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环已基醚与甲基环乙烷的鉴别?

求急 2010年医大医用化学考查课试题 一月中旬就要交卷了
1.下列化合物不属于脂环烃的是
2.能区别苯和苯甲醚的试剂是
3.乙二酸的加热产物是
4.下列试剂中,能用于制备格氏试剂的是
5.下列化合物中,不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是
6.下列化合物不能发生消除反应的是
7.下列化合物有顺反异构体的是
8.下列各糖中不能与托伦试剂反应的是
9.下列脂肪酸碘值最大的是
10.下列化合物属于五元杂环的是
11.Mg(OH)2在下列溶液或溶剂中的溶解度最小的是
12.相同温度下,欲使两种稀溶液间不发生渗透,应使两溶液
15.一封闭系统,当状态从A到B发生变化时,经历二条任意的途径,则
1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所有稳定单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热都等于零
B.氧气和氮气的标准摩尔燃烧热都等于零
C.二氧化碳的标准摩尔燃烧热等于零
D.氢气的标准摩尔燃烧热就是气态水的标准摩尔生成热
17.温度由20℃升至30℃,某反应的速率增加1倍,该反应的活化能为
18.对于零级反应来说,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
B.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有关
C.反应的半衰期为一常数
D.反应速率与时间无关
19.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势为0V,如果向水溶液中加入酸使氢离子浓度大于1mol·L-1,则该电极的电极电势将
20.下列哪种电池的电动势与I-离子的浓度无关
36.产生渗透现象的必备条件是( )和( ).
37.向HAc溶液中加入NaAc固体,HAc的解离度将( ),这种现象称为( )
38.向电池(-)Zn|Zn2+(1mol·L-1)||Ag+(1mol·L-1)|Ag(+)中,(1)增加ZnSO4溶液的浓度,电池电动势将变( );增加AgNO3溶液的浓度则电池电动势将变( );(2)向AgNO3溶液中通入H2S气体则电池电动势将变( ).
39.燃料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为2H2(g) + O2(g) = H2O(l),则氧化剂( )在电池的正极上发生( )半反应,还原剂( )在负极上发生( )半反应.
40.同一条件下,同一反应活化能越大,其反应速率越();
41.增大反应物浓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反应速率()

免费查看千万试题教辅资源

}

【题目】实验室制乙烯时,产生的气体能使溴水褪色,甲、乙同学用下列实验验证。

(气密性已检验,部分夹持装置略)。实验操作和现象为:

点燃酒精灯,加热至170℃

I:A中烧瓶内液体渐渐变黑

II:B内气泡连续冒出,溶液逐渐褪色

III:A中烧瓶内附着少量黑色颗粒状物,有刺激性气味逸出

(1)烧瓶内产生乙烯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溶液“渐渐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________性。

(3)分析使B中溶液褪色的物质,甲认为是C2H4,乙认为不能排除SO2的作用。

①根据甲的观点,使B中溶液褪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②乙根据现象III认为产生了SO2,在B中与SO2反应使溶液褪色的物质是________

③为证实各自观点,甲、乙重新实验,设计与现象如下:

A、B间增加一个装有某种试剂的洗气瓶

D中溶液由红棕色变为浅红棕色时,E中溶液褪色

a. 根据甲的设计,洗气瓶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

b. 根据乙的设计,C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

c. 能证明确实是SO2使E中溶液褪色的实验是________

d. 乙为进一步验证其观点,取少量D中溶液,加入几滴BaCl2溶液,振荡,产生大量白色沉淀,浅红棕色消失,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4)上述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

A.甲氧基的-I效应 B. 甲氧基的+E效应 C. 甲氧基的+E效应大于-I效应 D. 甲氧基的空间效应 2. 下列化合物中氢原子最易离解的为 ( )

3. 二烯体1,3-丁二烯与下列亲二烯体化合物发生Diels-Alder反应时活性较大的是 ( )

5. 在CH3CH=CHCH2CH3化合物的自由基取代反应中, ( )氢被溴取代的活性最大

7. 下列物质能与Cu2Cl2的氨水溶液反应生成红色沉淀的是 ( )

A. 乙醇 B. 乙烯 C. 2-丁炔 D. 1-丁炔 8. 以下反应过程中,不生成碳正离子中间体的反应是 ( )

10. 鉴别环丙烷,丙烯与丙块需要的试剂是 ( )

12. 1-戊烯-4-炔与1摩尔Br2反应时,预期的主要产物是 ( )

13. 某二烯烃和一分子溴加成结果生成2,5-二溴-3-己烯,该二烯烃经高锰酸钾氧化得到两分

子乙酸和一分子草酸,该二烯烃的结构式是 ( )

15. 下列炔烃中,在HgSO4-H2SO4的存在下发生水合反应,能得到醛的是( )

16. 一化合物分子式为C5H8,该化合物可吸收两分子溴,不能与硝酸银的氨溶液作用,用

过量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作用,生成两分子二氧化碳和一分子丙酮酸推测该化合物的结构式( )

17. 下面三种化合物与一分子HBr加成反应活性最大的是( )

1. 环已烷的所有构象中最稳定的构象是 ( )

A. 构象异构 B. 构型异构 C. 几何异构 D. 旋光异构 5. 环烷烃的环上碳原子是以哪种轨道成键的?( )

6. 碳原子以sp杂化轨道相连成环状,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也不与溴加成的一类化合物是( )

7. 环烷烃的稳定性可以从它们的角张力来推断,下列环烷烃哪个稳定性最差? ( )

A. 环丙烷 B. 环丁烷 C. 环己烷 D. 环庚烷 8. 单环烷烃的通式是下列哪一个? ( )

9. 下列物质的化学活泼性顺序是①丙烯 ②环丙烷 ③环丁烷 ④丁烷 ( )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①>②>④>③ D. ①>②>③=④

10. 下列物质中,与异丁烯不属同分异构体的是 ( )

12. 环己烷的椅式构象中,12个C-H键可区分为两组,每组分别用符号( )表示 ( )

14. 下列化合物燃烧热最大的是 ( )

15. 下列物质与环丙烷为同系物的是 ( )

16. 1,2-二甲基环己烷最稳定的构象是 ( )

17. 下列1,2,3-三氯环己烷的三个异构体中,最稳定的异构体是 ( )

1. 下列物质中具有手性的为( )。 (F表示特定构型的一种不对称碳原子,a表示一种非手性基团) ( )

2. 下列化合物中,有旋光性的是 ( )

3. 下列化合物中没有手性的为(E为含有手性碳的基团) ( )

4. 化合物具有手性的主要判断依据是分子中不具有 ( )

A. 对称轴 B. 对称面 C. 对称中心 D. 对称面和对称中心 5. 将手性碳原子上的任意两个基团对调后将变为它的 ( )

A. 非对映异构体 B. 互变异构体 C. 对映异构体 D. 顺反异构体 6. “构造”一词的定义应该是 ( )

A. 分子中原子连接次序和方式 B. 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的排列方式 C. 分子中原子的相对位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氟甲基乙烯基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