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神空气消毒机对人有害吗为什么这么火?

  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一些人又开始流鼻涕、鼻塞、打喷嚏……被鼻炎困扰、折磨!秋季天气干燥,早晚温差又很大,鼻子时常感到很不舒服。虽然鼻炎并不是什么大病,但是连续不断的喷嚏和鼻涕却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鼻炎这些症状让人心塞

}

这次非同寻常的设计、建设过程最大地呈现出了「效率之美」。

在应急建筑中,装配式建造有它节约、高效的优势,但也在其它地方有大量成本投入:例如工厂加工、运输等方面;而美观、人性化设计等也变得更加次要,均被「效率」所代替了。

我试从一个建筑师的角度,解析这两所应急医院是如何建立的。

小汤山、火神山、雷神山

这三座以山命名的医院,小汤山医院是指北京小汤山医院,因地处北京小汤山而命名,它是 2003 年非典时期北京建设的一座传染病医院,由中元设计院设计,2003 年 4 月 23 日开工,29 日通过验收,30 日交付使用,仅以 8 天工作日完成世界最大传染病医院,创下世界医院修建速度纪录。

小汤山医院选址处有原有小汤山疗养院,新建病房区占地约 8.5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 2.5 万平方米,拥有病床 1000 张;

火神山医院选址武汉蔡甸区,知音湖畔,选之内有原有武汉职工疗养院,可建设范围占地约 7 万平方米,拟新建病房建筑面积 2.5 万,预计拥有 1000 张床位;

雷神山医院选址武汉江夏区军运村北侧停车场用地,用地内除东北角有一个消防站外无其它建筑物,可建设范围约 11 万平方米,拟建设建筑面积 3 万平方米,病床 1300 张。(此段中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数据皆为官方第一次公布数据)

通过三个医院用地的比较,如果医院模式均为小汤山模式、病房区都为一层建筑的话,火神山医院如果想做到和北京小汤山医院一样的建筑面积和病床数有点困难,而雷神山的用地则相对充裕。

首先,我们根据现有设计资料来分析火神山医院,关于火神山医院目前的最新图纸,需要感谢中信设计院,源自「中信设计无偿捐赠火神山医院设计成果,向有需要各方开放共享」。目前,为了紧急应对疫情,很多城市都在改造和营建传染病医院,中信的将惯例保密的设计图纸作为开放成果,具有大局意识无私精神。

对照不同的网络资源,火神山医院每个阶段的图纸都有一些差别,目前新的总图和最初流出的版本已经大不相同,最初版(左)直接使用了北京小汤山医院的病房区(右),这一版是在 1 月 23 日夜间流出,而中信设计院是 1 月 23 日下午才接到任务,所以这个图并不是设计图,而只是一个估量的参考图:

可以看到这张地图上,武汉职工疗养院的北侧被放置了一个平面图,这个平面就是北京小汤山医院的病房区平面图,而北京小汤山医院的规模无论是在网络可查的采访中还是实际图纸的测量中,建筑面积都在 25000 平方米左右,可容纳床位 1000 张。

相关新闻在第一次公布火神山医院规模时,也是 25000 平方米和 1000 张床位,彼时设计图纸还没出来,这个数据是根据用小汤山的病房平面放在火神山医院选址内,对照可用后估算得出。因此,这个数据实际上更像是建筑设计领域通常说的「任务书」需求,而 23 日下午和夜晚,设计院开展的工作则类似于策划研究。

实际上,北京小汤山医院除了病房区,其它接诊、污水处理站、后勤等等,这部分面积也非常大。即使火神山医院征用南侧的疗养院,其选址条件也无法达到小汤山医院的规模。另外,很多网友质疑其选址临水的问题,对于这一点在 1 月 24 日由武汉发布官方微博进行了辟谣:「不会停工重新选址」,但是也提到「医院规模还在调整设计」。

又隔一天,1 月 25 日新京报发布微博:火神山医院「施工位置微调……,施工位置微调离湖区较远」,另外也有媒体公布火神山医院规模为 700~1000 床。

1 月 25 日夜、1 月 26 日,网络连续传出两版火神山医院设计图,平面有少许差别,我们以 1 月 26 日版设计图来看,这个新的总平面图确实是考虑了环境因素和可容纳的最大限度。从中可以看出来火神山医院呈一个 L 型的整体连贯的布局,不是小汤山一大一小的布局,L 型的南端要伸到疗养院西侧的用地,这个 L 型东侧让出了一大块地,这个地方原来地形图是一个池塘,虽然有填土,也不宜建设医院。

下图把新总图相对准确的合成到地形里可以看医院和场地的具体关系,南北两个出入口,其中北侧为主入口,南侧为次入口(后勤入口)。

病房主要被布置在西侧(1 号病房楼)和东侧(2 号病房楼)两部分,西侧为 1 层,东侧为 2 层;相较北京小汤山医院都是一层的设计,火神山局部两层的做法也是希望在目前疫情严重的情况下尽量增加病房。大部分病房被安排在一层,建筑并没有设置电梯,所以二层的病房会相对不方便一些。

建筑西侧为南北向排布、东侧为东西向排布,东侧的东西向布置也是区别于北京小汤山病房的,一方面是由于地形的局限,另一方面这样东西向的布置也会对北侧已有的居住建筑影响小一些。

医技和 ICU 布置在东西两侧病房之间,靠近南北入口处,医技和 ICU 的位置在先后图纸里有变化,看来设计过程中这部分思考的比较多,据目前最新建造情况有可能医技移动到入口和 ICU 并置。氧气站在医技楼外侧,我们比较关心的污水处理站被放置在最西南角,污水处理站的具体尺寸还得看具体施工后确定大小。

整体看下来,火神山这块地算是用尽了,这块选址最初看上去不错,但是由于临水等原因,土地可建设范围收缩了。而且它只有一侧临主干道,另外三侧没有城市道路,交通上未来需要城市交通的管理支持也不小。

火神山施工现场图(2 月 1 日)

笔者搜集到的图纸主要包括平面、暖通、给排水、电等专业图纸,没有搜集到建筑图纸详图。这座医院主要是装配式建设,可以看到具体的平面图中主要是暖通、电气、给排水与结构的配合;结构控制好基础,建筑主要出总图和平面图。从平面看(下图),锯齿状的病房区的每一个腿(每一个病房单元),共计 49 床,整个医院共计 813 床,这也与后来新闻说火神山是 700~1000 床的任务需求相吻合。

但是最近 2 月 1 日的新闻报道提出火神山床位为 1000 床,结合施工现场照片来看,可能局部位置会增加二层(具体视最终完工情况确定),新增床位或许与武汉乃至整个湖北省的确诊病例最近增加过多有关。

可以看到病房单元的布置是围绕病房,将中间通道作为是医护人员流线,外围还有一圈病人走廊。按传染病医院惯例,这个病人走廊主要是物料运输、紧急疏通的作用,并不会真的让病人来回溜达。这是传染病医院的标准三通道之一,这样的设置确保传染病患者与外界的隔离,同时确保医护人员的安全。

另外火神山医院每个「腿」与「腿」之间的间距是 15 米左右,而北京小汤山是 12 米;这和中元设计院的黄锡璆博士所说「因场地有限,小汤山医院每个护理单元之间的距离仅有 12 米,他建议这个距离在火神山医院中扩大到 18 米到 20 米」吻合;,这也和武汉温热潮湿的气候有关,需要保证更良好的通风条件,当然由于场地有限,间距最后控制在了 15 米。

最后看一下病房模块,病房是一种模数化的设计,三个标准的长方形体块内完成两个病房的组合设计,这也是传说中负压病房,所谓负压病房,就是通过设备将病房内的气压调整低于病房外的气压,这样空气只会由外向内流进,这样既不影响通风也避免室内可能含毒空气流出,那个缓冲间就是需要医护人员进入后关门再开启病房的门进入。

如果想更好地理解这个过程,可以想象科幻电影中宇航员在由外太空进入航天飞船之前,先经由一个过渡空间后再进入飞船内部,只不过它是一个加压的过程,而负压病房是刚好相反的。这种病房设计在普通医院不常见,是专属于传染病医院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空气消毒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