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GMP药品怎样识别真伪,辽宁有生产三高的GMP药品产家吗有几家

点评:称量复核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在确保量器的准确性的前提下也可以釆取一人称量的同时另一人同步复核的方式,复核人对量器的使用、读数、称量过程实时复核

【第一百一十七条】用于同一批药品生产的所有配料应当集中存放,并作好标识

问题203:对于原料药的生产(粗品),各种原料有严格的加入顺序有的外观很接近,均为白色粉末状结晶当集中存放后,虽有标识但会不会也增大了出差错的风险?

答:按要求管理不会增大出差错的风险。

点评:所谓的集中存放并不意味着无序存放此种情况下也可以依据投料顺序排放,再加上标识的确认可以进行区分

问题204:称量后的物料能否集中存放在配制间?称量的独立复核是否会增加污染的风险

答:配制间不允许作为贮存间使用。用于配制的粅料可在生产前短暂存放在配制间但不是跟其他批号一起存放。称量的独立复核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控制污染独立复核可以通过事前称量皮重,复核时无需打开包装复核毛重的方式控制风险在确保量具的准确性、重复性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双人同时称量,对称量过程、稱量结果同步复核的方式实现

问题205:生物制品生产过程中使用许多种溶液,我公司的做法是在配液车间统一配液各工序根据需要领用配制好的溶液,所使用的溶液批号、配制溶液化学试剂的信息都是可以追溯的这种做法违反第一百一十七条的规定吗?

答:不违背各笁序根据需要领用的各种配制好的溶液,应集中存放

问题206:称量要求按生产批次分别集中存放物料,如一天连续生产3批(同一品种/规格)则称取第一批产品用物料后投料,剩余物料为剩余两个批次成品的物料等到第二批时再行称量,这种操作可取吗

答:可同时称量、分别存放。

点评:称量多批次的同一产品的不同物料可以同时分次称量同一物料,不同物料可以在不同时间段使用同一称置室称量稱量同一产品的不同物料之间可以按照“小清场”的程序执行,称量完成后物料按产品生产批号集中存放

【第一百一十九条】中间产品囷待包装产品应当有明确的标识,并至少标明下述内容:

(一)产品名称和企业内部的产品代码;

(三)数量或重量(如毛重、净重等);

(四)生产工序(必要时);

(五)产品质量状态(必要时如待验、合格、不合格、已取样)。

问题207:物料在使用过程中如过筛后、称量前后是否需要单独编号?前后名称若一致可能会引起混淆中间产品是否需要物料编号(指每步操作后的物料,如颗粒、总混颗粒等)

答:不一定需要单独的编号,但要有明确的标识

点评:可以对不同阶段的物料、中间产品进行单独编号。也可以采用过筛后且称量的物料转移到其他不同的包装容器内而且采用与原标签形式和颜色不同的标签加以区别,不另行编号称量完成后等待生产,按条款苐一百一十七条执行对于过筛后未称量的可在新标签上加以注释,如“已过筛”对于性质无显著差异的中间产品,需要编号以防混淆

问题208:待包装产品可否包括在中间产品中?

答:待包装产品不同于中间产品

点评:根据不同的生产阶段产品一般分为: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成品。中间产品指完成部分加工步骤的产品尚需进一步加工方可成为待包装产品。待包装产品指尚未进行包装但已完成所有其他加工工序的产品

【第一百二十条】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和印刷包装材料的管理和控制要求与原辅料相同。

问题209:“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和印刷包装材料的管理和控制要求与原辅料相同”这句话如何理解

答:是指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和印刷包装材料与原辅料的贮存、接收、发放以及质量控制等相关要求相一致。

问题210:内包材和外包材也要和原辅料一样进行全检吗如要全检,其可操作性如何

答:企业可根据包装材料的特性、工艺的使用要求、供应商的评估结果等多种因素,确定内包装材料的检验项目按企业确萣内包装材料的检验项目批批检验。

问题211:药品直接接触的包材复验要求和原辅料一致但原辅料(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复验控制對象仅限原辅料”,这两条是否矛盾包材可否不执行复验?

答:不矛盾包材也要执行复验。

点评:内包材直接与药品接触对药品质量產生直接影响所以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和印刷包装材料的管理和控制要求与原辅料相同。对超过复验期的内包材应进行复验确保内包材的质量稳定,不对药品产生影响外包材对药品质量影响较小,复验可由企业依据工艺、生产设备条件自行确定

【第一百二十㈣条】印刷包装材料应当设置专门区域妥善存放,未经批准人员不得进入切割式标签或其他散装印刷包装材料应当分别置于密闭容器内儲运,以防混淆

问题212:“散装印刷包装材料”指的是什么?例如:说明书是整箱包装但每箱内有6个小包装,拆箱后退库的小包装(犇皮纸袋包装)算是散装吗

答:从最小包装拆开的为散装。

点评:为了预防散装印刷包装材料在储存、转运、发放过程中因散落等原因造荿混淆对于打开过的最小包装,应当分别置于密闭容器内储运以防混淆。

问题213:铝塑板外的复包膜的印字内容是否按标签要求管理

【第一百二十五条】印刷包装材料应当由专人保管,并按照操作规程和需求量发放

问题214:我们公司的发放流程是在仓库有专人保管,等接到工单后该人员确认名称、规格和质量状态后按需求数量发放到生产部暂存区域。现在的做法是这个暂存区域需要上锁但这样操作起来很不方便。这一条描述中没有提及物料发放后还需要上锁成专柜管理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这些物料发放到生产区,已完成发放生產人员接收后已进入生产流程,在生产结束后有数量平衡所以整个过程已经受控,上不上锁都可以这样是否可以理解成在发放到生产區域后不用上锁管理?

答:发放到生产区域后不用上锁管理但也要控制。防止差错和混淆

点评:此条款主要针对的是印刷包装材料的庫存管理,一旦印刷包装材料发送到生产现场完成接收管理责任转移到生产部门。生产部门还应负责产品、物料的数量平衡和安全

问題215:切割式标签在发放中如何计数?

答:不要求企业计数到每一张按实际需要整包发放和管理。

点评:计数方式还可以采用称重、测量長度等方式

问题216:标签物料平衡是否可规定范围?1998年版GMP要求:发放量=使用量+剩余量+残质量2010年板GMP没有明确说明?

答:标签物料平衡应從计量、发放方式及混淆控制措施综合制订适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平衡范围。

问题217:包装材料领用1998年版GMP根据生产指令,2010年版GMP改成按需领料那我们的批包装指令中是否可不再下达领用数量呢?

答:根据需要下达领用数量

问题218:印刷包材每批来货都用于多批次的生产,标紸产品批号如何写

答:每批或每次发放的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或印刷包装材料的标识,可以采用托板卡、物料卡等方式标明与藥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或印刷包装材料的名称、批号、数量以及用于对应的产品的名称和批号。如果一批包材用于多批待包装产品时鈳用物料卡记录。

点评:可以通过卡片管理例如某物料:

产品批号--使用量 ---剩余量

问题219:要求每次发出材料标明其用于哪个产品和哪个批號?若整卷材料发出时无法准确描述其具体用在哪些批号时该如何进行标识?

答:物料部门发放包装材料肯定是根据生产部门发出的指囹来领取的肯定知道具体用于哪个品种和批号。整卷发出的材料要标明首次使用产品的名称和批号剩余部分可按文件规定退库或在车間暂存,但要有明确的标识

问题220:PVC(聚氯乙烯材料)、铝箔已可按“需求量”发放 .每批生产后可能有零头多余,如何确保标明所用产品嘚“批号”如标识操作是否需退回后重新发放,但这样会造成污染风险的增加吗

答:PVC可以直接用于下批生产,在阶段性生产结束后剩餘包装材料不宜存放在生产现场需要进行退库处理。

【第一百三十三条】产品回收需经预先批准并对相关的质量风险进行充分评估,根据评估结论决定是否回收回收应当按照预定的操作规程进行,并有相应记录回收处理后的产品应当按照回收处理中最早批次产品的苼产日期确定有效期。

问题221:产品回收处理中以最早批次的生产日期确定有效期如果企业是5月份处理,而其中回收的产品最早是1月份的在5月份生产的产品批号如何制订?生产记录如何记录

答:问题的关键是产品的有效期怎样确定。回收日期是5月份回收的产品最早是 1朤份的产品,产品有效期应从1月份算起生产记录如实记录。产品批号并不需要反映生产日期

问题222:尾料是否按回收处理?

答;合格的尾料可以按回收处理

点评:尾料的回收应经验证或确认,以证实尾料为合格物料并且尾料的处理能满足下一工序的需要。

问题223:生产過程中的尾料(如压片工序最后留在料斗内的)应当怎么处理如果按回收处理,需按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要求做吗

答;合格的尾料可以囙收处理。

点评:尾料的处理应经验证或确认证实尾料为合格物料,通过计算得出消耗完毕的时间或可生产的数量并且尾料的处理能滿足下一工序的需要。压片工序最后留在料斗内的尾料如果是连续生产方式的中间批次,可在加入下一批物料后通过计算的时间或生產的数量结束该批的生产进入下一批次。对于连续生产的最后一批可按第一百三十三条执行按回收处理或销毁。

问题225:原料药、回收粉投入下一批次(中间间隔几批)01投入05批如何体现(注:每批产品都有回收粉)

答:回收应按最早批次产品的生产日期确定有效期

问题227:注射剂灌装结束前,由于物料接近灌完导致灌装装量波动大易导致产品装量不符合要求,此时这些物料(产品)可否回收到下批产品Φ灌装如不行,应怎么处理

答:可以连续灌装,不可以返回使用

点评:连续灌装应经验证或确认,证实连续灌装时产品合格通过計算得出消耗完毕的时间或可生产的数量。连续生产方式的中间批次可在加入下一批物料后,通过计算的时间或生产的数量结束该批的苼产进入下一批次,对于连续生产的最后一批建议销毁

问题228:尾料回收时若加入到新批号中的占有量不足3%,按尾料生产日期来确定有效期合理吗

点评:建议尾料集中回收,做成特殊批

问题229:口服固体制剂(片剂、硬肢囊剂、颗粒剂等、配料、压片等工序的剩余尾料昰否可以加入下一批

如果可以,有效期如何定

答:合格的尾料可以回收处理有效期应按参与回收的最早的批次确定。

点评:尾料的回收應经验证或确认证实尾料为合格物料,通过计算得出消耗完毕的时间或可生产的数量并且尾料的处理能满足下一工序的需要。压片工序最后的尾料如果是连续生产方式的中间批次,可在加入下一批物料后通过计算得出时间或生产的数量结束该批的生产,

进入下一批佽对于连续生产的最后一批可按第一百三十三条执行或销毁。

问题230:注射液灯检工序产生的可见异物不良品可以带入下批回收吗?批號如何计算如1号生产的产品灯检可见异物为10瓶,带入2号生产的10000瓶批号如何算

点评:只有符合相应质量要求的产品才可以回收,注射液燈检工序产生的可见异物不良品为不合格品所以不能回收。

【第一百三十三条】产品回收须经预先批准并对相关的质量风险进行充分評估,根据评估结论决定是否回收回收应当按照预定的操作规程进行,并有相应记录回收处理后的产品应当按照回收处理中最早批次產品的生产日期确定有效期。

问题231:固体制剂尾料回收:现在销售时一般都要整箱、整批的产品,对于拼箱的产品基本不要因此,在苼产中最后的包装以整件生产,剩余的均按尾料回收到下一次配料时加入,再制粒、压片、包装等如此循坏根据“回收”的解释,該剩余的尾料可否放在下一批如能,是否属混批该批号如何定?该批的物料平衡的问题也将不符?偏差由此可能产生

答:重新制粒、压片、包装等行为是不允许的。

问题232:可利用产品(如不符合粒径的颗粒、压片结束留在轨道上的中间产品、包装形成的次品等)的囙收都要进行质量风险评估吗

答:“不符合粒径的颗粒”的再利用不属于“回收”(回收的定义可以参见GMP术语部分的解释 ),“回收”系针对合格产品的处理该情况属于“返工”或“重新加工”,按照 2010年版GMP“制剂不得重新加工”的规定如果该情况属于“返工”,单纯嘚风险评估是不够的可能需要进行额外的检验、稳定性考察、验证等工作来证明该“返工”不影响产品的质量。

点评:通常压片结束后鈈会有产品留在轨道上有可能在压片过程中产品掉在机器内部,这部分产品由于有可能受到机械污染通常直接报废;另外有可能是在壓片的最后阶段由于片重不稳等因素造成少量不合格产品,该部分通常直接报废

“包装形式的次品”系指在包装过程中不影响产品质量嘚包装缺陷,如片剂包装过程中可能会有某板药品中漏装一粒或几粒的现象这属于利用“重新包装”予以解决的问题,只需要将药片从藥板中剥出后重新进行包装不能将剥出的药片放入下一批产品中进行包装(此情况属于混批)。但是“重新包装”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甚臸验证来证实其影响

【第一百三十四条】制剂产品不得进行重新加工。不合格的制剂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一般不得进行返工呮有不影响产品质量、符合相应质量标准,且根据预定、经批准的操作规程以及对相关风险充分评估后才允许返工处理。返工应当有相應记录

问题233:灯检不合格的产品回收重新从浓配并始是属于回收还是返工?

答:不属于回收属于返工,但这种情形说、是不可以返工嘚

问题234:对包装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如发现批号、效期等错误按偏差处理程序处理,需要更换外包装属于包装返工还是产品重新包裝?

问题235:中药制剂颗粒剂的得率约为70%每批约有30%的细粉和粉头需加入下一批生产,是不是也叫回收如该产品已生产多年,留样观察结果一直稳定是否可以省去稳定性考察环节?有效期又该如何确定

答:可以按回收处理。如有足够的稳定性考察数据支持不再需要每批都做稳定性考察。有效期按30%的细粉和粉头的生产日期定

点评:每批约有30%的细粉量残留至下一批生产,说明该工艺存在缺陷企业首先應该考虑解决工艺技术 问题降低细粉残留比例。

问题236:如果生产是连续进行的即批与批之间只进行设备的清洁,那么下一批产品的生产ㄖ期是否按上一批产品的生产日期定

点评:如果是同品种、同规格连续生产方式的中间批次,可以进行小清场在加入下一批物料后,通过计算得出消耗完毕的时间或可生产的数量结束该批的生产,进入下一批次批号切换为下一批号。在连续生产的最后一批完成后进荇大清场(彻底清场)剩余的尾料可按第一百三十三条执行或销毁。

问题237:原料药(25kg/袋)因运输过程中造成内外包装均破损按质量标准检测,除外观上有黑点外其他項目合格,将其返回到精制前的工序进行处理正在生产的产品和返回的产品批号如何打印?

答:按返笁处理执行返工的相关规定。有效期按返工产品的原生产日期制订批号按返工批的批号打印。

问题238:若某口服液体制剂中某一成分含量偏低不合格只需补加原料即可合格,可以重新加工吗某口服液体制剂硬胶囊水分不合格或装量差异不合格,可否重新干燥、填充、淛粒

答:口服液体制剂中某一成分含量偏低不合格,口服固体制剂硬胶囊的水分不合格或装量差异不合格是返工问题,不能重新加工

点评:一般情况下制剂返工不得影响产品质量,必须确保产品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根据预定、经批准的规程操作以及对相关风险充分評估后,方可进行返工但很难做到:重新补加原料药必须证实其均一性,干燥过程必须证实其对产品质量是否有影响很难证实以上过程中是否引入原检测方法无法检测的杂质。

问题239:返工的相同工艺如何界定如固体制剂重新制粒,加入处方中相同的黏合剂是否为相同笁艺如果对物料进行粉碎后再制粒是否为相同工艺?

答:二次加人黏合剂批次中黏合剂的总量与工艺规定不一致视为改变处方,即改變工艺批次中黏合剂的总量在工艺规定范围内的,视为返工

点评:原工艺如有粉碎,按原工艺的粉碎方法重新粉碎是原工艺的一部分否则不算原工艺。

问题240:固体制剂顆粒符合质量标准素片不符合质量标准,需要处理重新粉碎制粒压片,这种行为是返工吗

点评:原工艺如有粉碎,按原工艺的粉碎方法重新粉碎是原工艺的一部分同时制粒为干法制粒。这种行为就可视为返工

问题241:返工定义中,“之前”的工序是特指前一个工序还是可指前任意一个工序

答:可以根据返工具体情况而定,可以是上一工序也可以是之前任一工序。总之是返到可以返的前工序。

点评:一般来说制剂的返工是比较困难的,当物理形态发生变化以后很难用相同的生产工艺进行洅加工。作为原料药的返工是可以返到之前某个工序的例如,结晶不合格可以返到精制工序,但如果改变了溶剂等就属于重新加工叻。

问题242:冻干粉针剂轧盖外观不合格的次品是否可以将药粉取出与下批配料一起溶解加工这可以理解为“返工”处理吗?

问题243:口服凅体制剂铝塑包装A批包装外观不合格(不影响内在质量)回收产品后加入B批生产日期如何制订?

答:外包装外观不合格(不影响内在质量)可以返工,但不可以按冋收处理

问题244:返工产品的生产日期如何确定?是否按第一次的生产日期若是口服固体经过再次混合操莋,可否将第二次混合日期作为生产日期

答:口服固体制剂返工产品的生产日期按第一次混合日期定。口服固体制剂经过再次混合操作按第一次的生产日期确定生产日期

问题245:制剂返工后有效期怎么定?例如颗粒制剂生产中上批分筛出细末放入下批一起按原工艺生产昰否属于返工?下批的有效期怎么定(按上批还是按新批定?)

答:上批分筛出细末属于不合格品故不能按照回收放入下批;如果按照返工,则要返到制粒工序又不属于相同工艺,故也不能返工

问题246:可否进行多批不合格中间产品和待包装产品的返工

答:按规范第彡百一十二条规定,只能为一批而且同批次返工,也是往前返而不是往后返

点评:不合格制剂的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一般不嘚进行返工。对于多批不合格中间产品和待包装产品的返工如果各批次返工的原因不相同,返工难度大且难以达到质量要求。这种情況下建议不再返工而且返工只能是在同一批次返工。只有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符合相应的质量标准的前提下,根据预定、经批准的规程操作以及对相关风险充分评估后才允许返工。返工应当有相应记录

【第一百三十七条】只有经检查、检验和调查,有证据证明退货质量未受影响且经质量管理部门根据操作规程评价后,方可考虑将退货重新包装、重新发运销售评价考虑的因素至少应当包括药品的性質、所需的贮存条件、药品的现状、历史,以及发运与退货之间的间隔时间等因素不符合贮存和运输要求的退货,应当在质量管理部门監督下予以销毁对退货质量存有怀疑时,不得重新发运

对退货进行回收处理的,回收后的产品应当符合预定的质量标准和第一百三十彡条的要求

退货处理的过程和结果应当有相应记录。

问题247:对退货产品的验证是否必须进行全项检验?如果出厂日期较短经调查储存条件等符合要求,如3个月内是否可以减少检验项目?

答:应进行全检全检可以降低产品安全性的风险,同时应该按照第一百三十七條要求进行全方位的风险评估如果要减少检验项目,仅对产品关键指标进行检验应说明理由。

点评:退货产品应明确退货原因如果洇非质量问题造成的退货,都如能证明储运条件满足产品要求至少还须对产品关键指标进行检验,如含量、有关物质等

【第一百三十仈条】企业应当确定需要进行的确认或验证工作,以证明有关操作的关键要素能够得到有效控制确认或验证的范围和程度应当经过风险評估来确定。

问题248:确认或验证的范围和程序应当经过风险评估来确认是不是每一个确认或验证都需要做评估?IQ/OQ/PQ都需要做评估么

答:風险评估的对象应该是复杂的系统,工艺或设备因此不是每个IQ/OQ/PQ文件都需要做风险评估。

【第一百四十条】应当建立确认与验证的文件和記录并能以文件和记录证明达到以下预定的目标:

(一)设计确认应当证明厂房、设施、设备的设计符合预定用途和本规范要求;

(二)安裝确认应当证明厂房、设施、设备的建造和安装符合设计标准;

(三)运行确认应当证明厂房、设施、设备的运行符合设计标准;

(四)性能確认应当证明厂房、设施、设备在正常操作方法和工艺条件下能够持续符合标准;

问题249:现生产厂房均由资质的设计院设计,企业是否还應对设计院设计的图纸进行确认如需确认,确认范围是什么因设计上有工艺、暖通、消防、结构、土建等不同专业,一般企业没有能仂确认另外,如果企业有能力可否自行设计

答:需要对其设计方案或图纸等进行确认,确认的范围是其设计是否符合URS以及相关法规的偠求这个确认是不是确认它的设计是否能达到 URS的要求,而是确认设计方案是否涵盖了所有URS中的关键要求银耳一般企业都有这个能力。企业是否能够自行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的法规要求

点评:往往厂房设计的确认通常是设计单位按照企业提出的各种需求及相关法规要求,提出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由企业确认。如:2010版 GMP的要求是否已经涵盖在设计部门的设计文件中以防止供应商对某个具体需求的遗漏或者,某项设计标准达不到法规要求

问题250:在工艺验证时,是否西药对规定参数的上限和下限各自进行验证以保证在参数范围内都能保证生產一致还是可以对上、下限条件进行分析,以最差条件进行验证但往往不能明确哪个是最差条件?

答:确定最差条件需要对企业对工藝相当了解的部门进行如研发或者技术部门,比较复杂的制造部分的工艺通常在产品研发企业阶段的最后也就是在正式工艺验证前已经唍成通常不强制在工艺验证时进行挑战实验。规定的参数的上限和下限一般不是最差条件。规定的工艺参数的上限和下限应该确认

點评:确定的参数较多的生产工艺中的最差条件往往比较困难,参数的上限或者下限并不是一定是最差条件整个生产工艺的最差条件通瑺在工艺的研发过程中确定的。因为如果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极限参数生产或验证对设备来说是一种挑战很容易造成设备故障或过早损坏,而且正常生产状态下基本不会遇到这些苛刻、极限的生产条件所以不强制在工艺验证时进行挑战实验。

问题251:厂房、设施、设备的验證是否可以由供应商完成比如空气净化系统,由系统的设计方进行验证和确认完成相关文件,这些文件再经厂家批准是否可以接受?验证和确认文件是全英文的是否可以?

答:厂房、设施、设备的验证可以由供应商与企业共同完成如果采用供应商同的文件,仅由企业批准是不够的企业还必须对这些文件进行审核。对于供应商提供的全英文文件企业必须真正了解和确认其内容,并且需要单独起艹中文版的报告对其严重或确认状态进行总结

点评:由于供应商通常对待确认或严重的设备非常了解,这有利于制定充分的和有意义的測试项目和制定测试标准但是由于供应商不了解制药企业的工艺特性及相应的参数范围,所以不管怎样仍需要确保从供应商得到的验证攵件获得企业相关技术及法规人员的审核和批准确保其符合企业的要求。

【第一百四十一条】采用新的生产处方或生产工艺前应当验證其常规生产的适用性。生产工艺在使用规定的原辅料和设备条件下应当能够始终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产品

问题252:本条“烸个批量都必须做验证”,其中批量的界定是怎么把握比如投料量做了4吨的验证,如果再投料2吨、3吨、5吨是否都要做验证批量的界限洳何掌握?

答:通常每个批量均应进行工艺验证验证批量应依据实际能够代表正常生产工艺的批量界定。工艺验证必须考虑设备的能力

点评:现在只要企业的发展不应该再延续过去“以销定产”的模式,而应该根据产品的工艺特性、设备的生产能力来制定每个产品确定嘚批量进行验证而后安装该批量进行正常的重复性生产。

【第一百四十二条】当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如原辅料、与药品直接接触嘚包装材料、生产设备、生产环境(或厂房)、生产工艺、检验方法等发生变更时,应当进行确认或验证必要时,还应当经药品监督管悝部门批准

问题253:“生产工艺变更应当进行确认或验证”,处方调整、变更应报备那工艺参数如颗粒、水分控制范围调整、过筛目的調整等工艺参数的变更通过企业自己验证后执行即可,还是要上报批准变更后才能用

答:是否还要上报基于调整后是否还符合或涵盖在原注册批准的范围内。如果超过了原来注册的范围或者同原来注册的不一致需要上报批准。

点评:关于工艺中哪些项目变更需要上报批准详细参见《已上市化学药品变更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及《已上市重要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等相关法规。

问题254:规范中讲到再验證内容请问质量标准变更后(如从2005年版药典升级为2010年版药典标准)是否需要进行产品工艺再验证?

答:仅仅是质量标准变化工艺未改變,无须对工艺进行再验证如果是质量标准变化带来了工艺的变化,需要再验证

点评:对于工艺的再验证,不是所有的工艺变化都需偠进行再验证企业需要仔细地评估该变化是否足以影响和改变工艺的验证状态,或是法规要求再验证如果一些细微的变化不影响工艺嘚验证扰态,无须进行再验证只需要进行评估即可。

问题255:原辅料供应商变更如何进行验证?仍是做三批产品验证么

答:原料和关鍵辅料供应商(这里指生产商)的变更需要进行至少三批产品的工艺验证,非关键辅料的供应商基于评估解决问题

点评:关键辅料的选擇基于该辅料在工艺中的特性来决定,通常如防腐剂、崩解剂等视为关键辅料有些时候占处比重很大的一些填充辅料对工艺也有很大的影响。此种情况下也应考虑这类非功能性的辅料此外需要严格遵守国家局颁布的相关法规,如《已上市化学药品变更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則》及《已上市中药品变更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

问题256:企业对影响药品制备因素的变更,应当进行验证或确认如果物料包材的产地發生变化,需要进行几批产品的工艺验证

答:如果包材的变化影响到关键工艺参数及产品质量,需要进行至少三批包装工艺验证

点评:有时或者很多时候,包材供应商的变化(包括产地的变化)可能会引起包装工艺中一些参数的变化如机速、热合温度(泡罩包装)变囮,甚至可能会引起成型后包装的密封性所以通常需要进行三批产品的工艺验证,产品还应进行持续稳定性考察

问题257:根据《消毒技術规范》(2002年版)安装规定照度的紫光灯后,是不是还需要进行验证

点评:可以采用一定浓度的生物指示剂,在规定的紫外灯照射一定時间后测定残留微生物的方法进行。

【第一百四十三条】清洁方法应当经过验证证实其清洁的效果,以有效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清潔验证应当综合考虑设备使用情况、所使用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取样方法和位置以及相应的取样回收率、残留物的性质和限度、残留物检驗方法的灵敏度等因素。

问题258:小容量注射剂生产终端灭菌工艺,国内生产企业用于除菌过滤器的滤芯大多重复使用为确认重复使用佽数,需进行相关验证这类验证需要涵盖哪些项目和哪些内容?

答:首先企业应根据产品的工艺特点来决定是否可以重复使用过滤器

1、下面的情况除菌过滤器反复使用具有很大的危险:生产高污染产品(容易长菌);具有挑战性的工艺条件(高压差、高温、长时间);茬清洗过程中使用复杂清洗剂等。

2、如果根据评估风险可以被接受。相关的验证应包括:溶液微生物负荷的确认、过滤器灭菌过程的确認、过滤器反复使用后相容性实验(包括产品及清洗剂)、析出物、截留性能、清洁验证等

问题259:原料药专用生产设备(单一品种)清潔验证时,是否要测残留量目测残留量可否?

答:无需进行化学残留测量只需目测洁净及对区域设备的微生物监控。如果中间产品或API(活性成分)的长期残留可能降解产生有害物质,对此应进行检测

点评:通常清洁方法的验证需要测试三种残留:

1、清洁前产品或API(活性成分)的残留;

2、清洁剂的残留(如清洁过程中使用);

如果上述清洁过程中使用到清洁剂,需要额外进行清洁剂残留的检测

问题260:固体制剂多产品用同一设备生产,清洁验证该如何做相互之间检测哪种残留?多产品前、后生产都是无序的当更换品种时,是否都偠检测各种残留

答:对于相同清洁方法的产品需要计算残留限度,选择标记化合物进行残留限度的检测如果在计算残留限度时采用矩陣的方式可以解决日后无序生产的问题,清洗验证完成后的日常更换品种时无需进行检测。

点评:对于相似生产工艺、相似产品、相同清洁方法的验证可以采用选择标记化合物的方法所谓标记化合物就是在多个共线生产的制剂产品中依据其活性成分的毒性、溶解度、清洗特性等选择一个产品,该产品代表着对清洁方法的最大挑战由于在正常的生产过程中,是按照订单来安排品种生产的所以需要在清潔验证过程中采用矩阵的方法,选择标记化合物相对应的最严格的限度作为清洁验证的限度以满足日后的无序生产

问题261:清洁有效期(器具、设备、工衣)是否必须验证?

答:清洁有效期需要验证清洁的有效期限应连续验证三次以上。一般清洁完成后每间隔一定时间昰清洁取样的另外的类似最难清洁的部位采用棉签法取样或冲洗水取样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直至微生物限度检查接近清洁验证的微生物限度可接受标准即为清洁的有效期。

问题262:关于清洁验证问题:如果清洁方法、使用的清洁剂、清洁周期等所有条件均没有改变还需偠做清洁再验证么?

答:需要通常做法,对清洁程序进行评估根据不同的清洗方式和设备特点以及工艺要求确定再验证周期。

点评:甴于目前绝大多数的清洁采用的是手工清洁对人员的操作要求极高,重复性较差为了证明清洁方法的持续有效,需要定期进行清洁再驗证但是该验证不需要重复三次,只需要进行一次确认即可以确认清洁方法的有效性。

【第一百四十四条】确认和验证不是一次性的荇为首次确认或验证后,应当根据产品质量回顾分析情况进行再确认或再验证关键的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应当定期进行再验证,确保其能够达到预期结果

问题263:回顾性验证与产品质量回顾分析如何区别?

答:回顾性验证是验证的一种方法产品质量回顾除了包括验证狀态的回顾外还包括很多项目。

点评:回顾性验证和产品质量回顾是两个概念回顾性验证是验证的一种方法,是验证范畴的概念回顾性验证系指以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为基础、旨在正式生产工艺条件适用性的验证。

产品质量回顾分析是质量保证的一种方法按照2010版 GMP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至少回顾12项内容,相关设备和设施的确认状态只是其中的一项内容

【第一百四十六条】验证总计划或其他相关文件中应當作出规定,确保厂房、设施、设备、检验仪器、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和检验方法等能够保持持续稳定

问题264:每年生产12批的产品如何莋工艺验证?验证方法用什么

答:工艺验证的前验证和同步验证,前验证需要预先完成连续三批后才能进行正式生产。对于同步再验證需要进行至少三批工艺验证,在确保设备性能、工艺、原辅料等不变的情况下允许每批生产结束后,按工艺验证方案的要求整理恏该批资料,如符合要求放行该批次产品,直至累计三个批次后完成再验证报告如前验证采用同步验证的方式,需要预先完成连续三批的工艺验证才允许三批产品放行。

点评:前验证系指在任一工艺、设备或方法等正式使用前按照预定验证方案进行的验证其适用条件: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任何工艺、过程、设备或物料必须进行前验证

同步验证系指在正常工艺运行的同时进行的验证,运行产品逐批放行由于此类验证的风险较大,通常仅适用于生产工艺成熟的非无菌药品欧盟GMP规定的适用条件:

3、已验证过的工艺发生变更。

【第┅百五十一条】企业应当建立文件管理的操作规程系统地设计、制定、审核、批准和发放文件。与本规范有关的文件应当经质量管理部門的审核

问题265:只要是质量管理部门的人审核就行,还是必须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审核

答:企业可根据部门、人员职责分配及工作鋶程,采用适合企业管理规模、流程规定的方式由质量管理部门审核质量管理部门的人员或其负责人审核均可。

点评:企业的GMP文件可能涉及多个部门和人员交叉的职责应当有明确规定,例如审核和批准产品的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等文件是生产管理负责人和质量管理负責人共同的职责,但是在审批文件中应明确生产管理负责人对文件中工艺、生产相关的内容负责质量管理负责人对文件的法规符合性和審批流程负责。

【第一百五十三条】文件的起草、修订、审核、批准、替换或撤销、复制、保管和销毁等应当按照操作规程管理并有相應的文件分发、撤销、复制、销毁记录。

问题266: 替换” 怎么理解有别于“修订”“作废”吗?文件有错别字或公式打印错误时可以替换吗? 撤销”怎么理解?等同于“作废”吗

答:文件有错别字或公式错误时应进行文件内容“修订”,“修订”后的文件应该按照“撤销”管理的原则进行文件的收回由于损坏、污染等原因造成文件不能使用的已发放文件应进行“替换”。

点评:“起草”与“修订”屬于文件程序内容的管理;

“替换”与“撤销”属于文件发放控制的管理;

“修订”表示“文件内容需要更新完善”;

“撤销”表示“文件停止使用”;

“替换”表示“使用的现行文件因破损等原因的更换”;

“作废”2010年版无此提法“撤销”的文件,当然要“作废”

【苐一百五十六条】文件应当分类存放、条理分明,便于查阅

问题267:设备清洁SOP(标准操作规程)中要有消毒剂、清洁剂配制的详细步骤,如果以上两种物质在另一个SOP中有详细的单独描述是否可以省略设备清洁SOP中消毒剂、清洁剤的配制步骤?说明一下“详见文件编号”工艺過程中操作步骤详细描述是否也可以如此处理?

答:可以但这样文件不便于查阅使用。

点评:SOP或作业指导书等操作文件应以简单易懂噫于操作、在岗位附近易于查阅为原则。

【第一百六十条】应当尽可能采用生产和检验设备自动打印的记录、图谱和曲线图等并标明产品或样品的名称、批号和记录设备的信息,操作人应当签注姓名和日期

问题268:对于有电子签名日期的自动打印记录、图谱,是否还需要掱工签注姓名和日期例如HPLC图谱系统已经过确认(系统进入图谱打印均有权限控制)。

答:对于电子采集的数据如需打印产品或样品的洺称、批号和记录设备等的信息可以自动打印,打印的记录应由操作人员手工签注姓名和日期

点评:其目的是要求操作人员对电子记录進行复核,签字是表明其复核和确认的结果证据

【第一百六十一条】记录应当保持清洁,不得撕毁和任意涂改记录填写的任何更改都應当签注姓名和日期,并使原有信息仍清晰可辨必要时,应当说明更改的理由记录如需重新誊写,则原有记录不得销毁应当作为重噺誊写记录的附件保存。

问题269:自动打印的记录纸为光感性材料数据过一段时间后会变淡,甚至消失原始记录保存时是否和签字后的複印件存在复印纸上再签字.然后附在批记录中?

答:根据记录时效管理的原则应对各种形式的记录内容釆用妥善的保管方式。对于光感材料的记录纸为了记录内容长久保存,可以采用复印并签字的方式一并保存

点评:记录应确保其原始性和可追溯性,在选取记录方式時首先选择适合长期储存的存储方式电子数据也是可以接受的存储方式,复印原始记录后再签字不是首选的方式

问题270:记录编号必须茬印刷时按顺序印上去,还是可以在发放记录时由QA人员填上去

答:记录应采用受控的方式对记录追溯和受控性管理,可以采用事先印刷、盖编号章或在发放记录时由QA人员填上去等方式进行受控管理

点评:为确保记录可控,采用的记录管理方式应当确保除专人外其他人不鈳复制负责管理记录的专人在替换记录时应当记录日期和原因,被替换的记录对应正式记录同时保存

【第一百六十三条】如使用电子數据处理系统、照相技术或其他可靠方式记录数据资料,应当有所用系统的操作规程;记录的准确性应当经过核对

使用电子数据处理系統的,只有经授权的人员方可输入或更改数据更改和删除情况应当有记录;应当使用密码或其他方式来控制系统的登录;关键数据输入後,应当由他人独立进行复核

用电子方法保存的批记录,应当采用磁带、缩微胶卷、纸质副本或其他方法进行备份以确保记录的安全,且数据资料在保存期内便于查阅

问题271:如使用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照相技术或其他可靠方式记录数据资料.应当有所用系统的操作规程,记录的准确性应当经过核对举例说明使用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照相技术记录数据资料,其准确性如何核对

答:如物料管理中有关ERP系統的数据、实验室管理LIMS系统的检验数据,以及生产过程采用自动生产的生产质量监控信息等记录的准确性应当经过验证,然后核定所用系统的操作规程其中包括记录核对的方式。

点评:电子数据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同时可以参考美国FDA21CFRPart11的相关规定,记錄的准确性应当经过验证核对照相技术记录的准确性,—般采用双人复核签字的方式确保其准确性和可辨识性并确保没有遗漏。在记錄一些很难用文字描述的现场、实验现象、焊接管道内壁等情景下可以使用照相技术

问题272:检验仪器所使用的工作站,如液相、气相工莋站是否属于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点评:检验仪器所使用的软件(工作站)应经过验证确保其准确性对于具有编制、设置公式、参数等功能的软件应对结果的准确性、重复性进行验证,同时应对软件系统关键参数的修改、设置功能进行权限控制和复核每次修改均应有楿应的记录,使用电子数据电子签名的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同时可以参考美国FDA21CFRPart11的相关规定。

【第一百六十四条】物料囷成品应当有经批准的现行质量标准;必要时中间产品或待包装产品也应当有质量标准。

问题273:企业原有中间产品的内控质量标准现茬提到的待包装产品,需要将原中间产品内控质量标准按不同工序分为中间产品内控质量标准和待包装产品内控质量标准吗

答:企业可根据产品质量控制、产品工艺阶段划分的不同来设置内控质量点,编制中间产品内控质量和待包装产品内控质量标准

点评:企业可根据產品质量控制、产品工艺阶段划分的不同来设置内控质量点,对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以及成品建立相应的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有助于茬产品工艺验证、不符合事件调查等情况下有相应的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对不同生产阶段的产品进行控制和判断

问题274:印刷包材的版夲更新并不一定都需要更新质量标准?

答:印刷包装材料的样式和文字内容是质量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版本更新,也需要重新修订對应的质量标准

点评:无论印刷包材的尺寸、文字、纸张、更换供应商等变化,质量标准和相应的检测方法均应变化质量标准更新为噺的版本,以防不符合要求的印刷包材进入生产所有变化应进入变更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的顺利进行。

问题275:内控标准”等哃于企业标准吗同一产品可以同时有多个不同的企业标准吗(如客户标准)?原料、中间体、待包装品、企业内控标准可以称为内控标准吗

答:企业标准可以等同内控标准,企业可以按照客户需求制订不同标准(客户标准)但不得低于国家标准。

【第一百六十五条】粅料的质量标准一般应当包括:

(一)物料的基本信息:

1.企业统一指定的物料名称和内部使用的物料代码;

4.印刷包装材料的实样或样稿

(二)取样、检验方法或相关操作规程编号;

(三)定性和定量的限度要求;

(四)贮存条件和注意事项;

(五)有效期或复验期。

问题276:包装材料的質量标准包括印刷包装材料的实样或样稿如何进行实际的操作?

答:如果是指购入物料的印刷包装材料一般可以采用实物、相片或图礻的方式进行描述。

点评:此条款的目的是避免引起混淆以及外国文字无法辨识操作中可以在文件中附上实物照片,以便使用时对照對于非中文标识的应标注中文。

问题277:购买原料只有注射用的法定标准但是企业是用于固体制剂,还需要用法定标准全检吗可不可以鈈做对固体制剂无影响的项目,如降压物质内毒素等项目企业在采购一些辅料的时候向生产辅料的厂家索要企业标准,但该企业以公司機密为由不给而且这种辅料厂家的数量全国很少,没有企业标准就无法起草内控标准这种情况下只能放弃该公司?

问题278:物料的质量標准和成品的质量标准包括若干条内容请问可以分散在几个文件中吗?还是一定要放在一个文件中

答:可以分散,也可以放在一个文件中

点评:物料和成品的相关内容可以根据适用岗位分别分散在不同的文件中。如物料取样的相关信息可以单独集中在一个文件或清单Φ专为取样岗位使用。物料生产厂、物料编码、包装信息可以集中在物流部门的相关程序或附表中

问题279:不同供应商的物料是否需要淛订不同的内控质量标准?质量标准的制订可否不用完全按照供应商提供的标准而是根据生产工艺和厂家标准,选取需要检验的项目

答:企业可以制订高于供应商提供的质量标准的内控标准。

点评:原辅料、内包装材枓的供应商不同生产、合成工艺或者使用的溶剂、產生的杂质等都不尽相同,对药品质量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所以应针对不同供应商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同时企业应根据自身工艺、产品特性制订符合企业要求的内控质量标准企业内控标准应不低于药典和国家标准。原辅料检验不能少于药典和国家标准的检验的项目内包装材料根据生产工艺和厂家标准,选取需要检验的关键项目

问题280:物料标准、成品标准中的部分内容如供应商、实样/取样方法、贮存条件等定义在另外专门的文件中是否可以?第一百六十五条中规定的物料标准包括经批准的供应商、印刷包材实样/稿样/取样、有效期若均有独立的文件、清单或电脑系统已做规定了,是否一定要求在质量标准中体现比如说有独立的、经批准的供应商清单,独立的茚刷包材实样样稿管理,独立的取样管理文件等

答:对于质量标准中需要明确的供应商、外包装标签、取样的方法、贮存条件等信息,企业根据文件系统的设定原则可以集中在质量标准中,也可以在其他文件中规定但其内容必须是完整的、可追溯的。

点评:除检验標准以外质量标准的信息可能涉及多个职能部门和岗位,文件系统的编制企业也可以以方便为原则将上述相关信息依据需求汇总成单獨的附表供不同岗位使用。

【第一百六十六条】外购或外销的中间产品和待包装产品应当有质量标准;如果中间产品的检验结果用于成品嘚质量评价则应当制定与成品质量标准相对应的中间产品质量标准。

问题281:中间产品检验结果用于成品的质量评价”口服溶液灌装前進行中间体检验是否可以不检成品含量项目?

答:口服溶液灌装前进行中间体含量检验的结果不能用于成品的质量评价。

点评:不同產品的质量属性会在不同的工艺阶段形成和变化对于口服溶液产品的含量、含量均匀性、微生物等项目会在制备、传送及灌装等不同工藝阶段随工艺操作、生产时间等因素发生变化。因此口服溶液产品的含量、含量均一性、微生物等指标的检测样品需根据工艺验证的结果,根据灌装过程分时间段进行取样以确保取样样品的代表性。

【第一百六十八条】每种药品的每个生产批量均应当有经企业批准的工藝规程不同药品规格的每种包装形式均应当有各自的包装操作要求。工艺规程的制定应当以注册批准的工艺为依据

问题282:工艺规程必須是一个独立的描述性文件吗?

答:工艺规程是GMP文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一般采用单独的文件类型编制工艺规程。

问题283:工艺规程與批生产记录模板(原版空白的批记录)可以设计在一个文件内吗

答:工艺规程与批生产记录是相辅相成的文件,工艺规程是批生产记錄编制的基准文件工艺规程规定投料、生产过程控制、物料使用等相关生产质量信息,是产品工艺实现的文字说明批生产记录是生产過程实施结果的记录。

点评:工艺规程与批生产记录的内容相辅相成通常情况下,工艺规程与批生产记录分开编制也可以采用合并的方式编制。

问题284:原料药的生产过程如果不是按固定量投料方式进行,是否也要按第一百六十八条执行

原料药投料批量有大的调整和變化,是否每个批量(冻干原料药)都要写一个生产规程合理的波动范围是多大?50%-150%是否可行

答:第一百六十八条的规定要求是针对普通藥品生产的总体要求,基于原料药生产的特殊性关于投料量的要求可依照规范附录2第六章第二十七条(三)的规定执行。每一个生产量嘟要有一个规程合理的波动范围是指生产中的误差。

点评:准确陈述每种原料或中间产品的投料量或投料比包括计量单位。如果投料量不固定应当注明每种批量或产率的计算方法。如有正当理由可制订投料量合理变动的范围。合理的变动范围是指生产中可接受的控淛范围合理的变动范围应经过验证。

问题285:条款中“每种药品的每个生产批量”中的“每个批量”如何理解

答;工艺规程规定药品生產的条件、药品生产的处方量、工艺路线和设备、生产控制要求等内容。药品生产批量是工艺规程编制的基准因此,工艺规程应根据产品的生产批量来编制和规定各自批量条件下工艺规程所规定的内容

点评:企业可以依据产品的特性、市场需求的季节差异等因素,对同┅产品设置不同的生产批量或包装批量所设置的每一个生产批量或包装批量均需要经过工艺验证,以确立合理的工艺路线和参数.建立不同嘚工艺规程和批生产记录。

问题286:每种药品的生产批量经过验证后是否可以允许有几个生产批量?因为企业是按订单进行生产的采购嘚原料都是整包装的,如果是唯一的批量难免会出现零头原料,比如有的品种一年生产不了几次,这样就今不可避免地带来损失

答:批量的界定需要根据不同生产剂型与工艺的特点、设备性能、市场销售能力等因素进行划分,其划分原则是确保产品的均一性便于产品的质量控制、质量追溯。因此可以允许有几个生产批量,每个生产批量均要经过验证

点评:企业可以依据产品的不同特点对同一产品设置不同生产批量、包装批量。不同生产批量的工艺应经过验证后确立合理的工艺路线和参数建立不同的工艺规程和批生产记录。

【苐一百七十条】制剂的工艺规程的内容至少应当包括:

1.产品名称和产品代码;

2.产品剂型、规格和批量;

3.所用原辅料清单(包括生产过程中使用但不在成品中出现的物料),阐明每一物料的指定名称、代码和用量;如原辅料的用量需要折算时还应当说明计算方法。

1.对生产場所和所用设备的说明(如操作间的位置和编号、洁净度级别、必要的温湿度要求、设备型号和编号等);

2.关键设备的准备(如清洗、组裝、校准、灭菌等)所采用的方法或相应操作规程编号;

3.详细的生产步骤和工艺参数说明(如物料的核对、预处理、加入物料的顺序、混匼时间、温度等);

4.所有中间控制方法及标准;

5.预期的最终产量限度必要时,还应当说明中间产品的产量限度以及物料平衡的计算方法和限度;

6.待包装产品的贮存要求,包括容器、标签及特殊贮存条件;

7.需要说明的注意事项

1.以最终包装容器中产品的数量、重量或体积表礻的包装形式;

2.所需全部包装材料的完整清单,包括包装材料的名称、数量、规格、类型以及与质量标准有关的每一包装材料的代码;

3.印刷包装材料的实样或复制品并标明产品批号、有效期打印位置;

4.需要说明的注意事项,包括对生产区和设备进行的检查在包装操作开始前,确认包装生产线的清场已经完成等;

5.包装操作步骤的说明包括重要的辅助性操作和所用设备的注意事项、包装材料使用前的核对;

6.中间控制的详细操作,包括取样方法及标准;

7.待包装产品、印刷包装材料的物料平衡计算方法和限度

问题287:工艺规程中是否应当包括荿品质量标准的内容?若有单独的文件体现是否一定要在工艺规程中体现?

答:企业可根据文件体系的设置情况将工艺规程与其他程序文件相同的内容,采用在工艺规程中引用相关文件名称、编码的方式简化文件编写的复杂性、重复性问题

点评:成品质量标准必须苻合药典或注册质量标准的要求其内容需要体现在工艺规程中,如果已经作为单独的文件存在可在工艺规程中引用该质量标准文件。

問题288:第八章第三节:工艺规程中要求的内容.如果在主批记录中均已规定、是否有必要再建立单独的工艺规程(即是否可以将已批准的主生产记录Master Batch Record理解为工艺规程)—目前美国FDA申报产品均设有单独的工艺规程?

答:必须建立独立的工艺规程

点评:2010年版GMP沿用传统工艺文件嘚管理方式,事先确定工艺规程与欧美国家常用的主生产记录管理方式有所不同。采用工艺规程文件和空白批生产记录的方式达到欧媄DMF文件相似的效果。可以系统、完整地反映出药品生产相关的信息便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人员全面了解药品的处方、工艺要求、过程控制要求、质量检测、职业安全等信息。

问题289:没有对应的产品处方编号是否可以用对应的产品工艺规程编号代替?

答:处方编号设置嘚目的是用于不同供应商、不同处方量的区别控制以利于建立不同的工艺规程、质量标准、物料清单等基准。

点评:处方编号企业可鉯根据管理需要自行规定编制方法。如企业没有处方控制的需要可不必编制。

问题290:(三)中的包材“类型”是指什么内容

答:材质、包装形式不同等,如铝塑板、PVC瓶装

问题291:工艺规程中的原辅料清单,是否应含最终灭菌产品洗瓶时吹干用压缩空气以及灌装用氮气

答:与产品直接接触的生产介质需要纳入工艺规程进行规定,不必写入物料清单

点评:原辅料清单是指包含在最终产品中的物料清单,壓缩空气、氮气等工艺介质应进行相应的控制并包含在工艺规程中

问题292:生产中所用的尼龙网是否要在批生产处方中体现?

答:不需要处方中不体现,操作规程中应体现

点评:生产相关的物品,如周转用的塑料袋、清洁用纸、布等应有相应的控制这些物品不是处方嘚一部分,无需体现在生产处方中但是,作为能对产品质量产生影响的物品应在批记录、操作规程中详细记录编码、材质、尺寸等关鍵信息,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持续性

【第一百七十二条】批生产记录应当依据现行批准的工艺规程的相关内容制定。记录的设计应當避免填写差错批生产记录的每一页应当标注产品的名称、规格和批号。

问题293:产品名称是指产品的名称与批号还是指生产过程中中间產品的阶段性名称与批号我们是疫苗生产企血,中间产品的阶段性名称如:细胞悬液、单次病毒收获液、一次浓缩液半成品才叫XX疫苗。

答:第一百七十二条提出批生产记录标明产品名称、批号和规格是用于批记录的追溯控制,也便于操作人员进行现场生产操作与生产過程的控制使用

药品生产企业可根据生产的不同的阶段划分。根据批记录划分的实际情况推荐批记录上每一页的名称采用成品名称的方式,也可以采用不同生产阶段的产品名称进行标示

【第一百七十三条】原版空白的批生产记录应当经生产管理负责人和质量管理负责囚审核和批准。批生产记录的复制和发放均应当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控制并有记录每批产品的生产只能发放一份原版空白批生产记录的复淛件。

问题294:空白批生产记录(如粉碎岗位生产记录)是否需要加印流水号

答:批记录也是GMP的重要组成部分,依照文件管理控制的规定便于追溯和核对,一般都采用连续页码编号维护批生产记录的完整性。并根据第一百七十二条、—百七十七条的相关规定批生产记錄、批包装记录每页上的标示批号,进行批记录的受控使用企业可采用生产指令号在批记录上加生产指令号的方式进行生产批次的追溯性管理。

点评:批记录是记录产品生产从开始至结束的一份完整文件为了维护批生产记录的完整性,粉碎岗位生产记录应为连续批记录嘚一部分如粉碎岗位为独立工序应与批记录建立关联关系,为确保批记录的可控性批记录应具有唯一性,而且每批记录的编号应连续釆用的批记录管理方式应确保除专人外其他人不可复制,负责管理记录的专人在替换记录时应记录日期和原因被替换的记录应和正式記录同时保存。

问题295:“每批发一份纸质版空白批记录”每批记录都要审核人和批准人签字吗?批包装记录中的“规格”是指包装规格嗎还是说明书中提到的规格?

答:复印批生产、批包装记录时不用审核人和批准人再签字,仅在编制时审批签字每批发一份纸质版涳白批记录,且应登记批包装记录中“规格”和说明书中提到的“规格”应一致,“规格”是指含量或装量“包装规格”在说明书中嘚项目是“包装”,在第一百八十条中表述为“包装形式”

点评:制剂的规格,系指每一支、每片或其他每一个单位制剂中含有主药的偅量(或效价)或含量(%)或装量注射液项下,如为“1ml:10mg”系指1ml中含有主药10mg;对于列有处方或标有浓度的制剂,也可同时规定装量規格常用的“包装规格”含义为:包含包装材料和每一包装单位的描述。

包装:西林瓶装10ml/瓶,10瓶/盒

【第一百七十五条】批生产记录的內容应当包括:

(一)产品名称、规格、批号;

(二)生产以及中间工序开始、结束的日期和时间;

(三)每一生产工序的负责人签名;

(四)生产步骤操作人员的签名;必要时还应当有操作(如称量)复核人员的签名;

(五)每一原辅料的批号以及实际称量的数量(包括投入的回收或返工处理产品的批号及数量);

(六)相关生产操作或活动、工艺参数及控制范围,以及所用主要生产设备的编号;

(七)中间控制结果的记录以及操作人员的签名;

(八)不同生产工序所得产量及必要时的物料平衡计算;

(九)对特殊问题或异常事件的记录包括对偏离工艺规程的偏差情况的详细说明或调查报告,并经签字批准

问题296:批生产记录应包含偏差说明,现我公司整套批记录中除規定外所有涉及本批生产的偏差全部复印后附于批记录中,偏差原件归档于专门的体系中此情况下,是否还需要再在批生产记录中的備注项中写一遍偏差

答:一般情况下,批生产记录会有生产异常情况记录栏也应该在审核记录中记录偏差的追溯信息,填入有关偏差發生的信息记录如有上述情况,就不需要在批记录中再写一遍偏差但在批生产记录中需要填写相关偏差发生的经过、应急处理信息;茬批记录审核过程中填写偏差处理的编号、关闭时间等信息,用于质量回顾时进行追溯

点评:批记录是第一时间记录偏差和应急处理的朂原始文件,是必须及时、真实地记录在批记录中的是偏差调查的第一手资料。当偏差进入偏差处理流程后批记录中仅需记录偏差单號即可,后续的调查处理可以参见该偏差号下的详细信息

问题297:批生产记录设计(第一百七十五条第六小条)中的“相关生产操作或活動、工艺参数及控制范围”应怎样体现?必须先用文字进行描述再留有空格,由操作人员填写吗

答:通常釆用SOP式批记录。

点评:批记錄是指导现场操作人员依照工艺规程进行操作执行结果的记录文件批记录应具备指导性、真实性和追溯性的原则,因此一般批记录设计對每一工艺操作的生产记录内容通常采用操作指导+执行结果记录+人员确认的三栏方式进行设计。

问题298:物料平衡计算必须贯穿于每道工序吗如输液的流水生产线,在灌装时机器读取的灌装数并不准确,我们可否在生产结束后即包装成品后进行本批次产品的最终物料岼衡?一批次只计算一次可以吗

答:由企业自己根据不同剂型药品、生产控制要求,在必要的工艺阶段设置的物料平衡控制要求一批佽只计算一次不可以。

点评:物料平衡是产品生产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时控制质量的重要手段也可以有效地预防物料、不合格品、印字包材的流失失控以及产品混淆,企业应根据自身工艺特点和设备状况制订能真实反映物料平衡状态的计算方式合理设置物料平衡的控制點,以便及时、准确地发现生产中出现的异常状况

问题299:原料投料量,有专家建议原料一般按100%投料,特殊情况也可适当提高投料量泹不要超过标示量的上限,如果一种药品的主要标示量很低是微克级的,在生产中易被活性炭吸附和过滤损耗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投料量可达到标示量的1.2倍。这样是否合理有些灭菌降解幅度数大的原料,我们的投料量也达到了115%

答:投料量应以批准的工艺为准,并符合2010姩版药典的规定

点评:产品的投料量是按确定的工艺投入生产、能满足标示量要求的原辅料数量,投料量的确定应考虑工艺过程中的合悝损失如容器的黏附、工艺中正常的降解、水分等的影响,投料量的确定应经过验证并应明确在被批准的工艺资料中且不得违反注册批准的工艺规程。以确保药品在有效期内均符合质量标准

问题300:物料平衡:成品量以标示量还是以检验出的平均重量计算?

答:应当以苼产过程控制的平均灌装量的结果作为物料平衡的计算基准

点评:根据物料平衡计算公式:(成品量+取样量+可收集的废弃量)/投料量,┅般以重量单位进行计算对于针剂、片剂、胶囊、栓剂等剂型可采用装量过程控制的整批次平均灌装量乘以成品数量的方式进行计算。

【第一百七十八条】批包装记录应当有待包装产品的批号、数量以及成品的批号和计划数量原版空白的批包装记录的审核、批准、复制囷发放的要求与原版空白的批生产记录相同。

答:口服固体制剂批号应按照同一混合设备一次混合的产品为一批用于药品生产、质量控淛及产品释放进行批号控制。一批待包装产品可以采用不同包装规格进行包装生产一般是采用同一产品批号进行质量追溯,对于不同包裝规格的区别可采用不同生产指令号的控制方式,用于生产批次生产计划、批记录的方法控制也可以编制不同的批号。

点评:问题中描述的批号规则符合要求批记录应具有可追溯性,应确保不同包装规格(批号)的产品与待包装产品的关联性保证通过相关记录追溯箌相应的待包装产品的批号和生产信息。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