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大学食堂有多「实在」?

上应或将拿下博士授予点

注意不是联合培养 不是代理培养 是独立授予博士点!

要知道理工科研究资源集中在头部院校前沿研究竞争激烈且逐渐瓶颈的情况下 这在同级别院校里是一个不小突破!恭喜上应大,希望她大路越走越宽广!

时间过的很快 转眼自己答案中所贴的数据都显得陈旧了,虽不算过时,但确实得更新。

大致想从这几个层面来说一些关于上应的变化和发展

很多来到上应的同学似乎不是太了解自己学校的优势在什么地方 本不太想写这个内容 因为会有广告嫌疑 部分对学校不满的小可爱们又得大肆嘲笑 “看吧 公关文”

但不写吧 这些不够了解学校而且似乎也没正确运用到学校资源的同学就会觉得 太夸张了

而实际上 上应还是有点实力的

材料 是国家特色学科 印象中是有军工方向 而且是用于国之大器 只是一般明不写 有大牛

香精香料 应该是骄傲吧 全国唯一(第一?)属于轻化方向 入选了上海市高原学科 有一些国家重点的高端科研 而且还有些很有趣的东西 比如研究食品 化妆品 香水

轨道交通 在之前的答案中就提到过 由于地域优势 他的发展应该会很好

"5月30日,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国家铁路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宇栋在国家铁路局会见我校党委书记刘宇陆、原校党委书记祁学银、校党委副书记宋敏娟一行,并就轨道交通的专业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等问题与我校领导会谈。...... 杨宇栋充分肯定我校办学定位,认为学校办学思路清晰,契合国家经济发展对应用技术型人才需要,并高度评价轨道交通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为国家铁路事业发展所作的贡献。他表示,国家铁路局将大力支持我校轨道交通学科专业建设,希望我校抓住铁路发展机遇,加快轨道交通学科与专业建设,为我国铁路交通事业培养更多的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 "(摘自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官网)

“ 10月12日,我校与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校党委书记刘宇陆、副校长陈东辉,中铁西南科研院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红兵等出席签约仪式。

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是 有同学觉得这是个公关文

听起来就像未入社会的可爱小天真

几乎不会有公立教育单位或者国企央企的领导细致关注到这样的点 下面的员工一般也是一令一动

换句话说 大家都是死工资 凭什么要主动耗神做这样的事 有奖金吗?

只有商业性质机构 直接利益相关才会有心思来做这样的事

答主比较关心高等教育 同时毫不掩饰的说关心上应发展

如果纵观全局要讨论的东西就太多了

其实在自己所在的平台和环境每天都有人在做出努力和成就 公司是这样 学校亦是这样

但信息传递的成本和每个人主动获取信息意愿不同 以至于认知有偏差 成就了观点和视角的偏差

很抱歉没有一一回答评论区里的问题

因为在仔细看过发现自己知道的其实比较有限 不想因为自己不够全面的回答影响各位的判断

同时还得抱歉没有及时更新上应相关的数据

发生的变化和可提到的东西都蛮多 譬如博士点 高校合并 中本贯通

要仔细整理做一个相对完整的回答不太容易

而答主现在的碎片时间不是太多 故一再拖沓了

感谢各位的关注 我会整理好后更新答案的

-------------------

SIT是一个富有潜力的学校

同时也是极大考验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学校

因为在上海这样一个拥有不少著名高校的地方

这所年轻的本科高校难以被侧目的

使得它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快的发展速度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正确简称应为 上应大 上应大 上应大

一开始不太理解 但仔细思考之后觉得不乏道理

1 是表示明确 上海的 应用技术大学

现在全国各地都有部分高校朝应用技术大学发展

每年的改名申请高校列表就可见一斑

早早的确立便于识别的简称是很有必要的

避免 南大与南大之争 要从娃娃抓起

2 上应大的二字简称为上应 也具有好的识别性 而且不拗口

由于我国语言博大精深 高校名称简称也是很有意思的文化现象

比如交大 北大 清北复交

上应 语义明确生动言简意赅 从传播和书写等各方面来说都尚可

故支撑正确简称 支持上应大

上应大的综合能力在同级别学校中应属前列了
下面从几个方面来看一下

大学本质是做研究 推动世界发展的地方
私以为上应大在这方面还是有一些竞争力的

count)指数方式发布了全球“自然指数”。自然指数的分析是基于前一年各科研机构在Nature系列、Science、Cell等68种自然科学类期刊上发表的研究型论文数量进行计算和统计,它追踪了约6万篇优质科研论文的作者单位信息,涵盖全球2万多家科研机构。68种来源期刊由全球在职科学家所组成的两个独立评选小组选出,分为化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和物理学四类。

  与全球大学研究影响力排名类似,自然指数基于客观数据而排除主观印象,注重学术产出而忽略其他因素,因而能客观公正准确反映各个机构研究产出和影响力,体现中国科研在向质变飞跃过程中的量变过程。

(数据来源 微信公众号:青塔)

2)在2017年1月12日由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ECCEQ)和中国科教评价网()联合发布的《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中,发布了973所本科院校的科技创新竞争力排行榜,其中上应大名列223位

(数据来源:中国科学评价中心 表格截取自微信公众号:114产学研)

3)2015、2016年各大高校来自企业科研经费排名

上应大分别列于96,94位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
上应大在2015年还未更名大学

这里插一部分 关于高校更名

由于媒体影响及社会风评 高校更名都不被看好 但实际上每所高校的更名过程都是繁琐而且严格的
各种资料的审核 学校软硬件条件是否达标
教学评估(又是一个相对复杂并且具有一定可信度的评估)是否合格专家讨论等等
再经历专家团(由全国众多高校学者专家组成人数过百)讨论,实地考察 ,最后汇集到北京进行投票表决,通过后教育部再审批各个流程,公示一段时间后才能最终发文更名,整个过程要持续将近一年
所以更名这个操作并不是很多反感者心里所认为的是腐败 乱而无章的政府行为
相反其实它是有据可依能够体现学校实力的评估标准

以上应大为例 参加过数次更名申请
但直到16年才获得成功
一方面是早些年时学校发展虽然高速 但还欠稳定
另一方面 更名资格在地区范围内严格控制
2016年上海地区申请改名高校第一轮筛选就删去部分高校 通过的有上体 电力和上应大
而第二轮过后就只剩上应大和电力了
在12年改名申请时经过层层考核
上应大与上海对外贸易大学(当时为学院)来到最终投票环节
但前者以数票之差没能通过
(一个地区一次更名原则上只能有一所)
在2012年中东地区申请更名大学基本情况表(23所)中 上应大近五年年均科研经费为9801万元 在所有申请更名院校中位列第二超出后一位近3000万元
教育部官网可查数据 这里就不放图了

4)有同学要说看总科研经费是不靠谱的

但具体人均数据答主这里没有

故附上部分2017年3月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发布的《2016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供参考(资料整理了2015年全国1497所高等学校及其附属医院从事科技活动的数据)

(具体表格引自微信公众号:114产学研)

教学相对重要的三个方面:教师 生源 硬件条件 应技大都不算差 而且均保持高速发展

在经济的影响下人才聚集更快更紧

上应大有前身专业性较强的师资积淀 又有地域优势吸引新的人才

下图是随手打开学校官网看到的该校最近引进人才人员公示部分截图

大概可以看对教师学历的些许要求

所以听到985海归博士去上应大工作时不用感到太惊讶

而且还有各种卧虎藏龙的研究所和项目给让你认识各种技术大牛老师

前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工博会上参观上应展区时也评价过

“地方高校居然能有这样的水平”

(来自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官网截图)

在这样的基础上,上应大自合校后的师资水平发展也是很快,个人认为大体能排进非985,211高校的靠前位置

在难以保证标准统一的情况下
也保证数据的准确与合理
所以这里就不上具体参数
谈一下个人的体会与感受

上应大在全国不少省份都是一本线以上分数招生 而且分数还很高 如安徽等地高出一本线30分
这样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生源质量
印象中2015年的时候有个高校CET4,6平均分排行榜 上应大约在160名左右
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其学生质量

同时还要稍微反驳一下认为 “只要是大学 非著名高校哪里读都一样”的想法
地域饮食特色生活节奏等给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影响绝对是不一样的
举一个很小的例子 装备式橄榄球
答主在接触这项运动前对其认识也很模糊
直到近距离感受 切身参与 才明白美剧和东野圭吾小说里所描写的这项运动的魅力
然而这个东西国内只有上海高校及部分北方高校才有
上海高校都已经在打联赛了
内地地区还在没接触到这项运动
所以你还要坚持 在哪里上大学都一样吗?
噢 顺便一提 上应大橄榄球蛮强 去年决胜前全胜战绩华东第二 最后惜败交大

-----2017年6月更新 在新一年联赛中 上应极光队终于战胜交大雄狮获得冠军-----

上应大有很多新的 向前走的东西 及时的适时的 紧跟潮流的在更新

对比答主所认识的一些偏一点地区的高校 或者著名一些悠久的高校

他由于年轻有着不够深厚与经典的各种短板 但他体量小行动起来更快 更有想法

比如其他答案中提到的3000m要求的长跑锻炼、356计划、才聚语海天天讲、以及积极参加各类国家级高校赛事等 都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锻炼平台以及与其他著名高校交流的机会;

当然这里不是说国内其他高校没有这样的机会,但上海的地域优势所带来的积极效应确实潜移默化的对学生形成了正向积极的影响

可能有人要说 你瞎扯这些到底要表达什么

恩 是这样的 有个可查的数据叫做各省市教育经费拨款 以及高校学生人数

这里就不贴出来了 经济确实是个难以绕过的决定性因素 然而谈钱的话 伤感情

同时学校由于长三角优势 产学研水平以及一些学院的发展更为迅速 列如 轨道交通学院

相反的我们能看到一些历史悠久的高校 由于社会资源校内体制盘根交错 在利益相关的点上无论要改革什么都是牵一发动全身

这时上应的年轻(相对年轻)反而带来了一些优势

所以我们看到在陆校长领导下教授职称晋升条件的巨变 学生学分要求的不断提高等 都几乎是想到做到了

包括学校建立之初的定位就瞄准了国家发展浪潮中高等教育的新突破口

朝发达国国家已经相对成熟的应用技术类大学发展方向

实行了中本贯通等一些列举措

在高考分数划定阶层(985/211/普通高校)的现行高校招生环境下 那部分不能在分数中体现优势的高素质(智商)强能力学生终将也被挖掘出来 最终成为 应用、科研(相对而又相关)类高校各顶半边天的格局

当然这是答主个人一些的粗浅想法与乐观期待 高校的发展与经济和社会大众认识教育水平还有很大相关性 可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所以也才有了南方科大和上海科大吧,以新求变,在老体制和大体量高校中难以做到的事,想用这样一种看起来有些功利办学方式来实现

上面说的有些远 但落到实处 从这个观点上来说个人认为上应大很有前途

加上现任校长陆靖的出现

更是给整个学校带来生机

作为一个出名的敢想敢做的教育前瞻者

在复旦时就专门给一个学生为他开辟过一套培养方案

在市教委也提出过一些上海高校建设方向的先进理念

而在上应大 也逐渐成为学生中敬仰和喜爱的校长

所以我认为上应大的校风和学风会随着生源质量的不断提高和管理的完善登上一个个新的台阶

配合着应用技术四个字玩出自己的风格

有朝一日能不愧真正的中国第一所应用大学的名号 以及 SIT的盛誉

(手机上没特别好的图 先占个版面有空再修改)

每年都有同学问自己的分数是否能上SIT

当然答主当时也这样问过

现在说一点点经验分享一下

所以学弟学妹们要在参考历年分数线的情况上留有余地

首先要看是否达到上应在你们当地的招生批次分数线

然后再看自己在全省的排名

分数可能会因为当年试题难易程度有所变化

找到想报考的专业的学长学姐

尽量能问到他们当时的排名

这样选择下来会比分数线更靠谱些

其他专业与发展的问题就需要你们自己和家里细细研究啦

祝愿各位都能心想事成 被心仪的学校与专业录取

}

 两天后,罗皓的调查结果出来了。他给徐羽风和小王打了电话,要他们一起去3舍了解情况。因为孙媚是在校辅导老师,一个人住一个房间,女生3舍里跟孙媚认识的并不是很多,共有6人。而根据徐羽风上次的推断,这个女孩应该是1米62左右,体重52公斤左右。这样一来,目标就只锁定在一个人身上。
  她也是住在3舍的辅导老师,名字叫覃旭英。
  这天中午,他们找到覃旭英谈了话。当罗皓问起她跟死者孙媚是否相识时,覃旭英显得很害怕,有点语无伦次的说:“不…不认识,啊,不对,我们好象见过面的……”。
  “那天晚上你去她的房间干什么啊?”罗皓单刀直入的问。
  “那天?我…我怎么可能半夜去她的房间呢?”覃旭英说话间掩饰不了慌乱。
  “还说没有?你那天拿万能钥匙开的门,之后手持蜡烛在里面找了好半天,听到外面有声响才慌忙跑出来的,对不对?”徐羽风把那天的推理全部说了一遍。
  “你知不知道,这件事跟好几起凶杀案有关。如果你知情不报,或者是其中的参与者,你将难逃法律的制裁。”小王补充说。
  覃旭英一脸的迷茫,“有这么严重吗?其实……我那天只是想去她房间找点东西,完全是私人的东西,对我来说很重要,但肯定跟凶杀案无关。”
  “那你说说,究竟是什么东西,让你麻着胆子深更半夜去找?”小王说。
  “是一封信。是这样的,她的男朋友岳浚,也是我的前男友,在北京进修时差不多是她死前曾经跟我联系过,说自己跟孙媚和不来,说他已经写了绝交信给她。岳浚说他希望能和我重修旧好。他跟我说了很多动听的话,我当时也被他说动了,因为他的确是个很不错的人。”覃旭英说。
  “你进去就是为了找那封信吗?”徐羽风问。
  “是啊。我只有亲眼看到那封信才知道他说的是不是真的。孙媚的房间我没有钥匙,又怕别人看到会怀疑我跟她的死有什么相干,我就决定晚上去找。”
  “你的万能钥匙是从那里来的?”
  “那是花200块钱在一个锁店老板那里买的。”
  “那孙媚房间门上的字条也是你留的吗?”小王问。
  “字条?我没给她留过什么字条啊。”覃旭英一脸的迷惑。
  “那你有没有找到岳浚写给孙媚的信啊?”徐羽风问。
  “找到了。你们看看吧。”覃旭英翻开手提包,从里面取出一封信来。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交往近一年,我始终没有看清你,这是我的悲哀。原以为这是真正的爱情,没想到你不惜作践自己,还亵渎了我的感情。交往这一年来,带给我的只是无尽的痛苦。我曾经伤害过你的身体,而你大半年来伤害了我宝贵的感情。如此一来,扯平了,谁也不欠谁的,自此我们形同路人。 你曾经说过你很爱我,现在你说那种感觉突然就不见了,现在你爱上了一个比我更优秀的人,他更让你能感到幸福,爱情在你眼里其实一文不值。我为跟你交往感到耻辱。这种感情上的被欺骗让我开始不相信爱情,也结束了我的纯情年代。好了,就当我们之间什么事情也没发生吧。君子绝交,不出恶言,我祝你一生幸福,找到你真正想要的一切!
  绝交诗一首,作为这段感情的结束语:
  你我相逢在一个虚伪的年代
  到处都回荡着打假的声响
  你我的爱情非常可疑
  幸福的细节你早已忘却
  我不过是过客,你临时的慰藉
  你我那欢乐的时光是过眼的烟云
  暴雨中,人人是一尾不知游向何处的鱼
  曲终人散,欢宴怎能持久
  信上的字也很潦草,好象是匆忙写成的,又好象完全是在一种愤怒的情绪下写成的。
  从信中来看,似乎应该是孙媚主动跟岳浚提出的分手,岳浚的这封信最多也就是个对自己的安慰或者说是愤怒的一种宣泄。
“孙媚好象那时候跟另外一个人好上了。她急着想把岳浚踢开。”罗皓说。


}

大学生活月志总结「精选」

  大学生活总结【精选】篇一

  转眼间,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了。怀着初时对大学的期待憧憬,直至现在的大四毕业季,相信我们每位同学对大学这个充满梦想的地方又有了更多更深的感悟。而对于我自己,回忆大学生活,交织着欢笑与泪水,每天接受知识的洗礼,享受独立自主的生活空间,有成功也有失败,有许多失败同时存在着些许不足,这些都让我迅速的成长起来――学会思考,果断抉择,享受成功,承受失败,走向成熟。经过四年的大学历练,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的有些改变,欢笑、泪水、成功、或者失败,都已成过眼云烟,但总觉得有值得回味和改进的地方,值得我们回过头去看看走过的路。

  20XX年的夏天,父母送我到大学直至他们离开,就注定我要为之改变。我们开始离开父母独立生活,远离家乡,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不再有父母的和老师的束缚,凡事开始有自己决定了。然而这份轻松带给我们的不止是轻松,而是迷茫与烦恼。面对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我们无从选择,每个人都走不同的路,但每个人都必须额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在大学里,在大学里没有人告诉你因该做什么怎么去做,只有自己在生活中逐渐适应,去寻找自己要走的路。这就是大学,一段让我成长的生活。对大多数人来说大一都还延续了高中的一些习惯。我也同样是的,每天按时上课时上课,上晚自习,问老师和同学题目,互相讨论等等。大学的学习于高中最大的不同就是高中有老师监督而大学没有,虽然有的老师比较严格但绝对不会像高中老师那样成天督促我们。大学课堂是很随便,比如同学可以随意进出教室而不像老师打招呼,课堂上不想听可以睡觉或看其他书,只要不打扰其他人。至于考试,大家都还是很认真对待的,即使平时上课不认真的同学,在考试快来时也都认真复习了,基本上没有谁作弊,因为大家都认为监考老师会像高中老师那样抓到作弊就严重处罚。大二学期生活不紧不慢的进行着,心也静不下来了,上课出勤率也明显开始降低,那些不去上课的同学也不是不爱学习,只是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不想去听,这样,到了考试的时候,就不像大一那样都认真复习了,因为有时出的题改变很小,甚至原题目直接出出来,改都不改,所以只要弄到前两届的试卷把上面的题目都做会,那就能过了。至于一些概念性的东西,有的就开始做小抄。我想自己不能这样,不然太对不起父母,于是依然认真复习,虽然成绩不是很好但也不差。

  进入大三,我们搬进了新校区,生活又有了新的起色,课程主要是专业课了,平时照样还是去上课。但是前两年懒惰的生活习惯已经侵蚀了我们的思想,对于任何校内活动都觉得没有兴趣,学习中我们忙着各种考试,虽然会有放松的时候,但是仍然知道身为一名学生学习是天职。与此同时接踵而来的各种招聘信息、就业指导信息像雪花般在校园中飞舞。为毕业设计开始忙碌的我们和穿梭在各个招聘会场的我们终于开始明白就业的紧迫与自身知识的匮乏,也开始了解了社会的残酷。而我周围还是有很多我值得学习的榜样,学习上他们很努力,动手能力很强,经常拿奖学金,生活中热情洋溢,工作中综合素质很高。我希望自己也可以和他们一样优秀。

  现在,大三结束了,大四基本上过去半年了,实际上大家都忙着找工作,大学的学习阶段算是结束了,回想这三年所学的仿佛学了很多,仿佛又什么也没学。但是我不能缺乏自信,同时我要知道自己与他人的差距,承认自己的不足。记忆起刚刚入学时的情景,同学间初次见面的扭捏与欣喜似乎还在眼前;军训时,操场上的飒爽英姿和病榻前的关怀问候随处可见;大学城的日子里,每天清晨结伴从宿舍走到教学楼,中午结伴去食堂用餐,夜幕中结伴在花园中漫步,处处都洋溢着青春的笑脸,就连浓雾中的晨练也成为一道不可多得的风景线,至今让人无法忘怀。如今,眼看着毕业的日期日日临近,不管是继续深造还是步入社会,我们又将迎来一个新的起点,回望过去的岁月,有着不尽的感慨。大学四年,带着我们一步一步地从校园走向社会,它让我们不管是在身心还是心理上都更加成熟,也让我们懂得了珍惜,珍惜过去的岁月,珍惜青春,珍惜我们共同拥有的日子。

  四年的时光,不仅仅是教授了我们专业知识,也传授了更多的做人的道理;四年的时光,已在我们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它为我们今后的生活道路指明了方向,也在我们心中树立了做人的航标!

  未来的生活怎样我们无法知道,但历经这四年大学生涯的磨炼,我确信,未来的日子将会是绚丽多姿的。经历了又一个人生的路口,我更加明白了自己要走的路。青春是无悔的,岁月是无悔的,坚持自己的信念,勇往直前,我们终会有所作为!若干年后,当我们再聚首,感慨岁月的同时,我们仍旧会说:青春无悔!

  大学生活总结【精选】篇二

  人生就像饺子,岁月是皮,经历是馅。酸甜苦辣皆为滋味,毅力和信心正是饺子皮上的褶皱,人生中难免被狠狠挤一下,被开水煮一下,被人咬一下,倘若没有经历,硬装成熟,总会有露馅的时候。"这一段话,不是我的原创,是崔永元评论人生的一段话。以我现在的经历还不配和大家谈人生,我要谈的是对于在座的每个人的一生都至关重要的四年大学生活。

  对于今天让我站在这里给大家讲如何度过关键的四年大学生活,其实有点赶鸭子上架。就在我准备简历的时候,才发现,竟然没有任何可以让我吹嘘一番的证书,奖章之类的任何被称为荣誉的东西,除了自认为满满的四年的生活感悟。其实回过头想一想,如果上天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想,我的这四年生活应该也还是这样,因为对于大学生活该经历的活动,该掌握的知识,我都尽了自己的努力。

  有人说:大学一年级往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学二年级就进了一步"知道自己不知道",大学三年级时"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学四年级"知道自己知道"。

  其实,至今我也没能吃透其中蕴含的意味,但是模模糊糊能体会到一点,就是从天上落到地上,从憧憬理想回到现实。很多人之所以不适应大学的'生活,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网上或者杂志上的一些关于大学生活小说的误导。很多作者描写大学生活都是以调侃的语气,向读者描绘一个他心中理想的大学。受到这种误导,在每个人踏进大学之前会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一个理想的描绘。怀着这份美好,进入大学后,很多人都会迷糊一阵子,充分享受突如其来的自由和新奇感。但是在一天天上课,自习后,这种激情慢慢的消退,就开始进入迷茫阶段,怀念高中同学,怀念高中生活。

  在座的大都处在"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和"知道自己不知道"阶段,尤其是后者,往往是造成迷茫,困惑和郁闷的根源。而这也是慢慢长大踏实地的过渡到"知道自己知道"必经阶段。如果你现在觉得没有方向,也没必要着急,其实这很正常。

  很多人在没进大学前,就在脑子形成这样一种观念,认为高中的同学之间的感情才是最纯真的,到了大学彼此就不能坦诚相待了。我就有过类似的想法。事实上,随着和宿舍的同学相处,其实这种观念是不对的,至少对于和你一起朝夕相处的同班,同宿舍的同学是不适合的。在这种年纪,有的大多是是性格上的棱角。等你有一天毕业了,回头想想自己的大学同学,你就会发现,其实现在的磕磕碰碰根本不值一提。

  现在大体聊聊我的大学生活,希望作为一个个例,能给你们带来一点思考和启发。

  我的大一和很多人一样,是茫然没有方向的。

  就是天天背着书包去上课,晚上去自习,周六周日有时候也就是跑到自习教室里。因为除了自习,当时根本就不知道还有什么其他事可以做。后来也经常去图书馆,因为图书馆有太多的资源了,总觉得那么多书放在那里,不利用起来,过于浪费了。所以对图书馆我算是比较熟悉的。也有人四年都没去过图书馆,不知道里面什么样,我现在宿舍就有这样一个同学。虽然每天都有事可做,事实上心里却很迷茫,因为毕竟是大学,即使我把它当作高四来过,毕竟终究不是高中。高中有一个高考,始终是努力的目标,现在却没有方向了。也觉得大学生活应该是五彩缤纷的,丰富多彩的,不应该只是为了学习,为了考个好成绩而就这么度过四年。于是给自己稍微理清了头绪。显然,作为学生,学习是首要的,但是不是唯一的。于是开始去参加学生会,天气好的时候会骑车出去逛。很清楚的记得,一次10.1假期,一直在自习教室里,到了最后两天,实在坐不住了,就推上车,找了一份武汉地图,带上几本杂志,坐在湖边,看看书。心情也不是那么郁闷了。学校周围,到东湖的路我几乎都去过,每次就是一个人,一边对着地图照路,一边走,直到沿着东湖的湖间道转一圈。如果觉得生活很枯燥,这不是大学的错,大学给了你充分的自由,你要做的是利用好这种自由,充分发掘自己的生活。

  所以我觉得我大一总结起来有三件事是值得庆幸的,第一是学习没丢,第二是懂得去图书馆,三是能走出校园,带上地图骑上自行车,这也是一份很有趣的经历。

  大二的时候,处于偶然的机会,开始接触国标舞。学了一个学期后就和学员一起发起组织了国标舞协会。起因就不在这里详谈。通过协会活动,组织活动能力,与人交流能力,团体协作能力,使自己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丰富了自己的生活。

  在搞活动同时基本上没有影响到自己的学业。本来计算机专业课在所有的院系中属于比较多的,有两个专业的课。但奇怪的是,我自己竟然一点也没觉得这两件事之间会有多少影响。所以我一直觉得时间这个东西,只要你肯挤,总也能挤出来。

  四六级也是在大二过的,说起六级还闹了个小笑话。因为功课多,又有活动,平时几乎就没准备过。考试前一天晚上,宿舍四个人都觉得没什么戏了,结果就一起看了一晚上的电视剧。睡觉前才把第二天考试的东西铅笔,收音机准备了一下。考完了感觉也很糟糕,听他们感觉好像不是太差,于是我就提议,考过了的得请客吃饭,平衡一下心理,最后结果四个人就我过了,结果还得掏钱请他们吃饭。

  其实过六级过得有点偶然,但是过了也很当然,平时一直没丢过。从大二一开始,就经常去图书馆看英文报纸,图书馆的英文杂志,上网去国外的大学浏览他们的新闻,华工的,武大的英文版网页也都过。我觉的自己的英语就是在这种环境下练成的。

  大二这一年算是比较丰收的一年。搞协会活动,四六级。

  选择,放弃协会工作(很遗憾),开始学好专业知识。已经打算保研。并且开始准备考研。最后能顺利保研,和我的这一选择以及这一年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进入实验室。学习了很多课外的东西。动手编程,写游戏等。不过有点遗憾的是,这些东西其实早就该开始学了。

  总体来说,首先最重要的是要对你的四年生活有一个规划,也就是你希望你的大学生活是什么样的,这个规划可以很粗略的,只代表一个大方向,不必很细致的,有了方向才不会茫然迷惑。而且只要你朝着这个方向走,结果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第二个,无论是做什么,作为一名学生,他的首要任务都是学好自己的功课。

  最后,丰富的大学生活是要靠自己去营造的,大到全校全院性的活动,小到班级内部,或者寝室内部,可以组织各种游玩,或者比赛之类的活动。自己也可以根据兴趣,参加协会。不是每个人都要参加协会,一定要有兴趣,否则不能进入核心成员,会觉得很没意思

【大学生活月志总结「精选」】相关文章: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燕山大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