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2+是否br溶于ccl44

【答案】分析:根据氯气先氧化碘离子,然后氧化二价铁,最后氧化溴离子,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结果溶液变为红色,说明碘离子全部被氧化,二价铁部分或全部被氧化,溴离子可能被氧化来分析.解答:解:氯气先氧化碘离子,然后氧化二价铁,最后氧化溴离子,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结果溶液变为红色,说明碘离子全部被氧化,二价铁部分或全部被氧化,溴离子可能被氧化,①原溶液中的Br-可能被氧化,故错误; ②通入氯气之后原溶液中的二价铁部分或全部被氧化,故正确; ③通入氯气之后原溶液中的二价铁部分或全部被氧化,所以不能确定通入氯气之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Fe2+,故正确;④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再加入CCl4溶液,静置、分液,向上层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只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的Br-被完全氧化,I-、Fe2+均被完全氧化,故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知识,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化学
某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FeBr2、FeI2,若先向该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结果溶液变为红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原溶液中的Br-一定被氧化 ②通入氯气之后原溶液中的Fe2+一定被氧化 ③不能确定通入氯气之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Fe2+ ④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再加入CCl4溶液,静置、分液,向上层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只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的I-、Fe2+、Br-均被完全氧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科目:高中化学
某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FeBr2、FeI2,若先向该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原溶液中的Br-一定被氧化;②通入氯气之后原溶液中的Fe2+一定有部分或全部被氧化;③不能确定通入氯气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Fe2+;④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再加入CCl4溶液,静置、分液,向上层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只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的I-、Fe2+、Br-均被完全氧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科目:高中化学
某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FeBr2、FeI2,若先向该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原溶液中的Br-一定被氧化; ②通入氯气之后原溶液中的Fe2+全部被氧化; ③不能确定通入氯气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Fe2+;④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再加入CCl4溶液,静置、分液,向上层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只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的I-、Fe2+、Br-均被完全氧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④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学年甘肃省高三9月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FeBr2、FeI2,若先向该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原溶液中的Br-一定被氧化;②通入氯气之后原溶液中的Fe2+全部被氧化;③不能确定通入氯气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Fe2+;④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再加入CCl4溶液,静置、分液,向上层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只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的I-、Fe2+、Br-均被完全氧化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学年江西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选择题
已知氯化铁溶液能与碘化钾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氯化钾和碘单质.某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FeBr2、FeI2,若向该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结果溶液变成血红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原溶液中的Br-一定被氧化
②通入氯气后原溶液中的Fe2+一定被氧化;
③不能确定通入氯气之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Fe2+;
④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再加入 CCl4,振荡、静置,向上层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只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的Fe2+、Br-、I-均被完全氧化&&&&&&&&&&&&&&&&
A.只有②③&&&&&&&&&&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④&&&&&& D.①②③④当前位置: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I-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一定是Cl2C.液溴易挥发,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D.硝酸亚铁溶液中要加入稀硝酸抑制水解,防止溶液变浑浊
题型:单选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C试题分析:A、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中存在单质碘,A不正确;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不一定是Cl2,凡是能把碘化钾氧化生成单质碘的气体均可,B不正确;C、液溴易挥发,因此在存放液溴的试剂瓶中应加水封防止液溴挥发,C正确;D、在酸性条件下NO3-具有氧化性,能氧化Fe2+,因此硝酸亚铁溶液中加入稀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硝酸铁、NO和水,得不到实验目的,D不正确,答案选C。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主要考查你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化学实验安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化学药品的变质&&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化学实验安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化学药品的变质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1.药品的取用 (1)药品取用原则粉状不沾壁,块状防掉底,液体防污染,标签防腐蚀。 (2)固体药品的取用取用同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的药品(如钠、钾、磷)可用镊子取用。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次使用。往试管里装入同体粉末时,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如图 A)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如图B)小心地送入试管的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试管的底部。把块状的药品或密度较大的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以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慢地滑落到容器的底部,以免打破容器。 (3)液体药品的取用液体药品通常盛在细口瓶里。取用细口瓶里的液体药品时,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后右手握瓶,使瓶上的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左手斜拿试管,使瓶口紧挨着试管口(如右图)将液体慢慢地倒入试管。倒完液体,立即盖紧瓶塞,把瓶子放回原处。&&&& 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可以用量简量出体积。量液体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而且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或者说,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相切,再读出液体的体积。&&& 滴管是用来吸取或滴加少量试剂的一种仪器。滴管上部是橡胶乳头,下部是细长尖嘴的玻璃管。使用滴管时,用手指捏紧橡胶乳头,赶出滴管中的空气,然后把滴管伸入试剂瓶中,放开手指,试剂被吸入(如 A图)。取出滴管,把它悬空在容器(如烧杯、试管) 上方(不要接触器壁,以免沾污滴管或造成试剂的污染),然后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挤橡胶乳头,试剂便滴入容器中(如B图)。 2.仪器的洗涤 (1)洗涤方法 ①冲洗法:往容器里注入少量水,振荡,倒掉,反复几次,再使容器口朝下,冲洗外壁后将容器放于指定位置晾干。如果是试管,则应倒扣在试管架上。 ②刷洗法:如果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可以往容器里倒入少量水,选择合适的毛刷配合去污粉、洗涤剂,往复转动,轻轻刷洗后用水冲洗几次即可。 ③药剂洗涤法:对于用水洗小掉的污物,可根据不同污物的性质用药剂处理。&(2)洗净标准内壁上附着均匀的水膜,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3.试剂的溶解通常是指固体、液体或气体与液体相混合而形成溶液的过程。 (1)固体:用烧杯、试管溶解,振荡、搅拌、粉碎、升温等可加速溶解. (2)液体:一般将密度大的溶液注入密度小的溶液中,如稀释浓H2SO4时将浓H2SO4慢慢注入水中。 (3)气体:根据气体溶解度选择水下溶解或水面溶解。 4.物质的加热 5.仪器的装配和拆卸装配时,首先要根据装置图选择仪器和零件,然后进行仪器和零件的连接和全套仪器的总装配。 (1)零件的连接正确连接实验装置是进行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在中学化学实验巾使用较多的是连接玻璃管、橡皮塞、橡胶管的操作。 ①把玻璃管插入带孔的橡皮塞左手拿橡皮塞,右手拿玻璃管。先把要插入塞子的玻璃管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将它插入。 ②连接玻璃管和橡胶管左手拿橡胶管,右手拿玻璃管,先把玻璃管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橡胶管。&③在容器中塞橡皮塞左手拿容器,右手拿橡皮塞慢慢转动,旋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面上再使劲塞进塞子,这样做容易压破容器。 (2)全套仪器的总装配一般要遵循“由下而上、由左刮右”的原则。如根据酒精灯高度确定铁架台上铁阁的位置,由铁圈确定圆底烧瓶的位置。又如组装实验室制氯气的装置,先要把氯气发生装置安装好,然后再组装集气装置,最后组装尾气吸收装置。 (3)装置的拆卸实验结束后要拆卸装置,一般先将连接各部分装置的橡胶管拆开,这样使整套装置分成若干部分,然后再将各部分装置的仪器、零件按“由上到下”的顺序逐一拆卸。化学实验基本操作:(1)七个操作顺序的原则: ①“从下往上”原则。 ②“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③先“塞”后“定”原则。 ④“固体先放”原则。 ⑤“液体后加”原则。 ⑥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⑦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实验操作中方法总结:(1)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尝结晶的味道。 (2)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泼金属钠、钾等例外)。 (3)取用液体药品时,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不应向下;放回原处时标签不应向里。 (4)如果皮肤上不慎洒上浓H2SO4,不得先用水洗,应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冲洗;若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切不可用手揉眼,应及时想办法处理。 (5)称量药品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加法码时不要用手去拿。 (6)用滴管添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试管)或接触筒壁(试管壁)。 (7)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 (8)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对点另一只酒精灯;熄灭时不得用嘴去吹。 (9)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 (10)给试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11)给烧瓶加热时不要忘了垫上石棉网。(12)用坩埚或蒸发皿加热完后,不要直接用手拿回,应用坩埚钳夹取。 (13)使用玻璃容器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以免容器破裂。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冲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14)过滤液体时,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 (15)在烧瓶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烧瓶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烧瓶。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1)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3)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 (4)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5)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6)点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7)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8)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H2S[用Pb(Ac)2试纸]等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9)做固体药品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 (10)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11)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过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后再装标准掖;先用待测液润洗后再移取液体;滴定管读数时先等一二分钟后再读数;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改变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变后即为滴定终点。 (12)焰色反应实验时,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 (13)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 (14)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15)安装发生装置时,遵循的原则是:自下而上,先左后右或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16)浓H2SO4不慎洒到皮肤上,先迅速用布擦干,再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一5%的NaHCO3溶液。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NaHCO3溶液。 (17)碱液沾到皮肤上,先水洗后涂硼酸溶液。 (18)酸(或碱)流到桌子上,先加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后用布擦。 (19)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加银氨溶液或Cu(OH)2悬浊液。 (20)用pH试纸时,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到试纸上,再把试纸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定出pH。 (21)配制和保存Fe2+,Sn2+等易水解、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液时;先把蒸馏水煮沸赶走O2,再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应金属粉末和相应酸。 (22)称量药品时,先在盘上各放二张大小,重量相等的纸(腐蚀药品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再放药品。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实验中导管和漏斗的位置的放置方法:在许多化学实验中都要用到导管和漏斗,因此,它们在实验装置中的位置正确与否均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效果,而且在不同的实验中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 (1)气体发生装置中的导管;在容器内的部分都只能露出橡皮塞少许或与其平行,不然将不利于排气。 (2)用排空气法(包括向上和向下)收集气体时,导管都必领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底部附近。这样利于排尽集气瓶或试管内的空气,而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只需要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口部。原因是“导管伸入集气瓶和试管的多少都不影响气体的收集”,但两者比较,前者操作方便。 (4)进行气体与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导管应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这样利于两者接触,充分反应。 (5)点燃H2、CH4等并证明有水生成时,不仅要用大而冷的烧杯,而且导管以伸入烧杯的1/3为宜。若导管伸入烧杯过多,产生的雾滴则会很快气化,结果观察不到水滴。 (6)进行一种气体在另一种气体中燃烧的实验时,被点燃的气体的导管应放在盛有另一种气体的集气瓶的中央。不然,若与瓶壁相碰或离得太近,燃烧产生的高温会使集气瓶炸裂。 (7)用加热方法制得的物质蒸气,在试管中冷凝并收集时,导管口都必须与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液体经导管倒吸到反应器中。 (8)若需将HCl、NH3等易溶于水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须在导管上倒接一漏斗并使漏斗边沿稍许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入反应器而导致实验失败。 (9)洗气瓶中供进气的导管务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杂质气体与溶液充分反应而除尽。供出气的导管则又务必与塞子齐平或稍长一点,以利排气。 (10)制H2、CO2、H2S和C2H2等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或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装一长颈漏斗,且务必使漏斗颈插到液面以下,以免漏气。 (11)制Cl2、HCl、C2H4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应器的塞子上装一漏斗。但由于这些反应都需要加热,所以漏斗颈都必须置于反应液之上,因而都选用分液漏斗。 化学实验安全原则:&(1)遵守实验室规则。 (2)了解安全措施。 (3)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4)重视并逐渐熟悉污染物和废弃物的处理方法。化学实验安全总结: (1)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应先将试管干燥或使试管均匀受热,这样可以防止加热过程中试管炸裂。 (2)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不能直立。应与桌面成45°角,并且试管内的液体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更不能将试管对着有人的方向,这样可以防止加热过程中液体沸腾冲出烫伤人。 (3)使用酒精灯的过程中,不能向燃着的灯内添加酒精,也不能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这样做可避免失火。 (4)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液体时,应垫上石棉网,可防止烧坏受热不均炸裂。 (5)蒸发溶液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样做可避免液体受热不均溅出伤人。 (6)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H4、CO前一定要检验它们的纯度,这样做可防止不纯气体点燃发生爆炸。 (7)做CO还原CuO实验时,在加热之前应先通入CO,这样做可赶跑空气,防止装置内CO与空气混合受热时爆炸,同时还要进行尾气处理,防止CO污染空气。 (8)用KMnO4和KClO3制O2时,要注意药品中不要混有可燃物,否则有引起试管爆炸的危险。 (9)用KMnO4制O2时,不要忘记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否则加热时KMnO4粉末会溅入导管内堵塞导管,从而使试管炸裂。 (10)加热某些固体药品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结束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槽,然后再熄灭酒精灯,这样做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到试管,使热的试管炸裂。 (11)白磷等易燃物应保存在水中,用后不能随意丢弃,因为白磷着火点较低,易发生缓慢氧化而自燃。这样做可避免发生火灾。 (12)做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时,白磷的燃烧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13)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这样可防止水浮在酸液上方,沸腾后溅出造成事故。 (14)蒸馏时,可在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这样可防止液体暴沸。 常见危险化学品的标志:危险化学品的分类:
易变质的物质:1. 由于吸水质量增加的物质:氢氧化钠固体,浓硫酸 2. 由于跟水反应质量增加的物质:氧化钙,氧化钠,硫酸铜 3. 由于和二氧化碳反应质量增加的物质: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 4. 由于挥发质量减少的物质: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氨水 5. 由于风化质量减少的物质:碳酸钠晶体 氢氧化钠变质的知识归纳: 氢氧化钠变质主要考点包括:变质原因、检验变质的方法、检验变质的程度、 除去杂质得到就纯净的氢氧化钠。1 、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 敞口放置, 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 生成了碳酸钠。 2NaOH+CO 2 =Na 2 CO 3 +H 2 O2 、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方法: ( 分别滴加酸、碱、盐溶液,各为一种方法 ) 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 滴加稀盐酸 ( 或者稀硫酸 ) , 如果产生气泡, 说明已变质。 Na 2 CO 3 +2HCl=2NaCl+H 2 O+CO 2 ↑②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 ( 或者氢氧化钡溶液 ) ,如果产生白色 沉淀,说明已变质。 Na 2 CO 3 +Ca(OH) 2 =CaCO 3 ↓ +2NaOH ③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钙溶液 ( 或者硝酸钙等其它可溶性钙盐、钡盐 溶液 ) Na 2 CO 3 +CaCl 2 =CaCO 3 ↓ +2NaCl 3 、检验氢氧化钠变质程度的方法: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 Ca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静置,像上层澄清液中滴加少量酚酞溶液,如果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部分变质;如果溶液呈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完全变质。 解释: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它的存在会影响到氢氧化钠的检验,所以在检验氢氧化钠前必须把碳酸钠除去。除去碳酸钠时不能用酸,因为酸会与氢氧化钠反应; 不能用碱,因为碱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干扰原来氢氧化钠的检验。4 、如何除去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中的碳酸钠。 滴加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至刚好无沉淀生成为止,然后过滤,就得到氢氧化钠溶液,再蒸发,就得到氢氧化钠固体。 Na 2 CO 3 +Ca(OH) 2 =CaCO 3 ↓ +2NaOH 除杂方法:除杂时为了不引入新杂质,如果除去阴离子,所选择试剂的阴离子 与主题物质一致。 氧化钙和氢氧化钙的变质: (1)变质的原因 氧化钙在空气中敞口放置会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CaO+H 2 O===Ca(OH) 2 , 氢氧化钙继续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 Ca(OH) 2 +CO 2 ====CaCO 3 ↓+H 2 O (2)检验变质后物质存在的方法:氧化钙:取少量变质后的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水充分溶解,用手摸烧杯外壁有灼热感。氢氧化钙:(1)取变质后物质溶于水,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2)取变质后物质溶于水,向其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碳酸钙:取少量变质后固体,向其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冒出。 CaCO3 +2HCl===CaCl2 +H2O+CO2 ↑ 【特殊强调】:有氧化钙存在的情况下,初中阶段检验不出氢氧化钙的存在。因为氧化钙溶于水后会生成氢氧化钙,会干扰原来氢氧化钙的检验。 其它常见物质变质的知识小结: NaOH在空气中变质:2NaOH+CO2==Na2CO3+H2O检验: 取样滴加稀 HCl,若有气泡产生,则已经变质 (Na 2 CO 3 +2HCl===2NaCl+H 2 O+CO 2 ↑ ) 消石灰 [Ca(OH)2] 放在空气中变质: Ca(OH) 2 +CO 2 ====CaCO 3 ↓ +H 2 O 检验: 取样滴加稀 HCl,若有气泡产生,则已经变质 (CaCO 3 +2HCl===CaCl 2 +H 2 O+CO 2 ↑ ) 生石灰 (CaO) 暴露在空气中变质: CaO+H 2 O===Ca(OH) 2 检验: 取样用试管加热,若试管内壁有小水珠产生,则已变质 [Ca(OH) 2 = 加热 =CaO+H 2 O] 铁生锈:4Fe+3O 2 ===2Fe2O3 检验:观察颜色 , 若有红色粉末在表面, 则已变质 铜生锈:2Cu+O 2 +CO 2 +H 2 O===Cu 2 (OH) 2 CO 3 检验:观察颜色 , 若有绿色粉末在表面,则已变质。
发现相似题
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某溶液加入CCl4,CCl4层显紫色,证明原溶液..”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9099072711311639322817298300369511借助I2水,KI和 CCL4设计一组实验,证实Fe3+地氧化性比[Fe(CN)6]3-强,而Fe2+ 还原性比[Fe(CN)6]4-弱_百度作业帮
借助I2水,KI和 CCL4设计一组实验,证实Fe3+地氧化性比[Fe(CN)6]3-强,而Fe2+ 还原性比[Fe(CN)6]4-弱
借助I2水,KI和 CCL4设计一组实验,证实Fe3+地氧化性比[Fe(CN)6]3-强,而Fe2+ 还原性比[Fe(CN)6]4-弱
向Fe3+和[Fe(CN)6]3-中分别加入KI,震荡后用CCL4萃取,前者有机相变紫色,而后者不变色,说明KI能被只能被前者氧化,即前者氧化性强.同理,向Fe2+和[Fe(CN)4]2-中分别加入碘水,振荡,萃取,前者有机相紫色,后者无色,说明后者能将I2还原,后者还原性强.手机打字不易,请谅解.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400-606-3393
今日:3270套总数:5315783套专访:3031部会员:217765位
当前位置:
& 2015年湖南省岳阳市一中高三化学考前模拟试卷(5月份) Word版含解析
2015年湖南省岳阳市一中高三化学考前模拟试卷(5月份) Word版含解析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22次
资料类型:模拟/摸底/预测
文档大小:672KB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2015年湖南省岳阳市一中高考化学考前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道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各组离子:
(1)K+、Fe2+、SO42﹣、ClO﹣
(2)K+、Al3+、Cl﹣、HCO3﹣
(3)ClO﹣、Cl﹣、K+、OH﹣
(4)Fe3+、Cu2+、SO42﹣、Cl﹣
(5)Na+、K+、AlO2﹣、HCO3﹣
(6)Ca2+、Na+、SO42﹣、CO32﹣
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1)和(6) B. (3)和(4) C. (2)和(5) D. (1)和(4)
2.可用于电动汽车的铝﹣空气燃料电池,通常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铝合金为负极,空气电极为正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外电路从正极流向负极
  B. 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负极反应为:Al+3OH﹣﹣3e﹣═Al(OH)3↓
  C. 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正极反应都为:O2+2H2O+4e﹣═4OH﹣
  D. 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电解液的pH保持不变
3.用某种仪器量取液体体积时,平视时读数为n mL,仰视时读数为 x mL,俯视时读数为y mL,若x>n>y,则所用的仪器可能为(  )
  A. 量筒 B. 容量瓶 C. 滴定管 D. 以上均不对
4.已知:CH4(g)+2O2(g)=CO2(g)+2H2O(g)△H=﹣Q1;
2H2(g)+O2(g)=2H2O(g)△H=﹣Q2;
H2O(g)=H2O(l)△H=﹣Q3
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H2的混合气体112L(标准状况下),经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常温,则放出的热量为(  )
  A. 4Q1+0.5Q2 B. 4Q1+Q2+10Q3
  C. 4Q1+2Q2 D. 4Q1+0.5Q2+9Q3
5.核黄素又称为维生素B2,可促进发育和细胞再生,有利于增进视力,减轻眼睛疲劳.核黄素分子的结构为
有关核黄素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17H22N4O6
  B. 酸性条件下加热水解,有CO2生成
  C. 酸性条件下加热水解,所得溶液加碱后有NH3生成
  D. 能发生酯化反应
6.多硫化钠Na2Sx(x≥2)在结构上与Na2O2、FeS2等有相似之处,Na2Sx在碱性溶液中可被NaClO氧化成Na2SO4而NaClO被还原成NaCl,反应中Na2Sx与NaCl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6,则x值是(  )
  A. 2 B. 3 C. 4 D. 5
7.根据下列实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实验 实验现象 结论
A 左边烧杯中镁表面有气泡,右边烧杯中铜表面有气泡 还原性:Al>Mg>Cu
B 左边棉花变为橙色,右边棉花变为蓝色 氧化性:Cl2>Br2>I2
C 试管中白色固体先变淡黄色,后变为黄色 沉淀转化的实质就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D 锥形瓶中有气体产生,烧杯中溶液变浑浊 非金属性:Cl>C>Si
  A. A B. B C. C D. D
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26分)
8.向体积为2L的固定密闭容器中通入3molX气体,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如下反应:2X(g)?Y(g)+3Z(g)
(1)经5min后达平衡,此时容器内压强为起始时的1.2倍,则用Y表示的速率为      mol(Lomin).
(2)若上述反应在甲、乙、丙、丁四个同样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在同一时间内测得的反应速率分别为:甲:ν(X)=3.5mol(Lomin);乙:ν(Y)=2mol(Lomin);丙:ν(Z)=4.5mol(Lomin);丁:ν(X)=0.075mol(Los).若其他条件相同,温度不同,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填序号)      .
(3)若向达到(1)的平衡体系中充入氮气,则平衡向      (填“左”“右”或“不”,下同)移动;若将达到(1)的平衡体系中移走部分混合气体,则平衡向      移动.
(4)若在相同条件下向达到(1)所述平衡体系中再充入0.5molX气体,则平衡后X的转化率与(1)的平衡中X的转化率相比      
A.无法确定
B.前者一定大于后者
C.前者一定等于后者
D.前者一定小于后者
(5)若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起始时加入X、Y、Z物质的量分别为amol、bmol、cmol,达平衡时仍与(1)的平衡等效,则a、b、c应满足的关系为      .
(6)若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起始时加入X、Y、Z物质的量分别为amol、bmol、cmol,达平衡时仍与(1)的平衡等效,则起始时维持化学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c的取值范围应为      .
9.几种中学化学常见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的关系图如图1所示:
可供参考的信息有:
①甲、乙、丙、丁为单质,其余为化合物.A、E、F、G四种物质中含同种元素.
②A由X和Y两种元素组成,其原子个数比为l:2,元素质量之比为7:8.
③B气体是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H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E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
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      ,每反应lmol的A转移的电子数为      mol;
(2)F与丁单质也可以化合生成G,试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少量F的饱和溶液分别滴加到如图2物质中,得到三种分散系①、②、③.试将①、②、③符号以及对应的分散质具体的化学式填入图3方框中:
(4)化合物M与H组成元素相同,可以将G氧化为F,且不引进新的离子.试写出M在酸性环境下将G氧化为F的离子方程式:      .
10. 已知稀溴水和氯化铁溶液都呈黄色,现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液溴,振荡后溶液呈黄色.
(1)甲同学认为这不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则使溶液呈黄色的微粒是:       (填粒子的化学式,下同);
乙同学认为这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则使溶液呈黄色的微粒是      .
(2)如果要验证乙同学判断的正确性,请根据下面所提供的可用试剂,用两种方法加以验证,请将选用的试剂代号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填入下表.实验可供选用试剂: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四氯化碳 D.硫氰化钾溶液
E.硝酸银溶液 F.碘化钾淀粉溶液
实验方案 所选用试剂(填代号) 实验现象
(3)根据上述实验推测,若在稀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则首先被氧化的离子是      ,相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11. 石膏转化为硫酸钾和CaCl2的工艺流程如下:
(1)CO2是一种很重要的副产品,工业上获得CO2的途径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转化Ⅰ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过滤Ⅰ得到的滤渣的主要成分是      .过滤Ⅰ得到的滤液是      ,检验滤液中含有CO32﹣的方法是      .
(3)转化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转化Ⅱ中可获得K2SO4的原因是      .
(4)上述工艺流程中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5)氯化钙结晶水合物是目前常用的无机储热材料,选择的依据是      .
a.熔点较低(29℃熔化)
d.能导电.
12. A、B、C、D是四种短周期元素,E是过渡元素.A、B、C同周期,C、D同主族,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B是同周期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C的最外层有三个成单电子,E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64s2.回答下列问题:
(1)用化学式表示上述五种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      ,碱性最强的是      .
(2)用元素符号表示D所在周期(除稀有气体元素外)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是      ,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      .
(3)D的氢化物比C的氢化物的沸点      (填“高“或“低“),原因      
(4)E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E元素在周期表的第      周期,第      族,已知元素周期表可按电子排布分为s区、p区等,则E元素在      区.
(5)B、C最高价氧化物的晶体类型是分别是      晶体、      晶体
(6)画出D的核外电子排布图      ,这样排布遵循了      原理和      规则.
13. 奶油中有一种只含C、H、O的化合物A.A可用作香料,其相对分子质量为88,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2:4:1.
(1)A的分子式为      .
(2)写出与A分子式相同的所有酯的结构简式:      .
A中含有碳氧双键,与A相关的反应如下:
(3)写出A→E、E→F的反应类型:A→E      、E→F      .
(4)写出A、C、F的结构简式:A      、C      、F      .
(5)写出B→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在空气中长时间搅拌奶油,A可转化为相对分子质量为86的化合物G,G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写出G的结构简式:      .A→G的反应类型为      .
201年湖南省岳阳市一中高考化学考前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道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各组离子:
(1)K+、Fe2+、SO42﹣、ClO﹣
(2)K+、Al3+、Cl﹣、HCO3﹣
(3)ClO﹣、Cl﹣、K+、OH﹣
(4)Fe3+、Cu2+、SO42﹣、Cl﹣
(5)Na+、K+、AlO2﹣、HCO3﹣
(6)Ca2+、Na+、SO42﹣、CO32﹣
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1)和(6) B. (3)和(4) C. (2)和(5) D. (1)和(4)
考点: 离子共存问题.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 如离子之间不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或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互促水解反应,则可大量共存,结合题中离子的性质解答.
解答: 解:(1)Fe2+、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错误;
(2)Al3+、HCO3﹣发生互促水解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错误;
(3)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可大量共存,故正确;
(4)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可大量共存,故正确;
(5)AlO2﹣、HCO3﹣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碳酸根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故错误;
(6)Ca2+与SO42﹣、CO32﹣反应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故错误.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共存问题,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注意把握题给信息以及常见离子的性质以及反应类型的判断,难度不大.
2.可用于电动汽车的铝﹣空气燃料电池,通常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铝合金为负极,空气电极为正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外电路从正极流向负极
  B. 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负极反应为:Al+3OH﹣﹣3e﹣═Al(OH)3↓
  C. 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正极反应都为:O2+2H2O+4e﹣═4OH﹣
  D. 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电解液的pH保持不变
考点: 化学电源新型电池.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电化学专题.
分析: 铝空气燃料电池中负极反应为Al+4OH﹣﹣3e﹣═AlO2﹣+2H2O,正极反应为O2+2H2O+4e﹣=4OH﹣,总反应为4Al+4OH﹣﹣+3O2═4AlO2﹣+2H2O,铝为活泼金属,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解答: 解:A.电池工作时,电子从负极出来经过外电路流到正极,故A错误;
B.铝作负极,负极反应应该是铝失去电子变为铝离子,在氢氧化钠的溶液中铝离子继续与过量的碱反应生成偏铝酸根,因此负极反应为:Al+4OH﹣﹣3e﹣=AlO2﹣+2H2O,故B错误;
C.电解质溶液显碱性或中性,该燃料电极的正极发生反应为:O2 +2H2O+4e﹣=4OH﹣,故C正确;
D.该电池在碱性条件下消耗了碱,反应式为4Al+3O2+4OH﹣=4AlO2﹣+2H2O,溶液pH降低,故D错误;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电源新型电池,注意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要结合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为易错点.
3.用某种仪器量取液体体积时,平视时读数为n mL,仰视时读数为 x mL,俯视时读数为y mL,若x>n>y,则所用的仪器可能为(  )
  A. 量筒 B. 容量瓶 C. 滴定管 D. 以上均不对
考点: 计量仪器及使用方法.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分析: 根据仰视读数读出的是下面的刻度,俯视读数时读出的是上面的刻度,要平视读数是读出的刻度在上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平视时读数为nmL,是正确的读法,仰视时读数为xmL,x>n,仰视读数读出的是下面的刻度,所以下面的刻度比上面的读数大,故该仪器为滴定管,
点评: 本题考查常计量仪器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明确计量仪器的构造解题的关键,试题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考查.
4.已知:CH4(g)+2O2(g)=CO2(g)+2H2O(g)△H=﹣Q1;
2H2(g)+O2(g)=2H2O(g)△H=﹣Q2;
H2O(g)=H2O(l)△H=﹣Q3
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H2的混合气体112L(标准状况下),经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常温,则放出的热量为(  )
  A. 4Q1+0.5Q2 B. 4Q1+Q2+10Q3
  C. 4Q1+2Q2 D. 4Q1+0.5Q2+9Q3
考点: 有关反应热的计算.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 根据n=计算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根据体积比较计算甲烷、氢气的物质的量,再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燃烧放出的热量,注意燃烧后恢复至常温,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应选择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
解答: 解:标准状况下,112L甲烷和氢气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5mol,甲烷和氢气的体积之比为4:1,所以甲烷的物质的量为:5mol×=4mol,氢气的物质的量为5mol﹣4mol=1mol,
由①CH4(g)+2O2(g)=CO2(g)+2H2O(g)△H=﹣Q1;
②2H2(g)+O2(g)=2H2O(g)△H=﹣Q2
③H2O(g)=H2O(l)△H=﹣Q3
根据盖斯定律①+③×2可得,CH4(g)+2O2(g)═CO2(g)+2H2O(l)△H1=﹣(Q1+2Q3),
根据盖斯定律②+③×2可得,2H2(g)+O2(g)=2H2O(l)△H=﹣(Q2+2Q3),
4mol甲烷燃烧放出的热量为4×(Q1+2Q3)kJ,1mol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为1×0.5×(Q2+2Q3),
所以放出的热量为4×(Q1+2Q3)+1×0.5×(Q2+2Q3)=4Q1+0.5Q2+9Q3kJ,
点评: 本题考查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热,难度不大,注意根据水的状态选择相应的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热.
5.核黄素又称为维生素B2,可促进发育和细胞再生,有利于增进视力,减轻眼睛疲劳.核黄素分子的结构为
有关核黄素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17H22N4O6
  B. 酸性条件下加热水解,有CO2生成
  C. 酸性条件下加热水解,所得溶液加碱后有NH3生成
  D. 能发生酯化反应
考点: 有机物的结构式;有机化学反应的综合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结构决定性质思想.
分析: A、根据键线式的特点和碳原子的四价理论推知该化合物的分子式;
B、根据结构决定性质,分子中含有肽键结合题干信息来判断;
C、根据结构决定性质,分子中含有肽键结合题干信息来判断;
D、根据酯化反应是醇羟基和羧基的性质来判断.
解答: 解:A、根据键线式的特点和碳原子的四价理论知该化合物的分子式是C17H20N4O6,故A错误;
B、由结构式可以知该化合物中含有肽键,因此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由已知条件可知水解产物有碳酸即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故B正确;
C、由结构式可以知该化合物中含有肽键,因此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由已知条件可知水解产物有氨气生成,故C正确;
D、因为该化合物中含有醇羟基,因此可以发生酯化反应,故D正确.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官能团性质的掌握,并要求学生会运用题目所给信息来解决和处理问题.
6.多硫化钠Na2Sx(x≥2)在结构上与Na2O2、FeS2等有相似之处,Na2Sx在碱性溶液中可被NaClO氧化成Na2SO4而NaClO被还原成NaCl,反应中Na2Sx与NaCl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6,则x值是(  )
  A. 2 B. 3 C. 4 D. 5
考点: 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 Na2Sx在碱性溶液中可被NaClO氧化成Na2SO4,S元素的化合价由﹣价变为+6价,NaClO被还原成NaCl,Cl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变为﹣1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计算x值.
解答: 解:Na2Sx在碱性溶液中可被NaClO氧化成Na2SO4,S元素的化合价由﹣价变为+6价,NaClO被还原成NaCl,Cl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变为﹣1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得,
设Na2Sx的物质的量是1mol,则次氯酸钠的物质的量是16mol,
1mol×x=16mol×,
1mol×x=16mol×2
点评: 本题以物质间的计算为载体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明确元素化合价是解本题关键,结合电子守恒解答即可,难度不大.
7.根据下列实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实验 实验现象 结论
A 左边烧杯中镁表面有气泡,右边烧杯中铜表面有气泡 还原性:Al>Mg>Cu
B 左边棉花变为橙色,右边棉花变为蓝色 氧化性:Cl2>Br2>I2
C 试管中白色固体先变淡黄色,后变为黄色 沉淀转化的实质就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D 锥形瓶中有气体产生,烧杯中溶液变浑浊 非金属性:Cl>C>Si
  A. A B. B C. C D. D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实验评价题.
分析: A.原电池中,能与电解质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金属作负极;
B.与碘化钾反应的物质的可能为氯气或溴,不能排除氯气的影响;
C.一般情况下溶度积大的沉淀较易转化成溶度积小的沉淀;
D.盐酸易挥发,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HCl,不能证明碳酸与硅酸的酸性强弱.
解答: 解:A.铝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做负极,但镁比铝活泼,故A错误;
B.与碘化钾反应的物质的可能为氯气或溴,不能排除氯气的影响,故B错误;
C.由于AgCl悬浊液中存在溶解平衡AgCl(s)?Ag++Cl﹣,加入溴化钾溶液,Ag+与Br﹣结合生成溶解度更小的AgBr沉淀,所以溶解平衡AgCl(s)?Ag++Cl﹣不断向右移动,同理转化为碘化银沉淀,故C正确;
D.盐酸易挥发,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HCl,不能证明碳酸与硅酸的酸性强弱,应向将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氯化氢除去,故D错误.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金属性、氧化性的比较以及原电池知识和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问题,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和评价能力,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物质性质的异同以及相关实验操作方法.
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26分)
8.向体积为2L的固定密闭容器中通入3molX气体,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如下反应:2X(g)?Y(g)+3Z(g)
(1)经5min后达平衡,此时容器内压强为起始时的1.2倍,则用Y表示的速率为 0.03 mol(Lomin).
(2)若上述反应在甲、乙、丙、丁四个同样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在同一时间内测得的反应速率分别为:甲:ν(X)=3.5mol(Lomin);乙:ν(Y)=2mol(Lomin);丙:ν(Z)=4.5mol(Lomin);丁:ν(X)=0.075mol(Los).若其他条件相同,温度不同,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填序号) 丁>乙>甲>丙 .
(3)若向达到(1)的平衡体系中充入氮气,则平衡向 不 (填“左”“右”或“不”,下同)移动;若将达到(1)的平衡体系中移走部分混合气体,则平衡向 右 移动.
(4)若在相同条件下向达到(1)所述平衡体系中再充入0.5molX气体,则平衡后X的转化率与(1)的平衡中X的转化率相比 B 
A.无法确定
B.前者一定大于后者
C.前者一定等于后者
D.前者一定小于后者
(5)若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起始时加入X、Y、Z物质的量分别为amol、bmol、cmol,达平衡时仍与(1)的平衡等效,则a、b、c应满足的关系为 c=3ba≥0 .
(6)若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起始时加入X、Y、Z物质的量分别为amol、bmol、cmol,达平衡时仍与(1)的平衡等效,则起始时维持化学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c的取值范围应为 0.9<c≤4.5 .
考点: 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等效平衡.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 (1)根据化学反应速率公式v=计算X的反应速率,根据方程式系数之比等于化学反应速率之比计算用Y表示的反应速率;
(2)根据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将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统一为用同一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
(3)根据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温度、浓度、压强来回答判断移动方向;
(4)根据压强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来回答判断;
(5)根据等效平衡建立的条件以及极限转化思想来回答;
(6)根据等效平衡建立的条件以及极限转化思想来回答.
解答: 解:(1)设X物质的量的变化量是x,则
2X(g)?Y(g)+3Z(g)
初始物质的量:3
变化物质的量:x
平衡物质的量:3﹣x
经5min后达平衡,此时容器内压强为起始时的1.2倍,即,解得x=0.6mol,所以Y的物质的量变化量是0.3mol,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03mol/(Lomin),故答案为:0.03mol/(Lomin);
(2)将四个反应速率甲:ν(X)=3.5mol(Lomin);乙:ν(Y)=2mol(Lomin);丙:ν(Z)=4.5mol(Lomin);丁:ν(X)=0.075mol(Los),都统一到用X表示的反应速率值分别为甲:ν(X)=3.5mol(Lomin);乙:ν(X)=4mol(Lomin);丙:ν(X)=3mol(Lomin);丁:ν(X)=4.5mol(Lomin),所以化学反应速率是丁>乙>甲>丙,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所以温度大小关系是:丁>乙>甲>丙,故答案为:丁>乙>甲>丙;
(3)若向达到(1)的平衡体系中充入氮气,不会改变各组分的浓度,所以平衡不会移动,若将达到(1)的平衡体系中移走部分混合气体,则体系压强会减小,所以平衡向着气体系数和增大的方向进行,即向着正方向进行,故答案为:不;右;
(4)若在相同条件下向达到(1)所述平衡体系中再充入0.5molX气体,则体系压强增大,新平衡相当于是在原平衡基础上增大压强,逆向移动建立的,所以平衡后X的转化率减小,故答案为:B;
(5)若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起始时加入X、Y、Z物质的量分别为amol、bmol、cmol,达平衡时仍与(1)的平衡等效,根据极限转化结构以及等效的条件,需要等比即等效,即
2X(g)?Y(g)+3Z(g)
(1)的投料:3mol
等效投料:0
现在投料:a
等效投料:0
所以 ,解得c=3b,且a≥0,故答案为:c=3b,a≥0;
(6)若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起始时加入X、Y、Z物质的量分别为amol、bmol、cmol,达平衡时仍与(1)的平衡等效,则需要建立等同等效,将3molX转化为产物Z的
物质的量是4.5mol,所以c的最大值是4.5mol,(1)建立平衡时,z的物质的量是0.9mol,所以要维持化学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需要c大于0.9mol,即0.9<c≤4.5,故答案为:0.9<c≤4.5.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化学平衡的计算以及等效平衡的建立知识,属于综合知识的考查,综合性强,难度大.
9.几种中学化学常见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相互转化的关系图如图1所示:
可供参考的信息有:
①甲、乙、丙、丁为单质,其余为化合物.A、E、F、G四种物质中含同种元素.
②A由X和Y两种元素组成,其原子个数比为l:2,元素质量之比为7:8.
③B气体是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H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E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
试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 FeS2 ,每反应lmol的A转移的电子数为 11 mol;
(2)F与丁单质也可以化合生成G,试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2Fe3+=3Fe2+ ;
(3)少量F的饱和溶液分别滴加到如图2物质中,得到三种分散系①、②、③.试将①、②、③符号以及对应的分散质具体的化学式填入图3方框中:
(4)化合物M与H组成元素相同,可以将G氧化为F,且不引进新的离子.试写出M在酸性环境下将G氧化为F的离子方程式: H2O2+2H++2Fe2+=2H2O+2Fe3+ .
考点: 无机物的推断.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 由③中信息:B气体是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则B为SO2,H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则H为H2O;E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故E为Fe2O3,则A中应含Fe、S两种元素.由②可计算得到A的化学式为FeS2.再结合流程图可推知甲为O2,C为SO3,D为H2SO4.由E(Fe2O3)丁(单质)可知,丁为Fe,D(H2SO4)+E(Fe2O3)→F,则F为Fe2(SO4)3,G为FeSO4,丙可以为S等,乙可以为碳或氢气等,据此解答.
解答: 解:由③中信息:B气体是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则B为SO2,H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液体,则H为H2O;E常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故E为Fe2O3,则A中应含Fe、S两种元素.由②可计算得到A的化学式为FeS2.再结合流程图可推知甲为O2,C为SO3,D为H2SO4.由E(Fe2O3)丁(单质)可知,丁为Fe,D(H2SO4)+E(Fe2O3)→F,则F为Fe2(SO4)3,G为FeSO4,丙可以为S等,乙可以为碳或氢气等,
(1)由上述分析可知,A的化学式为FeS2,高温下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FeS2+11O22Fe2O3+8SO2,由此分析可知,每消耗4 mol FeS2,转移电子为44 mol,即每反应1 mol的A(FeS2)转移的电子为11 mol,故答案为:FeS2;11;
(2)由转化关系图可知F为Fe2(SO4)3,丁为Fe,G为FeSO4,则有关的离子反应为:Fe+2Fe3+=3Fe2+,
故答案为:Fe+2Fe3+=3Fe2+;
(3)少量饱和Fe2(SO4)3溶液加入①冷水中形成溶液,加入②NaOH溶液中会产生Fe(OH)3沉淀,形成浊液,加入③沸水中会产生Fe(OH)3胶体,即,
故答案为:;
(4)化合物M与H(H2O)组成元素相同,则M为H2O2,M在酸性条件下将G(FeSO4)氧化为F的离子方程式为:H2O2+2H++2Fe2+=2H2O+2Fe3+,
故答案为:H2O2+2H++2Fe2+=2H2O+2Fe3+.
点评: 本题考查无机物推断,注意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推断,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侧重是对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的考查,难度较大.
10. 已知稀溴水和氯化铁溶液都呈黄色,现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液溴,振荡后溶液呈黄色.
(1)甲同学认为这不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则使溶液呈黄色的微粒是: Br2  (填粒子的化学式,下同);
乙同学认为这是发生化学反应所致,则使溶液呈黄色的微粒是 Fe3+ .
(2)如果要验证乙同学判断的正确性,请根据下面所提供的可用试剂,用两种方法加以验证,请将选用的试剂代号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填入下表.实验可供选用试剂: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氢氧化钠溶液
C.四氯化碳 D.硫氰化钾溶液
E.硝酸银溶液 F.碘化钾淀粉溶液
实验方案 所选用试剂(填代号) 实验现象
(3)根据上述实验推测,若在稀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则首先被氧化的离子是 Fe2+ ,相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2++Cl2=2Fe3++2Cl﹣ .
考点: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二价Fe离子和三价Fe离子的检验.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实验探究和数据处理题.
分析: (1)三价铁在水溶液中是黄色的,溴溶于水溶液呈黄色;
(2)溴单质氧化性较强,能将亚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三价铁在水溶液中是黄色的,可以从是否有溴单质以及是否生成三价铁两个角度来设计实验验证;根据Br2和Fe3+的性质进行检验,Br2可溶于CCl4,Fe3+可与KSCN溶液反应生成血红色物质;三价铁和溴单质均能将亚铁离子氧化,碘单质遇到淀粉变蓝;溴水的分离可以采用萃取法,使用分液漏斗来进行实验;
(3)Cl2具有氧化性,Fe2+和Br﹣具有还原性,亚铁离子的还原性大于溴离子.
解答: 解:(1)现在足量的稀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1~2滴液溴,二价铁离子被溴单质氧化为三价铁在水溶液中是黄色的,或是溴单质溶于水形成的溶液颜色;故答案为:Br2;Fe3+;
(2)溴单质氧化性较强,能将亚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而使溶液变为黄色,可以进行试验看是否存在溴单质,也可以用硫氰化钾溶液检验三价铁的存在,根据Br2和Fe3+的性质进行检验,Br2可溶于CCl4,Fe3+可与KSCN溶液反应生成血红色物质,所以可向黄色溶液中加入CCl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呈橙红色,分液时用到烧杯和分液漏斗,检验Fe3+,可向黄色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
故答案为:向黄色溶液中加入CCl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呈橙红色;分液漏斗,烧杯;向黄色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
实验方案 选用试剂 实验现象
方案Ⅰ C 有机层(下层)无色
方案Ⅱ D 溶液变红
(3)Cl2具有氧化性,Fe2+和Br﹣具有还原性,亚铁离子的还原性大于溴离子;先氧化的离子是亚铁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
故答案为:Fe2+;2Fe2++Cl2=2Fe3++2Cl﹣.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探究,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根据物质的性质设计实验方法,学习中注重相关化学实验操作方法的积累.
11. 石膏转化为硫酸钾和CaCl2的工艺流程如下:
(1)CO2是一种很重要的副产品,工业上获得CO2的途径是 CaCO3CaO+CO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转化Ⅰ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aSO4+CO32﹣═CaCO3↓+SO42﹣ ,过滤Ⅰ得到的滤渣的主要成分是 CaCO3 .过滤Ⅰ得到的滤液是 (NH4)2SO4 ,检验滤液中含有CO32﹣的方法是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HCl,若有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则证明滤液中含有CO32﹣,若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不含CO32﹣ .
(3)转化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Cl+(NH4)2SO4═K2SO4↓+2NH4Cl ,转化Ⅱ中可获得K2SO4的原因是 KCl、(NH4)2SO4、K2SO4、NH4Cl四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 .
(4)上述工艺流程中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氨在工艺中循环使用、使用的原料无毒 .
(5)氯化钙结晶水合物是目前常用的无机储热材料,选择的依据是 ac .
a.熔点较低(29℃熔化)
d.能导电.
考点: 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 根据题中流程图可知:吸收环节:2NH3+CO2+H2O生成碳酸铵;转化Ⅰ环节:碳酸铵和石膏悬浊液反应生成CaCO3+(NH4)2SO4,经过滤后分离;转化Ⅱ:(NH4)2SO4和KCl的饱和溶液反应得到NH4Cl和K2SO4经过滤Ⅱ分离;蒸氨环节的为CaO、H2O、NH4Cl生成为CaCl2.6H2O和NH3,
(1)工业上常用石灰石高温分解制二氧化碳;
(2)转化Ⅰ是碳酸铵和石膏悬浊液反应生成CaCO3+(NH4)2SO4,通常用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检验CO32﹣;
(3)转化Ⅱ为(NH4)2SO4和KCl的饱和溶液反应得到NH4Cl和K2SO4;溶液中溶解度小的溶质首先析出;
(4)根据绿色化学的特点进行分析,氨在工艺中循环使用、使用的原料无毒等(原子利用率高,没有有害物质排放到环境中);
(5)氯化钙结晶水合物(CaCl2o6H2O)是目前常用的无机储热材料,是因为氯化钙结晶水合物熔点低易熔化,且无毒,与易溶于水,能导电无关;
解答: 解:(1)工业上常用石灰石高温分解制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CaCO3CaO+CO2↑,
故答案为:CaCO3CaO+CO2↑;
(2)转化Ⅰ是碳酸铵和石膏悬浊液反应生成CaCO3+(NH4)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为CaSO4+CO32﹣═CaCO3↓+SO42﹣,过滤Ⅰ得到的滤渣的主要成分是 CaCO3.过滤Ⅰ得到的滤液是 (NH4)2SO4,检验滤液中含有CO32﹣的方法是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HCl,若有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则证明滤液中含有CO32﹣,若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不含CO32﹣,
故答案为:CaSO4+CO32﹣═CaCO3↓+SO42﹣; CaCO3;(NH4)2SO4;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HCl,若有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则证明滤液中含有CO32﹣,若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不含CO32﹣;
(3)转化Ⅱ为(NH4)2SO4和KCl的饱和溶液反应得到NH4Cl和K2SO4,反应方程式为2KCl+(NH4)2SO4═K2SO4↓+2NH4Cl,转化Ⅱ中可获得K2SO4的原因是KCl、(NH4)2SO4、K2SO4、NH4Cl四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
故答案为:2KCl+(NH4)2SO4═K2SO4↓+2NH4Cl;KCl、(NH4)2SO4、K2SO4、NH4Cl四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同;
(4)由绿色化学的特点可知,碳酸钙用于制水泥原料、硫酸钙和氯化钾转化为硫酸钾和氯化钙、氨在工艺中循环使用等(原子利用率高,没有有害物质排放到环境中);
故答案为:氨在工艺中循环使用、使用的原料无毒;
(5)氯化钙结晶水合物(CaCl2o6H2O)是目前常用的无机储热材料,是因为氯化钙结晶水合物熔点低易熔化,且无毒,与易溶于水,能导电无关,
故答案为:ac;
点评: 本题为工艺流程题,涉及原料、产品的判断、方程式的书写、检验、绿色化学等.做推断题时要充分利用所给的信息,结合自己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有依据性的推测,难度较大.
12. A、B、C、D是四种短周期元素,E是过渡元素.A、B、C同周期,C、D同主族,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B是同周期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C的最外层有三个成单电子,E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64s2.回答下列问题:
(1)用化学式表示上述五种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 HNO3 ,碱性最强的是 NaOH .
(2)用元素符号表示D所在周期(除稀有气体元素外)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是 F ,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 F .
(3)D的氢化物比C的氢化物的沸点 高 (填“高“或“低“),原因 因为NH3分子间形成氢键 
(4)E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26 ,E元素在周期表的第 四 周期,第 Ⅷ 族,已知元素周期表可按电子排布分为s区、p区等,则E元素在 d 区.
(5)B、C最高价氧化物的晶体类型是分别是 离子 晶体、 分子 晶体
(6)画出D的核外电子排布图  ,这样排布遵循了 泡利 原理和 洪特 规则.
考点: 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 A、B、C、D是四种短周期元素,E是过渡元素.A、B、C同周期,C、D同主族,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则x=2,所以A的核外电子数为14,A为Si元素;所以A、B、C同为第三周期元素,B是同周期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则B为Na元素;C为为第三周期元素,C的最外层有三个成单电子,则C为P元素,C、D同主族,则D为N元素;E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64s2,E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则E为Fe元素,
(1)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越强,金属性越强,则碱性越强;
(2)根据同周期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的变化规律分析;
(3)分子间形成氢键则沸点较高;
(4)E为Fe元素,原子序数为26,位于周期表第四周期Ⅷ族;
(5)根据微粒间的作用力分析;
(6)D是N元素,原子核外有7个电子,1s、2s、2p能级上分别排列2、2、3个电子.
解答: 解:A、B、C、D是四种短周期元素,E是过渡元素.A、B、C同周期,C、D同主族,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则x=2,所以A的核外电子数为14,A为Si元素;所以A、B、C同为第三周期元素,B是同周期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则B为Na元素;C为为第三周期元素,C的最外层有三个成单电子,则C为P元素,C、D同主族,则D为N元素;E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64s2,E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则E为Fe元素,
(1)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越强,则酸性最强的是HNO3,金属性越强,则碱性越强,则碱性最强的是NaOH;
故答案为:HNO3;NaOH;
(2)同周期自左而右,第一电离能增大(第IIA和第VA族反常),所以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是F,周期自左而右,电负性增大,故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F,
故答案为:F; F;
(3)D的氢化物NH3比C的氢化物PH3的沸点高,因为氨气分子间能形成氢键,使氨气的沸点升高,故答案为:高;因为NH3分子间形成氢键;
(4)E为Fe元素,原子序数为26,位于周期表第四周期Ⅷ族,位于d区,故答案为:26;四;Ⅷ;d;
(5)B、C最高价氧化物分别为Na2O、P2O5晶体类型分别是离子晶体、分子晶体,故答案为:离子;分子;
(6)D是N元素,原子核外有7个电子,1s、2s、2p能级上分别排列2、2、3个电子,所以其核外电子排布图为:,这样排布遵循了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
故答案为:;泡利;洪特.
点评: 本题考查元素推断、元素周期律、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氢键对物理性质的影响、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比较等,题目难度中等,根据原子结构和电子排布推断元素是解题的关键,难点是画出核外电子排布图.
13. 奶油中有一种只含C、H、O的化合物A.A可用作香料,其相对分子质量为88,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2:4:1.
(1)A的分子式为 C4H8O2 .
(2)写出与A分子式相同的所有酯的结构简式: CH3CH2COOCH3、CH3COOCH2CH3、HCOOCH2CH2CH3、HCOOCH(CH3)2 .
A中含有碳氧双键,与A相关的反应如下:
(3)写出A→E、E→F的反应类型:A→E 取代反应 、E→F 消去反应 .
(4)写出A、C、F的结构简式:A  、C CH3CHO 、F  .
(5)写出B→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2H2O .
(6)在空气中长时间搅拌奶油,A可转化为相对分子质量为86的化合物G,G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写出G的结构简式:  .A→G的反应类型为 氧化反应 .
考点: 有机物的推断.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 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
分析: A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2:4:1,设分子式为(C2H4O)n,则(24+4+16)n=88,n=2,则A的分子式为C4H8O2,由A在铂作催化剂条件下和氢气反应生成B,知B中不含或结构,又由B 能生成C知B中含有,所以B的结构简式为,则A为,C为CH3CHO,E为,F为,D为,结合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以及题给信息和题目要求可解答该题.
解答: 解:A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2:4:1,设分子式为(C2H4O)n,则(24+4+16)n=88,n=2,则A的分子式为C4H8O2,由A在铂作催化剂条件下和氢气反应生成B,知B中不含或结构,又由B 能生成C知B中含有,所以B的结构简式为,则A为,C为CH3CHO,E为,F为,D为,
(1)由以上分析可知A的分子式为C4H8O2,故答案为:C4H8O2;
(2)分子式为C4H8O2的酯有以下几种:CH3CH2COOCH3、CH3COOCH2CH3、HCOOCH2CH2CH3、HCOOCH(CH3)2,
故答案为:CH3CH2COOCH3、CH3COOCH2CH3、HCOOCH2CH2CH3、HCOOCH(CH3)2(任写两种);
(3)由题目所给信息①可知A→E的反应为取代反应,E为卤代烃,A分子中含有羟基,又由E→F的反应条件知E→F的反应类型为消去反应.故答案为:取代反应;消去反应;
(4)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C为CH3CHO,F为,
故答案为:;CH3CHO;;
(5)由于B中含有2个羟基,B与足量反应的方程式为2++2H2O,
故答案为:2++2H2O;
(6)比较A与G的相对分子质量可知,A的反应为去氢的氧化反应,G的结构简式为,
故答案为:;氧化反应.
点评: 本题以奶油为载体综合考查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与性质的具体应用,解答本题时注意结合题给信息以A转化生成B为突破口进行推断,注意把握有机物反应的条件以及官能团的性质,为解答该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客服总机:400-606-99777 业务传真:010- 客服邮箱:Copyright &2006 - 2015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100390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某溶液中加入ccl4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