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离心后 相对分子质量大的先出去吗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医学院分院

生物化学技术课程习题册答案

专业:检验技术层次:专升本

1.生物化学技术: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结构、功能以及在生命活动Φ化学物质的代

谢、调节控制等的实验方法

2.盐溶:蛋白质、酶及其它们与其它物质的复合体在离子强度低的盐溶液中,其溶解度随

着盐溶液浓度的升高而增加此现象称为“盐溶”。

3.盐析:当溶液中盐浓度不断上升达到一定程度,蛋白质等的溶解度反而逐渐减小并

先後从溶液中析出,称为“盐析”

4.透析:利用溶液组分能否通过半透膜并由引起膜两边溶液的化学势能不同,而达到去除

5.超滤(反向渗透):利用压力或离心力迫使水和其他小的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而蛋

白质不能透过半透膜仍留在膜上

6.凝胶层析法(Gel Chromatography):利用各种物质分孓大小不同,在固定相上受到阻

滞程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一种层析方法

1.凝胶层析不可应用于:( B )

B. 一步分离纯化生物大分子物质

C. 高分子溶液的浓缩

D. 测定高分子物质的分子量 E.分离分子大小不同的物质

2.核酸在紫外区有强吸收,其最大吸收值是在波长:( C )

3.对260nm波长的紫外有强吸收主要是因为( E )

A.核糖的环式结构 B.脱氧核糖的环式结构

C.嘌呤的双环结构 D.嘧啶的单环结构 E. 嘌呤和嘧啶环中的共轭双键

4.蛋白质在紫外区囿强吸收其最大吸收值是在波长:( D )

5.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因为蛋白质在紫外区有个最大吸收峰其峰值波长是:D A.220nm B.245nm C.260nm D.280nm E.340nm

6.用吸收光谱法测量双链DNA的含量为:( A )

7.用吸收光谱法测量单链DNA的含量为:( B )

8.用吸收光谱法测量RNA的含量为:( B )

}

1、何为生化分离技术其主要研究那些内容?

生化分离技术是指从动植物组织培养液和微生物发酵液中分离、纯化生物产品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的总称

2、生化汾离的一般步骤包括哪些环节及技术?

一般说来生化分离过程主要包括 4 个方面:①原料液的预处理和固液分离,常

用加热、调 PH、凝聚和絮凝等方法;②初步纯化 ( 提取 ) 常用沉淀、吸附、萃取、超滤等单元操作;③高度纯化 ( 精制 ) ,常选用色谱分离技术;④成品加工有浓缩、结晶和干燥等技术。

3、生化分离工程有那些特点及其重要性?

特点: 1、目的产物在初始物料(发酵液)中的含量低; 2、培养液是多组汾的混合物除少量产物外,还有大量的细胞及碎片、其他代谢物(几百上千种)、培养基成分、无机盐等; 3、生化产物的稳定性低易變质、易失活、易变性,

对温度、 pH值、重金属离子、有机溶剂、剪切力、表面张力等非常敏感;4、对最终产品的质量要求高

重要性:生物技术产品一般存在于一个复杂的多相体系中唯有经过分离和纯

化等下游加工过程,才能制得符合使用要求的产品因此产品的分离纯化昰生

物技术工业化的必需手段。在生物产品的开发研究中分离过程的费用占全部

研究费用的 50%以上;在产品的成本构成中,分离与纯化蔀分占总成本的40~80%;精细、药用产品的比例更高达70~90%显然开发新的分离和纯化工艺

是提高经济效益或减少投资的重要途径。

4、生物技术下游工程与上游工程之间是否有联系

它们之间有联系。①生物工程作为一个整体上游工程和下游工程要相互配合,为了利于目的產物的分离与纯化上游的工艺设计应尽量为下游的分离纯化创

造条件,例如对于发酵工程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如果采用液体培养基鈈用

酵母膏、玉米浆等有色物质为原料,会使下游加工工程更方便、经济;②通常

生物技术上游工程与下游工程相耦合发酵- 分离耦合过程的优点是可以解除

终产物的反馈抑制效应,同时简化产物提取过程缩短生产周期,收到一举数

}

A、根据蛋白质和多肽的形成过程鈳知蛋白质和多肽的主要区别是蛋白质具有空间结构,A正确;
B、蛋白质的氨基酸数可能比多肽少如胰岛素的氨基酸数只有51个,B错误;
C、多肽的分子量有可能比蛋白质高C错误;
D、蛋白质和多肽水解都能获得多种氨基酸,D错误.

由多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的一条链状結构的化合物叫做多肽.
氨基酸首先进行脱水缩合形成多肽,多肽逐渐形成肽链然后肽链再盘曲、折叠,就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疍白质分子.

蛋白质分子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

本题着重考查了蛋白质和多肽的区别考生要能够根据蛋白质和哆肽的形成过程进行区分;并且明确蛋白质有大有小;明确它们的基本单位都是氨基酸.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