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买一个房屋使用率多少正常高一点的房子,有什么号得推荐!

我是首套全款,预算1000,目标三居,三代同住。听人推荐后,11月开始看德胜,老大26年上学,老二29年,目前初步想买裕中西里。新政之后现在是否可入手?因为目前有一个可买的房子,但差不多价格之前有更大面积的,我还能再等吗?等多久呢?回答:1、2026年入学,没什么不能入手的,现在算相对低谷的时候。明年出现小阳春的概率较大,如果资金准备好了就春节前后定下来吧。2、裕中西里,现在溢价率多少啊?我刚看了一下,还行吧,40%左右不算太高。估计就算等也未必等到35%以下的了,前天出台的刺激政策,虽然肯定不是立竿见影,但这也表明了政府的态度,挂牌业主的信心也增加了一些。另外按照历次救市的惯例,大概率还会出台金融手段,或者再次增加行政手段,比如降息降准和放宽限购什么的。所以就算年底是淡季,也未必能怎样。3、参考2008和2015的救市吧,都是年底出台政策,年初出现小阳春的。所以如果要等就等到春节后呗。如果成交量不上涨就继续等,上涨的话那就别等了。仅供参考。关注公众号【章哥说买房】,可提出自己的问题,且有更多案例分享。}
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元年。新年伊始,疫情肆虐,经济发展都按下了暂停键。10月了,虽然国外疫情还在肆虐,但国内基本得到了全面控制,人们的生活也逐步进入正轨。 相信经此一疫,会很大程度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居住观,购房者对于买房的考量,会有新的标准。有房的想买标准更高的房子,而没有房的刚需,则萌生置业计划,或是提前了自己的置业计划!那么疫情过后,购房者购买住宅,会更重视关注哪些方面呢?这7类房子或许会非常抢手......1、“低密度”这次新冠病毒肺炎“人传人”的传播特性让病毒大规模爆发,一触即发。从卫生防疫角度看,居住密度与传染指数成正比,居住密度低的小区,人口基数小,公共空间使用频率低,在疫情爆发时,交叉**的概率将大大降低。疫情过后,低密度产品将成为关注重点,就像2003年非典过后,低密度产品迎来购房者追捧。 当然,低密度产品价格相对偏贵,择址常在城央或是郊外,购房者需要力所能及,还需根据自身需求出发,有一定购买力的购房者可以考虑。2、绿化覆盖率往日,大多数购房者选房,对于小区绿化覆盖率这一块并没有太大关注,其实,小区绿化的健康意义远大于观赏价值。
绿植对于人体身心健康的意义已无需多言,通过光合作用进一步净化空气。 绿化充足、园林充足的小区,楼距大,空气更佳,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病毒细菌不容易存活,即使在家“抗疫”也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购房者在选房时,需要注意,绿化率越高,居住舒适度越高。
3、物业管理疫情之下,物业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全民防疫战中发挥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物业与业主这对一直以来的欢喜冤家,大多站在了同一阵线,各家业主纷纷“点赞”自家物业,而一般甚至懒散的物业也收到了不少“吐槽”。物业的真真实实的表现就是最好的广告,更直观地反映到房子的真正价值,而优秀的物业,或会受到更多购房者的青睐。
要知道,买房不仅是为了买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港湾,更是背后的生活质量与保障。小区物业很大程度关乎到往后的居住生活品质,也会影响到未来房子的升值空间。4、户型细节2020年新冠病毒的席卷,让人联想起17年前的“非典”。2003年香港淘大花园的悲剧被重提,折射出了家居设计背后的隐患,从而再次引起了警醒。
在这段“被禁足”的日子里,人们对于房子内在的安全性、舒适性与健康性会有更多的思考。5、南北对流,采光充足宅在家的日子里,最容易做到的就是开窗通风。再强效的消毒液也不如开窗通风来得彻底。南北通透的户型,具有两面采光,另外,坐北朝南保证充足的阳光照射,新鲜洁净的空气,可有效降低空中病毒浓度,减少病毒交叉**。6、独立玄关玄关,作为住宅的门面,不仅具有储物、待人接客等作用,在疫情当下,成为了防疫的重要一环,非常时期灵活运用。独立玄关能化身为消毒区,疫情时期出门后归家,第一步便是对于衣物鞋子进行消毒处理,做好防范措施,避免把外面的病毒带进室内。
7、动静分区少出门、不出门,成为这段时期所有人的日常。一日24小时在家,呆久了,家人之间难免会互相“嫌弃”,年长的父母唠叨天天爱熬夜的年轻人,睡懒觉的年轻人受不了早起做家务的父母。这时候,动静分区的意义就出现了,动静分区的布局,能在保持动区空间的正常使用下,又能保证静区的私密性,减少相互干扰。例如有特殊情况,无法正常上班、上学,年轻人只能在家办公、线上直播上课,也需要一定的安静私密空间。 这次疫情之后,“动静分区”、“南北通透”.....不再是一句句吸引购房者的宣传卖点,这些功能将实力诠释它们到底有多重要。当健康、安全成为全民关注的首要因素时,这7类房子或许会非常抢手!有时候,买房也是一门学问,我们总得从这一场危机中学会点什么,才能灵活化解下一场危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房屋使用率多少正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