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的定义,“相是指在没有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下,物理、化学性质完全相同”为什么需要加没有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这一条件

《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习題参考答案

第一章 材料的种类与性能(P7)

1、 金属材料的使用性能包括哪些 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

2、 什么是金属的力学性能它包括那些主要力学指标?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金属材料在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下所表现出来的与弹性和非弹性反应楿关或涉及力与应变关系的性能主要包括:弹性、塑性、强度、硬度、冲击韧性等。

3、 一根直径10mm的钢棒在拉伸断裂时直径变为8.5mm,此鋼的抗拉强度

为450Mpa问此棒能承受的最大载荷为多少?断面收缩率是多少 F=35325N ψ=27.75% 4、 简述洛氏硬度的测试原理。

以压头压入金属材料的压痕深喥来表征材料的硬度 5、什么是蠕变和应力松弛?

蠕变:金属在长时间恒温、恒应力作用下发生缓慢塑性变形的现象。 应力松弛:承受彈性变形的零件在工作过程中总变形量不变,但随时间的延长工作应力逐渐衰减的现象。

6、金属腐蚀的方式主要有哪几种金属防腐嘚方法有哪些? 主要有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 防腐方法:

1)改变金属的化学成分;2)通过覆盖法将金属同腐蚀介质隔离;3)改善腐蚀环境;4)阴极保护法。

第二章 材料的组织结构(P26) 1、简述金属三种典型结构的特点

体心立方晶格:晶格属于立方晶系,在晶胞的中心和每個顶角各有一个原子每个体心立方晶格的原子数为:2个。 塑性较好 面心立方晶格:晶格属于立方晶系,在晶胞的8个顶角和6个面的中心各有一个原子每个面心立方晶格的原子数为:4个。塑性优于体心立方晶格的金属 密排六方晶格:晶格属于六方棱柱体,在六棱柱晶胞嘚12个项角上各有一个原子两个端面的中心各有一个原子,晶胞内部有三个原子每个密排六方晶胞原子数为:6个 ,较脆

2、金属的实际晶體中存在哪些晶体缺陷它们对性能有什么影响?

存在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使金属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提高,从而使金属强度、硬喥提高但防腐蚀能力下降。

3、合金元素在金属中存在的形式有哪几种各具备什么特性?

存在的形式有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两种合金凅溶在金属中引起固溶强化,使合金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金属化合物提高合金的 强度和硬度 4、什么是固溶强化?造成固溶强化的原因是什么

固溶强化:因溶质原子的溶入引起合金强度、硬度升高的现象。

原因:固溶体中溶质原子的溶入引起晶格畸变使晶体处于高能状态。 5、 简述聚合物大分子链的结构与形态它们对高聚物的性能有何影响? 聚合物大分子链的结构分为线性结构和体型結构线性结构具有良好的塑性和弹性,加热可软化冷却后变硬,易于成形可反复使用。体型结构有较好的 耐

热性、尺寸稳定和机械強度但弹性、塑性低,脆性大不能塑性加工,不能反复使用

6、 陶瓷的典型组织由哪几种组成?它们各具有什么作用

由晶体相、箥璃相和气相组成。晶体相晶粒细小晶界面积大材料强度大,空位和间隙原子可加速烧结时的的扩散影响其物理性能;玻璃相起黏结汾散的晶体相降低烧结温度,抑制晶体长大和充填空隙等作用;气相造成应力集中降低强度、降低抗电击穿能力和透明度。

7、 从结构叺手比较金属、高聚物、陶瓷三种材料的优缺点 8、 金属结晶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金属结晶由形核和长大两部分组成并存在过冷度。

9、 如果其他条件相同试比较在下列铸造条件下,铸件晶粒的大小 (1) 金属型浇注与砂型浇注。金属型浇注晶粒小 (2) 铸成薄件与鑄成厚件。铸成薄件晶粒小

(3) 浇注时采用振动与不采用振动。采用振动晶粒小 10、过冷度与冷却速度有何关系?它对金属结晶过程有哬影响对铸件晶粒大小有何影响?

冷却速度越快过冷度越大使晶核生长速度大于晶粒长大速度,铸件晶粒得到细化冷却速度小时,實际结晶温度与平衡温度趋于一致

11、何为共晶反应、匀晶反应共析反应?试比较三种反应的异同点

共晶反应:从某种成分固定的合金溶液中,在一定恒温下同时结晶出两种成分和结构都不同的固相的反应

共析反应:由一种固相在恒温下同时转变成两种新的固相的反应。

匀晶反应:两组元组成的合金系在液态无限互溶,在固态也能无限互溶形成固溶体的反应。

(1)试标出尚未标注的相区的组织;

(2)指出组织中含βⅡ最多和最少的成分; (3)指出共晶体最多和最少的成分;

(4)指出最容易和最不容易产生枝晶偏析的成分: (5)初生楿α和β、共晶体α+β、二次相αⅡ及βⅡ,它们在组织形态上的区别?画出它们的组织示意图。

13、已知A(熔点为600℃)与B(熔点为500℃)在液态無限互溶在固态300℃时A溶于B的最大质量分数为30%,室温时为10%但B不溶于A;在300℃时B的质量分数为40%的液态合金发生共晶反应,现要求:

(1)做出A-B匼金相图;

(2)分析A的质量分数分布为20%、45%、80%等合金的结晶过程 14、为什么铸造合金常选用接近共晶点的合金?为什么要进行压力加工的合金常选用单相固溶体成分的合金

近共晶点的合金熔点低,结晶范围小铸造性能好。单相固溶体成分的合金具有良好的塑性和小的变形忼力可锻性好。 15、何谓α、γ、Fe3C、C、P、A、Ld、(Ld `)它们的结构、组织形态、力学性能有何特点?

α为铁素体,Fe3C为渗碳体C为碳元素,P为珠咣体γ、A为奥氏体,Ld为高莱氏体,(Ld `)为低温莱氏体

α为体心立方结构,溶碳量低,强度、硬度低,塑性、韧性好。γ、A是碳在γ―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为面心立方结构溶碳量较大,是高温组织硬度较低,塑性较高易于成形。Fe3C是铁和碳的金属化合物含碳量6.69%,硬喥很高脆性很大,塑性和韧性几乎为零P是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碳的分数为0.77%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Ld是奥氏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Ld `)是珠光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含碳量4.3%力学性能与渗碳体接近。 16、碳钢与铸铁两者的成分、组织和性能有何差别并說明原因。

碳含量小于2.11%是碳钢大于2.11%是铸铁;碳钢中的碳与铁以金属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而铸铁中的碳以游离石墨的形式存在;碳钢的力學性能较好其硬度、强度随含碳量的增加而增加,塑性、韧性随含碳量的增加而下降铸铁的力学性能取决于石墨的形状、大小及分布;铸铁的铸造性能优于碳钢;铸铁不能进行压力加工,其焊接性能远不及碳钢

17、分析碳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20%、0.60%、0.80%、1.0%的铁碳合金从液态缓慢冷至室温时的结晶过程和室温组织。指出这四种成分组织与性能的区别

碳的质量分数为0.20%、0.60%的铁碳合金均属于亚共析钢,从液态缓慢冷至室温时的结晶过程为:经过AC线时从液态中结晶出A经过AE线时全部结晶为A,经过GS线时由于贫碳有F析出经过PSK线时剩余的A转变为P,室温组织为P+F并随碳的质量分数的增加P增加,F减少

碳的质量成分分别为0.80%、1.0%的铁碳合金均属于过共析钢,从液态缓慢冷至室温时的结晶过程为:经过AC線时从液态中结晶出A经过AE线时全部结晶为A,经过ES线时由于富碳有Fe3CⅡ析出经过PSK线时剩余的A转变为P,室温组织为P+ Fe3CⅡ并随碳的质量分数的增加Fe3CⅡ增加,P减少

由于F、P、Fe3CⅡ,的力学性能上的差异随碳的质量分数的增加铁碳合金的强度和硬度增加,而塑性和韧性下降

18、渗碳體有哪5种基本形态,它们的来源和形态有何区别

一次渗碳体是从液体中直接析出,呈长条形;二次渗碳体从奥氏体中析出沿晶界呈网狀;三次渗碳体从铁素体中析出,沿晶界呈小片或粒状;共晶渗碳体是同奥氏体相关形成在莱氏体中为连续的机体;共析渗碳体同铁素體相关形成,呈交替片状

19、根据Fe- Fe3C相图,说明产生下列现象的原因

(1)碳的质量分数为1.0%的钢比碳的质量分数为0.5%的钢硬度高。 (2)低温莱氏体的塑性比珠光体的塑性差

(3)捆扎物体一般用铁丝,而起重机起吊重物却用钢丝绳

(4)一般要把钢材加热到高温下(℃)进行热軋或锻造。

(5)钢适宜于通过压力成形而铸铁适宜于通过铸造成形。

(1)钢随碳的质量分数的增加铁素体减少而渗碳体增加。渗碳体嘚硬度比铁素体的硬度高

(2)低温莱氏体由珠光体和渗碳体组成,珠光体塑性较好而渗碳体的塑性几乎为零。

(3)捆扎物体需材料有┅定的塑性而起吊重物需材料有一定的强度和硬度。钢材随碳的质量分数的增加强度、硬度增加塑性、韧性下降。 (4)把钢材加热到高温下(℃)钢为单相奥氏体组织。其塑性好变形抗力小。

(5)加热到高温下(℃)钢为单相奥氏体组织。其塑性好变形抗力小利于压力成形;而钢的流动性差,在冷却的过程中收缩率大铸造性能比铸铁差。铸铁结晶温度范围窄流动性好,在冷却的过程中收缩率小铸造性能好;但其属于脆性材料,不能压力成形

第三章 金属热处理及表面改性(40)

1、钢的热处理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其目的和作鼡是什么

钢的热处理是将钢在固态下、在一定的介质中施以不同的加热、保温和冷却来改变钢的组织,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一种工艺原理:同素异构转变;其目的和作用:充分发挥材料的潜力,提高零件使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改善材料的加工性能。

2、什么是连续冷却与等温冷却两种冷却方式有何差异?试画出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的这两种冷却方式的示意图并说明图中各个区域、各条线的含义。 等温冷却:先将已奥氏体化的钢快冷至A1线以下一定温度成为过冷奥氏体。进行保温使奥氏体在等温下进行组织转变。转变完后再冷却臸室温

连续冷却:将已奥氏体化的钢冷却,使其在温度连续下降的过程中发生组织转变

等温冷却所得组织单一,分为珠光体、贝氏体囷马氏体连续冷却所得组织不均匀,是几种转变产物的复合 示意图见书P30、P32。

3、A在等温冷却转变时按过冷度的不同可以获得哪些组织? 可以获得:珠光体、索氏体、托氏体(屈氏体)、贝氏体和马氏体 4、退火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常用的退火方法有哪些 退火的主要目嘚(1)降低钢的硬度,使其易于切削加工;(2)提高钢的塑性和韧性以易于切削和冷变形加工;(3)消除钢中的组织缺陷,为热锻、热軋或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4)消除前一工序中所产生的内应力以防变形或开裂。 常用的退火方法: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鈈完全退火)、均匀化退火(扩散退火)、去应力退火和再结晶退火等

5、完全退火与不完全退火在加热规范、组织转变和运用上有何不哃?为什么亚共析钢一般不采用不完全退火共析钢不采用完全退火?

完全退火:将钢加热至Ac3以上30℃―50℃保温一定时间,缓慢冷却的工藝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和铁素体。适用于亚共折成分的中碳钢和中碳合金钢的铸、锻件及热轧型材目的:细化晶粒,消除内应力降低硬度和改善切削加工性能。 不完全退火:将钢加热到Ac1以上20℃―30℃ 保温后,缓慢冷却的工艺适用于。共析或过共析钢使P中的片状Fe3C和網状二次Fe3C球化,转变成球状

}

钳工高级理论知识练习卷(一)

一,单項选择(第1题~第160题.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将相应的字母填入题内的括号中.每题

1. 试车内容很多,其中对空压机的压力试验属于( ).

A,负荷试验B,空运转试驗C,性能试验D,破坏性试验

2. 挤压件放置一定时间后发现开裂,其原因是( ).

A,筒壁内存在残余应力B,凹模型腔退模锥角太大

C,模具工作部分形状不对D,润滑不均匀

3. 钢丝绳破断的主要原因是( ).

A,超载B,穿绕次数多C,滑轮直径小D,工作类型

4. 高压胶管接头装配时,胶管端部与外套螺纹部分应留有的( )的距离.

5. 在其它组荿环不变的条件下,当某组成环增大时,封闭环随之增大,那么该组成环称为( ). A,封闭环B,增环C,减环D,不变环

6. 测量机床转回面的分度误差用( ).

A,自准直仪B,光学岼直仪C,合像水平仪D,经纬仪

7. 滚动轴承游隙过小,会加剧磨损和( )降低轴承寿命.

A,振动B,噪声C,发热D,径向跳动

8. 冷却系统由水泵,( ),风扇,分水管和机体及气缸盖澆铸出的水套等组成.

A,分电器B,散热器C,空气滤清器D,机油滤清器

9. 起重机起吊过程中被吊物件的高度要高于地面设备或其它物件( )米以上.

A,偶发性故障B,規律性故障C,振动异常故障D,温升过高故障

11. 油压机,水压机运动速度很低,产生的压力为( ).

A,冲击压力B,静压力C,动压力D,大气压力

12. 整体式滑动轴承压入轴套當尺寸和( )时,可用手锤加垫板敲入.

A,间隙B,过盈量较小C,重量小D,过盈量较大

13. 圆锥齿轮侧隙检验方法,常用的是( ).

A,百分表检验法B,塞尺检验C,千分尺测D,塞规

14. 用來传递信号的电器是( ).

A,熔断器B,接触器C,断路器D,继电器

15. 声级计是依靠( )将被测声波转变为电信号,最后在表头上指出读数.

A,微音器(传感器) B,扩大器

16. 刮削原始平板,出现同向扭曲现象时,可用( )方法纠正.

A,对角研B,调头研C,直角研D,正研

17. 机床导轨刮削原则对两条相邻同等重要导轨,应以( )面为基准.

A,原设计B,磨损量尛C,面积大D,面积小

18. 程序编制时,要进行图样分析,辅助准备,( )数字处理,填写加工程序单等.

A,工艺处理B,加工余量分配C,对刀方法确定D,坐标系确定

19. 从反映工莋原理的视图入手,分析部件的( )情况.

20. 在研磨外圆柱面,当出现与轴线小于45度交叉网纹时,说明研磨环的往复移动速度( ).

}

本着服务于中国物理学者和物理專业研究生的宗旨我们根据摘要和引言对本期部分文章进行中文导读。由于水平有限不免出现一些不准确的地方乃至错译的地方。公眾号下方有留言功能欢迎专家学者通过留言指出不准确或错译的地方,共同提高公众号的服务质量留言经编辑确认后,会显示在文章丅方供后来浏览者参考。

普通物理:统计与量子物理

熵的能量-时间不确定关系

能量-时间不确定性在量子力学基础和量子技术中起着重要莋用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们也曾讨论过这一问题。然而标准方法(例如,罗伯逊的不确定性关系)不能用于能量 - 时间不确定性因为通瑺没有与时间相关的厄米算子。按照以前的方法Coles等人通过从量子钟读取时间的准确程度来度量时间不确定性。然后作者们使用熵来度量量子钟在各种时间状态的信息理论上的可分辨性。本文的主要结果是一个对于一般含时哈密顿量的熵能量-时间不确定关系文中对这一關系在离散时间和连续时间情况都有说明。作者们给出的这一不确定性关系很强因为它允许用量子记忆来减少不确定性,这种表述使作鍺们将其重新解释为对不对称相对熵的约束由于熵的操作相关性,作者们预计他们的不确定性关系将能用于信息处理中(马宇翰)

无序势中的物质波弹性散射时间

Richard等人报告了在光学无序势中对物质波弹性时间

的广泛研究。采用直接实验测量、数值模拟以及基于对无序性质的了解与第一阶玻恩近似对比的方法,他们研究了从弱散射区到强散射区超过三个数量级的的行为。他们还详细地研究了过渡的位置作为主要结果,他们揭示了无序统计的强烈影响尤其是在广泛使用似Ioffe-Regel判据~1相关的地方。当发现与高斯分布无序势相关的时候他们觀测到与通常用到冷原子中的激光斑点无序有重大的偏差。他们的结果对于复杂输运现象的实验探究(比如Anderson局域化)和微观理论的联系是臸关重要的(刘宁)

无先验信息的自适应压缩层析成像

量子态断层扫描既是量子信息和计算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随着系统维数的增长,需要大量的测量配置Ahn等人提出并实验性地实现了一种直观的自适应压缩层析成像方案,该方案受到信号恢複中传统压缩感知协议的启发极大地减少了重建任何给定的量子态所需的配置数量,而无需对状态进行任何额外的先验假设(如等级信息纯度等),除了它的维度(成晶晶)

非局域变量的测量和前选择、

后选择光子对的乘积规则失效的演示

Xu等人在本文中报道了对非局域变量的冯诺伊曼瞬时测量的第一次实现。在创造超纠缠光子方面的技术成就使这种测量成为可能。通过对这一测量的可靠性和测量的非破坏性进行高精度地检验展示了该方案作为许多量子信息协议的基本成分的适用性。该方法允许我们首次通过强测量证明预选和后选量子系统的特殊特征:乘积规则的失败作者们通过实验验证了,对于特定的预选和后选择的粒子对对粒子A进行单次测量得到确定的=-1,對粒子B进行单次测量得到确定的而对A和B施加非局域对测量得到确定的σ=-1。(马宇翰)

通过额外量子比特辅助进行

频率上转换的级矢量直鋶磁力计

高灵敏度和空间分辨率的静磁场传感对于基础物理学生物成像和材料科学中的许多应用至关重要。更有益的是具有纳米级空间汾辨率的全矢量磁力测量在过去的十年中出现了几种通用的磁力测量平台,例如与金刚石中氮空位色心相关的电子自旋然而,实现矢量磁力测定通常需要使用集合或降低灵敏度在本文中,Liu等人介绍一个混合磁力测量平台它由传感器和辅助量子比特组成,可以对静场進行矢量磁力测量在更普遍适用的层面,我们演示了金刚石氮空位色心电子和核自旋量子比特的方法特别地,感应横场依赖于通过辅助量子比特的直流频率上转换允许具有低频噪声抑制的量子锁定检测。结合Ramsey对纵场的检测作者们提出的频率上转换方案为纳米尺度的矢量直流磁力计提供了一种灵敏的技术。(马宇翰)

导读:郭敏勇;责编:高思杰

上的阿尔法磁谱仪收集的28.1×10

电子精确的宇宙射线电子嘚结果呈现在0.5 GeV至1.4 TeV的能量范围内。在整个能量范围内电子和正电子谱具有明显不同的量级和能量依赖性。与较低的能量趋势相比电子通量从42.1

GeV开始显著过量,但这种过量的性质不同于超过25.2±1.8 GeV的正电子通量与正电子通量相反,正电子通量具有810

GeV的指数能量截止值而在5σ水平下,低于1.9 TeV时,电子通量不具有能量截止值在整个能量范围内,电子通量可以很好地由两个幂律分量的和来描述通过阿尔法磁谱仪测量嘚宇宙射线电子和正电子的不同行为清楚地表明,大多数高能电子的来源不同于高能正电子

爱因斯坦等效原理的检验

当轨道围绕在四百萬太阳质量的

经历了引力势能的明显变化。作者利用这种势能的变化来检验爱因斯坦等效原理的一部分:局域位置不变性(LPI)他们研究了不哃原子跃迁对引力势能的依赖性,给出了违反LPI的上限这是通过在最接近黑洞的过程中分别测量恒星光谱中氢和氦吸收线的红移来完成的。对于这种测量他们使用的是2015年至2018年的径向速度数据,并将其与S2位置的引力势能相结合这是根据黑洞周围S2的精确已知轨道计算得出的。这导致违反LPI的限制为|βHe-βH|=(2.4±5.1)

他们用这种测量探测的势能变化比地球上的测量值大6倍,比使用白矮星的实验大10倍因此,他们检验的区域是之前未曾检验过的

6维超振幅的极化散射方程

作者融合了螺旋度极化信息,引入了螺旋度版本的散射方程极化散射方程。这些计划方程确认了6维树图散射振幅的新的公式这些公式能直接拓展到最大超对称的情况。作者发现了超杨-米尔斯理论引力以及M5和D5膜的被积函數的新的内容。当约化到四维时极化方程能给出库伦分支上的振幅的4维细化散射方程的带质量的类比。这些极化方程与Cachoazo等人提出的框架截然不同尤其是,这些公式从偶数到奇数个粒子时候不会改变特性

AdS4中的无质量场的自旋-螺旋度公式

在本文中,作者建议了一种4维反-德覀塔空间(AdS4)无质量场的很自然的自旋螺旋度公式这个公式是基于通过作用在sl(2,C)螺旋度变量的微分算符的AdS4等距代数so(3,2)的标准实现。作者从推導AdS平坦空间的平面波对应物开始然后用他们来计算简单的散射振幅。最后基于对称性的论断,作者将所有的三点无质量自旋场的振幅汾类就像在平坦空间那样,作者发现自旋-螺旋度公式允许他们构建相对于用洛伦兹张量方法来构建的额外的自恰相互作用

半经典动力系统的热发射

≤ 2 π T / ?。如果我们非常简单地将此界限用于有着固定Lyapunov指数λ

的系统的话它可能预言存在温度下线为T≥?λ

/2π。尤其它意味着混沌系统在量子力学条件下不可能存在0温。即便是经典的、决定论的系统一旦我们考虑量子修正后,也会呈现热力学行为作者详细研究了半经典粒子在双曲固定点附近的运动,并证明了量子修正的确可以诱导满足玻尔兹曼分布的能量发射作者进一步论证,这样的发射昰与量子流体中的霍金辐射有关作者还讨论了何时能够取到边界值。

强相互作用的纠缠压低以及演生对称性

作者证明了强相互作用S矩阵嘚纠缠压低与低能重子相互作用中观测到的近似自旋-味对称既两种夸克味道的Wigner SU(4)对称或者三种夸克味道的SU(16)对称,有关联作者猜测动力学糾缠压低是强相互作用红外的性质,并能导致这些演生对称性并对预言核物理的性质和致密物质中的超核力提供强有力的限制。

散射过程中在4.23GeV以及4.40GeV附近看到散射截面的明显的提升。第一个峰与理论预言的D ?D1 ( 2420 )分子相容第二个增强不来自于任何已知的共振。为了更好地理解第二个增强实验需要更详细的振幅分析。Evidence of a Resonant Structure in the e e

7Li反应中不完全融合产物的来源

低结合能原子核的垒上完全融合通常有30%的压低. 导致这一压低并產生相关不完全融合产物的机制目前还存在争议. 结合

Bi反应中轻碎片和重剩余物的单独测量以及符合测量, K. J. Cook等人发展了一个新的实验方法研究產生不完全融合产物的机制. 他们发现对于占主导的不完全融合产物--钋同位素, 只有小部分可以用弹核碎裂后的俘获来解释: 主要机制是氚核結团的转移. 因此, 他们认为,完全融合的抑制主要是由于弱束缚原子核中的结团现象, 而不是因为它们到达融合位垒前的碎裂.

[编辑推荐语]对氢汾子离解能的高精度测定十分敏感于质子的有限尺寸

里德堡态之间的能量间隔的新测量。当与先前确定的能量间隔相结合时这种新的測量结果会导致正氢的离解能量DN=1 0的测量得到了大的提升,并首次将其不确定性降低到比有限大小的质子导致的1MHz附近的误差还要小3倍这一35 999.582 834(11)cm

校正和量子电动力学校正的理论计算结果35 999.582 820(26)cm

122, 103003(2019)]。该一致性清除了最近实验和理论之间的分歧该分歧阻碍了在质子电荷半径存在爭议的背景下使用

氢分子的解离能的非绝热QED校正

在不增加电子-质子质量比的情况下,本文对氢分子能量的量子电动力学校正进行了评估所得到的结果显著提高了理论预测的准确性,解离能达到了1 MHz的精度并且与其他并行测量非常一致[H?lsch et al., Phys. Rev. Lett. 122, 19)]。因此氢分子已经成为超精确量孓化学的基石,从而开辟了从其光谱中确定基本物理常数的前景

利用扭曲光子的拉曼光学活性

拉曼光学活性利用振动光谱技术获得手性汾子的详细结构信息的基础。这种效应集中在材料手的手性的圆偏振光的旋光性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光学轨道角动量的扭曲光带有顺时針或逆时针旋转的螺旋相位波前,因此具有完全不同于极化性的手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拉曼光学活性方法,它对自旋-轨道相互作用對入射扭曲光子的旋光性敏感代表了一种新的手性光学光谱技术。

通过腔输出光子计数快速生成

自旋-1原子中的多体纠缠

非线性动力学与鋶体力学

双光子-声子散射的直接三维测量折射率

Antonio等人开发了一种显微镜技术可以测量局部折射率而无需对电磁辐射的光学相位延迟进行采样。为此Antonio等人设计并实验证明了一种具有两个共定位布里渊散射相互作用的装置,它们耦合到一个共同的声学声子轴; 在这种情况下咘里渊频移的比率取决于折射率,而不取决于样品的任何其他机械和光学性质将光谱测量结果集成在共聚焦显微镜中,折射率以微米级彡维分辨率进行映射由于在epi检测中需要探查折射率并且对样品的几何尺寸没有假设,该方法可用于表征生物细胞和组织()

多模光纤Φ的二维流体动力学

光子学中沙漏节点线的观察

最近证实了三维动量空间中呈现线简并节点线半金属的存在。通常节点线半金属的存在受到特殊对称性的保护,例如镜像对称然而,这些对称性通常是必要但不是充分条件因为即使没有破坏它们,节点线也可以被消灭朂近,具有沙漏形能带结构的节点线半金属成为更鲁棒的候选其线简并不能被消灭而同时保留所有空间对称性。在这里Lingbo等人第一次通過实验证明在微波频率下光子晶体中存在沙漏节点线(HNL)。Lingbo等人通过空间场的近场扫描随后用傅立叶变换来观察HNL。观察到的光子HNL位于一個清晰且较大的频率间隔内并且不受保对称扰动的影响,这为光子应用(例如反常量子振荡、自发辐射和共振散射)提供了理想的鲁棒平台(王娟娟)

超高速旋转点源产生尾流的时空折叠

声子晶体中IIWeyl

)作为三维动量带结构中的双重简并点,携带量子化拓扑电荷并产生各種特殊性质,如强表面波和手性异常最近在凝聚态物质系统和光子学中提出了II型Weyl半金属,其在费米表面具有锥形色散并且相对于I型具囿强烈倾斜的色散。虽然理论上已经在声学中预测了II型WP但到目前为止尚未报道声子晶体中的实验实现。在这里Xie等人通过实验实现了II型Weyl聲子晶体。Xie等人演示了在WP频率观察到的拓扑跃迁和Weyl频率之间的拓扑表面声波实验结果与Xie等人的理论分析完全一致。由于违反了洛伦兹对稱性II型WP仅存在于低能系统中。作为经典波的模拟对应物声子晶体为宏观系统中II型WP的研究提供了平台。(王娟娟)

相干记忆动力学中活性粒子的多稳自由态

Bacot等人研究了具有相干记忆的确定性自推进粒子的动力学Bacot等人通过实验和数值证明它表现出几种稳定的自由态。该系統由一个自推进的液滴组成液滴在振动的液体上弹跳,由每次弹跳时发出的波驱动这个物体拥有一个推进记忆,由沿着它路径积累的波相干干涉产生Bacot等人在这里研究了导致速度调制动力学建立的过渡区间。实验和数值模拟使人们能够探索相空间的未知区域并揭示自持振荡机制的存在最后,Bacot等人展示了几个自由状态的共存该特征既来自该路径记忆动力学的时空非局域性,也来自驱动机制的波动性质(王娟娟)

由热运动引发的液滴聚结

相同半径的两个液滴聚结的经典概念是表面张力驱动最初的奇异流动。Sreehari等人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水纳米液滴的聚结表明在热毛细波形成单个或多个桥之后,桥在热学区间开始生长在这里,由于桥前沿附近分子的集体跳跃桥梁在时间仩线性扩张得比粘性毛细管速度快得多。只有当桥半径超过热学长度尺寸l~√R时才会发生向经典流体动力学区间的转变。(

硅微结构中的噭光驱动电子透镜效应

[编辑推荐语]一组硅柱阵列可以在未来的计算机尺寸的电子加速器中聚焦和约束电子束该技术能够提供更快的电子加速。

Black等人展示了一种由单片硅制造的激光驱动可调谐电子透镜该透镜由一组硅柱组成,硅柱由两个300 fs脉宽1.95μm波长的nJ级激光脉冲对称泵浦,激光脉冲由一个光学参量放大器产生柱结构的光学近场能够将电子聚焦在垂直于柱轴的平面中。在100±10MV / m的入射激光场的作用下测量发現透镜为50±4μm,该聚焦效果相当于磁场梯度为1.4±0.1MT / m的四极透镜通过改变入射激光场强度,透镜的可以从21±2μm(B'> 3.3 MT / m)调整到厘米量级(杨苼鹏)

Thiele等人提出了一种生成频率可调子循环电磁脉冲的新方案。为此当电磁种子脉冲被镜面反射时,泵电子束被注入到电磁种子脉冲中研究证实电子束能够放大种子脉冲场,同时提高其中心频率并减少其循环次数作者们通过一维和二维particle-in-cell模拟证实了这种放大效应。为了解释和优化这一过程他们提出了一种基于流体理论的模型。据Thiele等人估计利用现有的电子束和太赫兹脉冲源,该方案可以产生毫焦强的Φ红外子循环脉冲(王科力)

环形等离子体向带状流的直接测量

环形磁约束等离子体中的带状流是湍流和输运过程的自调节相互作用的┅部分。对于具有强环形磁场的环形等离子体带状流主要是极向的。本文报告了Nishizawa等人首次观察到的环向带状流相关测量在极向磁场占主导的反场箍缩等离子体的最外闭合磁面内进行。作者们观测到带状流强度与等离子体电位波动幅值之间的极限环振荡该观测印证了漂迻波等离子体湍流的自调节特性。这些测量有助于推进环形等离子体的物理理解和回旋动力学模拟(秦晨)

雷云电学特性的GRAPES-3介子成像观測

位于Ooty的GRAPES-3介子望远镜记录了大雷暴期间介子强度的快速(约10分钟)变化。在2011年4月至2014年12月期间记录的总共184次雷暴中2014年12月1日的雷暴产生了1.3 GV的巨大電势。通过地面上四个相隔适当(最大6公里)的监测器测量的电场可估算雷云的高度和面积等特性,计算结果发现雷云的高度在平均海平面鉯上11.4公里且面积大于等于380平方公里雷云充电时间为6分钟,能量达到1.3 GV移动速度为60 km/h,这意味着该雷云所提供的功率大于等于2GW这项工作可能为雷云中千兆伏势的产生提供了首个直接证据,也可能解释了地面伽马射线闪光中最高能量(100兆伏)伽马射线的产生原因(秦晨)

一维波銫混合体的液态:

使用精确的量子蒙特卡罗方法,Parisi等人计算了具有接触作用的一维玻色混合物中液相的基态性质。作者发现如果种间吸引相互作用和种内排斥相互作用之间的耦合强度比超过临界值,则可以形成液态作为该比率的函数,作者确定了每个粒子能量具有最尛值和压缩率发散时的密度从而确定了均匀液体相图中的平衡密度和旋节点。此外在稳定液态中,作者计算了化学势、声速以及结构囷相干性质(如配对关联函数静态结构因子和单体密度矩阵),从而对自约束液滴的体区域提供了详细的描述(黄通昀)

局部与全局拉伸机械响应

[编辑推荐语]: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作者得到了描述非晶体系宏观和局域弛豫行为的扩展指数方程的扩展系数不变性

液体囷玻璃的弛豫行为通常可以扩展指数方程来描述,但关于扩展系数的起源存在着非均匀性和均匀性两种存在争议的假说:非均匀性认为整體的扩展系数源于不同特征尺度空间对应的局域指数弛豫的叠加而均匀性假设认为不同特征尺度空间的局域扩展系数不变。本文作者利鼡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深过冷区液体在整体和不同特征尺度上的动态力学响应行为,发现无论是整体还是不同特征尺度上的局域粘弹性弛豫谱都可以用科尔-戴维森方程描述且其扩展系数并不随特征尺度变化而变化,这为均匀性假说提供了直接证据;并发现局域势垒与局域高频剪切弹性模量的本征关联给出了弹性排开模型成立的微观证据。(黄通昀)

菱形相硅(r8-Si)是一种有前景的它由体心立方相(bc8-Si)交错堆叠形成。作者使用一种新的制样方法用X射线衍射确定了菱形相硅中体心立方相的相对体积,并沿压痕施加方向观察到了变形的晶胞理论计算与观察结果表明,内部压力约为4 Gpa时得到了稳定的r8相(马驰)

Juntunen等人的研究表明,非周期性超晶格展示出了在声子相干波干涉效应和非相干传输之间有趣的相互作用特别是,

安德森局域化导致了室温下热导率急剧下降98%低至超低值1.3WmK

,并且在非周期性Si/Ge超晶格中进一步产生约为10

的反常大的热各向异性比率。热导率最大值的出现可以确定是在系统长度尺度上声子安德森局域化的结果该系统长喥尺度连接了扩展和局域的电子传输方式。频率分辨图和他们的安德森局域化晶格动态描述相结合阐明了这些系统中丰富的电子传输特性,以及热电应用中热传输的‘亚-’至‘少-THz’声子工程学关联无序性的潜在可能性(王婧瑶)

通过复合强化的迁移实现

单层中的直接阳離子交换

二维材料除了其独特的光学和电学特性,还给我们提供了直接观测原子尺度范围内缺陷动力学的机会本工作中,Yang等人使用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观测了单层中的Re杂质与晶格中相邻的Mo原子发生直接交换形成置换位掺杂的过程。这种直接交换过程在体材料中仅仅被认為是一种扩散机制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发现,直接交换过程的能量势垒对于热激发或者电子束中直接的能量传输来说都太大了电子显微鏡观察到,在交换的Re-Mo对附近存在多个硫空位不能有效降低能量势垒,不足以用于解释观察到的原子交换另一方面,计算发现掺杂的Re囷周围的硫空位,在能隙中引入了一组不断变化的深能级于是作者提出,这些能级作为一个媒介通过多个电子-空穴复合作用,导致了這种“爆炸式”的复合型强化的迁移现象为进一步验证这一理论,Yang等人还证明了可以通过调控硫空位的形成来触发Re-Mo的直接交换本工作Φ展示的实验和理论结果,为二维材料中实现操纵单个原子掺杂奠定了基础(张陆峰)Direct

通过动量分辨的4D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

测量AlN / GaN纳米盘Φ的电极化

作者给出了在单位晶胞分辨率下,AlN/GaN纳米线异质结构中由偏振诱导的内部电场的图像这是半导体光电子学中光学和结构现象相關性的关键所在。动量分辨像差校正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是他们所采用的新的成像模式这种成像技术可以同时在实空间和倒空间中提供㈣维数据。作者阐释了如何在实验中分离内部中尺度电场和原子电场并通过多电子散射的综合动力学模拟进行了验证。AlN和GaN中偏振感应电場的平均差为5.3±1.5MV/cm这与先前论文报道的专用模拟结果和光致发光测量结果是一致的。(王婧瑶)

责编:袁喆马锋杰,沈卡

包含铱酸盐在內的许多莫特绝缘体的电子态经常被概念化为局域原子态例如著名的“J

=1/2态”。尽管轨道杂化会强烈改变这类电子态并显著影响材料的电孓性质实验探测这一过程仍然存在极大的挑战。本文中作者使用共振非弹性x射线散射直接探测并量化了铱酸盐材料Ba

中二聚轨道的形成。观测到了对应二聚轨道激发的尖峰并结合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和基于铱-铱团簇模型的理论模拟进行理论分析分析。结果发现部分退局域囮的二聚体态可导致了电子角动量的重新定义以及材料磁性和电子行为的改变作者表示,可以用这个来解释观测到的磁矩相对于基于原孓状态的预测的减少该研究为研究包括固体、异质结构,分子和瞬态在内的大量材料中的二聚化开辟了新的方向(刘钱)Direct

极性分子各姠异性t - J模型中

相互作用诱导的分数化和拓扑超导性

本文中,作者展示了反铁磁相互作用与空穴运动的相互影响从而产生了拓扑超导相这鈳以使用一维各向异性的t-J模型来描述,并且实验上可以通过将超冷极化分子囚禁在光学晶格来实现结果显示,在不同的各向异性强度下体系会出现不同量子相,范围从无带隙的Luttinger液体到自旋带隙的导体和超导体特别地,作者发现在适当的z各向异性情况下该类体系中有非平凡拓扑序的相的存在。这个非平凡的拓扑相可以由有一个有限的非局域弦参数唯一地描述同时,该相展示出稳定的边缘自旋分数化这些结果使我们能够探索相互作用诱导的拓扑超导物质中的量子相。(刘钱)

绝缘体和半导体中的反掺杂效应

电子(空穴)的普通掺杂通常意味着费米能级向导带(价带)移动并且自由载流子的电导率增加然而最近在不同材料中都发现一中特殊的掺杂特性:电子掺杂导致最低未占据带的一部分合并到价带中,导致电导率显著降低刘奇航等人称这种特殊的掺杂为“反掺杂”,存在的体系包括稀土镍氧化粅钴氧化物SrCoO

材料等。他们揭示了这类反掺杂效应的物理起源及其逆问题即如何合理搜索这类材料。他们发现电子反掺杂在导带中含有俘获空穴的

中可以实现机理是通过电子掺杂湮灭这种“空穴极化子”引起的带隙增加。反掺杂效应可以提供一种新奇的控制电导率的方式(方子明)

和一阶金属绝缘体转变的起源

Lee等人利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研究了八面体钽二硫化物(

)中的绝缘相和金属– 绝缘体转变(MIT)的起源这是一种具有显著二维(2D)电荷密度波(CDW)序的层状范德华材料。他们表明MIT不是由2D序本身而是由2D-CDW的垂直排序或3D-CDW序导致的。怹们确定了两种非常稳定的3D-CDW构型;一个是绝缘的另一个是金属的。两种CDW构型的竞争和混合解释了

转角双层石墨烯中魔角的起源

[编辑推荐语]:研究表明转角双层石墨烯中产生平带从而引起超导性的转角与量子霍尔波函数有关

近期的研究发现,将转角双层石墨烯中两层石墨烯の间的相对角度调节到一个特殊“魔角”时会出现一条孤立的平带,此时双层石墨烯中会出现超导性然而,到目前为止魔角的起源囷非常规图案仍是。本文中Tarnopolsky等人报道了一个转角双层石墨烯连续模型,能够给出费米速度消失以及整个最低能带完美扁平化特征作者鼡α(约为转角的倒数)进行参数化,发现魔角会以 Δα?3/2 的周期循环出现。作者通过解析方法展示精确的平带波函数可以由θ函数的比值组成的双周期函数构建,就如同环面上的量子霍尔波函数。作者进一步分析了与实验相关的第一魔角的稳定性,解析地给出了它的性质並讨论了如何从晶格弛豫效应验证本文的模型参数。(李松)

无序金属中边界几何张量的普适标度理论

Fubini-Study度规张量和Berry相是量子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概念广泛应用于各种有趣的物理现象中,且这两个概念可以通过量子几何张量(QGT) 统一起来本文中,作者使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在外加尛磁场下接近Anderson局域化转变时的边界量子几何张量的有限尺寸标度与Anderson无序驱动的金属-绝缘体相变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QGT显示出普适标度性,并揭示了在弱随机磁场中正交临界态和幺正临界态会发生交叉在临界点附近的QGT的流决定了临界指数。同时作者也发现QGT的临界分布吔是普适的,即使在均匀磁场中也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同性作者预言了外磁场中金属绝缘体转变处的普适和各向同性霍尔电导涨落。(刘錢)

反铁磁MnTe薄膜中的平面霍尔效应

Yin等人报导了α-MnTe中自旋- 轨道耦合(SOC)通过产生各向异性的价带劈裂影响输运行为导致Γ附近有四个自旋极化口袋。他们通过群论分析,紧束缚模型和从头计算构建了最小k?p模型来重建这种劈裂。该模型被用于描述零场平面霍尔效应(PHE)的旋转對称性PHE源自SOC导致的能带各向异性,并且对于具有单个反铁磁畴的理想薄膜PHE定量估计为25%-31%(方子明)

遍布玻色子超流和莫特绝缘体相嘚

非谐泛音振动的检测与表征

使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的非弹性电子隧道谱仪(IETS)是用于表征单分子水平的振动和自旋态的强有力技术。雖然IETS缺乏严格的选择规则历史上人们一直认为振动泛音很少见到甚至不存在。在这里Czap等人提供确凿的实验证据,表明可以通过同位素取代利用STM-IETS检测到吸附在Ag(110)上一氧化碳分子的受阻旋转泛音激发他们还表明泛音激发的非谐性可以在吸附位点间进行表征和比较,并且找到了吸附在[1-10]阶梯边缘的CO的振动非谐性的各向异性证据(方子明)

质量选择的FePt纳米颗粒的组装与磁性质

铁掺杂InAs半导体中由近邻效应诱导嘚

超导态的电子自旋三重态配对证据

Nakamura等人给出了铁磁半导体(In,Fe)As中由近邻效应诱导的超导性具有电子自旋三重态配对形式的证据。正如在半金屬材料中所发现的作者在该体系中发现了特别长的近邻范围。作者从临界电流随磁场变化出现的持久振荡推断出超导区域边缘具有很強的超流浓度。临界电流的最大值并不出现在零磁通时而是出现在最大磁无序附近,这反映了自旋三态和自旋单态配对的联系近邻超導性中的这些自旋三态配对本质也表明了(In,Fe)As的铁磁特性。(李松)

拓扑磁振子诱导的手性声子输运

24薄膜的独特厚度依赖性

Otrokov等人使用密度泛函悝论和蒙特卡罗计算研究了范德瓦尔斯层间反铁磁体在二维极限下磁性和电子性质的厚度依赖性。以MnBi

作为模型材料他们发现它表现出┅类显著的具有厚度依赖的磁性和拓扑相变。虽然MnBi

的单个七层层块是拓扑平庸的铁磁体但由奇数(偶数)块构成的厚膜则是未补偿的(補偿的)层间反铁磁体,显示出宽带隙量子反常霍尔(零平台量子反常霍尔)态因此,MnBi

奈尔型斯格明子主体材料GaV4S8中

光学驱动的集体自旋噭发和磁矩动力学

单量子点诱导的Wigner时间延迟

与超表面耦合的GaAs中

由太赫兹驱动的相干光学声子放大

Woerner等人使用双色二维光谱证明了与金属超表媔耦合的GaAs结构中的纵向光学声子可以通过其与电子等离子体的极化光学相互作用进行放大超材料共振器增强了太赫兹场,从而产生相干嘚纵向光学声子并驱动GaAs导带中的自由电子纵向光学声子幅度的时间演化可以通过中红外脉冲测量其诱导出的Kerr非线性来获得。测量结果表奣纵向光学声子最多可被放大10倍与理论估计值相符。(李松)

平面超导-半导体异质结构中的分数

约瑟夫森涡旋及马约拉纳零能模式编织

當超导体-金属-超导体构成的平面约瑟夫森结中的金属存在自旋轨道耦合且处于一个面内磁场中时就有可能会形成一维拓扑超导体。这种┅维拓扑超导体已经引起了理论和实验上关注本文作者考察了垂直磁场和跨越约瑟夫森结的超流对马约拉纳零能模式的位置和结构的影響。作者发现在特定的条件下约瑟夫森涡旋分解成了两个半涡旋,每一个半涡旋携带半个超导通量和一个马约拉纳零能模式作者还发現在这个系统中可以通过电流对马约拉纳零能模式编织进行操控。(李松)

在聚合物熔体中的一维反常扩散

本文利用X射线光子相关光谱法研究了聚合物接枝的金纳米颗粒在聚合物熔体中的动力学行为对于低分子量的基质聚合物链,金纳米颗粒表现出正常的各向同性扩散;對于较高的分子量颗粒呈现反常扩散,其行为可用弹道运动和广义的Levy行走来描述在一定的退火条件下,扩散是一维的与退火过程中熱流的方向以及主聚合物链的动态排列都有关。对非完全排列的聚合物网络中单个金纳米颗粒的扩散行为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能够半定量地再现实验结果。这些结果有助于展示纳米颗粒如何在特定条件下在聚合物网络中快速移动

渗透性是软物质、材料工程和流体力学中朂基本的输运性质之一。然而渗透性的优化,特别是不同渗透剂之间的高度选择性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是材料设计的一大挑战。Kim等人使用朗之万动力学模拟了致密晶格膜中理想渗透剂的简约模型系统研究了如何通过系统地改变膜的吸引力、体积分数和拓扑结构来大规模地调整,甚至最大化或最小化渗透性作者利用极限标度理论展示了所观察到的非单调行为和渗透性极值的出现远非平凡的,而是由渗透分配和扩散性之间的强反关联和实质抵消所致尤其是在致密且高度吸引的膜内。

以前的研究探索了胶体模型系统中的线性和非线性区域但仍然缺乏对预测的、高度反常的探针位移时空分布的实验研究。?enbil等人的实验和理论结果显示当粒子受外力驱动时,化转变附近嘚结构均匀的胶体悬浮液表现出异质的间歇的动力学行为当外力超过阈值时,作者观察到强间歇动力学和双模范霍夫分布函数;当外力較小时粒子平均位移和静态均方位移服从线性响应关系。模耦合理论的计算结果与实验观测结果吻合

剪切驱动阻塞的维数和粘度指数

鉯往的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各向同性阻塞的临界指数与系统的维数无关主流观点认为剪切驱动阻塞也应如此,并且通过建立理论模型將剪切驱动干扰的临界指数与适合各向同性阻塞的平均场值联系起来。然而Olsson等人并不赞同此观点,并得到了与此相反的结论作者采用叻剪切驱动动力学模拟三维零温下双分散无摩擦颗粒的集合,旨在与二维行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与压缩或淬火各向同性阻塞的结果相仳三维中的临界指数不同于二维,并且得出了二维和三维的剪切驱动阻塞属于不同的普适类的结论

自主植入式生物电子系统需要高效嘚辐射结构来进行数据传输和无线供电。Nikolayev等人对人体植入胶囊的辐射进行研究通过量化电耦合和磁耦合源的参数与它们可实现的效率之間的权衡,以达到最佳辐射并将物理边界辐射效率作为设计质量度量,证明了基本边界远远超过传统设计所获得的效率作者还提出了┅种基于介质加载的圆柱形贴片结构的最佳源的实现方法,该结构的辐射效率接近理论极限并且比现有系统提高了五倍。

有界随机性下Logistic系统的相图

灭绝是任何随机生灭过程的最终吸收态因此,灭绝时间是自然种群的一个重要特征Yahalom等人研究了人口统计学与有界环境随机性共同作用下的Logistic和类Logistic系统,确定出了三个相:非活跃相其中平均灭绝时间T随初始种群大小呈对数增加;活跃相,其中T随承载力N呈指数增加;时间Griffiths相其中T与N呈现幂律关系。只有当噪声有界时系统才支持指数相,在这种情况下连续(扩散)近似在Griffiths相内被打破。为了研究冪律相作者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扩散和非扩散两种机制的WKB方案。

物理维度上自举渗流混合相变的存在性

自举或k-core渗流(BP)在Bethe晶格上表现出一階与二阶的混合相变具有不连续的序参量和发散的临界涨落。Rizzo将最近提出的M-层技术用于研究平均场理论的修正结果表明,BP在所有阶上嘚环展开问题都等价于具有淬火无序的旋节,意味着平均场混合相变在物理维度上并不存在然而,它作为回避转变的关键性质成为超冷液体回避模耦合理论临界点的一种途径。

从线性到平方根市场影响的过渡

资本市场上大量的交易数据可以用于金融物理领域的实证研究近二十年最重要的实证成果之一是发现了市场影响的平方根律,即大额的买单或卖单对价格的影响正比于该买/卖单规模的平方根然洏,在交易规模较小时仍然存在线性市场影响。Bucci等人利用一个包含股权市场上800万笔机构交易的大型数据集首次细致地研究了随着交易規模的变化市场影响从线性区域到平方根区域的过渡,发现新近提出的流动性动力学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关于这种过渡的实证结果作者認为,两种市场影响过渡的产生主要因为市场流动性中存在至少“快”和“慢”两个特征时间尺度高频交易决定市场的总体活动,低频茭易则使得影响函数具有凹性

非手性弯核介晶的手性不对称螺旋相

近期热门文章Top10

↓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

点此查看以往全部热门文章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