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点子,想与微信合作开发运营,不知道怎么与微信联系合作?

张小龙  极客公园 图“微信之父”张小龙近日的一则内部讲话被曝光。张小龙反思了微信团队目前存在的几点问题,并发出警示。

腾讯微信事业群年度管理团队领导力大会于10月26日召开,会上探讨了微信的敏捷精神、生态建设以及社会化思维。

会上,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发出几点感慨,包括,微信团队从最初150人成长到今天的1500人,他重申了团队保持敏捷性提高效率的必要;有员工为了好看的数字耍汇报技巧,他强调不应该从KPI(绩效考核)、而是从用户角度来出发来考虑产品和业务。

“微信里面也会有很多不合理的东西存在,有的地方还大行其道。之所以说大行其道,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是说即使在我们BG内部,我并没有看到任何一个同事跑过来说,某一块让整体的微信使用体验差了很多,我们不应该这样做,大家只是默默忍受了。”张小龙说。

2016年1月11日,广州,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PRO版上演讲。 视觉中国 资料图产品经理出身的张小龙非常低调。2016年1月,张小龙第一次公开演讲,场合是在微信自己召开的大会上。2013年,张小龙曾在腾讯公司内部分享,讲了8小时。

截至2016年第二季度末的腾讯财报显示,微信和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达到8.06亿。

张小龙对团队十分严苛,但腾讯高层对微信还是非常肯定。据张小龙演讲,腾讯总裁刘炽平提到,微信商业化的空间还特别大,这里的流量根本没有完全释放出来。腾讯主要创办人之一、前首席技术官张志东也提到,微信有一个很大优点,就是商业模式建立得比较干净,不是在透支流量状态下做的。

张小龙以微信和支付宝的春晚红包大战为例,强调“用户思维”而非“KPI至上”的重要性。

“去年春晚,我们没有把竞争当成一个大战来看待,但是对方PR(公关)说一定要在数据上要超过我们。我记得当时团队最终定下来一个策略是,是怎么样帮助用户更高效地抢到红包,而不是体现数字。这是完全不同的一个思考点。”张小龙说。

颇有意思的是,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也曾谈到KPI。马云认为,不能因为每个员工都恨KPI,就取消KPI。如果没有结果导向、没有效率意识、没有组织意识,就会变成一个梦想者,理想成为空话。

各位WXG(腾讯集团微信事业群)的同事们,大家早上好!又到我们一年一度的领导力大会。

大家都看到,我们微信团队膨胀还是比较快的,有1500多人了。对此,我昨晚跟Tony(腾讯主要创办人之一、前首席技术官张志东)聊了一会儿。大家都有一个很大的担心就是,当一个团队规模特别特别大的时候,很多行为方式一定会进入一种“组织化”的行为方式,要想保持自己特别好的一些特色就变得特别不容易。

在这里,我跟大家特别推荐一本书,叫《人类简史》。

之所以刚才想到这本书,是因为这个书里面揭开一些事情的谜底,比如,他说当人类在远古时期,任何一个村落只有150人左右,因为当时没有语言这样一个工具,一旦超过150人,就没有办法维系起来一个人群。

你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语言做工具的话,确实只能存在非常简单的交流方式。所以他说,我们的记忆里面只适合处理150人以内的人际关系,一旦超过150人的时候,它就变成一个社会化的组织。这个时候对个体来说是不太舒适的,已经超过了他的舒适区。当超过150人,这个时候就要靠一种语言能力、想象力或者一种对规则的想象力来维持这种关系。

我们其实就在这样一个过渡阶段,当我们人数超过150人的时候,我们的组织方式已经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我记得在南通的时候,包括这里很多从南通过来的同事,都会有很深的印象,觉得有一些反差。在南通的时候大家都在一层楼里面,每个人都是随便走几步就到另一个人座位上去了,要讨论问题随便找一个白板就开始讨论了,那个时候大家感觉有特别高的效率。

但是现在大家觉得要做一个沟通还要先做预约,或者先开一个视频会议等等,这里带来一个对不光是我们组织、对所有组织都有很挑战的事情,对于几百上千超过人类自然承受能力的这个规模来说,大家怎么样能够保持一个很高的沟通效率、或者一种很紧密的人际关系。关于这个问题仔细探讨的话,所有组织行为学、各式各样的公司管理的哲学都会讨论的是这个问题。

我担忧的是,我们作为一个上千人的组织,如果当成10个150人团队的话,我认为它会有非常高的创造力,如果当成整体1500人,我特别担心它在创造的能力上会不会反而有一些衰退。我今天就想这么两个主题跟大家做一下我自己的思考和分享。

大家也知道,一个大公司需要有KPI,公司高层需要有这样一个商业目标,但是,如果我们很多同事直接采取了高管的工作方式来工作,特别是把很多目标数字化,这个是不太合理的。

在QQ邮箱开始快速发展的时候,我记得在内部做过一次分享,当时我说了一句话,叫做我们达到了KPI是我们产品的副产品。所谓副产品就是说,我们真的把这个东西做好以后,我们的KPI自然就达到了。早期的微信团队也一直是围绕这样一个思路在工作。

但是,当我们的团队变大以后,这个思路其实是被动地慢慢发生了变化。这个在我自己经常会感受得到,因为很多同事跟我讨论一些产品或者业务方向的时候,往往会给出一些证据,这些证据是用数字证明——这个是对我是有冲击的。我说的冲击是说大家在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上有一些驱动力,不是来自是不是在做有价值的事情,而是来自于我们能做到一个多高的数据,那我会觉得有一点危险。

我举几个小的例子,首先是一个好的。

去年在春晚的红包大战里面,我们并没有把竞争当成一个大战来看待,但是竞争对手(编注:支付宝)会把这当成一个大战来看待,对方PR(公关)说一定要在数据上要超过我们。我记得当时团队在开会说,我们今年的策略是什么?我很高兴大家最终定下来一个策略是说,我们今年的目标是怎么样帮助用户更高效的抢到红包,更高效的、而不是说最终体现为一个数字非常大,这是完全不同的一个思考点。

如果我们是为了让数字变得很大、更多人抢更多次数、花更多时间,那我们整个产品逻辑里面就会围绕这个目标去做,我们会让用户抢100次才抢到一个红包,这样参与人数次数最多。如果让用户高效抢红包,我们产品逻辑就变成了废除了所有的多余过程,让用户尽可能少的花时间在微信里面。

这两个产生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对用户来说,花尽可能少时间抢到红包,但是他是最愉快的,但是数字上相比而言不是最大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后来结果大家也看到了,反而是说我们采用这样一种对用户有价值的做法,最后获得了口碑都特别好,当然数据也会很好,不会不好。

这里反映了一个点,你用一个不同的目标驱动的话,产生的方法是完全不同的。我们从来没有给公司领导反映我们的KPI有问题了,反而现在很多同事往往是聚焦在数据的目标上,这是大家要反思一下。我跟技术团队讨论问题时候也说,不要太关注用户的增长,因为这是一个很自然的增长,我们更应该关注我们给用户做了什么事情。满足了他们某一种使用的需要、愉悦的需要,更加应该关注这个方面。

其实,大家会看到即使在微信里面也会有很多不合理的东西存在,有的地方还大行其道。之所以说大行其道,其实还有一个原因是说即使在我们BG内部,我并没有看到任何一个同事跑过来说,某一块让整体的微信使用体验差了很多,我们不应该这样做,大家只是默默忍受了,如果这样做,不管是商业的原因还是什么原因,一定有它的道理。自己也不爽、认为很不合理的东西,但是大家不会跳出来说这个是不对的,我们应该把它改掉——像这样的点我反而是觉得特别可怕的事情。

我举一个内部不好的例子。

比如城市服务,城市服务作为微信里面一个入口功能也挺重要,去年制定年度目标的时候,团队给我抛出一个年度目标,这个年度目标我一看就吃了一惊,因为我没有看到这样的年度数据。什么样的目标呢?列出来明年要达到年访问量、年PV达到多少……我说怎么会有一个年PV这个说法,我没有听说过,我只听过日PV,最多听过周PV。团队解释说如果说日PV,那个数据太小了,不好看,我当时有点哑口无言了。

这看起来是一个技巧,但是我希望同事少用这样的技巧。我们应该看到我们的日PV、日UV在增长,也不愿意看到一个很大的年PV这样的数据;我们应该看到城市服务里面每一项服务它的质量、可操作性越来越好,也不想看到这里面进来的次数有多少——就像刚才说的,因为当我们提出一个目标方向,我们努力方向一定会随着这个目标改变,当提出一个纯数据目标,努力方向可能会围绕这个去做。

昨天跟Tony聊天,Tony说微信有一个特别大优点,就是商业模式建立的比较干净,不是在透支流量状态下做的。之前我一直没有想这一点,我觉得这不是应该的吗?Tony一说我才想到,大家发现我们在微信里面流量方面其实是非常的保守、非常谨慎的。我们所有业务不管是商业还是非商业的,我们去衡量它对用户具体带来价值是不是真的很大,然后再决定要不要使用这个流量。

就像大家看到微信广告的表现一样的,上次在公司会议上连Martin(腾讯总裁刘炽平)都说这里广告的空间特别大,原因是这里的流量根本没有完全释放出来。事实上,大家会看到从微信广告上线到现在,没有一个平台广告产品能够像微信朋友圈广告这样做到几乎没有什么用户的抵触,甚至到目前为止还有很多用户说为什么我看不到一些广告,他能看到——这是一个特别好的效果。并不是我们刻意要达到这样一个效果,而是说即使我们考虑像广告这样非常商业化的东西的时候,我们首先考虑的是用户是不是把它当成一个很友善、很好的一个功能在使用,而不是说我们去测试一下用户的忍耐力下限、一直到击穿它为止,我们不是这样想问题。

所以对于这一块建议大家多一些思考,其实很有意思,你会发现任何时候都有一个分支道路让你去选择,看你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做选择。

在去年公开课我对外说了一个观点,好的产品是让用户用完即走,业界反馈说你们微信太矫情了,因为你们用户这么多,谁也离不开了,所以你们可以这样说。

其实真的不是这样子,在我看来任何一个好的产品就是一个好的工具,好的工具就不应该黏住人,是应该帮助用户非常高效率完成他的任务,而不是说用完了还要拿到手里玩一会儿、多用一会儿,那不是一个很高效的表现。但是对这样的一些想法的话,我特别希望它能够根植到大家意识里,时刻想一下什么是我们做的对用户有价值的事情,我愿意在这个点上反复跟大家说这个东西。

东方IC 图敏捷性和小团队密不可分

我今天想分享第二个点是关于我们的敏捷性方面。

因为这里很多同事没有经历过QQ邮箱时代,我先跟大家讲一讲QQ邮箱的故事。其实,QQ邮箱经历过一个很波折的过程。

2005年当我们接手QQ邮箱的时候,当时QQ邮箱在中国排名很靠后,没有人重视,可以说接手过来是一个烂摊子。当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烂摊子,毕竟排名十来名数据上也是挺大的。于是,我们组织了团队做这个事情,目标是把QQ邮箱做好。

我们在第一年的时候就努力去做这个事情,其实大家也很投入,用的方法也是最“正统”的方法。比如,我们会去研究竞争对手的产品、研究世界上最领先的同类产品,并且尝试去学习它,把功能做得很复杂。当时这一块领先的产品是微软的hotmail,我们就想我们要做中国的hotmail,然后我们就去做。怎么做呢?认为当时公司有非常科学的流程管理,有非常科学的整个研发设计一套方法论,我们就用这个方法论来做吧……最后做的结果是非常失败。因为用户进来发现产品非常慢,每一个操作又很烦琐,所有功能看起来都没有什么亮点,因此用户很快就流失了。

但是呢,每次公司内部汇报里面,我们都有很多东西可以说——我们这个月又做了什么新的东西,整个技术水平又往前迈进多少步等等。

我现在回想起来那一年我们做的所有事情,用一句话来概括是“一个非常平庸的团队用了一些非常平庸的方法去做出来一个非常平庸的产品”,而且是不知不觉的。所谓不知不觉的就是说,我们不知道自己做得有多糟糕,我们只是觉得自己用的是最合理的、大家都用的方法,我们没有犯什么错。这里还是有几位邮箱的老同事,这几位老同事应该回想一下,大家不会认为我们2005年做的事情有什么离谱、出格的地方,我们该做的都做了,和我们大家现在做的事情可能真的是一样的。但是你回头看、或者对比来看才会知道有多糟糕。

我说这一段话应该引起大家非常非常大的警醒,因为我引申的意思是说,也许现在大家做的事情就跟我们当年邮箱团队开始阶段做的事情一样:大家做一个非常平庸的事情,最后产出非常平庸的结果,只是大家现在没有感知到,大家还以为我们在用一个很好的方法在做一个很好的事情。等到时间过去了,等到我们遭遇失败了,大家才会想到原来我们所有方法都是错了。

在2006年的时候因为糟糕到了极点,物极必反,这个时候我们必须想办法来解决它了,反而团队开始去思考说我们怎么样让一个触底的东西能够反弹上来,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在2006年的时候,邮箱团队开始思考这个危机,认为再按照现在的方式推进是不行了。我们要不让它死掉,要不重新找到一条出路。当时放手一搏,成立了一个很小的团队,大概10个人的团队,有几个后台开发,有几个前端的人员,人员非常精简,跟我们微信起步时非常类似,人员精简到什么地步呢?除了后台以外,我们把这些人做到一起也就十来个座位,大概2、3个web的开发,2、3个产品,1、2个UI,还有1、2个测试,他们组成了我们定义为敏捷团队。

实际上,就这么小的一个团队在后面几年里面做的事情远远超过之前几十人的努力,这个小团队是怎么样工作的?这个小团队是当时用了一个方法,叫“敏捷项目管理”。这里可能在座的一些同事都已经不太了解这个词了,但是当时在腾讯挺鼓励用这样一种方法,我建议在座的如果没有去好好研究过的可以好好研究一下。我们真的做到一种非常敏捷的一种项目的推进方式。

但是在座大家可能意识不到,因为我们手头做的事情,包括微信,还在快速增长,离触底还很远,大家没有机会感受到这种情境。

这里所谓的敏捷是什么意思呢?是真的非常快。在座有几个同事是当时这个小团队里面的,几乎大部分人都在,其实大家有空可以跟大家多交流一下,如果回想起来大家可能会觉得、我自己也觉得那个时期过的非常愉快。为什么非常愉快?因为对我自己来说,很有满足感。当我头一天晚上发现我们这里有一个东西要改一下,我发一个邮件出去,有的第二天上班的时候就发现这个东西改过来了,已经上线了,大多数一个星期上线是不夸张的,无疑这是一种很爽的感觉。

现在你们在座的可能是体会不到这种感觉,就形成了一些问题。我有一天跟公众平台同事开会的时候就说到当时邮箱的案例,有一天晚上我发了一个微信说:有一些用户反馈说,公众号回复里面只能看到读者评论的次数有多少次,但是看不到作者再评论的有多少人赞,这个事情存在很久了,为什么没有加上?应该早一点把它加上。但是同时我多了一个念头,我说这个需求可能大家会做一个计划,排一个流程出来,可能要等到两个月以后才会加上去。于是,我就多加了一句话,必须一个星期以后上线,结果过了两天大家告诉我这个东西已经上去了。

如果按照日常的习惯,我们加一个东西真的要两个月了,但是其实非要两个月吗?其实并不是这样子的。而是说大家习惯了改一个东西是很大的事情,那么它真的需要两个月。可是,在当时QQ邮箱起来的时候真的不是这样一个速度。如果这样的话,它可能也就起不来了。

讲到这里,我感触特别深。

当然也有可能人数来决定的,为什么我老是说特别怀念150人的小团队,因为当我们人数增多的时候,我们自己会制造出很多流程出来。我们自己会习惯自己这种效率,而对一个非常小的团队来说,他不需要开会、也不需要干嘛,大家坐在一起,扭头就可以说有一个问题我们解决它吧。

在这种敏捷方面,我们可能在离敏捷的方向越来越远,但是我们自己并不觉得。越来越远的后果是,我们自己都觉得我们做的事情没劲,因为你今天想到一个很兴奋的主意,过了一个星期你自己也会淡化它。敏捷带来一个最好的心理感受是什么呢?我们今天可以想一些与众不同的点子,然后我们可以很快就看到效果,因为我们可以很快把它上线了,然后可以去验证,如果不对就下线,如果还有改进余地,下个星期再去改它。如果改了还不行,那继续下线,如果改了行,它一定很好……这是一个能够持续实现你的想法的过程。但是如果说有一个很好的点子去尝试一下,然后大家讨论一下说好吧,那我们尝试一下。然后过了两个月还没有排上去,然后第三个月发布了,你可能对这个事情没有激情了,发布了你也不会看它了。

比如刚才这个小例子,作者回复要不要赞的问题,他们说刚刚讨论过这个问题,只不过大家有一点分歧,到底是读者的评论点赞的数排在前面还是作者的点赞排在前面?这个大家有分歧,所以就放下了,放下就不知道什么再拣起来了。这里的区别就是说,如果大家真的做到很快速的、很敏捷的迭代的话,我相信这里的意见分歧并不是一个问题。相反如果心里觉得任何一个想法都要经过三个月才能够看到的话,那包括我自己也对这个想法可能就失去了热情,因为你过了几个月都忘记这个事情了。

在邮箱从2006年、2007年开始进入这样一种敏捷项目推进方法以后,后面几年每年都是一个非常高速的往上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像一辆汽车有了发动机、有了足够汽油就会自己一直跑下去,是这么一种感觉。后面几年,我们一直保持这样快速迭代、快速上线、快速验证想法这样敏捷的方法,团队运转也非常顺畅。当然跟微信比起来还有一个很重要原因,当时邮箱团队一直没有怎么样快速增大,所以不会遇到人很多的问题。微信这里其实因为有人数的问题,虽然我们也尽可能说把一些人员做一些拆分、分解,尽可能是一种小团队运作方式,但是不可避免的即使在部门内部大家的方法论越来越常规化,所以大家提每一个东西可能都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甚至大家都觉得遥遥无期的排期。

这里当然我并不是说我看到我们的不足,其实更多的是我特别希望让大家了解还有一些方法论是大家没有掌握到的或者说还没有意识到的,如果我们只是这样一种按部就班往前推进一些事情,我们可能会陷入一个危险里面而自己不会觉得,特别是微信本身还在一个上升过程里面,大家会觉得非常的乐观。我想我们在做邮箱的时候,其实一直有一个很强大的竞争对手在前面,网易邮箱,我们要不断追赶它,这是有方向感的。但是对微信来说我们并没有这样一个外部对手立在那里给我们一个警醒,这也是需要我们自己给自己警醒的。所以关于敏捷开发我特别希望大家能够多去做一些尝试,其实这个尝试并不是需要大家说一定要把项目剥离出来几个人来做才行。它更多是一种方法论,而不是具体的一种形态。

最后,我也想附带提一下对于人才、对于组织的一些思考。

大家也知道BG做了一个活水计划,HR在这块一直花了很多精力来推进。当我们人数很多的时候,其实多一些轮岗是对大家都有帮助。之前大家是说我在一个岗位,我就一直这么做,如果没有特别的事情,我可能做这个事情好几年、十几年都是有可能的。但是这可能是不太利于组织活跃度,也不太利于个人自我成长。最近一年我跟HR一起尝试说,我们有没有一些新的机制能够帮助组织里面的人员流动的更加顺畅。从我自己角度看过来的话,我反而是觉得大家在团队里面经受的锻炼或者锤炼是不够多而不是说太多了。这里如果有一些方式让大家用同样的时间,但是经历更多、思考更多,确实是没有坏处只有好处的。

所以对于BG的同事大家用活水计划去让一些想要去转一下岗位的人他没有后顾之忧可以非常自由地转,同时我们也上升到总监这个级别,我们也制定出一个BG内部的措施说,我们BG的总监如果没有经过轮岗是不能往上晋升的,必须要有轮岗的经历。

可能有些同事会觉得这样会不会不太舒服,当然不太舒服,超出一个人舒适区域,必须面对新的挑战。但以后你回头来看的话,这样的结果其实是有好处的,在座的都是leader以上的基层、中层管理干部,大家以后也会面临这样一个轮岗的问题,所以在这里先跟大家做一个心理上的准备。

在座特别是leader这一级的同事其实可以多想一下,通过一种轮岗的方式让自己接触更多的锻炼。

总结一下,我今天想要分享的主要是两个点:第一,关于对我们产品、我们业务思考方向是不是真的从用户角度来出发来考虑;第二,关于敏捷性,大家自己也可以看到,即使对微信来说,我们的前期迭代很快,后面迭代速度确实变得越来越慢,所以这也是需要大家做一些思考的。除此之外,我也再次鼓励内部加强活水,支持轮岗。谢谢大家!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

头两天,我的高中女神突然联系我,把我激动得都打嗝了。

她说结婚后就不上班了,老公总出差不在家,自己闲着实在无聊。

这一句话让我浮想联翩——这是要跟我搞事情?可是我没有宋吉吉的心理素质啊……

接着她问我, “ 有没有在家就能做的赚钱路子? ”

我以为她是找我叙旧的,没想到是来跟我取经的。不能辜负女神的信任,我花了一个多星期,搜集整理了各种“不用上班就能赚钱”的方法。

最后发现路子实在太多,来不及跟女神逐一讲解了,就写篇文章交差吧。

一、最简单的赚钱模式——卖东西

谁家都有闲置不用的东西,扔了不舍得,留着又占地方,挂在网上卖掉帮你 实现 “断舍离”! 不合身的衣服、淘汰的手机、用不上的家具电器、年会礼品、赠送门票 ……别不好意思卖, 你永远猜不到别人缺什么,说不定正好有人缺心眼呢!

有些人心灵手巧,喜欢 DIY一些小东西,如果做成成品出售,价格瞬间翻几番。比如十字绣、小首饰、小摆件,原材料只要几块钱,做好成品再卖就值几十块。还有这两年流行的手工香皂、手工皮包,网上的教程一大堆,做好了能赚成百上千块。

沈阳一位大哥放弃公司和应酬

做手工皮包20年,售价上千元

现在微商的口碑不太好,除非有好的货源,不然不仅赚不到钱,还把朋友都得罪了。我不提倡做微商代理,大部分微商代理都是变相的传销,坑了朋友也坑了自己。

下面给实在缺钱,又没技能和资源的人指条路子——出卖自己。

别误会,我这里没有黄赌毒!我是说,比如长发及腰的女士可以卖头发,价格几百元不等 (但是收头发的都是亲自下刀,可能会被贴着头皮剃光,你得做好心理准备) 。 再比如捐精、捐卵、卖血、试药 ……不过这些都是以牺牲健康为代价,如果不是走投无路,大家还是不要尝试了。

不知道去哪卖?在互联网时代,打开手机,全世界都是你的客户! 下面推荐几个比较正规的二手交易 APP:

阿里巴巴旗下二手转卖APP,直接关联淘宝账户,在淘宝上购买的订单,可以“一键转卖”,十分方便。“鱼塘”功能便于近距离交易,异地交易可以直接通过“菜鸟裹裹”下单邮寄。

58同城旗下,可以关联微信好友,你的微信好友可以看到你的转卖。平台提供二手手机验货估价,方便更快卖出。

只做品牌、正品商品二手买卖,买卖二手手机,平台可以免费验机。

市面上还有很多专做一个品类的二手交易平台,比如专门做女性奢侈品二手转卖的、做母婴用品租赁的、专做二手手机的等等。

淘宝网、赶集网、58同城网

这些神奇的网站,卖什么的都有,你可以把任何东西都挂上去。

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

最后别忘了朋友也是潜在客户,你可以直接在朋友圈发布消息,也可以创建一个微店,在朋友圈卖些闲置。

(发朋友圈也是有技巧的,刷屏很容易被拉黑,要想赚人钱先要赚人心,如何更好地运营朋友圈,可以看看之前的文章《不刷屏,如何让朋友买你的东西》)

卖货时别忘了在各个平台都同步发布,多一个平台,多一次曝光。

二、较新兴的赚钱模式——卖时间

随着移动互联网兴起,前几年出了一种网赚新玩法 —— 卖时间 。 只要有一个手机,下载几个 APP就有钱赚 ,虽然赚不到大钱,但是赚点零花钱还是可以的。

这类手机APP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手机试玩类 APP主要就是让你 试玩一些游戏或者应用,达到规定的要求后,给试玩者积分或者现金作为回报。按照 APP宣传的,这些钱都是做推广的公司出,属于一种广告宣传,从这点上来讲,确实具备赚钱的可能性。

任务没什么难度,无非就是看广告视频,下载应用或者游戏,注册账号或者 试玩达到规定时间之类的。 每条任务的奖励是 0.1-0.5元,苹果系统的奖励相对高一些。如果你能“收徒弟”邀请新人,还有额外分成。 投入时间去做,每个月也能赚到几百块的零花钱。

现在市面上体验试玩类的APP特别多, 在应用商店搜索关键词“赚钱”,就能看到一大堆。 不过这类APP可能存在违规风险,存活时间不一定,没准啥时候就被应用商店给下架或者倒闭了,所以要记得及时提现。

还有一类网赚方法是通过答题或填调查问卷来赚钱,比试玩更靠谱一些。手机上有不少这样的 APP,比如: 赚点、微调查、爱调研。

但是经过我的试用,以上几个APP的体验都不太好,不是页面太卡就是问卷太少。不过没关系,电脑上的调查平台更多,我们可以在电脑网页上操作。

我之前发过一篇文章,详细讲解了如何通过做调查问卷来赚钱,一个月轻松入账几百元,戳蓝字链接即可查看:

《只要你有时间,在家上网就能赚一千!》

还有一种网赚方法,只要转发文章或转发各类广告推广消息就能赚钱,就是这么容易。类似功能的手机APP有:

淘宝客大家都不陌生,手机下载一个淘宝联盟APP,把里面的商品推广信息转发到微信群或朋友圈中,只要有人通过你的推广链接购买了商品,你就可以获得相应的佣金。

关于这个我之前也写过文章,戳蓝色链接看详细赚钱流程:《零成本,有人日赚30万,这个项目你也能干!》

这是一个手机APP,转发、浏览、注册里面的各类推广信息,即可获得收益,就是钱有点少。

只要通过赚点点APP阅读转发文章,或者关注公众号,都能赚取相应的报酬。

众包指的是公司或机构把过去由员工执行的工作任务,外包给非特定的、大型的大众网络的做法。说白了,就是大公司的小打杂不够用 ,就通过网络把活派给普通人。现在做众包的平台有不少,下面这几个 APP是比较靠谱的。

这是目前用户最多的众包APP,通过去超市拍照收集商品信息、到小区电梯检查广告投放情况,参与用户调研、免费尝试新品并提交反馈等等小任务,就能获得相应回报,每个任务回报2.5-3元不等,可以提现至支付宝。

阿里巴巴旗下的众包平台,淘宝、天猫、支付宝、高德、菜鸟都是任务的提供方,任务一般包括照片采集、图片标注,还有去室外验收广告投放情况等,有的任务一次就能赚40元。另外还可以申请成为阿里云客服,平台背景强大,比较安全。

注册认证后,就可以做一个兼职的美团外卖小哥了,你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店家或小区进行配送,抢单后1小时内送达,每单可以挣3到10块钱,满100元就可以提现。

上面说的这些网赚路子, 有的直接付现金 ,达到一定金额后就可以提现,一般可 提现到支付宝或者微信。 有的奖励是以积分、 Q币等形式发放 ,也可以用来兑换礼品、话费等等。

但要注意的是,现在的 手机赚钱 APP鱼龙混杂,有些APP可能是骗局。 正规的手机赚钱APP无需任何成本,也没有所谓的押金之说,那些需要你缴纳押金、充值之类的都是骗局。 还有的体验类APP,让你下载试玩的可能包含吸费APP, 在下载前要注意甄别,要仔细查看软件要开通的权限。

三、最高级的赚钱模式——卖知识

上面说的那些都没啥技术门槛,谁都能做,不过也只能赚点零花钱,要想赚得更多,就不能光做体力活了,还要动点脑子。 最高级的赚钱模式就是靠卖知识和技能来赚钱。

下面讲几个利用知识和技能在家赚钱的例子,其实没你想得那么难。

威客是指那些通过互联网把自己的智慧、知识、能力、经验转换成实际收益的人。做威客没啥门槛,不看学历和出身,全凭能力吃饭。

什么人可以做威客呢?举几个例子:

你懂会计,可以做代账会计。

你懂法律,可以做法律咨询,起草合同。

你懂设计,可以帮人设计Logo,广告海报。

你会编程,可以帮人做网站开发,APP开发。

你文笔好,可以帮人代笔写软文,写稿子。

你会做PPT,可以帮人做PPT美化。

你外语好,可以去做翻译。

你懂新媒体运营,可以做微信公众号代运营。

你长得好看,可以去做网店模特。

即使你只会忽悠,也可以给人算命起名。

关键是去哪找到能雇佣你的人呢?有一类专门撮合威客交易的网站:

最大的威客网站,类型丰富,需求很多

原来叫威客中国,以设计类为主

主要做网络营销、微博营销、网店服务等,技术门槛不高

主要做IT技术开发外包

-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可以注册,接单前要完善个人信息和实名认证;

-建立自己的店铺,完善的店铺信息更容易被雇主选中;

-在需求大厅里有各种类型的任务,也可以看到雇主的任务要求,找到适合自己的就可以报名参与;

-如果被选用,完成任务后即可收到报酬。

如果你欠缺专业技能也不要紧,你可以选择做 网络营销类 的任务 ,不用什么技术能力,如:做 发贴推广、网店搜索收藏、 QQ群推广 等等,只要肯做就能钱赚。

在上面的威客需求里你能看到刷百度知道问答都能赚钱,除此之外,现在通过百度经验也能赚钱。

-首先注册一个百度经验账号;

-发布一篇原创三星经验并通过审核,即可加入百度回享计划;

-每1000次浏览量有3元、4元、5元不等的收入,还有红包奖励0.2元—50元不等、优秀经验10元奖励、全勤奖励15元—100元不等;

-优质原创,且互动活跃度高的经验,回享度会提高,相应的收入也会增加。

利用今日头条等自媒体赚钱

内容创业这两年特别火爆,也成为大量宅家人士的赚钱渠道。我之前已经说过很多次了,也给大家开过课程讲解整个赚钱流程。

扫码学习如何通过“今日头条”赚钱

现在大部分手机APP都有短视频功能,其实在这些新媒体上发布的小视频,都可以借广告分成来赚钱。

短视频平台有很多:除了各大主流视频网站,如 优酷、爱奇艺、腾讯视频、搜狐视频 等,还有很多新兴自媒体平台,如 快手、今日头条、火山视频、秒拍、美拍、小咖秀 等等。

很多人觉得拍视频很麻烦,其实只要会一些简单的视频剪辑操作就可以。平时我们看视频应该也会发现,流传广的视频大部分都不是原创。

只要把热门视频进行截取就能获得不错的流量收入,比如综艺节目、电影电视剧、明星采访等等。如果还能做 一些拼接和编辑,那就更好了。要想实现更好的传播,还要注意两点: 一是视频不超过 3分钟,二是要起一个吸引眼球的标题。

当然,作为一个自媒体人,我是很鼓励原创的,如果你有能力长期出产优质的原创内容最好。不仅能赚到流量收入,还能打造个人品牌,如果把IP打造出来了,那就是另一个赚钱境界了。

关于在家赚钱,上面说的是一些模式化的方法。事实上,时代发展这么快,共享经济走入人们的视野,我们的身边陆续出现了很多曾经无法想象的赚钱路子,让我们刷新了对工作和赚钱的认知。

之前钱哥写过一篇文章,讲了身边的人做共享、海外代购、共享私厨,丰富了业余生活又赚到了钱,这里面都是真实经历:《不上班,就不能赚钱吗?》

据领英统计,到2020年,将有43%的人成为自由职业者, 赚钱不再和努力工作挂钩,宅在家里也许赚得更多。

不论你是在家带娃的全职主妇,还是有工作但想赚外快的职场人士,不论你是在校学生,还是退休在家,上面的赚钱方法你都可以尝试。

当然了,赚多赚少还是看个人能力,同一条路上,有人能赚到财富自由,有人只能赚到一顿晚饭。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你不去做,一分钱都赚不到。

你还有什么不错的赚钱路子,分享一下呗。

4万变10万,100%稳赚,关键要有方法!

生病倒赚30万,全靠这么干!

同事说了一句话,让我赚了2000块!

有哪些行业内幕,让你颠覆三观?

财运好的人,都有什么特点?

跟史上第一富豪学习如何“吹牛”致富

喜欢此文,欢迎打赏、点赞、留言!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公众号推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