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ython不能用作变量名的是 字典名可以是变量吗?

1:文字多建议用PC版看。

2:内容过于硬核真实,耐心看完都是好汉。

3:你敢留言问问题,我就敢回答。

4:给个三联,你点亮的是星星之火。

假如你已经是一个大公司的程序员了,你到了岗位,为自己冲了一杯苦咖啡提神,然后打开自己新款的macbook pro,点开自己的任务邮件,弹出了下面这些任务。

1)需要一个可以根据用户年龄来自动把用户划分、分类的功能。

2)用户注册的时候需要对他的身份证、照片信息进行实名认证。

3)有用户买下订单的时候、售后组的同事会收到下单通知。

4)在炒股的时候,程序可以根据金叉、死叉、MCAD等技术指标给操盘手提供交易信号。

5)程序通过机器学习方法、总结出10000个心脏病人的心电图的一些规律,然后将这种规律用于快速诊断病人的心电图数据。或者预警操作等。

6)根据用户的心情、改变智能家居里的灯光环境。

上面的这些问题从小到大、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跨越了很多个领域。但有意思的是,无论这样的问题多么的奇怪,作为一个受到过专业训练、有着丰富经验的程序员,你会从下面这两个问题“寻找”到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

1)我要如何利用编程语言,来存储、组织、构建这些问题的关键信息?

2)这些信息我存储好了,我要如何用编程语言来操作它们?

这两个问题我们把它叫做“导火线”问题、它不仅仅是开发人员顺藤摸瓜,找到关键解决方案的问题。也是所有编程语言的研发者,各种各样开发类库(工具包)的作者思考的问题。

各位小伙伴们,这篇分享看完后,可以回过头来尝试构思一下上面这六个问题。

所以对于我们去学习一门开发语言,带着如何保存信息、如何操作信息这两个问题去思考,去探索,学习起来也不会那么“莫名其妙”了。

所以说掌握这些基础的语法逻辑,对于学习编程和分析需求问题有很大的帮助。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围绕两个“导火线”的语法吧。

"变量,就是计算机编程语言用于放置信息的盒子”。

这句话不记得是出自哪里,但它是我见过对变量描述最精准的,大多数开发人员能理解到这个层面就足够了。

至于信息是如何被保存在内存和硬盘里的,点赞到100我就会为大家分享。

我们来看一下这段Python代码,它展示了Python是如何里面用变量保存信息的。

这里先提前和大家介绍一下Python语言里的 “=” 这个符号是什么意思。

它不是等于的意思,它是一个Python操作信息的一个符号,叫做 赋值 操作。

意思就是把“=”符号右边的信息保存到左边的变量里面。大部分编程语言都是用“=”这个符号来代表 赋值 操作。

这段代码前六行就是通过赋值操作,把我们最基本的信息存储到变量里。

为了更好的管理现实中的信息,几乎所有的编程语言,都会把这些基本的信息类型归纳为下面几类:

这是所有信息类型的根基,其实我们大脑就是一台非常厉害的符号处理机器。比如 + 号,比如H这个字母等。在Python里,我们可以用双引号把符号信息括起来,代表这是一个符号信息。比如:

字符串信息就是由若干个字符信息组成的,比如人的名字、一篇文章、一段代码等等。在Python里我们可以这样来表示字符串信息。

字符串信息是在软件开发里用的最多的一种信息类型。

这里的整数类型和我们数学课程里的整数概念是一样的,用于计数的。比如年龄、少数民族的数量、你有几个未接来电等等。

在C语言,C++这样有一定年头的语言,会把整数类型又划分为,整数、长整数等类型。这样做的目的是让经验丰富的程序员能更好的挖掘程序的性能(在C语里,整数的计算速度比长整型快一些,长整形能存储更大的数字)。

但是在Python里面把这些概念弱化了,对于Python程序员来说,只要知道整形类型就可以了。这也是为什么Python要比像C++,Java这些语言学习起来要轻松一些。

浮点数就是用来记录带有小数点的数字的,比如你的身高、你的血压等。浮点数在C++,C这类语言里,也被划分成很多子类型。在Python里面我们只要记住,带小数点的数字,就是浮点数信息类型。

布尔信息(Boole)是用来判断对错的,所以它只有两种状态,是,或否。它是一个很有用的信息类型,后面讲到选择结构语法时,布尔信息就是重点。

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我们要比较一个人的实际照片和身份证上的照片是否匹配。如果匹配我们就会得到一个布尔信息:True,反之亦然。

信息类型有很多种,上面五种无论是Python还是JAVA都可以很好的处理,也有一些特殊的信息分类只在特定的编程语言里才有。其实只要掌握好这五种信息类型,学习、生活、工作就够用了。

在Python里,关于给变量定性的问题,还有一个小规则。如果我们把一个字符串信息放到一个变量里,这个变量就叫做字符串变量。

这里出一个小小的题目:通过这些知识,你是否能通过刚才那段代码,来判断上面的变量是什么样的类型吗?

小白第一次看到上面这段代码时,会有一个疑问。name这个变量保存的是一个名字,那么是不是这样的变量只能叫name ?

其实这个name也可以叫做mingzi,或者xkfudjw等等。只要能让大家理解这个变量是用来放置“名字信息”的就可以。也就是说变量自己的名字,可以随意取,只要不是编程语言里内置的变量名就可以了。

当然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程序员,变量的命名是有讲究的,这里面的讲究,不亚于给人取名字。

信息除了我们能看得见,听得到的内容外,还有一个重要概念非常重要。我们来看一下这个例子。

比如“小岳岳”、“于谦”、“孙悦”、“郭德纲”,这四个字符串。我们很自然知道它是著名相声演员的名字,他们都来自于德云社。

计算机知道它们是字符串,但不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为了告诉计算机,这四个人都是德云社的人,在编写代码时,会创建一个列表,然后把这四个人的名字放到列表里面。这个列表就叫做“德云社”。

解决数据(变量)之间关系的存储和计算,就需要数据结构这个概念来帮忙。德云社这个例子用的是列表数据结构。

通讯录、员工列表、客户清单、救援信息等等都可以使用列表这样的数据结构来组织信息。

当然数据结构有很多种,除了列表还有

这些都是Python里面比较常用的。在其他编程语言里面,还有更多的数据结构。数据结构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工具,配合上变量的概念,那么基本上可以把我们能想到的信息,用编程语言组织起来。

比如下面的例子,这个例子除了用到列表数据结构,还用到了字典数据结构。大家能猜出来下面这段代码组织了什么样的信息吗?

自己亲自敲敲代码,更有趣

其中 team_xxxx 这个变量使用字典这种数据结构,把OMG 团队成员的的信息记录了下来。然后在用列表这种数据结构,把队员信息保存在OMG里。最后两行的print就是把OMG的信息打印到屏幕上。

在用Python解决实际问题时,列表、字典这两种数据结构基本上就够用了。关于列表、字典更多的概念和知识、还有使用例子,下一篇章带大家好好体验。

假如我们想用上面的方法来记录另外一个战队的信息,只要按照上面的套路来敲代码就好了。但作为一个程序员,我们有更秒的方法。

类这个概念在很多编程语言书籍里面算是比较靠后的知识点,但我觉得一开始就有必要让大家接触它,因为在目前流行的编程语言里、实际工作中、第三方库的使用等都绕不开这个概念。

那到底什么是类呢?我们先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假如现在你的老板,让你在明天下午下班前,做一份公司新产品PPT,要求高大尚、色彩绚丽、不少于60页。当你接到这个任务时,你会怎么做呢?

如果是我,我们会去下载PPT模板,借助它来快速做我们自己的PPT。类这个概念就和PPT模板这个概念是一样的,它们都有如下特点。

1)提前组织好数据的结构。

2)要用的时候,可以快速填充数据,快速使用。

类除了能组织好数据结构外,还可以把操作数据的方法(操作数据的动作)组织起来,这个在后面会为大家介绍。

我们先来看一下,如何使用类这个概念,来改进英雄联盟战队信息的组织方式。

第53行Python代码,意思是我们创建了一个类(模板),叫做LolTeam。“:”后面换行的意思就是描述了这类的结构。

(友情提示:现在看不懂没关系,看个大概就好,后面会有专项练习)。

描述完后,就要考虑如何使用它?

从第74行代码,和82行代码可以看出来。OMG战队和IG战队都使用了LolTeam这个模板。

换句话说。在软件开发领域,我们会把IG、OMG这两个变量,叫做LolTeam这个类的实例。

有了这类,我们就可以创建若干这样的实力。

我们来小小的总结一下:

类的作用是来设计数据结构模板的,实例就是某个类的具体使用。在生活中我们注意观察身边的事物。会发现,很多信息都可以用类来组织。小伙伴们可以在留言区举一些例子。

在软件开发领域,类还有很多的概念和用法、比如类的继承、类的派生、私有类、公有类等等。这些内容会在后面再为大家分享。

知道了通过编程语言变量的概念来保存信息,下一步就是要知道该如何操作它。

说到操作信息,没有比我们人类还厉害的了。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这样的场景,我们拿着话筒,看着显示器上出现歌词提示,根据自己脑海里的音调与显示器上的歌词进行合成,然后通过嘴巴把声音输出出来,这应该是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的事情。

计算机编程语言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我们在KTV唱歌时,脑袋处理歌词的情况一样,都是通过一些原子运算组合成复杂的操作,再由这些复杂的操作组合成更系统化的动作,从而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原子运算至关重要。什么是原子运算?

原子运算就是那些不能再被拆解的动作。

比如一个舞蹈动作可以被拆解成若干个子动作,若其中一个子动作无法再被拆解,那么这个动作就是原子运算

原子运算不能被拆分,所以它也足够的简单,我们来看看编程语言里,那些最基本的原子运算。

这个运算在讲解变量的时候,为大家介绍过。就是把“=”号右边的信息,放置到“等号”左边的变量里。

通过运算符,将运算符两边的信息进行加减乘除等数学运算,算术运算符,主要用来处理整数、浮点数这类型的信息的。我们可以想像一下,生活中哪些场景可以用到算术运算符?

就是用来比较运算符两边信息的,比大小、比相同等。比较的结果只会有两种,是或否。

逻辑运算符就三种:与、或、非。软件开发工程师通过这三种简单的运算符来构建一个庞大的逻辑关系。对于这三种逻辑运算符,我们可以这样来简单理解。

达成所有条件,才能闯关

或:只要有一个条件达成,就算闯关

非:与当前意思完全相反的意思

在Python里面,与、或、非对应的运算符号是:and、or、not 。

下面是一些简单的例子。

建议大家打开Pycharm然后自己敲一下这些代码,感受一下。

不同开发语言,逻辑运算符的表达方式会不一样。

比如JAVA,与或非对应的运算符是 “&&,||,!”虽然符号不一样,但概念却是完全一样的。

还有很多运算符。我怕我一一介绍、大伙看得会睡着。其实好的学习方法是知道这些运算符的作用。解决实际问题时,遇到问题时再详细查阅相关资料。

在下一个分享里面,我会把这些运算符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

有了保存现实中各种各样信息的变量、数据结构等,也有了处理信息的运算符等。但是还差一样东西,把这些思路通过编程语言有效的组织起来,这就是语法结构。所有编程语言都有这三种基本的语法结构,顺序、选择、循环,现在我们就具体来了解一下。

计算机CPU执行指令操作的时候,是一行一行指令执行的,所以开发语言的编译器、解释器在执行代码的时候也是自上而下、一行一行代码执行的。这个很好理解,就像我们说话、做事情一样得一句一句地说、一件一件事情地做。

有的小伙伴可能会问,为啥我的电脑可以一边追剧、一边下载东西呢?这两件事情不是同时都在执行吗?

计算机在1微秒的时候给你看到你需要追剧的画面,趁你的大脑正在解析追剧画面的时候,计算机在下1微秒的时候去下载需要的资料。这种切换很快速,我们人类的知觉是感觉不到的,我们只能感觉到这两件事情是同时在进行。

我们来看一下下面这一段代码:

这段代码的执行顺序就是 1,2,3,4行的执行。所以行的概念在编程语言里很重要。

在Python里面输入完代码,然后回车。那么刚刚输入的内容就是一行代码。像Java这些语言,一行代码的结束标志是“;”号。不同开发语言的行结束符会不一样,但意思是一样的。

根据国外人类行为学家的统计,我们每天平均要做3000个选择。所以在用编程语言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时候,我们会用到大量的选择语句结构来组织我们的思路和代码、从而完成复杂的程序逻辑。我们先看一下选择结构的执行图。

从上面的图可以很容易的看出,选择语句结构很简单。但它很灵活,如何体现它的灵活呢?

从上图左下分支可以看出,通过“嵌套”的方法、我们可以套上数百个数千个选择条件,来模拟实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复杂情况。我们来看一下具体的Python代码长什么样子。

第6行的 “if” 就是python选择语法结构的关键字。

“x >= 0” 是这个选择结构的条件。

第8行的“else”也是一个关键字,它后面紧跟的代码就是这个选择条件达成不了,需要执行的操作。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备选方案。

我们来“读”一下这段代码,当x>0的时候,程序在屏幕上打印“您输入的数字是正整数”,否则屏幕上打印的是“您输入的数字是负整数”。

根据这样的套路,我们还可以改造这段代码,让它变得更复杂。

根据这样的套路,我们可以把选择结构做得很精细,再加上逻辑运算符和比较运算符。我们可以模拟出在日常生活中那些复杂的逻辑判断,和复杂的决策。

在Python里面,为了让程序员在编写复杂业务逻辑的时候,能把代码写的更简洁一些。Python还提供了一些简化的选择结构语法。这些对工作有帮助的语法,后面讲解一些有趣例子的时候会为大家说明。

顺序、选择这两种组织代码的方式还算是比较接近我们平常思考问题的方式。但到了循环,这个组织语言的方式就和我们平常的思维习惯有点不一样了(切换思维警告)。

上大学的时候,教我们C语言的老师,在讲解循环结构之前,给我们提了一个问题,我印象深刻。

老师问:“用代码编写一个x,y,z 这三个正整数变量相加的程序”。这个题目很简单,如果用Python来编写代码如下:

老师又问:“如果不是x,y,z而是可以自定义相加整数的个数,该怎么办?”

这是一个很有启发性的问题。它告诉我们,如果还是按照上面代码的的思路来设计、编写代码,这个问题是无解的(大伙可以想象为什么?)。

若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其他的思路。这个思路要解决两个问题。

1)程序要知道用户到底输入了几个整数。

2)需要一种方法,可以循环的相加这几个整数。

第一个问题,我会在其他篇幅里和大家分享。这里重点是要说明程序语言里,循环结构的思考方式和用法。

它的结构也很简单,同样和选择结构一样,可以不断的“嵌套”,然后形成一个复杂的循环“机器”。不过这里需要注意一点,循环的嵌套要慎用,因为它严重的影响代码执行的效率(大家可以想象为什么?)。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在Python里面,两种循环结构。

上图中,while就是python循环语法结构的关键字, y <100 是执行循环的条件。y=y+1是循环执行的语法。这段代码的意思就是让Y这个变量自己每次加1,加100次。是不是很简单?小伙伴们可以思考一个问题,如何使用 while来解决自定义整数个数相加的问题?

我们再来看Python里另外一个重要的循环语法结构,for循环。

第一行代码,是一个整数列表变量 num_list.

第四行代码里的for是for循环关键字,后面的in是条件。

第四行可以这样来翻译,把num_list里面的整数一个一个的取出来放到i里面。每取出一次都执行x=x+1这段代码,直到把num_list里的整数取完。这样的循环还有一种叫法,叫做迭代器。

这就是for循环的用法。while和for循环这两种循环结构各有各的好处,在python编程开发里面都会经常的用到。在其他的编程语言里,像Java,c#等,会有更多的循环结构语法。

现在我们有了循环结构这样的思想武器,再来思考---“如果不是x,y,z而是可以自定义相加整数的个数,该怎么办?”这样的问题了,我们来看下面的代码。

友情提示:现在大伙没有必要把代码每一行都看懂,看个大概,知道长什么样子就可以了。后面会为大家详细说明。

四 老古人说得对,百变不离其中

我在构思这篇分享的时候反复在想,哪一些东西对于初学者来说是重要的?是具体的代码案例?还是一些思想、思考问题的方式。想来想去我决定还是后者。

因为我想起了一个我原来的同事。它写代码的水平还算不错,规规矩矩、整整齐齐。但他写代码的效率很低,有时写出来的BUG也很奇怪。

慢慢的我把他调整到了负责一些不是很核心的模块开发。

当时我在想为啥他会这样,后来看他代码的时候我发现,他对一些基础的概念或者解决问题的思路上有问题。

也就是说技能会了,但意识跟不上。所以才会造成他写代码效率不高,BUG也不少这些问题。所以我强烈地感受到,在我们学习编程技能的时候,普遍会不重视“意识”这个东西。

在遇到编程具体需求是:

1)我要如何利用编程语言,来存储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信息?

2)这些信息我存储好了,我要如何用编程语言来操作它们?

这是解决开发问题的核心切入点,然后在慢慢利用其它的一些思考方式来分析问题。最后在通过变量的设计、在通过语法结构的设计来完成一段代码的设计,然后敲代码就可以了。

下一篇主要就针对Python这门开发语言,带着问题来做一些“语法专线训练吧”。

}

发布时间: 09:52:56 来源:亿速云 阅读:1924 作者:小新 栏目: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python字典中添加键值对的方法,文中介绍的非常详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定要看完!

直接对字典中不存在的key进行赋值来添加

如果key或value都是变量也可以用这种方法

这里可以看到字典中的数据并不是按先后顺序排列的,如果有兴趣,可以搜一搜数据结构中的——哈希表

从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

本教程将向您展示如何使用Python for循环执行确定的迭代

在本入门系列的中,您了解了以下内容:

  • 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执行同一代码块称为迭代
    • 确定迭代,其中重复数是预先明确指定的
    • 不定迭代,其中代码块执行直到满足某些条件
  • 在Python中,使用while循环执行不确定的迭代。

这是本教程将介绍的内容:

  • 您将首先比较编程语言用于实现确定迭代的一些不同范例。

  • 然后,您将学习iterablesiterators ,这两个概念构成了Python中确定迭代的基础。

  • 最后,将所有内容捆绑在一起,并了解Python的for循环。

确定迭代循环通常称为for循环,因为for是几乎所有编程语言(包括Python)中用来引入它们的关键字。

从历史上看,编程语言提供了多种for循环样式。 以下各节简要介绍了这些内容。

最基本的for循环是带有起始值和结束值的简单数字范围语句。 确切的格式取决于语言,但通常看起来像这样:

在此,循环主体执行十次。 可变i假定值1上的第一次迭代, 2在第二,等等。 这种for循环在BASIC,Algol和Pascal语言中使用。

C编程语言流行的另一种形式的for循环包含三个部分:

  • 在每次迭代结束时要执行的动作。

这种类型具有以下形式:

技术说明:在C编程语言中, i++将变量i递增。 它大致等于Python中的i += 1

  • 每次循环迭代后,将i递增1

三种形式的for循环很受欢迎,因为为这三个部分指定的表达式几乎可以是任何东西,因此与上面显示的简单数字范围形式相比,它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这些for循环在C ++,Java,PHP和Perl语言中也具有特色。

这种类型的循环遍历对象的集合,而不是指定数值或条件:

每次循环时,变量i都会使用<collection>下一个对象的值。 这种类型的for循环可以说是最概括和抽象的。 Perl和PHP也支持这种类型的循环,但是它是由关键字foreach而不是for引入的。

进一步阅读:请参阅 Wikipedia页面,以深入了解跨编程语言的确定迭代的实现。

在上面列出的循环类型中,Python仅实现最后一个:基于集合的迭代。 乍一看,这看起来似乎很原始,但是请放心,Python的确定迭代的实现是如此通用,以至于您最终不会被欺骗!

很快,您将详细研究Python的for循环的精髓。 但是现在,让我们从快速的原型和示例开始,以便结识。

这是一个代表性的例子:

但是到底什么是可迭代的呢? 审前for循环此外,将有利于更深入地钻研什么iterables在Python。

在Python中, 可迭代意味着对象可以在迭代中使用。 该术语用作:

  • 形容词:一个对象可能被描述为可迭代的。
  • 名词:一个对象可以被描述为可迭代的。

如果对象是可迭代的,则可以将其传递给内置的Python函数iter() ,该函数返回称为iterator的内容 是的,术语有点重复。 等一下 一切最终都解决了。

以下示例中的每个对象都是可迭代的,并在传递给iter()时返回某种类型的迭代器:

另一方面,这些对象类型是不可迭代的:

到目前为止,您遇到的所有数据类型都是集合或容器类型,都是可迭代的。 这些类型包括 , , , , 和类型。

但是,这些绝不是您可以迭代的唯一类型。 Python中内置的或模块中定义的许多对象被设计为可迭代的。 例如,在Python中打开文件是可迭代的。 正如您将在有关文件I / O的教程中很快看到的那样,对打开的文件对象进行迭代会从文件中读取数据。

实际上,Python中几乎所有对象都可以变得可迭代。 即使是用户定义的对象,也可以以可以迭代的方式进行设计。 (您将在下一篇有关面向对象编程的文章中找到如何完成此操作的。)

好的,现在您知道对象可迭代的含义,并且知道如何使用iter()从对象中获取迭代器。 一旦有了迭代器,该怎么办?

迭代器本质上是一个值生成器,它从其关联的可迭代对象产生连续值。 内置函数next()用于从迭代器中获取下一个值。

这是使用与上面相同的列表的示例:

在此示例中, a是一个可迭代的列表,并且itr是使用iter()获得的关联迭代器。 每个next(itr)调用都从itr获得下一个值。

注意迭代器如何在内部保留其状态。 它知道已经获得了哪些值,因此当您调用next() ,它知道接下来要返回什么值。

当迭代器的值用完时会发生什么? 让我们在上面的迭代器上再进行一次next()调用:

如果已经返回了迭代器的所有值,则后续的next()调用将引发StopIteration异常。 从迭代器获取值的任何进一步尝试都将失败。

您只能从一个方向的迭代器获取值。 你不能后退。 没有prev()函数。 但是您可以在同一个可迭代对象上定义两个独立的迭代器:

即使迭代器itr1已经在列表的末尾, itr2仍然在列表的开始。 每个迭代器都维护自己的内部状态,彼此独立。

如果要一次从迭代器中获取所有值,则可以使用内置的list()函数。 在其他可能的用法中, list()将迭代器作为其参数,并返回一个由迭代器产生的所有值组成的列表:

同样,内置的tuple()set()函数从迭代器产生的所有值中分别返回一个元组和一个集合:

不一定要养成这种习惯。 迭代器的部分优雅之处在于它们是“懒惰的”。 这意味着,当您创建迭代器时,它不会生成当时可以产生的所有项。 它一直等到您通过next()要求它们。 除非请求,否则不会创建项目。

当使用list()tuple()或类似方法时,您将强制迭代器立即生成其所有值,以便可以将它们全部返回。 如果迭代器返回的对象总数很大,则可能需要很长时间。

实际上,可以在Python中创建一个迭代器,该迭代器返回一系列无穷的对象。 (您将在即将到来的有关生成器函数和itertools教程中学习如何执行此操作。)如果尝试一次从一个无限的迭代器中获取所有值,则该程序将 。

现在,向您介绍了充分了解Python的for循环工作原理所需的所有概念。 在继续之前,让我们回顾一下相关条款:

遍历集合中的对象或项目的过程
可以迭代的对象(或用于描述对象的形容词)
从其关联的可迭代对象产生连续项或值的对象
用于从可迭代对象获得迭代器的内置函数

现在,再次考虑本教程开始时介绍的简单for循环:

该循环可以完全按照您刚刚了解的概念来描述。 为了执行此for循环描述的迭代,Python执行以下操作:

  • 调用iter()以获得一个迭代a
  • 重复调用next()依次从迭代器中获取每个项目

对于每个项next()返回,循环体都会执行一次,循环变量i设置为每次迭代的给定项。

下图中总结了事件的顺序:

也许这似乎是很多不必要的猴子生意,但好处却是可观的。 Python完全以这种方式对待遍历所有可迭代对象,在Python中,可迭代对象和迭代器比比皆是:

  • 许多内置对象和库对象都是可迭代的。

  • 有一个称为itertools的标准库模块,其中包含许多返回可迭代对象的函数。

  • 使用Python的面向对象功能创建的用户定义对象可以使其可迭代。

  • Python具有称为生成器的构造,可让您以简单,直接的方式创建自己的迭代器。

在本系列中,您将发现有关以上所有内容的更多信息。 它们都可以成为for循环的目标,并且语法完全相同。 它以其简单而优雅而出众。

您之前已经看到可以使用iter()从字典中获得迭代器,因此您知道字典必须是可迭代的。 当您浏览字典时会发生什么? 让我们来看看:

如您所见,当for循环遍历字典时,循环变量将分配给字典的键。

要在循环中访问字典值,您可以像往常一样使用键来引用字典:

您还可以使用.values()直接遍历字典的值:

实际上,您可以同时遍历字典的键和值。 这是因为for循环的循环变量不仅限于单个变量。 它也可以是一个元组,在这种情况下,分配是使用打包和拆包从可迭代项中进行的,就像分配语句一样:

如有关Python 的教程所述,字典方法.items()有效地将键/值对的列表作为元组返回:

因此,Python遍历字典访问键和值的方式如下所示:

在本教程的第一部分中,您看到了一种称为的for ,其中指定了起始和结束数值。 尽管这种形式的for循环不是直接构建在Python中,但很容易实现。

例如,如果您要遍历04的值,则只需执行以下操作:

0

当只有几个数字时,此解决方案还不错。 但是,如果数字范围大得多,它将很快变得乏味。

令人高兴的是,Python提供了一个更好的选项-内置range()函数,该函数返回一个可迭代的整数序列。

请注意, range()返回的是class range的对象,而不是值的列表或元组。 由于range对象是可迭代的,因此可以通过使用for循环遍历它们来获取值:

0

您还可以使用list()tuple()一次捕获所有值。 在REPL会话中,这可以是一种快速显示值的便捷方法:

但是,当在较大应用程序中的代码中使用range()时,通常以这种方式使用list()tuple()被认为是较差的做法。 与迭代器一样, range对象也是惰性的-指定范围内的值只有在被请求之前才生成。 range对象上使用list()tuple()强制立即返回所有值。 这很少需要,并且如果列表很长,则会浪费时间和内存。

<stride>表示在值之间跳过的量(类似于用于字符串和列表切片的stride值):

指定给range()所有参数都必须为整数,但其中任何一个都可以为负数。 自然地,如果<begin>大于<end> ,则<stride>必须为负(如果需要任何结果):

技术说明:严格来说, range()并不是一个内置函数。 它被实现为创建不可变序列类型的可调用类。 但是出于实际目的,它的行为类似于内置函数。

在本入门系列的上一教程中,您已经看到了while循环的执行如何被中断, 如何使用修改。 这些功能也可for循环。

使用for循环和while循环以相同的方式breakcontinue工作。 break完全终止循环,并继续执行循环后的第一条语句:

continue终止当前迭代并继续进行下一个迭代:

for循环也可以具有else子句。 解释类似于while循环。 如果循环通过穷尽可迭代终止,则将执行else子句:

如果列表是使用break语句中断的,则else子句不会执行:

本教程介绍了for循环,它是Python中确定迭代的主力。

您还了解了IterablesIterators的内部工作原理,这两个重要的对象类型是确定迭代的基础,但在其他各种Python代码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在这个入门系列的下两个教程中,您将稍作调整,并探索Python程序如何通过键盘输入输出到控制台与用户交互。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python不能用作变量名的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