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答题有哪些实用的小技巧?

中考时间不长了,这时候考生可以适当放松心情,调整心态,开始制定详细的考试方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中考数学答题技巧大全,欢迎阅读,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更多中考相关内容推荐↓↓↓

1、直接法:根据题设条件,通过计算、推理或判断,得到题目所求。

2、特殊值法:有些选择题所涉及的数学命题与字母取值范围有关;在解这类题时,可以考虑从取值范围内选取某几个特殊值,代入原命题进行验证,然后保留正确的。

3、淘汰法:把题目所给的四个结论逐一代回原题的题干中进行验证,把错误的淘汰掉。

二、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1、数形结合思想: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其代数含义,又揭示其几何意义;使数量关系和图形巧妙和谐地结合起来,并充分利用这种结合,寻求解题思路,使问题得到解决。

2、联系转化思想: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数学学科也是。在解题时,如果能恰当处理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如:代换转化、已知与未知的转化、特殊与一般的转化、具体与抽象的转化、部分与整体的转化、动与静的转化等等。

3、分类讨论思想:在数学中,我们常常需要根据研究对象性质的差异,分不同情况予以考查;这种分类思考的方法同时也是重要的解题策略。

4、待定系数法:当我们所研究的数学式子具有某种特定形式时,要确定它,只要求出式子中待确定的字母的值就可以了。为此,把已知条件代入这个待定形式的式子中,往往会得到含待定字母的方程或方程组,然后解这个方程或方程组就可以使问题得到解决。

5、配方法:就是把一个代数式设法构造成平方式,然后再进行所需要的变化。是初中代数中重要的变形技巧,在分解因式、解方程、讨论二次函数等问题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6、换元法:在解题过程中,把某个或某些字母的式子作为一个整体,用一个新的字母表示,以便进一步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换元法可以把一个较为复杂的式子化简,归结为比原来更为基本的问题。

7、归纳演绎法: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

8、类比法:众多客观事物中,存在着一些相互之间有相似属性的事物,根据它们的某些属性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类比法既可能是特殊到特殊,也可能是一般到一般。

2、同角(或等角)的余角(或补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

5、角平分线分得的两个角相等。

6、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

7、等腰三角形中,底边上的高(或中线)平分顶角。

8、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9、菱形的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10、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11、同圆或等圆中,若有两条弧(或弦、或弦心距)相等,则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

12、圆内接四边形的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13、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14、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所对的圆周角。

15、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16、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17、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0、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段长度相等,并且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四、证明直线的平行或垂直

1、证明两条直线平行的主要依据和方法:

(1)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平行。

(2)平行定理: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3)平行线的判定: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

(5)梯形的两底平行。

(6)三角形(或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与第三边(或两底)

(7)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则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2、证明两条直线垂直的主要依据和方法:

(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互相垂直。

(3)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则第三个内角为直角。

(4)三角形一边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则这个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5)三角形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和,则这边所对的内角为直角。

(6)三角形(或多边形)一边上的高垂直于这边。

(7)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垂直于底边。

(8)矩形的两邻边互相垂直。

(9)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10)平分弦(非直径)的直径垂直于这条弦,或平分弦所对的弧的直径垂直于这条弦。(11)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12)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13)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于两圆的公共弦。

中考数学选择题解题方法

从已知条件出发,结合选项,通过观察、分析、猜想、计算等方法一一排除明显出错的答案,缩小思考范围,提高解题的速度。

比如二次函数和一次函数图像的选择题,逐一排除错误选项,从而确定正确的一项。

把各个选择项代入原题加以验证,看是否符合题意,然后得出结论。比如图像是否经过这点,就可以用验证的方法带入题中,得出正确的选项。

根据题设条件,选取恰当的特殊数值,替代题中的字母和数式,通过计算,得出答案,再类推一般性答案,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比如规律题,推理结果时,可以用一些数值来进行验证。

填空题是初中数学测试中常见的一种基本题型,突出考查同学们准确、严谨、全面、灵活的运用知识进行正确运算的能力。

填空题只要求写答案,缺少选项提供的目标信息,结果正确与否难以判断,一步失误,全题零分,要想又快又准的做好填空题,要在「准、巧、快」三字上下功夫。

直接法是解填空题最基本的方法,它要求同学们直接从题设条件出发,利用定义、定理、性质、公式等知识。通过推理和运算等过程,直接得到结果。

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它要求同学们在解题时,根据题目条件的具体特点,做出符合题意的图形,从而做到数中想形,以形助数。

通过对图像的观察、分析和研究、启发解题思路,找出问题的隐含条件,从而简化解题过程,检验解题结果。

解答题是需要写出解题过程的题型,在中考数学试题中占相当大的比重,考试的竞争也集中在解答题的得分率上。

解答题涉及的知识点多、覆盖面广,综合性强、跨度大、解法灵活,涉及数式计算、函数图像及性质的计算应用等。

解题的关键是从题目的语言叙述中获取「符号信息」,从题目的图像、图形中获取「形象信息」,灵活应用定义、公式、性质、定理进行计算和推理。运用各种数学思想,构建各种数学模型解决问题。

复杂的几何图形问题,一般需要添加恰当的辅助线才能顺利解决,如连接、延长、做平行、做垂直等,将不规则、不常见的图形转化为规则或特殊的图像求解。

如:构造等长线段、三线八角、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从而利用特殊图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问题。

考试写不完,大部分时间花在难题上,建议1到16题35分钟做完,中考第10题或16题若卡住了,思考时间不要多于5分钟,因为做题前5分钟效率是最高的,5到10分钟左右焦虑情绪明显上升,10分钟以后已经不再想题了,而在思考做不出的严重后果,遇到难题该跳则跳。

考试中存在很多由于审题不仔细(多看条件、少看条件、看错条件)丢分案例。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平时做题太多,遇到类似题,审题就会思维定势,先入为主,主观臆断,不假思索认为是以前做过的题,如在抛物线对称轴上找点很可能看成在抛物线上找点或者在y轴上找点;运动方向大部分题是由下往上,从左往右,习惯性以为都这样已知的;点在直线或线段上等等。一旦审错题浪费时间更多,所以审题不要着急,一个字一个字读,耐得住这份心,才能审好题。

检查要专注,考查一个人的定力,有没有耐心复查已经做过的题。当然还要检查答题卡客观题有没有誊错、格式有没有按照规定(分式方程检验、带单位、要写解和证明,分类讨论要写综上所述等等)。最后检查计算,检查的时候要注意摆正心态。

4.遇到中档题卡住怎么办?

保持冷静,影响你的不是题目本身,而是心中杂念,这个时候跳出思维的漩涡,不应该怀疑自己的能力,更应该怀疑的是审题错了,果断重新审题,或者尝试常规解题方法。

阅卷老师一般是先找答案,答案正确再看步骤,步骤不严谨扣1-2分,找不到答案或答案错误再重头看有没有能给分的,所以书写要规范、整洁。

}

1、考查形式:以词语、句子、成语等的形式出现; 

2、考查内容: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多义字; 

3、复习方法:“中考测评”(白皮书)。 

1、考查形式:以成语或句子形式出现; 

2、考查内容:成语错别字、形似错别字等; 

3、复习方法:“中考测评”(白皮书)、成语错别字卷。 

三、选词填空: 

1、查内容:近义词、反义词、一词多义; 

2、方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 

四、成语(词语)的运用: 

方法:1、从词义上去判断(这个词、成语形容的对象是什么?它适用于什么范畴?) 

复习各张专题卷,注意各类病句的类型,懂得修改病句。 

六、语言得体: 

1、注意场合:庄重场合、工作场合、日常场合、娱乐场合等; 

2、注意对象:上级与下级、平辈与平辈、小辈与长辈、老朋友与新相识等; 

3、注意礼貌用语及语气表达; 

4、各种句式语气由弱到强的情况:否定句――肯定句――反问句――双重否定句――反语。 

七、语言的连贯:(从以下两方面考虑) 

1、句式的连贯:句子衔接、句式特点的整齐一致、层次间的承转过渡、句子的前后呼应等; 

2、内容的连贯:话题内容的一致、不东拉西扯,叙述的重点,表达的角度; 

3、句序的排列:按一定的顺序(观察顺序、游览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前后句子的内容呼应等。 

一、续写、仿写:(运用语言连贯的方法) 

方法:1、判断例句的话题是什么? 

4、划下例句中不可改变的固定格式,然后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填上要补充的内容; 

5、组织语言作答(可先起草); 

二、拟广告词: 

方法:1、根据要求确定广告词的主题(环保、亚运会、教育、亲情等) 

三、概括新闻标题:(用概括内容的方法) 

方法:因新闻的导语基本将新闻的内容概括了,所以概括新闻的标题可在导语中将“谁干什么”这些重要内容概括出来即可。 

1、根据图表说内容(先判断图表的主题) 

2、概括漫画讽刺的意思(将漫画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现象联系得出漫画的讽刺意义) 

五、对对联:(从词性到颜色等) 

1、给出一句诗,用自己的话丰富诗的内容 

方法:先翻译诗句,然后补上人物、时间、地点、事情内容。 

2、给出一幅话,为这幅话配上一句诗, 

方法:将画的内容与我们所学过的诗对照,用学过的诗配上。 

1、先看问题摸底; 

2、通读全篇断文体,理思路(分段、段意); 

3、划重点,概括主要内容、中心主题; 

4、看准问题归类,按类型方法、在文中选信息答题; 

5、答题要找依据,紧扣主要内容和中心主题。 

一、考点: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方法:时间、地点、人物:按课文内容找,但时间地点要具体详细、人物要扣紧主人公 

起因、经过、结果:先按起因、经过、结果分段,然后概括内容(谁干什么,谁怎么样) 

二、考点:线索 

1、种类:一人、一事、一物或感情(注意感情的变化过程) 

2、方法:文段中经常出现的字、词、句或文段中能表现中心的关键词语。 

三、考点:记叙文的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用了什么人称,有什么作用) 

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第二人称:像面对面说话,拉近人与人的距离,更亲切; 

第三人称: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的叙述。 

四、考点: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作用) 

顺叙:让人清楚了解事情的发展过程; 

倒叙: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插叙:为中心服务,为展开情节作铺垫。 

五、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的作用:点明中心 

六、从人物的各种描写中(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概括或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方法:类型的人物用所学过的类型的词语概括,自己积累一些描写各类人物的词语。 

七、环境描写的作用 

   自然环境:渲染气氛(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和中心思想来判断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 

   社会环境:交代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为中心服务(在文章中找出相关的描写时代背景的句子,然后判断交代了什么时代背景) 

八、分段及概括段意(或按要求分层并概括层意) 

1、分段方法:①找时间、空间的标志性词语,按时间、空间顺序分;②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③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分。 

2、概括段意的方法:①谁干什么②谁怎么样③什么是什么④什么怎么样(要注意简洁、不漏内容。 

九、过渡、照应(找过渡或照应的句子并说明作用) 

过渡:一般是单独一句成一段的或在文段开头完整的一句话。作用是承上启下。 

照应(伏笔):文章有两处地方提过这件事或这样东西;两句间有因果关系;(前面提过后面有所交代)。作用是使文章的结构完整严谨。 

十、代词的指代内容(这、此、这样、那样、这些、那些) 

步骤:①在前一个句子里找;②通读上下文的意思;③找到内容后将指代内容代入原句看意思是否通顺) 

十一、句子的作用(开头、中间、结尾) 

开头: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开门见山,为下文作铺垫; 

中间:过渡句,承上启下,总结前文,引出后文; 

结尾: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前文。 

十二、修辞手法:(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会考指导书) 

1、比喻:(明喻、暗喻、借喻)生动形象的描写了……; 

2、拟人:把物当人写,生动形象的描写了……; 

3、夸张:强调或突出了事物某一方面特征,表达了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 

4、排比:给人一气呵成之感,语言畅达,节奏感强,增强语势,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5、对偶:琅琅上口,易读、易背; 

6、反复: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 

7、设问:引起读者注意,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8、反问:(能够把意思表达的更鲜明、更强烈,给读者的印象更深刻);鲜明地强调了某个意思或感情。 

十三、详写、略写(哪些地方用了详写或略写?有什么作用?) 

方法:通过内容篇幅判断详写或略写;作用为中心服务(答题时:详写部分更好地表达了什么样的中心即可) 

十四、找原因(如:父亲流泪的原因是什么?) 

方法:在该问题所在句子的前后句子找;没有则找出下文或前文与该问题照应的句子或前后找;有时文中有直接的一句话说明原因,没有则需自己通过筛选信息重新概括。 

十五、词语的理解: 

方法:1、不能把词语单独拿出来理解词语的表层含义,应把词语放到句子中理解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特定含义。 

2、单音字翻译成双音字。 

3、回忆出现过这个词语的语境,与本文语境比较理解词语。 

十六、句子含义的理解: 

方法:1、句子语言的感情色彩:褒、贬、讽刺、赞扬等; 

2、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反语等; 

3、结合该句子上下文的内容; 

4、结合文章的中心主题。 

十七、语言特色:(分析这段话或这句话的语言特色) 

方法:1、一般从以下几方面鉴赏:(结合文段的语言例子) 

②     用词准确、生动、形象(这个点从修辞手法方面谈,先看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再谈修辞手法的效果) 

2、记住几种文体的语言特点: 

记叙文:生动、形象,委婉、含蓄; 

说明文:准确、科学、严密; 

议论文:准确、说理性强、逻辑性强。 

十八、开放性题: 

方法:1、自己的观点;分析说理;结合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经历的例子。 

2、所答内容不能脱离文段的中心主题,而是由文段主题而延伸的观点。 

十九、文章的写作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方法:找表示时间、空间的词语,通常在每一自然段或每一部分的开头;如找不到这两类词语则是逻辑顺序。 

二十、描写方法: 

1、人物的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肖像; 

2、场面的描写: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二十一、本文段是写这件事或这个人,却也写了其他人或其它事物,有什么作用? 

1、正衬:与本文段事物或人一样或相近; 

2、反衬:与本文段事物或人相反或相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目一选择题答题技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