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什么游戏好赚人民币?

愤青强文:国产游戏为什么这么多垃圾?
愤青强文:国产游戏为什么这么多垃圾?
编注:虽然在去年,国产网游已占据了国内市场六成多的比例,然而从全球范围来看,国产游戏还是难称上乘。国产游戏难见大作,倒是各种“开发周期三月,生命周期一年”的投机性游戏层出不穷。为什么我们的好游戏这么少?本文作者从一个游戏策划的角度,怒斥了他眼见的一些弊端,并发出一声呐喊:“我们是否还有东西能够拿出来见世人”?
作者:匿名策划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供参考部分文字较偏激,若有不同意见,可
  中国游戏跟中国足球差不多
  据说中国队又让人给骂了,电视里、报纸上、网络上,沸沸腾腾地,记者们、足球转播员们,众口一辞地开骂了,如此浓的火药味源于一场被灌了六只球的倒霉比赛,我虽不看电视(压根没有电视),却也混在人群里跟着骂,人们的唾沫飞上天空,溅了一脸……。
  中国游戏以前也被骂得很厉害,真的,自从著名的《血狮》事件开始,那些买着盗版碟的家伙就从未停止指手画脚,原谅我又拿可怜的《血狮》开涮,其实我没玩过,连封皮都没见过,不过那时候我甚至还不是一个电脑游戏玩家,我只是看着杂志跟着一起嘲笑,一起漫骂,大言不惭地说:“中国做游戏的那群人真是猪!”
  六月债,还得快,一不小心我就进了主楼,阿不是,是进了游戏业,你要知道,他们是喜欢管这叫“圈”的,凡是称得上“圈”的一般是比较高级的东西,比如演艺圈、足球圈,他们不喜欢让不是圈子里的人看见他们干的事,有点遮掩的意思,这看起来象是个伦敦的私家俱乐部,或者你可以想象一下,一群人,他们把头聚在一起说悄悄话,然后把屁股一致对外形成一个圆圈,防止有人把头挤进来偷听,一旦被人听见他们说的话,就不存在秘密了,他们就无法用“业内人士”的口吻说话了,这该是多么悲哀的事呀。相信我,几乎所有的“圈”都是这样,
  游戏业中有个奇怪的职位叫做“策划”,这个名词很好理解,有位仁兄的笔名叫“厕所画画”,我觉得很有深意,我们上大学那会,如果便秘,在大号撇不出那一条来,我们就会信手在厕所的墙上涂鸦,我相信能无聊到这个程度的人,他们都是带着脑子的哲人,他们更富有幻想力,而你知道,富有幻想力的人,如果无聊到一定程度,他就不去上厕所涂鸦,而是去做策划这个职位。
  我这么说是对自己太不尊重了,实际上我非常尊重自己的职业,并以此为豪,不怕您笑话,我开始做游戏的第一天,兴奋得一晚上没睡好,并暗暗在心里喊了N遍:“要做最好的游戏人,设计最好的游戏”,一点都不瞎掰,特真诚的那种呐喊,就差流下两行浊泪了。
  时代在变,中国游戏“垃圾”不变
  但我今天在这里用着侮辱性的口吻描述策划这个职位,我的心里在流血啊同志们,一个垃圾游戏诞生以后,玩家可以忽略美术上的劣次,可以忽略程序上bug,但他们不会放过策划,他们会说“我用屁股都能想出比这好的点子来!”,您瞧瞧,我们的脑子比别人的屁股还不值钱……。
  可是,为什么中国游戏这么烂呢?直到我在写这个东西的时候,我还没有看到有任何一款真正有说服力的作品出现,踹开眼下流行的铺天盖地的枪稿,你会发现,十年了,其实我们的游戏并没有什么进步,就象东莞的小电子厂,总是在生产,但拿出来的东西毫无说服力可言。即使时代在变化,从单机游戏时代到了网络游戏时代,但我们的游戏仍然那么粗糙,仍然那么……怎么说呢?垃圾!
  台湾以前有个很有名气的撰稿人,叫做“炽天使”的,这个人写字很毒,毫不客气的把台湾游戏界骂了个遍,当然,他骂的时候自己已经闪人了,不过他骂的时候,恐怕还没有预见在海峡的彼岸,大陆游戏业的混乱远比台湾游戏业甚之。他如果来这里做事,只怕以他那性子,早就活活憋死了。
  我现在走在马路上,看到报刊亭里的游戏杂志,心里是很虚的,我不敢买来看,一翻开来,里面都是国外的大作,电视游戏如是,网络游戏如是,而这些都不是我们做的,那些漂亮华丽的画面,那些令人惊叹的特色,都不是我们做的,我们国产的东西,偷偷的夹在广告页里,连广告都那么低俗,那么土气,一篇篇的枪文,装做漫不经心的样子,藏在新闻栏里,耳语一般的劝说玩家:“开内测啦!不要钱的!快来看看吧?”
  原因一:玩家素质低,就是爱练级
  要不怎么说中国的很多玩家素质低呢?素质低的特征不仅仅是游戏的方式,更体现在他们毫无分辨能力,他们只要听到:“免费!不要钱!”就会扑过去,他们似乎不是来娱乐的,而是来找不要钱的东西,他们不会去要求,只会白痴一样逆来顺受。
  游戏是什么样子,他们就能硬着头皮去玩,哪个游戏广告做得火,他们就扑过去,即使一边大骂游戏的缺陷,一边还玩得乐孜孜,玩完了再大骂一声“垃圾!”,这看起来象是自虐症中度患者。我见过一个奇垃圾无比的游戏,公测时居然也有几万人扑进去,结果免费期过了,有的人已经练了不少时间,又舍不得放下,只好继续练下去。
  中国的玩家还有个奇怪的特点,特别爱练级,就象写家庭作业,写习惯了,再海量的作业也能完成,重复的事做一万次都觉得不算多,只为了一点:级别高了好炫耀。真正让人见识了一把中国民族隐忍向上的个性。至于什么是“有趣”的游戏,他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从来就是市场引导着开发,中国玩家爱练级,于是韩国人就做练级游戏给中国人,国内的也不甘落,不就是练级嘛,把经验值设成天文数字,你们练去吧!而玩家反过来又大骂“怎么尽出练级的游戏啊?你们是猪吗?”怪谁?要我说,怪就怪玩家自己有问题!
  原因二:游戏策划混日子
  于是乎,做策划就变成了一件非常轻松的事了!你只要设置战士、法师、道士,或者给他们来个改头换面,界面上左边是红水右边是蓝水,然后做几套装备武器,在地图里放上几个莫名其妙的怪物,中国玩家就可以玩得很好了。什么?没内涵?EQ有内涵吧?不照样死掉?中国玩家要求很低的!
  游戏公司征收策划,上来就问,你都玩过什么呀?应:我玩过《X奇》、《奇X》、《天XXX》!问:有高级帐号吗?应:我在我们区是老大!得!这就成了,如果你能在应聘时再表达出几分仰慕之情,简直就是一次完美的面试。回头你当上策划,只要把你玩过的东西照抄一遍,换换样子,您,就是一个标准的策划,您就可以回头跟你的朋友吹嘘了。有一次我在一个游戏里,和一个女角色发生口角,对方张横跋扈之极:“我老公是游戏策划!”,哦耶,差点吓得老夫尿裤子……。
  十年前,你要说你爱好文学,是个文学青年,周围的人会赞许的看着你,你要换到现在说,就会被人看作sb,十年前,你要说你爱好游戏,是个胸有大志的未来游戏人,周围的人会去鼓励你,但现在,大部分说着这些话的新手策划们,鬼晓得他们心里头在想什么,我见过不少有志青年,充满烦恼的跟我诉说:“快毕业了,工作不好找啊,我好想当策划呀!”。没错,游戏策划薪水现在可不低了,而且:好混!
  进了公司你得会拍马,你可以不搭理跟你平级的人,但你千万别把你骄傲的脸露出那些职务上带有“主”字的人看,你要让他们知道你是一个“听话的、有悟性”的好孩子,可千万别把网游里的脏字带出来,最起码,这个行业,表面看上去是那么文质彬彬,看上去领子是那么的白。
  原因三:投机心理重,不做事的人很多
  而那些经理们,总是让我很困惑,我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来,当网游兴起之时,他们就从各个神秘的旮旯里冒了出来,他们似乎在这之前都不知道什么是电子游戏,但他们充满自信,他们可以找到投资人,并让投资人象笨蛋一样对他们言听计从,而他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他们的亲属和哥们们,从四面八方拉进来,而至于项目跨掉,没有关系,他们等于多了一个不错的履历:曾开发过XXXX产品。
  而投资者,更象是一群脑筋转不过来的傻瓜,当鼎鼎大名的《X奇》案例摆在他们面前,他们就彻底傻掉了,原来钱这么好赚?于是二话不说就被人牵着鼻子去银行领钱,做着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白日梦,他们永远相信“资本”的力量,认为只要有钱,任何想法都可以实现,他们永远不明白“做事”的真谛,网络游戏并不是一块菜田,投入什么就有什么长出来。
  如果说十年前,一群年轻人聚集在一起,是真正想要干出点名堂,真正想做点游戏,那么现在,你大可以用“打工仔”来形容游戏公司里的“游戏人”们,他们每人一台电脑,坐在吹着微微小风的明亮办公室里,用着二十四小时免费的宽带,懒洋洋的打着呵欠,我们到底在做什么东西?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关心,每个人只在乎他这个月的薪水,每个人只在乎月末评定时的评语。下了班,打上一盘cs,就是他们团结的象征,打上一盘wc,就是游戏业与其他行业最大的区别,让人还能想起,自己是一个做游戏的,所以,适当的时候,是需要打打游戏的。
  而干起活来,更是随意,大家都是同事,都是打工仔,就不要互相为难,图画得不好,没关系,美术会给你理由:“我这么画更有美感”,哦耶,你干嘛不去办个人画展?最起码你拿公司的薪水,就能出公司要求的活吧?这种话只能在肚子里说说,面子上微笑一把,撕破脸皮划不来,免得人家说你这个人不好相处对吧?你还不能再多罗嗦几句,美术家是有脾气的,声音大一点,所有人都会看过来,那些幸灾乐祸的眼光是躲避不去的。
  程序脾气也是不小的,谁叫他们用着谁也看不明白的语言呢?多说两句,人家就会用着看白痴的目光盯着你:“你懂吗?你懂吗?”,程序有bug?有bug是正常的,你见过没bug的程序吗?而且我这个就是根据xxx改的,xxx游戏你知道吧?没错,代码我有,改改有行了,谁没事闲得慌自己写一个呀?如果你要说哪里哪里改一下,哪里哪里加个功能,对方就恨不能摔键盘:“怎么这么费事呢!以后再加吧!”哦耶~那就……取消了吧。
  原本写好的一份项目案子,就这样东少一块,西改一块,做到一半就面目全非,还得谨防老板有奇思妙想。毫不严谨的制作态度,导致游戏从一开始就重病缠身,然后陷入无尽的修改中,每个人象梦游一样的工作着,只有在老板视察时才精神抖擞起来。你说,这样的游戏,能好吗?
  但你必须忍受下去,别跟我说你心里有美好远大的理想,别说你有满腔的热情,你要不干你滚蛋,也别对我翻白眼,不然我扣你一个月薪水让你肉紧一把,你要实在受不了你自己组团队干去,去做你自己梦想中的游戏,但我保证没人入伙,有点能耐的都在公司挣工分呢?这年头,凭着几句口号,连新手也不会上你的当!
  希望有一天能好起来
  再鲜亮的外表,也终有一日掩饰不住腐朽的内脏,产品好比丑媳妇,总有一日要见公婆,但那时,钱已经花了出去,公司里进进出出,有人拿足几个月薪水扬长而去,有人留下来继续混日子,谁也不承担责任,每个人都说着:“游戏开发是很复杂的工作!”既然复杂,有各种各样差漏再所难免,就让我们在下一个项目中继续努力吧!
  这就是俺们的游戏人,俺们的圈子。有时候,我站到窗户边,真想大喊一声来发泄,我在想,是不是我们就这样继续烂下去,这样心怀鬼胎的日子还能持续多久,当国外的超级大作们源源不断的涌入国门,我们的糟糠之作又怎能抵挡几分?玩家不会一直傻下去,投资人也不会一直蠢下去,而那时,我们的精神早已磨损消耗在无尽的“混”的过程中,我们是否还有东西能够拿出来见世人?
  我有一个梦,每个人都在努力,而不是为了眼里的小利争斗不休,每个人都怀着游戏的梦,而不是想着车子房子。我相信我们的汗水和心血会被玩家们所珍视。在这篇骂文的前半段,我竭力去讽刺去挖苦这个圈子,但后半段,我的心被苦涩所湮没,我笑不起来,因为这些我痛恨的现象,正是我当初所不预见的,也不想见的。我口中在骂,心里却在想:总有一天,总有一天会好起来的。总有一天会好起来的……。
  写到这里已然无力,文中必然会得罪一些人。也请认得出我文字的人不要塌我的台,我只是说出心中的郁烦,我们的处境如此,何不正视?
请你给目前的国产网游整体水平,打个客观的分数(满分5分)
5分,已接近完美
4分,令人满意
3分,优缺点同在,很有希望
2分,落后很大,急需努力
1分,太幼稚,仅仅刚刚起步
0分,完全一无是处
【编辑:PP猪】
支持键盘 ← 和 → 分页
此文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
类型:大型角色扮演
类型:大型角色扮演
特征:交友
类型:第一人称射击
特征:动作
热门新闻排行
游戏万花筒
Wan网页游戏免费玩|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正文
为什么很多游戏看了就想买 买了又不玩?
22:50:36 来源:大众软件 作者:木然 编辑:观海 浏览:loading
  经常把STEAM当淘宝的玩家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明明某款游戏看起来很亮,很炫,宣传片像打了特技一样Duang,但买来以后放在游戏库里就是不想玩,哪怕连点一下预载的动力都没有。欧美自由记者凯尔·欧兰德对STEAM的分析显示,在STEAM使用者下载下来的游戏里,有大约26.1%完全没有打开来实际玩过,如果再加上启动时间在一小时以下的游戏,比例甚至达到了45%。也就是说,接近一半的下载游戏处于“常年吃灰”的状态,这个数据告诉我们,就像爱美女性的衣柜和化妆盒一样,玩家购置游戏的速率往往高于使用的频率,大量闲置游戏的出现引发了我们的疑问:为什么这些游戏看了很想买,买来又不想玩?
  为杜绝装X,我先在开头剧透一下答案——手贱。不过这个词覆盖面很广,需要细化讨论。
1、冲动消费
  STEAM打折可能是目前所有数字游戏销售平台里最夸张的,动不动就是“-75%”“-90%”,再加上各种分销商慈善包,买买买根本停不下来。冲动消费的后果就是手上多了一大堆连听都没听过的游戏,这些游戏该怎么处理呢?玩,了解与适应需要时间成本,再说有多少人会去尝试一款闻所未闻的游戏?不玩,钱都花了,虽然不多,但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没办法,挂跳蚤市场吧。“喜+1”的心理就是,不放过一切以最低成本让游戏库+1的机会,然后吐槽自己游戏多得玩不过来顺便秀游戏库,原来成就一个伪“壕”不需要几千几万刀,买点慈善包就够了。
“XXX打折了!”“Shut up and take my mony!”
  根据本人多年的诊疗经验,冲动消费型患者面对打折时免疫力明显降低,由这点对症下药,最好的办法就是平时少逛STEAM,别上Humblebundle、Indiegala这些邪道网站,一个月以后症状就会有明显缓解。此外,季度打折、节日促销期间也是病症高发期,建议病患少开电脑、外出交友、关闭网银,搭配断网则效果更佳。最后祝您身体健康,早日摆脱病魔。
2、缺乏了解
  即使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还是有一些消费者对媒体和玩家的评分置若罔闻,仅凭第一印象购买游戏。比如我喜欢球,所以我买了DOA5 PC版,然后KT社接过我的钱,一个大耳刮子甩在我脸上——2015年3月底发售的《死或生5:最后一战》真可谓业界奇葩,不仅分辨率、键位无法修改,游戏还是移植自上世代的街机版,画质“感人”不说,连最重要的“柔软引擎”也缩水了,作为一个绅士果断表示:是可忍孰不可忍。而KT社却在预售3个月后,临游戏正式发售前一周才公布了这些消息,后果也显而易见:超过40%的玩家对《死或生5:最后一战》PC版给出了差评,更有玩家以极快速度推出裸体MOD以示回击。猝不及防的KT社只能在删除MOD后推出了一个PC限定的泳装DLC作为“补偿”——不过你需要花费65刀才能拥有它们。
《死或生5:最后一战》PC版限定DLC,售价65刀
  鉴于读者们多半非壕,我也就提醒两句,STEAM上对某款游戏的展示非常有限,拉下去看看评论也没什么损失,而且了解一款游戏的方法多了去了,直播平台、实况解说、攻略评测等等;如果你的朋友多,直接问他们或者要个授权,实在不行去下个试玩版体验一下。考察周全后再买,钱的利用率会高得多。神作雷作,一般在游戏发售后一周就有结论,到时再买也不迟,何苦为一段宣传片的眼缘而杀伤自己的钱包呢?
3、跟风剁手
  这两天正值《GTA5》发售,再加上国区30刀特价,于是中国玩家开始组团疯狂购买《GTA5》,据统计,发售首日《GTA5》销量达到了110万套,中国区占到了11.47%,仅次于美国的21.88%,其中还包含了许多从未使用过STEAM的玩家,由于他们的社区帐号尚未开通,所以实际比例应该还要再高一些。
  然而昨天大软STEAM喜+1群里却有这么一位读者,花180多购买了《GTA5》以后才发现自己晕3D,玩了3分钟就没法玩了。在几乎人手一份《GTA5》的今天,这种玩家可以说是一个悲剧。但仔细想想,从众心理本身具有效仿性和盲目性,购买之前不确认自己的喜好和状态,甚至连游戏本身的素质也不问,造成这种结果, 多少有些“自作孽不可活”的成分在里边。
  2月份的话题作品《进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游戏上市前已经拿下了60余项业界大奖,再加上《求生之路》开发商龟岛工作室坐镇,玩家自然对其寄予厚望,然而A测B测之后,正式版并没有对游戏模式做出多少改进,核心玩法依然是1V4捉迷藏,导致游戏上市后在线玩家数很快从上万跌到数千,再到现在的数百,国区售价也很快从60刀降到了30刀。STEAM上过万的评测证实该作销量不低,但超过90%的玩家闲置了该游戏,除了本身可玩性不强外,受2K营销或其他宣传影响跟风购买的玩家也不在少数。
  类似《进化》的作品往往有一个非常厉害的噱头,比如“要跟《GTA5》刚正面”的《看门狗》,以及"E3 2014 MMORPG新星"“2015年最值得期待的生存游戏”《H1Z1》,它的试玩版刚上线就被骂了个狗血淋头,由于SOE锁大陆IP还导致了一大批国内玩家无法登陆(现已解锁)。然而反常的是,《H1Z1》作为一款好评率常年低于70%的游戏依然在STEAM销量榜上盘踞数周之久,这其中自然少不了游戏主播的推广宣传以及SOE不断的更新改进,可以说在许多类似的案例中,《H1Z1》的开发者算是比较负责任的。
《进化》和《H1Z1》——一个不断卖DLC,一个不断更新
  2015年还有许多重量级大作面世,在讨论要不要买的时候肯定有人会说:“WTF,这可是XXX!”笔者的建议是,小小的预购奖励肯定比不上买了游戏不想玩的经济和精神损失,所以除非是系列死忠或者100%确定必玩,否则尽量不要跟风买买买。
相关新闻:
综合热点资讯
单机游戏下载
| 热心读者
| 热心读者你好奇为什么我们游戏过后有巨大的空虚感吗?
  游戏过后的巨大空虚感的原因很简单而且是我早就知道的却不肯承认的:游戏终究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是&没用&的。
  先别忙着喷我,我也沉浸于各种各样的游戏,DOTA打了4年,WOW打了7年,剑三打了2年,各类单机什么生化奇兵无主之地火炬之光小时候的三国志三国群英传仙剑等等等也是玩的不计其数。也认为430,YYF,小8等世界冠军非常的让人敬佩和向往。
  游戏生涯少说也超过15年了,而我与大部分人一样,每次在大量的,长时间的游戏后,也会有巨大的空虚感。
  自己归纳有以下几个原因,在说原因之前,我先粗暴的给出一个不完全正确的答案:我们在游戏中付出的努力,得到的成就,获得的赞许与成功,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都是于现实生活&无用&的。
  我玩过非常多种类的游戏,从第一视角射击到即时战略,从文字攻略到卡牌斗智斗勇。虽然我不能说我玩的都很好,但起码来说大部分主流的游戏类型我都接触过了。大部分主流我们大家都玩的游戏都脱离不了一个&隐形&的逻辑就是:努力就会有回报。无论是DOTA的天梯分,还是LOL的白银钻石,又或者是WOW的一件新装备,一个新成就。
  游戏给我们的成就感,满足感大多来源于此。当然啦,现在的游戏也主打一个社区概念,这个我后面再说。从这我们就会发现:当我们离开游戏,游戏里再大的成就都无法影响到你现实生活中的一分一厘(当然了,是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你要是国服dota2天梯第一,你可以去做直播影响现实)。对于一个永远无法摆脱自己要活在现实中的普通人来说,这种几个小时的&无所事事&与游戏和现实巨大的落差感,就是你空虚感的重要来源之一 。
  上面那段话可能太过于抽象,让我们来想象一下这么一个场景:小明心满意足的关掉了游戏,打了一晚上DOTA2,天梯分从4000终于来到了4082,这样自己明天应该能够冲击一下4100了吧!小明点起了一根烟,往着楼下开心的那群人,意识到今天的班级聚会自己又没有参加,女朋友也因为自己刚才打游戏没接到电话而跟自己闹性子。再转念一想,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可是自己一页书都还没看过。小明不禁有一些迷茫,他感到了巨大的空虚感,因为看似他奋勇奋战了一晚上,努力拼搏了一晚上,自己的生活好像并没有变好。想到这,小明又坐回了桌前,打开了游戏。看着纷至而来的组队邀请,小明才开心了起来:这才是我应该有的待遇嘛!(场景取材本人大学生活,无任何影射之意。)
  不知道你们感受到了没有,空虚感以及拖延症其实是同样的来源:游戏世界再辉煌,也无法掩盖那些你在现实世界丢掉的东西。由于在游戏世界里获得成功和认可要远远比现实世界容易以及强烈的多。当你回到现实世界,这种空虚感和强烈的重回游戏世界而导致的拖延症当然就会来临 。
  最后,如果想要摆脱这种空虚感,首先就要戒掉或者摆脱沉迷游戏。我从来不鄙视游戏或者认为游戏不是正道,而是因为大部分普通人只是把游戏当娱乐却把游戏当成了人生的全部。一个人没有某一项专精的本领能够立足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些底气来抗衡这个世界,他始终是会怀着一种对未来的恐惧感的。一边做着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不肯离开游戏,一方面又知道这样做无济于事,这恐怕就是你空虚感和拖延症的另一大原因。
  换句话说,沉迷娱乐之所以会带来空虚感,便是人们明明知道自己没打算靠这个生活,也知道不能玩一辈子,却因为各种原因滞留其中。你既没有把游戏当做一份事业去好生经营,也摆脱不了这份娱乐去开创自己的事业和成功。我见过努力刻苦训练技术,研究战术,最后获得魔兽世界全国JJC第二名(我的舍友),我也见过抱着就是玩玩打发时间,却不知不觉一天耗费着18个小时在游戏中的宅男(曾经的我)。
  话说的再极端一点,有抱负有目标认真去感受的人,无论干什么,都不会感到空虚。他会从小说中吸收思想,会从游戏中学会人生,会从音乐中收获灵感。而那些每日只是抱着混混日子的人,哪怕你把他摆在改变世界的位置上,恐怕他也会长叹一声:日子真无聊啊~
责编:黎晓珊
环球时报系产品
用手机继续阅读为什么大家都在找单机移动游戏产品?
来源:&成都游茶
“成都有谁家是做单机手游的吗?我有个朋友公司在收产品。”“你有《手残大联盟》的联系方式吗?”“庞总家的新产品代理出去没?”“成都有哪些做单机产品的团队啊?”……近1个月来,小编收到许多类似的询问。
如果你留意微信群、QQ群,找产品的发行商找单机产品的多了。为什么这些投资商、发行商、渠道商都齐刷刷在找单机产品了?
苹果要开通短代服务了
据2013年统计数据,中国是App Store的第二大市场,每年为苹果贡献18%的应用下载量,但收入贡献仅为3%,这与App Stroe只支持信用卡支付有关。
《2048》,话题成功后在苹果榜单最受宠爱的单机游戏,自3月份上线到现在一直位居iPad和iPhone免费榜2-15位,但畅销榜却只能在iPhone榜单的800位之后看见零零散散的点和线段。苹果开通短代支付后,或将会有好转。
苹果即将开通“短代支付”是5月6日业界传出一个确切消息。中国移动将与苹果在支付方面进行合作,未来App Store将在信用卡支付的基础之上添加“短代支付”(短信代收费)。也就是说,未来用户在App Store付费下载时可使用手机资费进行付款。
当这一消息传开之后,单机游戏开发商笑了,代理商“疯了”。目前国内单机游戏多为免费下载,“一次性下载+道具收费+内置广告”的模式。收入主要依靠以用户量为基础的内置广告和游戏“短代支付”,而iOS版基本只依靠IGA(游戏内置广告)。再加上iOS冲榜产品多,积分墙资源有限,业内名言“游戏冲榜费用不上300万人民币,最好放弃iOS。”国内单机游戏,又有多少推广预算是在300万以上的?谁敢?冲不上榜,玩家基本只能靠口碑传播获取。
(图说:《2048》iOS版上线3个月以来,免费榜和畅销榜截图对比)
单机其实也很赚钱
对,单机其实也很赚钱。《捕鱼达人》最高峰值全球月收入破628万美金,算不算赚钱?成都某单机手游,发国内,先上发安卓成绩不错,再上iOS获苹果首页推荐后,双版本累计用户超过400万,月收入20万,团队人数7人;春节期间蹿红,节后霸占全球142个国家下载榜的《Flappy Bird》依靠游戏内置广告日收5万美金(小道消息,这个数低了)……
上面的三个例子说明,无论是独立开发者还是小团队,大制作,做出的单机产品都可能赚钱。而且,目前有来自运营商游戏基地的数据显示,月收入占比中单机游戏占比高达70%左右。第三方下载平台用户对移动互联网认知较高,平均付费转化率一般略低于运营商平台,但ARPU值较高,在支付习惯上较多选择使用支付宝、充值卡付费。
国内环境下,运营商平台用户付费习惯培养较成熟,用户忠诚度较高,支付习惯上较多选择短信等小额支付。而最近得知一个消息,国内单机游戏发海外也很赚钱。国外玩家习惯为游戏付费,而且对单机游戏付费下载接受度高。
再看看全球移动游戏市场,知名的游戏和公司得益于单机,比如Halfbrick的《水果忍者》系列、PopCap的《植物大战僵尸》系列等。
(图说:有关《捕鱼达人》和《Flappy Brid》的收入新闻)
渠道寻单机保量留用户
手机游戏生命周期短,推广方式多为端游化推广,代理商要求在短时间内看见效益,采用不断地导用户、洗用户等粗暴的方式回本、赚钱。这种粗暴的发行方式,缩短游戏生命周期,伤了研发商,但受伤最深的是渠道。
渠道的用户数量增长并不快,高质量的付费用户数甚至随着游戏平台的增加而分散、减少,他们在经过几轮“被洗”之后,很有可能会流失。
渠道流量少质量差,会怎样?所以,在经过2013年“卡牌年”,粗暴式的洗用户之后,渠道在数钱的时候也开始冷静下来,将广告费提高30%-40%的同时,也开始留一些重要的位置给高质量产品和单机产品。对,你没看错,单机产品。
相较于网络游戏来说,单机游戏的用户群更大,是游戏玩家,就是单机游戏玩家。单机游戏能完全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一直一来都以“用户认知度高,付费转化率高”而受业内人士喜爱。
特别是在国内,单机游戏不用付费也可以玩得很爽,很受玩家欢迎。对于渠道来说,告诉玩家“你可以在我这儿找到好玩的单机”,是留住用户的好方法。
除了渠道,现在发行公司代理单机产品,做国内发行,除了游戏本身的收入,真正的目的在于轻度休闲游戏的用户基数非常庞大,受欢迎的游戏本身将来有可能形成一个游戏发行平台。形成发行平台是理想状态,不能达到也可以将单机游戏中的用户导入新发行的,吸金能力高的中重度游戏,降低用户获取成本。这也不失为现在渠道成本高,用户获取难的一个好的解决办法。
(手游圈内人微信号:syqnr0)
手游圈内人()坚持每日干货推送!分享最手游推广运营干货,发掘手游研发策划灵感,洞察互联网领域前沿资讯,知悉移动网络小道消息。
欢迎来稿与合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游戏最好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