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建机器人在行业内的口碑如何?

“ 自动驾驶无人车”,已经成为全球发展转型的主流和方向。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当激光测距等各类传感器开始被应用,且关键传感器零部件成本下降,就助推了无人车的高速发展。今天我们可以看到,包括BAT、小米、美团、京东、华为、谷歌、苹果、特斯拉等企业都盯上了无人车的赛道,且都在向着“自动驾驶无人车”的方向努力。

目前无人车已经走到百花齐放的阶段。但实际上,无人车之所以被各大企业争相追逐,是因为过去靠人口的红利支撑了几十年的发展,现在却不能单靠人口红利去做。“无人车”的出现不是去想如何取代劳动力,而是解决当下劳动力不足,人手不够的问题。未来的趋势一定是尽量去解决紧缺劳动力的问题。

无人车最大的价值其实不是“无人”,无人取代一个人力的价值是有限的,但是无人车变成智能车,加上了各种AI能力,那么它就可以做一些人做不到的事情。未来如物流、出租、港口、安防各种场景都会相继出现。

助力智慧安防科技赋能爱上智能或成最优解

公安网智能安防的头部企业“爱上智能”,通过科技赋能传统警务和物业安保工作,很好的解决了人力紧缺的问题,并获得北京三里屯太古里、亚洲金融大厦、京港地铁、克拉玛依公安等知名商圈、大型停车场、重点园区以及公安警务的订单,他们是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实现这一目标的呢?

总的来说,无人车是传感器、计算机、人工智能、通信、导航定位、模式识别、机器视觉、智能控制等多门前沿学科的综合体。按照自动驾驶无人车的职能模块,无人驾驶汽车的关键技术包括感知技术、导航定位、路径规划、决策控制等。

环境感知模块相当于无人车的眼和耳,无人驾驶汽车通过环境感知模块来辨别自身周围的环境信息,为其行为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爱上智能则采取 “16线激光雷达+固态雷达+两个单线激光雷达” 的策略。16线激光雷达是绕障、避障、障碍物检测主雷达,可实现360°全角度覆盖检测;固态雷达安装于车辆中轴线的正前方;两个单线激光雷达分别安装于车辆后方左右两侧,这样做的优势在于将固态雷达点云与16线雷达点云深度融合,用于进行障碍物绕障检测,使障碍物轮廓扫描精度更高;将单线与固态点云同时作为安全感知数据使车辆安全感知覆盖更全面,安全感知盲区无死角。

整车感知由多线绕障感知与安全感知两部分组成,其中多线感知部分融合16线激光雷达与固态雷达数据,经dbscan聚类,roi过滤,多目标追踪等实现障碍物轮廓、位置等信息输出满足绕障需求。

固态雷达及单线雷达数据经地面滤除、聚类分割、感知区域划分、直通滤波等算法实现安全感知模块,任何障碍物闯入安全感知范围即触发安全停车,可实现障碍物在车身周围任何角度突现工况下的车辆紧急制动。

无人车的导航模块用于确定无人车其自身的地理位置,是无人车的路径规划和任务规划的支撑。

自主导航技术是指除了定位辅助之外,不需要外界其他的协助,即可独立完成导航任务。自主导航技术在本地存储地理空间数据,所有的计算在终端完成,在任何情况下均可实现定位,但是自主导航设备的计算资源有限,导致计算能力差,有时不能提供准确、实时的导航服务。如果采用“相对定位+绝对定位”双向组合的方法,扬长避短,能弥补单一定位方法的不足。

爱上智能采用的相对定位是依靠内部本体感受传感器,通过测量无人车相对于初始位置的位移来确定无人车的当前位置。采用的绝对定位,主要根据激光雷达和组合导航单元的数据信息构建出全局地图。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的感知结果融合处理后建立以行驶车辆为中心的感知局部地图。并通过用于自动驾驶车辆使用的矢量地图和用于SLAM+GPS+DR的融合定位的点云地图的叠加,提供一种直观了解行车环境各种信息处理结果的实时综合地图。

自主导航技术如果配合5G互联的网络导航,那就解决了存储容量的限制,并且计算能力强,能够存储任意精细地图,而且地图数据始终是最新的。

路径规划是无人车信息感知和智能控制的桥梁,是实现自主驾驶的基础。路径规划的任务就是在具有障碍物的环境内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寻找一条从起始状态包括位置和姿态到达目标状态的无碰路径。

爱上智能在已知地图的情况下,利用已知局部信息如障碍物位置和道路边界,确定可行和最优的路径,它把优化和反馈机制很好的结合起来。在已知地图路径规划生成的可行驶区域指导下,依据传感器感知到的局部环境信息来决策无人车当前前方路段所要行驶的轨迹。

通过已知地图路径规划针对周围环境已知的情况,再通过传感器感知规划未知环境的情况,这样就可以处理复杂多变的路况。

决策控制模块相当于无人车的大脑,其主要功能是依据感知系统获取的信息来进行决策判断,进而对下一步的行为进行决策,然后对车辆进行控制。

爱上智能无人车具备自适应安全跟车功能,避障绕行功能,自适应横纵向姿态调节功能,定速巡航功能,可不断地调节转角和车速,直到到达目的地。

定位漂移判断保护和前后向、侧向安全保护功能能应对行驶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并做出判断,然后迅速做出反应。若在反应层中加入机器学习模块,将部分决策层的行为转化成基于传感器的反应层行为,就可提高系统的反应速度。

在自动驾驶无人车中爱上智能扮演了什么角色

据人社部统计,中国最难招聘的十大职业里,保安员位列第三名!截至2020年底,全国保安从业人员522万,年市场需求超过2100亿,按15%的人力采用机器人,年服务费用超过300亿元。

传统安保行业面临着招人难、留人难、流失率高、薪酬上涨难、人员老龄化等诸多痛点,伴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人口老龄化加剧的新形势,形成了保安人员既短缺又分流的双重压力,保安人员转行从事外卖、快递、快车等行业现象严重,迫切需要采用科技手段优化升级现有安保队伍和管理模式。

在业务成面也存在诸多问题。人车管控难,出现未登记人员入侵、安保人员违规值守、人员异常行为、是否存在消防隐患等问题;监测种类繁多,是否存在消防隐患、关键设施损坏或丢失、消防通道是否被堵塞、垃圾有无满溢及乱丢等等;主观影响比较大,固定监控盲区多无人看、恶劣环境下工作难坚持、夜间巡逻有效性难提高、安保工作态度监管难等一系列的问题。

而爱上智能无人车就能很好的解决上诉所存在的问题。

根据无人车的监控数据实时采集,发现异常并智慧研判,在对异常进行智慧派单下达至相关人员处理,做到7*24小时不间断自主巡逻工作。

目前,爱上智能将L4级自动驾驶无人车运用到第七届世界军事运动会安保任务中。军运会期间累计巡逻时间超过400小时,其中夜间巡逻时长超过100小时,巡逻里程共计近600km;共受理一键求助29起,采集人脸图片8.2万张,实时比对发现重点人员76人。圆满完成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国际级安防保障任务,“智能巡警”的安全性、稳定性与爱上智能高效运营能力得到充分验证,超强警务实战能力获得国家各级领导与武汉公安高度认可,为更多城市立体安防发展树立行业示范性标杆。武汉市公安局还特发感谢信,高度肯定“智能巡警”能力价值

后续在徐州公安、青岛公安、珠海公安等等场景纷纷应用落地,逐渐向基层组织下沉、向实战应用聚焦,不断探索基层治安场景应用,为基层一线警务人员实战应用提供了高质量服务和支撑。随着爱上智能无人车在各地公安的应用落地,也获得当地媒体的报道和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试想,以前公安干警他晚上巡逻,灯光很暗的话,也许他的能见范围只看到20米,但是无人车可能的能见范围是200米,因为科技让他看得更远。

此外,在京港地铁园区;北京三里屯商圈、上海万科;杭州逑江新村、珠海铁炉村;丽江古城景区;澳门科技大学;以及众多写字楼、住宅小区都得到了充分的应用。每辆车可降低2-3名人力及相关装备配置成本,还可以增加20-30%人力效能,提高安全,做到实时处置。

无人车最大的价值不只是“无人”,而是利用AI能力帮助人类将劳动力释放到更具增值空间的事务上。然后使得整个社会能获得更幸福的科技生活。

很多L4自动驾驶同行都有一种期望,就是为行业带来新的拐点,带来新的价值。而通过三年的技术沉淀的爱上智能,自主研发设计生产车辆主控板、充电桩、配电室等,后续还会在载物功能和链接室内室外的四足机器人方面深耕,利用AI应用新终端组合式套件快速适配更多使用场景的机器人。

声明:该文章系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

Universal Robots(下称ur)机器人公司的工业自动化机械手臂是一种以类似于人类手臂的方式操作的设备,具有许多关节,这些关节要么沿轴线移动,要么可以沿某些方向旋转。一些机械手臂模仿人类手臂的确切动作。它们也类似于我们的手臂,有

}

()2021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一)公司所处行业及发展趋势  公司业务主要分为智能电气和智能制造两大板块,同时聚焦于新能源行业的发展。  2021年,我国正式进入“十四五”规划阶段。国务院于分别于2021年9月和10月连续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加快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序推进充电桩、配套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水平。推进电网体制改革,明确以消纳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增量配电网、微电网和分布式电源的市场主体地位。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十四五”时期是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要尽快推动电力系统向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方向演进,以电网为基础平台,增强电力系统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提升电网智能化水平,推动电网主动适应大规模集中式新能源和量大面广的分布式能源发展;创新电网结构形态和运行模式,加快配电网改造升级,推动智能配电网、主动配电网建设,提高配电网接纳新能源和多元化负荷的承载力和灵活性,促进新能源优先就地就近开发利用;积极发展以消纳新能源为主的智能微电网,实现与大电网兼容互补;完善区域电网主网架结构,推动电网之间柔性可控互联,构建规模合理、分层分区、安全可靠的电力系统,提升电网适应新能源的动态稳定水平。  为推动智能制造行业的发展,现阶段国家出台的诸多扶持政策和法规,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政策环境。2021年3月份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战略新兴产业,重点提及了制造业升级,而且列出了制造业要在十四五期间完成核心竞争力提升的8大领域,其中包括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技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当前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仍处于快速成长阶段,疫情的长期反复加快了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的进程。在全球经济压力增大的背景下,智能制造成为少数仍保持快速增长的行业之一。鉴于对该行业前景的良好预期,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资本进入该领域,其中不乏技术研发能力和资金实力较强的国内外企业,使得国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行业内卷较为严重,导致相关产业短期内盈利能力普遍不佳。  2020年11月,国务院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规划明确指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新能源汽车将迎来加速发展新阶段。2021年,全国新能源汽车迎来超预期增长,产销量分别达到了354.5和352.1万辆,同比都增长了1.6倍,全年渗透率超过13%,连续七年位居全球第一,累计推广量已超过900万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生态已逐步健全和完善,产业发展已经进入了规模化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虽然还面临一些困难挑战,但预计未来仍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二)公司业务模式  公司智能电气业务主要客户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各级电力企业及其指定的设备采购单位等,产品销售主要通过招投标方式获取订单,根据订单组织生产。按照用户的实际需求确认功能,采购部门根据生产计划及库存情况编制采购计划,将采购计划分解成采购单,经过多方询价从合格供方名录中选择供方进行采购。  公司智能制造和新能源业务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经营模式,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非标准化产品和服务,一般通过参加客户招投标获取订单以及持续为客户提供服务并创造客户需求进而与客户直接签订订单的方式销售产品。采购方面采用订单式的采购模式,由设计部和生产部提供项目需求采购申请,采购部门根据审核后的采购订单进行采购。  (三)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2021年11月,南方电网公司印发《南方电网“十四五”电网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南方电网公司总体电网建设将规划投资约6,700亿元,以加快数字电网建设和现代化电网进程,推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其中配网建设3200亿元,约占到一半左右。国家电网“十四五”期间在电力相关产业投资金额预计6万亿元左右。与此同时,在“碳达峰、碳中和”达成目标大背景下,电能替代力度会逐年加大,新能源产业和能源互联网对我国低碳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作用,预计2030年至2060年,我国新能源发电量占比将分别超过25%和60%,“十四五”期间光伏与风电每年新增装机预计分别达到60-90GW和25-37GW,成为电力设备需求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动力。国家政策与主要电网公司投资规划都将推动智能电气业务稳步发展。  2020年11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布局充换电基础设施,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2022年3月印发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进一步提出,优化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全面推动车桩协同发展,推进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间的能量和信息双向互动,开展光、储、充、换相结合的新型充换电场站试点示范。伴随着新能源汽车新增量和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充电桩、换电站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支撑基础设施,也随之迎来重要发展机遇。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将为公司新能源充换电等业务带来良好发展前景。  (四)市场地位  公司电力一、二次设备在电力行业的协议库存招标中中标金额名列前茅,具备一定市场影响力,公司专注技术创新,攻克了多项行业技术难关,多次参与行业新标准的拟定,具备ISO9001质量、安全、环境体系三重认证,并取得CANS认证,为客户提供售前售中售后专业便捷的咨询服务,具备完善的质量管理及服务保障体系,在日益扩大的市场中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公司智能制造业务能够提供非标定制化整体解决方案,项目经验丰富,具备优秀的工艺设计和方案设计能力及多年与一线合资品牌的合作基础,积累了良好的客户口碑,在汽车、工程机械等行业占有率较高。公司机械手业务连续多年市占率遥遥领先,AGV在工业领域产线出货量居行业前三,同时公司是国内少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产品提供商和智能运维方案解决商,也是国内极少数机器人产品先期进入轨道交通、钢铁、煤炭行业的公司,形成了业务集群优势,具备进一步开阔市场空间潜力。  在新能源业务领域,公司持续投入充电设备控制和电力电子核心技术研发,随车配充电桩供货国内众多头部新能源汽车主机厂商,在直流大功率充电桩上已经完成多次迭代升级,小直流充电桩市场地位居于前列,换电站充电柜产品市场占有率居首,超充桩也不断获得客户认可,目前已经形成了多种充电桩产品、多项充电相关的关键技术的领先地位。作为国内最早一批进入换电站领域的企业,公司在研发能力及技术前瞻性、人才积累、技术沉淀、产品迭代升级等方面拥有先发优势,自2017年起,公司自主研发的新能源汽车换电站已迭代5次,从第一代手动换电站至第五代无人值守智能换电站,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处于市场前列,市场占有率居首。随着国家鼓励和支持政策的陆续出台,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电动汽车销量的持续增长,充换电市场迅速扩大,公司充换电相关产品的市场份额及销量在持续增长并有望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从事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装备或解决方案的  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的宏观背景下,面向百年一遇的能源革命和工业革新,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进一步把握时代机遇,将“数字能源”作为战略重点,密集布局新型电网终端设备、“光-储-充-换-用”一体化智能微电网、机器人先进控制、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凭借在智能配电网、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应用实践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围绕综合能源、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基础工业、分布式光伏等行业客户实际应用场景,提供中压配电网高供电可靠性解决方案、低碳智能配电台区解决方案、工商业及户用级别全套微电网解决方案等智能电气业务、新能源汽车充换电业务、特种机器人系统化集成及智能制造等产品及涵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  1、智能电气  公司作为电网公司的供应商,积极布局智能电网、新型电网的发展。核心业务产品覆盖电力系统主要环节,具备智能配电、智能变电、智能用电等领域的整体解决方案能力、核心设备制造能力和工程服务能力。公司以电网应用、云平台、5G移动互联等技术为核心,在“分环节发展重点”中的变电、配电、用电等关键环节拓展以数据采集处理为核心的智能化产品和智能化服务,实现覆盖配电设备、隧道管网、分布式电源及微电网等全设备、全状态的智能感知及故障过程全状态记录,提高预警、故障自愈能力和信息化水平,抢占智能电气领域内的科技制高点。  2、智能制造  公司作为国内高端智能装备制造领域的领先企业,深耕非标定制化智能装备、机器人系统集成核心技术的研发、应用,在相关方案设计、模拟仿真、工艺创新等关键环节形成深厚行业经验积累和技术沉淀,能够为高端制造业领域下游客户配套符合实际生产要求的非标定制化装备及智能化生产线,产品主要涵盖机械手、AGV移动机器人及AGV+解决方案、智能巡检机器人、堆垛机等。  3、新能源  在新能源汽车充电领域,公司经过多年经验积累,与各大主流新能源汽车主机厂深度展开合作,合作领域包括随车配交流桩、充换电站、目充桩、超充桩等,同时公司拥有完整配套的智能化场站建设和丰富的运营经验,为公交场站或中小运营商提供运营解决方案;公司自主研发的智慧充电桩运营管理平台,可做到远程精确诊断和实现设备生命周期追踪,依据大数据提供充电安全防护,引流等,为客户提供简单高效的智能运维。在新能源汽车换电领域,公司为国内最早一批进入换电站领域的企业,目前在乘用车、物流车、重卡、环卫车换电站等领域均有良好布局;公司自主设计并开发的SCADA平台可以实现对整个换电站的智能管理,包括设备管理及换电整个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管理。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1、产业平台优势  公司目前已实现在工业生产智能化领域的全产业链布局,主要业务及产品涵盖智能电气、智能制造、新能源充换电等,能够为客户提供涵盖业务全链条的智能化、一体化的整体综合解决方案,打造工业智能化领域的“量身定制”,从而形成了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产业平台。  作为全国领先的工业智能化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公司始终坚持“工业+智能”的核心理念,致力于探索工业领域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创新。通过将5G、AI等先进技术深度应用于物流机器人大规模集群控制、“5G+AI”智能终端数据处理与分析、工业制造过程智能控制、制造工艺大数据优化等核心应用场景,为综合能源、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基础工业、分布式光伏等行业客户打造创新的智能化产品及解决方案,助力传统生产模式,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2、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具备持续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内领先的核心技术。公司多年专注于工业智能化领域,拥有较强的技术研发实力。截止本报告期末,公司及子公司累计获得72项发明专利,576项实用新型专利,76项外观设计专利,224项软件著作权。公司高度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专业配置完备、年龄结构合理、行业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的优秀技术研发团队,有能力通过创新保持公司的技术领先优势。  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同时,公司高度重视与外部科研机构的技术合作,积极与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技术合作,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体系。公司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众多知名高校以及中国电力科学院等知名科研单位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合作和技术交流关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将科研成果产业化的经验,通过联合创新实现了诸多技术突破,保证了技术的领先性。未来,公司将继续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吸引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持续保持公司的技术领先优势,进一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3、产品及服务优势  公司秉承“智能科技、智慧未来”的企业愿景和使命,专注各领域核心技术的开发及应用,努力做最符合客户需求、能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产品,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诠释公司的企业追求。公司核心优势在于拥有业内核心技术,经验丰富、产品质量过硬,并且能够从引导客户需求开始,提出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的非标综合解决方案,通过机器人应用数据的积累,进行方案设计、研发、生产、安装调试和验收等全过程的服务。  公司目前拥有完善的销售网络和健全的售后服务机制,售后服务网点覆盖全国,能够及时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未来,公司将结合产品和服务实际情况进一步强化完善营销体系,着力强化销售定位,推进业务前端的整合和营销能力提升,优化各销售组织机制及流程,制定符合公司战略发展的营销、服务管理模式,拓宽营销渠道。  4、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在多年的经营发展过程中,凭借较为领先的综合方案设计优势、过硬的技术实力、良好的产品品质、本土化服务优势以及持续的研发创新能力,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品牌优势,获得了较高的市场知名度,积累了一批实力雄厚、信誉良好、业务关系持续稳定的优质客户,公司客户覆盖汽车、电力、新能源、工程机械等行业。  公司将巩固深化与现有优质客户的合作,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满足客户在提高生产效率、优化流程管理、降低人员成本、改善工作环境等方面的业务需求,增强客户黏性。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度有一定幅度增长但较预期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受芯片供应紧张、大宗材料涨价以及人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公司综合毛利率水平略有下降,同时公司加大了对新能源领域内的研发和市场投入。另外,鉴于部分客户信用状况不佳,部分应收账款可收回性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根据谨慎性原则,对部分应收账款单项全额计提了坏账;基于当前疫情反复、影响持续,市场竞争激烈,部分业务开拓不达预期等不利因素影响,对部分存货项目计提了存货跌价。报告期内公司未能实现扭亏为盈的目标。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88,904.6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50%;营业利润为-7,539.8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67.7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980.6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64.36%。  报告期内,公司开展的重点工作主要有:  1、调整产业布局,进一步聚焦优势主业的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进一步实施产业布局的调整和优化,加大对与公司战略发展契合不高、竞争力较弱的业务资产整合力度,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一步聚焦发展智能电气、新能源等主营优势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对控股公司浙江新余宏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和上海泗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泾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各80%股权的出售,完成对合肥永乾智能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的清算注销,同时积极探索公司部分智能制造业务的整合和优化方案。  报告期内,为进一步促进换电站业务的发展,公司完成将换电站业务从原经营主体中独立出来成立了上海捷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全资公司科大智能(合肥)科技有限公司收购了在电力电子领域内具有核心技术优势的安徽念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控股权,谋划布局新能源汽车小三电产品:DC/DC变换器、车载充电机、高压配电盒,继续拓展新能源产业链的布局;成立新能源事业群,旨在加强新能源领域业务、产品、经营等的统一调度和部署,进一步集中资源推动和加强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业务发展。  2、精耕细作,抢抓市场机遇,巩固优势业务市场地位  2021年受疫情、国际环境、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等不利因素影响的同时又伴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的发布与实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不断推进,清洁能源及电力电子设备的大量接入,对电网设备、系统和配电网自动化的需求较大增长的机遇,公司智能电气业务中标额、合同额和营业收入再创新高,全国20个省份均实现了业绩增长,气体环保柜、量测开关、低压柜、光伏新能源及深度融合断路器等新产品实现了业绩突破。新能源充电桩业务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特别是随车配充电桩拓展顺利,目前已供货国内大部分新能源头部汽车主机厂商,报告期内充电桩产品销售收入取得了55%的大幅增长。换电站业务在乘用车、商用车的基础上持续开拓了重卡、物流车、环卫车等,报告期内换电业务营业收入也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  3、继续加大研发投入,保持技术领先优势  报告期内,公司从全息感知、融合分析、智能管控角度出发,推出“低压配电网智慧台区整体解决方案”;构建了具备智能装备、状态监测、态势感知、智慧运行等测试能力的智慧中低压配电网动模仿真平台,未来随着新能源大量接入和用电负荷多样化,应用场景将扩展到风电场、光伏电站、海上风电柔直并网、低频交流输电、储能系统等新场景中;环保气体柜以“0”局放技术引领行业;深度融合断路器敏捷研发,打破寡头垄断格局;在国内首次将电子用户识别模块(eSIM)芯片应用在配电终端5G通信模块上,解决了传统用户识别模块(SIM)易损坏问题,加强了5G通信的网络安全性;在配电自动化主站机房安装了用户端口功能(UPF)服务器设备,搭建了更加安全的5G通信电力无线专网,设备通信效率和安全性得到大幅提升;公司自主研发的供电智能运维系统V1.0成功通过安徽省2022年首版次软件名单评定,为企业供电安全、高效运营提供支撑;继挂轨式、轮式系列智能巡检机器人在全国电网广泛应用基础上,公司又创新开发出工业级防水四足机器人——智能巡检机器狗,可实现在复杂环境下全场景覆盖巡检。同时,公司战略性引进低压产品专业研发团队,进一步提升公司自主研发能力和产品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全资子公司科大智能电气技术有限公司实验检测中心正式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现场评审,成功获得实验室认可证书,标志着科大智能实验室具备了国家及国际认可的管理水平和严密的检测技术能力。报告期内,公司部分子公司荣获“2021中国充换电行业50强”“2021中国充换电行业十大竞争力品牌”“中国充电设施行业十大优质品牌”等荣誉。  4、引入战略投资者,助力产业发展  报告期内,为拓展轨道交通市场,进一步推动公司巡检机器人业务的发展,公司控股公司合肥科大智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肥机器人”)成功引进从事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及沿线相关资源开发的合肥市国有独资企业合肥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增资金额2,800万元。战略投资者的进入,有利于合肥机器人更好地利用和整合资源,提升合肥机器人的资本实力和业务开拓能力,抢抓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机遇,进一步推动公司巡检机器人业务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市场拓展。  5、完成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募集资金净额6.16亿元  为进一步完善公司产业布局与产品结构,补充公司发展运营资金,优化公司财务结构,报告期内公司成功完成了2020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事项,合计募集资金净额6.16亿元。公司本次成功完成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竞争力和长期盈利能力。  6、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建设  报告期内,公司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2号——创业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等相关规定,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对《公司章程》《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监事会议事规则》等规章制度进行了更新修订,完善内部制度建设;围绕战略规划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公司组织架构;开展公司及子公司范围内的合规培训,加强员工的合规意识,助力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结合公司实际情况,部分业务采用创业合伙机制平台,加强员工凝聚力,维护人员的稳定性。

五、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公司发展战略  “双碳”目标下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正如火如荼,新能源汽车的超预期发展给公司带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公司未来将继续依托多年来在电力行业内积累的技术和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大对新型电力系统、能源管理(分布式光伏与电网相关的核心产品和解决方案)、充电桩(主要为新能源汽车随车充电桩)、换电站及智能装备在新能源行业的应用等方面的研发、市场投入与重点布局,不断推进、落实公司聚焦于新能源行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助力国家关于“双碳”目标的实现。  (二)2022年经营计划  2022年公司将以“打基础、调结构、抓利润”为核心,将市场基础、技术基础、管理基础、人才基础等打牢、夯实;科学调整业务结构,从源头抓起,从源头调节;科学控制费用,提高盈利能力。  1、打基础谋长远,固本培元夯实根基  (1)市场基础:形成总部-省份-地市县局(3+N)组织运作,聚焦根据地和核心客户,扩大公司品牌影响力。  (2)产品基础:战略产品联动现有市场、创新产品高标定位引领突破品、优势产品持续行业领跑。  (3)管理基础:优化晋升、奖惩、激励机制和干部任用体系,创建勇担当、敢挑战、能试错、重结果的文化氛围。  2、调结构稳增长,加快新旧动能转换  (1)调整业务结构:根据公司确立的战略目标继续调整和优化公司现有业务结构,持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抢占市场份额。  (2)调整客户结构:继续加大对优质客户的开拓力度,持续提升优质客户的业务收入占比。  (3)调整人员结构:经营聚焦,加强重点产品重点区域人才投入及能力建设,精兵致胜。  (4)加大战略投入:加大智能产线及数字能源领域内的研发战略投入,激发创新主体积极性。  3、抓利润促改革,保持健康可持续发展  (1)项目利润化:聚焦新型电网和新能源主航道产品,争取更多高毛利优质产品项目。  (2)科学控制费用:以“利润最大化、经营费用最小化”原则为出发点,坚持从源头抓节约,寻找费用管控盲点,杜绝浪费。  (三)公司可能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1、产业政策和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公司所处行业较容易受到国家总体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如公司所处市场行业环境发生大幅波动,将会对公司生产经营带来较大影响。国际宏观环境变化、国内疫情再度反复等一系列因素冲击宏观经济,也会对芯片供应、大宗材料价格、企业组织生产、客户信用质量、公司市场开拓等造成一定影响。  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力度加强,公司近年来持续拓展的新能源行业有较广阔的市场空间,公司将建立健全快速的市场政策分析与监测机制,有效捕捉政策动态,继续聚焦发展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主营业务。  2、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公司所处的行业属于市场化程度较高、竞争较为激烈的行业,部分产品市场领域的资金门槛和资质壁垒逐渐降低,导致市场竞争加剧。若公司在激烈的市场中无法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可能导致公司市场地位及市场份额下降,从而对公司的生产经营和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始终坚持“工业+智能”的核心理念,坚持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能力,不断强化核心优势,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将紧抓国内科技产业变革契机,结合行业发展趋势深化发展战略,挖掘潜在的市场机遇,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努力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和优质客户,提升产品毛利率。  3、应收账款余额较大的风险  公司2021年12月31日、2020年12月31日的应收账款净额分别153,834.64万元、136,894.17万元。如果公司对应收账款催收不利,亦或主要应收账款客户财务经营状况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导致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将对公司的偿债能力、现金流及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已对应收账款按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计提了坏账准备,后期将继续加大对应收账款的催收和清理工作,进一步降低应收账款余额。公司客户主要为电力、汽车、机械设备等行业内的优质企业,信用风险较低,应收账款账龄合理,坏账风险较小。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大对头部企业的市场开拓,提升优质客户的业务占比,进一步降低应收账款的风险。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建筑机器人国内发展不好原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