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经大学自主招生的学生有保研的资格吗

为了促进全国优秀大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增进优秀大学生对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的了解,激发优秀学子对国际贸易和国际商务相关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兴趣,并选拔优秀本科应届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生),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拟定于2022年7月举办第八届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

学院确立“有特色、国际化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的建设目标,把立德树人作为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任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牢牢把握“双一流”建设和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历史机遇,最近二十年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成为我校应用经济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良好的社会知名度与美誉度,形成了“本-硕-博”多层次、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学院现设有国际贸易学系、国际商务学系、贸易经济学系、国际经贸现代化教学创新中心和案例教学与研究中心,组建了“全球贸易与投资政策研究中心”、“国际商务研究中心”、“国际经济大数据研究中心”、“国际投资研究中心”以及“贸易措施测度实验室”和“国际商务模拟实验室”。

学院拥有教育部-2名,“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1人,中央财经大学“龙马学者”特聘教授1人、青年学者3人。学院多位教师担任全国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商智库副理事长、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认证专家等。学院教师爱岗敬业、学术功底深厚、国际化程度高,年龄结构合理,资深学者与青年才俊优势互补,极富活力与创造力。学院还聘请了几十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国际商务专业学位校外导师。

截止到2022年6月,学院拥有教学科研岗专任教师31人,其中30人拥有博士学位,占比97%;具有海外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达到42%,他们均来自世界名校,如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C Davis)等。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教师比例超过90%。学术成果和科研实力在圈内影响较大,截至2022年6月,学院教师已在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等SSCI收录的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以及国内权威期刊《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0余篇。学院教师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其他国家级、省部级项目50余项。

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专业基础扎实、跨文化交流能力强、综合素质优良、具有显著竞争力的国际化、复合型和创新性人才,形成了层次完整、中外学生兼收的“本-硕-博”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贸易/金融风险管理方向)、国际商务和贸易经济四类本科专业,国际贸易学学术型硕士和国际商务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国际贸易学博士授权点,应用经济学国际贸易学专业博士后流动站,还有全英文硕士、全英文博士留学生项目、“一带一路”中文硕士留学生项目,在校生1300余人。

国际化是学院的主要特色,也是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目前已经在师资、合作办学、双语教学、留学生教育、合作研究和国际发表等取得了丰硕成果。大力引进国际化教育背景教师,邀请海外专家学术交流,鼓励高水平的国际发表和国际科研合作,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实施学生国际交流计划。推进全英文留学生硕士和博士项目建设。学院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英国牛津大学等多所知名大学建立了学术联系。

毕业生深造与就业流向特色鲜明,就业质量较高,多年全校排名前列。国贸学院毕业生专业素养过硬、视野开阔、综合素质好,跨文化沟通能力强,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100%。毕业生竞争力强,主要进入银行、证券公司、其他金融机构、金融监管机构、外资企业以及部分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如商务部、教育部、中国工商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信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中粮集团、中国石化等。

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是由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为全国优秀经贸学子提供的短期学习和交流的高端平台,是选拔我院2023年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生”)的唯一方式本届夏令营活动拟在2022年7月15日通过网络远程面试方式举行,即通过组织网络科研展示、综合能力面试等形式选拔德才兼备、崇尚学术、富于创新的学子进入推免生候选人之列。

本届夏令营计划招收营员70名,包括普通硕士(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国际贸易学学术型硕士)、硕博连读项目(国际贸易学)、直博生项目(国际贸易学)。我院营员面试考核均完全一致,夏令营结束后,在研究生院核定的总接收推免名额内,学院将根据所有营员的夏令营考核成绩统一排名,统一录取,并结合个人志愿,按照各专业推免生招生计划依次给予优秀营员2023年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普通硕士(包括专硕和学硕)、硕博连读生和直博生候选人资格。进入候选名单的学生,须获得所在本科院校的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资格,并经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小组审核批准后,方能最终获得推荐免试攻读我校硕士研究生资格。

特别提示:凡是有意向申请推免至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的学生(申请支教保研的同学除外),必须参加本届夏令营,在今年9-10月份开展推荐研究生工作期间,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将不再另行组织接收额外生源推免研究生的考核,本校学生也不例外。

申请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30369/cufeXs/index,注册完成后按照提示填写相关信息,确认所填信息完整无误后,注意保存,一经截至,将不得进行修改。报名截止时间为2022年6月30日24点整。

从6月10日开始,申请人即可以发送电子邮件的形式提交上述申请材料,报名邮箱地址为:cufesite@【疫情期间内优先邮件联系】 ;010--

咨询同学请进入学院官方夏令营的QQ群:2022年央财国贸学院夏令营群 群号:

夏令营相关信息请关注以下网站公告栏:

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主页:/

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院主页:/

}

网友学习源动力的回答:


感谢悟空小秘书的邀请!

与保研?这个问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对于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大学结果可能会相差很大。

我国目前有367所拥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高校,其中免试指的是不必经过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初试,直接进入复试。拿到推免生资格的学生,除了特殊政策要求的专项计划外,可以向接收推免生的所有高校申请。

但是不同学校的保研名额是不同的,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

①设有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一般按照应届本科生毕业人数的15%左右确定。(目前清华北大的保研率在50%以上,其它985高校基本上在30%以下)

②未设立研究生院的“211工程”建设高等学校一般按照应届本科毕业生的5%左右确定。

③其他高等学校一般按照应届本科毕业生2%确定,初次开展推荐工作的高等学校,前3年按照1%确定。

拥有保研资格的高校名单

从具有保研资格的高校来看,从全国双一流大学到地方的省属高校,学校的保研名额是不同的,比较高的学校如北大清华能够达到50%左右,比较低的学校仅仅有1%的名额,难度差别是不同的。想要从1%、2%、5%的名额中获得资格,必须要在专业成绩中非常靠前,名额少的学校基本上只能是专业前3名,甚至更少。

再说说拿到保研资格后,让人比较欣慰的是一些排名比较靠后的211大学推免生也可以申请到985一流大学之中,而通过考试进入的难度相对大一些。这也是保研吸引人的地方之一,保不到更好的大学,还会有人去争这个名额吗?

考研从全国整体的报录比来看,其实难度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从报录比来看,其难度甚至比不上当前的省考、国考(报录比往往高达几十比一),但为什么会有人觉得考研有很难呢?关键在于报考热门专业、报考985名牌大学、报考学校热门专业。

前段时间仔细看了一些南京大学2018年研究生录取情况,从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公布的数据来看,其2018年研究生招生中,学校全日制录取4101人,接收免试推免生1979人,有大约48%的考生是推免生,剩下的52%的名额已是狼多肉少,而且重点专业的名额非常有限,选择这样的学校去考研真的不如保研容易一些。

选择报考自己学校或者与本校同水平的高校,难度就小很多了,比如B区的一些211高校,由于报考人数有限,其录取成绩仅仅需要考生达到国家线即可确保录取,复试走个形式即可。

所以不能简单的去断定保研和考研哪个更简单,哪个更容易,而是要通过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作为一个过来人,衷心的希望那些刚进入大学的新生,早早做好大学规划,了解自己学校的保研情况,从大一就好好把握,争取拿到保研资格。

网友一个考研过来人的回答:


作为一名硕士研究生,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如果没有前提假设,单单说考研和保研哪个容易,这是没法下结论的。下面我就简单谈谈我的看法。

保研,也就是保送研究生,主要是学生在本科期间表现良好,成绩优异,综合素质高,最终确定该学生为保送生。可以看出:保送研究生要求更加严格,需要平时具备持续的优秀状态。而且,大部分学校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比赛获奖,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英语四六级,大学期间是否挂科等都是有要求的,而且这些对于保送生是加分项。

对于考研来说,并没有像申请保研那么严格,学生可能没有参加过任何比赛,没有得过任何奖学金,没有通过英语4级,甚至都有挂科现象。但,都是具有报考研究生的资格的。只要能通过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初试和复试,都能读上硕士研究生。

我个人认为:纯粹的讲,保研和考研相比,保研是最难的。简单的说,要想获得保研资格,必须在校期间的成绩是优秀,持续性优秀,这一点是很难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保研生的综合素质更高,能力更强些;而考研只要够报考资格,通过考研的考试即可。

大家觉得呢?欢迎一起交流~

网友象牙塔里讲故事的回答:


考研和保研实际上都是一个长期的准备过程,不同之处在于,保研是把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分散到了平常的学习生活中,考研是集中一段时间来高强度冲刺。要说哪一个更难,个人认为,保研的难度更高一些。

首先,具有保研资格的学校并不多,且保研率并不高

目前具有保研资格的高校大约366所,除了极少部分顶尖的985、211高校保研率较高外,绝大部分具有保研资格的高校保研率并不高。对此教育部明确规定,教育部批准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保研比例一般为应届毕业生数的15%左右;在未设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中,“211工程”高校保研比例为5%左右,非“211工程”高校为2%左右。经教育部确定设立人文、理科等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可按基地班招生人数的50%左右单独增加推免生名额;对国家发展急需的专业可适当增加推免生名额。

其次,保研率高的高校考取的难度都较高

在网上一组关于保研的统计数据流传甚广,在保研率较高的前50所高校中,北京大学医学部保研率最高,达到了65%,中央财经大学保研率为11.9%排在第50位。保研率最高的50所高校中,只有南方科技大学一所非985,211高校(此表中未统计中国科学院大学)。但是南方科技大学的考取难度并不低,其录取难度比很多985高校还要高,以2019年为例,南方科技大学新生高考平均成绩在14个省份进入前1.5%,其中广西、贵州、四川、山西、安徽分别达到0.94%、1.0%、1.1%、1.15%、1.18%。今年南方科技大学首次试点在广东生统招,录取分数线633分,最低排位为全省理科约2200名。这样的成绩很多985高校都不能比。

保研率高的学校,录取的难度有多高,可以通过另外一组数据来进行对比:各地985、211高校的高考录取率。根据第三方机构的统计数据,除了北京、天津、上海等发达地区外,绝大部分省市的985高校录取率低于2%;211高校的录取率低于5%,也就是说大部分省份的985、211高校录取率加在一起不超过7%。换一句话说,要想比较容易地获得保研资格,实际上从高考就已经划了第一条线,这条线已经淘汰了绝大部分人。

考研的录取比率明显更高

进入保研相对容易的名校之后,看上去保研确实比考研更容易,原因有两点,一是上述的保研率高,二是很多名校的同学准备考研的时间往往较短,很多都是看保研无望之后才开始准备考研,这个难度是由于自己造成的,而非客观存在的难度。

再来看考研的情况。为什么说考研比保研容易,同样可以以一组数据来说明。2019年考研人数达到了290万,比2018年增加52万,但录取人数在72万左右,报录比大约为4:1,也就是说总体录取的比例大约为25%,这比985,211高校高考时的录取比率高出了太多,更何况高考考进了985,211高校,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无法获得保研资格。

可以总结一下,保研的难度在于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不但要高考成绩好,而且大学的成绩及其他方面还要突出,才有可能获得保研的资格;而考研的难度主要集中复习备考的这一年,有一考定终身的意味,其压力主要在于短时间的高强度、高压力、选择难、进名校难(其实高考进名校更难)等,但其难度跟获取保研资格而言,显然要小得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央财经大学接收推免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