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的意义在哪?

没有上大学之前,对大学总是充满向往,对教授感觉也是特别的崇拜。似乎他们就是真理的拥有者。他们一定个个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个个都是品德修养高尚,与世俗有一定的距离。

我们有一个同学,他做了十几年的老师,自己学问也不错,但是在研究生面试的时候,他一听到XX教授的名字,马上鞠了一躬,对该教授表现出了极大的尊敬。可见,大学以及大学教授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怎样的一个位置。

许多人认为只要进了大学的门,你就会登堂入室,明心见性,就会脱胎换骨,得道成仙。及至进了大学门,与那些教授接触的多了,听过他们的课,看见过他们的为人,你才知道其实不然。特别是最近暴露出的许多有关大学教师论文造假,抄袭事件,我们才把大学教师从神台上请了下来,还原到人的状态。

我们并不否认大学里面有许多学富五车的大家,有造诣颇深的名家。但是,如果我们上大学仅仅把自己的一切交给教授的课堂,交给教授多教授的那些东西,那就大错特错了。

每个教授都有他们的研究领域,在他研究的领域他可能会有独特的发现和见解,如果你把自己局限在这个教授的讲授的内容里面,那么注定你不会有大的出息。学会听课,从教师的课堂中获得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就显得异常重要。

首先,从教师的课堂中学习做学问的方法。

老师的课的最大作用不是他给了你多少有价值的知识,虽然这也重要,而是你从老师的课堂中获得了怎么做学问的方法。每个老师都有他的研究领域,他在这个领域一定有独特的东西。听他的课你能获得他是如何研究的,使用了哪些资料,怎样从这些资料中提取出有利于他的观点的信息。如果一个学生仅仅知道了老师讲的什么,把他的观点记忆的滚瓜烂熟也没有多大的意义

比如,理科老师常常领着学生做实验,许多同学关注的是他自己看到的,他没有想到自己没有看到的可能更为重要。任何实验背后都有理论做基础,都有它的知识背景做基础。因此,有学习力的同学可能从实验中能够获得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可能在实验中还会产生自己的想法。

而那些不用脑子的同学呢?仅仅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不思考老师为什么要用这种材料而不用那种材料,他们还可能会考虑能不能使用相类似的材料,使用相类似的材料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等。所以,科学素养不是老师培养的,而是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对老师的东西进行科学思维的结果。

其次,要善于从教授的讲述的东西中获得思想认识,理出它的逻辑的关系。不要只考虑使用。

大学教授经过多年的研究,有了独特的发现,在其研究领域形成了一定的思想认识,并形成了思想体系。他们的课堂总会有一个逻辑起点,这个逻辑起点就是我们理解他的思想,认识他的理论的起点。因此,我们不要轻易否定某个教师的课堂教学,努力试着从精神实质上把握其课堂的内涵。

同时,由于受到教师个性特征的影响,每个教授的课堂教学都具有明显的特点,都带有独特的风格。有些可能以理论见长,有些可能以资料的呈现见长,还有些可能在挖掘资料上优势明显,有些教师的课堂可能幽默风趣,有些教师的课堂侃侃而谈。

总而言之,我们只有善于从他们的课堂教学中发现他们的内在的东西,那么我们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某教授,给我们讲授教育哲学。他是教育哲学研究的专家。在课堂教学中,他总是向我们炫耀他发表在国内顶尖刊物的论文。但是,全班同学没有几个说他的课好的。

因为他没有像其他教授一样的讲授自己的东西,看起来也没有条理。他只是在给我们侃大山一般的讲述他的一些思考的过程,以及他的一些研究成果的来龙去脉。看起来没有高大上的东西,但是,骨子里有许多思想内涵。顺着他的思路,你很容易能够理解他的哲学思想。可惜,我们许多同学并不认可。

在这些同学看来,老师能够给他们一些实际的有用的知识,能够帮助他们解决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就行了,这些形而上的东西对自己没有一点用处。这种功利化的思想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他们不知道老师讲的是他们的思考的东西,是他们结论形成的过程,这里面有许多有价值的信息。

可惜,因为我们同学们的急功近利,结果也就不能理解这个老师。我想,大学里面许多学生逃课,主要也就是没有从根本上去理解老师,还是以高中时代的那种接受式的学习来听课,自然也就难免有所收获了。

再次,要多写论文,把论文当作磨刀石

如果问大学里面什么最能锻炼人,那么无疑是论文了。尽管现在人们对论文有各种各样的看法,但是,论文的写作的确非常重要。论文写作就像一块磨刀石,经过这块磨刀石,我们的刀刃会被磨得锋利无比。

许多学生喜欢听课,喜欢按部就班学习课堂知识,喜欢做一些没有创造性的作业,却不喜欢写论文做研究。他们将自己局限于课堂,局限于教师所讲述的内容。没有问题意识,没有探究精神。

其实,作为一个本科学生或者研究生不会写论文这无疑是一种损失。

论文写作至少有这样几个好处:首先论文写作可以整理自己的思想,可以深化对教师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与认识。教师的讲授只是一个引子,课堂时间毕竟很有限,教师只能把自己最精华的东西在课堂上讲授。

许多东西可能根本就没有展开或者他们的认识本身就还有许多值得探究的东西,如果我们不在听课的过程中去发现一些问题,或者是课后不做深入的思考,那么我们的学习也就停留在一个很有限的范围内,不肯有大的收获。

许多有经验的老师都会给我们布置一些小论文,这些小论文就是我们研究的好入口。经过这样的研究,可以深化对论题的认识,在写作的过程中还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许多东西你通过论文写作会有全新的感受认识,对自己的过去的认识也会有所反思。

中国学生从小不重视这方面能力的训练,所以到了大学,论文写作也就成了困难。如果到了大学还不重视这方面年的训练,那么无论是走向社会还是走上工作岗位,你得从新补上这一课。评定职称需要论文,许多老师之所以反对,就是因为他们不会论文写作,他们压根就没有这方面的训练。

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他们又不愿意在这方面下功夫。我们许多老师之所以认为自己只是教书的,写论文是专家学者的事,那是因为他们压根就没有这样做过。因此,他们也就不会写论文,影响了他们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成就。

写作论文可以搜集许多资料,最大程度的开拓自己的知识空间,扩大自己的知识容量。一个人上大学可能不听课,但是不能不写论文。我们有许多同学并不听课,但是,通过硕士毕业论文的写作,大家的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原因是什么,因为论文写作一方面可以历练自己的思想,提升自己的认识。你对文献的阅读思考必然会使你的思想认识有所提高,你对论题的认识有所深化。只要我们在大学期间能够认真完成几篇论文的写作,你的能力和素质一定会有飞跃。

大学,无论是什么样的大学,关键的因素还在自己。我们要明确一点,大学不是学习知识去了,而是历练思想去了。如果上了一趟大学,自己学习了一堆无用的知识,那么,我们的大学上的也就有点浪费。

}

有人大清早就去了自习室,直到熄灯才回来;

有人整天宅在宿舍里玩游戏,熬到半夜中午才起;

有人在学生会社团工作很出色,为人行事各种通达;

有人热爱运动,运动场上永远少不了他的身影;

有人为学习绩分第一而高兴,有人为了学生会主席落选而悲伤,有人因为找不到女朋友而沉默,有人因为有室友一起吃鸡二幸福;

这就是大学,每个人做着自己做的事情,没有对与错。

大学是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很多人智慧开启的时候,很多大学生在大学寻找人生目标中,产生各种困惑:

我的未来在哪里?我要怎么度过四年?我该出去寻找兼职吗?学习成绩重要吗?大学如何谈恋爱.......

这样的困惑很多,也困惑他很久。甚至,很多大学生到毕业那一刻都没弄明白,大学的意义到底在哪。

在高中的时候,我们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考大学。所以,我们每天起早贪黑,全心全力地朝着这个目标奔赴,丝毫不觉得苦或累。可上了大学后,这个目标终于实现了,我们也就松垮了起来,变得漫无目的起来。

就像钟表是有了,可里面时针的轴松了,秒针怎么转,都对不准一个准确的刻度;就像镖盘是有了,可如果没了中间的红心,任凭你怎么投掷,也掷不到满分。

当初,我们那么努力和心切地想上大学,如今实现了却开始颓丧,甚至想放弃这个我们耗掉无数个日日夜夜才争抢来的机会。

那么想大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只是单纯为了考个好成绩,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还是一纸文凭。

一、不要抱怨,而要改变!

曾经以为:大学中,草是绿的,天更蓝,水更清,生活更美好。那是让高考的辛酸给压榨出来的,家长们说:上大学了以后,我们什么都不管你。于是,以为自己以后是一支自由的鸟。可是,也许很短的时间内,你就会觉得:这所学校,真差,真黑,真破,真烂!反正就是和最初的想象不一样!食堂,永远难吃;操场,永远人满为患;自习室,从来没有安静过;规矩、导员、班级干部,永远让你觉得:怎么那么能装!以至于:这个世界,就是满满的阴险,黑暗,每一个人都是潮湿的烟灰缸底下那渐渐发黄变黑的烟头,从开始的纯白逐渐糜烂到每一丝过滤嘴海绵的里面。

于是,你彷徨,站在一个迷茫的世界里,问:我来做什么?

你后悔来这所大学,我们抱怨一切!

请不要埋怨这所学校如何。任何一所大学,在最初的时间都会让人有不理解的地方,憎恨厌恶,最好的也是不满意。可是,你认真去考虑原因所在吗?你认真考虑过自己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什么样的未来吗?你在犹豫,你在抱怨,你在彷徨,你在悲叹社会的不公, 但是你有什么权利有什么资本要求你所在的环境所处的世界为了你去改变?现在的你只是千千万万的你中微不足道的一个,少了你地球还是一样会转。现实中没有公平的社会,只有公平的内心,你的抱怨不会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也不会阻碍这个社会的发展,也就是说你的抱怨毫无意义,你只有努力的去改造自己的。

抱怨的人在抱怨之后,非但不轻松,心情往往更糟。常言说,放下就是快乐,包括放下抱怨,因为它是心里最重的东西,又是最无价值的东西。

要学会正确地面对生活中的所有不顺心的事,面对生活中的所有困难和挫折。

二、最重要的事,是学习!

廖一梅在《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说到:“学校教不了你人生观,也教不了表达方式,这些东西教不了,但是大学非常重要,大学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因为你很多东西都是在大学这段时间形成的,但是不能指望谁能教育你,或者从谁那儿得到启发,最本质的是自我教育。”

大学教育的目的,除了让你学到专业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让你明白知识掌握的程度,倚仗你自己用过多少心,下过多少功夫。

上大学的意义,不是让你发现大学老师有多不负责任,大学教育有多“随便”,而是让你意识到,你自己有多重要的。

大学教不了你做人,也教不了你的人情世故,但它教你做自己。

大学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你时常会觉得自己渺小得如蝼蚁,和别人格格不入,它让你不断质疑和否定你自己。但在这个不断自我怀疑的过程,它想让你明白的是,无论你多么不值得一提,多么平凡不起眼,也要好好做自己,不迷失,不卑微。

说实话,我经常会羡慕那些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才女,觉得她们受尽了瞩目,有一种自带的磁场,让人着迷和倾慕。以前想变成她们,可随着自己内心的成熟,我渐渐明白,我成不了别人,只能做好自己,在成为自己的路上越来越好。

也许,这一路我也不会一种乐器,也跳不完一支舞蹈,也练不好一种书法,可那又怎么样了。我依然羡慕着别人,可我依然只能做自己。

从高中的风风火火到大学的冷冷清清,想想挺让人难以接受的。可“孤独”这门课是你上大学必须要修的课程,至于最后结果怎么样,绩点有多高,就看你自我修行的能力。

在大学,合群是一种能力,但不合群并不意味着你就是怪僻。

迷茫是人生的一种常态。每个阶段都有对应的迷茫,它只不过是在你不断升级打怪的过程中,变得愈加尖锐或日渐萎靡。这一切的一切取决于你自己的信念有多强大。

有的人能带着迷茫继续奔跑,让旁人丝毫不觉,而有的人吵吵嚷嚷,却寸步不行。

大学让你明白,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但却是一条相对捷径的路。

三、大学是你最好的成本最低的跳板!

以前经常听人说“寒门出贵子”这样激动人心的话,可近来这样的观念却被颠覆了,与之替代的是“寒门再难出贵子”。

其实,寒门能不能出贵子不应该是一个针锋相对的话题。以前的寒门可以依靠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现在依旧可以,只是这样的概率越来越小,难度也越来越大。

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并不无道理,只是读书可能对于你我来说,是一条不那么辛苦的路。

大学让你知道,世界永远比你想象的大,它可能给不了太多知识,但一定让你有所见识。

没读大学之前,我以为世界就我们区县那么大,所有最好的资源,最牛逼的人才都聚集在那里。可读大学之后,我明白世界永远比我想象得大,视野、人脉、资源,永远是一个无止尽的叠加要素。这些都是需要进入到一个更高级的学习阶段,或者说更广阔的地方,我们才能领悟出来的。而大学就是这样一个平台。

大学是一个跳板,它让你去到一个更宽广的地方,见识更大的天地,让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然后去探索那些你的知识盲区。

大学可能不是你知识面最大的时候,毕竟我们都过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高三,大学所学的知识,相对而言更专业一些,同时也更狭隘,它要求你精益求精,专攻其一。

可大多数人上了大学过后的状态就是,专业没有学好,其他的更是一无所知,久而久之,会给人一种“上大学没用”的错觉。

上大学后,你可能还是不知道你想过怎样的生活,但它会让你清楚,你不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为了不至于沦落过自己不喜欢的生活,也要好好努力。这大概也是大学的迷人之处之一。

最后一句话送给你,如果去执着大学应该怎么过的才有意义,不如去问:你当下的事情都做好了没?

没有固定的模板,每个人的追求不同,想法不同,生活的精彩便不同,只要你努力的去做你想做的事,不后悔,便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大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