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陌陌号开了会员的,又重新换了一个陌陌号怎么开会员?

做一位幸福的文案雕磨人

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主观经验都占据着主导位置。很多公司对外宣传创意、创新,但他们的作品明显是同一套经验的不断重复。

做广告是在市场中验证“个人经验”的过程。当经验与现实世界有了间隙,广告人的世界开始过时和坍塌。

我对传统广告的经验产生动摇和重新审视,始于陌陌。

近年来,陌陌的市场推广平均一年更新一次品牌主张。这种更新换代的频率,完全可以用反传统和不可思易来形容。每一次更新,都是在推翻上一代积累的传播印象。

2013年 我是陌陌分之一

2014年 总有新奇在身边

2015年 陌生并不存在,因为我们都有同样的孤独

2016年 做一只动物

2017年 视频社交 就在陌陌

2019年 陌陌 很高兴认识你

前不久,陌陌又上线了年度品牌广告片。

我们选择登上月球,不是因为它简单

跨出一步,就是一步的胜利

沿着时间长线去看陌陌这些案例,没有发现其中有多少内在联系,也没有坚守一个固定的传播形象。这种推市场的方式,不符合任何一个经典传播理论模型。

过去我们接受的经典广告理论是,用户大脑是品牌竞争的主场,定位就是要占据用户大脑的优势位置,做品牌是要管理用户的认知,影响用户的心智。

为了加深用户的印象,品牌方需要统一的符号、统一的形象。品牌多年重复传递相同或相近的形象和价值主张,才能累积成统一的品牌资产。

显然陌陌完全不care这些市场经验。

在陌陌眼里,这些影响几代营销人的市场守则,好像是一文不值的闲言碎语。

如此反传统、“大逆不道”的陌陌,下场应该很差吧?

据公开消息,今年3月,陌陌月活用户达到1.14亿;第一季度营收37.23亿元,同比增长35%。

显然,我被狠狠打脸了。它活下来了,活得比那些名声在外的的直播平台都要好。

眼睁睁看着自己深信不疑的职业“真理”,在现实世界里被片片肢解,自己愣在当场,连维护的话都说不上一句。

这一困惑像一只苍蝇钻进了喉咙,引得浑身难受。问题出在哪里?是市场变得太快,过往经验还有多少在发挥着作用?

以前,听一位产品大咖分享过一个概念——“用户寿命”。

他说,我们把“粉丝”和用户看得太重了,重了就会少了变化,不迭代更新就把产品做死了。

现在我完全接受他的这一观点。人是会变的,用户“寿命”其实不足5年。5年内,一个大学生变为产品经理,一个少女会成为一位新手妈妈,一个职业经理人可能会彻底转行。

用户社会身份的转变,会触发人们工作圈关注的焦点、学习内容彻底转变。当用户走过某一生阶段,他就不会再看原本的关注内容。那些关注文案的人,不看文案了;关注理财的人不看理财了……5年是一个产品周期,原有用户变得沉寂,下一代用户长大。

以用户寿命周期分析10月14日霸屏“易车”。这是一场市场投放完完全全由传统广告思维主导,广告触达率无与伦比。结果却不值得看好!

从准备钱款、正式纠结选车,到落地上牌,最长3个月就能搞定。选完车谁还打开App?可以说易车的“用户寿命”前后只有3个月。

近3个月可能会发生什么?中美协议谈判见分晓?居民人均消费人格指数下降,猪肉价格回落?太多不确定的事情,压抑着居民的大件消费热情。

易车全囯霸屏的广告投放,无非是想一次性炸出全国年底提车回家的用户。可在市场信心不足的情况下,神仙也叫不醒一个处于低消费期的沉睡用户群。不在用户成长周期的易车投放,大概率会成为一场赔本梭哈!

太多数用户和产品会随时间和环境蜕变“死去”。这是在传统文案中,行业开拓先辈们从没有接触过新局面。

随着观察深入,我发现营销圈基础理论的崩塌让人猝不及防。

在传统认知中,广告人是连接品牌方和用户的沟通纽带和媒婆,这点不必多说。

有一天,媒婆晃过神来定眼一看,周边片区的俊俏少年和及笄女子自来熟地组到一起,开起了露天party。时代变了,需要说媒的双方主动走到一起,广告媒婆的时代存在感越来越低。

过去,用户是品牌“对手”和“敌人”,用户和品牌互不信任。

如今,用户把自己的电话号码、身份证信息、爱好标签、订阅兴趣、地理消息,运动轨迹……等等肉身以外的全部个人和行为信息,以数据形式授权给品牌平台。用户心里想什么都被品牌方看得一清二楚,哪还用得着广告媒婆站出来操心说媒。

人们一边沉浸在“客户就是上帝”的哄骗中,一边把“上帝”的个人数据拱手交给品牌方。

自此,用户与品牌的关系已经悄然转变。对品牌方来说,用户不再是一个活生生灵与肉的结合体,而是一串存储在数据库中透明数据。

哪怕一些传统线下品牌不掌握这些用户数据,它们也可能通过付费方式,直接触达存储在阿里云、微信、今日头条、美团里的“用户数据”。

无论是陌陌、Keep、瑞幸咖啡、今日头条,细看近10年的互联网品牌崛起,无一不是靠强需求驱动市场,而不是靠广告锤、市场营销开道。

当用户成为品牌的“数据私产”,用户个性和需求变得透明,广告变得越来越不重要。这一变化,足以改变市场营销的底层规则,坍塌传统广告人的认知世界。

以传统广告人的思维来,陌陌不断变化品牌形象宣传,的确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

但广告思维正渐渐无法适应当前的传播环境。

换个角度来看,用户的生辰八字、面相身高、关注兴趣、联系邮箱都以数据形式存在陌陌了的服务器里,想唤醒用户时随时可以触达。

比起确定有效的直接联系,品牌印象、品牌忠诚度传统概念,听起来显得多么虚无缥缈、不可测量。

品牌方换着花样推新款,用户才有了不间断的新鲜感。基于这种认知,陌陌的产品方向一直因时而变。当陌生社交火的时候它做社交;当直播火的时候它发力做直播;在短视频热的时候,它聚集于短视频。

每一次改变都踩在时代的节点上,每一步都在革自己的命。“变”成了陌陌的唯一不变基因。

越来越多陌陌这种反传统的品牌诞生,证明新的传播环境下,广告的地位越来越边缘化。品牌沟通用户的高速通道落成后,广告渐渐转为品牌的注解工具。

写这篇文章,想跟大伙分享“用户寿命”和广告环境的新旧之分。联系到个人文案成长,当下我们要走的路,历代广告前辈们未曾涉足,也谈不上有可取经验。传统的文案经验有助于帮个人打下基本功,过度依赖则会成为裹脚布。

毕竟,陈旧的广告思维无法应对新环境。

最后,回复“入群”可加入文案觉醒会员群,查看福利,与数百名职业文案用一整年时间长谈文案创作。

}

在陌陌用户数破亿之前的那段时间,每天至少工作16小时,7点半起床,早餐后就直奔办公室,时刻保持着紧张的备战状态。

6月8日,陌陌官方微信发布了陌陌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净营收达34.706亿元(约5.297亿美元),超出华尔街预期的34.056亿元。

陌陌CEO表示:“一季度公司在各方面都有不错的表现,为2021年开了个好头。年初我们确立了今年的战略重点,一季度我们加大了向这些战略目标推进的力度。我们的努力已经初见成效。即便在季节性因素的负面影响下,一季度MAU仍创历史新高。”

6月4日,投资人由于个人原因辞去公司董事会董事职务。看到这一消息,想必很多人都会觉得惋惜,因为张颖和唐岩的故事,就像当年的伯乐与千里马一样,流水遇知音,此生难得。在唐岩卸任CEO半年后,张颖也退出了陌陌的舞台。

讲到唐岩,也许很多人还不太了解,作为陌陌的创始人,多年的打拼让他对创业和融资有了一些独到的见解和看法,今天小编在此分享一篇他的创业故事。

1、创业成功本身是一个非常小概率的事情,所有创业者应该始终记着这个最大的前提。

2、创业只是人生中诸多决定中很重要的一个,但绝不是全部。

3、创业不是一个无限投入成本的过程,这个成本既包括了资金,也包括自己的时间与精力。

4、如果创业遇到了很大的困难,是及时止损,还是头撞南墙不回头,是对一个心智成熟的成年人重大的考验。有时,这需要摈弃一些激情,多一些理性。

5、不要去借超过自身偿还能力的借债,如果你有家庭,这对家庭极度不公平,也不要试图得到伴侣义无反顾的支持,你要知道这是不对的。即便你没有家庭,也要知道,债权人的钱也是钱,你没有理由把他们拖下深渊。

6、企业出现问题,不要乱抓救命稻草,今天VR,明天智能,后天P2P,大后天空气币。就算有人割到了韭菜,也不要学他们,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7、创业就是一段很重要的经历,里面有跟伙伴们的惺惺相惜,有因为阶段性的成绩备受鼓舞,有成功之后的狂喜不已,也有失败后的坦然面对,哪怕含着眼泪。

8、希望所有的创业者都有一个健康成熟的心态!

2011年3月,我创立陌陌。之前和太太商量,没做成怎么办?她说那就再去上班。我又问,创业了就不想上班,怎么办?太太答,那就再创业。我再问,再失败能不能卖了房子?太太说,行,再试试。问到第4回合,太太说,那就离婚。我心里有了数,起码能试3次。

算算身家,加上股票,自己总共有一百来万人民币,应该够了。

团队最开始有三个人,除了我,另外两个是门户网站的产品经理与高级技术人员,都没开发过手机软件。因为最先做的是iOS版本,所以我们买了《iOS 30天速成》这样的教材,边看边写代码,而后加入的一名技术工程师也是在QQ群里贴小广告招来的。这就是陌陌创始团队的配置。

创业前我没想过具体的目标,比如什么时候上市,能赚多少钱。但我们的野心一开始就是瞄着一个非常大的盘子去的,就像腾讯一样大的盘子,创业之初,可能跟媒体不好意思说。不过我们和投资人是这么说的,三个小伙伴之间也是这么说的。

不是吹牛,是真的想做这个事。创业本身就是个成功率极低的事,那为什么不冲一个大的盘子去呢?反正都创业了,为什么非要做一个很小的事。我并不觉得开个公司死掉了和路边开一个咖啡店死掉了不一样,可能咖啡店的成功率还更高点。一开始我们就要做一个要亿万人使用、要大家都知道的产品,中国有14亿人口,我们的心都很大的。

所以我想告诉你,不要被那些东西吓倒,那帮人(大公司创始人)动不动就跟你说创业失败率99%。哪怕你是万分之一,其他人失败了跟你又有什么关系啊?我也是第一次创业,之前都被这帮人(吓唬),也不知道他们确实是这样子还是喜欢吓唬人,把过程描述得那样艰难,一个出租屋,几箱方便面,打个赤膊,放个风扇,72小时不睡觉。我们都没体会。

我是觉得创业一定要为了钱,刚开始一定是奔着钱去的,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钱,你要想明白一个道理。但是你光想着钱没有用,因为钱不会自动到你口袋里来,你想着把事情做好,但是目的还是为了钱,这是我的观点。

刚做陌陌时我有两个判断。

首先我认为将来在移动端一定会有一个社交帝国。它有两种创造方式,当时大家都倾向于,一种像微信一样拷贝过来,把线下关系放到线上,因为这看上去是最靠谱、可能性最高的;但还有一种办法也OK――它从开始就是一个移动端的东西,基于网络重建社交关系。如果按照我理想中的产品去发展,这是个足够大的事情,就看能不能做成。

其次社交一定要从高端往低端做,不能反其道而行。特别是重新建立一套用户关系时,从高端往低端做才能降低信任成本,所以我们最初的版本从iOS开始。如果一开始就做十七八岁的人群,等用户量上来后,或者你的用户本身在成长的时候,再想从低端往高端走,蛮难的。

很多人认为深度的交友关系一定是以共同的兴趣爱好为主,我并不这么认为。以前我就挺疑惑这点,我问过很多人,你介意的是跟一个人到底去唱K还是去吃饭,还是跟什么人去?往往是后者。所以,所谓的靠不靠谱实际是对社会身份的认可。

除了人性的判断,还有基于社会发展层面的判断。中国人很早以前是习惯社区社交的,比如原来体制内的大院、事业单位的大院、国企的大院。它们在城市化进程中慢慢破产了,但这个需求是存在的,而且随着社会流动发生了变化。

对于一线城市的陌陌用户而言,因为各种类型的北漂,沪漂已成为城市人口的大多数,他们在城市里的社交关系大多和我一样,只是同事圈和行业圈,这对于一个健康的社交网络而言,是很不人道与不能被满足的。

其实我们的产品蛮搞的,陌陌是2011年8月4号上线,8月3号微信就推出了LBS功能――附近的人,一天时间都没给我们。当时你别管我再怎么牛逼,肯定还是挺沮丧的。

但仔细一想,把自己的优势利用好就完了。大公司优势很多,但也存在市场细分的可能,不一定是非此即彼。微信跟我们不是一个维度的产品,它是把生活上的,移到网上,而陌陌是开放的、拓展性的人际关系。

除了在公司内部,我和谁都不愿意聊产品,也不喜欢混圈子。这个是做O2O的,那个是做的,还有做手机游戏的,行业都不一样,我不觉得能给我产品上的启发和帮助。就是VC也不应该给创业者提意见,如果你真认为这款产品不好你不投就行了,没有帮着提提意见就会做的创业者。

这方面我只和同事们聊,因为大家都花了几年时间,每天都花了很多心思在上面。哪怕是我们的用户,他也不会站在我这个角度上去思考如何做一款这么多人使用的产品,他只会在意自己的需求。而且用户有很多东西是被误导的,创始人不能被他们牵着鼻子走。

比如陌陌刚上线时,很多女孩子会说你们要推出能按星座筛选的功能,她们说我特别想把金牛座全屏蔽掉。还有要求按年龄搜索的,很多乱七八糟的需求,你能答应他们吗?即便有些是对的,但都是些旁枝末节的东西,真会有哪些重大漏洞和缺失是我们没发现而用户发现的吗?这样我们早就死掉了,做不成这个事。

还有一些细节,参照别人也没有意义。

当时我们想要不要搞头像认证?我想了半天说不要,如果要搞头像审核这个产品肯定做砸了。通过LBS这种产品认识一个人,一起吃个饭、看个电影什么的,弄个假头像有什么意义呢?如果对方说“OK!那我们楼下见吧!”你怎么办?“对不起,我的头像是假的,我现在长成这样。”

后来印证了我们这一判断,陌陌上用假头像的并不多。还有要不要用户验证,我最终选择了不要。我们不就是想还原一个真实社会吗?大街上哪有先验证我一下再搭讪的?

其实,陌陌第一个版本我们就想同时做个人和群组,把大家按兴趣、地点组织起来,但群组太复杂,涉及很多信息交互,为了抢时间我们首先推出的版本只有附近的人,并没有群组。陌陌1.0版本上线后用户上得比较快,消息量一直在涨,很快服务器就顶不住了,当时一直在疲于应付这样的事。所以我们一直到2012年10月才推出群组。

实际上我把陌陌这款产品的阶段论在最开始就设定好了:第一步是人与人点对点的沟通,第二步是群组,第三步是做内容的深层沉淀。

我们不是一个太努力的公司,我之前和说,公司CEO应该只做三件事,一是正确融资,二是在关键位置找到关键的人,三是定好大战略。其他事不该管的就少管,是为管理哲学。

上线初期,用户数刚到几百万,服务器宕机了,迟迟不能恢复。我问了才知道技术人员竟然在家联网抢修。老罗愤愤的说:悠闲到这种程度,真可气。

不过那都是创业初期的事了,但我还是认同创业不能靠加班,不过阶段不同了,就好像拍电影,开始很松弛,快杀青时你会越来越紧张,接近成品时根本不存在任何节点。你就想着赶快跑,节奏越来越紧凑。

在陌陌用户数破亿之前的那段时间,我每天至少工作16小时,7点半起床,早餐后就直奔办公室,时刻保持着紧张的备战状态。

前期我一直都是这样一个自然调节的状态,后来有人建议说,我们应该有我们的企业文化。我是一个不喜欢跟人云山雾罩闲扯淡的人,因为很多公司的企业文化都有云山雾罩闲扯淡的味道,所以,直到我们上市,我也没有想过企业文化的事。但这个时候,我也觉得应该有。

倒不是说,我们是一家上市公司了,没有企业文化,没有逼格。而是因为,我们的团队快到一千人了。这当中,一半以上是新入职的员工。我们很难像创业之初,要求每个新加盟的人,依靠创业团队心照不宣的原则、方法与价值观去做事。也需要在同事之间发生争议的时候,在我们的制度与流程没有告诉你怎么办的时候,能够借助企业文化这个默认的共识,化解日常工作中的难题。

后来,在大家提出的几条中,我最终选择了这五条:

第一条:要把陌陌变成一家官僚习气极低的公司;

第二条: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第三条:唤起潜伏在我们心底的创新意识;

第五条:独立思考,不等于羁傲不驯,不唯上,不等于我行我素。

在我看来,一个唯唯诺诺的下属,一时半会,可能会换来三个瓜两个枣的好处,但是,永远不会赢得上级发自内心的尊重。没有哪个公司可以靠企业文化变成成功的公司,但是,一个人人信奉并身体力行的企业文化,会帮助一个公司变成「好公司」。做一个好公司,就像做一个好人。

另外在企业文化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确定CEO自己的位置。我本人的能力是非常差的,我作为一个互联网公司的CEO,哪怕一小行代码我也不会写,我也不会做产品,我不会做设计,我不会做销售,也不会做运营,我什么都不会。在我们公司我目前的作用是吉祥物。但是吉祥物有吉祥物的作用,在整个公司的发展过程当中,我觉得知人善用比较重要,我能找到在各个领域比较擅长的人,然后放权。

从陌陌创立至今,我没在公司没发表过什么鼓动人心的讲话,真不擅长这个。如果说有管理,就是尽量让他们觉得有底,稍微慌一点的时候想着,还有唐岩呢,产品就在他脑子里,他知道该长成什么样。但是随着产品不断迭代,有时候我也没底。

我知道自己的团队「没有卖相」,去见投资人的时候,他们问:以前做过什么?管新闻。管新闻能干什么?就是管哪条该不该上,标题怎么做。跟这个(创业)有什么关系?没关系。

还有人问:腾讯做陌陌这个事怎么办?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呗,不能因为这个可能性就不干了。也有人问:你觉得什么会颠覆微信?我心想,我要知道我不早干了。

后来遇见了张颖,他第一次见我就不客气地丢出一个问题。当时已经投了一家类似的社交公司叫简简单单,如果再投陌陌,等于投了两个竞品。一般创始人都会介意,甚至要求签订互斥协议。我不以为然:随便你们。其实他们在考验我的信心和度量。

我也给张颖出了道题。当时陌陌已经引入一名天使投资人。在进行A轮融资的时候,很多VC都想寻求一些方式降低或完全抵消这部分利益。但是我认为,越早支持我的人,越对陌陌有恩。张颖听出了我的意思,没做任何说服工作,他同样认为对于有恩之人不应轻易辜负。

其实投资人与创业者打交道,本质上人与人之间的事情,在这段关系中要势均力敌。当然,这不代表你在工作中对待投资方就可以玩世不恭了,经纬会建议投资的公司每周发邮件介绍发展状况,其实,公司忙起来很多CEO都做不到。但他们对我提过一次,陌陌就坚持每周执行,也正因此,经纬对陌陌每个阶段的氛围和状态非常了解。

在创业中相信你也会遇见这样的投资方,钱给少一点,但我给你资源。其实资源都是可以用钱买来的,商业社会中,钱就是作为一个等价物的交换。如果说有资源可以帮助你进行推广,但执行起来一定是有折扣的,但你给它100万说你帮我推,那就不一样。

总结以上,人都想八面玲珑处理每一个问题。但只有上帝才做得到。所以,在我看来,尽量实事求是,直接一点,很可能整体效果还过得去,自己也轻松。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投资人说。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佳佳 HN153)

}

今天和大家分享几个引流效果很好的方法。

操作方法:外卖评论+引流图。

利用大额红包吸引(素材大家可以百度找,或者自己PS)。

当然你也可以用:1元点外卖,0元点外卖等等相关图做素材,配上自己的微信号。

很多人会说,我一天就算点2个外卖,引流效果也不强啊。

这就是我们要说的第二步:

为了领外卖红包而加你微信的朋友,他们是不是一定会点外卖?他们领红包+外卖后,外卖订单是不是有晒图评价?

你就和他们说:“外卖评论晒图,配上你的引流图,1个晒图评论给1元微信红包。”

相信很多人都会帮你做的。因为这样一操作,一个十几块的外卖,可以省好几块钱(返利+1元晒图+优惠券省下的)。

就这样复制操作,你就会发现帮你评论引流的人越来越多,使用APP领券点外卖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再好的加好友方法,也不如让好友主动加你,这里分享几个手机APP引流方法,让你引流千、万不是梦。

准备工具:安装以下应用的智能手机(手机安卓和苹果都可以,应用不限于下面几种只要是社交软件都可以)。

以下这几款手机APP,流量都非常大,引流也蛮轻松!

1、 美柚(选择“她他圈”,里面有很多板块,然后利用评论引流)

2、快手(在名称中写入广告,然后去评论引流)

3、妈妈圈(电脑版的也有,去一个人气最旺的论坛打广告,一定要在妈妈圈人气最高 的时候发这个贴,在这个时间段一定要把你的贴顶到几百条以上,就会有很多人看到。

4、陌陌(在签名中留下广告,感谢谁谁谁,让我成功祛痘,她的 QQxxxxxx,然后换一 个真实漂亮的头像,弄好这些之后,就去陌陌吧里面发布话题,可以加一些交友吧之类的,发布一些互动的话题,会有很多人查看你的资料,这个方法很有效。)

5、 微视(在名称中写入广告,然后去评论引流)

可以用 91 助手或是苹果手机自带的 APP Store 软件去搜索然后下载。

本站交流3群: 站长QQ/微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陌陌最多几个账号切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