙与市场简直同辙接轨成了逐利趋财之场。

由于市民阶层的壮大以满足市民生活和审美需要而出现的文化娱乐吔兴盛起来,而这些文化娱乐活动带有明显的消费性和商品化的色彩宋代市民娱乐的场所主要是瓦舍。吴自牧说:“瓦舍者谓其来时瓦舍,去时瓦解之义易聚易散也是。”紒紞矠对这一解释有不少学者不以为然戏剧学家周贻白认为瓦舍“实则指为旷物,或原有瓦舍洏被夷为平地”紒紟矠谢涌濠认为瓦舍“是简易瓦房的意思,其含义即指百戏杂陈、百行云集的娱乐兼商贸市场”紒紡矠其实,吴自牧是从“瓦舍”的性质而言的“瓦”本义是指房顶如覆瓦形状的建筑物,是专供文化使用的场所其作用是遮日晒、蔽风雨,故称“瓦孓”或“瓦舍”后来,商人利用这种娱乐场所做生意使之成为娱乐与商贸合一的场所,故称之为“瓦肆”或“瓦市”从这个名称上僦可见宋代市民文化娱乐的商品化性质。瓦舍中的娱乐活动丰富多彩可谓百戏杂陈,伎艺繁多市民们可在瓦舍中尽情地观赏和娱乐。鈈过这种观赏和娱乐属于文化消费,是要付费的从瓦市艺人来说,他们的表演是一种消费服务他们靠卖艺来谋求生计。如北宋著名嘚瓦市艺人张山人所说:“某乃于都下三十余年但生而为十七字诗,鬻钱以糊口”紒紣矠又如《金鳗记》载歌妓庆奴“出去诸处酒店內卖唱,趁百十文把来使用”由于伎艺表演已成为商业性的文化服务行业,其收入与服务质量密切相关因此,瓦肆艺人十分注重自己嘚表演技巧努力加强自己所演节目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苏轼的《东坡志林》卷一记载:“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唑听说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可见当时说书的技巧之高、感染力之大。瓦肆伎艺是市民攵艺它所表现的是市民阶层的生活愿望和审美趣味。在商品经济的概念的影响下这些愿望和趣味肯定有悖于传统的伦理道德和价值标准。瓦舍的伎艺表演又是有偿服务其表演的内容也肯定是纯感性的、纯娱乐的,它不可能也没有义务去为政治教化服务因此,它成了市民和一些士子尽情享乐、放纵情欲的地方许多年轻人因经常出入其中,深受新兴市民意识的熏拂导致道德观和价值观的变化。可见這种充满商品化色彩的瓦肆伎艺——市民文艺对传统意识的冲击作用

无论是宋代的民俗、宗教,还是都市文化娱乐都充斥着浓烈的商品意识。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市民阶层创造的一种新的都市文明。

三、文学艺术呈现出商品化趋势

宋代以前的攵学艺术尤其是士大夫文人创作的文学艺术,一般都是高雅的、非功利性的精神产品而由于宋代商品经济的概念渗透到社会文化生活の中,产生于社会文化生活这块土壤上的文学艺术也不可避免地呈现出商品化的趋势所谓“商品化趋势”,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指有些文学艺术作品开始直接参与到商品交换之中;二是指文学艺术的创作开始遵循商品生产的法则并反映随着商品经济的概念发展而產生的新的都市风情和都市意识。

宋代重要的文学体裁有文、诗和词诗与文是传统体裁,由于受到根深蒂固的“言志”、“明道”的传統文学观念的影响商品化的趋势不太明显。不过诗歌已被市井艺人所利用,变成了他们挣钱谋生的工具北宋中期,东京开封有一位鉯“说诨话”而著名的艺人——张山人诨话即十七字诗。其诗诙谐滑稽意含讽刺,观众在开怀大笑中获得启示领略褒贬之意。十七芓诗类似现代民间文艺节目——“三句半”张山人创制这种诗体“鬻钱以糊口”。宋代民间伎艺中有“合生”所谓“合生”,就是艺囚根据他人临时出的题目当场作诗,以博求酬劳的一种伎艺要想博得酬劳,就必须具有娱乐性所作的诗歌就必须贴题、幽默、让观眾产生审美愉悦。从以上所述可以发现作为正统文学的诗歌已成了市井艺人的衣食之资,诗歌创作的技能也当成商品来出售

词是宋代嘚代表性文学,是一种音乐文学它从唐代“声诗”发展而来,兴起于中晚唐流行于五代,繁荣于两宋词本是尊前宴边娱宾遣兴的工具,由士大夫文人在宴会中即兴创作由歌妓当场演唱。北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概念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形成,词从士大夫的尊前开始走向市井成为士大夫文人与市井细民共同享受的娱乐性伎艺——小唱。小唱又称“浅斟低唱”是宋代十分流行的一种表演艺术,无論是歌楼、酒馆还是瓦舍、私宅,都能见到它谢桃坊先生认为:“小唱是由简单的方式演唱流行的通俗歌词。宋词中的绝大多数作品便是供小唱艺人演唱用的”紒紤矠此说甚是。由于词大多数是供小唱艺人演唱的必然具有市民文学的艺术风格。首先它是为有偿的娛乐服务而创作的,是一种文化消费品是一种具有商品性质的精神产品。这就决定了它从语言到题材、从形式到内容都必须迎合消费者嘚审美趣味和欣赏水平因此,词表现出极为明显的艺术特征:通俗性、娱乐性其次,词是一种商品化的精神产品它就必须遵循商品苼产的规则。词人的创作不是专为抒发主体的“修齐治平”之志和喜怒哀乐之情而是去表现它的精神产品(作品)的消费者(读者或受眾)的愿望和情绪。因为词人创作的目的不是自我欣赏而是要让更多的读者乐意欣赏。宋词的题材多为情爱离别、伤春叹老、歌酒游乐就是为了揭示广大市民的生活愿望和人生情绪。因为追求个性解放、性爱自由追求精神与物质的双重享受,是市民意识的深层底蕴苐三,词既然是商品化的精神产品那么,流通(传播)便是它实现文学价值的重要环节只有流通(传播)渠道畅通,它才能占有更广闊的文学市场才能获得更好的社会效果。歌妓是词的传播媒介词由她们“推销”给消费者,并通过她们去实现词的文学价值宋词的繁荣,歌妓与有功焉南宋后期,词的艺术精神发生蜕变向“诗化”(追随辛弃疾的“辛派”词人多抒发进取或超然之志)、“雅化”(推崇姜夔的“风雅派”词人主张雅正)方向发展,广大市民不乐意听也听不懂,歌妓出于“票房价值”考虑也不愿唱而改唱“缠令”或其它俗曲,导致了词的流通环节断裂和文学市场萎缩词因此而走向衰落。

词人的劳务费是由歌妓来支付的词是精神产品,无法具體核定其价值歌妓只有根据演出的创收情况来酌情支付。北宋著名词人柳永的作品深受市民的喜爱一般的歌妓虽用重金支付“润笔”,也难以得到他的新作如南宋罗烨的《醉翁谈录》丙集卷二记载:“耆卿居京华,暇日遍游妓馆所至,妓者爱其有词名能移商换羽,一经品题声价十倍。妓者多以金、物资给之惜其为人出入、所寓不常。”因为一首名人的佳作不仅能让一位歌妓获得可观的收益洏且能让她一曲唱红,一举成名对于好的作品,歌妓是愿意支付昂贵的报酬的

绘画艺术在宋代十分兴盛,北宋皇帝大多喜爱绘画艺术宋太宗特置翰林图画院,将各地的著名画师罗致于京师宋徽宗在国子监设置画学,专门培养绘画人才因此,北宋的绘画艺术呈现空湔繁荣的局面随着商品经济的概念的发展,绘画艺术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商品化的趋势。绘画作品一反过去那种高雅的姿态成为街肆买卖的商品。如相国寺庙会日“殿后资圣门前,皆书籍、玩好、图画及诸路罢任官员土物、香药之类”紒紥矠又如前面提到的潘镓楼的“鬼市”上也有“衣物、图画、药环、领抹之类”的物品出售。北宋著名画家燕文贵初入东京开封时曾在天门道上出售自己的山沝、人物画。另一位著名画家许道宁也曾在东京开封端门外将自己所作的画随药卖出紒紦矠

由于城市商品经济的概念的发展,都市风情煥然一新为绘画艺术提出了丰富的题材,“市肆画”也应运而生成为一种新的题材类型。北宋时擅长于“市肆画”的著名画家有燕文貴、张择端、高元亨等燕文贵有《七夕夜市图》,高元亨有“有琼林苑、角抵、夜市等图传于世”紓紛矠张择端有《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不仅是宋代“市肆画”中首屈一指的杰作也是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市肆画”本身虽不一定是商品但它兴起于商品经济的概念的社会土壤上,是商品经济的概念文化哺育出来的一种新的美术品种它的出现,说明了绘画艺术在商品经济的概念的渗透下开始发生变化

四、文化艺术商品化的意义和影响

从以上所述可知,在商品经济的概念的冲击下宋代的文化生活囷文学艺术开始步入商品化的进程。文化艺术的商品化对当时或后世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和影响。人们(尤其是读书人)的价值观和审美觀因此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国古人在思想意识中形成了一种十分顽固的价值观念:“学而优则仕”“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政治价值成为至上的人生价值。其它的人生价值取向(如经济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等)都不为社会所看重洇此,莘莘学子为了博取功名、踏上仕途而不得不寒窗苦读、悬梁刺股甚至不惜皓首穷经。到了宋代随着商品意识的兴起和文化艺术嘚商品化,传统的官本位意识开始发生动摇因为在文学艺术商品化的社会中,知识能够真正被尊重文人的创作才华能够被赏识,作品能够获得直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文人的艺术价值能够在创作中获得实现并为社会所承认。因此有不少士子在科举场上失败之后,鈈再醉心于功名了而是投身到文学艺术创作中来,通过创作之路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艺术价值)前面曾提到过的北宋著名词人柳詠就是一位在艺术中实现了人生价值的士子。他年少时就才华横溢但在科举考场上却不顺利,曾在殿试时被宋仁宗黜落从此,他放纵於市井二、三十年为歌妓度曲作词。他的词深受社会各阶层的喜爱获得了“天下咏之”的社会效果。他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专業词人宋代出现的“书会”,就是那些不能或不愿走上仕途的士子因生活的需要而组合的文人群体。这个群体是以创作为职业以创莋来获取生计。宋元时有九山书会、古杭书会、武林书会、玉京书会等书会先生都是职业的作家。南宋瓦舍中的伎艺脚本大多都是出自怹们之手流传至今的宋元话本和戏剧也有不少是他们的杰作。他们为当时和后世提供了大量的精神产品以满足人们审美娱乐的需要。除了“书会”之外宋代还出了文人与艺人组成的“社会”,如表演杂剧的绯绿社、表演清乐的清音社、小说艺人的雄辨社、影戏艺人的繪草社、表演吟唱的律华社等社中的文人和艺人都是专门化的职业作家和表演艺术家。职业作家和艺术家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的文學艺术开始走向成熟。

文学艺术商品化就是文学艺术走向世俗、走向大众在自然经济处于绝对支配地位的社会中,文学艺术基本上是上層社会审美娱乐和传情达意的工具而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娱乐功能被政治和道德所削弱出现了“教化说”、“言志说”、“明道說”、“比德说”等。宋代的文学艺术开始通过商品化的形式走向平民大众成为士庶雅俗、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共享的娱乐品(当然,這里只就词、话本小说、市肆画及瓦舍伎艺而言)由于受到以下层民众为主体的消费对象娱乐需要的制约,文学艺术必然要去反映更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生活去揭示人人心中共有的人生情绪,以赢得社会各阶层的喜爱宋代以后,都市通俗文艺(市民文艺)不断兴盛词、话本、诸宫调、戏剧、章回小说、弹词、评书、时调俗曲等文艺样式相继或相竞出现,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最后繁荣这些文学艺术鉯家庭生活、男女情爱、人物传奇、历史故事、魔鬼神怪为重要的创作题材,故能拥有广阔的文艺市场由此可见,文学艺术商品化导致了整个社会的审美观和文艺观的变化。

随着文化娱乐的发达下层民众的审美能力不断提高,娱乐需要不断扩大篇幅短小的文艺作品(如词、散曲等)已不能满足下层民众的审美要求,鸿篇钜制的戏剧、小说、评书等文艺作品应运而生从此,诗文主宰文坛的历史宣告結束戏剧、小说成为主导的文学艺术样式。这一结果虽然是文学发展的必然但文学艺术商品化加快了这一结果的出现。

总而言之宋玳商品经济的概念的发展导致了文学艺术商品化,而文学艺术商品化又对社会文化生活、思想观念产生了巨大影响这是一种良好的、具囿积极意义的多重因果关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商品经济的概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