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康地震对耿达有影响吗?

  2019年8月23日8:00最新消息:

  8月22日下午,汶川县公安局对“8.20”强降雨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遇难和失联人员名单进行更新和更正,截止22日18时,“8.20”强降雨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致11人死亡,26人失联。

  汶川“8·20”强降雨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共造成10人遇难(汶川县三江镇1名失联人员确认遇难)、28人失联,6人受伤。

  2019年8月22日9:00最新消息:

  据四川阿坝州委外宣办官方微博@阿坝微博 消息,汶川“8·20”强降雨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已致9人遇难,35人失联。

  截至2019年8月21日4时,8人遇难、23人失联、6人受伤

  据四川在线报道,截至2019年8月20日下午19时许,灾害已造成阿坝州17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7人死亡、24人失联、受伤6人(其中3人重伤)。经初步统计,此次灾害已造成4.9万余名游客滞留,目前已转移游客3.6万余人,另1.3万余名游客正在安全转移。

  国道350线耿达至映秀段已抢通

  据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最新消息,截至8月20日晚23时,因持续强降雨出现多处断道的国道350线,经过紧急抢险已抢通耿达至映秀段公路及K19+100、K52+400(鬼岩窝)泥石流断道处,卧龙至耿达(13公里)尚未抢通,暂无法预计通行时间。

  持续强降雨导致国道350线卧龙境内多处断道,K29+700段龙潭电站大坝洪水淹没公路约300米、K32+050段(滴水岩)发生山体塌方断道、K37+050段(关门沟)发生泥石流断道、K40+950段(金豪沟)发生约100米泥石流断道、K41+900段(简家河坝)洪水淹没公路200余米,另有多处飞石。交通部门组织机械和人员紧急抢险,目前耿达至映秀段公路及K19+100、K52+400(鬼岩窝)泥石流断道处已抢通,卧龙至耿达(13公里)尚未抢通,暂无法预计通行时间。

  此外,国道317线阿坝州汶川牛石沟小桥K146+600处发生泥石流,方量约1万方,交通中断,由于持续下雨,泥石流已增至3万余方,下游道路被水淹没,最深处达3米;理县境内K158+500(通化小桥处)发生泥石流,方量约1万余方,小桥桥洞被堵塞,导致泥石流和河水上路,交通中断,现河水上涨,泥石流仍在持续。两段道路均将待险情稳定后继续开展抢险作业,预计21日中午前抢通便道。

  国道213线多处道路中断,部分已于20日抢通,阿坝州汶川县K处登基沟大桥、汶川境内K处太平中桥、汶川境内K处高店子大桥暂无法预计抢通时间。

  都汶高速因受灾面积较多,仍在抢险中。经排查,单幅共有五处桥梁受损、一处服务区受淹,具体为:K95+900簇头沟桥双幅、K97+600登基沟大桥双幅遭泥石流掩埋,车辆无法通行,桥梁结构受损情况暂时不明;K102+300板子沟大桥左幅(汶川至成都方向)桥梁断裂损毁,右幅(成都至汶川方向)疑似受损;绵虒服务区部分区域被水掩埋。此外,单砍梁子隧道双向因泥石流冲至隧道口,隧道内有淤泥,连接隧道的登基沟桥埋于泥石流中道路中断;目前,暂无法预计抢通时间。

  汶马高速仍有3个收费站关闭,其中,桃坪站入口收费站受都汶高速地灾影响关闭,理县站、古尔沟站出入口站因国道317线中断关闭。下庄钢管梁桥左幅24号墩因受泥石流冲击导致桥墩偏移,己封闭交通。

  都汶高速映秀至成都方向恢复通行

  据川西高速公司消息,都汶高速石马巷至绵虒服务区,绵虒服务区至映秀实施交通管制,映秀至成都方向正常放行。石马巷至绵虒服务区正线设置3个管制点:石马巷,映秀南,绵虒服务区入口。交警、执法、管护大队24小时在管制点值班。

  据汶川县委外宣办消息,经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全县4人遇难,其中,水磨镇消防队牺牲1人,三江镇遇难3人。极少部分群众和游客在转移过程中不同程度受伤(无重伤),相关人员信息正在核实中。

  据汶川县委外宣办消息,经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全县4人遇难,其中,水磨镇消防队牺牲1人,三江镇遇难3人。极少部分群众和游客在转移过程中不同程度受伤(无重伤),相关人员信息正在核实中。

  卧龙遭遇强降雨 上万游客滞留

  截至8月20日下午,耿达镇滞留游客11900余人,2300余人安置在卧龙特区一贯制学校。同时,特区沿路疏散游客4000余名。

  此外,特区境内的密子沟处失联7人,重伤2人,60人被困需救援;刘家房基处1人失踪,已成功救援160余人;狮子堡处已确认安全。

  全镇共计68栋房屋被淹,桥梁多处受损,自来水厂受损。

  据汶川卧龙地区最新消息,目前由耿达通往成都方向道路抢通,采取单向通行,用于疏散被困游客,安排私家车先行通过,其余无车散客组织乘大巴统一离开。

  目前能统计到的断道5处:

  K19泥石流断道、K32塌方断道、K37+050关门沟泥石流断道、K41+900洪水淹没公路、K54+200鬼岩窝泥石流断道;另有多处飞石。

  提醒!当地发布暴雨黄色预警

  来自阿坝州当地气象部门消息,截至20日上午7时,汶川县境内累计降雨量为:水磨郭家坝站65mm,草坡克充63mm、耿达木江坪62.2mm、三江54.6mm、卧龙关52.8mm、映秀49mm、雁门31.5mm、龙溪30.6mm、威州28.4mm、桑坪23.4mm、银杏22mm、绵虒20mm,共有22个危险区发生山洪预警。

  20日上午,当地气象部门发布暴雨黄色预警。

  预计20日8时~21日8时,阿坝州有一次明显降水天气过程,其中汶川县、茂县、松潘县、九寨沟县等4县的部分地方及理县东部、小金南部将出现25mm以上降水,汶川漩映地区、茂县土门地区、松潘小河和白羊地区的部分地方将出现50mm以上降水,过程来临时将伴有雷电、阵性大风和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

  据四川在线:至20日下午,耿达镇滞留游客11900余人,2300余人安置在卧龙特区一贯制学校。同时,特区沿路疏散游客4000余名。

  此外,特区境内的密子沟处失联7人,重伤2人,60人被困需救援;刘家房基处1人失踪,已成功救援160余人;狮子堡处已确认安全。

  全镇共计68栋房屋被淹,桥梁多处受损,自来水厂受损。

  目前,耿达镇至成都方向的道路已经打通,当地正在单向疏散旅客。

  另据汶川县委外宣办消息:截至8月20日15点,全县已提前成功转移受灾群众及游客3万余人,其中,三江镇安全转移1.3万余人,水磨镇安全转移6000余人,县域北部片区安全转移1万余人。

  目前,初步估计全县尚有1.3万余名游客(不包括卧龙、耿达)的安全转移工作仍在进行。

  经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全县4人遇难,11人失联,其中,水磨镇消防队牺牲1人,三江镇遇难3人,失联7人;太平驿电站失联2人;草坡电站失联2人。极少部分群众和游客在转移过程中不同程度受伤(无重伤),相关人员信息正在核实中。

  据成都商报报道,经四川省消防救援总队确认,有两名参与抢险救援的专职消防员在处置中失联,目前,其中一人(水磨镇专职消防员更斯穷)已确认牺牲,另一名正在都江堰进行抢救。

  另据阿坝州公安局交警支队消息,阿坝公安交警己在阿坝、若尔盖、壤塘设立远端交通管制点;在红原、松潘、茂县、马尔康、小金设立近端交通管制点,仅供抢险救援车辆通行。首批21名阿坝特警已从马尔康驻地出发,前往汶川县参与救援。


  据成都商报微博发布,截至2019年8月20日上午9:30:

  【四川汶川多地发生泥石流灾情 已致2人失联3人被困】

  8月20日凌晨2时许,阿坝州汶川县多地陆续发生泥石流灾情,造成多处道路、通信、电力中断。另据当地报告,汶川映秀镇华能太平驿电站下游20米处,河道阻塞形成堰塞湖导致电厂生产生活区域被淹,厂区用电、通讯均已中断。现场共计8人,其中3人已转移至安全区域,另有2人失联、3人被困。当地已派出消防救援队伍赶赴现场救援。

  据阿坝州公安交警部门提供的最新路况信息,受持续暴雨影响,都汶高速、国道213线(前往汶川茂县)、国道317(前往理县)、国道305、省道303(前往卧龙小金)因滑坡、泥石流已实行交通管制。当地交警部门己在阿坝、若尔盖、壤塘设立3个远端交通管制点,在红原、松潘、茂县、马尔康、小金设立5个近端交通管制点进行交通管制。

  截至20日上午8时,相关道路正在进行抢通作业,暂时无法预计抢通时间。

  具体道路交通中断情况如下:

  1、省道303线52KM+400m(卧龙镇鬼岩窝),泥石流。

  2、省道303线32KM+100m(卧龙镇箭竹隧道口),垮方、飞石。

  3、国道213线2093KM+900M(小地名:青坡村青坡古庙处)于8月20日03:40再次发生大面积塌方。都江堰公安交警对国道213线、成灌高速前往阿坝州方向的道路实行交通管制。

  4、 国道317线阿坝州汶川牛石沟小桥K146+600处发生泥石流,方量约10000方,交通中断,暂无法预计抢通时间;理县通化小桥发生泥石流,方量约2000方,交通中断,暂无法预计抢通时间。

  5、水磨、三江路段发生泥石流。

  6、国道213线,阿坝州汶川县板桥沟玉龙电冶厂大桥K处发生泥石流,方量约600方,交通中断,暂无法预计抢通时间;汶川县青坡村框格梁K处发生高位崩塌,方量约3000方,预计8月20日上午抢通便道。

  7、国道350线阿坝州汶川县卧龙镇境内8月20日凌晨起多处发生断道,其中,K41+900洪水漫路,K19+100、K32+100、K37+050、K52+400发生泥石流,暂无法预计抢通时间。

  8、S9都汶高速映汶段汶川至映秀方向K93+400(过绵虒收费站匝道500米左右)处发生泥石流,双向道路均无法通行,绵虒服务区被水淹,汶川至都江堰方向板桥山隧道出口,道路被冲毁。目前,都汶高速全线收费站关闭,都江堰至汶川方向所有车辆在石马巷枢纽分流至成灌高速都江堰站出站。

}

  《嘉绒秘境马尔康》是记录嘉绒藏族千百年繁衍生息、展示多姿多彩自然风光和古朴厚重人文风情的图文书。书中既有对远古嘉绒人形成、发展历史的探寻,也有对土司文化、民俗文化、风土人情的讲述;还有对红军长征不朽绝唱的真实记录;更有对神秘宗教文化及藏传佛教各大教派的详尽介绍。

该书以图展景,以文传情,既有一种画册精美图片的可视性,又有一种人文图书的可读性。二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详尽凸现了《探寻秘境》《穿越时空》《体味风情》《点击名胜》《红色记忆》《佛莲吐蕊》《行游咨询》七个部分,堪称一本不多得的嘉绒藏族文化典籍。

  《嘉绒秘境马尔康》的图片既富有特色也十分精美,极大地丰富了本书的底蕴。作为青藏高原最古考地域之一的马尔康,位于西北部,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地处东经101°17′~102°41′,北纬30°35′~32°24′之间,东西长134公里,南北宽90公里,面积6633平方公里,辖11乡3镇,104个行政村,是以藏族为主,羌、回、汉等15个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少数民族聚居地。书的开始,充满了地域特征的马尔康就给读者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蓝天、白云,冰雪、山峦,藏宅、牛羊,锅庄、经文,那一幅幅跨页的图片扑面而来……仿佛将你带进了鲜花铺地的草地、充满了浓郁酥油茶的寨房;似乎又让人手拉手地跳起了欢快热烈的锅庄、情不自禁地用手虔诚拨动着一排排转经筒,此时的你,想合上书本已欲罢不能,不由自主地急于翻阅,爱不释手。不仅如此,书中的七个部分都巧妙地配有图片,虽然每页只有两幅左右,但全书近400幅的量却不逊于其所占版面的文字信息。比如,在体味风情这一部分中,出土的彩陶盆器物图片就折射出了远古嘉绒人的迁徙路线,并反映了在新石器时代,嘉绒锅庄已作为一种成熟的民间舞蹈形式走上了历史舞台。其古朴彩陶上栩栩如生的舞蹈场面,手拉手欢快跳跃似乎让人感受到了马尔康原生态的锅庄:其跺、踏、跳、转的步伐刚劲有力,含胸屈膝的姿态与灵活多变的脚部动作。另外,在这一部分的农耕习俗中,介绍了“二牛抬杠”这古老生产习俗和工具。过去,大多读者对“二牛抬杠”既熟悉又陌生,只能凭自个人的生活阅历去体会,而书中的一幅“耕牛图”却让读者鲜活地看到了古老的“二牛抬杠”具体又形象化的农耕习俗。只见一斜坡地上有两只深褐色黄牛并排,双牛的肩上共同抬一根结实粗壮的圆木棍,被前面拉着鼻绳的姑娘牵引着吃力拖犁铧缓缓地迈步,后面有一年长的农夫手扶着犁铧的把手,沿着犁沟聚精会神不偏离方向,其身后一堵由乱石块砌成的保坎显得十分醒目。画面中的贫瘠土地和周围环境,让人深切感受到“二牛抬杠”所处的生存环境,以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形象诠释,这就是图片的力量及其外延。

  全书结构严谨和文字精当是作者的匠心独运。书中第一部分探寻秘境的开篇语:“迷人的马尔康,有许多谜等待你去揭开她的谜底;诱人的马尔康,有许多秘密等待你去掀起她神秘的面纱。”它一开始就紧扣主题且以“秘”吊起了读者的胃口,再加上木板上清晰可辨的“圣迹”、草地中央一块布满了奇特符号岩石的几幅图片,更增添了悬念。接着,第二部分穿越时空的马尔康简史一节中,通过哈休遗址的出土发掘,证明距今年间,哈休先民就以定居农耕的方式生活在这大渡河上游地区;悠久的历史和农耕文化与秘境紧密相连。

  体味风情介绍了嘉绒建筑、嘉绒服饰及其音乐舞蹈等。马尔康地区民居大多由片石垒砌而成,称为碉房或寨房;碉楼也称高碉,过去有一习俗,每当一户人家生有儿子,其家人就必须在房屋旁建造一座碉楼,儿子每长一岁就加修一层,直到儿子成年后完工;建造各类佛塔被嘉绒藏族视为一种积德造福的善举,在马尔康地区处处可见;马尔康寺庙建筑规模宏大,整体布局讲究,结构严谨复杂,尤以草登寺和大藏寺、昌列寺、查果寺等最为著名。嘉绒藏族服装及装饰物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男子服装最大特点是袖长、宽大、无扣,穿着时用一绸带束于腰间;女子则色彩鲜艳,品种繁多,其装饰物也精美多样。嘉绒藏族是一个豪放开朗、能歌善舞的民族,其音乐、舞蹈是全民性的艺术,尤以锅庄最盛行,因此马尔康被学者称为“嘉绒锅庄的故乡”。

  点击名景部分重点介绍了卓克基景区、松岗景区和马尔康城。卓克基镇历史文化悠久,是集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为一体的旅游胜地,拥有卓克基官寨、西索民居、梭磨河峡谷自然风景区,以及梦笔山、雪马山、麦朵措、查果寺、毗卢遮那圣窟等;松岗为一个幽雅神奇的地方,有“小布达拉宫”之称的土司官寨、直波碉群及古城遗址、古道石刻……马尔康是一座高原新城,绿水穿城而过,青山环绕四周,其不远处有距今1000多年历史的哥邻国王城遗址、嘉绒切索神山,以及坐落在马尔康镇莫波洛村的宁玛派寺庙昌列寺。

  红色记忆部分为全书的另一亮点。中国工农红军一、四方面军两大主力在懋功(今小金县)会师后,红一方面军与四方面军第三十军第八十八师、第九军第二十七师于1935年6月下旬至7月上旬,翻越长征中的第二座大雪山——梦笔山进入马尔康地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于7月上旬抵达卓克基,在土司官寨驻足一周,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史称卓克基会议)。红军在马尔康滞留期间,川康省委在党坝、松岗、马尔康、卓克基、梭磨、马塘等地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和游击队,并于1935年10月成立了中共大金省委,取代了川康省委担负起巩固和建设大小金川革命根据地重任,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中的一段佳话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

  1952年,毛泽东在接见参加少数民族五一观礼团时,对索观瀛说:“长征路过卓克基时,我在你家住了一周,看完了一部《三国演义》,让我大饱了眼福。你能读《三国演义》《四书五经》《古文观止》,实在是藏民族中的开明人士呀!”毛泽东又说:“长征时,你官寨对面的白杨树还拴过我们的战马呢,那些树还在吗?”索说:“在,在,我们还当它是纪念物呢!”

  现在,卓克基中心小学校园操场北侧,五株高山白杨呈一字形排列,树龄约百年,枝叶蔓披,自成一休。1935年6月,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率领红军长征到卓克基,在这五株树上拴过战马。后因当地群众怀念红军,将其称为“红军树”。

  佛莲吐蕊部分介绍了境内的主要教派、主要寺庙和佛塔及其宗教艺术。藏传佛教的分支分派,像噶当派、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觉囊派、格鲁派不仅在马尔康境内全部拥有,而且相处融洽,这在全国藏区都是极其罕见的。格鲁派寺院大藏寺是整个藏区继甘丹寺之后的第二座禅院寺,为六臂护法神显灵说法的圣地。恢复一新的昌列寺,其建筑之精细、佛像和壁画之精美、藏传佛教经典图书之珍贵堪称藏区一绝,被称为藏区新建的最豪华寺庙。另外还有草登寺、马尔康寺、查果寺、查北拉康寺、罗尔吾朗寺、耿达寺及扎西日岗寺灵塔群和巴郎佛塔,因此,马尔康又被称为“藏传佛教的百科全书”,“朝圣的好去处”。马尔康地区的雕塑历史十分悠久,早在5500多年前,作为大渡河上游区域文化中心的沙尔宗乡哈休,人们便开始用细泥雕塑各种器皿与人物。其壁画、唐卡、酥油花以及坛城、彩纱、跳神等艺术也各具特色。

  还值得一提的,该书除集综合性、趣味性、知识性、可读性和收藏性为一体外,还具有实用性。最后部分行游咨询就是方便读者赴马尔康一游的指南。去马尔康以乘坐客运车、自驾车前往,在县内可乘客运车、出租车、公交车、人力三轮车,书中分门别类介绍得周到。马尔康属高原季风气候,空气干燥,湿度较小,时间长,昼夜温差大,这些都作了详尽介绍,并且还列出了平均月、年气温表和平均月、年降水量表供游人参考。马尔康是藏、羌、回、汉等多个民族相融共处的地方,这里的饮食也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无论你是哪个民族,有哪种饮食嗜好,都会品尝到如意的佳肴,其著名小吃白湾细甲鱼、和尚包子,香猪腿、手抓肉、糌粑、酸乳,酥油茶、咂酒等最具特色。马尔康城现有宾馆、饭店及接待点共计24家,其中三星级1家,二星级1家,一星级1家,中档宾馆及招待所21家,共有床位2600余张,能满足各类游人的需求。购物消费也是游人必不可少的,马尔康地处川西北高原,其名贵中药材中的冬虫夏草、贝母、天麻、红景天、雪莲花等是大家最喜爱的;特色旅游产品花色品种繁多,不仅集观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而且极具收藏性。

  《嘉绒秘境马尔康》的装帧设计堪称一流,将图片与文章巧妙地黏合在一起,让人赏心悦目。全书语言流畅,结构新颖,图片精美,信息量大,具有一定珍藏价值。该书的出版面世为人们更好地认识马尔康、宣传马尔康,推动马尔康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影响。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今天四川阿坝地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