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精确的找到原子中电子的位置和动量,因为测量电子会改变其动量,这个说法对吗?

1.试述Wien 公式、Rayleigh-Jeans 公式和Planck 公式在解释黑体辐射能量密度随频率分布的问题上的差别

2.试给出原子的特征长度的数量级(以m 为单位)及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以?为单位)

3.试用Einstein 光量子假说解释光电效应

4.试简述Bohr 的量子理论

5.简述波尔-索末菲的量子化条件

8.一个体系的状态可以用不同的几率分布函数来表示吗?试举例说明。 9.按照波函数的统计解释,试给出波函数应满足的条件

10.已知粒子波函数在球坐标中为),,(?θψr ,写出粒子在球壳),(dr r r +中被测到的几率以及在),(?θ方向的立体角元?

,试写成其几率密度和几率流密度

14.试解释为何微观粒子的状态可以用归一化的波函数完全描述。 15.简述和解释隧道效应

16.说明一维方势阱体系中束缚态与共振态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7.试述量子力学中力学量与力学量算符之间的关系 18.简述力学量算符的性质 19.试述力学量完全集的概念

}

20世纪初,科学家认为物质是由离散的粒子组成的,而电磁辐射是连续的波。

  • 粒子有质量,动量,因此有动能。[动量= M(质量)× V(速度)→Kg × M ×秒-1]
  • 粒子在空间中有一定的位置,因此是离散的、可数的。

根据经典物理学,静止的、带负电荷的电子会被拉进带正电荷的原子核中。这表明原子中的电子一定是在运动的,就像行星绕太阳运行一样。然而,根据经典物理学,轨道上的电子应该不断加速并辐射能量。由于失去能量,电子会被吸引到离原子核更近的地方,很快就会螺旋状地进入原子核。

因此,人们可以预测(根据上面的经典假设),电子应该挤压成原子核的粒子,而且老实说,速度相当快。你可能会问有多快?

一个合理的估计是1x10^(-10)秒。

问题是,它没有。事实是,它不存在,这是量子力学的基石之一。尼尔斯·玻尔,很直观地,形成了以下解释:

电子只在一定的允许的圆形轨道中绕原子核运动。

只要一个电子保持在给定的轨道上,它的能量就保持不变。只要电子不释放能量,它的角动量就保持不变,因此它不会改变它的方向。

两个给定能量状态之间的距离是恒定的。已经证明,能级之间的恒定距离总是等于一个整数乘以一个常数。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个常数就是普朗克常数,它已经被用来证明光子(光粒子)既具有类波性质,又具有类粒子性质(顺便说一下,这就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

换句话说,电子只能从一个能级跳到另一个能级。这些能量步骤被称为量子。

玻尔的模型是相当原始的,它只适用于只有一个电子的原子。然而,它是通向理解电子波粒二象性的大门。电子有可能既是波又是粒子吗?

所以我们做了一个实验来验证这个假设。

(a) x射线在金属箔上的衍射(已知为波状)。(b)电子通过金属箔衍射,确认电子的波状性质。

它实际上既是波又是粒子!

考虑到这些新信息,我们必须重新考虑整个原子模型,因为我们只考虑了电子的类粒子性质。

解释电子位置和运动的现代模型实际上是基于概率的数学模型。问题是,显示波/粒子属性的物体的行为……很奇怪。根据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我们永远不可能同时知道波/粒子物体的位置和动量。你对其中一个的测量越精确,关于另一个的信息就越不准确。奇怪,不是吗?

不管怎样,我们说过我们必须考虑电子的波状性质。正如尼尔斯·玻尔所解释的,电子具有离散的能级。因此,如果我们计算出允许位置的范围和允许动量的范围,我们应该能够计算出波/粒子解释函数。我们确实是这样做的。这个函数由Erwin Schrodinger (n为允许能态的整数)创建:

但是这个函数告诉我们什么呢?正值和负值预示着什么?

这个公式没有物理意义。当我们取这个方程的指数时,我们得到一个表示电荷密度与位置的公式。有带电粒子的地方,就有电荷密度。电荷密度越大,粒子存在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总的来说,我们只能计算出找到电子的概率,我们永远不能确定。我们只能说找到电子的概率是0。

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创建一个三维模型。

所以,电子的概率图(称为轨道)是依赖于量子的。每个能级对应薛定谔方程的一个不同结果,就在这里:

这就是我们说存在“电子云”或“电子涂抹”的部分原因。问题是,我们只讨论了基本的原子轨道。关于原子杂化轨道和分子轨道还有很多要说的。但我想这就足够了。基本上,你的问题的答案是:“电子有特定的能级,这就是它们不能挤压到原子核表面的原因。”

顺便说一下,原子核及其内部的粒子,也表现出波粒二象性。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

近代物理实验思考题答案 【篇一:近代物理实验练习题参考答案】 txt> 一、填空 1.核物理实验探测的主要对象是核衰变时所辐射的度非常小,用最 先进的电子显微镜也不能观察到,只能根据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产 生的各种效应实现探测。 2.用百分比表示的能量分辨率定义为: r? 最大计数值一半处的全宽 度?v?100 %。能量分辨率值峰位置的脉冲幅度 v0 越小,分辨能力越强。 3.? 有三种,它们是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和电子对效应。 4.对于不同的原子,原子核的质量 不同而使得里德伯常量值发生变 化。 5.汞的 546.1nm 谱线的塞曼分裂是反 常塞曼效应。 6.由于氢与氘的 能级有相同的规律性,故氢和氘的巴耳末公式的形 式相同。 7.在塞曼效应实验中,观察纵向效应时放置 1/4 波片的目的是 将圆 偏振光变为线偏振光 。 8.射线探测器主要分 “径迹型 ”和“信号型 ”如核乳胶、固体径迹探测 器、威尔逊云室、气泡室、火花室等。这些探测器大多用于高能核 物理实验。信号型探测器则当一个辐射粒子到达时给出一个信号。 根据工作原理的不同又可以分成气体探测器、闪烁探测器和半导体 探测器三种,这是我们在低能核物理实验中最常用的探测器。 9.测定氢、氘谱线波长时,是把氢、氘光谱与铁光谱拍摄到同一光 谱底片上, 利用 线性插值法来进行测量。 10.在强磁场中,光谱的分裂是由于 能级的分裂引起的。 11.原子光谱是 线状 光谱。 12.原子的不同能级的总角动量量子数 j 不同,分裂的子能级的 数量 也不同。 13.盖革-弥勒计数管按其所充猝灭气体的性质,可以分为①有机管 和②卤素管两大类。坪特性是评价盖革-弥勒计数管的重要特性指 标。包括起始电压、坪长、坪斜等。一只好的计数管,其坪长不能 过短,对于③有机管,其坪长不能低于 150 伏,对于④卤素管,其 坪长不能低于 50 伏。坪斜应在⑤ 0.1----0.01% 每伏___以下。计数管 工作时工作点应选在坪区的⑥左 1/3-1/2__ 处。 14.由于光栅摄谱仪的色散接近线性,所以可以使用 线性插值法测 量光谱线波长。 15.必须把 光源 放在足够强磁场中,才能产生塞曼分裂。 二、简答题 1.如何区分盖革-弥勒计数管的正负极? 答:盖革-弥勒计数管的结构通常有两个电极,其中和外部阴极筒 相连的电极是阴极(负极),和中间阳极丝相连的是阳极(正极)。 2、 在单道闪烁 ?谱仪实验中,为什么要先粗测谱型? 答:这是因为单道有一定的分析范围,在本实验中所使用的单道, 其分析范围为 0-10v 。在实验中我们先通过示波器观察,将核信号 输出的脉冲高度调至 8 伏左右,由于示波器只是定性观察的仪器, 并不能精确保证光电峰的位置也在 8 伏左右,因而为保证所有的信 号脉冲都能够落在单道的分析范围以内,防止只测到半个光电峰的 情况出现,需要用线性率标或者 定标器粗测谱型。 3、氢原子光谱含有几个独立的光谱线系,它们的名称是什么?其中 哪个线系位于可见区? 答:氢原子光谱含有 5 个独立的光谱线系, 它们分别是:赖曼系、巴尔末系、帕邢系、布拉开系、普丰特系。 其中,巴尔末系位于可见光区。 4、何为真空系统? 答:真空系统是由真空获得设备(真空泵)、真空测量设备(真空 计)、被抽容器和真空管道及真空法门等组成。真空系统的简单与 复杂,是根据需要设计的。 5、在测量未知源 ?射线的能量时为什么要对 ?谱仪进行刻度?如何 刻度? 答:用 ?谱仪测量未知源 ?射线的能量属于相对测量方法。 根据?谱仪测量原理可知, ?谱仪测量的实际上是 ?射线与探测物质 相互作用后所产生的次级电子能量的分布情况。在相同的放大条件 下,每个脉冲幅度都对应 ?射线损失的能量,在一定能量范围内, ? 谱仪输出的脉冲幅度与次级电子能量之间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为 确定该线性关系,需对 ?谱仪进行能量刻度。 刻度方法是首先利用一组已知能量的 ?放射源,在相同的放大条件下, 测出它们的 ?射线在? 谱中相应的光电峰位置,然后做出 ?射线能量对 脉冲幅度的能量刻度曲线,这样每个脉冲幅度就对应不同的能量。 实验中通常选用 137cs (0.662mev )和 60co (1.17 mev ,1.33 mev )来进行刻度。 6、解释什么是同位素效应? 答:同一元素的不同同位素由于原子核质量不同而使它们的光谱随 着原子核质量的增大向波数增大的方向出现一个位移,这种现象称 为同位素效应。 7、什么是放射性计数的统计性? 答:由于放射性衰变存在统计涨落,当我们做重复的放射性测量时, 即使保持完全相同的实验条件,每次测量的结果也不会相同,而是 围绕其平均值 m 上下涨落,有时甚至有很大的差别,这种线性称之 为放射性计数的统计性。 8、发生塞曼分裂时,谱线跃迁时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能同时确定电子的动量和位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