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的行者之路应该怎么走?

徐州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重要的节点城市,作为江苏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的首席专家,沈正平教授似乎与“一带一路”有着说不清的情愫。

“从区域经济到‘一带一路’,这条路一走就是40年。”沈正平介绍,目前他所主持5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及10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均与该领域相关。长期的学术积累,使他在区域发展、产业布局等理论探索以及淮海经济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一带一路”等实证研究上形成了明显的特色与优势,在国内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我们如何助力‘一带一路’倡议落地生根?那就是要立足于徐州,立足于江苏,立足于淮海经济区,从区域层面来研究‘一带一路’如何推进。”在近五年的研究中,沈正平将这种想法逐渐变为决策咨询建议,对于所立足的区域如何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如何实现互联互通,如何通过“一带一路”走向国际化等方面提交了多份高质量的资政报告。

2015年,江苏师范大学成立了“一带一路”研究院,沈正平担任常务副院长,身份的转变使他觉得任重道远,他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为“一带一路”倡议在地方发展中落地生根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为了使研究视野更加广阔,沈正平把目光逐渐对准“国际化”。“从学科角度来看,我们的学术研究要有国际化的视野,这样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沈正平说。

常人眼里的沈正平是个“拼命三郎”。作为负责学校承建的近10个省级学科、科研和智库等平台建设的带头人或首席专家,密密麻麻的课程表、工作日程表、调研计划表见证了他异于常人的忙碌。

2018年,为了做好江苏省发改委的委托课题,他带领团队前往江苏13个地级市及山东、河南、安徽、浙江、广东、云南、贵州、新疆等近10个省市自治区进行调研。他们采取地毯式调研方法,逐村逐企、挨家挨户走访考察,有时驻镇调研一待就是一个星期。去年,他又带领团队在连云港开展蹲点式的联合大调研,对连云港着力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支点的实践探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与总结。

在沈正平看来,调研是强有力的基础。调研不实,就拿不出高质量的研究报告。调研之路并非容易,偶尔也会荆棘丛生,对于其间辛苦劳累,他却总选择只字不提。

从教以来,沈正平培养出了一大批“一带一路”研究领域的优秀人才。他总抓住一切机会向学生传授学习实践方法,并且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恩师是一名实干家,从追随恩师学习到毕业,恩师知行合一、砥砺奋进的精神至今仍影响着我。”学生翟仁祥说。

步履不停间,沈正平朴素有力地诠释了“爱岗敬业”的含义。在去年的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表彰大会上,沈正平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消息传来,无数同事、学生为他而感到动容。

作为学科带头人、躬身实践者、教育追梦人,沈正平就像一座矗立的灯塔,为学生成长成才照亮前行之路,为区域发展注入了潜在动能。

}

古丝绸之路,源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以西安(古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历时两千年的古道,曾是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将中国的黄河文化、恒河文化与古希腊文化、波斯文化联系在一起。沿着丝绸之路互通不仅仅只是货物本身,而是更具有深远影响力的文化、科技、艺术。

而今,重返丝绸之路并非只是一个颇为抽象和遥远的历史或政策性词汇,那些深入西北腹地的年轻人,从遥远的西夏瓷文化里重拾灵感,在此所做的商业尝试与艺术探索更像是对于“新丝绸之路”的另一种诠释与实践,“在这张由古代商客与驼兽‘互联’的‘网络’下,商品、思想、宗教、音乐、艺术以一种脚踏实地的方式被低速传输,逐渐形成东方之美与西方文明交汇的现代性入口”。

重返由旅人足迹构成的丝路网络

跨国买卖在我看来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作为一个亚非拉倒爷,每年有近三分之二的时间奔波在所谓的第三世界。新冠疫情暴发后,我的生活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之前很少在国内连续待超过半个月的我,被困在北京近半年。2020年夏天,因为偶尔看到的一张西夏瓷照片,疫情稍有好转就飞去了西北。

坐火车从乌市出发,离开达坂城,凌晨两点到达玉门镇,等四点半的火车。车站只有一个小小的候车厅,孤零零的被放在离小镇三公里的戈壁上,门口有一家灯光昏暗的商店。坐上门口唯一一辆出租车,到镇上的网吧上网,泡一碗面,回来时小店已经关门。

小城里有一条美食街,熙熙攘攘走着躁动的青年男女。短短两百米的街有十几家音乐烧烤餐厅,名字都取得很宏大——“大漠孤烟”“钻石人生”“一烤天下”“丝路情缘”。

与黄河北长滩古村落的村民在一起

寻找西夏瓷的过程并不顺利。历经波折,在宁夏中卫古村落的一家老厂房里找到了杨老爷子一家,我表明身份和来意,父子三人非常吃惊,一开始觉得我是骗子。

晚上一起喝酒,搬来一箱黄河版大乌苏,酒过三巡,讲的都是不敢写出来的拍案惊奇故事,我为意料之外的民间野路子频频举杯。和我同龄的做瓷大哥杨安向我走心道,“西夏瓷向来小众,没什么人知道,我们根本不相信会有人专门从北京找过来”。

宿醉第二天在杨安的老厂房里看到了西夏扁壶,他说曾经的西夏人长于骑射逐水草而居,在扁壶两耳上拴上绳子,挂马背上,走哪儿喝到哪儿。当时脑子里立刻想到了——“喝酒不下马,游牧式饮酒”这句话,后来和杨安决定,把西夏酒壶做小,配上绳子与木塞。

几个月后,当我在北京地下club看到背小酒壶跳舞的年轻女孩儿后,我知道,我们让几近失传的西夏瓷在某种程度上“复活”了。

西夏瓷传承人杨安的父亲杨立民

图中人物背着PentFair阁楼与西夏瓷传承人合作制作出以古西夏瓷、贺兰山史前岩画、西北游牧饮酒文化为主题的酒器

将丝路看作是亚欧大陆之间一条商旅往来不断的笔直大道,是对丝绸之路的最大误解。事实上,丝路从来没有发现过一条有明确标识的、铺就完好的路,而是一系列由旅人足迹构成的变动不居的网络。

在这张由古代商客与驼兽“互联”的“网络”下,商品、思想、宗教、音乐、艺术以一种“脚踏实地”的方式被低速传输,逐渐形成了东方之美与西方文明交汇的现代性入口。2021年,东西互通有无早已不再借助戈壁商旅或驼队驿站这种古老的形式,货物形状消失,货币被隐形,取而代之的是算法之下的图像与文字,西行之路最终成为了21世纪旅游口号里无足轻重的黯淡注脚。

去年10月,我们决定在黄河大湾南岸重现骆驼巷子和丝路市集。以开店形式推广来自异域手工艺品,重现丝路市集,举办以游牧文化和部落艺术为主题的线下活动,让我在后疫情这个特殊的时间段,看到中国西部与亚非拉世界产生的微妙联结。

跨年当天,我们邀请到一群特立独行的流浪艺术家们,举办了一场包含了行为艺术高跷、双人火舞戏剧、多民族乐器即兴表演、液体灯光秀等新奇多样艺术形式在内的跨年狂欢派对,并引入了由西夏瓷非遗文化第五代传承人杨安随父亲杨立民先生创立的“西夏瓷工作坊”,让更多人了解西夏瓷文化的同时,还能亲手体验制作过程,烧制属于自己的作品。

杨安随父亲杨立民先生创立了“黄河宿集陶舍”,并在这里定期开办“西夏瓷工作坊”

笔者和艺术家朋友们从去年在宁夏中卫举办的各类艺术活动现场

一年以来,我们在宁夏举办的线下活动迎来了越来越多从城市逃奔出来的年轻人,每周一次的“开市”,将古老的丝路买卖变成当代日常,聚集在此的音乐人、设计师、手工艺人,以及一些过着当代游牧式生活的流浪艺术家们,他们用自己对这片土地的感知,重现着过往丝绸之路的文化交融和异域之美。

黄河宿集素来有“东方摩洛哥”美称,但当地异域风情十足的夯土建筑风格,并非是对北非沙漠风情的拙劣模仿,而是根植于本地的古村落及其文化,是对真正的黄河大漠文化的再现与延伸。

古人曾西行取经,在今天,那些遥远国度的手工艺品重新回到了丝路起点,并以新的形式走入了当代年轻人的文化生活中,它超越消费语境下的数据模型与物理地图,从社交网络遥远的共鸣出发回归线下,重建全球化贸易日常中的艺术性与浪漫主义。

(本文作者Megan系PentFair阁楼主理人,致力于探索与收集“亚非拉”风格强烈的民族图案与手工艺品,关注当代波西米亚生活方式、部落艺术及游牧文化。文中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大唐西域记》是唐代关于西域的一部历史地理著作,作者是唐代著名高僧、佛学理论家与翻译家玄奘。贞观元年(627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时十多年西行求法,行程五万里。回国后,玄奘遵照唐太宗的意旨,口述旅途所经各地情况,由协助译经的辩机笔录,在贞观二十年完成《大唐西域记》的写作。《大唐西域记》全书按照玄奘的旅行路线,对于沿途所见的城邦、地区和国家进行描述。

13世纪后期,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居留元朝统治下之中国近二十年亲历撰述的《马可波罗行纪》,在西方有“奇书”之誉,有关其人其书的研究,已经成为门国际性、综合性的显学。在中国,该书既中西交通史、多民族文化交流史和元代史研究的重要资源及必备经典,也因内容丰富、情节生动及流畅可读、充满趣味,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丝绸之路”一词让人想到的画面往往是,商人牵着驼队去东方巴扎交换异国物件,朝圣者走过万里之遥以践行信仰。作者在书中探究的是这些表面意象背后的真实,描述了丝绸、香料以及行者的传说,解释了欧亚大陆中部历史的驱动力量,正是这种力量促进了丝绸之路上的交流互动。

该书摘录了亚洲“发现”者的旅行文字,跨越时空,将人类探索与“发现”亚洲的数千年历史浓缩展现。

《马达汉西域考察日记》

《马达汉西域考察日记()》是芬兰探险家马达汉在100多年前到中国西部地区进行探险、考察活动的个人日记。该书记述这位芬兰探险家自1906年从中亚进入中国新疆,横跨中国八个省份行程14000公里为期两年的考察记录,包括大量的社会、人文图片记录和文物收集等。

《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

该书为著名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中国旅行时的日记,还包括部分手稿和一些私人信件,在李希霍芬先生去世后,由其学生整理而成。原书于1907年出版。 除了详细记载了李希霍芬在中国考察时的科研成果之外,书中也记录了他在中国的旅行见闻、经历、感受。

上海·活动|魔都漂移第一漂:属于文艺家的南昌路

上海·分享|《我坐在火山的最边缘》诵读会

上海·研学营|喜玛拉雅美术馆“绘画大师班”

上海·工作坊|《清洁》读剧:抑郁、强迫、囤积

上海·讨论罚站×懒汉之家:移动的圆桌会议

上海·活动|IllusTrend国际插画艺术节-插画不打烊

上海·Alter 群展|山海不辞

北京·讲座|谈谈拉斐尔与欧洲学院派理想

北京·放映|四季影展2021夏季“打工人“单元

北京·展览|梁思成诞辰一百二十周年文献展

北京·展览蒋竹韵:自助时光

北京·演出|The Molds 致敬「从来就没见过马的牛仔」

深圳·戏剧儿童戏剧《Y是一个流动坐标》

演出地点:深圳南山区高北十六创意园十六间(莓辣《S空间实验场》展览地)

深圳·放映藏地映像:不休不止生生长流

深圳·展览|迢迢:薛峰个展

深圳·展览|透视游戏场——张永和个展

深圳·展览|摩天轮画廊开幕首展《回转》

}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广大人民群众坚持爱国奉献,无怨无悔,

  让我感到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

  同时让我感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先来认识几位普通的劳动者

  他参与研发和生产的“复兴号”

  不断刷新着“中国速度”

  在复兴号动车组的50多万个零部件

  转向架分体式轴向组装的装备精度

  要控制在0.04毫米以内

  “我很幸运,这辈子圆了

  成为中国‘第一代高铁工人’的梦想”

  正是这种精益求精、不懈奋斗的工匠精神

  才使得我们的高铁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鸿雁天路快递员”葛军

  青海邮政开通格(尔木)唐(古拉山镇)邮路

  这条长500公里的邮路

  地处人们常说的地球“第三极”

  平均海拔4600米,自然条件恶劣

  年平均气温零下6摄氏度

  空气含氧量仅为平原地区的43%

  还需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

  这样一条路,他一个人、一辆车

  一走就是7年、35万公里

  一次又一次上路,风里雪里

  送出天路上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牵挂

  致力于新疆民间公益组织

  和少数民族公益事业

  让1000余万元公益资金在新疆落地生根

  超过10万名儿童获益

  2004年,他创立国内第一支户外救援队

  四川雅安地震、甘肃岷县地震、云南鲁甸地震

  灾难发生时他总是第一时间带领团队

  奔赴灾区开展救援工作

  “哪里有地震,哪里就有杨军”

  她不懈探索“互联网+”在公安工作中的应用

  构建了以群防群治力量为主体的

  网上网下立体防控体系

  有效破解7类重点人员管控、教育的

  打通了5大类19小类61项

  公安户籍行政审批“关卡”

  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逐步成为现实

  “最美村支书”程桔

  4年前,在广州工作的程桔

  回到家乡湖北崇阳县大市村探亲

  发现300多户的村子

  只有5个年轻人留守在家

  她放弃繁华都市的白领生活

  从深更半夜钻山窝帮村民找羊

  到村民因为争地纠纷把气撒到她身上

  从揣着项目书到县里、市里给村里找资金

  到带领村民修路、办厂、建基地

  终于,她带领全村率先脱贫

  昔日的空心村成了“绿富美”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

  我们要勇于在艰苦奋斗中

  净化灵魂、磨砺意志、坚定信念。

  2003年“神五”发射,火箭加速上升时

  产生了与人体内脏频率相近的共振

  杨利伟感觉五脏六腑都要碎了

  他盯着计时器,算着时间

  心想就算是牺牲了也要记录下这个过程

  供科研人员今后改进

  从神舟五号首飞成功

  到神舟十一号问鼎苍穹

  背后饱含着包括航天员在内的

  无数航天科技工作者的

  艰辛奋斗和奉献牺牲

  2016年里约奥运会

  当惠若琪一记重扣让中国女排拿下赛点

  时隔12年再夺奥运金牌时

  小马拉卡纳体育馆沸腾了

  万里之外的神州大地沸腾了

  冠军之路,却藏着无数艰辛与伤痛

  早在2010年,惠若琪在比赛中不幸受伤

  左肩里面埋下7根钢钉

  2015年,又被查出心脏问题

  为了继续站在排球场上

  她选择了进行心脏射频消融手术

  中国女排打的是一股不服输的劲头

  中国女排是一只拖不垮打不烂的球队

  女排精神是中华体育健儿

  和中国人民砥砺奋进的象征

  “ 奋斗是长期的,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伟大事业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

  几十代人持续奋斗。”

  一群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年轻人

  毅然来到黄沙漫天、草木难生的塞罕坝

  半个多世纪里,前仆后继的三代塞罕坝人

  只做了一件事——种树

  第一代林场创业者斗天寒、喝雪水,

  目睹了自己种植的树木不到8%的成活率

  他们用了20年造林96万亩

  一道坚实的生态屏障拔地而起

  第二代、第三代塞罕坝人

  无畏风霜雪雨、天寒地冻、酷暑难耐

  把林子当生命一样看待

  如今,第一代塞罕坝人都已至暮年

  但他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却跨越时空,薪火相传

  如今的塞罕坝已是郁郁葱葱的林海

  守卫着华北地区的生态安全

  几代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在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一家人与丹顶鹤结下不解之缘

  长女徐秀娟为寻鹤落水遇难,年仅23岁

  徐秀娟的弟弟徐建峰也因公殉职

  照片中的女孩叫徐卓

  回到黑龙江齐齐哈尔扎龙

  毅然接过父亲徐建峰的接力棒

  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

  世界最先进的丹顶鹤繁育基地

  一家三代与一群丹顶鹤的生死相守

  “ 奋斗是曲折的,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

  我们要始终发扬大无畏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

  经常有人向海归战略科学家黄大年

  这是黄大年用生命作出的回答

  他密切关注祖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在情感上“从未和祖国分开过”

  他更是经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

  3次累倒在工作岗位上

  一颗璀璨的明星悄然陨落

  黄大年为他执着追求的科技事业

  福建南平市政和县县委书记

  廖俊波出差途中遭遇车祸

  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年仅49岁

  由于地处偏僻,自然条件恶劣

  廖俊波就任县委书记时

  没有国道,更没有高速公路

  全县财政收入全省倒数第一

  他立下誓言、迎难而上

  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

  家人想和他吃顿年夜饭都不容易

  他带领政和跨入增长速度“省十佳”

  3万多贫困人口摘掉帽子

  “ 中国的伟大发展成就

  是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

  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接力奋斗创造的。”

  “慧眼”卫星遨游太空

  C919大型客机飞上蓝天

  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海翼”号深海滑翔机完成深海观测

  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

  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正式开港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

  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

  “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

  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

  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

  增加到82.7万亿元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高速铁路运营里程从9000多公里

  增加到2万5千公里

  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27万公里

  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

  建成全球最大的移动宽带网

  城镇新增就业6600万人以上

  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削减44%

  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大幅减少

  全国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

  易地扶贫搬迁830万人

  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

  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4%

  社会养老保险覆盖9亿多人

  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5亿人

  织就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

  加强散煤治理,优化能源结构

  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

  平均浓度下降30%以上

  棚户区住房改造2600多万套

  农村危房改造1700多万户

  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

  营养改善计划惠及3600多万农村学生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

  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同向同行

  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发展的

  新气象、新作为、新前景

  “ 今天,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继续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

  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

  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

  在我们广袤的国土上继续书写

  13亿多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历史新篇章!”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启科研之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