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物质越来科学越发达人类越痛苦,人类越来越不幸福?

2014-12-26
第20131112期
本期责编:詹尉
人跟帖慈诚罗珠堪布: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有这个机会,在这里跟腾讯的网友们进行交流或者分享,我想今天我们谈一谈生命的归属,心灵的归属是什么。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需要一个容身的地方,同样我们的心灵也需要一个归属,这个心灵的归属到底是什么呢?我觉得这个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很 重要。那么心灵的归属,我们一部分的人认为金钱可以作为心灵的归属。一部分人觉得权力可以作为心灵的归属。还有一部分(认为)艺术、宗教等等可以作为心灵的归属。但从佛教的角度来看,到底什么可以作为心灵的归属呢?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的目标,从佛教的角度讲,有大乘佛教的成佛,有小乘佛教阿罗汉的果位,还有世俗世间的追求,佛教认为这都可以作为心灵的归属。如果我们没有一个心灵的归属的话,就像一个人没有容身的地方一样,就像没有家一样,这么大的一个城市,如果没有一个个人的容身的地方,漂泊在外面,这对一个人来说是很痛苦的。同样我们心灵的归属也是一样,我们每一个人需要一个心灵的归属,这个心灵的归属有可能是宗教,有可能跟宗教没有关系的。从佛教的角度来讲,可以信佛也可以不信佛,心灵的归属也可以作为宗教,也可以作为非宗教,但总的来说人需要一个心灵的依处,人需要一个心灵的、精神的支柱,如果没有一个精神的支柱,那么我们的内心非常空虚,这种情况下人觉得很孤独很痛苦。无论是身外的东西,包括物质、财富,虽然是非常的丰富,但是人没有一个内在的精神的支柱的话,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很多的空虚,有很多的恐慌,这样我们感觉不到幸福,所以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心灵的归属很重要。一、物质、权力、名声,不是心灵的归属过去当我们都是比较贫穷的时候,也就是大多数人温饱的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时候,很多人觉得物质财富可以作为我们精神的支柱,心灵的归属。当时我们有这样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很多人,不太了解物质,因为我们没有机会零距离的或者近距离的接触庞大的物质财富,这时候我们都觉得,只要我有钱我一定会很幸福的。我有足够的钱,或者是我想有多少钱就有多少钱的话,没有理由我不幸福。有钱我一定会有安全感,有安全感我就会有幸福感,那个时候很多人把金钱,把这个物质作为心灵的归属。但是我们慢慢的发觉,物质其实我们不能没有,没有物质就没有办法生存。但是我们现在发觉,物质它不能解决的问题,其实是很多的。这些精神上的很多问题,物质是没有办法解决的。所以我们认为物质作为精神的、心灵的归属的这种想法,我们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就质疑怀疑这种想法,甚至有些人觉得这种想法是很幼稚的。因为我们人的这种思维,有一个发展的成熟的阶段。当我们的这种思维,我们的精神对物质的了解,或者是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不够成熟的时候,我们就是有这种想法,其实这种想法也是一种很幼稚的想法,我们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感觉到,这个不是很成熟的想法。那么另外一种人认为,除了这个物质以外还有名声、权力,可以作为心灵的归属,为了名为了权力,付出了很多。但是真正的名和利,当我们拥有这些的时候,其实这个也不是当初所想象的样子。这时候我们有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名也好权力也好,这些东西当我们有一定的距离的时候,是对我们这些人很有吸引力很有魅力的,但是我们有机会近距离的接触这些东西的时候,我们真正的了解它的本质,这时候越来越多的人觉得,物质不能够作为心灵的归属,它不能作为心灵的归属。这时候我们很多人就不知道,到底这个心灵的归属是什么?然后有相当多的人就觉得幸福就可以作为我们心灵的归属,西方的哲学、东方的宗教都在讲,人的生存的目标,可以是追求幸福。但是到底什么是幸福?什么叫做幸福?幸福来自于什么?每个人的说法、想法、观点都不一样。有一本书叫做《幸福是什么》,全球大师级别的155位学者大师,在谈论幸福,幸福的本质。然后有些人认为幸福是有稳定的收入,有些人认为有和睦的家庭,有些人认为周游世界就是幸福。有些人说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一杯水,155位大师的观点也是不一样的。我们很多人不知道到底这个幸福是什么,我们本来把幸福作为我们心灵的归属,但是我们很多人也不知道幸福到底在哪里。过去我们以为有钱就是幸福,但是现在很多人有钱了以后,一样的不幸福。举个例子,西方世界从19世纪60年代到2000年,这个40年当中,他们的物质的财富翻了三番,但是幸福指数一直都在下降。我们自从有了物质和幸福指数比较可靠的数据以来,没有幸福指数越来越高,而且幸福指数越来越低。但我们物质条件空前的发达,交通、通讯以及生活当中的所有的这些设施、用品越来越发达,但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就是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同时,我们的幸福指数越来越低。这个奇怪的现象出来了以后,很多人开始怀疑物质生活,它给我们真正能够带来的最终的意义是什么。它能不能给我们带来幸福,它能不能作为我们一个精神的支柱,它能不能作为一个心灵的归属,我们越来越多的人觉得这个(物质)不可以。那么幸福也是一样,当初我们认为有钱就是幸福,富裕就是幸福,但是我们现在很多的人已经是非常有钱了,但是这些有钱的人,也未必很幸福,而且这些人当中很多人觉得很不幸福,没有幸福感,这个幸福的指数越来越低,越来越降低。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多人很迷茫。到底我们的生存的目标是什么?我们生活的节奏这么快,压力也这么大,那么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很多人找不出我们自己生存的真正的目标,生存的最终极的目标,心灵的归属,这一切越来越多人都开始怀疑。所以在精神上,很多人出了严重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有一个预测,抑郁症在不久的将来将成为全球公众的最大的健康问题,那么抑郁症是从哪里来呢?抑郁症一开始的时候,它不是因为身体上的不协调、骨骼方面的疾病导致的,而是一个精神的问题。比如说焦虑、忧虑、孤独等等,最后导致了抑郁症。那么最初在西方,抑郁症的平均年龄是28岁,但是40年以后,这个抑郁症患者的平均年龄已经是14岁,现在8岁、9岁、10岁的小孩都有这个抑郁症。在西方社会,40年前到40年后,这个之间的抑郁症的患者增长了10倍。我们的物质的生活越来越发达,这是我们的祖先从来没有用过的,从来没有想过的,从来没有看见过的,或者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很多的生活用品,而在今天我们的生活当中这些已经是常用的东西。但是我们的心灵为什么出现了这么多的心灵上的问题,为什么出现这么多的精神上的问题。抑郁症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问题。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没有找到真正的心灵的归属,所以我们活的很茫然。很多人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子活,为什么要这样子忙,其实这问题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是为什么要这么忙,为什么要活着,这个问题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根本就答不出来,根本就不知道怎么样回答这个问题。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对很多人来说不知道怎么样来回答,这个说明什么呢?这就充分的说明,我们很多人活的很茫然,因为我们没有找到心灵的归属,所以导致了这一切。未完待续!cichengluozhukanbu
}
科技越来越发达,人类却越来越迷茫,这是为什么?物质越来越丰盛,人类却越来越不幸福,这是为什么?信息越来越发达,人类的智商却越来越低,这是为什么?本文给你一个不可思议的答案。1这是一个很不可思议的现象:人类是正在一点点蜕化。下面我们来捋一捋这个过程:在电报没有诞生前,整个人类都靠阅读获取信息,那时世界到处闪烁着理性之光。因为阅读是主动汲取信息,里面没有任何情绪,每个人都形成了自己的推理和判断能力。能在那个时代广泛传播的内容通常已经被多重过滤,平均质量很高。但这一切随着电报的发明而改变。电报让信息变成了碎片化、毫无关联的符号,信息不再具有“持续性”、“连贯性”、“系统性”,我们的时间和注意力就开始被撕裂。电报时代也让大家从“文字时代”进入了“照片时代”,让“看”取代了“读”,“读”是汲取信息后消化理解,“看”是只要获取信息然后在大脑里形成印记就可以了,“看照片只需要能辨认,读文字却需要能理解”,于是人类的思考能力变弱了。于是我们接受并储存了很多信息,但我们却并没有找到这些信息背后的联系。我们知道了很多事,却没有深刻理解它们。也就是说在电报时代,人们只知道“是什么”,但不知道“为什么是”。2后来电视的出现,则让大众彻底被动化,“表演”开始取代了“事实”,电视时代引发了全面娱乐化,让理性与大众彻底分道扬镳。一个东西搬到电视上,首先考虑的是它是否有趣、足够的新奇,表演是否到位,故事情节不需要以事实为依据,而是要足够传奇,因为大众对真相并不感兴趣,但是对于传奇却趋之若鹭,这让我们逐渐丧失了对知识、真理的敬畏,开始沉溺于各种表演。为了能够博观众一笑,所有的滑稽式演绎都变成了“合情合理”,人们放弃了思考,毕竟思考需要耗费精力,转而寻求各种刺激。如果说电报把“文化”变成了一种爽口的快餐,而电视则是把这种快餐变得更多更“好看”,更“廉价”、且更易获得。3再后来就是互联网时代了,互联网时代让这种全民娱乐演绎得更加疯狂,因为互联网时代最具革命性的特征是:让制作内容者也大众化了。在电报和电视时代,我们所能欣赏的内容至少都是机构出品的,机构需要具备一定的门槛、水平、资质,且被相关部门所监管,但是在互联网时代,每个普通人都可以创作内容了,比如博客、微博等等。于是“制作信息”和“接受信息”的双方都变成了大众,信息传播得更快,因为各种互联网热点事件层出不穷,大家每天都在忙着当吃瓜群众。这时新奇、怪异、博出位的内容更容易进入大家视野,大家每天都在网上寻找各种刺激,一旦几天没有八卦出现,大家就会感到空虚,更重要的是,理性的人都不太喜欢发言,发言的人往往都是偏激、激进的,理性的人越来越少,理性的声音越来越少,即便偶尔出现,也很快被淹没。我们陷入了一种集体的疯狂,实际上这是一种集体无意识。4再后来就是现在的手机短视频时代了,各色人物轮番登场,庙小妖风大,水浅王八多。这些网红、主播、培训大师竭尽所能地吆喝、表演,疯狂彻底压倒了理性,娱乐彻底取代了思想,地狱空荡荡,妖魔在人间,人间进入群魔乱舞的时代。更重要的变化是:互联网时代是我们主动选择去看内容,但是手机时代的算法推荐,我们已经不需要做选择了,大数据知道你喜欢什么,然后你越喜欢什么,就越给你推荐什么。于是每个人沉溺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可自拔。未来很多人就像井底之蛙,只能看到自己头顶的一片天,只能看到推荐给自己的那一类信息。互联网的出现原本是为了打开世界,结果现在却让世界更狭隘了。也因此,未来很多人都会活在“内容茧房”里:一个大约五平方米的笼子里,在里面玩玩游戏,刷刷短视频,看看直播、抢购廉价产品,饿了就点一份外卖。让它们沉溺在各种短暂的刺激和快乐里,被各种内容和廉价的食品填饱。算法可以精准地给每个单元格投放他们最想要的东西,这些人都将像宠物一样被圈养起来,被喂养和投递,并且它们还乐此不疲,每天忙得不亦乐乎,还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是小资。这就是未来绝大多数人的宿命!5听我分析完这些?是不是觉的人生一片灰暗?其实,整个人类都在放弃了思想和文明,转而投向享乐主义、娱乐至上。《娱乐至死》里说:有两种方法可以让人类的文明枯萎,一种是让文化成为一座监狱,另一种是让文化成为一场表演。如果你发现自己已经毫无招架之力,至少你还能做三件事:拔掉插头,关上电脑、放下手机。当99%的人都开始随便逐流,沉溺于眼前的快乐,放弃了独立思考能力,只有1%的人能坚持自己,他们不被带偏,坚持独立思考,他们才是文明的火种,也是人类社会的引领者。希望读完这篇文章的你,能成为那1%的人!毕竟,真理永远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成功亦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科学越发达人类越痛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