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大词典的区别》字全面还是《汉字海》字全面?

《周易》全书有多少字?为你解答。《周易》上经三十卦,约2252字;下经三十四卦,约2764字,上下经合计约5016字。易经的数怎么算啊?来源网上算卦第一步开始:把49颗棋子随机分成左右两组。别小看这么简单一个分组,这是有着很高深的象征意义的,象征着混沌初开,天与地一分为二。所以呢,这两组棋子,一组象征着天,一组象征着地。 第二步:天和地都有了,是不是该有人了? 不错,从任意一组当中拿掉1颗棋子(也有人说只能从象征地的右边那一组里拿),这颗棋子象征的就是人。这样一来,天、地、人,全都有了,我们的祖先管这三种东西叫做“三才”。 第三步:把象征天的那组棋子数数有多少颗,数清楚之后把这个数字除以4,看看余数是几。 任何数字除以4,余数都只有四种可能:1,2,3,整除。 如果遇到整除的情况,我们就当作余数是4。好了,现在把余数拿开。 比如,这组棋子一共有20颗,那么:20÷4=5,没有余数,那我们就把4当作余数,从这20颗棋子中拿掉4颗。 有人会问:“为什么要除以4呢?这个数字多不吉利啊!为什么不除以8呢?” 答案是:这也是有象征意义的,4在这里象征的是一年四季。(这种象征的说法应该不会早于周代,因为商代社会是没有四季之分的,只有两季。)看来那个时代的古人并不认为4这个数字有什么不吉利的,因为整个周易的算卦过程全在围绕着4。 第四步:把象征地的那组棋子也照猫画虎,和第三步的做法一样。 比如,棋子的总数是49,先拿掉了1颗去象征人,于是:49-1=48。 48颗棋子左右分为两组,左边20颗,方才已经20÷4了,拿掉了作为余数的4颗棋子,还剩16颗,现在右边这组总数是:48-20=28,好了,照着第三步来算:28÷4=7,还是被整除的结果,所以,还是把余数当作4,从右边这组棋子里拿掉4颗。 现在,右边棋子的总数是:28-4=24。 第五步:把第二步里用来象征人的那1颗棋子,还有第三步被作为余数拿掉的4颗棋子,还有第四步里同样被作为余数拿掉的那4颗棋子归堆儿在一起。一共是几颗呢?很好算:1+4+4=9。 注意:第五步里得出来的这个数字只有两种可能,不是9就是5,如果你算出来的数字既不是9、也不是5,那就说明你前边有哪一步算错了,你就从头再来吧。 好了,从第一步到第五步,这套动作做完,叫做“一变”,意思是“第一套规定动作”。 嗯,刚刚在第五步里不是说全部被拿掉的棋子“不是9就是5”吗,所以,象征天与地的那左右两组棋子在分别被拿掉余数之后,剩余的棋子总数不是40就是44。 按照上面的例子,左边一组剩余16颗棋子,右边一组剩余24颗棋子,总数就是:16+24=40。 从现在开始,“一变”结束,“二变”开始。换句话说:第二套规定动作开始。 “二变”的第一步:把“一变”最后剩余的左右两组棋子重新混到一起,然后再随机分为两组。 刚才我们“一变”结束的时候,左边一组剩余16颗,右边一组剩余24颗,现在混到一起,一共40颗,再随机分为两组。 “二变”的第二步:和“一变”的第二步一样,从任意一组当中拿掉1颗棋子,我们就当是从右边一组当中拿掉1颗吧。好了,又是天、地、人,三才具备。 “二变”的第三步:和“一变”的第三步一样,把象征天的那组棋子(左边一组)数数有多少颗,数清楚之后把这个数字除以4,看看余数是几。 我们假设这一组的棋子一共13颗,算法是:13÷4=3余1。 余数是1,我们拿掉这一组中的1颗棋子。 现在,这一组棋子的剩余数量是:13-1=12。 “二变”的第四步:和“一变”的第四步一样。 如果象征天的那组棋子总数是13颗,那么,象征地的这一组(右边一组)的棋子总数就是:40-1-13=26。 提醒:别忘了为什么要“减1”,那个“1”是象征人的棋子,在第二步里已经被拿掉的。 现在,用右边这组的总数26除以4:26÷4=6余2。 按老规矩,从右边这组的26颗棋子中拿掉2颗。 右边这组棋子现在还剩下:26-2=24。 “二变”第五步:和“一变”第五步一样,把第二步里用来象征人的那1颗棋子,还有第三步被作为余数拿掉的1颗棋子,还有第四步里同样被作为余数拿掉的那2颗棋子归堆儿在一起,总共是:1+1+2=4。 注意:演算到这一步的时候只可能出现两种答案,不是4就是8。如果你得出的数既不是4,也不是8,那只能说明你哪步算错了,重来吧。 我这个例子的得数是4。这时我们再来看看分别象征天和地的那两组棋子在拿掉4颗之后还剩多少。很好算:40-4=36。 到这时候就该进行“三变”了,方法和前边的“一变”、“二变”一样。我这回说简单一点儿,只继续我方才的例子来说:把方才经过了“二变”之后剩余的36颗棋子再归成一堆儿,再随机分成两组,再接着走一遍那五个步骤: “三变”的第一步:把36颗棋子随机分成左右两组。 “三变”第二步:从右边一组里拿掉1颗棋子。 “三变”第三步:数数左边一组一共有多少棋子,然后把这个数字除以4。 我们假设左边一组一共有10颗棋子,那么:10÷4=2余2。 把作为余数的2颗棋子拿掉,这一组还剩8颗棋子(10-2=8)。 “三变”第四步:数数右边一组一共有多少棋子,然后把这个数字除以4。 右边一组的总数应该是:36-1-10=25。 继续算:25÷4=6余1。 把作为余数的1颗棋子拿掉,右边一组剩余的棋子还有:25-1=24。 “三变”第五步:左右两组一共剩下的棋子是:8+24=32。 我们经过了“一变”、“二变”、“三变”,算卦工作暂时告一段落。 现在看看,我最后剩下的棋子一共是32颗。 注意:这三道流程算完,最后的得数只有4种情况:24,28,32,36。 无论你得出了这4个数字中的哪一个,再辛苦一下,做一个小运算,把这个数字再除以4。在我方才的例子当中,最后得数是32,于是:32÷4=8。 算到了这一步,我们才终于算出来了一个爻。 话说回来,方才我们一共做了三次演算,最后得出一个数字:8。我们要把这个数字记录下来——你拿出一张纸来,在这张纸的最下端恭恭敬敬地记下这个数字:8。 记住:一定要恭恭敬敬地记录,心诚则灵哦! 可是,“8”,这个家伙怎么看怎么都像阿拉伯数字啊,既不像阴爻,又不像阳爻,那它到底是什么爻啊? ——先不管这个问题,你就照“三变”的方法继续演算下去好了。 怎么继续呢?一个字:重复!——把所有的49颗棋子重新归拢到一起,然后再来一次“一变”,然后再来一次“二变”,然后再来一次“三变”,最后的得数再除以4,把这个数字记在方才那个“8”的头顶上,这就完成了第二爻。 现在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把新的得数记录在“8”的头顶上呢?为什么不能记在“8”的左边、右边,或者下边呢? 答案是:在一个卦里,爻的顺序是从下到上的,所以,你演算出来的第一个爻要放在最下边,演算出来的第二个爻放在第一个爻的头顶上,等演算出第三个爻,再把它放在第二个爻的头顶上,直到全部六个爻都演算完成为止。这就像盖一座六层小楼,先盖起来第一层,然后是第二层、第三层,一直到最上面的第六层。 第二个问题是:最后的那个“除以4”,如果除出来余数怎么办? 答案是:不可能出现余数,除非你算错了。 刚才不是说过吗,算到每一个“三变”的最后一步,左右两组棋子的总数只有4种可能:24,28,32,36。我们除一下看看: 24÷4=6 28÷4=7 32÷4=8 36÷4=9 所以,最终的得数只有6,7,8,9这四种情况,我方才是得出了8,如果再经过一轮的“一变”、“二变”、“三变”,得数照样出不了这四种情况。 要不我前边说过需要一个多小时才能算出一卦么,看看,多麻烦啊!费了这半天力气,现在刚刚得出了一个“8”,也就是说,刚刚求出了一卦当中的第一爻。 算卦算卦,是要算出一个完整的卦的。一个完整的卦是由几个爻组成的呢?——六个。 一个卦是由六个爻组成的,所以,既然要经过三次“变”才能求得一爻,那么求得全部的六爻需要几“变”呢? 这太好算了:3×6=18。 三变成一爻,十八变成一卦。现在知道了吧,俗话说的那个“女大十八变”就是这么来的。 好了,我们现在假装已经演算了一遍又一遍,依次算出了从第一爻到第六爻,我们在纸上的记录由下向上分别是六个数字:8,8,6,9,8,8。 这不全是阿拉伯数字吗?和阴爻、阳爻有什么关系吗? 当然有关系了! 我们先给6,7,8,9这四个数字分分阴阳——你跟别人故弄玄虚的时候一定要说“分阴阳”,但自己心里要清楚,所谓的“分阴阳”,其实就是“分奇偶”:7和9都是奇数,我们管它们叫“阳”;6和8都是偶数,我们管它们叫“阴”。具体到卦爻里来说,7和9我们用阳爻来表示,6和8我们用阴爻来表示。这样一来,纸上方才记的这个从下往上排列的“8,8,6,9,8,8”就可以被相应替换为同样从下往上排列的“阴,阴,阴,阳,阴,阴”,也就是: 图6-从“8,9,9,7,7,6”转换为“阴,阳,阳,阳,阳,阴”,豫卦卦像。 这一卦有五个阴爻,第四爻是个阳爻,画出来就是豫卦。 可以稍微松一口气了,到了现在,我们终于演算出来完整的一卦了! 现在就可以算命卜吉凶了吗? ——还不能。还有一些工作要做呢。 有没有人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我刚才要让你在纸上记录下6,7,8,9这些数字呢?直接转换成阴爻和阳爻记录下来不是更方便吗? 我这是有原因的:千万别以为爻这东西只有阴爻和阳爻两种,其实却是四种。 这四种是:老阴、少阴、老阳、少阳。 这四种爻是和6,7,8,9四个数字一一对应的:6是老阴,8是少阴,7是少阳,9是老阳。再拿方才那个豫卦为例,如果仅以阴阳二分法来看,这一卦的构成是:“阴,阴,阴,阳,阴,阴”(六爻从下往上依次来看),可要按这个四分法来看,它的构成就变成了:“少阴,少阴,老阴,老阳,少阴,少阴”。(8,8,6,9,8,8。) 现在就涉及到了《周易》的一个重要原理:老变少不变。 什么叫“老”? 这就好比武林高手出招,第一招的招式用老,就要换第二招。所以,“老”意味着事物的发展到了末段,该变了。所以呢,我们现在按照方才这个豫卦的六爻顺序重新画一个卦,在这个新卦里,把原来豫卦里的老阴爻变成阳爻,把原来的老阳爻变成阴爻,而少阴爻和少阳爻都照搬不变。于是,在豫卦的基础上又产生了一个新卦,这就是谦卦: 图7-豫卦变为谦卦 在这个变化当中,我们把豫卦叫做本卦,把谦卦叫做变卦。看,我们现在俗话里还常说的“变卦”就是从这儿来的。 有变卦也有变爻,原本豫卦里从下往上数的第三爻的数字是6,也就是老阴,变为阳爻;第四爻的数字是9,是老阳,变为阴爻。所以,豫卦里的第三爻和第四爻在这时便都被叫做“变爻”。 判定原则: 第一种情况:算出来的六爻当中只有一个爻是变爻,也就是说,6个数字中有5个不是7就是8,只有1个是9或者6,这个时候,就用本卦变爻的爻辞来判断吉凶。 第二种情况:如果卦里有两个爻发生变动,那就用本卦里这两个变爻的占辞来判断吉凶,并以位置靠上的那一个变爻的的占辞为主。 第三种情况:有三个变爻,就不能用变爻的爻辞来判断了,得用本卦和变卦的卦辞,以本卦的卦辞为主。 第四种情况:有四个变爻,这时就用变卦的两个不变爻的爻辞来判断吉凶。 第五种情况:有五个变爻,用变卦的那一个不变爻的爻辞来判断吉凶。 第六种情况:有六个变爻,这得分两种情况。一是六爻都是阳爻(构成了乾卦),或者六爻都是阴爻(构成了坤卦),那么,如果是乾卦,就用乾卦“用九”的爻辞判断吉凶,如果是坤卦,就用坤卦“用六”的爻辞判断吉凶。(什么是“用九”和“用六”,下文再仔细说。)二是除了这两种情况之外的其他六爻全变的情况,就用变卦的卦辞来判断吉凶。 第七种情况:六爻一个都没变,这时用本卦的卦辞来判断吉凶。 乾卦和坤卦都有个特殊的地方,在第六爻之上还有一句爻辞,在乾卦叫做“用九”,在坤卦叫做“用六”。这在前文讲过一些,是那个“七种情况”中的第六种情况。如果乾卦的六根爻全都是老阳,也就是说,全都是变爻,这时候就要用“用九”的爻辞来定吉凶。如果坤卦的六根爻全都是老阴,也就是说,全都是变爻,这时候就要用“用六”的爻辞来定吉凶。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用六,利永贞。 不看爻辞算得出吉凶。 这就要引出两个新概念——“得位”和“得中”。 “得位”: 一个卦从下到上顺序排列着六爻,我们已经知道了爻是分为阴爻和阳爻两种的,可不知道是哪位古人把这六爻的位置也给分出了阴阳:第一、第三、第五爻的位置是“阳位”,第二、第四、第六爻的位置是“阴位”。 阳爻如果处在阴位(二、四、六),这就叫“不得位”,不是什么好事。 阳爻处在阳位(一、三、五),就叫做“得位”,就很有利,。 阴爻的道理也是一样。 “得中”: 一个卦虽然有六个爻,其实分析起来,这种六个爻的卦都是由三个爻的卦两两组合而成的。三个爻的卦就是我们都很熟悉的所谓“八卦”。 现在我们讲到的这个豫卦,就是由八卦里的坤卦和震卦组合而成的:坤卦在下,震褂在上,合成了一个豫卦。 先看豫卦下半身的这个坤卦:三爻当中的那一爻的位置叫做“中位”,上半身的那个震卦也是同样道理,中间那一爻的位置叫做“中位”。如果你占到的爻恰好落在一卦的“中位”上,这就叫“得中”,是个吉兆。如果这一爻既“得位”又“得中”,那就属于吉上加吉了。易经有多少个字大约六千七百字,版本不同字数有差异,不好太精确易经全文多少字?原文包括哪些部分,书中有很多种解释,但真正的原文是哪些?易经全文多少字?原文包括哪些部分,书中有很多种解释,但真正的原文是哪些?——回答是:关于易经的起源,个人看法如下,并不是由某一有神异功能的人的神异发现,一次性著就,而是由不同年代有社会生活经验的人从众多原始图腾符号中提升归集的一种符号,是一渐进过程。最原始的易经就是长短符号,渐渐演进定型为标准的六十四卦,没有文字。易经原创的聪明就在于只有符,没有文字,留下悬念,让后人去好奇、去想、去猜,其实就是利用一般人的普遍心理(喜欢钻牛角尖的劲),越是成迷的东西,越会引起人的好奇心,会拼命去想、去猜。文字定型是后来人为贯彻自己的思想,追加上去的,也不是同时一次性加入,是历朝历代不断演进。周朝前,完成了原始卦文,孔子注入系词、撰文,以后的人不断作注。以下是本人读易经的体会。读易经的一些体会关于易经的起源和传承关于易经的起源,今人已无从考究,只能是推测或猜想。易经的原始起因,应当是华夏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人群在漫长的人类进化过程中,由于没有文字,为了记事和交流,在创立的众多的记事和交流方式中,所遗留下来,并且逐步趋于完善的一种记事和交流方式,是众多图腾、符号和记号中的其中一种。这些图腾、符号和记号,最初既不规范,也不统一,极不便于认知和理解,于是乎,就出现了,比如象伏羲、文王这样的一些人,作八卦、演周易,对那些不统一、不规范,繁杂而又零乱的图腾、符号和记号,用“大道至简”的原则,进行了必要的改进,删繁就简,加以统一。进行统一规范和系统整理。对八卦或六十四卦进行了必要的文字注释,使之有了一个统一的、系统的体系,为便于更好认读提供了方便,这应是八卦或周易发展演进的过程。由于是图腾、符号和记号,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异,产生了不同的联想、感受。直接的因素是:根据这些特殊的联想、感受,产生了不同的行为,最后又出现或导致不同的结果或后果。间接的因素是:这些特殊的联想、感受为后来的某些事态的所映证,出现类似于预言一样的戏剧性事态,殊如类似于现在在农村还非常信奉的所谓“吉口灵”性质的事态经常出现和应验。人们感到困惑,寻思思索事态的原委,久之,不断的积累,由“吉口灵”一类事项的积淀,这些图腾、符号开始演进成了一种在当时人们中认为:具有“灵验性”的预测或占筮性功能的符号,符号、记号的进一步演进、发挥,事态的进一步验证和修正,由此也就产生,出现了八卦和八卦作为预测占筮的工具这样的理论系统。这些应是八卦预测占筮的原始起因。能使易经传承的,不是易经的思想理论撰文,而是易经的占筮预测。易经从一开始就沿着两个不同方向发展,占筮预测和思想理论撰文。关于思想理论撰文,今人所有预测派别在进行预测时基本上已不考虑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易经卦辞及其理论撰文,最多也就是偶然涉及。易经卦辞及其撰文是当时人读卦、释卦、预测的思维思路即哲学原理和方法。不是预测方法的全部。由于当时的语言辞汇、文字内容不象现在这样丰富,语言逻辑内涵也不象现在人这样精准严谨,又由于时代久远,通假字、同音字、别音字极多,古今字义的严重差异,除非有一脉师承口传,否则今人阅读易经会闹到各奔东西的地步。如果由这样一种理论体系传承易经,易经应早就失传。能传承易经的,并使之经久不衰的,是易经及其派生的各种预测功能。第一个直接原因是预测要求以各个时代的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为基础。因此,预测必须不断学习总结各个时代的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经验,充实易经及其预测理论,更新观念。第二个是易经预测的“神奇”引发的好奇。今人只要懂得一些预测技能的人,透过现今所见的易经卦辞,就会发现易经预测还有另外一整套完整的完全隐藏在卦辞后面的操作技能和方法。这一整套完整的技能和方法带动易经走到了今天。古今在预测占筮这条线上走的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人为生计,这部分人数量不多,对易经的研究并不深,但并不排除偶然也有所得。另一部分人,是一大群人,并不为生计,这部分人首先是“否定”,进而怀疑,进而好奇,陷入其中不能自拔。促使易经长盛不衰,历久传承的是易经预测的“神奇”,引发的好奇。易经预测是“”?有文字记载的易经预测已历数千年,孔子从不言鬼神怪语,但孔子整理易经并亲自为之撰文。真正的是不可能历久传承的。是“科学”?易经预测经不起科学的检验,现今也无法用科学去解释这些东西。那么它究竟是什么?易经及其预测是一些人、事、物的映证,是一些经验的积淀。科学也好,也好,应该留给后人去说话,今人的结论为时太早。易经的意义易经为什么千百年来经久不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原因就在于:一、易经它来自民间,是一种思想集大成的著述,在它原始起因时,就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似普通平民百姓的语言,凡夫俗子的小事,但又富含重大历史变迁成就的意境。对于易经中所存在的思想闪光点,古今就没有人完全理解和全面阐释过。内中存在的某些思想,有时存在着只可意味,不可言传,无法用语言完全、准确表达。古今的许多步入易经的名人,不是他们对易经有什么创造,而是当他们走入易经后,易经的成就造就了他们成才。他们为易经留下了必要的文字传承,易经也给了他们应有的地位,这是易经具有生命力的一个主要原因。二、易经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第二个原因是:易经是一部占筮预测的书。不在于占筮预测的结果具有何种意义,而在于占筮预测的内涵本身要求占筮预测,必须有丰富的人生、社会阅历,精准的人生、社会哲理,广泛的人生、社会常理和高度的自然法则。易经是当时时代思想精神的高度集结,但它并没有防碍后来社会和人类进步对易经的修饰和修正,以后的释卦人必须站在时代前进的高度才能精准释卦,一个思想高度集结的著述和时代前进的步伐,与时俱进,有机结合。这就是易经完美真实的内涵。高明的释卦人,是不可能就卦论卦的,必须是跳出卦理,走向自然和社会,用自然和社会的常理、法则来诠释卦理,诠释透解眼前的人、事、物。易经只留下一个框架,后来人怎么装饰,也许它就是怎么一个样,框架可以长久存在,装饰可以因时更替。易经的这些明示和暗示,其实也是教育人处理世间人、事、物的一种方法。当你碰到眼前的人、事、物时,你要从眼前的人、事、物中走出来,跳出来,不要为眼前的人、事、物所困扰。当你从眼前的人、事、物中跳出来、走出来,用自然和社会的常理、法则,来透视眼前的人、事、物,再走入眼前的人、事、物时,你也许会有另一翻更全新的认知和经略。三、“仁者见之以为仁,智者见之以为智”。具不同阅历的人,当他们步入易经的殿堂时,其对易经的理解和理解忖度是截然不同的。易经的奥妙就在于有什么人生阅历,就会对易经作出什么样的理解和诠释,不具备所具有的人生阅历,也许永远无法参透其中的奥妙。读懂的易经,也许永远是在读懂你自己,诠释的易经,也许永远是在诠释你自己。易经就象万花筒,窥见的永远是你喜爱的那部分;易经就象透视镜,照见的永远是自己的阅历和人生;就象照镜子,镜子里永远是你自己的影子。对敏感兴趣的人和对人生敏感兴趣的人,对易经的理解的层次和角度是各不相同的。相对而言,对敏感、阅历丰富的人,应该更容易读懂易经,理解应更为透彻。这是由于《易经》在周初,由一部分具有成就的人完成卦辞和爻辞。如文王、周公及其追随者,商周更替的动乱年代,这部分人极富社会、、人生经验,由这样一伙人完成的易经更具有时代意义。今人所见易经是经孔子根据“克己复礼”思想的需要进删除整理,明确地说,其内容已失去了周初有成就的那帮人的原味的风范和内涵了,这也是今人看易经觉乏味的主要原因。四、易经带给人们众多的明示、暗示、启示、隐喻、联想、好奇和卦外弘音。历史上很多人的著述已不复存在,今日许多著述成果放在书架上、书店里,将随时光的流逝而消失。为什么?原因也许是这些著述可能太全面,太尽善尽美,或者太高深莫测,没有给人留下任何悬念、猜测、假想的空间,勾不起人们的好奇心理。而易经则不同,易经给人留下了无尽的悬念、假想、猜测,不同阶层的人,只要你走入易经,易经将从不同角度,不同高度,按照你自己的思路,给你无尽的想象空间,给你永无止境的提示、暗示和启发。易经的这些明示、暗示、启示、隐喻、联想、好奇和卦外弘音。勾起古今不少仁人志士在推敲、效仿和实践。别的不说,以易经的释卦方法就较为特别、经卦、综卦、错卦、复卦、互卦、之卦,也就是将卦正看、反看、分开看、迭加起来看、到过来看、倒过去看、缩略看、放大看、抽取其中的爻变换角度看,最后从变化后的新卦、从发展变化的角度看。这种反来复去看卦的方法,不正是提示人们要从多角度、变换的角度和全新的角度看问题吗?其方法确有其深刻的内涵,运用得当,可以增强我们认知这个世界的能力。古今的仁人志士,运用这种灵活看问题的方法,创造了辉煌的历史。运用不当,也会带来不应有的后果,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就是这种多度看问题,处理问题的必然结果和典型。五、在易经中,任何人、事、物,透过卦理的转换,既可以立即变得相互关联。世界上的人、事、物,许多本来彼此不相关联,也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在易经那里则不然,易经的预测,就是要把彼此不相关联,没有必然的联系的人、事、物透过卦理让其互相关联,联系起来。如把一些数字符号转换成卦,透过卦理就将当事人需要解答的人、事、物钳入到其中。不管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是否具有可靠性。但对于人们在思考问题过程中,透过中间环节进行思维转换的思路,也给人们思考问题提供了一个重要提示。六、易经告诉人们,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任何事物又同时存在两面性,有利必有害,利害必相存,当你处有利面时,要看到不利面,当你处不利面时,要看事情转机的另一面,要求人们正确趋吉避凶、趋利避害。这一观点,在易经的太极分两仪的理论和易经各卦中都作了充分的说明:如,天地否、天在上、地在下,正好合乎自然现状,然易经却从另一个角度给了一个“否”定的结论,外实内虚,外强中间,实则不可取。地天泰、地在上、天在下,是否不正常,然易经却从另一下角度给了一个肯定的结论,内实外虚,内刚外柔,安泰平和之象。地水师,藏兵于民,无往而不胜,然卦象显示,地在上,水在下,水为坎,坎为险,外虚而内险,不可不防也。七、“齐国有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中国人习惯于用隐语智探,以易交流,也为一些智者交流增加了一种勾通方式。用易经说话,浅显而明了,全在于心领神会,心意相通,不懂就不必再言,适可而止。这也是某些智者的处世之道。总之,易经吸纳了社会、、人生等多方面成功的思想经验,转而成易,富含哲理,其辩证动变的思想,难以尽言,它集结了当时时代的思想精华,是一部以社会前进思想为结晶,又以社会前进步伐为起点的辉煌著述。易经对人生的启示古往今来,贯彻人生的一个最基本的思想准则那就是:情志要专一,心性要衡定。情志专一,是指心目中的信念、情趣、志向要专一,不能无,不能太多,同时不能为任何杂念所左右,心性衡定,是指对“情志”的坚持,只有坚持才能突破志向存在的障碍,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有始有终,完成人生确定的目标。这在易经中充分体现了这一人生基本准则。六十四卦首卦,乾卦开宗明义首先指明了这一点:乾、元、亨、利、贞。乾:当你的思想情志,象乾一样,六爻全阳,纯而不杂时;元:即可以开始、创造;亨:这样才合宜、适宜;利:这样才最合乎规律、逻辑,有利、顺利;贞:似此可以坚持到底,贯彻始终。又如:巽、离、兑三卦各卦内中独一阴爻,卦即代表长女、中女、少女;震、坎、艮三卦,各卦内中独一阳爻,卦即代表长男、中男、少男,乾卦三爻全阳,坤卦三爻全阴,纯粹不杂,性质稳定,难于改变,为老男、老妇。64卦中有多卦象存在独一阴爻或者独一阳爻,卦辞解说既将这一爻定为主爻,是全卦的中心。可见易经是以“纯一”作为权衡、肯定事物的标准,而不是以驳杂作为权衡、肯定事物的标准。《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之所以能成为千古名著:一、在于它的广泛性,三岁孩童、八十岁老人都可以从中获得乐趣;二、在于它的深刻的思想性,大学者、凡夫俗子都可以从不同高度对其进行合理阐释。透过《西游记》的种种迷团,《西游记》的作者要告诉人们的是:情志要专一,心性要衡定。在追求真理,实现人生抱负、理想的过程中,要像唐僧,近乎痴,近乎愚,近利呆,无贪无欲,矢志不移,终身不悔,在人生的道路上不为任何世俗、金钱、美女、高官、厚禄所诱惑,心中只有一个目标,求取真经。假定不是这样,就像孙行者,尽管有上天入地、翻天空、闹龙宫、七十二般变化,自称“奇天大圣”的本领,也只是“妖”,而不是“佛”。“佛”是什么?“佛”就是你心中的信念,只有情志专一,心性衡定的人,才能实现和完成。命学是易学的派生物。千百年来,人们在研习命学时,忽略了一个重要思想,那就是:用神不一,其人情志不专,用神分散,其人心性不坚。任铁樵在《滴天髓》一书中记载了一个典型命例:描述其人先习科举,自以为学富五车,文章盖世,科考不就,转而学医,又自以为华驼、扁鹊再世,行医又不成。转而学戡与风水,自以为又是扬公再世,戡与不成,转而学命,又自以为自,到老一事无成,最后出家。难道说此人真的无命吗?其人至命的缺陷就在于“情志不专、心性不坚”。先天本无足、后天以补之。知命、认命的最好办法就是“修性”。《我的生财之道》是日本汉堡牛肉面包公司的创始人、老板所著,内中记述了作者的人生际遇和成功的一生,作者千方百计设法维持读完大学,大学毕业,已是一贫如洗,身无分文,再也没有任何经济能力支撑其进行任何活动,出于无奈,从最初的摆地摊卖面包开始,到租门面卖面包,从租门面到买门面卖面包,始终以面包为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最后组建,成立了世界性的面包公司——汉堡牛肉面包公司。作者在该书中概述了自己成功的一生,三十年的人生积淀,三十年的人生坚持,其成功的人生告诉人们:就从身边微小的事做起,不断地坚持,不断地提升,不断地升华,不断地追求与放大,总会成就美好的人生。早上去算命,算命的说我八字硬,克父克母?乾造: 丁 辛 己 丙 (午未空) 卯 亥 丑 寅 算命的人不会算命,你不克父母!也不克妻子!你的学历还好吧,大专以上。06年中父亲不顺!母亲今年自己少有不顺,但他们遇到一切不顺的事情都对你无关!袁天罡称骨算命女命表女命生于1973年正月十五晚上八点请大师看命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华字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