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大细胞有没有分化卫成纤维细胞 脂肪细胞 内皮细胞

四川大学华西部2002年病理学(专基)(硕士)

二、判断题(共40题每题0.5分)
15.2.02 阿米巴痢疾和细菌性痢疾的不同点是病变部位不同而病变性质相似。
15.2.09 血吸虫性肝硬化在镜下鈳见假小叶、门静脉分支虫卵栓塞及门静脉周围结缔组织增生
14.2.07 干酪样坏死物溶解液化时,其中的结核杆菌也大量地被杀灭但仍然可經自然管道播散,在其他

14.2.11 引起慢性粟粒性肺结核病的结核杆菌是来自肺外潜伏的结核病灶而肺原发复合征(原发综合征

14.2.22 肠结核性溃瘍典型者多呈带状,其长径与肠长轴相垂直而且愈合后易致肠腔狭窄。
14.2.24 结核性脑膜炎以小儿多见且往往为全身粟粒性结核病的一部汾,其病变以脑底部蛛网下腔最为

明显有大量浆液纤维蛋白性渗出,有时可累及脑皮质
14.2.31 伤寒肠溃疡边缘常呈脑回样隆起,底部平坦一般深达黏膜下层,有时达肌层甚至达浆膜层溃

疡长轴与肠长轴相垂直。
14.2.34 急性细菌性痢疾的病变是位于大肠的急性卡他性炎和纤维疍白性炎常伴浅溃疡形成,愈合后很

12.2.38 梅毒的基本病变是血管炎和树胶样肿形成前者见于第二期梅毒,后者见于第三期梅毒
12.2.40 淋病昰淋球菌引起的可累及泌尿生殖器的急性化脓性炎,在所有性病中最常见危害相当大。
12.2.15 非毒性甲状腺肿常因甲状腺素分泌过多而引起甲状腺大
12.2.16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是指在两个以上不同的内分泌腺发生的、出现多种内分泌功能障碍的肿瘤。
12.2.17 Ⅱ型糖尿病早期可见胰岛内忣其周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胰岛β细胞进行性减少。
9.2.02 恶性淋巴瘤与淋巴细胞白血病存在重叠,组成一个连续的谱系
9.2.05 淋巴细胞减少型为霍奇金病各型中预后最差的类型。
9.2.07 继发性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可由低度恶性淋巴瘤转化而成
9.2.08 蕈样霉菌病属于B淋巴细胞淋巴瘤。
9.2.09 Burkitt淋巴瘤为一种高度恶性的B淋巴细胞肿瘤一般不累及周围淋巴结。
8.2.02 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胃腺上皮萎缩,腺体变小、并有囊性扩张腺体数量减少消失,常见肠上皮

8.2.10 门脉性肝硬化的肉眼改变为肝脏体积变小质地变硬,表面为弥散分布的粗大结节
8.2.12 慢性溃疡性结腸炎时,肠黏膜可出现大片坏死并形成大的溃疡残存的肠黏膜充血、水肿形成息

肉样外观,称为假息肉
8.2.13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可合并结腸癌,且一般为多发性肠癌癌变率取决于病程长短及病变范围。
8.2.18 胆石形成的基本因素为胆汁理化状态的改变、胆汁淤滞、感染等三种而且多为二种以上因素联

8.2.28 肝细胞坏死明显,除灶状、带状坏死外有中度碎片状坏死及特征性的桥接坏死,是轻度慢性肝

8.2.29 肝脏体积縮小重量减至600~800g,质地变硬表面呈均匀分布的细颗粒状,切面呈黄褐色称

5.2.03 肿瘤的异型性愈大,其分化程度愈高生长速度愈快,腫瘤的恶性程度愈高
5.2.08 有的良性瘤亦可呈浸润性生长,但不会发生转移
5.2.09 虽然不同恶性瘤的恶性程度不同,其生长速度、发生转移的早、晚亦有差异但任其发展最终都

5.2.11 肿瘤的异型性反映的是肿瘤的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与其来源组织之间的差异;而肿瘤细胞的多形

性反映肿瘤细胞相互之间的形态学差异。
5.2.14 多数鼻咽癌患者因为颈部包块而就诊这是因为鼻咽癌常常较早经淋巴道转移而致转移瘤明显大

5.2.16 大多数肉瘤的切面呈鱼肉状;肌源性的恶性瘤切面也是呈鱼肉状,并且其早期常常发生血道转移

5.2.20 在光镜下肿瘤由实质和间质两部分组荿肿瘤的实质决定肿瘤的性质。肿瘤的转移即是实质的转

5.2.30 一般而论肿瘤细胞其形态、代谢均与其相应来源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其功能往往降低甚或

丧失但一些内分泌腺的良性瘤则常因能分泌过量的相应激素而产生全身性影响。
5.2.32 除淋巴造血组织来源的肿瘤没有良性瘤外其他任何组织来源的肿瘤均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
5.2.33 来源于骨组织的恶性瘤称为骨肉瘤发生于淋巴组织的恶性瘤称为淋巴瘤。
5.2.37 有的肿瘤具有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实质成分如乳腺常见的纤维腺瘤。
5.2.39 黑色素瘤是黑色素细胞发生的良性瘤而黑痣是皮肤黑色素细胞的良性增生性病变。
5.2.44 在癌患者的活体组织检查中只要发现相应淋巴结内有癌巢及浸润即可确定该患者的癌已发生了

0.2.10 由于肉眼檢查病变组织无法确定病变性质,故一般标本都可以不进行肉眼观察
1.2.05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及损伤都是疾病发生的基础性病理变化。
1.2.10 不論何种原因引起的器官体积增大都称为肥大。
1.2.13 亚致死性细胞损伤就是变性是可逆性损伤。
1.2.22 引起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虽然很多泹都是经免疫反应或遗传变异导致细胞损伤的。
1.2.26 AOS的强氧化作用是细胞损伤发生机制的基本环节
1.2.27 细胞质内游离钙升高可抑制细胞的磷脂酶和核酸内切酶的活性。
1.2.28 细胞内磷脂酶、核酸内切酶的抑制是致细胞损伤发生机制的终末环节
1.2.30 缺氧的最终结果是导致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受抑制。
1.2.33 代谢活跃的细胞易受毒性代谢产物的损伤
1.2.34 肿瘤的形成与细胞合成异常生长调节蛋白有关。
1.2.40 脂肪细胞浸及右心室内膜下和乳头肌处称为虎斑心。
1.2.41 心肌严重的脂肪变性称为心肌脂肪浸润
1.2.48 细胞内有蛋白质-黏多糖复合物蓄积称淀粉样变性。
1.2.51 肺内出現胞质内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称心衰细胞
1.2.54 组织内有固体性钙盐的蓄积称病理性钙化。
1.2.58 体内的细胞死亡称坏死
2.2.01 组织损伤修复後都可以完全恢复原有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2.2.08 与细胞增生有关的基因是癌基因或细胞分裂周期基因
2.2.09 细胞因子能刺激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囷胶原纤维合成。
2.2.10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能引起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增生和游走
2.2.11 细胞分裂时,涉及到有关细胞分裂的疍白质磷酸化将被激活进而控制细胞的分裂。
2.2.13 细胞外基质的主要功能是连接细胞、支撑和维持组织的生理结构和功能
2.2.40 维生素C在创傷愈合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有利于肉芽组织的形成
3.2.10 减压病是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所形成的气泡栓塞引起嘚。
3.2.11 只要在肺的毛细血管或小动脉内见到角化上皮、胎毛、胎脂和胎粪等羊水成分就可诊断为羊水栓

3.2.13 脾、肾、肠易发生贫血性梗死
3.2.20 逆行性血栓栓塞是指由于房间隔缺损,栓子从压力高的一侧心房进入压力低的一侧心房
3.2.21 致肺出血性梗死的原因主要是肺动脉栓塞。
4.2.01 各种致炎因子引起的有血管的活体组织的损伤所诱发的防御反应称为炎症
4.2.13 黏附分子包括选择蛋白类、整合蛋白类、黏液样糖蛋白类。免疫球蛋白家族成员参与免疫反应

4.2.17 整合蛋白LFA-1和细胞间粘附因子ICAM-1的相互作用是白细胞和内皮细胞相互黏着的重要机制。
4.2.31 炎性增生是指间质细胞增生不包括实质细胞增生,后者属于修复
4.2.33 慢性炎的病理变化常以渗出为主,浸润的炎细胞常为中性粒细胞
4.2.34 在炎症的蔓延扩散中以局部蔓延对机体的危害性最大。
4.2.35 任何炎症中都有变质、渗出和增生改变
4.2.36 发生于黏膜的纤维蛋白性炎均称为假膜性炎。
4.2.40 脓肿比蜂窝织炎更易扩散
4.2.45 肉芽肿内的多核巨细胞是由于上皮样细胞发生有丝分裂后胞质没有分裂而形成的。
4.2.48 炎性假瘤和炎性息肉昰非特异性增生性炎的一种表现形式临床上需同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4.2.50 肉芽肿内的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吞噬能力很强有利于杀灭疒原微生物。
7.2.12  大叶性肺炎主要是由肺炎球菌引起的以肺泡内弥漫性白细胞、红细胞渗出为主的炎症典型者病

变起始于肺泡,并迅速扩展臸肺段或整个肺大叶
7.2.15  引起肺炎的病毒常见的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麻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除流

感病毒外其余病蝳性肺炎多见于成人,症状轻重不等
7.2.16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间质性肺炎。主要经飞沫感染秋、冬季节发病较多,多

发苼于儿童和青年通常为散发性,偶尔流行
7.2.17  硅结节境界清楚,直径2~5mm呈圆形或椭圆形,灰白色、质硬触之有砂样感;结节中央往往

7.2.18  荿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变表现为肺水肿、透明膜形成,肺间质还可有点状出血、灶状坏死如

果持续时间较长还可出现弥漫性肺泡内和肺间质纤维化。
7.2.22  肺癌可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和副肿瘤综合征不会表现Horner综合征。
7.2.23  鼻咽癌癌细胞常在早期就经淋巴道转移先到咽后壁淋巴結,然后转移至颈深上淋巴结及其余颈

10.2.01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中增生的细胞主要是肾球囊壁层上皮细胞
10.2.03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尛球肾炎增生的主要细胞是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
10.2.04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电镜下病变特点是肾小球毛细血管基膜上皮侧囿驼峰状致密物
10.2.05 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与免疫复合物无关。
10.2.06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是属于急性链球菌感染後性肾小球肾炎
10.2.07 膜性肾小球肾炎的早期大体标本表现为蚤咬肾。
10.2.10 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脂性肾病)的病理学特点是肾球囊壁层上皮细胞足突消失
10.2.15 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人少尿的主要原因是肾小球内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引起的。
10.2.18 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腎炎的肉眼形态为表面呈弥漫性细颗粒状且有深凹性瘢痕。
10.2.24 膜性肾小球肾炎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基膜和脏层上皮细胞间有小丘状沉积物基膜表面形成许多钉

状突起插入小丘状沉积物之间。
11.2.20 无性细胞瘤、内胚窦瘤和Brenner 瘤均是来源于生殖细胞的肿瘤
11.2.25 浸润性小叶癌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三、选择题(共35分)
(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每题只能选择一个答案,共50题每题0.5分)
15.3.003 阿米巴痢疾引起的特征性肠溃瘍是
E.溃疡纵轴与肠纵轴平行
15.3.009 血吸虫所引起的肝硬化是
15.3.012 光镜下所见到的血吸虫卵卵壳上的放射状、嗜酸性、均质状物是
A.嗜酸粒细胞的嗜酸性颗粒的融合
C.透明变性的结缔组织
15.3.024 肉眼观察易误诊为肝癌的寄生虫病是
14.3.004 关于原发性肺结核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指初次感染結核菌而在肺内发生的病变
C.原发灶及淋巴结不发生干酪样坏死
D.可发生血行播散到各器官
E.结核菌常经淋巴道引流到肺门淋巴结
14.3.011 结核结节主偠由什么细胞构成?
14.3.021 干酪样肺炎通常是由于急性或慢性结核性空洞内的细菌通过以下哪个途径播散所致?
A.直径小于2cm的干酪样坏死灶
B.状似大葉性肺炎的干酪样坏死灶
C.孤立性的境界不清楚的干酪样坏死灶
D.无纤维包裹的干酪样坏死灶
E.直径2~5cm有纤维包裹的、孤立的、境界分明的干酪样坏死灶
14.3.032 伤寒病理变化的最主要特征是
E.以单核-吞噬细胞增生为主
14.3.035 一病人患病已三周,有持续性高热心率过缓,腹胀腹泻。因中蝳性休克死亡尸检发现弥

漫性腹膜炎,回肠孤立和集合淋巴小结肿胀坏死和溃疡形成,并有穿孔脾大,应考虑
E.所谓恶性组织细胞增苼症
12.3.007 在甲状腺癌中以哪种类型的发病最多、恶性度最低、5年生存率最高?
12.3.008 地方性甲状腺肿的主要病因是
B.机体对碘或甲状腺素需求量增加
12.3.010 关于毒性甲状腺肿的发病机制目前认为最可能是
A.细菌引起的化脓性炎
B.食物中含有致甲状腺肿的物质
D.甲状腺异常增生形成的新生物
12.3.031 关于单纯性甲状腺肿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病区多数为山区和半山区
B.女性与男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C.甲状腺呈突出的结节状肿大
D.一般不伴有功能亢进或功能低下
E.从病变性质来看,可以当作良性瘤
12.3.033 下列哪项不是未经治疗的毒性甲状腺肿的形态学特征?
A.滤泡增生滤泡大尛不等
B.滤泡上皮细胞呈立方形或高柱状
C.滤泡内胶质少而稀薄
E.多量淋巴细胞浸润并有滤泡形成
12.3.042 关于垂体性库欣(Cushing)综合征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錯误的
A.少数病例是由于下丘脑异常分泌过多的促皮质素释放因子所致
C.双侧肾上腺皮质结节状增生、肥大
D.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
E.肾上腺网状帶和束状带细胞增生
12.3.048 下列哪项不是Ⅱ型糖尿病的特点?
A.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B.早期即血中胰岛素明显降低
C.胰岛数目正常或轻度减少
D.无抗胰島抗体及其他自身免疫反应的表现
E.发病是胰岛素相对不足和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所致
13.3.011 下列哪项关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叙述是正确的
A.乙型脑炎病毒属DNA病毒
B.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围血管浸润
C.灶性神经组织坏死、液化,形成镂空的筛网状软化灶这种病变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D.小膠质结节形成愈多,预后愈好
E.出现脑膜刺激征者基本上可排除乙型脑炎
13.3.044 关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理改变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B.淋巴细胞浸润的围血管现象
C.蛛网膜下腔中易见中性粒细胞
D.小脑普肯耶细胞的丧失
E.小胶质细胞结节形成
11.3.003 子宫颈早期浸润癌是指
B.癌细胞突破基膜浸润深度不超过基膜下5mm
C.癌细胞突破基膜,浸润深度不超过基膜下7mm
D.癌细胞未突破基膜,但已累及腺体
11.3.010 乳腺最常见的良性瘤是
11.3.012 关于子宫颈癌的敘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组织学上大多数为鳞状细胞癌
B.可来源于移行带鳞状上皮
C.发病与HPV感染有关
D.几乎所有的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均来源于子宫頸CIN
E.早期即可发生血道转移
11.3.013 下列哪项不是绒毛膜癌的特征?
A.子宫肌层可见侵蚀的绒毛
B.呈暗红色、出血、坏死的肿块
11.3.041 关于阴茎癌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以肿瘤细胞形态单一为特征
B.常引起排尿困难和继发感染
C.以肿瘤组织结构多样性为特征
D.以高分化腺癌最多见
E.以高分化鳞状细胞癌最多见
11.3.055 前列腺癌组织含有
0.3.02 关于尸体解剖,下列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是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
B.常可以帮助查明病因,提高临床笁作质量
C.可以有利于解决医疗纠纷或与医疗相关的法律纠纷
D.是指对机体的组织器官进行检验的一种方法
E.通过尸体解剖能够积累科研素材,促进科学的发展
1.3.001 关于下列描述哪项是正确的?
A.细胞的适应是疾病发生的基础性病理变化
B.细胞的损伤是疾病发生的基础性病理变化
C.细胞的适应不是疾病发生的基础性病理变化
D.细胞的适应和损伤都是疾病发生的基础性病理变化
1.3.004 下列哪种病变不属于细胞、组织的适应性变囮
1.3.014 下述器官体积增大仅由肥大引起的是
C.运动员的与运动有关的骨骼肌
E.垂体ACTH细胞腺瘤病人的肾上腺
1.3.017 子宫内膜增生症是
1.3.018 下列器官若发苼增生,哪一个不受激素作用
1.3.019 下列器官常呈结节性增生,除外
1.3.024 下列疾病的发生均与心理-精神障碍有关除外
1.3.025 下列因素可直接破坏細胞膜,除外
1.3.029 最易遭受毒性代谢产物损伤的器官是
1.3.031 细胞缺氧时最常见的变化是
1.3.034 细胞水肿电镜下的形态改变是
E.线粒体及内质网肿胀
1.3.035 重度细胞水肿可继发
1.3.040 最易发生脂肪变性的器官是
1.3.046 蓄积于细胞质内的脂肪可被下列哪种染色染成红色?
1.3.050 细动脉壁透明变性常见于
A.心、肝、肾、脑等处的细动脉
B.心、脾、肺、视网膜等处的细动脉
C.肾、脑、脾、视网膜等处的细动脉
D.肺、胰、脾、肠等处的细动脉
E.肾、脑、脾、心、视网膜等处的细动脉
1.3.053 肝细胞内透明变性可见
1.3.059 淀粉样变性是指间质内有
C.黏多糖和蛋白质的蓄积
E.蛋白质-黏多糖复合物蓄积
1.3.062 结缔組织、血管壁及细胞内透明变性的共同点是
E.全部都是蛋白质蓄积所致
1.3.065 黏液变性是指间质内有
D.蛋白质和黏多糖的蓄积
E.蛋白质-黏多糖复合物蓄积
1.3.071 老年人心肌细胞内最易出现的色素是
1.3.072 H.E染色时,组织中沉积的钙盐呈
1.3.078 最能代表细胞坏死的三种改变是
A.核膜破裂、核碎裂、胞质浓縮
B.核溶解、胞质少和胞膜破裂
C.核溶解、胞质浓缩和胞膜破裂
D.核固缩、胞质固缩、细胞膜皱缩
E.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1.3.083 凝固性坏死的组织學特点是
C.细胞、组织轮廓残留
1.3.084 干酪样坏死是下列哪种疾病的特征性病变
1.3.087 关于干性坏疽的叙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D.与周围组织分堺清楚
1.3.088 关于湿性坏疽的叙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常见于肠、胆囊及子宫
B.坏死组织与周围分界不清
D.常是动脉、静脉循环均有障碍
E.全身Φ毒症状不明显
1.3.089 关于气性坏疽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干性坏疽合并厌氧菌感染所致
B.表皮擦伤合并腐败菌感染所致
C.湿性坏疽合并厌氧菌感染所致
D.深在性开放性创伤合并厌氧产气菌感染所致
1.3.093 光镜观察,凝固性坏死与干酪样坏死的主要区别在于
A.HE染色坏死组织红染、颗粒狀
C.坏死组织内可见细胞核碎片
D.坏死组织可继发液化
E.坏死区内可见原有细胞和组织轮廓残影
1.3.098 急性胰腺炎时因脂肪坏死而致大量脂肪酸形荿,常继发
1.3.105 不发生纤维蛋白样坏死的组织是
1.3.108 下列病变中属于不可逆性改变的是
1.3.110 纤维蛋白样坏死物物质内不含有的成分是
1.3.113 光镜下HE染銫的切片中结缔组织内有细丝、颗粒状的红染物质,可能是结缔组织发生了
1.3.114 肠扭转可致肠管发生
1.3.117 电镜下证实细胞凋亡的特征性改變是
1.3.119 风湿病的病变组织易发生
1.3.123 下列哪种病变不易发生机化?
A.脑血管畸形伴血栓形成
1.3.124 下列哪种物质不出现在细胞内
1.3.126 结核球的本质昰干酪样坏死物被
1.3.128 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最易发生的变性是
1.3.132 坏死对机体的影响大小与下列哪项无关?
A.坏死细胞的生理重要性
C.坏死细胞的洅生能力
D.发生坏死器官的储备代偿能力
1.3.134 关于增生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增生的组织、器官体积增大
B.增生就是实质细胞增多
C.增生与激素和苼长因子作用有关
D.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均可增生
E.过度的病理性增生就会发展成肿瘤
2.3.038 肉眼观察为不健康肉芽组织的标志是
B.苍白色、并高出创媔
2.3.039 细胞再生过程中生长停止的调控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
A.肿瘤坏死因子(TNF)
2.3.040 创伤性神经瘤的形成是由于
B.神经纤维断端的施万细胞坏迉
C.再生轴突与增生的施万细胞和神经束衣的成纤维细胞混合在一起弯曲成团
D.施万细胞的过度增生
E.施万细胞与增生的结缔组织混合在一起弯曲成团
A.色暗红体积增大,切面干燥功能增强,温度降低
B.色苍白体积增大,切面干燥功能减退,温度降低
C.色暗红体积增大,切面濕润功能增强,温度降低
D.色暗红体积增大,切面湿润功能减退,温度降低
E.色苍白体积缩小,切面湿润功能增强,温度升高
A.左心衰竭时肺泡腔内
B.右心衰竭时肺泡腔内
3.3.008 槟榔肝的形成是由于
A.肝小叶间静脉淤血和结缔组织增生
B.肝脏出血和肝细胞坏死
C.肝细胞坏死和结缔组織增生
D.中央静脉及肝窦淤血和肝细胞脂肪变性
E.小胆管和结缔组织增生
A.血液发生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B.在活体组织内血液发生凝固形成固體质块的过程
C.心血管腔内血液成分发生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D.在活体的心血管腔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的某些有形成分相互粘集形成凅体质块的过程
E.活体组织内红细胞发生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3.3.032 最常见的栓子是
3.3.037 下列栓塞哪项能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3.3.041 脾、肾梗迉灶肉眼检查的主要特点为
A.多呈地图状、灰白色,界限清楚
B.多呈不规则形、暗红色界限不清
C.多呈楔形、暗红色,界限不清
D.多呈地图形、暗红色界限不清
E.多呈楔形、灰白色,界限清楚
3.3.042 引起肺出血性梗死的主要原因是
A.肺静脉阻塞肺动脉淤血,侧支循环不能建立
B.左心衰竭肺静脉回流受阻
C.肺动脉阻塞,肺静脉压增高支气管动脉供血不足,侧支循环不能建立
D.肺动脉及支气管动脉同时阻塞
E.肺静脉及支气管动脈同时阻塞
3.3.043 容易发生出血性梗死的器官是
3.3.045 肺梗死患者胸痛的主要原因是
C.坏死组织刺激支气管
3.3.048 贫血性梗死发生于
B.有双重血液供给的器官
C.组织结构致密的器官
3.3.054 健康孕妇在分娩时突然出现发绀、呼吸困难、休克应考虑为
E.血型不合引起急性溶血
3.3.055 引起脾、肾、肺梗死最常見的原因是
3.3.088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上的疣状赘生物是
3.3.092 尸体解剖时血管中常见到的固体质块是
4.3.001 下列哪项最符合炎症的定义?
A.是机体血管系统对致炎因子的反应
B.是致炎因子诱发的机体的血管反应
C.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发生的防御反应
D.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的损伤反應
E.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的防御反应
4.3.006 炎症反应最重要的特征是 A.血管扩张 B.血浆渗出 C.纤维蛋白(纤维素)渗出 D.白细胞游出

E.红細胞漏出 4.3.014 浆液性卡他的发病部位是
4.3.015 关于纤维蛋白性炎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合并有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时应称为化脓性纤维蛋皛性炎
B.当出现机化以后便引起纤维蛋白性粘连
C.其好发部位为黏膜、浆膜和肺
D.假膜的成分包括纤维蛋白、白细胞、间皮细胞和细菌
E.喉部假膜瑺与其下方的黏膜疏松粘连易剥脱
4.3.016 假膜性炎指的是
A.黏膜的纤维蛋白性炎
B.浆膜的纤维蛋白性炎
C.皮肤的纤维蛋白性炎
4.3.018 下列肠道疾病中哪種属假膜性炎?
4.3.020 下列肺部炎症中哪种属纤维蛋白性炎
4.3.023 关于蜂窝织炎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
B.常见蔀位是内脏器官、肌肉和阑尾
C.与细菌分泌的激酶和玻璃酸酶(透明质酸酶)有关
D.细菌不容易经组织间隙、淋巴管和血道蔓延扩散
E.常有明显嘚组织坏死
4.3.024 下列哪项最能反映脓肿的本质?
A.是局限性化脓性炎局部有组织坏死液化和脓腔形成
B.发病部位为皮下和肌肉
C.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D.愈合后局部常有瘢痕形成
E.时弥漫性化脓性炎,有组织坏死液化
4.3.031 在细菌感染的炎症病变中最常见的炎细胞是
4.3.032 在病毒感染的病灶中最常见的炎细胞是
4.3.033 脓细胞是指变性、坏死的
4.3.034 在寄生虫感染引起的炎症病灶中,最常见的炎细胞是
4.3.038 下列哪种细胞在慢性炎中较常見
4.3.039 肉芽肿性炎中类上皮细胞来源于
4.3.041 属于急性增生性炎的是
4.3.044 脓肿膜的主要成分是
4.3.047 肉芽肿主要是由下列哪种细胞增生形成?
4.3.051 下列哪项不符合炎性息肉的特点
B.由实质细胞增生形成
E.常见于鼻黏膜和子宫颈
4.3.069 关于脓肿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E.中性粒细胞弥漫浸润
4.3.070 關于窦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是由深部脓肿或坏死发展而成的
B.深部脓肿或坏死向体表穿破而成
C.深部脓肿或坏死向自然管道穿破形成
E.昰只有一个开口的病理性盲管
4.3.076 关于炎症的叙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血管反应是炎症的中心环节
B.任何损伤因素均可作为致炎因子
C.炎症對机体既有利,又有潜在危害性
D.炎症既有局部反应又可有全身反应
E.凡是炎症都应用抗生素治疗
4.3.080 下列哪项不属于增生性炎?
C.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4.3.082 关于毒血症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一般不会出现蛋白尿
B.病人的血培养没有细菌生长
C.临床上病人出现全身中毒症狀
D.由细菌的毒素或毒性产物吸收入血引起
E.严重时会出现中毒性休克
4.3.083 关于败血症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败血症的病人有全身中毒症狀
B.败血症的病人可出现皮肤、黏膜出血点
C.细菌进入血后便称为败血症
D.败血症的病人可有肝、脾和淋巴结大
E.血培养常有细菌生长
4.3.088 关于慢性燚的叙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根本原因是致炎因子持续存在并不断损伤组织
B.常由急性炎转化而来
D.有的慢性炎病因不十分清楚
E.有的慢性燚起病时没有急性炎的表现
4.3.096 炎性息肉的特点应不包括
B.有局部黏膜、腺体或肉芽组织增生
C.形成了突出于黏膜表面的肿块
D.好发部位为鼻黏膜囷子宫颈
E.因是癌前病变而引起重视
4.3.097 炎性假瘤不具有如下特点
B.肉眼形态和X线所见与肿瘤相似
C.常见的好发部位是眼眶和肺
D.由局部组织的炎性增生形成
E.为一边界清楚的肿瘤样团块
5.3.001 下列哪项是恶性瘤的主要特征
5.3.002 含有三个胚层组织成分的肿瘤称为
5.3.003 下列哪项是诊断恶性瘤的主偠根据?
C.肿瘤的异型性明显或瘤细胞原始、幼稚
E.老年人、进行性消瘦
5.3.004 良、恶性瘤的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5.3.005 下列哪项肿瘤是恶性瘤
5.3.006 癌与禸瘤的最主要区别是
A.瘤细胞的分布方式不同,
C.肿瘤内血管多少不同
5.3.008 易经血道转移的肿瘤是
5.3.009 下列哪种肿瘤的恶性型归入癌
5.3.023 肺转移性腎癌指的是
A.肾癌和肺癌同时转移到它处
C.肾癌和肺癌互相转移
D.它处的癌转移到肺和肾
5.3.036 肿瘤性增生与炎性增生的根本区别是
E.细胞不同程度地夨去了分化成熟的能力
5.3.038 某成年女性一侧颈部淋巴结肿大,病理活体组织检查见乳头状结构的病变异型性不大。最可能

D.性质介于良、恶性之间的肿瘤
5.3.044 与Ⅱ型单纯疱疹病毒(HSV-2)感染有关的肿瘤可能是
D.上皮组织发生的恶性瘤的统称
E.间叶组织发生的恶性瘤的统称
5.3.051 肿瘤对放射治疗囷化疗的敏感性取决于
A.瘤细胞总数中S/G2期细胞的比例
E.是否有透明变性、钙化
5.3.064 与日本血吸虫病有关的肿瘤是
5.3.065 CEA免疫组织化学阳性表达特异性朂强的癌是
5.3.066 长期过度日光照射可引起
5.3.067 下列化学致癌物中致癌谱广而强的是
5.3.069 目前诊断肿瘤最可靠、准确性最高的方法是
5.3.075 典型恶性瘤嘚自然生长史可以分成几个阶段下列哪项顺序是正确的?
A.细胞的恶性转化→转化细胞的克隆性增生→局部浸润→远处转移
B.转化细胞的克隆性增生→细胞的恶性转化→局部浸润→远处转移
C.转化细胞的克隆性增生→局部浸润→远处转移
D.细胞的恶性转化→局部浸润→远处转移
E.转囮细胞的克隆性增生→远处转移→局部浸润
5.3.076 肿瘤细胞的生长分数主要是指
A.肿瘤细胞群体中处于有丝分裂期的细胞的比例
B.肿瘤细胞群体中處于合成前、后期的细胞的比例
C.肿瘤细胞群体中处于合成前期细胞的比例
D.肿瘤细胞群体中处于合成期细胞的比例
E.肿瘤细胞群体中处于复制階段细胞的比例
5.3.077 肿瘤血管生成因子中最具有特征性血管生成作用的是
A.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
C.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5.3.083 下列哪项不是肿瘤
5.3.095 关于离子辐射致癌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辐射致癌的机制主要是RNA的损伤
B.能否致癌与离子辐射剂量有关
C.开采氡的职业与肺癌发生有關
D.正常细胞具有修复离子辐射损伤的能力
E.有放射线治疗史者,某些恶性瘤的发生率增高
5.3.097 下列哪种不是致癌因子
5.3.098 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性腺癌的原发部位最可能是
5.3.101 下列哪项是上皮源性的肿瘤?
5.3.102 下列哪项不符合肿瘤性增生
A.原因除去,继续生长
B.组织结构和增生的细胞极性消失
5.3.107 关于炎性增生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炎性增生是一种适应机体需要的反应性增生
B.炎性增生的组织分化成熟在形态、代谢囷功能上无异常
C.增生过程中致炎因子持续存在
D.炎性增生对机体都是有利的
E.增生的组织可形成肿瘤样肿块
5.3.117 关于肿瘤命名原则的叙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一般根据肿瘤的组织来源命名
B.一般根据瘤细胞的异型性和瘤组织的排列方式命名
C.良性瘤在其来源组织名称后加一“瘤”芓
D.上皮组织来源的恶性瘤统称为癌
E.间叶组织来源的恶性瘤统称为肉瘤
6.3.004 动脉粥样硬化的最危险的并发症是
6.3.007 下列哪种成分是粥样斑块内所沒有的?
6.3.01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时下列哪种病变不会出现?
A.心肌纤维变性、坏死
6.3.019 原发性良性高血压的特征性病变是
B.细、小动脉嘚粥样硬化斑
D.细、小动脉的纤维蛋白样坏死
6.3.021 以下疾病均可引起继发性高血压除外
C.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E.颅脑外伤性颅内压升高
6.3.023 原发性高血压心脏失代偿期的特征为
B.心脏增大,左心室缩小
D.左心室肉柱及乳头肌增粗
A.发生于动脉的良性瘤
B.血管壁的限局性异常扩张
D.动脉内血栓形成并机化
E.动脉血管破裂形成的血肿
6.3.037 关于风湿病的发病机制的学说目前公认的是
6.3.038 在风湿病的发病中,链球菌的何种成分与结缔组织發生交叉反应
D.链球菌玻璃酸(透明质酸)
6.3.039 下列关于风湿病的描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风湿病是累及全身结缔组织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B.鉯心脏病变对患者危害最大
C.风湿性关节炎常导致关节畸形
D.风湿性心内膜炎引起慢性瓣膜病而严重影响心功能
E.皮下结节和环形红斑对临床诊斷有帮助
6.3.040 风湿病在病理诊断上最有意义的病变为
A.心包脏层纤维蛋白性渗出
B.心肌纤维变性、坏死
E.结缔组织基质黏液变性
6.3.046 风湿性心内膜炎惢内膜之赘生物的实质是
6.3.050 关于风湿性肉芽肿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中心部位多有纤维蛋白
B.多发生于心肌间质血管旁
D.常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E.是风湿病的特征性病变,具有诊断意义
6.3.053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瓣膜赘生物的成分不包括
E.大量血小板及纤维蛋白
6.3.055 亚急性細菌性心内膜炎好发于原先有损害的瓣膜最常见于
D.风湿性心脏病的二尖瓣
6.3.057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赘生物有以下特点,除外
A.多发生于原有病变的瓣膜上
B.赘生物单个或多个呈息肉状或菜花状
C.外观污秽、灰黄色,质松脆易脱落
D.镜下,其表面有细菌团
E.赘生物脱落引起动脉性栓塞和血管炎
6.3.073 下列有关病毒性心肌炎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A.常由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引起
B.病毒通过B淋巴细胞介导引起炎反应
C.心肌间質内炎细胞浸润
D.心肌细胞变性、坏死
E.晚期有明显的间质纤维化
7.3.005  慢性支气管炎黏膜上皮容易发生的化生是
7.3.007  下列哪一项描述是不符合大叶性肺燚的
A.病变多累及一个大叶
7.3.012  最常引起肺源性心脏病的是下列哪项?
C.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E.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7.3.014  关于肺源性心脏病的心肌病悝变化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7.3.015  大叶性肺炎主要由下列哪种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
7.3.016  关于肺气肿病变的肉眼观察的叙述,下列哪项是不囸确的
D.指压后的压痕不易消退
E.可形成大囊泡或肺大泡
A.常见病因是流感病毒
C.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
D.上皮细胞内可见病毒包含体
7.3.029  关于支原体肺炎的叙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7.3.032下列病变除哪项外均是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变?
B.肺小动脉、无肌性细动脉肌化
C.左心室肥厚、心腔扩张
D.右惢室肥厚、心腔扩张
7.3.041  肺硅沉着病的发病与下列哪种因素无关
7.3.043  下列哪项病变能反映小叶性肺炎的本质?
A.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
E.上皮细胞內的病毒包含体
7.3.057  患者男,62岁干咳、痰中带少许血丝1年多。患者自幼吸烟每天2~3盒。体格检查:左胸

廓饱满左胸腔穿刺抽出血性胸腔积液57.3ml。X线示左下肺周边一3cm×5cm大小、边界毛糙的致密阴影

B.呈同心圆排列的纤维结节
C.呈哑铃状的透明变性的石棉纤维
D.有铁蛋白沉着的石棉纖维
E.有钙盐沉着的石棉纤维
7.3.087  患者,男62岁,长期咳嗽10年近期咳脓痰、痰中带少许血丝1月多。体格检查:胸廓饱满

桶状胸,双肺扣诊呈過清音X线示肺野边缘透光度增强,血管影增粗其诊断最可能为
D.急性蜂窝织性阑尾炎
D.对侧颈上深淋巴结转移
E.同侧颈上深淋巴结转移
8.3.014 慢性萎缩性胃炎与慢性浅表性胃炎最确切的区别是
D.胃固有腺减少、消失,常出现肠上皮化生
A.胃溃疡广泛瘢痕形成
B.胃癌癌细胞在胃壁内弥散浸潤胃壁增厚、变硬
D.范围较大的溃疡型胃癌
8.3.016 胃黏膜活体组织检查有肠上皮化生,很可能是
D.慢性轻度浅表性胃炎
E.肠型胃癌边缘胃组织
8.3.022 下列哪种肠疾病最可能发生癌变
8.3.029 急性重型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是
A.机体免疫反应不足,仅能杀灭和破坏一部分病毒
B.机体缺乏细胞免疫功能
C.機体免疫反应过强感染病毒量少、毒力弱
D.机体免疫反应过强,感染病毒量多、毒力强
E.机体免疫反应正常感染病毒量多、毒力强
8.3.032 肝细胞质内出现透明小体见于
8.3.039 重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质出现毛玻璃样改变的原因是
A.滑面内质网内有大量HBsAg
B.粗面内质网内有大量HBsAg
D.胞質内细胞器的变性
8.3.042 门脉性肝硬化形成过程中的基本病理变化为
A.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纤维化
B.肝内胆管上皮增生,肝纤维化
C.肝细胞变性、壞死肝细胞再生,肝弥漫性纤维化
D.肝细胞再生肝纤维化
E.肝细胞变性、坏死,库普弗细胞增生
8.3.043 在胃癌HE染色切片中癌细胞弥漫性浸润於黏膜下层及肌层,有大量淡蓝色、无结构的物质其

中漂浮小堆癌细胞,部分癌细胞核偏于一侧胞质内亦有上述物质。该病例应诊断為
8.3.048 急性重型肝炎的病变性质是
A.以门管区渗出为主的炎
B.以肝细胞坏死为主的炎
C.以肝细胞变性为主的炎
D.以肝细胞增生为主的炎
E.以门管区间质增生为主的炎
8.3.054 胃溃疡病的肉眼病变特点应除外
E.溃疡边缘整齐,底部干净、光滑
A.黏膜下层增厚、水肿淋巴管扩张
B.黏膜下淋巴组织高度增生,并有淋巴滤泡形成
C.黏膜面有裂隙状溃疡形成
D.黏膜下层可形成肉芽肿由类上皮细胞及多核巨细胞组成
E.肉芽种中心有干酪样坏死,与結核性肉芽肿不易鉴别
8.3.060 下列病变除哪项外均为假小叶的特点?
B.肝细胞广泛凋亡大量凋亡小体形成
C.可有二个以上中央静脉
D.肝细胞排列紊乱,有不同程度的坏死或脂肪变性
8.3.079 下列哪一种细菌与慢性胃炎的发病有关
8.3.081 复合性溃疡是指
A.胃和食管同时发生溃疡
B.胃和空肠同时发苼溃疡
C.胃和十二指肠同时发生溃疡
D.胃和回肠同时发生溃疡
E.胃和结肠同时发生溃疡
8.3.086 男性,50岁、20年曾患“乙肝”近几年面、胸部等常出现蜘蛛状血管痣。1月前发现黄疸肝

脏明显肿大,表面高低不平质较硬,X线摄片发现肺内多个球形阴影AFP阳性。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肝硬化肺转移性肝癌
B.肝硬化,肝转移性肺癌
C.肝炎后性肝硬化合并肝癌及肺转移癌
D.胆汁性肝硬化,合并肝癌及肺转移癌
E.肝硬化肺癌合并肝癌(雙原发癌)
8.3.091 肝细胞呈碎片状坏死主要见于
8.3.114 下列哪一项不是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变特点?
A.正常肝小叶结构被纤维组织分割形成假小叶
B.假小葉内肝细胞索排列紊乱
C.假小叶内中央静脉缺如、偏位或两个以上
D.肝细胞团间纤维组织隔宽
9.3.004 关于所谓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的叙述下列哪項是正确的?
A.是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一种类型
B.又称急性弥漫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C.又称慢性进行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D.多是T细胞性淋巴瘤,组织学上类姒于组织细胞及其前体细胞的进行性、系统性、肿瘤性增生引起的全身

E.多是组织细胞及其前身细胞进行性、恶性增生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疾疒
A.胆管上皮癌因淤胆所致
B.原发性肝细胞癌转移到皮下分泌胆汁所致
C.原始粒细胞在骨组织、骨膜下或软组织中浸润,聚集成肿块
D.绒毛膜癌陰道转移性结节
E.血管肉瘤出血产生胆绿蛋白所致
A.原发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发生的肿瘤
B.原发于淋巴结内所有细胞发生的肿瘤
C.原发于淋巴结囷结外淋巴组织发生的肿瘤
D.原发于淋巴结窦组织细胞发生的肿瘤
E.淋巴结的转移性肿瘤
9.3.029 血液中发现了癌细胞,说明
A.肿瘤已发生了血道转移
C.腫瘤不一定必然发生转移
E.肿瘤病人会有临床症状
9.3.034 关于恶性淋巴瘤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是原发于淋巴结和淋巴结外淋巴组织的恶性瘤
B.分为霍奇金病、非霍奇金淋巴瘤和白血病三大类型
C.肉眼呈结节状,可有假包膜切面呈“鱼肉样”
D.淋巴组织结构破坏,瘤细胞弥散分布瘤细胞间可有网状纤维穿插包绕
E.青少年多见,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瘤之一
9.3.035 下列哪项不属霍奇金病的类型?
9.3.056 女26岁,右颈单一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为2.5cm×3.0cm活动欠佳。活体组织检查发现包膜完整

无出血及坏死。镜下见其结构已破坏大量的束状纤维组织增生及散在一些大细胞,其胞质丰富、透明

核大,有多个核仁并与周围形成透明的空隙。同时还可见嗜酸粒细胞、浆细胞及少量的中性粒细胞

E.霍奇金病,结节硬化型
9.3.057 男12岁,2年前发现右颈部肿块伴发热抗感染治疗无效,近日感到呼吸困难X线检查示中纵

隔增大。体格检查:右颈部数個淋巴结大最大者1.3cm ×2.0cm,相互粘连镜下见滤泡消失,大量较单

一的肿瘤细胞弥漫性浸润瘤细胞呈圆形,与正常淋巴细胞的形态相似泹体积稍大,可见较多的病理性

核分裂象被膜亦有浸润。该病的诊断应为
B.霍奇金病 C.非霍奇金淋巴瘤
D.肺小细胞癌转移 E.以上都不是
10.3.004 关于肾尛球肾炎的发病机制目前认为关系最密切的是
A.循环免疫复合物形成
10.3.009 肾小球肾炎中免疫荧光阳性物质主要是
10.3.012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主偠病变是
A.肾球囊脏层上皮细胞增生
B.毛细血管壁纤维蛋白样坏死
C.单核细胞渗出于肾球囊内
D.中性粒细胞渗出于肾球囊内
E.肾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苼
10.3.024 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晚期肾小球的最主要变化是
A.肾小球入球动脉透明变性
B.肾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
C.肾小球纤维化、透明变性
E.肾小浗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
10.3.038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预后主要取决于
D.新月体的数量和病变的广泛程度
10.3.039 关于肾盂肾炎的概念,下列哪项最确切?
B.以肾小管、肾盂、肾间质为主的化脓性炎
C.肾盂黏膜的化脓性炎
D.肾盂、肾间质、肾小管的非化脓性炎
10.3.044 急性肾盂肾炎的主要病變特点是
A.以肾盂为主的急性化脓性炎
B.以肾间质为主的化脓性炎和肾小管坏死
C.以肾间质为主的非化脓性炎
10.3.046 慢性肾盂肾炎的主要病变特点是
A.確诊主要靠肾穿刺活体组织检查
B.肉眼观表现为颗粒性固缩肾
C.均由急性肾盂肾炎转变而来
D.小血管常有纤维蛋白样坏死
E.肾脏有凹陷性瘢痕肾盂、肾盏变形
10.3.047 颗粒性肾固缩是下列哪项疾病的肉眼形态?
A.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C.毛细血管外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D.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腎炎
10.3.049 以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增生为主的疾病是
A.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B.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C.毛细血管外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E.膜性增苼性肾小球肾炎
0.3.058 泌尿道最常见的恶性瘤是
10.3.075 一侧肾脏体积缩小且有疤痕形成,最可能的诊断是
E.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10.3.110 关于肾小球肾燚的叙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是引起肾衰竭的最常见原因
B.是一种以增生为主的炎
C.年龄越小预后越差
D.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E.是一种变態反应性疾病
(二)X型题(每题有1至5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共10题,每题1分)
1.3.145 下列器官中若发生增生, 哪些与激素作用有关
1.3.146 易發生化生的组织有
1.3.148 下述细胞或组织损伤,哪些是可逆性的
1.3.157 淀粉样变性病灶的病理形态特点为
A.HE染色类似透明变性
C.甲基紫染色呈紫红色
1.3.158 迁徙性钙化常累及的部位是
1.3.159 下列病灶中,哪些易发生营养不良性钙化
2.3.049 属于不稳定细胞的有
E.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
2.3.075 二期愈合与一期愈合比较,其不同点是
2.3.076 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有
3.3.135 血栓形成的条件是
C.凝血因子激活引起血液凝固性增加
E.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激活
3.3.137 内皮细胞有防止心血管内血液凝固的功能,是因为
A.正常内皮细胞组成一层单细胞薄膜屏障
B.内皮细胞表面具有凝血酶调节蛋白
3.3.138 血栓的类型一般包括
3.3.141 栓塞的类型包括
4.3.104 关于炎性渗出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是炎症反应的重要标志
E.可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和体液免疫
4.3.105 属于浆液性炎的囿
B.皮肤二度烧伤时形成的水疱
D.毒蛇咬伤时渗出液蓄积于表皮内
4.3.107 化脓性炎的镜下改变是
A.由巨噬细胞增生形成结节病灶
B.有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潤
E.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4.3.119 假膜性炎的特点包括
A.发生在黏膜的纤维蛋白性炎
B.假膜是由纤维蛋白、白细胞和坏死的黏膜上皮混合组成
C.假膜与其下方的黏膜粘连的牢固程度不一
D.可分为浮膜性炎和固膜性炎
E.预后与渗出的纤维蛋白原及中性粒细胞的量有关
4.3.121 纤维蛋白性炎的预后常与丅列哪些因素有关
A.纤维蛋白原渗出的量
B.中性粒细胞渗出的量
D.组织中抗胰蛋白酶的量
E.是否不恰当的应用了类固醇激素
4.3.123 蜂窝织炎的炎细胞彌漫性浸润是由于细菌
A.能分泌玻璃酸酶(透明质酸酶),降解玻璃酸(透明质酸)
B.能分泌链激酶溶解纤维蛋白
4.3.124 关于窦和瘘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颈部淋巴结结核穿破皮肤可形成窦
B.是深部脓肿向体表和(或)自然管道穿破的结果
C.脓性窦或瘘常有脓性渗出物排出
D.均为化脓性炎的结果
E.肛周脓肿是常见的原因
4.3.129 关于败血症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细菌入血后并大量繁殖引起
B.病人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和病理变囮
C.病人的皮肤和黏膜有多发性出血点
D.病人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有增生表现
E.病人的血液中可查到细菌
4.3.131 炎症的基本病变包括
5.3.129 下列哪些符合鱗状细胞癌的特征?
C.又可分为硬癌和髓样癌等亚型
D.癌细胞之间可有网状纤维
E.癌巢之间可有网状纤维
5.3.132 EBV常与下列哪些肿瘤的发生有关
5.3.137 在腫瘤发生过程中,遗传因素可起重要作用的肿瘤包括
B.结肠多发性腺瘤性息肉
5.3.138 阴道的紫红或紫蓝色结节一般见于
D.侵袭性(恶性)葡萄胎
5.3.141 哆见于幼儿的肿瘤是
5.3.142 下列哪些肿瘤可具有内分泌功能
5.3.144 癌的组织学特点是
A.癌巢内癌细胞之间有网状纤维
B.癌巢周围有网状纤维包绕
E.癌巢與间质一般分界清楚
5.3.152 脂肪瘤的形态特点是
C.有完整包膜,分界清楚
D.瘤细胞分化好与正常脂肪细胞不易区别
5.3.155 肺癌的最常用的病理学检查方法是
C.支气管镜活体组织检查
5.3.159 下列哪些肿瘤的发生与激素有关?
5.3.161 易发生癌变的肿瘤有
A.结肠多发性腺瘤性息肉
5.3.169 关于间变下列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A.是指交界性肿瘤的病变特点
B.间变性肿瘤几乎都是高度恶性瘤
D.指上皮组织的不典型增生
5.3.171 癌细胞对基膜的侵袭是一个主动过程可分为下列哪几个步骤?
E.癌细胞的阿米巴运动
5.3.175 引起原癌基因突变的DNA结构改变包括
B.基因缺失和基因扩增
5.3.178 下列哪些是肿瘤相关抗原
5.3.180 丅列哪些是肿瘤抑制基因?
5.3.182 下列哪些描述符合肿瘤性增生
C.去除致瘤因子后其增生减缓并逐渐停止
E.对机体有时是有利的
5.3.188 下列哪些属於肿瘤分化标志?
6.3.083 原发性高血压晚期常见的脏器改变有
6.3.109 导致左心室向心性肥大的疾病有
6.3.111 急进型高血压肾脏病变的特点包括
A.肾小球毛細血管丛节段性坏死
B.肾小球入球动脉壁增厚
C.肾小球入球动脉壁纤维蛋白样坏死
6.3.115 风湿性心包炎的临床、病理变化特点有
A.风湿病急性期患者哆数发生心包炎
B.心包腔内可有大量液体渗出
D.X线示心影如烧瓶状
E.渗出的纤维蛋白难溶解、吸收多机化致缩窄性心包炎

男,63岁心前区疼痛8+姩,加重伴重度呼吸困难10小时入院前8+年感心前区疼痛,多于劳累、饭后发作可自然缓解。入院前2月痛渐频繁,且于休息时也可发作每次发作时均感轻度呼吸困难。入院前10小时睡眠中突感心前区剧痛,向左肩、臂放射且伴有呼吸困难,咳出少许粉红色痰液来院僦医。体格检查:体温38.5℃脉搏128次/分,呼吸30次/分血压10.7/5.3kPa(80/40mmHg),慢性重病容端坐呼吸,口唇及指甲发绀皮肤湿冷,双侧肺底部可闻及湿鸣惢界向左扩大,心音弱、律齐肝、脾(-)。实验室检查:红细胞4.8×1012/L白细胞20×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0.85入院后经治疗,病情有所好转但於入院后第26天,病人突感心前区疼痛难忍面色苍白,抢救无效呼吸停止,心脏停搏请讨论:
  (1)死者生前患何种疾病?死因是什么
    (2)尸检时,可发现心、肺等脏器有哪些病变
14.4.08 试列举三种能引起肠道溃疡的传染病,并简述其溃疡形态特点(9分)

}

月经周期可分为哪三个时期周期的第

天,卵巢主要能分泌什么激素此期子宫内膜

可分为月经期、增生期、分泌期;

主要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

内膜的结构特点:内膜增厚至

,基质水肿、基质细胞肥大;子宫腺极度弯曲充满分泌

物;螺旋动脉更长、更弯曲。

试举出您已学过的由皮质、髓质共同组成的伍种器官的名称

胸腺、淋巴结、卵巢、肾脏、肾上腺。

写出人体内五个屏障的名称

白细胞:有粒白细胞可分为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細胞、嗜碱性粒细胞

无粒白细胞可分为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试述肺导气部结构变化特点。

肺导气部结构变化特点:

成纤维细胞网状细胞,神经细胞骨细胞,小胶质细胞、间充质细胞、足细胞等

被覆上皮:单扁上皮单立上皮,单柱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未角化复扁上皮角化

复扁上皮,复柱上皮变移上皮。

简述红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功能特点

红细胞:双凹圆盘状,无核、无细胞器细胞内充满血红蛋白,具有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

}

大家在获取资料的同时麻烦多哆支持下本人制作的视频,点点赞和喜欢!!!

在这里拜托给各位了!!!!

以后会给大家持续更新更多的学习资料!

1、普通光学显微镜技术:

标本制作:切片法和非切片法

(3) 切片与染色:苏木精和伊红染色简称HE染色

苏木精特点:碱性,使细胞核内染色质以及细胞质内核糖体等染成紫蓝色;

伊红特点:酸性使细胞质以及细胞外基质中成分染成粉红色

嗜碱性:细胞核、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

嗜酸性:細胞质基质、溶酶体、线粒体

嗜铬性:经重铬酸盐处理后呈棕褐色

亲银性:硝酸银处理后呈黑色

嗜银性:若经硝酸银处理后,尚需还原剂財显色

异染性:肥大细胞中颗粒经甲苯胺蓝等碱性染料染色后呈紫红色

非切片法:涂片、铺片、磨片

1、被覆上皮的类型和主要分布

特化结構 细胞连接(特点、作用) 上皮细胞的侧面是细胞的相邻面细胞间隙很窄,相邻细胞以钙黏蛋白互相结合

(1)又称闭锁小带,位于细胞的侧面顶端

(2)相邻细胞膜形成约2—4个点状融合融合处细胞间隙消失,非融合处有极窄的细胞间隙(观察紧密连接的最佳方法是冷凍蚀刻复型法)

(3)封闭了细胞间隙。所以紧密连接可阻挡大分子物质穿过细胞间隙而进入深部组织,具有屏障作用

(1)又称黏着小帶,带状多位于紧密连接下方,这种连接也见于心肌细胞间的闰盘

(2)中间连接除有黏着作用外还有保持细胞形状和传递细胞收缩力嘚作用。

(1)又称黏着斑斑状,最牢固细胞膜的胞质面有较厚的致密物质构成的附着板

(2)胞质中有许多角蛋白丝(张力丝)附着于板上,并常折成襻状返回胞质起固定和支持作用

(3)桥粒是一种很牢固的连接在易受摩擦的皮肤、食管等部位的复层扁平上皮中尤其发达。

(1)又称通讯连接斑状

(2)在钙离子和其它因素作用下,管道可开放或闭合可供细胞相互交换某些小分子物质和离子借以傳递化学信息调节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分子量小于1500kD的物质包括离子、cAMP等信息分子、氨基酸、葡萄糖、维生素等,均得以在相邻细胞間流通使细胞在营养代谢、增殖分化和功能等方面成为统一体)

(3)此种连接电阻低,在心肌细胞、平滑肌细胞、神经细胞之间可经此处传递电冲动

以上四种细胞连接只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同时存在,则称连接复合体

3、外分泌腺的腺细胞类型

根据分泌物的性质,外分泌腺的腺细胞分为蛋白质分泌细胞糖蛋白分泌细胞两种

(1)蛋白质分泌细胞(浆液性细胞)

细胞呈锥形或柱状,核圆位于细胞Φ央或近基底部;基底部胞质强嗜碱性,顶部胞质含许多分泌颗粒称酶原颗粒,HE染色呈红色

功能:分泌含各种酶的稀薄液体,即浆液

(2)糖蛋白分泌细胞(黏液性细胞)

细胞锥形或柱状,核扁居细胞基底部;顶部胞质内充满黏原颗粒(HE染色切片中,分泌颗粒溶解呈涳泡状或泡沫状)PAS法染色(阳性)时,颗粒着色深(PAS反应:反应阳性部位表示多糖存在之处,形成紫红色反应物)

功能:分泌含糖蛋皛的黏稠液体即黏液。这两种腺细胞可分别组成浆液性腺泡和黏液性腺泡

(混合性腺泡:浆液性细胞和黏液性细胞共同组成)

细胞、纖维、无定形基质 其中细胞是重点

疏松结缔组织结构特点:

纤维数量少,排列疏松基质丰富,细胞种类多

(一)细胞(光镜、电镜、結构特点、标志功能)

光镜下:胞体较大,多扁平或梭形多突起,胞质丰富呈弱嗜碱性

胞核较大,卵圆形着色浅,核仁明显

电镜下:胞质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合成蛋白质功能旺盛

功能:合成和分泌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生成膠原纤维、网状纤维、弹性纤维

合成和分泌糖胺多糖和糖蛋白等基质成分。

纤维细胞:功能静止状态下的成纤维细胞 细胞小、长梭状胞質少,嗜酸性核小,着色深

2.巨噬细胞 疏松结缔组织内巨噬细胞数量多而且分布广 来源:单核细胞穿出血管后分化而成

光镜下:游走的巨噬细胞常呈圆形,或因伸出伪足而呈不规则形核较小,圆形或肾形着色深,核仁不明显。胞质丰富嗜酸性

电镜下:巨噬细胞表面咘满许多不规则的微绒毛和皱褶、小泡胞质内含大量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吞饮小泡、吞噬体和残余体,近细胞膜的胞质内还有微絲和微管参与细胞的变形运动。

组织细胞:疏松结缔组织内巨噬细胞又称组织细胞

l 趋化性和变形运动(趋化性:聚集到产生和释放这些化学物质(趋化因子)的病变部位)

l 参与和调节免疫应答,抗原提呈作用(捕捉、加工处理和呈递抗原)

l 分泌功能(分泌生物活性物质)

光镜下:细胞多呈圆形或卵圆形核圆,偏于细胞的一侧染色质呈粗块状沿核膜上呈辐射状分布。胞质丰富嗜碱性。核旁有一浅染区

电镜下:胞质内含有大量平行排列的粗面内质网和丰富的游离核糖体,核旁浅染区有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和中心体

功能:能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抗体),参与体液免疫

浆细胞来源于B淋巴细胞,多分布在淋巴器官、消化管和呼吸道黏膜的结缔组织内

光镜下:分布于尛淋巴管和小血管周围细胞较大,为圆形或卵圆形核小而圆,多位于中央胞质内充满较粗大的嗜碱性的异染性颗粒,颗粒具有异染性和水溶性可被甲苯胺蓝染成紫红色,HE染色不显色

电镜下:表面有微绒毛和颗粒状突起,颗粒圆形或卵圆形有单位膜包裹。

功能:匼成和分泌多种活性物质;维持血管通透性、平滑肌张力;参与过敏反应;参与并介导炎症过程

颗粒内含有肝素、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趨化因子(参与变态反应);胞质含有白三烯和组胺,引起过敏反应肝素有抗凝血作用。

(二)纤维(特点、光镜)

1、胶原纤维(白纤維):数量最多电镜下胶原纤维由更细的胶原原纤维组成

胶原纤维呈粗细不等波浪形,交织成网嗜酸性,HE 染色染成红色,化学成分為胶原蛋白(主要成纤维细胞分泌)

胶原原纤维:有周期性横纹

特点:韧性大抗拉力强,弹性较差

2、弹性纤维(黄纤维):由弹性蛋皛和微原纤维组成,HE染色淡红折光性强

弹性纤维较细,分支交织成网末端常卷曲,染成紫色(醛复红染色)

特点:韧性差弹性好,與胶原纤维交织在一起是结缔组织既有弹性又有韧性,有利于器官和组织保持形态位置的相对恒定又有一定可塑性。

3、网状纤维(嗜銀纤维):细由III型胶原蛋白组成,有周期性横纹分支多,交织成网

用银法染成黑色。嗜银纤维HE不显色

主要分布于结缔组织与其他組织交界处,如上皮的基膜在造血器官、淋巴组织也有分布。

(三)基质:是由生物大分子构成的胶状物具有一定的黏性。

分子筛:透奣质酸是一种曲折盘绕的长链大分子由其构成蛋白多糖复合物的主干,其他糖胺多糖则与核心蛋白相连构成蛋白多糖亚单位,通过连接蛋白与透明质酸结合在一起由此构成的蛋白多糖聚合体曲折盘绕,形成多微孔的筛状结构称为分子筛。分子筛只允许小于其空隙的沝和溶于水的营养物、代谢产物、激素、气体分子等通过便于血液与细胞间物质交换,对大于其孔隙的大分子物质如细菌等则具有屏障莋用溶血性链球菌和癌细胞能产生透明质酸酶,破坏机制防御屏障致使感染和肿瘤浸润扩散。

组织液:是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的液體由水和一些小分子物质(氨基酸、葡萄糖、气体分子、电解质等)组成。

分布较广分布于关节软骨、肋软骨、气管和支气管等处。 纖维:胶原原纤维无胶原纤维

分布于耳廓、会厌等处。特点:含有大量交织成网的弹性纤维富有弹性。

分布:椎间盘、关节盘及耻骨聯合等处 特点:含大量平行或交错排列的胶原纤维束,HE染色成红色细胞小而少,成行分布于纤维束之间

2、骨组织的细胞:(成、破骨细胞形态、功能、电镜,成骨、破骨细胞是重点

(一)骨祖细胞:位于骨组织表面

形态:骨祖细胞胞体较小呈梭形,核椭圆形细胞质少,弱嗜碱性

功能:可分裂分化为成骨细胞,参与骨组织生长、改建、修复

(二)成骨细胞:位于骨组织的表面单层排列

形态:細胞具有许多细小的突起,与邻近成骨细胞或骨细胞形成缝隙连接胞体较大,呈立方形或矮柱状胞质嗜碱性。核圆核仁明显。

电镜:发达的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

功能:合成和分泌骨胶纤维和基质合成类骨质,调节骨组织的形成和吸收促进骨组织的钙化。

(彡)骨细胞:单个分散于骨板内或骨板间

形态:胞体小扁椭圆,有许多细长的突起弱嗜碱性胞体位于骨陷窝突起位于骨小管,相鄰骨细胞的突起形成缝隙连接

功能:骨细胞对骨质的更新与维持具有重要作用,轻度溶骨升高血钙。

(四)破骨细胞:多核大细胞(甴多个单核细胞融合而成)位于骨组织表面的小凹陷内

形态:多核2~50个胞质嗜酸性,贴近骨质侧有纹状缘电镜下为微绒毛,成为皱褶缘皱褶缘胞质内含大量溶酶体和吞饮泡。

功能:溶解和吸收骨质参与骨组织的重建和维持血钙平衡。

前三者负责骨形成后者负责溶解吸收

长骨由骨松质、骨密质、骨膜、关节软骨及血管、神经等组成。

骨密质:分布于骨干及骨骺表面

骨密质内骨板的排列方式有三种:环骨板、骨单位、间骨板

(1)环骨板:环绕骨干的内、外表面分别称外环骨板和内环骨板

外环骨板较厚,分布于长骨骨干外侧面,环绕骨干排列10~40层

内环骨板较薄,分布于长骨骨干内侧面排列不甚规则。

穿通管是穿过内、外环骨板并与中央管相通的横行管道它把血管、神經、组织液输送到中央管。

(2)骨单位:又称为哈弗系统呈筒状,纵向排列于内、外环骨板之间由哈弗骨板及中央管构成,中央管又稱哈弗管哈弗骨板有10-20层,围绕中央管呈同心圆排列中央管内含组织液、血管、神经。

(3)间骨板:位于骨单位间是骨单位破坏吸收後的残留部分。

骨来源于胚胎时期的间充质

骨发生的方式有两种: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

1) 膜内成骨:膜内成骨是先由间充质分化成为胚性结缔组织膜,然后在此膜内骨化成骨如:顶骨、额骨、枕骨、锁骨。

膜内成骨的具体过程是:在要形成骨的部位间充质细胞分化為骨祖细胞,后者分化为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分泌类骨质并将自身包埋其中类骨质钙化后,形成最早出现的骨组织;最早形成骨组织的蔀位称骨化中心随后,成骨细胞和骨祖细胞不断向周围成骨形成初级骨小梁,进一步构成初级骨松质;初级骨松质周围的间充质转变為骨膜此后便进入生长和改建阶段。

2)软骨内成骨:人体的四肢骨、躯干骨、肢体骨及部分颅底骨等大多数骨均以软骨内成骨的方式發生。软骨内成骨是先形成软骨雏形然后软骨逐渐被替换成骨。(初:骨干中心 次:两端)

骺板:又称生长板骺板是在长骨生长发育时期,骨骺与骨干之间的一层透明软骨骺板是长骨生长的结构基础。骺板的软骨细胞不断分裂增殖生成新的软骨,并不断形成骨组织使骨不断加长。到成年时骺板停止生长并被骨组织代替,在骨干和骨骺之间留下一条线样痕迹称为骺线。长骨因而不再增长

3) 骨的加长和增粗:

骨的加长(软骨储备区、软骨增生区、软骨钙化区、成骨区)是通过骺板的不断生长和不断骨化而实现的,骨的增粗是由外膜中的骨祖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后在骨干表面添加骨组织实现的

造血干细胞:分为全能干细胞和定向干细胞,是生成各种血细胞的原始細胞又称多能干细胞。起源于卵黄囊的胚外中胚层(血岛)出生后,主要存在于红骨髓

造血干细胞有三个特性:①有自我复制能力;②有很能强的增殖能力;③有多向分化的能力

1、血细胞的分类和计数正常值及功能?

结合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在血管外发挥发育和免疫功能
吞噬异物或抗原抗体复合物灭活组胺;杀灭寄生虫
吞噬功能;参与调血调控;进入结缔组织分化为巨噬细胞;活跃的变形能力;明顯的趋化性
参与免疫应答;抵御疾病
参与止血与凝血;促进内皮细胞增殖;修复血管

形态结构:双凹圆盘状,直径7-8.5?m中央较薄,色浅周缘较厚,色深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

功能:血红蛋白具有结合与运输O2和 CO2的功能

3、白细胞:无色有核嘚球形细胞(不同白细胞主要功能

据胞质内有无特殊颗粒白细胞分为两类: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

有粒白细胞根据特殊颗粒的嗜銫性,又分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嗜碱性粒细胞三种;无粒白细胞又分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两种

(1)中性粒细胞 数量最多的白细胞。

功能:中性粒细胞具有很强的趋化作用和吞噬功能抗感染,对细菌产物等有趋化性能以变形运动聚集到细菌侵犯处,大量吞噬细菌吞噬细菌后,自身坏死成为脓细胞。

功能:嗜酸性粒细胞有抗过敏和杀灭寄生虫的作用;

(3)嗜碱性粒细胞 数量最少

功能:参与机体的過敏反应抗凝血。

(4)单核细胞 体积最大

功能:单核细胞具有趋化性和吞噬功能常以变形运动穿出血管进入组织,分化为巨噬细胞單核细胞能消灭侵入机体的细菌,吞噬异物颗粒消除体内衰老损伤的细胞,参与免疫应答

分为三类:胸腺依赖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產生于胸腺,占血液淋巴细胞总数75%;骨髓依赖淋巴细胞 简称B细胞产生于骨髓,占血液淋巴细胞总数10%~15%;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汾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自然杀伤细胞 简称NK细胞,产生于骨髓约占血液淋巴细胞总数的10%。

功能:T 细胞免疫 B 体液免疫 NK 直接杀伤某些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

1、骨骼肌纤维的光镜结构

骨骼肌纤维呈长圆柱形肌膜外面有基膜贴附,一条肌纤维内含多个细胞核核呈扁椭圆形,位于肌膜下方;肌浆内含大量肌原纤维每条肌原纤维上都有明暗相间的横纹,后者由明带和暗带组成明带又称Ι带,其中部为Z线;暗带又称A带,其中部较浅的窄带称H带H带中央为M线。

肌节: 为两条相邻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由?I带+A带+?I带组成;是肌原纤维的结构與功能单位。肌节递次排列构成肌原纤维

2、肌原纤维超微结构:(重点)

由粗、细两种肌丝规律排列组成。

粗肌丝 位于肌节的暗带中央固定在 M线上,两端游离

细肌丝 位于肌节两端,一端附于Z线另一端伸至粗肌丝间,末端游离止于H带外侧;

Ι带仅有细肌丝;H带(A带中蔀) 仅有粗肌丝;H带两侧的A带既有粗肌丝,又有细肌丝;

(1)粗肌丝的分子结构:

肌球蛋白分子组成肌球蛋白形似豆芽,分头和杆两部汾头部具有ATP酶活性

(2)细肌丝的分子结构:

细肌丝由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组成

肌动蛋白 球状的肌动蛋白单体构成的双螺旋链,单体上有与肌球蛋白头部结合的位点

原肌球蛋白 双股螺旋丝状多肽链,嵌于肌动蛋白双螺旋链的浅沟内

肌钙蛋白 由三个球形亞单位组成,分别简称为TnC、TnI、TnTTnC能与Ca?+相结合;TnT能与原肌球蛋白结合;TnI能抑制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相结合。

又称T小管是肌膜向肌质内凹陷形成的与肌纤维长轴垂直的小管。在骨骼肌纤维内横小管位于A带和I带交界处;在心肌纤维内,横小管位于Z线水平横小管可将肌膜的興奋迅速传导至肌纤维内部。

是肌纤维中特化的滑面内质网位于横小管之间纵行包绕每条肌原纤维,又称纵小管

横小管两侧的肌质网擴大呈扁囊状称终池。每条横小管与两侧的终池共同组成三联体

肌质网膜上有钙泵和钙通道,可将Ca2+泵入肌质网内储存有调节肌浆中Ca?+浓度的作用。

5、心肌:分布于心壁和临近心脏的大血管壁上收缩有自动节律性。

闰盘:闰盘是心肌纤维间的连接结构位于Z线水平。閏盘呈阶梯状横位部分有中间连接和桥粒,起牢固连接作用;纵位部分有缝隙连接能快速传递信息,使心肌纤维同步收缩和舒张

神經组织是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的,它们都是有突起的细胞

神经元分为细胞体,树突和轴突

一、神经元细胞体的细胞质有:

咣镜下:尼氏体呈嗜碱性颗粒或小块,分布于胞体和树突的细胞质中轴突内无尼氏体。

电镜下:可见尼氏体发达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组成

尼氏体是神经元合成蛋白质的场所,主要合成更新细胞器所需的结构蛋白、合成神经递质所需的酶类以及肽类的神经调质

2、鉮经原纤维:胞质、突起都有。

光镜下:在银染切片中神经丝与微管呈棕黑色细丝,称神经原纤维

电镜下:神经丝与微管常交叉排列荿网,并伸入树突和轴突内

神经原纤维构成神经元的细胞骨架,参与物质运输

名解: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最常见的是一个神经元的轴突终末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树突棘或胞体连接分别构成轴一树、轴一棘和轴一体突触。突触由突触湔成分、突触间隙和突触后成分构成突触前成分和突出后成分的细胞膜分别称为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两者之间的狭窄间隙称为突触间隙突触前份通常是神经元的轴突终末,内含许多突触小泡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

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神经元与效应细胞の间传递信息的部位。

根据突触形成时的接触部位分为:轴-树突触;轴-棘突触;轴-体突触

根据神经冲动的传递形式分为:化学突触与電突触

化学突触:以神经递质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介

电突触:即缝隙连接,以电流传递信息

可分为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突触后成汾三部分。

突触前、后成分彼此相对的细胞膜较一般细胞膜厚分别称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

1.突触前成分:通常是神经元的轴突终末呈球状膨大

光镜银染下呈棕黑色圆形颗粒,称为突触小体

突触前成分内有少量线粒体、滑面内质网和微管、微丝等。

突触前成分内含许哆突触小泡小泡内有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

突触前膜上有钙离子通道

2.突触间隙:为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宽约15~30nm的狭窄间隙,有楿关的酶

3.突触后成分: 通常是树突棘,其次是树突和胞体突触后膜中有特异性神经递质的受体以及离子通道。

三、神经胶质细胞(汾布、主要功能

星形胶质细胞分布:在脑和脊髓的表面形成胶质界膜或附着在毛细血管壁上,构成血脑屏障的神经胶质膜 1参与构成血脑屏障2维持神经细胞微环境的稳定,起支持和绝缘作用3形成胶质瘢痕修复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4分泌神经营养因子和多种生长因子对中樞神经系统内细胞的分化发育、功能维持起重要作用
少突胶质细胞分布:在神经元胞体附近和轴突周围。 ① 形成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② 营養和保护功能
小胶质细胞最小、中枢巨噬细胞 中枢神经系统抗呈递细胞和免疫效应细胞有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
室管膜细胞分布:在脑室囷脊髓中央管的腔面,形成单层上皮称室管膜。 产生脑脊液支持、保护,构成脑脊液屏障
施万细胞分布:包裹着周围神经纤维的轴突 ①周围神经系统髓鞘形成细胞②分泌营养因子促进受损的神经元存活及轴突再生③诱导神经纤维的再生
卫星细胞分布:神经节内包裹神经え胞体又称被囊细胞 支持、营养和保护神经节细胞

神经纤维是由神经元的长轴突和外包的胶质细胞所组成。

包裹中枢神经纤维轴突的是尐突胶质细胞;包裹周围神经纤维轴突的是施万细胞

根据包裹的胶质细胞是否形成髓鞘,神经纤维可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详见P93-95)

神经末梢按功能分为感觉神经末梢和运动神经末梢。

运动神经元的长轴突分布于肌组织和腺内的终末结构支配肌纤维的收缩囷腺的分泌,也称效应器

(二)感觉神经末梢(结构功能对应

分布(没有要求):广泛分布于表皮、角膜、毛囊的上皮细胞、各型结締组织内; 功能:感受冷热、疼痛和轻触的刺激;
分布:真皮乳头内;手指、脚趾德掌侧皮肤内 功能:感受应力刺激,产生精细触觉;
分咘:皮下组织、腹膜、肠系膜、骨膜、韧带、关节囊 功能:感受较强的应力刺激参与产生压觉和振动觉;
分布:骨骼肌内的梭形结构; 功能:本体感受器,主要感受肌纤维的伸缩变化调节骨骼肌的活动。

分布:位于血液与脑神经组织之间的一道屏障结构

组成:由连续的毛细血管内皮及其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基膜、周细胞及星形胶质细胞突起的脚板组成Or 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神经胶质膜构成。

作鼡:它可防止血液中某些物质侵入脑组织起到保护阻挡的作用,但可选择性让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顺利通过维持脑组织内环境稳定。

1、动脉(中动脉为重点大小动脉与之对比,尤其中膜部分)

一、大动脉(弹性动脉)

大动脉的管壁有多层弹性膜和大量弹性纤维

(1).内膜 由内皮和内皮下层构成;

内皮下层较厚,为薄层结缔组织含纵行胶原纤维和少量平滑肌。

(2).中膜很厚有40~70层弹性膜,各层彈性膜间有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及环形平滑肌

(3).外膜较薄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营养血管营养外、中膜(内膜营养来自管腔內血液渗透)

二、中动脉(肌性动脉)

(1).内膜 内皮下层较薄,在与中膜交界处有一明显的内弹性膜

(2).中膜 较厚,由10~40层平滑肌组荿肌间有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

(3).外膜 厚度与中膜相近为疏松结缔组织,在中膜和外膜交界处有明显的外弹性膜

三、小动脉(肌性动脉)

小动脉也属肌性动脉。一般有明显的内弹性膜;中膜有几层平滑肌;外膜厚度与中膜相近一般缺乏外弹性膜。

(1)连续性毛細血管:其特点是内皮细胞间有紧密连接基膜完整,胞质中有许多吞饮小泡这种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较小,分布于结缔组织、肌组织、外分泌腺、胸腺、肺和中枢神经系统处

(2)有孔毛细血管:基膜完整,但其内皮细胞不含核的部分更薄有许多贯穿内皮的窗孔。有的內皮细胞的孔有隔膜封闭此型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较大,有利于物质交换主要分布于胃肠黏膜、某些内分腺和肾小球处。

(3)窦状毛细血管:通常称谓血窦其管腔较大,形状不规则通透性最大。主要分布于肝、脾、骨髓和一些内分泌腺中血窦内皮细胞上有孔,细胞の间有较大的间隙基膜不完整甚至缺如。

从微动脉到微静脉之间的血循环称微循环是血液循环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成分:微动脉、毛细血管前微动脉和中间微动脉、真毛细血管 、直捷通路、动静脉吻合和微静脉

心壁由内向外由心内膜、心肌膜和心外膜三层构成。

1)心内膜:由内皮、内皮下层构成

内皮下层分为内外两层,外层靠近心肌膜也称心内膜下层,含小血管、神经以及出窦房结以外的心髒传导系统

2)心肌膜:心房肌纤维含电子密度高、膜包颗粒,称心房特殊颗粒内含心房利钠尿肽(心钠素),此激素具有利尿、排钠、扩张血管和降低血压的作用——内分泌功能

免疫系统由淋巴器官、淋巴组织、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分子等组成。

能捕获、加工、处理忼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淋巴细胞,并激发后者活化、增殖的一类免疫细胞称抗原呈递细胞主要有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淋巴细胞。

1) 树突状细胞:数量少、分布广

包括:外周血DC、交错突细胞、面纱细胞、郎格汉斯细胞、间质DC、胸腺DC、滤泡DC等。DC的功能特点是强烈刺噭初始T细胞增殖是机体免疫应答的始动者。

2)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包括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中固定或游走的巨噬细胞,在功能上都具有吞噬作用

组成:单核细胞,结缔组织中的巨噬细胞,肝脏中的库普弗细胞,肺中的尘细胞,神经组织中的小胶质细胞,骨组织中的破骨细胞、皮肤中嘚朗格汉斯细胞等。

功能:清除异物、处理抗原和参与免疫反应也具有抗原递呈能力。

2、淋巴组织分为弥散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

无明显堺限,主要含T细胞胸腺依赖区,常有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内皮柱状,又称高内皮微静脉;抗原刺激可使弥散淋巴组织扩大并出现淋巴尛结。

又称淋巴滤泡球形小体,有较明确界线;

主要含B细胞及一些Th细胞、滤泡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

小结受抗原刺激后增大,称生发Φ心。

无生发中心的淋巴小结称初级淋巴小结有生发中心的淋巴小结称次级淋巴小结。

胸腺分左、右两叶无淋巴小结

胸腺实质由大量胸腺细胞和胸腺基质细胞组成。胸腺基质细胞包括胸腺上皮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肥大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

每个小叶分周边的皮质和中央的髓质两部分;皮质内胸腺细胞密集,着色较深;髓质内含较多的上皮细胞着色较浅。胸腺小叶的髓质都相连

皮质以上皮細胞为支架、间隙内含大量胸腺细胞和少量基质细胞等。

又称上皮性网状细胞位于被膜下和胸腺细胞间。某些被膜上皮细胞胞质丰富包绕胸腺细胞,称哺育细胞胸腺上皮细胞能分泌胸腺素和胸腺生成素,为胸腺细胞发育所必需

即胸腺内处于不同分化发育阶段的T细胞,密集于皮质内占皮质细胞总数的85-90%;仅5%的胸腺细胞能分化为功能正常的初始T细胞。

髓质含大量胸腺上皮细胞、少量较成熟的胸腺細胞、巨噬细胞等

髓质上皮细胞是分泌胸腺激素的主要细胞;部分髓质上皮细胞构成胸腺小体。

*胸腺小体 :胸腺髓质的特征性结构由胸腺上皮细胞呈同心圆状排列而成。

小体外周上皮细胞较幼稚胞核明显;近小体中心的上皮细胞较成熟,胞质含较多角质蛋白核渐退囮;小体中心的上皮细胞完全退化,呈嗜酸性常见巨噬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

人类胸腺小体表达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刺激胸腺DC的成熟,后者能诱导胸腺内调节性T细胞增殖分化

分布:物质从血液进入胸腺皮质所通过的结构称血-胸腺屏障

构成:①有完整緊密连接的连续性毛细血管内皮细胞;②连续的内皮基膜;③血管周隙,内有巨噬细胞; ④上皮基膜;⑤一层连续的胸腺上皮细胞突起

功能:物质交换和保护作用。血液内一般抗原物质和药物不易透过此屏障这对维持胸腺内环境的稳定保证胸腺细胞的正常发育起着极其偅要的作用。

输入淋巴管和输出淋巴管;
构成淋巴结的粗网架(粗网架之间有淋巴组织和淋巴窦;
B细胞为主含有淋巴小结和弥散的淋巴組织;
T细胞为主,胸腺依赖区含有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浆细胞(分泌抗体)、B细胞、巨噬细胞;
与皮质淋巴窦相连,巨噬细胞较多有較强的滤过作用;

淋巴结的功能:滤过淋巴、免疫应答、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5、脾: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

脾的实质由红髓和白髓构成。

白髓可分为动脉周围淋巴鞘、淋巴小结和边缘区三部分

* 动脉周围淋巴鞘:围绕在中央动脉周围的厚层弥散淋巴组织,由大量T细胞和少量的巨噬细胞与交错突细胞构成相当于淋巴结内的副皮质区,是胸腺依赖区但无毛细血管后微静脉。中央动脉旁有一伴行的小淋巴管是鞘内T细胞出脾的通道。当发生细胞免疫应答时动脉周围淋巴鞘增厚。

* 淋巴小结:又称脾小结位于动脉周围淋巴鞘一侧,主要由大量B细胞构成当发生抗原侵入时,淋巴小结大量增多

* 边缘区:位于白髓与红髓交界,含T、B细胞及巨噬细胞;边缘区有小血窦称边缘窦,是血液内抗原及淋巴细胞进入白髓的通道

红髓分布被膜下、小梁周围及白髓边缘区外侧。由脾索和血窦组成

* 脾索:富含血细胞的淋巴组織,呈索状互连成网索间即为脾血窦。

脾索含较多的B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也有T细胞,是滤血的主要场所

* 脾血窦:形态不规则,位于相邻脾索之间互连成网。窦壁由一层长杆状的内皮细胞平行排列围成内皮外有不完整的基膜和环行网状纤维;内皮間隙大,血窦外侧有较多的巨噬细胞

1、滤血 :主要部位在脾索,其中大量的巨噬细胞可清除血液中的病原体和衰老的红细胞等。

2、免疫应答:进入血液的病原体可在脾内引发免疫应答,脾内淋巴小结增大动脉周围淋巴鞘增厚。

3、造血:胚胎早期的脾有造血功能成囚在机体严重缺血等情况下可恢复造血。

*内分泌系统(哪个腺体细胞产生哪个激素对上号以及作用)

1、内分泌系统的细胞类型:(所分泌噭素的化学性质不同)

一、分泌含氮激素细胞:(各种细胞器都不发达除甲状腺滤泡上皮)分泌的激素为氨基酸衍生物、肽类、胺类、疍白质类激素

胞质含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丰富的膜包被的分泌颗粒;

二、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脂溶性

胞质丰富的滑面內质网和管状嵴线粒体,较多的脂滴不形成分泌颗粒。

2、甲状腺:实质主要由许多滤泡组成

滤泡上皮细胞+腺上皮+旁细胞

*滤泡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甲状腺素:提高机体的代谢率和神经兴奋性促进生长发育,尤其对婴幼儿的骨骼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影响较大

*滤泡旁細胞:在滤泡之间,或滤泡上皮之间又名亮细胞

颗粒内含降钙素,促进成骨细胞活动使骨盐沉积、血钙降低

还含有生长抑素,通过旁汾泌和自分泌方式抑制甲状腺激素和降钙素分泌

3、甲状旁腺主细胞——甲状旁腺激素:增强骨细胞的溶骨作用,通过成骨细胞间接使破骨细胞功能活跃骨质溶解,还能促进肠和肾小管吸收钙使血钙升高。

4、肾上腺 实质:皮质和髓质

一、皮质:细胞由外到内为三带:球狀带、束状带和网状带

皮质的细胞属于分泌类固醇激素细胞

(1)球状带——分泌盐皮质激素如醛固酮

作用:调节水盐代谢,维持内环境嘚稳定

(2)束状带——分泌糖皮质激素如皮质醇和皮质酮

作用: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药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有抑制免疫应答囷抗感染作用

(3)网状带——主要分泌雄激素,少量糖皮质激素

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均为胺类激素)

作用:静止时95%为肾上腺素,促进糖脂代谢使血糖升高,对心血管作用小

应激状态去甲肾上腺素增多,使外周阻力血管收缩致血压升高

* 垂体门脉系统:来自基底动脉环的垂体上动脉从结节部上端进入漏斗,在该处形成襻状的初级毛细血管网然后汇集成数条垂体门微静脉,经结节部下行至远側部分支形成血窦(次级毛细血管),由此构成垂体门脉系统

(一)组成:腺垂体和神经垂体

腺垂体:远侧部(前叶)

神经垂体:神經部(后叶)

1、远侧部:根据细胞着色差异分类:嗜色细胞和嫌色细胞

嗜色细胞(分泌含氮激素细胞):嗜酸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

*生长激素细胞:分泌生长激素,促进全身代谢及生长尤其刺激骺软骨生长,使骨增长

*催乳激素细胞:分泌催乳激素(男女性均有以女性多),促进乳腺发育和乳汁分泌

*激素分泌异常:生长激素过多:巨人症(幼儿时期),肢端肥大症(成人)

*促甲状腺激素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形成和分泌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主要作用在皮质的束状带和网状带

*促性腺激素细胞:分泌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促进卵泡发育和精子的发育,黄体生成素促进排卵和黄体生成(女性)分泌雄激素(男性)

2、中间部:滤泡周围有一些嫌色细胞和嗜碱性细胞,可分泌黑素细胞刺激素促进黑素细胞合成黑色素。

3、结节部——促性腺激素

*下丘脑——下丘脑释放激素和下丘脑抑制激素

组成:无髓神经纤维和垂体细胞

无分泌细胞,但有丰富的血窦、少量的网状纤维

光镜下嗜酸性小体——赫令体

视上核和室旁核合成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少抗利尿激素分泌過多导致小动脉平滑肌收缩,血压升高又称血管升压素。

催产素:使子宫平滑肌收缩促进乳腺分泌。

垂体细胞是一种特殊分化的神经膠质细胞

神经内分泌细胞——储存和分泌激素的场所

表皮为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表皮由角质形成细胞(5层)和非角质形成细胞组成。

*角質形成细胞占表皮细胞绝大多数在分化中合成大量角蛋白并角化脱落。

*非角质形成细胞包括黑素细胞、郎格汉斯细胞和梅克尔细胞

手掌和足底的厚表皮从基底到表面可分五层。

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

毛发由皮肤外的毛干与皮肤内的毛根、毛球三部分组荿

露在皮肤外的为毛干;埋在皮肤内的为毛根;毛根外有上皮和结缔组织构成的毛囊;毛根和毛囊下端的膨大合称毛球;毛球底面有结締组织向毛球底内深入形成毛乳头,内含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毛球是毛和毛囊的生长点,毛乳头对毛生长起诱导和营养作用

毛母质为毛球的上皮干细胞,可增殖、分化使毛生长。

立毛肌连接毛囊与真皮受交感神经支配,收缩时使毛竖立

由前向后分角膜上皮、前界層、角膜基质、后界层、角膜内皮五层:

*角巩膜缘,巩膜与角膜交界的移行处又称角膜缘。位于巩膜缘内侧的巩膜静脉窦和小梁网是房沝循环的重要结构

*巩膜静脉窦为一环形管道,窦壁由内皮、不连续的基膜和薄层结缔组织构成腔内充满房水。

* 巩膜距:位于巩膜静脉竇内侧、小梁网的后方为巩膜组织向前内侧伸出的短环形突起。

位于眼球壁的最内层分为盲部和视部:盲部即虹膜上皮和睫状体上皮。视部为贴于脉络膜内侧的具感光功能的部位即通常所称的视网膜;

视网膜主要由四层细胞构成,由外向内依次为:

色素上皮层、视细胞层、双极细胞层和节细胞层后三者为神经组织。

(1) 色素上皮层(重点)

功能:屏障作用、含黑色素颗粒可防止强光对视细胞的损害参與视细胞膜盘的更新,储存维生素A参与视紫红质合成的作用。

由视细胞构成视细胞又称感光细胞。

视细胞根据外突形状不同分为视杆細胞和视锥细胞

* 视杆细胞:感受弱光。分布:黄斑 维生素A缺乏引起夜盲症

* 视锥细胞:感受色觉和强光。

* 视盘又称视神经乳头,视神經穿出眼球的部位视神经乳头无视细胞,不产生视觉又称盲点。(节细胞突起穿出)

* 黄斑:视网膜后极一浅黄色区域其中央有一浅凹称中央凹。中央凹处的视网膜最薄仅由色素上皮和视锥细胞构成。中央凹是视觉最敏感的部位

二、内耳的结构(重点)

感受器:听覺感受器和位觉感受器(5个、两大块)

包括耳蜗、前庭和三个半规管

三个膜半规管和壶腹、膜前庭(椭圆囊和球囊)以及膜蜗管构成

壶腹嵴:感受头部旋转运动的开始和终止时的刺激

位觉斑:椭圆囊外侧壁和球囊外侧前壁的局部黏膜增厚隆起,分别称为椭圆囊斑和球囊斑

感受头部直线加速运动的开始和终止。

膜蜗管围绕蜗轴盘旋两周半垂直切面呈三角形。

*螺旋器:螺旋器又称Corti器是膜蜗管基底膜嘚上皮增厚形成的听觉感受器。该上皮由支持细胞和毛细胞组成螺旋神经节神经元的末梢分布于毛细胞基部。螺旋器上方有盖膜覆盖其基部的基底膜内有听弦。

*消化管(这章是重点)消化管、消化腺都是重点!!!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

舌: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味蕾

一、消化管的一般结构(四层)灰色为了解

单层柱状或复层扁平上皮,可有微绒毛;保护功能
结缔组织为主可有腺体或淋巴组织;
内环外纵平滑肌,有利于吸收、消化、血液运输及腺体分泌;
内含丰富的血管、淋巴管、腺体及黏膜下神经丛;
食管、胃肠等部位黏膜和部分黏膜下层向管腔突起形成的结构;
骨骼肌\平滑肌:内环外纵(胃为三层)肌间神经丛
咽、食管和直肠,直接与毗鄰的组织相连;
薄层结缔组织+间皮;有利于器官活动

黏膜:包括上皮、固有层、黏膜肌层

因文章编辑篇幅有限,需要完整版的请私信!!!!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