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通星驿付商户怎么样?

  中国网财经4月27日(记者安然 朱玲)26日晚,福建国通星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通星驿”)的母公司新大陆发布2021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新大陆实现营业收入76.98亿元,同比增长8.9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4亿元,同比增长54.95%。

  国通星驿是新大陆支付业务开展的主体。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国通星驿总资产为32.42亿,净资产为4.94亿;2021年度实现营业收入27.9亿元,净利润0.83亿元。

  此外,年报中还披露了国通星驿被罚没6971万的相关情况。

  营收、净利润均出现两位数下滑

  国通星驿成立于2010年,目前其主营业务是向商户提供银行卡支付、扫码支付、NFC支付、刷脸支付等综合支付服务,围绕“星驿付”、“星通宝”、“陆POS”、“小陆”、“星支付”、“星驿伙伴”、“邮驿付”、“邮政便民服务站”等子品牌展业。

  中国网财经记者注意到,结合新大陆2020年的财报来看,国通星驿2021年的多项数据与2020年相比均有所下降。其中,营收与2020年的32.86亿元相比下降了14.6%;净利润与2020年的0.93亿元相比下降了10.7%。

  新大陆年报还显示,报告期内,支付服务方面,公司日均交易吞吐量为2500万笔;支付服务业务总交易量超2.5万亿,其中扫码支付保持增长的趋势,交易笔数占比达到90%以上。而其2020年支付服务业务总交易量为超2.8万亿元,也就是说,2021年支付服务业务总交易量比上一个年度下降了约10.7%。


*中国网财经记者根据新大陆年报数据统计

  2021年9月,国通星驿将注册资本从1亿人民币,增加200%至3亿元人民币。

  七千万罚单整改完成

  新大陆还在年报中披露了国通星驿收到央行近7000万罚单的相关情况。2021年1月12日,人民银行福州中支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表显示,国通星驿因涉及未按规定报送可疑交易报告等12项违法违规行为,受到警告处分并被没收违法所得261.02万元,处6710.02万元罚款,罚没合计6971万余元。

  国通星驿方面表示,公司高度重视现场检查所指出的问题,于2018年9月成立专项整改工作小组,全面梳理总结此次执法检查工作,深度剖析存在问题,全面启动相应整改工作,已于2019年4月全部按要求完成相关整改措施。

  但此次处罚及整改情况在新大陆2020年年报中同样有被提及,且罚款主要被计入2020年度。新大陆年报显示,2021年度罚金罚款滞纳金为35.03万,2020年度罚金罚款滞纳金为7044.85万。

  此外,新大陆除了支付牌照,旗下还拥有广州市网商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广州网商商业保理有限责任公司,分别持股92.5%和100%。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新大陆金融科技业务累积服务用户近40万户,管理资产余额43.3亿元,不良贷款率1.56%。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网财经”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
2.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报记者 李晖 北京报道

支付公司新一轮上市潮袭来,资本市场上的老牌支付概念公司却选择铤而走险。

A股上市公司新大陆(000997.SZ)近期披露,子公司福建国通星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通星驿”)被央行福建中心支行给予警告并处以6971万元罚款,相关责任人合计处以45万元罚款,共计7016万元。相关条款显示,国通星驿存在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规定报送可疑交易报告,与身份不明的客户进行交易、存储银行卡敏感信息、未按规定存放客户备付金等12项违规行为。

在第三方支付罚单史上,此次国通星驿7000多万元的罚单金额排名第二,仅次于2020年被罚1.2亿元的商银信支付。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新大陆体系中重要的营收支柱,国通星驿2020年以来利润下降陡峭,而此次罚单也使其不振的业绩雪上加霜。而作为收单机构,难以杜绝的套现业务阴影,亦笼罩着母公司。

根据新大陆披露内容:此次处罚来自福州中心支行于2018年7月16日至2018年12月31日,对国通星驿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期间存量业务进行现场检查发现,国通星驿因未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等法律规定严格执行业务规范,存在不合规行为。此后,公司成立整改小组,于2019年4月完成了相关整改。

国通星驿2010年成立于福建,2012年获得全国范围内的银行卡收单牌照,通过“星驿付”“星通宝”“陆 POS”“星支付”“邮驿付”“邮政便民服务站”等品牌展业,其牌照续期限为2022年6月。

一位支付行业资深从业者向《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收单领域的反洗钱不力主要与虚假商户交易有关,央行近年来对此整肃严厉。收单机构套现、套码业务屡禁不绝,虽然大部分套现的入网商户是真实的,但也有一部分虚假商户,酝酿了不少风险。

虽然新大陆和国通星驿方面未对记者相关采访进行反馈,但一些裁定书和判决书中的信息露出其可能涉及违规业务的冰山一角。

记者查阅裁判文书网发现,2017年到2019年期间,多起涉及非法经营、诈骗、民事纠纷的文书内浮现国通星驿身影。

以其中一例涉黑的刑事裁定为例,被告之一叶某涉嫌非法经营,其在2016年2月至2018年4月期间,借用他人身份证和账户申领国通星驿等机构POS机,将其本人及客户名下的信用卡刷卡套现。“通过使用POS机读取信用卡,再将数据通过蓝牙连接到其手机上,其在手机第三方支付APP上虚构一笔交易,将该信用卡里的钱套现出来,套现款汇入其原先预设好的入账账户,其再将钱款汇给套现客户,相关涉案POS机套现数额共计8591473元。”

据记者采访了解,在支付宝微信支付占据9成线下支付市场的背景下,收单机构的生存空间也大幅受到挤压,套现和套码是当下收单机构赖以生存的“灰色业务”。其中,套现是指绕过正常的银行卡提现流程,以POS机刷卡名义虚构交易,将信用额度内的资金以现金形式取出,规避正常提现费用。按照《刑法》有关规定,信用卡套现情节严重的,涉嫌信用卡诈骗罪和非法经营罪。

2020年以来,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等多家银行信用卡部门陆续发布公告宣布取消多家收单机构信用卡交易积分,被市场认为以此来遏制日益汹涌的违规套现。

一位北京支付机构人士也向记者隐晦表达:在日常场景中很难看到国通星驿的POS机,而他家的交易量在2020年以来涨势明显。

按照2020年《财新》杂志文章披露,2020年1~3月期间银联统计的收单机构交易规模数据显示:国通星驿的交易量市场排名第四,三个月的交易量在1600亿到2100亿元之间。而按照新大陆2020年半年报,报告期内公司支付服务业务总交易量超过1.4万亿元,同比增长91.79%。

众所周知,2020年1~3月是国内疫情最严重的时期,围绕商业场景的支付行业受冲击很大,以市场真实商户最多的银联商务为例,疫情期间的数据下滑显著,但包括国通星驿在内的好几家收单机构数据不降反升。

“这合理吗?大家都明白是为什么。”前述支付机构人士表示。

而根据该机构人士提供给记者的一份交易数据显示,2020年9月、10月,国通星驿交易量分别达到1700亿元和1600亿元以上,仅次于拉卡拉和通联支付,已经超过此前的瑞银信。“瑞银信2020年被重罚并迁出深圳后,交易量下滑明显,现在国通星驿势头很猛。”该人士称。

记者注意到,2020年下半年以来,也有多位代理商在微信群和投诉平台上反映:国通星驿POS机跳码严重,也存在刷卡不到账等情况。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通星驿付河南分公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