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题做功怎么算,谢谢大老解答

  • 家庭用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哪位知道用多少匹的合适

    家用的空气能热泵热水器选多大的,主要是根据每个家庭的人口数量、每人洗澡的用水量、及有多少个水龙口需要接这个热水而定的,总体来说主要是根据用水量而定。 200升以下用1匹,200升以上用1.5-2匹

  • 10匹空气源热泵热水器要多少钱

    看是要那种牌子的!!什么型号!!十匹我只是告诉我们功率,其它的都不知道!!!价格相差十比较大的,你可以到市场看下!!或者详细说下!!!

  •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缺点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咋样

    空气能热水器外形比较大,而且要求安装在地面或是楼顶,对家居环境要求就比较高。空气源热水器是什么? 一、空气能热水器,也称“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空气能热水器”把空气中的低温热量吸收进来,经过氟介质气化,然后通过压缩机压缩后增压升温,再通过换热器转化给水加热,压缩后的高温热能以此来加热水温。空气能热水器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相同的热水量,是一般电热水器的4-6倍,其年平均热效比是电加热的4倍,利用能效高。###容易受周围空气环境的影响,在天气较冷、环境温度较低时,其热水量的多少会略有降低。特别是在-10℃下容易结霜,在-20℃以下,机组就停止工作了。化霜的问题是现在亟待解决的难点。

  •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我们都有一个常识:水不可能自发地从低位流向高位,要将低位的水输送到高处去,必须用一台水泵(消耗电能作为补偿),才能将低位的水送到高处。同理,热量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环境传送到高温环境中去,如果要实现热能从低温环境向高温环境的转移,必须通过一台设备,并消耗一部分机械功(例如电能)作为补偿,这种设备就称为“热泵”。因此PHNIX空气源热泵型热水机组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小部分电力,驱动压缩机运行,整个热泵系统投入运作,通过蒸发器不断从低温环境中吸收热量,通过冷凝器将系统吸收热量,通过冷凝器将系统吸收的热量和消耗的电能传递到高温环境中。###空气源热水器以制冷剂作为媒介,冷媒吸收了环境空气中的热量后汽化,通过压缩机压缩制热,变成高温高压气体,再经热交换器与水交换热量后,经膨胀阀释放压力,回到低温低压的液化状态,通过制冷剂的不断循环,

  •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工作原理有哪些

    . 低温低压制冷剂经膨胀机构节流降压后,进入空气交换机中蒸发吸热,从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量Q1 2. 蒸发吸热后的制冷剂以气态形式进入压缩机,被压缩后,变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此时制冷剂中所蕴藏的热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从空气中吸收的热量Q1,一部分是输入压缩机中的电能在压缩制冷剂时转化成的热量Q2); 3. 被压缩后的高温高压制冷剂进入热交换器,将其所含热量(Q1 Q2)释放给进入热换热器中的冷水,冷水被加热到55℃(最高达65℃)直接进入保温水箱储存起来供用户使用; 4. 放热后的制冷剂以液态形式进入膨胀机构,节流降压......如此不间断进行循环。

  •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原理有人知道吗

    原理: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由热泵――换热器――节流器――吸热器――热泵等装置构成了一个循环系统。热媒(也叫冷媒)在热泵的作用下在系统中循环流动。它在热泵内完成气态的升压升温过程(通常温度都达到100摄氏度),进入换热器后释放出高温热量加热水,同时冷却并转化为流液态,当它运行到吸热器后,液态迅速吸热蒸发再次转化为气态,同时温度下降至零下20到30摄氏度,这时吸热器周边的空气就会源源不断地将低温热量传递给热媒,热媒不断地循环就实现了空气中的低温热量转变为高温热量并加热冷水过程。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其耗电量大概是是同等容量电热水器的四分之一,燃气热水器的三分之一。

  •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能效标识是怎么分的

    好难的问题,网上搜索似乎都搜不到,只能等专业人士来了~

  •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系统的优点都有哪些

  • 武汉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价格是多少

    品牌不同,价格自然不同,你想要问的是哪种品牌的那?现在市场上面流行的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太多了,不过质量上面个人感觉大同小异,价格在元之间,去年我买了一个,花了2300元,个人感觉还行。###300元左右,空气能热水器,,是采用制冷原理从空气中吸收热量来热水的“热量搬运”装置。通过让工质不断完成蒸发(吸取环境中的热量) →压缩→冷凝(放出热量)→节流→再蒸发的热力循环过程,从而将环境里的热量转移到水中。

  • 四川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哪家的比较好

    挺好用的,比普通的热水器的热水快,质量过要好。空气能热泵热水器的有点:1、节能先行毋庸置疑,空气能热水器的优点就是节能。将空气中的低温热能通过压缩机转化为高温热能,以相同的热水量为基准,和电热器热水器相比,化节约电能,使用成本只有电热水器的1/4,而和传统的燃气热水器比,不用耗用任何的煤气,使用成本只是燃气热水器的1/3。以空气为主体,节约能量,不仅可以节约人们的使用成本,更是顺应了节能的主体,这就是空气能热水器的亮点之一。2、使用便捷空气能热水器的卖点是空气,空气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而对于家居用品来说,人们基本的需求之一就是使用方便,因此,便捷成为了空气能热水器的第二大亮点。因为空气的数量不受室内室外、晴天阴天的影响,和太阳能热水器相比,空气能热水器就显得便捷,无论是安装在室内或室外,更不论阴天晴天,只要有空

}

作为一个互联网汽车从业人员,我觉得应该普及一些准确的知识了。

自媒体的兴起,碎片信息的爆发,在谣言满天飞、软文随处飘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无数想了解汽车、购买汽车的消费者被淹没在无尽的数据海洋中。

面对各种来源的信息,面对各类惊爆眼球的标题

有没有被吓到,但是恕我直言,这些文章通常都是千篇一律,充分发挥了天下文章一大抄的思想,而且是谬误百出,和朋友圈里各种养生文没有啥本质区别,骗流量而已。

不再多说,借SMZDM的平台,以我有限的知识,带来点真正的干货,当然一人之力难免有疏漏遗误,还请各位见谅。

本篇以乘用车中的轿车为主,介绍的有关知识多以国内乘用车中绝对主流的汽油为主,涉及到SUV等其他车型敬请期待以后的文章,这样大家看起来更有结构性,连贯性较好。

意在科普汽车相关基本知识,掌握了这些知识去4S店只要一张口,销售都会把你当老司机。

“哟,这车不错啊,不过我还想要个FR的,感觉操控更好一点。“

“这反置发动机嘛,容易积碳,我还看了XX,XXX,XXX等车,考虑考虑。”

“可惜没有上一代的V6了,我最喜欢6缸的质感了。”

“这车马力不错啊,会不会扭矩转向?”

动力总成一般指的是车辆上产生动力,并将动力传递到路面的一系列零部件组件,也就是常说的发动机、变速箱,还包括差速器传动轴等组件。下面就听我慢慢道来。

动力总成布局篇——传动系统布置方案

FF 发动机前置,前轮驱动

解释:FF是front-engine, front-wheel-drive,即前置发动机,前轮驱动的缩写,这是目前大多数乘用车的驱动方式,一般来说,FF发动机都是横置的,但是FF横置发动机存在反置,后面发动机篇会提到。

实例:中上众销量王朗逸、世界销量王卡罗拉,中级车德系迈腾帕萨特、日系天籁雅阁凯美瑞等等等等。

凡是买轿车,轿车的话,新车20W一下FF横置布局基本没跑了。

  1. 采用FF布局的车一般使用横置发动机布局,占用空间小,可以创造较大的乘坐空间,是乘用车的首选。下图为本田MM理念,横置FF布局有极大的优势。而且因为中间没有传动轴,后排地板可以做全平,极大提高后排空间实用性(并不是所有的车都是)。

  2. 节省成本,降低重量。省去了传动轴、中央差速器、后差速器等结构,达到控制成本和减重的目的。

  3. 提高传动效率。由于减少了不必要的动力转向步骤,FF可以提高传动效率,进而提高燃油经济性。

  1. 难于做到完美的前后重量配比,极端情况容易推头。发动机变速箱集中在前面(前轴之前),头重脚轻。但是这个对于一般用户来说没有太大影响。

  2. 前轮结构复杂。前轮既是驱动轮,又是转向轮,需要使用万向节等结构,但是其他驱动方式更复杂。

  3. 前轮磨损大。这个很容易理解。

  4. 左右半轴不等长,大马力FF横置容易出现扭矩转向的情况,如下图(画图绘),但是这个一般在250匹以上的车才有体现,实际影响不大,生活中没人天天掉转速弹离合。大马力FF车一般都是性能车,有LSD或电子差速器可以部分解决。

  5. 转弯半径大。因为前轮结构复杂,能转动的角度小于后驱布局(体积相差不大的,新皇冠4.55M,金牛座要11.7M),大不了多打一把,不是不能接受的缺点。

  6. 爬坡性能相对差(实际使用影响不大,老款汉兰达爬坡门原因就是和这个有关)。

总结:空间大,经济,缺点几乎都可以忽略,市场占有率表现出绝对优势,没啥问题。

FR 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

解释:FF是front-engine, rear-wheel-drive,即前置发动机后轮驱动的缩写,常见于豪华品牌中级车、、跑车等。FR发动机一般都是纵置的。

实例:大后超锐志,86,BRZ,BMW 3、5系部分车型,奔驰C、E、S部分车型等。

一丰就是喜欢强行把家用车掰成运动车型,前有锐志,后有皇冠,都是失败的典型,特别是锐志,软软的悬挂,大大的,多多的圈数,和运动一点不沾边。上图可看发动机变速箱被安排在前轴之后,可以实现更好的重量分配,dash to axle比率也更大。

  1. 前后重量分配均匀。可以将发动机变速箱安排在前轴之后,重量分配更合理,可以提升操控性。

  2. Dash-to-Axle Ratio较大(额,这个词貌似还没有官方的翻译,意为前轮中心到前风挡底部的比率),车体设计更美观。

  3. 加速时重心后移,可以提高加速表现。

  4. 可以解决由于半轴不等长导致的扭矩转向。

  5. 转弯半径小。(相对来说,并非所有的FR车)

dash to axle比率更大的车显车头更修长,但是同样也减小了驾乘空间,通常用于高端车,有较大的轴距可以支撑空间的需求。

  1. 占用后排空间大。同门兄弟对比一下,锐志几乎和中间座椅齐平了。配图来源网络。

  2. 占用前排空间大。变速箱会侵占到中控位置,从FF到FR车的朋友会莫名感觉为啥右腿明一点,就是因为动力总成占用了纵向空间。

  3. 结构复杂,需要后差速器传动轴等组件。侵占车内空间,增加重量。

  4. 动力经过多次转向,影响传动效率,进而影响燃油经济性。

  5. 传动轴会造成额外的噪音,影响NVH,但是一般来说FR布置的车都是豪华品牌,NVH做的都比较好。

总结:现在FR布局已经不再是主流,但是其优异的操控特性使得无数车迷为之倾倒,这里借用Jeremy on的一个表情和一句话

这个比较复杂,有总体布局分有横置发动机四驱,纵置发动机四驱;从介入时机分类有全时四驱、分时四驱、适时四驱;此外还有一些例外,比如Evo。一般来说,用四驱的轿车比较少,以后在开SUV篇的时候会详细分解(可能也不是那么详细,因为这个题目实在太大了)。

这两种布局只存在于跑车(超级跑车),日常能见度太低,故不做介绍。

MR倒是有一个神车,那就是小面。中国神车,月销量5万以上而且特别稳定。

EVA TV版中葛城美里的车原型应该就是Alpine

RR布局,后置引擎后轮驱动。

奥迪的很多车为前纵置发动机前驱,其实主要是为了布置托森差速器实现四驱(即著名的quattro),但是因为引入中国的多数车型没有四驱,变成了目前这个样子。目前,奥迪为了向成本妥协,把托森也渐渐换成电控多片式离合器了。

其实普桑也是前纵置发动机前驱。

发动机布局篇——乱中有序

发动机是汽车最重要的组件之一,正确认识发动机布局相关知识是很重要的,具体原理简单说明,大家看个优缺点结论就行了。

接前文,对于横置FF车型来说,正统的布局是这样的,排气在前,进气在后,反置发动机就是排气在后,进气在前。图来源网络。

  1. 重心低(排气不需要走下面)

  1. 排气歧管离驾驶舱近,需要更好的NVH

反置车型实例:卡罗拉/雷凌、福克斯、、新朗逸等等……

目前,在各种可变气门结构,可变进气歧管的加成下,低转差的缺1点一点在减小,积碳问题则是所有车都有的,只反置发动机是更明显了一点,只是量变,不是质变,对实际用车影响不大。

两种方式都比较主流,老款朗逸是正置,新款变成了反置,缺点都没有想象中影响那么大,反而符合轻量化的大潮。

直列四缸机是目前乘用车上最常见的发动机布局方式,排量从1.2L一直延伸到2.7L不等,下面就来讲一下直列四缸的优缺点。

  1. 缸体紧凑小巧,重量低。可以省出更多的空间留给驾乘使用,而且能适应各种布局,FR,FF,AWD都可以。

  2. 结构简单,保养维修方便。

  3. 摩擦损失小,易实现高转速。

  1. 需要额外的平衡轴抵消二阶振动,增加重量和结构复杂度。

  2. 有不重叠的做功冲程,运转平顺性差。

其实四缸机的缺点主要集中在运转平顺性上,因为每时每刻总有两个活塞向上运动,导致高转时二阶振动较大(此处不再展开)。

图片来自《汽车构造(发动机部分)》。

四缸机工作循环表,发火间隔角为180°,这个数字越小,运转越平顺。

目前在所谓环保大旗的打压下,不断有各种D级车装备四缸机的情况出现,以后开BMW3系的可以自豪的说我和7系大哥用的一款发动机,其实现在就可以了。

总结:四缸机仍然是绝大多数人的选择,总体来说不功不过,在减重降成本的大潮中有突出表现,高级感不如更多缸的发动机,但胜在实惠耐用,已迈入D级车的殿堂。

一般来说,排量到了一定的大小,比如3.0L,再使用四缸就比较难于布局,这时候6缸机就登场了。

直列6缸、V型6缸和VR6的区别

6缸机的发火间隔角为120°,运转平顺性明显好于4缸机。

下面就一个个了解一下不同的6缸布局。

  1. 天生完美的一阶和二阶平衡,运转平顺。

  2. 不需要额外的平衡轴,结构简单。

  3. 应用范围广。从0.75L到4.2L都可以适应。

  1. 体积过大(过长),难以实现横置布局。

  2. 缸数多,活动部件多,摩擦损失大,燃油经济性差

直列6缸总结:原来BMW是直列6缸的信徒,但是随着一切向钱看的口号,BMW已经把缸数对半发展,现在市场的直6的车越来越少。过大的体积不符合人们日益增加的空间要求,现在多见于商用车领域。

没有非重叠的做功冲程(即做功冲程都是重叠的),运转平顺。

为了解决直列6缸体积过大的问题,工程师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那就V型6缸

V6常见车型:锐志、皇冠2.5L、雅阁3.0(已停产)、英菲尼迪Q70L、吉利博瑞3.5L等

  1. 体积紧凑,可以横置放进FF布局里面。

  1. 摩擦损失大,燃油经济性差。

  2. 缸数多,结构复杂,重量大,燃油经济性差。

下图为带有VCM的Honda J35引擎,动力澎湃,输出平顺,曾搭载于07款雅阁3.5L上。因为VCM可变汽缸技术的加持,虽然是SOHC,其燃油经济性和2.4版本不相上下,在高速巡航时甚至油耗更低。

V6总结:常见的V6气缸夹角都是60°,使用这个角度可以不用平衡轴也把振动控制在很好的范围内,相对四缸机来说,V6在保证体积不过大的情况下带来更高级的运转感受,这是很难的的,如果你爱V6,赶紧选一款吧,直6已死,V6也是大数已尽了。

VR6发动机,就是把V6的气缸夹角减小到10.5° 或 15°

VR6发动机是大众研发,旨在降低成本,减小体积,目前装车的有帕萨特VR6版,还有国内车迷喜闻乐见的R36(已停产)等车。

  1. 体积极小,和四缸机相仿。

  2. 两排气缸可以公用一个气缸盖,降低成本和重量。

  1. 不如V6平顺,需要额外平衡轴。

  2. 活动部件多,摩擦损失大,油耗高。

VR6总结:想法是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在直列四缸的大潮下,大众自己的EA888系动力水平已达到甚至扭矩超越VR6的情况下,成本更高,油耗也更高VR6也渐渐淡出了视线,大众好像对VR6也有增压化的打算。

VR6的尴尬在于增压直四的迅猛发展,同时平顺性又差于正统V6,若无特别的情怀,还是看看别的为好。

目前只有保时捷、斯巴鲁(丰田)在使用水平对置发动机。

  1. 平衡性更好,一般不需要额外的平衡轴。

  1. 需要更长的路(原因比较复杂)。

  2. 需要两个气缸盖,结构复杂,重量大。

总结:其实水平对置发动机早就有大规模的应用,元首著名的甲壳虫就使用了水平对置发动机。

甲壳虫的水平对置发动机。

水平对置发动机现在处于一个相对尴尬的地位。较高的成本和较多的缺点限制了在民用车上的应用,豪华车型则更倾向于使用V6,直6,V8甚至更多缸的发动机。目前只有对于运动型有很高要求的两个牌子在使用水平对置发动机。

水平对置6缸平衡性非常好,水平四缸机差点,但是也要比直列四缸好,一般不需要平衡轴。

发动机布局4——未成主流的3缸、5缸、8缸、10缸……

虽然现在1.5T 3缸 BMW 318销量喜人,市场3缸车也是层出不穷,但是3缸恼人的振动问题依然存在,主流市场上4缸机仍然占绝对优势。

  1. 零部件少,摩擦损失小,燃油经济性好。

  2. 垂直方向一、二阶振动平衡(**)。

  1. 振动大。虽然垂直方向一、二阶振动平衡,但是活塞运行到中间位置时速度不一,会造成额外的振动,一般需要平衡轴来补偿。

  2. 动力输出不够顺滑。发火间隔角更大,动力输出不平顺。

  3. 动力差。一般来说因为基础排量小,动力输出较差,需增压技术加持,但是也增加了成本。

的Ecoboost使用非对称飞轮来抵消振动,省去了平衡轴,降低了重量,简化结构,体积十分紧凑。

目前Downsizing的大潮下,三缸机是不可阻挡的大潮,对于神经不敏感的人来说,也许开几年都不知道自己车是三缸的,但是对于V6爱好者来说,三缸只是他们的一半。

3缸总结:除了运转平顺性和声音还差点之外,三缸机在体积、动力、油耗方面都有比较好的平衡,建议大家在采购三缸车之前先做好试驾工作,看看自己是否能接受。

因为有非重叠的做功冲程,而且相对4缸机来说更多,所以动力输出平顺性差,且需要更大的飞轮来储能。

至于5缸、V8、V10、V12这些,离日常大众还有点遥远,暂不做介绍,直列6缸和V12是理想的发动机构型,但是已经渐渐离我们远去了。

本篇先说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都是一些比较冷的基础知识,但这些都是汽车的骨架系统,了解一些还是有用的,能够更好的从本质上认识汽车,同时在遇到关于汽车的毒鸡汤文的时候能够更好的明哲保身。

以后会慢慢补充汽车相关知识,下一篇应该是有关发动机和变速箱的,以后大家喜闻乐见的安全问题也会有,欢迎大家关注。

PS.在民用工业品领域,汽车算是科技含量最高、整合度最高、可靠性要求最高的大型耐用消费品,单发动机一项就涉及热力学、材料学、力学、化学等诸多领域,我也只能以有限的知识帮助大家正确认识汽车这一复杂工程产物,我会尝试用尽量容易理解的语言来解释一些名词术语。如有遗漏、不周,还请见谅(作者非汽车专业,大学课程中有部分热力学基础,对汽车有浓厚的兴趣,后从事互联网汽车行业)。

  1. 惠有利. 汽车构造(发动机部分).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9.

  2. 陈佳瑞.汽车构造(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做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