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专门研究什么问题

  不好好学习一下我们的历史可能会低分哦,小编为大家带来一份,希望大家能有一个好的成绩

  有关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灾异示警”是中国古代神学政治理论的核心主张,更是中国古代言谏与制度的精神支柱,由于其与“君权神授”同为中国古代天命哲学的构成基础而广为统治阶级所接受,代代相传而深入人心。这表明

  A.统治者借宗教思想稳定政治秩序 B.“灾异示警”有效制约了君主集权

  C.言谏制度源于原始宗教迷信思想 D.君主专制催生了“君权神授”思想

  2.按照周代庙制,祖先的宗庙,天子立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超出定制之庙,要择吉日将神主迁入太祖之庙,而其宗庙则被毁弃。此举称为“迁庙”这说明周代

  A.天子具有绝对权威 B.祭祀仪式非常严格

  C.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D.注重维护亲疏贵贱

  3.表1为部分正史文献中,对汉代四个皇帝称谓出现频率统计(单位:次)。

  汉高祖(汉高帝) 汉文帝 汉景帝 汉武帝

  A.汉高祖对汉朝的历史贡献最大 B.汉景帝在汉代诸皇帝中影响力最小

  C.汉武帝给后世留下的印象深刻 D.晋代因崇尚统一而比较欣赏汉武帝

  4.图1为《汉画像石•纺织》,画面上清晰地呈现出汉代纺织的三道工序,即一人调丝,一人络丝、并丝,一人踏机织作,图中所使用的脚踏提综式斜织机,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织布工具、据此可知,汉代

  A.棉纺织业水平高超 B.劳动人民勤劳智慧

  C.发明擀弹纺织技术 D.文明程度世界领先

  5.西汉时期,五经具有不同版本,经文解释更是五花八门,所谓“经有数家,家有数说”东汉章帝召开白虎观会议,命群儒“讲议五经同异”,“帝亲称制临决”,最后整理成《白虎通义》一书,作为官方钦定的经典刊布于世。据此可知,白虎观会议

  A.消除了各家之间的分歧 B.强化了思想大一统局面

  C.提高了儒家的社会地位 D.规范了儒学的学术研究

  6.邓广铭先生研究发现:624年唐政府宣布了均田制,但在唐代的各种史书中却都找不到其推行这一政令的任何具体史实;从敦煌发现的唐玄宗开元、天宝期间内一些户籍丁籍遗文来看,唐代人民只希望把丁壮期限缩短,可反证唐初均田制并没有普遍推行过。这说明

  A.史料是学习研究历史的唯一载体 B.大量史料的充分运用会再现历史

  C.探究历史史料有利于发现历史真相 D.著名历史学家的解释具有绝对权威性

  7.隋唐以前,政府规定,“兄弟均分”和“子承父分”是标准的财产继承原则,唐中期以后,在室女、出嫁女、归宗女对户绝财产已有一定的继承权,且在无宗祧(室)继承人的情况下,遗嘱继承人已具有高于其他继承人的资格。这种变化反映了

  A.宗法血缘关系的根深蒂固 B.商品经济冲击家庭伦理

  C.隋唐时期妇女地位的提高 D.国家对财产私有权的保护

  8.南宋时期,贺寿、赠祝、以词代简等应用性词作中,议论化成分比较常见;写山水风月,常寓含某种幽微之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尚理风气的影响 B.市民阶层的需求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空谈义理的浸染

  9.据考证,南宋的都城临安,与以往都城的方正格局截然不同,南北长,东西窄,皇宫位于城市的南端,从皇宫北面的宁和门往北通向城市中心的是一条用石板铺成的御街,最引人瞩目的是在御街中段新设立的“金银盐钞引交易铺”,生意兴隆。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A.“市”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 B.都城设计不再体现皇权至上

  C.“钞引”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D.都城布局出现革命性的变化

  10.明清时期,各级官吏莅位与离任之时,都要先祭告于城隍,始终受到的“监察”,成为定制,于是城隍监察百官与司民之神权,便正式确立,这反映出明清时期

  A.监察制度更加完善 B.专制统治得到加强

  C.民间信仰发生变化 D.封建迷信甚器尘上

  11.明清小说中,金榜题名后大权在握便铲奸除恶是主要题材,如著名的《玉堂春遇难逢夫》《张廷秀逃生救父》等。这传递出的信息是

  A.知识分子对科举制度的 B.商品经济对传统价值观冲击

  C.科举制推动了社会阶层流动 D.普通民众对政治的渴望

  12.在整个18世纪,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白银的“最终归宿”。乾隆年间,关税收入已占清政府财政收入的1/10。特别是粤海关的税收发展极快,自1783年以来,跃居户部税关之首,至嘉庆年间已相当于全国财政收入的1/4。这反映了

  A.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B.清政府放弃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C.私人贸易占据主导地位 D.中国商品在世界市场有竞争优势

  13.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提出了“挑战——应战”模式来解释文明的起源与发展。他把自然界对人的刺激和人对人的刺激统称为挑战,把人对自然挑战的反应和人对人挑战的反应统称为应战。晚清中国所面临的挑战

  A.推动清朝重建天朝体制 B.促使中国全盘接受西方思想

  C.要求中国派遣驻外使节 D.导致新式国际关系强制输入

  14.魏源与贺长龄于道光初年辑《皇朝经世文编》,全书120卷中,《礼政》(记述传统治国思想)占16卷;光绪十四年葛士凌辑《续编》,全书120卷中,《礼政》仅占12卷。这一变化反映了清末

  A.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主流地位 B.西方加快了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C.民主思想成为人们关注焦点 D.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发生变化

  15.1854年6月,清政府与英、美、法等国达成协议,约定由三国各推一人帮办关税事务,从而确立了以洋人为主管理海关的体制,这一体制

  A.表明中国海关主权开始丧失 B.反映了清政府已经失去民心

  C.阻滞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D.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

  16.《申报》1894年8月4日报道:“中国之地虽十倍于日本,中国之人虽数十倍于日本,而中国不见甚强,日本不见甚弱,何也?以日本之能专心西法,一切政教号令皆一遵夫泰西之所为,自维新以来,寝寝乎称雄于东海,而泰西诸国亦皆喜其能拜下风也。”这种观点

  A.为清廷妥协派提供依据 B.揭示甲午战败的根本原因

  C.主张学习日本变法维新 D.反映了国人示弱怯战心理

  17.近代以前,中国历史上的新风气往往兴起于北部边境。中华文明每遭遇动荡时期,总是通过吸取周边世界的能量实现复兴与扩张……但是,宣告新时代的南来之风从真正意义上席卷中国大地,可以说是从近代开始的……近代中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从南方开始复兴之路的时代。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百日维新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8.近代中国实业是伴随着洋务运动而兴起的,从“洋务教育”到“戊戌教育”,清政府在大、中、小学堂均未建立前率先创办各类实业学堂,但实业教育生所学非所用的情况在当时非常普遍,被时人戏为“失业教育”,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工业发展缓慢 B.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C.缺乏相应社会环境 D.学习西方层次过浅

  19.胡适出版于新文化运动高潮期间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中指出“孔子论知识注重‘一以贯之’,注重推论,本来很好。只可惜他把‘学’字看作读书的学问”,因而造成某些“流弊”。这表明

  A.旧道德与新文化势同水火 B.学者检讨儒学的得失

  C.传统思想的继承困难重重 D.西学己占据文化主流

  20.表2为一些学者对于雅典民主政治的一些观点。

  (中国)陈唯声 雅典民主政治的胜利是比较先进的商品经济对落后的自然经济的胜利

  (英国)芬利 如果没有雅典帝国,就不可能有公元前五世纪下半叶充分发展的民主制度

  (法国)克鲁瓦瑟 雅典民主是希腊精神最伟大的创造物之一

  (中国)易建平 民主政治与小国寡民之间存在一种必然的联系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结论是

  A.雅典民主的出现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B.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起源史学界有颇多视角

  C.外国人更多从精神层面探讨雅典民主的产生

  D.中国学者的主张符合科学逻辑已成学界共识

  21.后世的罗马法主要是指罗马法在它对商品生产的各种法律关系,如所有权、债权等,它成为大陆法系的主要渊源。马克思说:“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是其中关于动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这说明罗马法

  A.保障公民私权利 B.使全民从中受惠

  C.内容庞杂且缜密 D.体现了人文精神

  22.古希腊智者的教育活动以传授修辞术、演讲术和诉讼术为主要内容,注意辩驳论证的

  技巧,目标在于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和政治素养。智者的教育活动

  A.适应了政治体制需要 B.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C.体现了对真理的追求 D.使哲学成为研究人的学问

  23.美国妇女史家和女性主义者琼•凯莉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所有进步一一她的原始资本主义经济、国家和人文主义文化一起把妇女塑造成一种美丽的摆设:端庄、贞洁、对丈夫和君主双重依赖。”作者强调文艺复兴

  A.并未改变妇女的从属地位 B.强化了妇女的独立精神

  C.对妇女内心世界进行关怀 D.凸显了妇女的理想信念

  24.宗教改革后,新教牧师主要是受过教育的市民,来自于城市贵族、商人和手工工匠家庭。据历史学家伯那特•弗格勒研究:16世纪斯特拉斯堡的第二代新教教士主要是牧师和手工工匠的儿子,贵族和商人退出了竞争教职的行列。这种现象

  A.说明了新教教士必须服从世俗政府的管辖

  B.导致了新教教会和神职人员需要缴纳赋税

  C.强化了新教进一步简化了宗教仪式和教规

  D.主要由于新教所倡导最高的权威是《圣经》

  25.哥白尼写道:“我确信,数学家们只要认真而不肤浅地研究,就会同意我的这些结论。……如果有人利用圣经某些段落来攻击我、歪曲我的原意,我会断然予以拒接。数学的真理只能由数学家来判断。”伽利略表示:“哲学写在宇宙这本大书里面,为懂得这本书,人必须首先懂得它的语言和符号。它是以数学的语言写成的,人若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就无法懂得宇宙。”材料强调的是

  A. 宇宙可以用数学语言进行判断

  B.圣经成为教会攻击科学的武器

  C.科学与神学思想二者势如水火

  D.教会成为研究宇宙的主要力量

  26. 1689年英国议会下院提出《三年法案》,威廉三世立即否决。直到1694年,出于对外战争的需要,他才签署了此案。这反映了

  A.议会至上的原则被破坏 B.君主专制的传统被继承

  C.政府的立法作用的增强 D.英国民主进程的艰难性

  27.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 (  )

  A.造成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B.由于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C.源于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D.有利于推动德国国内民主进程

  28.18世纪,有英国学者说:“英国的贸易造就着绅士,而且已使绅士布满这一国家,因为商人的孩子,或至少是他们的孙子,开始与出身最高贵和出身于最古老家族的人一样,成为地道的绅士、政治家、议员、枢密院官员、法官、主教和贵族。”据此,我们可以得出最准确的历史解释是,当时英国(  )

  A.海外殖民掠夺推动了社会阶层流动 B.资本主义经济正在改变社会面貌

  C.绅士由贸易多少和经济地位决定的 D.国内外贸易推动工业革命的完成

  29.表3为《1850—1900年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表》(单位:百万吨二氧化碳)。据此可知,当时

  英国 德国 法国 美国

  A.英国经济发展始终停滞不前 B.世界环境破坏源于英美经济发展

  C.英美经济发展速度超过德法 D.西方主要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了

  30. 1830年,司汤达的长篇小说《红与黑》问世,标志着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诞生。下列绘画作品与其诞生于同一时代的是

  ①《自由引导人民》 ②《日出•印象》

  ③《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④《向日葵》

  31.《世界大历史》一书中指出:政治是为了实现理想而存在的。美国独立革命为的是宣扬个人至上的理念;法国大革命乃是为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而战;俄国的布尔什维克革命是要让工业社会的劳动阶级出人头地;纳粹德国的诉求是保护优等民族,拥护纳粹领袖希特勒。下列对于作者观点理解最正确的是(  )

  A.人民共同的政治理想是政治行为的根源

  B.为了实现理想而进行的政治行为都是合理的

  C.政治行为的实施体现行动者的追求和理想

  D.不同的政治理想决定世界政治制度的多样性

  32.1847年,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是中等阶级(小工业家、小商人、学者、医生)的运动,而共产主义是工人阶级的运动”,虽然马克恩、恩格斯把自身的理论称为共产主义,但是并没有放弃社会主义的名称。这反映出马克思和恩格斯(  )

  A.调整了工人阶级的革命对象 B.认为“社会主义”目标也是共产主义

  C.有联合中等阶级革命的要求 D.还未区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52分。其中33题12分,34题13分。35题12分、36题15分。)

  3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乡约是宋代地主阶级士大夫在社会变迁面前提出的挽救社会危机的基本建制,其途径就是通过士大夫自觉地义务地在乡村建立起开展思想教化的组织或机构,向全体民众宣传传统政治统治的合理性。陕西蓝田的吕大临、吕大防兄弟于神宗熙宁九年(1076)首先创立了吕氏乡约。该乡约规定:“在地方上推举年高德劭者一人为都约正,另外推举两位有学行者为约副。每月另选一人为直月。”年高有德、堪身体力行之人是可能被推举为乡约正副的基本条件,即声望和学识是乡约凝聚力之形成的基本要求,其主要任务是扬善惩恶,对乡里社会实行教化,在乡里社会提倡互敬互爱、患难与共的淳朴社会风气。这本是过去历朝乡里制度所一贯坚持的宗旨,汉代至唐代的三老教化属于官方控制,但到了宋代,这一任务却日渐转由吕氏乡约这样的民间组织加以执行。

  ——摘编自王日根《论明清乡约属性与职能的变迁》

民国初期,山西乡村政权组织的建置十分混乱,经济发展能力也日渐枯竭,因此阎锡山执政之初,在山西乡村进行新“村制”探索。他认为,“大凡世界各国,其行政网愈密者,其政治愈良好、愈进步”。“意欲由行政网不漏一村入手,一村不能漏然后再做到不漏一家一人,网能密到此处,方有政治可言”。第一个阶段自1917年9月至1922年3月是“官治提倡村制之时代”,山西省公署颁布了一系列关于编村的章程、条例等,并成立专门的机构自上而下推行新“村制”;第二阶段是1922年3月至1928年的“村民自办村政之时代”,山西省公署设立了专门的考核机构——村政处,以行政力量促进新“村制”在各地的具体落实。由省起至乡村的邻,共建立起九级行政管理组织,即省署一村政处一禁烟股、考核股、总务股一区一县一段一编村一闾一邻一居民(另加村范委员),阎锡山终于取得了将国家行政管理网络直接延伸到乡村社会的初步成功。 ——摘编自马义平《近代山西社会秩序再构与权威重塑一以民国初期山西新“村制”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乡约管理制度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山西新“村制”与宋代乡约管理制度的不同和影响。(7分)

  34.(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庄园是英国中世纪的基层组织。12世纪,随着工商业经济发展,城市的创建和复兴活动,不少农奴逃离庄园进入城市。农奴还常利用领主法庭及国王法庭等进行合法斗争。1200年英国王室法令明确规定,如果农奴在城里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自由身份。“城市的空气让人自由”,成为当时流行。但对于大多数村民而言,他们的生计是与耕地、牧场联系在一起的,很难一走了之。13世纪末兴起的货币地租是关键性变革。此后劳役折算为货币,农奴实际上成为领主的承租人,与自由佃农已没什么区别。1348—1354年发生的黑死病,英国人口下降三分之一,越来越多的农奴要求摆脱庄园,发起了群众抵抗,14世纪末英国农奴制全面崩溃,英国社会逐渐形成一个富裕农民阶层。此后经过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英国逐渐确立土地私有制和大租佃制的经营模式。到1750年英国被誉为“欧洲的粮仓”。

鸦片战争后,当中国农民家庭棉手工业开始受到洋布洋纱的冲击时,即引起人们的注意。1846年,包世臣就说:“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江)太(仓)布市削减大半”。从非产棉区到产棉区,洋纱洋布的市场逐渐扩大。随着自然经济解体,大量失业人口只能涌向本已紧张的土地之上:失去副业的农民无力支付高额地租,乡村的租佃关系变得异常紧张。部分人口流入城市,推动城市畸形繁荣,但作为消费型城市,工业产业并不发达,其结果是大部分人只能过着寄生虫般的闲人生活,或者沉迷于追逐权力;传统士人讲究叶落归根,而现代大学学到的东西常常是来自西方的知识,当学生毕业回到乡村后无人与他讲话,没有人理解他,也就不再回乡。乡村流失的不仅是金钱,更是人才。

  ——摘编自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费孝通《中国士绅》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原因。(4分)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中国自然经济解体过程的特点。(3分)

  (2)结合上述材料,分别说明中英两国自然经济解体带来的不同影响。(6分)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卡拉斯是法国一名颇富声誉的商人,虔诚的加尔文派新教徒。1761年10月,他的儿子安东尼突然吊死在自家门框上。传闻安东尼曾想放弃断教信仰,改信天主教,是卡拉斯一家人“谋杀”了安东尼。大批天主教民众群情激愤,纷纷指控卡拉斯一家。案件落到一个狂热的天主教法官手中,法院在没能拿出有效证据的情况下,宣判卡拉斯有罪:处以车裂,家产没收,1762年执行。

  其时,伏尔泰正流亡于日内瓦。他意识到这是一场宗教迫害,便立刻着手为卡拉斯平反。经过努力,巴黎高等法院撤销了对卡拉斯案的判决。1765年,枢密院正式为卡拉斯一家恢复声誉,法国国王赐予卡拉斯夫人丰厚的体恤金,卡拉斯一家人重获自由。整个欧洲为之震动,人们称伏尔泰为“卡拉斯的恩人”。

  ——摘编自萧瀚《神圣的辩护:评伏尔泰为卡拉斯辨护》

  结合欧洲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卡拉斯冤案及其平反”中选取一个角度展开分析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庚子之役后,清政府宣布推行新政,由张之洞主稿,张謇等绅商参与拟稿润色,刘坤一领衔上奏的《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成为清末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其中明确指出:“无农以为之本,则工无所施,商无所运,今日欲图本富,首在修农政。”1901年,张謇创办了通海垦牧公司。经十年努力,各堤之内“栖人有屋,待客有堂,储物有仓,种蔬有圃:佃有庐含,商有廛市,行有涂梁,若成一小世界矣。”此后,在20世纪初的20多年中,江苏北部荒芜人烟的沿海滩涂先后出现了大小几十家农垦公司。1910年,参加南洋劝业会的各省工商界人士,召开全国农务联合会成立大会,到会者千余人,大会拟定了章程草案,推举张謇为会长,并决定设立总事务所于南京,另分设南北两事务所于武昌和保定。1910年,通海垦牧公司开办了一所初等农业实业学堂,称“乾区乙级农学校”。张謇注重在普通农民中推广农业科技,以使潜在的生产力能够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为此他一方面倡导“审风土人情,编纂适用之教科书,以教育其子弟”,并曾为多本普及农业知识的书籍作序,如1904年作《普通农学浅说序》, 1910年作《农学通释序》。

  一一摘编自徐静玉《张謇与清末农业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謇推动清末农业改革的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謇农业改革的影响。(6分)

  高三历史半期考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选题(共48分,每小题1.5分。且在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满分52分。其中33题12分,34题13分。25题12分、36题15分。)

  (1)特点:自觉性(民间性、自治性、义务性均可得分);侧重道德教化;选贤任能;(每点1分,任答2点得2分)

  原因:士大夫的积极推动;挽救社会危机,加强基层管理的需要;小农经济的封闭性和脆弱性;民间自治的传统;宗法性社会结构(每点 1分,任答三点得3分)

  (2)不同:自上而下行政力量推动;一定程度打破宗族结构;政治管理网络严密(侧重政治管理)(每点1分,共3分)

  影响:有利于稳定乡村社会秩序;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和风气转变;削弱了传统家族势力对乡村的影响,加强了对乡村的控制管理;巩固了阎锡山对山西的统治。(每点1分,任答4点得 4 分)

  (1)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和城市复苏;欧洲多元法律体系提供保障;农奴的不懈斗争;货币地租的推动;黑死病的影响;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的影响。(任答4点得4分)

  特点:主要受西方侵略所致;棉纺分离,纺织分离,耕织分离;带有地域性和不均衡性。(3分)

  (2)影响:中国:乡村人地关系和租佃关系紧张;乡村人才和财富流失严重;城市畸形繁荣,城乡差距不断拉大。(3分)

  英国:推动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改变了乡村阶级结构,推动封建制度的瓦解;推动英国由农业文明转变为工业文明。(任答3点得3分)

  示例(“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角度1:卡拉斯冤案暴露的社会问题

  论述: 卡拉斯冤案是一起典型的宗教迫害事件。这次冤案的发生,意味着18世纪的法国司法昏庸和专制腐败。宗教改革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然而天主教与新教彼此间矛盾重重,信仰自由和宗教宽容尚未实现。偏见已经根深蒂固,理性的发展依然十分缓慢。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启蒙运动需要深入开展的迫切性。

  角度2:卡拉斯冤案得以平反的原因

  论述: 由于饥荒、战争、宗教迫害,18世纪的法国正面临严重的经济困境和社会矛盾。卡拉斯冤案的发生正是当时司法昏庸和专制腐败的缩影。然而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法国社会的逐步启蒙为辩护提供了有利的與论氛围,伏尔泰作为启蒙思想家持续不懈努力是冤案得以解决的重要推力。卡拉斯冤案的平反是人类迈向宗教宽容及理性之路的又一进步。

  角度3:卡拉斯冤案得以平反的影响。

卡拉斯冤案及其平反是一场维护人权的战斗。伏尔泰为死去的卡拉斯辩护是要维护他的名誉权,追求法律的公平正义。图鲁滋地方法庭在没有确定的证据情况下判处卡拉斯死刑,实质上就是维护天主教。对新教进行追害。神圣辩护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传播,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伏尔泰信奉自然权利学说,他认为人人有信仰自由和平等的人权。这反映了启蒙思想家们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正是他们广泛的思想宣传和社会活动,促进了大革命的到来。

  (1)挽救民族危机;西方农业科技的传入;“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清末”新政的推动;“重农”的历史传统;“戊戌变法”的影响(每点 2 分,任答五点 9 分)

  (2)推动农业近代化;加强了各省农会联系,有利于中国农村资产阶级的产生;有利于农作物的改良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增加农业产量;有利于促进近代工商业发展(每点两分,任答三点 6 分)

  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商代“服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予,商王朝无法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受民”“受疆土”,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诸侯之君”。可见,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

  A.推动了血缘宗法制的发展 B.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

  C.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 D.易于形成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

  2.钱穆先生指出“中国版图的恢廓,盖自秦时已奠其规模。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然按实而

  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这一统一的变局还体现出( )

  A.从血缘世袭到宗法世袭 B.从世袭政治到官僚政治

  C.从宗法封建到帝制集权 D.从礼乐治理到法律治理

  3.秦简中有名称的法律共有二十九种,涉及经济的有《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传食律》《牛羊课》等十余种,证实了秦代泰山石刻所云“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这表明秦朝( )

  A.注重以立法调整经济关系 B.积极鼓励私营工商业的发展

  C.农本观念受到了严重冲击 D.农工商各行业得到全面发展

  4.曹操在给汉献帝上表论田庄主田畴时说:“畴率宗人避难于无终山,北拒卢龙,南守要害,清静隐约,耕而后食,人民化从,咸共资奉。……畴文武有效,节义可嘉,诚应宠赏,以旌其美。”由此可知,部分田庄在东汉后期 ( )

  A.对中央集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B.起到了维护地方稳定的作用

  C.激化了田庄内部的阶级矛盾 D.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

  5.表1为隋唐科举制发展简表。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隋大业元年 始创进士科,但仅具有古词新用的含义。

  唐初 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考试称制科。明经、进士两科成为常科的主要科目。

  唐高宗及以后 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

  武则天时期 女皇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首创武举科。

  唐玄宗时期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皇帝在长安、洛阳宫殿亲自科举应试者;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

  A.隋代没有真正实行科举考试制度 B.科举考试考题禁锢了读书人思想

  C.唐代科举成为当时唯一选官方式 D.科举考试的内容和形式逐渐完善

  6.唐宋笔记中对当朝君主的记载较多。唐人用诸多异象来表明皇帝非凡人,宋人对“人事”的关注加强了。在君臣关系上,唐人多涉及前代,并叙述较少,宋人往往切近作者自身所处时代,对君臣关系更加关注,多详载内廷变革与矛盾。这种变化反映了宋代( )

  A.明君贤臣共治天下的理想诉求 B.理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C.市民阶层的普遍文化心理倾向 D.社会舆论影响政治生活

  7.宋代农学家陈敷说:“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元代农学家王祯说:“凡人家营田,皆当量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明代农学家沈氏说:“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该材料主要表明从宋代到明朝的农业生产中(  )

  A.人地矛盾的显现 B.精耕细作的传承

  C.稻麦的减少 D.技术交流的增加

  8.宋以来的民间戏曲小说,凡是才子佳人的题材,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多半是秀才。但才子若要抱得美人归,实现大团圆,必定得进京赶考,考个状元。这反映了宋代以来( )

  A.文学作品推动科举制发展 B.主流思想佶助戏剧传播

  C.市井文化反映社会价值取向 D.读书做官成为社会风尚

  9.赵翼《陔馀丛考》载:“至元设行中书省于各路,遂又移为方州之名,曰各直省也。然行省之称,亦不自元始。金宣宗时,州县为元兵残破,乃随处设行省,以治一方。”由此说明( )

  A.行省因防御元兵而设 B.行省制度开启于金代

  C.地方官制具有继承性 D.行省为流动的中书省

  10.秦汉时期,漕运为东西方向,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漕运线路由秦汉时期的东西向呈现出东南、西北向的变动。宋元明清时期,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漕运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

  A.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 B.关中自然环境的恶化

  C.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 D.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

  洪武八年(1375年)“禁民间不得以金银货物交易,违者罪之” 《明史•食货五》

  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两浙之民重钱轻钞,多行折使” 《洪武实录》

  宣德十年(1435年)“户部言民间交易,惟用金银,钞滞不行” 《明史•食货五》

  宣德十一年(1436年)“于浙江、江西、湖广、南直隶等不通舟楫之处,各随土产、折收布绢白金,赴京充俸” 《正统实录》

  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明前中期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A.民众赋役制不断增加 B.白银渐趋货币化

  C.政府强化经济调控 D.纸币退出了市场

  12.清朝入关以后,基于统治全国的需要,设置律例馆,进行全面的立法活动。主要有《大清律例》、《钦定六部则例》、《理藩院则例》及以行政法为主要内容的《大清会典》等。清政府在制定法规章程方面的这些努力( )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完成了国家法律法规构建

  C.使处理行政事务有章可循 D.通过立法强化对汉人统治

  13.陈启沅创办的继吕隆缫丝厂,曾被当地官府和顽圊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还下令封闭,致使陈启沅被迫迁厂于澳门。19世纪末,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这一变化( )

  A.是自然经济瓦解的必然结果 B.主要出于抵制列强侵略的需要

  C.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D.反映了清王朝统治危机的加深

  14.表3为辛亥革命中独立的部分省份立宪派的政治活动

  省份 代表人物 政治活动

  四川 蒲殿俊 领导了保路运动、罢课、罢市,四川宣布独立后任大汉四川军政府都督。

  湖北 汤化龙 武昌起义后,与革命党合作,参与组织湖北军政府,革命党人负责军事,立宪党人负责庶政,并通电敦促各省谘议局响应革命。

  湖南 谭延闿 推动湖南宣告独立,革命党人都督焦达峰被杀之后,担任都督,安定地方,援助湖北革命军,通电建议及早组织临时政府。

  由此可见,立宪派( )

  A.善于投机使革命潜伏着危机 B.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

  C.在革命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D.加速了辛亥革命的胜利进程

  15.五四运动前后,“改造中国”成为非常流行的政治。孙中山在

  上海发表了题为“改造中国的第一步”的演讲,梁启超等创办了名为《解放与改造》(后改称

  《改造》)的刊物,新民学会的宗旨是“改造中国与世界”。这种现象的出现根源于?(  )

  A.辛亥革命的推动    B.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C.社会变革的需要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6.1926年,陈独秀强调,在国民革命阶段,共产党“应该彻头彻尾表示独立的在野党态度”,要“严厉取缔党中机会主义做官热的倾向”,限令已担任县长的共产党员立即辞职,否则开除党籍。这说明陈独秀 ( )

  A.主张独立领导工农群众运动 B.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C.忽视了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 D.坚持了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

  17.中国国民党中央于1927年4月组成包括共产党员毛泽东等人在内的中央土地委员会,着手准备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不久又提出“本党决计拥护农民获得土地之争斗,致使土地问题完全解决为止”。这表明?(  )

  A.国共两党合作更趋密切   B.革命重心开始转向农村

  C.民生主义思想得以落实   D.国民革命推动农民运动

  18.隋朝以来,长三角地区城镇化进程加快,鸦片战争前形成了“之”字形空间格局,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又发展演变成“∑”形空间格局(如下图所示)。这一变化?(  )

  近代长三角地区城镇发展轴变化示意图

  A.描绘了经济重心持续南移的过程 B.奠定了上海远东经济中心的地位

  C.折射了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 D.拉大了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

  19.1933年4月1日,蒋介石批准成立鄂豫皖赣四省农民银行。最初其主要经营业务集中于农业信贷与农村救济。1933年底,四省农民银行开始更多地担负起军事经费调拨等工作。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

  A.日本侵华范围不断扩大 B.革命根据地日益壮大

  C.国民经济建设深入开展 D.世界性经济危机扩散

  20.1935年,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6年又改为民主共和国。1937年,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指导。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共两党开始由对峙走向合作 B.适应民族革命战争的需要

  C.国共达成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 D.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

  21.下表为1943年国民党经济部发布的“后方工业概况统计”中的部分数据,展示了主要经济部门中国营经济和私营经济的比例,据此可知(  )

  工业部门 国营经济 私营经济

  A.国家统制经济适应了形势的需求 B.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C.民营资本受到了官僚资本的压制 D.国民经济结构的不平衡性加剧

  22.1938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抗战建国纲领》,明确表示以“三民主义”

  和“总理遗教”为最高准绳,以国民党和蒋介石为领导抗战核心,制定外交、军事、政治、经济、民众、教育各纲领,坚持抗战并同时完成建国。该纲领的制定( )

  A.有利于激发民众坚持抗战的信心 B.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C.反映国民党借机排除异己的企图 D.表达民党民主建国的意愿

  23.1940年8月26日,中国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致电朱德:“顽寇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袭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该电文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斗争?(  )

  A.策应了远征军赴缅作战的行动 B.打通了海外援华的物资通道

  C.配合了国民党徐州会战的进行 D.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敌

  24.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回答英国记者“如何理解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的提问时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这一表述的主旨是?(  )

  A.肯定美国的政治模式   B.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C.促进民主、和平建国   D.批判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25.(10分)唐朝与前朝相比,各种治理制度进一步完善,为唐朝的繁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

姚崇、宋璟都是玄宗时的良相。玄宗总揽政务之后,宰相从4人进一步减为2人。另外,由宰相担任的高级职务空缺的现象变得普遍了。714—724年,无尚书仆射。这一情况导致门下省和中书省职能的逐步合并。他们渐渐变成一个协调的组织,既负责制定和起草政策,又负责法律的审查和复审。还充当与皇帝一起负责重大决策的秘书处的少数重臣。总之,权力稳步地集中于宰相们,特别是集中在德高望重的宰相之手。

唐朝御史台组织机构完备,长官为御史大夫,其职责是“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御史台完全独立于三省六部等行政机构,可以对中央和地方的百官进行监察。其次是监察机构法定化,御史台和三院的运行依据是《唐六典》,该法详细规定了御史台的员额、品级、权限及其与其他机关的关系。同时集传统法典之大成的《唐律疏议》成为御史履行职责、纠察犯罪、弹劾百官的主要法律依据,使御史弹劾过程有法可依。御史制度加上谏官制度、史官制度和“罪己诏”制度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与权臣的专横,表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性和稳定性。

  ——摘编自余钊飞《“整肃纲纪、察举百官”的唐代御史制度》

  (1)依据材料一,概括玄宗时期相权发生的变化。(2分)依据材料二,概括唐朝的御史台有哪些功能与特点?(4分)

  (2)皇权专制最大的困境就是难以纠错,据材料二指出唐朝是如何防止政策失误的?(4分)

  26.(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什么是现代国家?近代以来,人们根据源于西方的各种观念,或将建立单一民族国家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或将建立联邦制、地方自治制度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或将建立普选制议会制、两党制多党制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这些理解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基本上都是从政体即政治运作方式来认识现代国家的。

  材料二 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是面对19世纪中叶的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巨大冲击而仓促开始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何谓现代、怎样转型这些根本性问题,我们一直没弄清楚。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人民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奋斗,但现代化成效依然有限。中华文明走向现代的伟大转型,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方才真正路上征程的。

  (1)根据材料一的标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美国是如何成为一个“现代国家”的?(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在1840—1949年成效有限的原因,指出1949年以来中华文明在实现现代转型方面的具体表现。(11分)

  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张謇全集》中,记录了中国近代史上众多的历史现象,现摘录部分,整合如下:

  张謇,江苏常熟人,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1886年,张謇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经过数年的经营,大生纱厂逐渐壮大,到1911年为止,大生一、二两厂已经共获净利约370余万两。1914年,张謇在台城南门口河南创办了泰属贫民工场一所,建房80余间,占地30亩,雇工进行毛巾、藤器、缝纫等项工艺的生产。1913年以后,和其他地方的纺织企业一样,大生一厂、二厂连年嬴利,兴旺一时,仅1919年两厂贏利就高达380多万两,创下最高纪录。总计从1914年后的几年间,大生两个厂的利润有1000多万两。但是1919年以后,张謇的企业日益艰难,“实业救国”的梦想最终未能实现。

  结合中国近代经济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历史记录,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经济史上的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历史记录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8.(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17年,康熙以防范西方各国可能对中国侵略为由,除保留东洋贸易外,对南洋各国只允许外国来华,禁止中国商人前往贸易。1757年,清朝政府决定关闭漳州、宁波、云台山三个口岸,只留广州一口通商。随后,又设立了公行,兼有外交和商务两重任务的半官方机构。此外,清政府还在广州设立商馆,制定对外商的防范,并对国内出口货物的种类和数量也严加限制,如严禁粮食、五金、硝磺等出口。

新航路开辟引起了欧洲远洋贸易的大发展。西欧民族国家实行重商主义政策,政府直接干预经济,鼓励扩展国际贸易……在对东方进行商业垄断贸易和殖民扩张中,16世纪末17世纪初,西欧诸国在亚洲纷纷成立东印度公司。东印度公司从本国政府那里获得贸易独占权而且拥有军队,对殖民地进行残暴的政治统治、经济掠夺。这一切,对各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起了重要作用,但似乎并没有改变欧洲对亚洲贸易的不利地位……欧洲直到18世纪末叶发展起动力机器时,才解决了与亚洲贸易中的这一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外贸政策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中西方之间的贸易发生的重大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影响。(9分)

  高三历史试卷 答案

  25.【答案】(1)变化:相权集中在少数宰相手中,参与最高政务决策;(2分)功能:对中央与地方的百官进行监察纠错;(1分)特点:独立于三省六部、机构法定化、监察程序有法可依。(3分)

  (2)纠错:唐朝建立御史制度、谏官制度、史官制度和罪己诏制度(4分)

  (1)原因:北美大陆移民经过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美利坚民族;通过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建立了美利坚合众国;制定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体制,实现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纵向分权;美国建国后,逐渐形成了两党制。(4分,任意四点即可,每点1分)

  (2)原因:中国传统社会巨大惯性;西方列强的长期侵略;近代中国长期战乱,社会动荡不安;现代道路选择的复杂性(或“统治阶层和知识精英对现代转型认识不清”)。(4分,任意四点即可,每点1分)

  表现:政治上,重建和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了三大民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经济上,建立起以重工业为基础的国营工业体系;改革开放后,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文化上,批判地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核心价值和西方现代价值,并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7分,任意三点即可)

  历史记录:1913年以后,和其他地方的纺织企业一样,大生一、二连年赢利,兴旺一时。

  历史现象:这一历史记录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

  概述与评价: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南京临时政府奖劢发展实业的方针政策,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吹治环境,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国内⊥商业。

  辛亥革命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实业救国”思想有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基础。

  战爆发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屮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让屮国民族资木主义的发展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在这期间,轻工业发展显著。一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加紧了对华资本输出和商品倾销,整个中国民工业迅速萧条。“实业救国”虽成难圆之梦,但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为民主革命的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同时也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阶级条件。

  (示例答案只做评卷参考,不做评卷标准,学生可以从多角度进行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1)特点:政府开放的口岸日益减少;由双向贸易转向单向贸易;政府加强对贸易的垄断和控制。(6分)

  (2)变化:由中国处于优势地位逐渐变为欧洲居于优势地位。(2分)

  影响:①中国闭关锁国的状况被打破,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②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客观上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③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转型,其世界主导地位日益形成;④客观上进一步密切了世界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发展。(7分)(任答3点,得满分)

  高三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以下各项不属于这一转型时期特征的是( )

  A. 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B. 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

  C. 神权政治向世俗政治转变 D. 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型

  2.如表是《十二铜表法》的目录,由此可见它的特点是

  第一表 第二表 第三表 第四表] 第五表 第六表 第七表 第八表 第九表 第十表 第十一表 第十二表

  传唤 审理 执行 家长权 继承和监护 所有权和占有 土地和房屋 私犯 公法 宗教法 补充条例 补充条例

  A. 重视诉讼程序、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B. 体现了法律的公正性和严谨性

  C. 体现了罗马法律的成熟和完善 D. 维护罗马居民的合法权益

  3.著名史学家钱乘旦指出:“经过18世纪的变化,英国国王是不会犯错误的……实际的政治问题交给政客们去处理——让政客们去犯错误,并且承担错误的后果。”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B. 工业资产阶级主导政府

  C. 议会开始限制王权 D. 国王凭手中权力转嫁责任

  4.下图为近代英国出版的时政漫画:“巨人杀手”,画中中国巨人已经被小矮子砍翻在地,就差砍头了。该漫画描述的战争最有可能是

  5.方寸邮票见证历史。下图所示的邮票发行于

  6.在学习巴黎公社成立时,某校高一学生举办了一个座谈会,同学们就巴黎公社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

  B.巴黎公社革命后建立的政权是无产阶级政权

  C.巴黎公社革命是在无产阶级革命成为历史主流的背景下发生的

  D.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还未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的程度

  7.彼得格勒工人在国际妇女节这一天开始了罢工和游行。工人队伍按习惯走向市中心涅瓦大街,打出了“面包!”、“打倒战争!”、“打倒专制制度!”的口号。此次罢工最终演变为一场革命事件。这一事件是指俄国的

  A. 二月革命 B. 《四月提纲 》发表 C. 七月流血事件 D. 十一月起义

  8.面对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而这一句话也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被誉为“开国的绝唱”。“时间开始了”是指

  A. 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 B. 党的工作中心开始转移

  C. 进入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 D.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9.下面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逐渐走向成熟 B. “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

  C. 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立场坚定 D. 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10.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的话,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B. 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C. 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D. 当今世界是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11.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C.节日习俗成为的核心 D.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

  12.它是世界文化遗产,是自然与文化.人类与环境.水利工程与山水风光和谐融合的千古奇,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效益,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它指的是( )

  13.考古学家在商丘某地的一处古墓的随葬品中,发现了青铜器、铁制农具及珐琅彩瓷器。这座墓葬最早可能出现于

  14.明代李鼎在《李长卿集》中记载:“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明朝时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达 B. 北方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

  C. 资本主义萌芽现象出现 D.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达

  15.东汉光帝刘秀的舅父占有田地面积达300余顷;东晋宰相谢安占有水地256顷,含带两山;明代皇庄土地面积达37000多顷?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A.土地兼并的盛行 B.统治者“不抑兼并”

  C.东汉政治腐败 D.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16.明朝中后期,商人钱无尽经商致富后,其投资方向最有可能的是

  A.买田置地 B.放高利贷 C扩大手工作坊规模 D.娶妻纳妾

  17.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__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18.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主要商路和贸易中心从

  A、地中海转移到了非洲东海岸 B、地中海转移到了太平洋沿岸

  C、地中海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 D、波罗的海转移到地中海地区

  19.17世纪的荷兰被称为“海上的马车夫”,从根本上说明了

  A.荷兰占有广阔的殖民地 B. 荷兰掌握着海上的商业霸权

  C. 荷兰商船当时数量最多 D.荷兰成为“世界工厂”

  20.下面哪一项属于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

  A.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B.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的需要

  C.进一步推行圈地运动的需要 D.为工场手工业更新生产技术的需要

  21.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

  C.电灯照亮千家万户 D .电话成为重要通讯工具

  22.西方有经济学家专门研究过裙子与经济的关系。叫做“裙子经济”,结论是:裙子的长度与经济的发展成反比。也就是说,裙子越长,经济就越落后;裙子越短,经济就越先进,越发展。以19世纪中期英国为例,此时英国女性一改中世纪曳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这一转变充分说明了

  A.工业革命完成,妇女角色改变 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C.科学技术发展,妇女思想解放 D.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乡

  23.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英国,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景象: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则拍手称赞:“我看到这列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这主要反映了

  A.火车成为陆上主要的交通工具 B.铁路运输导致了封建制度的废除

  C.铁路运输消除了社会不平等现象 D.工业革命冲击了传统的社会关系

  24.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状况的结论是(  )

  ①鸦片战争前中国制造业大大落后于西方

  ②民族工业的兴起缩小了中国与欧洲制造业的差距

  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艰难曲折地发展

  ④外国列强的侵略与掠夺是中国经济落后的重要根源

  25.近代某一女性服饰样式1929年由中华民国政府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50年代以后被冷落,“”中被视为“资产阶级情调”遭受批判,1984年再次被定为女性外交人员礼服。该服装样式是

  A. 传统满族旗袍 B. 改良旗袍 C. 苏式连衣裙 D. 中山装

  二.非选择题(第26题20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6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仙配》是我国一个美丽的,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到: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七仙女:从此不再受那奴役苦,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墨子》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什么生产经营方式?(2分)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 (3分)

  (2)材料二和三体现了体现了我国古代统治者的什么经济政策?(2分)这一政策确立于什么时候?(1分)统治者推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2分)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材料一材料二体现这一经济政策的具体规定?(不得摘抄原文)(4分)

  (3)我国古代这一经济政策有什么影响?(6分)

  27.(14分)中国古代的乡村生活是经济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乡村不断发生变化。随着人口增加、铁制农具广泛使用以及农业耕作技术进步,过去被视为鄙野之地的郊野,逐渐繁荣起来,有的甚至成为新兴商业都市。荒野也陆续开垦,新的居民点不断出现。……拥有一定数量土地、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同时兼营家内手工业的自耕农成为乡村主要劳动者。隋唐时期,乡村百姓大多聚族而居,小农家庭习惯于组成三代小家庭,“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亲疏居有族,少长游有群”。

明清农村虽然还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但这一时期的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农民已经不再仅仅是在自给自足之余,将自己的农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而是更多地依赖于市场。农户在种植粮食作物之外,都普遍开始种植旨在交换的经济作物,如棉花、烟草乃至经济林木,并开始对农产品进行加工。一部分农民由于经营有道、扩大生产而成为“上农”,一部分农民则从自耕农下降为佃农或雇工。一般租佃关系普遍采用契约的形式,以分成或定额的方式纳租。 —上述材料选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据材料一分别概括春秋战国、隋唐时期乡村生活的主要特点。(6分)

  (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中国农村经济的新变化有哪些?这说明了什么?(8分)

  28环境史研究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演化,虽重视自然却不只停留于自然,社会经济、思想观念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更值得研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视角一 “哥伦布的大交换”

  欧洲人发现南北美洲并来此定居时,带到新大陆来的禽畜和作物,加上偷偷溜上船的老鼠,不小心带来的杂草种子,所有这些组成了一个“生物旅行箱”,这个旅行箱由原产于欧洲的,加上来自非洲的和亚洲的一些物种组成。……最具灾难性的是旧大陆的疾病,而印第安人对这些疾病毫无抵抗力,这些疾病包括了我们今天所面对的大部分传染病,它们差不多杀死了90%的美洲土著。从美洲返回欧洲的船舶更多的带回了火鸡等动物,更重要的是带回了玉米、土豆、西红柿、可可、橡胶等一大批新的作物,当今世界上种植的作物有一半来自于新大陆。 ——摘自克罗斯比(美)《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哥伦布大交换”带给人类社会的影响。(6分)

  视角二 “太阳下的新事物”

  就环境变化的范围和速度而言,20世界的环境变化前所未有。……火最初被人们使用时,在罗马炼铅,不会给千里之外的北极造成空气污染,但最近,越来越严重空气污染,已经影响了大气各种成分的比例。过去几个世纪中一直存在的生态缓冲因素——淡水、未开发的土地、常规的气候、生物多样性等,都将消失。——麦克尼尔(美)《太阳下的新事物:20世纪环境史》

  (2)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20世纪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6分)

  视角三 “着眼于未来”

  1945年以来,惊人的世界经济增长,带来的生态后果——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环境恶化、自然资源的耗竭,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这种付出高额代价的增长将不可能长期持续,而且最终会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历史研究》()依据上述材料结合你的理解,如何实现未来环境的可持续发展?(4分)

  26(1)男耕女织”为主要经营方式的小农经济。(2分)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3分)

  (2)体现重农抑商政策(2分);始于战国时期,是商鞅首倡的。(1分)

  目的:限制打击工商业,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租税的征派,巩固封建统治。(2分)

  具体规定:①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者免除徭役;

  ②从事商业而致贫者,罚为官奴婢;

  ③汉代不准商人穿丝绸衣服;课以重税;

  ④商人子弟不得为官。(4分)

  (3)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保证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对于安定社会,巩固封建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到了封建社会晚期(明清时期)其消极作用成了其主要方面,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破坏工商业的正当经营,强化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影响了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只要从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答,言之有理皆可酌情给分)(6分)

  27.(1)特点:春秋战国乡村生活逐步繁荣,出现新兴商业都市;新居民点不断出现;自耕农经济为主。(4分,答出两点即可)隋唐乡村生活以家族式村落为主。(2分)

  (2)变化:乡村经济与市场联系密切;经济作物在乡村普遍种植;农民出现了阶层的分化;租佃关系逐渐普遍。(6分,答出三点即可)

  说明: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商品经济活跃。(2分)

  28(1)影响:促进了新旧大陆的物种交流和传播,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使人类社会由孤立走向整体,(或答有利于全球化的开始);给美洲人民及生存环境带来灾难。(6分)

  (2)影响:工业革命的进行。(2分)全球化进程加快;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能源结构的改变;环境保护意识薄弱。(4分,答出两点即可)

  (3)实现: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实行环境保护立法;鼓励民众参与环保;创造清洁的能源体系;通过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等。(4分,每点两分,若答,言之有理也可酌情得分)


高三年级秋季学期历史期中题相关:

}

 当前,全国全党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中央要求,要充分认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大意义,认真研读党的十八大文件,原原本本学,联系实际学,在“七个深刻领会”上下功夫。对于党史部门和党史工作者来说,更应该联系党史研究工作的实际,更加深入地学习和认识十八大的重大意义和历史地位以及十八大报告的框架结构,更为深刻地理解十八大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部署以及十八大号召全党学习党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对十八大重大意义和历史地位的学习认识   在党的历史中,党的会议一般分为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党的中央全会、党的政治局会议,以及其他一些重要会议等。在党的整个会议体系中,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作用,一般说来更为突出和重要。我们党迄今为止共召开了18次全国代表大会。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首先就要充分认识十八大的重大意义和历史地位。胡锦涛同志指出: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的大会、继往开来的大会、团结奋进的大会。第一句话是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届七中全会上讲的;后面三句话是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闭幕时讲的,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出席党的十八大代表、特邀代表和列席人员时又作了重申。这几句话高度凝练地概括了十八大召开的历史背景和大会所取得的重大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这一句话内涵十分丰富,包含对时代主题、国内外形势、历史方位、基本国情、奋斗目标的认识和判断。而高举旗帜、继往开来、团结奋进三句话则是对大会取得成果所给予的结论。大会载入史册的有两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十八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党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又一次新老交替,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兴旺、薪火相传、后继有人。外电对此纷纷评论,认为中共“新领导集体堪当重任”。第二件大事是大会确立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将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定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对此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我们国家今后的改革发展有了“定海神针”。
  党史研究要有历史眼光和视角,由此,我们联想到一大至十七大,这17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呢?对这17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我们党是如何评价的呢?党的这17次全国代表大会,除个别几次大会外,在党的历史上都有重大意义,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积极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一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中国出现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二大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区分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大会制定了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
  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四大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对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比较完全的规定。
  五大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也提出了争取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建立革命民主政权和实行土地革命的一些正确原则,但对领导权如何争取、对土地革命如何实行、对武汉国民政府和国民党如何对待,特别是对党领导的革命武装如何建立,都没有提出有效措施。所以,这次大会没有承担起挽救革命的任务。
  六大认真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对有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存在严重争论的根本问题,作了基本正确的回答,集中解决了在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革命形势和党的任务两大问题上的错误认识。但在阶级关系、工作重心、革命长期性等问题上也存在一些缺点。
  七大总结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克服了党内的错误思想,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规律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从而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这次大会为党领导人民去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八大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的主要矛盾变化,确定了正确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外交工作的方针。这次大会对我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取得了初步的并且具有长远意义的成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九大肯定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并把林彪作为接班人写入党章。九大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十大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
  十一大宣告了“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重申了在20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但是,未能从根本上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十二大不失时机地提出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和进行全面改革的纲领,由此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邓小平同志在大会开幕词中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把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一起,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旗帜。
  十三大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十四大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决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写入党章。
  十五大提出了21世纪前50年“三步走”的发展战略;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将其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明确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强调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十六大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13年的基本经验,阐述了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大会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写入了党章。
  十七大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宝贵经验;强调要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大会把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
  贯通党的90年历史,对我们党迄今为止召开的18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党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作一个全面的回顾,有助于我们从宏观上认识和把握党的历史,更加深刻地认识十八大的重大意义和历史地位,深刻地探寻和总结历史的发展规律。
  
二、对十八大报告框架结构的学习认识   十八大对大会报告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对十八大报告专门讲了一段话,对报告作了全面准确的定位和评价。这段话代表了所有十八大代表的心声,也代表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心声。习近平同志说:“党的十八大报告勾画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宏伟蓝图,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为我们这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工作指明了方向。”这段话对十八大报告的定位和评价高屋建瓴,简明扼要,言简意赅。
  十八大报告约3万多字,除导语和结束语外,共有12个部分,其框架结构和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四大板块:第一大板块是导语和第一至第二部分,是报告的总论,主要论述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阐述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论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大板块是第三至第八部分,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具体展开,分别就目标要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体制改革作出论述和部署。第三大板块是第九至第十一部分,分别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工作和对台工作、国际形势和对外工作作出部署。第四大板块是第十二部分和结束语,主要是对下一步党的建设各方面工作提出要求,作出部署,并向全党就完成时代和人民所赋予的历史使命发出号召。
  从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看,我们党成立后,一大的中央局和二大至四大的中央执行委员会以及五大以后的中央委员会必须向大会报告工作,这基本成为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定制。从报告的称谓看,有政治报告、工作报告、专题报告、报告之分。党的二大的中央局,三大至四大的中央执行委员会,五大以后的中央委员会都要向大会作报告,向大会所作的报告有时称政治报告,有时称工作报告,有时称报告。二大、三大、四大称工作报告,五大称政治与组织的报告,六大至十一大称政治报告,从十二大至十八大称报告。
  下面,我想着重讲一下十二大至十八大报告的框架结构问题。这7个报告所设置的问题即二级标题,十二大报告是6个,十三大报告是7个,十四大报告是4个,十五大报告和十六大报告是10个,十七大报告和十八大报告是12个。
  十二大报告的6个题目是:一、历史性的转变和新的伟大任务;二、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全面高涨;三、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四、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五、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六、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
  十三大报告的7个题目是:一、历史性成就和这次大会的任务;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三、关于经济发展战略;四、关于经济体制改革;五、关于政治体制改革;六、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党的建设;七、争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胜利。
  十四大报告的4个题目是:一、14年伟大实践的基本总结;二、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三、国际形势和我们的对外政策;四、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
  十五大报告的10个题目是:一、世纪之交的回顾和展望;二、过去5年的工作;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五、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六、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七、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八、推进祖国和平统一;九、国际形势和对外政策;十、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报告首次将文化建设和祖国和平统一单列题目。
  十六大报告的10个题目是:一、过去5年的工作和13年的基本经验;二、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四、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五、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六、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七、国防和军队建设;八、“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九、国际形势和对外工作;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十六大报告首次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国防和军队建设单列题目。
  十七大报告的12个题目是:一、过去5年的工作;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五、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六、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八、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九、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十、推进“一国两制”实践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十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十二、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十七大报告首次将社会建设单列题目。
  十八大报告的12个题目是: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七、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八、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九、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十、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十一、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十二、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单列题目。
  从以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7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所列题目的数目虽然不同,但是,报告的框架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一致的,报告的基本要素是相同的。比如,报告都要对过去5年工作和一个时期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基本经验进行总结;都要阐述过去5年和一个时期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我们党领导人民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都要阐述和判断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国际国内形势;都要对今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明方向,提出奋斗目标。再比如,报告都要对创新的重大理论成果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论述,确定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都要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改革和发展的各项任务进行部署;都要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祖国和平统一、外交工作和对外政策予以阐明;都要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明确要求。而且,我们注意到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贯穿7次党的代表大会的一条主线十分鲜明,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十八大报告,研究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并进行比较研究,应该成为党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三、对十八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部署的学习认识   十八大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对今后工作做出了新部署。这里我作一个简要的归纳和梳理,并提出记述党的历史和研究党的历史的关注点、聚焦点。
  (一)关于十八大的主题   十八大报告一开头就阐明了这次大会的主题。而大会的主题就是大会的旗帜、大会的灵魂、大会精神的根本标志。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最紧要、最关键的一条,就是深刻理解、牢牢把握大会主题。只有这样才能全局在胸、纲举目张,才能高屋建瓴、全面贯彻。那么,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大会的主题是如何阐述的呢?报告指出:“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大会的主题共82个字,表达了四层意思。报告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调的是旗帜问题,明确了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要坚持举什么旗。报告提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强调的是道路问题,明确了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要坚持走什么路。报告提出“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强调的是精神状态问题,明确规定了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要保持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报告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强调的是奋斗目标问题,明确规定了我们党在今后五到十年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主题如此突出地强调这四个问题,是因为这四个问题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是四个重大问题、四个根本问题,是基于我们党对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分析和判断,是基于我们党对党和人民长期实践的精辟总结和提升,是我们党对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心愿和期待的集中回应、庄严承诺,也是我们党对国际社会、国际舆论所关注的中国在21世纪第二个十年乃至更长时间根本走向的明确宣示。
  我们党自成立至今,已召开了18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大会的报告中直接阐明大会的主题是从党的十五大开始的。在这之前,十四大报告的表述是大会的“任务”,十三大报告的表述是大会的“中心任务”,十二大报告的表述是大会的“使命”。除此之外,在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虽然没有直接使用类似的概念进行表达,但实际上都有一个提出、确定任务和明确主题的问题。党的八大的主题是毛泽东在八大预备会上以大会的目的和宗旨来阐发的,在八大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讲到了大会的任务。党的七大的主题是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决议中以大会的中心任务来确定的。历次党的代表大会都要面对主题问题,提出和确定主题问题,用简明的语言进行最精炼最直接的表达和概括,其主要内容实际上就是要正确分析形势,确定历史任务,提出正确主张,制定行动纲领,明确前进方向的问题。这个问题回答和解决得好,我们党就前进,党的事业就发展;回答和解决得不好,我们党就遭受挫折,党的事业就受到损失。比如,党的一大、二大回答解决得好,党的一大定名和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党的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和革命性质,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提出了党的最低纲领,重申了党的最高纲领,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章程。再比如,党的九大和十大对这个问题回答和解决得不好,这两次大会提出和坚持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留下极其惨痛的教训。又比如,党的十二大至十八大对这个问题回答解决得好,我们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考察这几次代表大会报告的标题,就可以对这几次大会的主题略见一斑。十二大报告的标题是《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十三大报告的标题是《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十四大报告的标题是《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十五大报告的标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十六大报告的标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十七大报告的标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十八大报告的标题是《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小康社会是这7次大会主题中的关键词。这7个大会的主题,体现和反映了党的事业的继往开来和承前启后,体现和反映了党的思想理论的开拓创新和与时俱进。
  学习党的十八大主题,对党史研究提出了一个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研究问题。
  (二)关于过去五年和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新的历史性成就   十八大报告对十七大以来的五年,首先从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民主法制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党的建设八个方面,就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总结,总结后得出了两个五年的结论:一是这五年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的五年,二是我们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五年。接着报告对十六大以来的十年进行了简要回顾,得出了我们取得的成就使我们上了三个大台阶,进入两个时期的结论,即“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人们公认,这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的时期,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得到实惠更多的时期”。讲到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取得的成就,从历史研究的方法就是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并使用数字材料进行具体说明。这十年我们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呢?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2002年的12.03万亿元增加到47.3万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1.5倍,年均增长10.7%,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平均3.9%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上升到世界第二位,占世界经济的份额由4.4%提高到10%左右,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平均超过20%。日本在1968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保持了42年的记录,1978年改革开放时日本的经济总量是中国的6.9倍。我们在这十年中先后超过了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2005年超过英国,成为第五位;2006年超过法国,成为第四位;2007年超过德国,成为第三位;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第二位。
  这十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从2002年的8614亿斤提高到2011年的11424亿斤,增产2810亿斤,年均增长351亿斤。由此我联想到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三年自然灾害,当时1960年全国的粮食总产量也就是2800多亿斤,当时的人口已达6亿多。现在,我国的钢铁、水泥、汽车等220多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由此我又联想到,由于外在不可控的因素,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与美国在朝鲜进行了一场较量,打了一仗,进行了一场战争,当时的战争打的是钢铁,但1950年美国的钢产量是8772万吨,我们只有60多万吨。今天,与过去已不可同日而语了。2010年全世界钢产量是14.1亿吨,中国是6.3亿吨,占全世界产量的44.3%,日本是1.1亿吨,美国是8000万吨,俄罗斯是7000万吨,欧盟27国产量加起来是1.7亿吨。
  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1.27%,比2002年提高12.2个百分点。2003年至2011年,我国基础设施累计投资25.7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2011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9.86亿,比2002年增长3.8倍,互联网上网人数5.1亿人。
  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比2002年增长1.8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比2002年增长1.8倍,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8.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从2002年的8.69万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34.36万亿元。2011年底,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18.6辆,移动电话205.3部,家用电脑81.9台。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电冰箱61.5台,空调机22.6台,移动电话179.7部。
  2003年至2011年,我国中央企业资产总额由7.13万亿元增长到28万亿元。2012年上榜《财富》500强的企业由2003年的6家增加到54家。经济学家林毅夫曾说,他第一次关注世界500强是在2002年,那时美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有196家500强企业,占500强的近2/5;而占世界经济总量4.2%的中国只有11家。10年后,情况大为改变,美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降为23%,500强企业减到140家;占世界经济总量9.8%的中国增加46家500强企业,达到57家。他预测,到2030年,中国会有130家以上的世界500强企业。林毅夫说的数字与《财富》杂志说的有点不一致。这十年国家的财政收入从2002年的1.89万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0.37万亿元。外汇储备从2864亿美元增加到31811亿美元。2011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34621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4.9倍,连续三年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2011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1160亿美元。
  除了这些数字外,我国在航天航空、超级计算机、高产水稻、高速铁路、载人深潜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载人潜水器蛟龙的下潜和嫦娥探月卫星的成功发射,实现了毛泽东1965年在《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这首词中所抒发的豪情和梦想。他写道:“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十八大报告还强调,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报告专门讲了六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如果对报告的这一部分用关键词来表述的话,我以为就是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自豪”,一个是“清醒”。
  十八大报告对十七大以来两个五年的评价和结论,对十六大以来上了三个大台阶和进入两个历史时期的评价和结论,对当前存在的六个方面问题的认识和判断,为我们编写2002年以来十年党的历史提供了基本遵循。
  (三)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确立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思想,是十八大的历史性决策,也是十八大的最重要贡献和最大亮点。十八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论述是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展开的:
  第一,报告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科学发展观是在十年奋斗历程中,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成果。
  第二,报告用五句话对科学发展观作出了科学评价,这就是“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
  第三,报告明确强调了科学发展观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指导地位,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第四,报告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要求,要求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报告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四个更加自觉,强调了四个关键词,这就是第一要义、核心立场、基本要求、根本方法。
  第五,报告提出了这样一个论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也就是说,这四句话是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我们大家知道,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同志借用东汉班固《汉书》中的一句话,对其进行了改造,作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高度凝练的一句话的内容。解放思想是邓小平同志说的,增加到了毛泽东同志说的实事求是之前。与时俱进是江泽民同志说的,是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上增加到实事求是后面的。这两句话都成为了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丰富了党的思想路线内容的精确和精练表达。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这三句话后面又增加了一句话:求真务实,将这四句话作为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同时,我认为这四句话也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精髓和主要内容,它们应该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的表达。
  十八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阐述,对我们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形成和发展的深入研究问题。
  (四)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的重要讲话中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我们要紧紧抓住这条主线,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那么,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如何阐述的呢?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从新的角度进行了新的概括和新的总结,并第一次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八个基本要求。
  第一,报告是从我们党90多年带领人民奋斗的历史来阐述的,得出的结论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这是胡锦涛同志在2011年建党90周年讲话时讲的,这次又进一步作了强调和重申。这种总结有历史厚重感,对于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更有底气。这也说明我们党为什么重视历史,就是因为我们正确的总结历史,可以从中获得智慧和力量。1982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重大命题的时候,他说这是总结长期历史所得出的基本结论。当时,我们党才成立60多年,新中国才建立30多年,改革开放刚刚起步。而现在建党90多年了,新中国成立60多年了,改革开放30多年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如此波澜壮阔。我们党继续总结经验,进一步总结经验,一次次走进历史,一次次深化认识。毛泽东同志曾说过:“读历史是智慧的事”,“讲历史才能说服人”,“看历史就会看到前途”。这样的回顾和总结,能够坚定我们的信心,坚定我们的信念。报告叙述历史写了四段话,对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四个历史时期,四个领导集体,用了四个“成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报告说清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多年来,学术界、理论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不一致,有争论。现在报告讲清了、讲明了。报告说,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第二,报告从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很有高度,很有深度,很有创意,很有新意。党的十七大讲了道路和理论体系,胡锦涛同志在建党90周年的讲话,增加了制度,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这次报告又从三个方面进一步作了重申和论述。那么,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呢?按照报告的阐述,道路的内涵概括起来就是,一二三四五。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步走战略,四个奋斗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这条道路除了总道路外,还有许多具体道路,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等。由总道路和一系列具体道路构成了这条道路的全部内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呢?理论体系的内涵概括起来就是:二二三,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了两次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三个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两个理论是一脉相承和继承发展的关系。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呢?制度的内涵概括起来就是:一三一一四,即一个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三个基本政治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民族区域自治、基层群众自治),一个法律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一个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四个体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报告还阐述了三者的辩证关系即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还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强调总依据是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最大国情、最大实际;强调总布局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强调总任务是因为我们党从成立那天起,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以上这些阐述完整清晰地勾画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面貌,反映了我们党对三大规律(人类社会、社会主义建设、共产党执政)认识的深化,使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有了更加清醒更加准确的把握,更加坚定我们对道路的自信,对理论的自信,对制度的自信。
  第三,报告提出了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八个基本要求。这八个基本要求是以八个必须坚持来强调的:一是人民主体地位,二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三是推进改革开放,四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五是走共同富裕道路,六是促进社会和谐,七是和平发展,八是党的领导。这八个基本要求,进一步回答了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怎样才能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问题。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因为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是因为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因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是因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是因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必须坚持和平发展,是因为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这些话有些是新话,有些是老话,但这些新旧表述组合到一起则充满了新意。这些基本要求,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又是对新鲜经验的总结;既着眼于现实,又着眼于未来。这是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改革攻坚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难点问题、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的积极回应,是对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正确指引。中央认为,这些基本要求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十八大对基本要求的提出,使我们经常讲的四个基本变成了五个基本,即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基本路线是十三大确定下来的,基本理论是十四大确定下来的,基本纲领是十五大确定下来的,基本经验是十六大确定下来的,基本要求是这次十八大提出和确定下来的。
  第四,报告还特别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问题。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这个问题呢?是因为在这个问题上党内外有不同的看法。因此报告专门阐述和再次重申了三个没有变(国情、主要矛盾、国际地位),阐述了两个牢牢,即牢牢把握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牢牢立足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阐述了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把一个中心同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强调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努力实现到建党100年和新中国成立100年时的两个奋斗目标。
  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的阐述,涉及的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既是历史问题,也是现实问题。尤其是对四个历史时期、四个领导集体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中的关系进行的深刻论述,不仅解决了对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定位和历史关系问题,也将改革开放前30年和后30年的历史贯通了起来,给予每个历史时期以科学的评价,揭示了历史的发展过程和思想逻辑。这一部分对我们党史研究工作者来说十分重要,对我们搞好党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五)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十八大报告用两个“全面”阐发了发展和改革的两个目标,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报告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五个方面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对应的也就是五大建设。从“加快完善”、“加快推进”、“加快完善”、“加快形成”、“加快建立”五个方面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提出了新的体制改革要求。报告这次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以往的表述建设一字之差,含义却发生了质的和根本性的变化。建设是个过程,是进行时。建成是个结果,是完成时。报告提出的两个倍增目标格外引人关注,是这次国内外媒体关注的一个焦点。小康目标是邓小平同志1979年12月6日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来的。这年2月邓小平访问日本,大平正芳接待了他。12月大平正芳回访,在会谈中邓小平在回答大平正芳关于中国将来会是什么样的情况,整个现代化的蓝图是如何构思的问题时,提出了小康的概念。他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当时是将小康作为三步走战略的第二部来谋划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一步是解决温饱,第二步是达到小康,第三步是基本上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小康目标的具体内容是到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我们当时实行的经济统计口径是工农业总产值,这是当时社会主义国家普遍统计的方法。后来改为国内生产总值,将第三产业放进来,有利于与发达国家作国际比较。小康社会的目标,后来到上个世纪末提前实现了。因此,党的十六大提出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党的十七大根据当时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将这一指标修改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翻两番。这里一是减去了“力争”两字,二是增加了“人均”两字。这次十八大在发展目标中提出,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2011)》的测算结果,2010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程度为80.1%,其中东部地区为88%,东北地区为82.3%,中部地区为77.7%,西部地区为71.4%。从发展情况看,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3%,今后9年只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4.5%就可实现十七大提出的目标。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国内生产总值翻番的目标,今后年均增长7%就可实现,比较符合实际。报告提出的人均收入翻番的目标,今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7%,也可以实现。当然,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简便的算法是在2010年收入的基础上乘以2。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是19109元和5900元。但是,具体到每个人不会是收入都翻一番,而是在“提低、扩中、调高”政策的作用下,低收入的人可能会增加的更多一些,高收入的人可能增加的会少一些,而中等收入者可能正好是一番,还要扣除物价上涨因素,还有地区和行业的收入差距问题。因此,人均收入会有一定的差异。
  十八大报告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阐述,以及人们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和重视,这个问题不仅会成为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也应该是党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部署   十八大报告对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作出了重大部署。
  对经济建设报告讲了五个问题:一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二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三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四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五是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报告围绕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一个立足点、四个着力、五个更多的要求。一个立足点是把推动发展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四个着力是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上着力,在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上着力,在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上着力,在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上着力。五个更多是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
  对政治建设报告讲了七个问题:一是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二是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三是完善基层民主,四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五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六是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七是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报告首次提出的新要求,报告要求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对文化建设报告讲了四个问题:一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二是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三是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四是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报告重申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问题。这些内容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中讲过,有的在十七大报告上讲过,这次又作了重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内涵,报告进行了阐发和归纳。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呢?概括起来就是,二为方向,双百方针,三贴近原则,两个文明,三个面向(现代化、世界、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报告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第一次概括和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是24个字,但是,它是从三个层面讲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从国家层面讲的,因为我们党的基本路线表述的奋斗目标就是这8个字。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从社会层面讲的,因为我们党在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强调了这些内容。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从公民层面讲的,因为这是我们多年在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时,获得人民群众最广泛共识的内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积极培育和践行。
  对社会建设报告讲了六个问题:一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二是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三是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四是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五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六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对生态文明建设报告讲了四个问题:一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二是全面促进资源节约,三是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四是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突出的位置,列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之中,提出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并突出强调了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这在党的文献中出现还是第一次。
  此外,报告还就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港澳台工作、祖国统一、外交工作做了部署,也有很多新意。
  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部署,不仅对我们记述好党的历史提出了要求,也对我们研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五大建设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相互关系等,提供了思想和理论的指导。
  (七)关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十八大报告阐发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那么,什么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科学化就是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以科学的理念来谋划,以科学的制度来保障,以科学的方法来推进。总之,就是按照执政的规律特别是党的自身建设的规律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报告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八项任务。总要求的提出,既是着眼于继承和弘扬我们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党90多年来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提出来的,又是着眼于顺应和应对新形势下的新变化提出来的。
  总体要求是:一条主线,即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纯洁性建设的内容是这次新加上去的。2012年年初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全会上的讲话,讲到了这个问题。两个坚持,即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五大建设或五位一体,即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四自能力,即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三型目标,即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四自能力和三型目标是新提出来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仅仅讲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问题。这次提出四自能力和三型目标,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增加了新的内容。最后是一个确保,即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八项任务:一是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三是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四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五是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六是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七是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八是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十八大报告是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所列党建问题最多的。
  十八大报告对党的建设提出了许多新思路、新观点、新举措,进一步开拓了党史研究的范围和领域,开阔了党史工作者的视野,由此提出了党史研究的一系列新课题、新要求。
  四、对十八大号召全党学习党史的学习认识   对我们党史工作者来说,对十八大报告还值得特别给予关注的一个地方是,报告提出了全党学习党史的号召问题。十八大报告在第十二部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第一个问题即“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中讲了这样一段话:“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矢志不渝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学习党的历史,深刻认识党的两个历史问题决议总结的经验教训,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号召全党学习党史,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可以说,是党的历史上的第一次。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党的历史的高度重视,对党史工作的高度重视。这对我们党史工作者是极大的鞭策,极大的鼓舞。同时,我们也深感责任重大。
  党的历史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历史和现实是相同的,历史可以揭示现实,昭示未来。学习党的历史,可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知道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可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而要搞好全党的党史学习,对我们党史工作者来说,就提出了做好服务的要求。2011年建党90周年,《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的出版发行和第一卷的修订重印,为全党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党史学习提供了教材。现在,我们正在编写《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作为一个中等篇幅的党史基本著作,提供给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学习。有关部门还在拍摄12集文献纪录片《苦难辉煌》,根据金一南的同名著作改编。我参加了该片的审看,认为这是一部反映党史题材的精品力作。最近,我们中央党史研究室编纂了一部大型党史画册《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图集》,收入了1400幅珍贵图片。中共党史出版社还重印了两个历史决议的学习注释本。我们还在组织人力编写《中国共产党编年史》和专门史,2012年能够完成8部编年史。这一切都是为全党学习党史提供好服务。
  党的十八大为我们做好党史工作、搞好党史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提出了新的课题,明确了新的要求,提供了新的遵循。让我们认真学习领会十八大精神,将其贯彻落实到党史工作和党史研究中去,客观、真实地记录和反映好党的历史,科学、准确地揭示和总结好党史的本质和历史发展规律,为充分发挥党史工作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尽我们的一份责任,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改革开放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