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坝子中学中考成绩?

    随着我们慢慢的长大,一直陪伴着我们一起成长的伙伴们都遍布在四面八方。虽然近几年我没有回家几次,但是不管我哪次回家,都看不见几个熟悉的面孔。有些时候,在街上看见以前的同学,也说不上几句话,似乎时间已经在我们之间划上了一条深深的沟。即使是那些我们小学几年都一起上学的伙伴,现在我也不知道他们在哪里。

如果说我最怀念的人,那么,我想就是吕栀了。

吕栀和我可能说不上是门当户对,也说不上是青梅竹马,但是作为我从小到大的伙伴和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的人,她作为一种符号,一直都在我的心里。有些人,你不用花什么心思,随着时间的消逝,慢慢的就会在记忆中离开,而有些人,不管你怎么努力的想要忘记,她都会深深的存在于你的记忆当中,仿佛她已经成为了你生命的一部分。我想,吕栀对于我,就属于后面的那一类。

从小学的时候开始,我就和吕栀在一个班级。她是那种学习成绩比较好的,而我则是学习成绩很好的那种。在我们的班上,我的成绩一直遥遥领先。不得不说,作为一个学习成绩好的人,深受老师的喜爱,也深受家长的喜欢。甚至在别的家长的眼里,提及到学习成绩好的人,也都是一个好榜样。

曾经,我以为我只要学习成绩一直好,就会像我想的那样,顺顺利利的实现自己儿时的梦想——娶吕栀作为我的妻子——但是当我慢慢的长大之后,发现这个世界并没有我想的这么简单,原来我们长大以后,要考虑的东西那么的多,多得能够让人忘记儿时的梦想。

我现在觉得,儿时的梦想就像是陪伴我许久以来的玩具,当不再和这个社会的发展相符合,我就会把它扔在角落里。我知道我不能说我是“不得不”,因为我依然可以在任何时候对自己说我是这个事件里面的主角,是我放弃了那个时候我的梦想。但是,这个社会实在是过于复杂。我似乎并没有那么多的选择。

吕栀的家,就在我家的里面,在我家坝子里面,就可以看见吕栀家的房子。

现在回想吕栀,发现我们的背后其实还有很多我最近才看清楚的事情。因为如此,吕栀嫁人以后,我也并没有感到什么不安。然而对于吕栀结婚的事情,我只能说,学不会祝福。我可以祝福很多人,其中也包括一些我曾经喜欢过的人,但是让我祝福吕栀,我实在做不到。你可以说我气度小,也可以说我小肚鸡肠,还可以说我看不开。不管你说什么,让我祝福吕栀,我都做不到。在吕栀结婚的那天,我并没有去参加。虽然那天我有空。这件事情我记得很清,毕竟这对我来说是一件大事。

我只是笑着给吕栀打了一个电话,然后她叫我尽量找时间去参加她的婚礼。她也告诉我说作为一个从小到大一起长大的伙伴,应该去参加她的婚礼。然而我最终找借口推辞掉了。我并不后悔我那么做,在吕栀的婚礼上,我还会见到一个我一直以来都极其讨厌的人——郭嘉。

我,吕栀,郭嘉都是一个村子里面的。郭嘉在村子的里面,在上小学的时候,郭嘉就一直是学习成绩不好的那种孩子。作为学习成绩好的我,一直都坚信我会比郭嘉幸运,未来也肯定比郭嘉好得多,当然,我也相信我会娶一个比郭嘉的老婆好的女人作为妻子。但是事情似乎并不是这样发展的。

我并不是想要把自己的妻子罗娅拿来和别人的妻子比,我知道拿这种事情做比较简直是愚蠢,所以我不会这么做。罗娅已经足够好了。

希望哥哥,薛雪,郑志三人的关系于我和吕栀,郭嘉的关系并非常的相似。郑志娶到了希望哥哥一直喜欢的女人薛雪,只是因为郑志的家庭比希望哥哥的家庭好得多。虽然可能希望哥哥和薛雪是多么的相爱,但是在家人和现实面前,希望哥哥是一个失败的人。

而我,吕栀,郭嘉三人的关系呢,郭嘉娶到了我一直喜欢的女人吕栀。虽然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吕栀喜欢我,但是我是很喜欢吕栀的,很多人知道,小学的小部分人和初中的大部分人都知道,吕栀自然也不可能不知道。在我小学的时候,我爸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简单的村民。而这个时候,郭嘉的爸爸就已经是一个大队的队长了。当我读初中的时候,我爸终于当上了队长,而这个时候郭嘉的爸爸已经是村长了。当到了高中,我爸最终成为村长的时候,郭嘉的爸爸已经到镇里面去工作了。等到我上了大学的时候,我爸就连村长也没有了,而郭嘉的爸爸已经稳稳的坐在镇长的位置了。

唯一一件我看见一点希望的事情,就是当我考上大学的时候,郭嘉没有能够考上大学。在复读了一年以后,郭嘉依然没有考上大学。之后他似乎就放弃了,他的爸爸利用自己的关系给他找了一个工作。之后,我们的路就算是不同了吧。

小学的时候,郭嘉的成绩就不好,他经常和我们班上的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一起捉弄班上的女生,或者欺负班上比较软弱的那些学生。至于我,我不是那种好强的学生,可能是因为我和郭嘉是一个村子里面的人,郭嘉对我还是网开一面,没有对我做什么过分的事情。

上学的时候,郭嘉会和其他的学生一起用他的雨鞋故意一下子踩在水坑里,溅起脏水,溅在一些学生——特别是女生——的身上,抑或是在晴天放学回家的路上用脚踢起灰尘,或者用手捧起灰尘抛向空中,以得到女生的谩骂为乐。这其中的受害者当然也包括吕栀。那些受到郭嘉欺负的学生当然也会向老师告状,但是老师也是一副爱管不管的姿态。也会向自己的家长告状,希望家长之间能够通过一些沟通,解决这些问题。但是,似乎处于对郭嘉的父亲的畏惧,并没有谁敢正式向郭嘉的父亲提出抗议。毕竟从上面下来的很多补助,很多救济款项,都会通过村长,队长一级一级的向下发放,而向谁发放,指定谁有获得救助的资格一类的事情,那些村干部完全就可以内定。这也是村民的心里默认的规则,没有谁提出过异议。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村干部的恩惠得到补助,而不是向村干部提出异议,得到最公正的待遇。

上了初中以后郭嘉的调皮捣蛋——也许用调皮捣蛋还不足以形容一个中学生的行为,应该用猖狂了——有增无减。并且和街上的那些学生一起,变得更加肆无忌惮了。

小学就像是一盆水,激不起多大的波浪。等到了初中以后,就像是一塘水,而这水就是由不同的小学的水汇聚起来的。好的学生被汇聚在一起,坏的学生也被汇聚在一起。也许这世界并没有什么坏学生,但是我就觉得郭嘉那样的学生是坏学生。

初中的时候发生过很多有趣的事情。可能有人认为像我这样一直以来都循规蹈矩的学生,应该不会和打架斗殴的事情扯上关系。但是毕竟凡事都有第一次。我还是在初中打了一次架。为了这一次,我被班主任带到办公室站了一个上午,他叫我在那里面壁思过。然后我就在那里看着那些熟悉或者不熟悉的老师对我指指点点。

然而不管叫我站多少个小时都没有用。我不会为我做的事情后悔,即使是我在口头认了错,在我的心里,我从来都不认为我做错了。

事情还是和吕栀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当然,还有郭嘉。

上了初中以后,当初还像一个灰姑娘一般的吕栀已经慢慢的长大,出落成为一个落落大方的漂亮女生。来自四方的男生们都对吕栀表示了爱意,我除外。

当我得知郭嘉为了要得到一个混迹在街上的那些人当中的一个位子想要把吕栀作为礼物献出去的时候,我不顾一切的找到郭嘉,和他打了一架。

这件事情最终的处理结果是郭嘉什么事情也没有,只有我在老师的办公室站了一个上午。当老师对我劝诫说现在的任务是好好学习,这样才能对得起老师,对得起家长,即使不想这么多,也不能对不起自己。然后告诉我说现在我们还不懂爱情,以后慢慢的长大了才会理解。我知道他这是在含沙射影的说我,但是我真的什么也没有听进去。

现在,我想明白了,他们只是告诉我们说等待找到了工作,有了钱,媳妇就自然就有了,学习的时候就好好的学习,不要去想那些事情,那些事情会耽误学习,到最后就会得不偿失了。然而,最终我明白了,如果只是因为有钱就得到的女人,她爱的不是你,只是爱你的钱而已,那个时候找到的女人,不能称之为妻子,只能称之为商品。

不管我为吕栀做了什么,吕栀似乎都并不在意。当初我以为她是害羞。但是现在,我想她和郭嘉在一起说到这件事情的时候,想必会说,当初那个二百五莫名其妙的打了你,他简直就是个白痴。爱管别人的闲事,被你打了也是活该。虽然这只是我的臆想,但是一个妻子想必不会因为一个外人说自己丈夫的坏话,难道我还指望吕栀和郭嘉在家里喝着咖啡泡着茶的时候,偶然间脑子里面突然想起来,哦,原来在以前的时候有个叫沈志凌的笨蛋还为自己打过架。我不知道吕栀是否知道郭嘉曾经相对她做的事情,但是我想,即便是知道,想必她也会把这种事情当做笑话来谈,要么就是不相信,抑或是完全的原谅。我相信爱可以冰释一切,更何况这事情已经那么久了。

小时候,我家很穷,即便是现在,我家依然很穷。虽然我现在是很有钱,但是我有钱和我家穷似乎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和大多数从农村走出来的男孩子一样,我们小时候的玩具从街上买的很少。我记得我买的最贵的就是过年的时候拿着爸爸给的奖金——学习成绩获得第一之后得到的——买的一把AK47玩具枪。然而郭嘉在我的记忆当中,总是有各种新潮的玩具和崭新的衣服。当然,他也可以很随意的买各种小吃。我自然也听说班上的很多女生都很喜欢他,或许就是因为郭嘉能够给她们买几包自己买不起的零食,抑或是郭嘉总是有新潮的玩具。

鉴于这些,所以当初三的时候郭嘉就给吕栀买玫瑰花的时候,我当然也有了很特别的女朋友——那些在郭嘉的眼里不知道有多么无聊的书本。我花了很多时间来计算数学问题,熟记英语语法,背诵语文课本。但是我最终因为负担不起去重点高中的费用,我在最后的一段时间内有些放弃了,认为只要考上县城里面的高中就可以了。

在初三的下学期,吕栀和郭嘉分手了。然而千万不要认为我就有机会了,即使是每天在一起,几乎每个周都一起回家的人,似乎吕栀也从来不会将我列入她的预备男友的行列。吕栀和郭嘉分手的原因,似乎是吕栀的家里看见吕栀的学习成绩下降以及班主任向吕栀的家长告密,之后为了吕栀的学习,吕栀的家人强行要求吕栀和郭嘉分手了。为这件事情,我想吕栀的家人肯定是冒着很大的风险的,毕竟郭嘉的父亲在我读初中的时候就已经是村长了。但是我也能够理解吕栀的家长的做法,毕竟是为了自己孩子的未来,这种事情比起从郭嘉的父亲那里得到的怜悯,当然是最大的事情。

吕栀是如何考上市里的重点高中的,我完全不知道。中考考完以后,同学之间就没有怎么联系了。得到录取通知书的就去读高中,没有得到录取通知书的一部分就步入了社会,当然,还有极少数的留下来补习初三的。当我在得知吕栀被是市里的重点高中的录取了的时候,我很诧异。当最好的朋友学习成绩差的时候——比如说吕栀像一个温顺的小猫咪一样被郭嘉搂着的时候——我的心情很差,当得知吕栀的中考成绩比的好的时候,我的心情更差。为此我被家里人拿来开玩笑,他们都说我在初三的末尾放松了,然后就那吕栀的中考成绩来和我对比。

如果说吕栀的中考成绩对我来说是打击的话,那她的高考成绩对我来说简直就是噩梦。然而这噩梦来得也顺理成章,吕栀毕竟是重点高中的学生,所以考上一个重点大学对她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我不能说我因为我只是在县城里面的普通高中上学就没有考上一本的可能,因为我的高中同学有很多都考上了重点大学。其中的很多,都是中考成绩还没有我好的。一切都只能怪我自己。于是,当吕栀去上重点大学的时候,我就只是在一个简单的二本学校读着一个我并不喜欢的专业。

所以说,当吕栀的家人兴高采烈的给吕栀办入学酒的时候,我只是去吃了一顿饭,然后就灰溜溜的回家来了。

我们这个村子,上大学的人本来就不多,能够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就更加稀有了。如果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的话,那么像吕栀那样考上重点大学的学生,就是我们村的村宝了。当人们拿着我和吕栀比较的时候,我脸上无光,就连我家人的脸上都无光。为这事情我没少和我爸妈闹矛盾,因为他们也含沙射影的在说我。

吕栀,不管是从我懵懂的爱情还是学习上,对我造成的打击并不小。

中国每年都有几百万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然而这不叫做失业,叫做待业。人们——特别是农村的人——将自己的孩子送入大学,简单的想法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走出农村,不要在和这些土地打交道。说得复杂和沉重一点,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通过读书上大学这个方式,改变一个家族的命运。每一个农村的孩子,肩上背负的东西并不少。农村的孩子不像城里的孩子一样,已经有爹妈为自己铺路,在毕业以后又明确的方向。都是在毕业以后自己去找工作,然而你不能回头,因为那个时候已经花费了家里的几万块钱,家里已经不能再为你付出什么,只能硬着头皮,不断的投递简历,不断的在人才招聘市场转悠。不管你有怎么样的学识,有什么高超的技能,如果没有合适的工作岗位,那就什么也白搭。

而且,农村的男孩子比女孩子背负的东西更重。在我们村的大部分人的观点当中,男孩子担负着传宗接代的任务。完成这个任务的前提是男孩子必须要很成功,不然找不到一个好的老婆。至于女孩子,似乎并不要这么复杂,只要嫁得好,家人的脸上依然有光彩。邻里之间谈论,也往往会说谁谁谁嫁了一个好老公,不会说其他。比如薛雪就是一个例子。我可以说薛雪本事并没有什么值得人们赞赏的地方,但是就是因为她嫁了郑志这么一个好老公,薛雪的家在我们村的人眼里特别有光彩。对于男生来说,绝对不会出现娶得好就万事大吉的事情,因为好的家庭身世好的女人,通常不会嫁给一个农村的男生,不会嫁给一个农村的大学生。

我不得不承认,我们村子里的孩子长大以后都没有像村子里面一直宣传的那样——好好学习,之后回到村子,为这个村子的发展做贡献——至少和我差不多大小的孩子都不是这个样子的。大大小小的青年都在外边打工,有了一些积蓄之后就在外边买房了,之后就偶尔回家来看看了。女生长大以后,也嫁给了外边的男人。就这样,这村子剩下的都是一些老弱妇孺,并且这种情况是不可逆转的,因为嫁出去的人不像那些打工的人,再也不会回来了。因为贫穷,也很少有人嫁到这个村子里面,而长大的男生,也很少娶到外边的女人。即使是娶到了,家也不在这个村子里面了。

我也许和吕栀并没有什么不同,甚至我的做法相比于吕栀,还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吕栀的离开,也还在这个县的范围内,而我,一旦出去,就离开了这个国家。不知道有没有人会说吕栀是五十步笑百步,如果有人那样说,我会替吕栀反驳。

“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是在初中的时候学习的,讲的意思也很浅显易懂,后来我重新思考这个故事,发现五十步笑百步其实并不对。就拿犯罪来说,一个人在路上把人抢劫了,这是犯罪,又有一个人不但把人抢劫了,还把人杀死了。虽然都是犯罪,但是却有很不一样的结果。五十步笑百步,其实是把各种各样的人一竿子打死了。我们生活中的事情,还是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

我的手机来电提醒信息响起来,我一看是一个很重要的生意伙伴打来的电话,所以我就出去拨打电话去了。家里信号不好,手机在屋子里面就一点信号也没有了。我也只是将手机放在窗户上面,才收到了这个信息。

当我打完电话回来的时候,罗娅正在和我妈说些什么事情。当我走进来,她们就不再说了。我并无兴趣知道她们说的是什么,如果事情重要,罗娅后来肯定也会给我说的,若是不重要,我也没有必要知道。

趁着电视里面在打广告的时候,我拿着遥控器噼里啪啦的把所有的台调了一遍,最终停留在了CCTV1,之后我把遥控器交给罗娅然后用我的表情告诉她我对所有的电视节目都不感兴趣。

要看你就好好的看嘛,拿着遥控器到处乱调,弄得人看都看不清静。我妈在一旁抱怨道。她这话似乎是在提醒我,要迁就罗娅,不要凡事按着自己的意思一意孤行。

你要看什么自己调吧。我对罗娅说道。

也没有什么好看的,随便吧。

罗娅会看一些中国的电视剧,电影也看一些,特别是一些爱情故事的电影。我的兴趣不在中国的电视剧上面,中国拍摄的电影我也几乎不看,当别人说我对国产货不支持的时候,我最喜欢说的就是中国的电影没有什么好看的。电视机是归属于罗娅的东西,而我则多数时间会待在电脑面前。看看电影,听听音乐什么的,还有就是不停的刷网页。

说到看电视剧,电影,我想起在这方面其实吕栀和我有很多相同之处。吕栀说过她自己不怎么看电影,电视剧看得也很少,像我一样,也是在无聊的时候才会看一些国产的电视剧或者电影。吕栀几乎不看国外的电视剧,偶尔看国外的电影。

虽然我在吕栀结婚的时候没有参加她的婚礼,也没有给她祝福,但是,我心里一直有个声音在提醒我,如果吕栀在今后有什么想要我帮忙的,我肯定会帮助她,但是这种机会恐怕是不会有了,想必郭嘉肯定也能够顺利的解决她遇到的问题。

这个时候,罗娅放在窗户上面的手机响起来。她挂掉电话,接着急急忙忙的跑了出去。当她站在坝子里面打电话的时候,我在屋子里面都能够听见她的笑声。

志凌,出来接电话。罗娅在外边喊道。

吕栀。罗娅说着就把手机递给我。

Hello。我接过手机,说道。

在干嘛呢?电话那边那个即使已经几年都没有听见但是依然还是那么熟悉的声音传来,感觉还是那么亲切,至少,对我来说是的。

在老家。也没有什么事情。你呢,最近在忙什么?我笑着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就养成了一个习惯,和别人打电话的时候,总是会忍不住发笑,没有为什么,只是一个习惯。

一切都好啊,没有什么不好的。家里冷吗?吕栀接着说。

冷。我很简单的说了一个字。

哦,那你自己多注意点。新年快乐。

新年快乐。说完,吕栀就挂断了电话。

也许我说的那个“冷”字说得确实是冷了些。不过这样也好,毕竟在我心里,觉得和吕栀的关系非常的尴尬,即使说话,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还不如不说了。

我走进屋子里面,把手机递给罗娅。

什么怎么样?我感觉罗娅问得莫名其妙。

我也没有再解释,毕竟这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说清楚的事情,以后再和罗娅慢慢说清楚。然而,我不知道罗娅和吕栀之间会有联系,按常人的逻辑来看,罗娅和吕栀之前素不相识,不知道通过什么方式认识的。认识也就认识吧,总有一天,我会向罗娅坦白我所有的过去,因为这样,才能够一起面对未来。

看看时间,已经到了十一点,按照做饭需要的时间来算,已经可以做饭了。

我妈走出去,将柴火抱进来,然后端了一些水在炉子上面烧着,准备开始做饭。

我把我的手机拿出来,打出吕栀的电话号码,存了起来。在电话薄的名字那里就直接存的是吕栀这个名字。我并不担心罗娅会因为看见这个号码就会有什么想法。该了解的,总是会了解的。与其花费周折去隐瞒,还不如全盘托出,毕竟,不是外人,而是一家人了。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斯蒂夫 乔布斯》中说乔布斯一直没有安全感,所以迫不及待的要获得成功,获得他人的认可。在遇到罗娅之前,我也一直都没有安全感。,我曾经以为吕栀会是我的依靠,我会将我的整个世界托付给她,但是最终没有。

我相信我们的结局都会像电影一样有圆满的结局。如果结局还不够快乐,那一定是还没有到结局,电影还没有散场。出现在我生命中的所有人,都是我生命中的天使。愿仁慈的上帝,保佑你们,愿你们开心快乐,当然,也包括吕栀。

里面那三家又再吵了,天天吵,天天吵,他们不烦我们都听烦了。叔婆带着有些抱怨的语气说道。

这话倒也不假,刚才我出去接电话的时候,就听见里面有絮絮叨叨的声音了。只是我不知道他们因为什么事情而吵闹。从记得事情的时候算起,我就见识过里面那三家人的吵闹了。关于财产方面的纠纷,农村和城市里面并没有多少差别,可能唯一不一样的就是农村里面的纠纷在自家人不能够进行协商解决的时候,会找村子里面比较德高望重的人和一些村干部帮忙协商解决,而城市里面的纠纷多半是通过法庭解决。

说到遗产,农村的遗产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是我们村子里面的人家的遗产,真的就没有什么。最普遍的遗产就是土地,房屋,还有就是山林。可能在生活在城市里面的人看来,这些东西是无足挂齿的,但是即使是我,也明白这些东西对于几乎一无所有的农民来说是相当的重要。因为在我小时候,我爸爸那一辈的人,不少为那些点遗产闹得很不愉快。

这次他们又是因为什么吵得那么凶?我问道。

还不是一因为那点山林的问题。这家说是自己的,那家也说是自己的,这家去把山林给砍了,那家就去把别的山林砍了。就这样,吵吵闹闹的有一段时间了。叔婆说道。

这几家人也是,不过想想想当初他们这个兄弟为了山林里面的几根树树大打出手,也就不觉得有什么奇怪了。我妈在一旁说道。

哎呀,这个时候好多时间了哦。我都要过去做饭了。叔婆说完站起来,出去了。

再坐一会儿嘛,这个天哪里都去不了,早点迟点吃饭也没有什么关系。我妈跟着叔婆走了出去。

我还是去做饭,时间不早了,还有一大家人等着吃饭呢。说完,就再也没有听见叔婆的声音了,想必是回自己家去了。

志凌,你们两个有什么想要吃的菜没有?想吃什么,我给你们做。我妈在灶房问我们。

你有什么想要吃的什么没有?我问罗娅。

没有,吃些清淡一点的吧,这几天一直以来都吃得很油腻。罗娅回答。

妈,你弄一些清淡一点的菜吧,罗娅说她想吃一些清淡的菜。

大过年的,你们村子里面的人也不消停,这个时候还要闹。罗娅慢慢的说道。

哪个村子里的人也会因为这些事情吵闹的,和过年不过年也没有多少关系。我向罗娅解释道,这其实更像是一种反驳。

那几家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你在这里长大,多多少少的,你总会知道一些吧?罗娅接着问。  

怎么说呢,我记得小时候他们那三家的关系都还挺好的。我们附近的孩子也经常到那里和他们三家的孩子在一起做游戏。大约在初中的时候开始,就慢慢的听见中间的陈华一家和周围的两家不和,具体的说,是陈华的老婆刘一凤和周边两家的矛盾。比如说她总是说中间晒在坝子里面的玉米豆子被隔壁家的拿去了,晚上回来的时候就发现少了很多之类的事情,层出不穷。我向罗娅解释道。

那么,这样的事情到底有没有呢?罗娅笑着问。从她的笑声看得出其实她自己也不相信会有谁会故意去偷她的东西,只是想要从我这里得到证实罢了。

我想也不会有谁会那么无聊去故意偷她家的东西。谁会为了几斤玉米或者豆子去偷呢,这个社会毕竟不是以前他们说的“饿饭”时期了。

呵呵。罗娅只是很不屑的笑了笑,她想必也认为这种事情不会发生的。

说起陈华那家的刘一凤,说起来倒也挺有意思的。刘一凤长得并不高,薄薄的嘴唇,按照村里面的人的说法,薄嘴唇的人吵架厉害。按照农村人传统的观念来说,她也应该算是一个相当勤快的农村女人。这种勤快,可以从过年的时候开始,一直说到第二年的春节,而且每个季节都有故事,每个季节的故事都有特色。

过年的时候,也就是我回来的这个时候,若不是天气不好,已经有人在开始种土豆了,有些人会推迟到过年以后。我以前的寒假,多数都会有一段时间是在家里帮助种土豆。刘一凤早上不吃早饭就会去种土豆,不分年前或者是年后。到晚上天黑的时候都还在外边劳作,算是早出晚归。

种土豆并不难,只需要在已经翻松的土地上面打上窝——说是窝,只不过是用锄头在土里挖的小坑,由于土地肥沃程度的不同,疏密就不一样——然后将土豆丢在窝里,接着丢进一些草木灰或者是将农家肥(农家肥,我们这里多半是指牲畜的屎尿)淋在窝里面,当做底肥,接着用锄头盖上土。天气暖和起来之后,土豆就会发芽。

因为种土豆不难,所以邻里之间互相帮助的就很少,多半就是自己家的人背着土豆种子(土豆种子也有两种的,一种是完整的土豆,通常是一个窝里面丢进一个土豆,这种土豆一般比较小,还有一种是将比较大的土豆切成四片或者三片,这种土豆种子多半是丢两片,如果有些土豆片很小,会丢三片)和底肥等,到山坡上去种土豆。

年过了不久之后,人们就开始耕田了。这就是一个力气活了,而且还是一个技术活,多半都是留在家里面的男人做耕田的事情。耕田,就是将犁套在牛的脖子上,人在后面赶牛,同时掌握着犁,牛在前面慢慢的走,田就会被一点一点的犁出来。

关于耕牛,多数人家不会独自一家养一头水牛,那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情,于是几家人会合在一起,按照自己家土地的多少,然后安排每一个循环喂多少天。同样的,假如小牛或者大牛卖掉的话,喂的天数多的人家,分到的钱也就会多一些,这就相当于公司的股份制了。对于耕牛的问题,很多时候也会闹矛盾的。比如在一家人喂牛的时间里面,他可能会拿那头大家共有的牛去给别人干活,赚到的钱,就进了自己的腰包。这种事情,时有发生的。有人会说这对于牛是不公平的。其实这对那几家一起养牛的人家也是不公平的,因为农忙的时节,大家都要耕田,如果一家占据了那头牛,别的家的农耕进度就会受到影响。此外,由于每个人家喂牛的方式都不一样,耕牛在不同的人家,往往会有不一样的身形,有的人家厚道,牛在那里就长得很肥,有的人家可能就不那么重视耕牛的食物,只希望剥削耕牛的劳动力,于是当牛进入那种人家再出来的时候,就像饿过饭一样。

陈家的牛是四家人一起养的,陈家三家,外加他们村子里面一个张姓的人家。对于张姓人家,喂牛的程度不差,当然也不能说好,差不多是牛是什么样子进去,就会什么样子出来。人们都说,每次牛被刘一凤喂过一次,就会瘦一圈。耕田的时候,大家都争着用牛耕田,这个时候,牛也是最累的。有的人会体会牛的苦难,一天干不了多少时间,差不多完成那天的工作量就算了,然后会给牛调配一些好的东西,比如给牛喂一些玉米粉,对牛来说,这算是最好的食物了。刘一凤家耕田的时候,往往会在很晚的时候才把牛牵回来,接着丢给牛几个干稻草(干稻草是人们在收获了稻谷之后,将稻草晒干,当秋冬季没有青草的时候,就把干稻草当做是牛的食物,算是一种是在没有办法的办法了)。当养牛的那几家说刘一凤抠门,对辛辛苦苦的牛也舍不得好东西的时候,刘一凤通常会说,我这么做怎么着,牛还不是一点不剩的吃干净了,不见得牛不吃了。对于这样的话,我只能说,当一头牛在外边辛辛苦苦的劳累了一天却几乎吃不到什么东西的时候,回到家,恐怕你不管给它什么,它都会吃下去的。毕竟它不像人那么聪明,特别是不想刘一凤那么聪明。

这里的人家,田里面种的都是水稻,土里面种的多数是玉米。

我记得小的时候,村子里面的青年人还是很多的,插秧的时候场面很热闹。我自然也学习过插秧,但是我直到现在也插不直,插完后还是弯弯曲曲的。后来,出去务工的人越来越多,村子里面就剩下一些五十岁以上的人和一些妇女,青壮年已经是屈指可数了。然而这些青壮年,也在其他地方有着活要做,多半不会在家里忙。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小时候,村子里面的人似乎并没有什么矛盾,至少,在我们家附近的人是没有什么矛盾的。但是长大以后,刘一凤的所作所为被人们互相传播之后,在她找别人帮忙的时候,人们都不那么乐意,都会找借口推辞。到现在,愿意帮助刘一凤的,就只剩下一两家人。人做到这个地步,也算是一种成功吧。从培养秧苗开始,刘一凤就自己独自一个人忙活。说到秧苗,我们这个镇,甚至是这个县有一个在我看来是劳命伤财的规定,就是只能培育干秧(在土里面培育的秧苗),不能培养水秧(在水田里面培养的秧苗)。我记得以前我的爷爷因为培养水秧,而被一些所谓的执法人员将水田里面的秧苗全部糟蹋,然后留给爷爷一个烂摊子,还要爷爷自己去找秧苗,说是违反了规定。之后,就再也没有人培养水秧苗了。

于是当村子里面的人们都把秧苗移栽到水田里的时候,刘一凤的秧苗还郁郁葱葱的在土里面长着。但是她并不担心,插秧的时节有很长一段时间,她的秧苗虽然移栽得比较迟,但是总是会在插秧时节结束之前移栽到稻田里面去。

关于插秧,随着青壮年的外出,人们也逐渐由单纯的帮忙转而收取报酬了。这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因为村子里面就那么几个人男人下田。随着物价水平的提高,人们一天的报酬也水涨船高,由以前的几十块钱上升到现在的一百多。就是现在过年的时候杀猪,也要五十的劳务费,有的杀猪匠收取得更高,都有一百多了。想必小时候的十多二十几就可以杀一个猪,现在是上升得很快了。

点玉米的时候,人就比较多了。因为就像是流水线生产一样,前面的人也要抓紧时间完成,才不会影响到后面的人的进度。点玉米比较费力的应该就是之前的准备工作。就是挑粪。过年以后人们会把去年的玉米地挖翻,然后将大块的泥土打碎,为今后种植玉米做准备。之后就会将农家肥一挑一挑的挑往玉米地中间或者角落里事先挖好的粪坑里面。这就是点玉米的底肥。以前,青壮年们都在家的时候,人们之间通过帮忙或者支付报酬的方式,会有很多人一起挑粪,但是随着人们外出和肥料的使用,挑粪作为底肥的方式慢慢的在退出耕作的舞台。有的人家开始直接采用化肥作为底肥。方便,但是有点贵。

玉米苗的培养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塑料薄膜培养玉米苗。这种方式村子里的人称之为营养块。我爸在我小时候也使用过这种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培育的玉米苗在早期有优势,能够迅速的成长。另外一种方式就如种植土豆一样,先在地上用锄头挖一个小坑——通常是第一锄决定大小,第二锄和第三锄将泥土打碎和将窝整理成形,方便玉米苗的成长——然后将玉米种子丢进去,接着施上底肥。我在北方度过了大学,也看见了那些玉米地,相对于北方,我们村子里的玉米种植的密度很稀疏,列之间的距离可能有一米,行之间的距离可能有三十厘米左右。玉米列中间有时候还会中上豆子。豆子是和玉米一起种下去的。有的还会在玉米长得很高的时候,种植上萝卜,这个时候的玉米,都长出玉米棒子了。

陈华和其他男人一样,一年中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外边打工。农忙的时候,家里就刘一凤在家,可能还会有她的两个上初中的女儿在双休日的时候回来帮忙。但是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她之间一个人在家。因为没有人去帮忙,她就只有将种植玉米的工具和物资一样一样的往土里背,会跑好几次。然后一个人打窝,丢玉米种子,施肥,覆土。一天下来,也干不了多少。然而,南方山区的土地不像北方那个是成片的,而是一块一块的,并不连成一体,都被彼此的土地隔开,有时候土地还相隔几个山坡。种植完一块就是一块。

如果一个人总是被他人排斥的话,自己也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原因的。刘一凤认为是村子里的人都合起伙来整她,因为大家都互相帮忙,就是不和她互相帮忙。对此,人们都只是当做笑话来讲。

春播过后,庄稼就会茁壮成长。但是这个过程也并不顺利。

夏季,总是有暴雨,暴雨就会引发山洪。山洪爆发以后,就会淹没田地。山洪带着泥沙和树枝,还有平日里人们丢弃在河道里的垃圾,一起漫过稻田。在洪水慢慢退却之后,稻田里面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垃圾,有塑料袋,树枝,还有很难清除的泥沙。记得有次,我家的一块田里面满是泥沙,最后不得不将所有的泥沙全部用拖板拉到河岸上,接着再插上新的秧苗,最后也总算是保住了一些收成。洪水是不可避免的。洪水也不是百害无一利,被洪水淹过的庄稼,往往会有好的收成,前提是没有造成灾难。

夏季洪水爆发的时期,玉米已经长得老高了。玉米背上了玉米棒子。草也长得郁郁葱葱。这个时候牛的食物就是青草了。人们会背着背篓将割的青草背回来,给牛当做食物。在一些路上,当背着背篓经过的时候,难免会挂落几个别人家的玉米棒子,通常,挂落了也没有关系,只要和那家人说一句,将玉米给那家人,人们之间也不会为这种小事吵闹。

但是,刘一凤就很不一样了。当她隔壁的那两家不小心把玉米给她挂落的时候,她就说人家是故意的,还说人家是跟她有仇,要故意报复她。接着,就又难免有一场激烈的嘴仗。我也去割过草喂过牛,自然也知道刘一凤的本事,于是我也像其他人一样,宁愿多走一些弯路,也不会经过刘一凤的玉米地,不想惹那个麻烦。

我们村的人普遍养有鸡,养鸭的很少。养鸡和养鸭一样,都是养十几只而已,不会养成规模。养鸡和鸭都有一个麻烦,就是当稻谷开始抽穗的时候,鸡会跑到田埂上吃掉稻田旁边的稻谷,鸭子则会在田地里面转悠,有时候跳起来,将偶尔长得饱满的稻穗一起拉断。这为村民造成一些损失。所以在稻谷开始抽穗的时候,有鸭的人家会将鸭子陆陆续续的卖掉,要么就是在河里面用竹篾编的围栏,将鸭子拦在里面。至于鸡,也会被关在笼子里喂养。

但是刘一凤的鸭和鸡在这个时候也在外边游荡着,像是故意进行扫荡作战一样,经常会听见有人家在吼那些鸡。听见人一吼,那些鸡就一溜烟的跑了,等到人不吼了,它们就有重新到稻田边,继续吃。至于刘一凤的鸭,人们只好拿着长长的竹竿将它们往河沟里面赶,又不敢打它们,也不好对刘一凤说什么,于是大家只好自认倒霉。

农村人多数种菜,自己吃一部分,主要的的还是种菜背到镇上去卖,以此获得一些小钱,填补家用。农村人把自己家最好的菜拿到街上去卖,因为怕不是最好的卖不出去。留给自己的往往不是最好的,只要将就可以食用,就可以了。人们会在玉米林中间种上一些菜,菜苗在成长的时候也会受到鸡的侵略。鸡可不管那菜地是谁的,只要有,它们就会肆无忌惮的吃,最终又闹了矛盾。这家说是那家的鸡吃的,那家说是这家自己的鸡吃的。其实呢,谁家吃的大家还不心知肚明么,只要那么一吼,那些鸡就只知道往自己的家里跑。

玉米每年要锄两次草。锄第一次草的时候玉米还不是很高,还没有人高,但是在锄第二次草的时候,人在玉米林子里锄草的时候,就只能看见玉米秆子在动了。这时候呢,就是夏季了。夏季白天的太阳往往很毒辣,人们在白天锄草,这样草才会被晒死。等到晚上月亮高挂的时候,要是听见刘一凤的哪块玉米地里面还有动静,多半不是什么野兽,那是她在顶着月亮在劳作。以前,经常可以听见她的两个女儿在家把晚饭做好以后“妈妈,妈妈”的喊她吃饭。

可能在刘一凤的眼里她的任何东西都是珍贵的,都值得人们去偷。刘一凤曾经说她的辣椒被她隔壁那家晚上去偷了,为此她夜里还自己到辣椒地里面去守候,等着抓她心中的小偷。

等到收玉米,收稻谷,收豆子的时候,我们在外边经常可以听见刘一凤在和她的邻居吵闹,经常是她认为自己的玉米早上晒着,晚上回来就不够数了,稻谷,玉米似乎也是经常被偷。

等到收获了稻谷玉米以后,慢慢的就开始挖红薯了。红薯,在北方读书的时候他们叫做地瓜。在学校或者市区,长长有人用一个油桶在上面烤着。我没有买来吃过。

红薯的藤蔓村子里的人都拿来喂猪。但是,这东西也是有人偷的,当然,是在刘一凤飞眼里。即使有谁从她的土里面经过,也可能是被认为是红薯藤被偷的证据。

挖了红薯,秋天也慢慢的离去了。接着就是进入冬季,进入冬季以后,过年就来了。刘一凤一年到头都不消停。这也并没有什么奇怪的,毕竟她都不消停了好多年了。

你说,她这样自己不累么?罗娅问我。

谁知道呢,说不定这就是她自己的人生态度。我笑着说。

志凌,你爸爸回来了,你去给他倒些热水他洗手。妈妈在那边说道。

我站起来,走了出去。接着拿着盆子,给爸爸倒了一些热水出去,紧接着就进来了。外边的确是有点冷。

志凌,你那边的水开了没有,开了就过来把菜端过去,夹一些在里面煮着。拿筷子拿碗,准备吃饭了。妈妈在那边说道。

我站起来,准备过去,罗娅也站起来,准备去帮忙。

你就在这里吧,你也不知道那些东西放在哪里的。我去就可以了。我说道。

很快就吃饭了,还是炒了几个菜。

里面那几家又在吵了,我回来的时候看见好多人都在那里了,应该是来给他们进行调停的吧。在吃饭的时候,我爸说道。

他们那几家人事真多。我们都习惯了。我妈接着说。

我刚才回来的时候,听见里面有人说又要开始修路了。听说是要在外边拉石头把那些坑填补一些。我爸说道。

也可以修一下了,上街的时候都弄得一身的泥水。这次又要出多少钱?我妈问。

还没有听说,不过应该不是很多吧。那些当村干部的这次又要整到一些钱了。

每次他们修路,都叫人们出钱,到最后那些钱用到哪里去了都不晓得,也没有人去查。

那还不如不修了啊。我说道。

大家都要出,又不是我们一家出,不修怎么可以,大家都要用的嘛。我妈说道。

以前我们打的那些石头他们拉去铺马路去了,现在都还没有把钱算给我们。到头来村干部都换了好几回了,现在去问他们,他们那几个恐怕都不认账了。我爸说道。

算了,都过去那么久了。想当初修这条马路的时候占据的那些土地和放炮把我们的房子打了,那些赔偿款都还没有得。我妈说道。

罗娅只吃了一点,我也没有吃多少就饱了,我把罗娅吃过的碗拿到厨房去。接着就出去了。罗娅也跟着出来了。我站在坝子里面,看着陈家的热闹,那里的确是有好多人。隔得太远,不知道他们在吵些什么。

为什么人们会为了一点利益就闹得不可开交?罗娅问。

我想,是因为贫穷吧。因为穷,物资就显得更加重要。我回答到。

你哥不回来过年吗?罗娅问。

不回来了,我给他打电话的时候他就说不回来过年。

他的孩子都很大了吧。读几年级了?

都这么大了啊。还是你在读书的时候就生了的吧。

你说,像那家那样的人,真的有人会去对她做那些事情吗?罗娅很认真的问。

我想,不是有谁想针对她,而是她想针对所有人。我想了想,说道。

这话你以前好像说过,但是具体在哪里说的,我忘了。

外边冷,不要在这里站着了,我们进去吧。我说道。

嗯,好。罗娅跟着我到屋里面去了。

}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味道的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曲曲折折的走过十几个春秋,一路上洒下多少童真的笑容,稚嫩的泪水。转眼间,我不小了,走进了我生命的花季――青春期。青春的味道,太多样,它像一串多彩的风铃,你永远不知道它会留在哪个音阶;青春的味道,太复杂,它像一个五味瓶,你永远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被不经意的打破,而流露出酸、甜、哭、辣、涩多种不同的味道。

  长大了,不再是只会要妈妈抱、爸爸亲的撒娇女了,我走出了爸爸妈妈为我营造的温室,爷爷奶奶宠爱的蜜罐,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温室与蜜罐全都是妹妹的咿呀,看着小时候的摇篮、木马,心里一阵胀胀的,感觉酸酸的……可能是因为大的原因,总感觉自己的事爸爸妈妈都不懂,总觉得和他们有很重的代沟,所以一些事宁愿自己独自一人躲在被窝里回味、疑惑也不愿意和他们交流;时常一个人站在阳台,望着蓝天白云,似乎它们会看懂什么。我不愿意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表露出来,没有人交流,总觉得很惆怅,很苦闷……上初中了,老师抓得很严,可自己却愈来愈懒。早晨的闹钟一响再响,又被我一关在关,明知道会迟到,可还是急不起来。到教室后,却被班主任老师无情地赶到门外,站在外面,耸耸肩摇摇头问“这是青春么?”小时候,邻居总是取笑我和他家孙子,小时候不懂。

  可现在,早恋越来越普遍,我压抑着自己不去想这些,可是每次和其他男生讨论问题,别人总要用一种异样的眼光来看待,我无奈,心里总觉得涩涩的……青春啊青春,现在我看来总觉得你的“甜”越来越少了,是我没有把握好这个花季吗?可能是吧!不过以后的日子我会努力的把握好这个扬风起航的季节的,相信,青春的味道以后会愈来愈甜!

  说起成都的美食,我最喜爱的便是火锅的味道了。

  “觚觥交错杯杯尽,门前石狮口水流”,这句诗用来形容火锅真妙,因为火锅正是这样一种让石狮子也会馋的美食,那火红色比春联的红色还要艳,还要吸引人,上面或许还翻腾着些虾饺、血旺,像游泳圈在游泳池中漫无目的地漂流着。那时不时出现的青菜,就像偶尔探出头来换气的游泳者。

  我轻轻夹起一片土豆,在鲜辣的调料里一滚,放入口中,辛辣与火热瞬间便在舌尖跳起了华尔兹,火热与激情在口腔中迸发,土豆那人尝人爱的味道和火锅特有的辛辣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有一种难以描述的兴奋感刺激着味蕾。

  每一样菜品都热情洋溢地散发着香气,吸引着你的注意;每一个味蕾都迫不及待地张开了嘴,巴望着那美味;每一个人都目不暇接地寻寻觅觅,寻找着那最诱人的菜肴。

  火锅的人气如此之旺,不单单是因为它的美味。能在我们美食之都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当然也是因它能让人感到温暖吧!吃火锅不分时令季节,也不择地点场所,既可以下里巴人,又能够阳春白雪。或在晚来天欲雪的隆冬时节,或在挥汗如雨的酷暑炎夏,或在春花烂漫的良辰吉时,或在秋月扬辉的清秋佳日,或在场面宏大的豪华大厅,或在路边的街头小巷,不管是亲戚团聚,还是朋友豪饮,火锅都是最佳选择。你可以在融洽、温馨的气氛中,边与朋友、家人聊天,亦或者是在看川剧、看变脸时,吃着那些令你垂涎的菜品,喝点小酒,吃些红糖糍粑,还有甜脆的飞饼。洋溢着亲情,弥漫着友情。吃的是文化,品的是高雅――这着实是一种享受,简直是巴适得很,安逸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坝子小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